1 ) 克莉絲汀的紅玫瑰與白玫瑰
作為一部歌劇片,魅影給我的感覺是全新的。我可以很不愛國的說,我現(xiàn)在對西洋歌劇的欣賞興趣要遠大于從京劇到錫劇的各類國粹。影片主題有些黯然,會勾起人傷悲的情緒,不過僅從藝術(shù)角度看,該片的歌詠曲調(diào)還是值得反復(fù)聽的。
這部片子是悲劇。這兒悲劇的意思是,在這些情境下,主人公的不幸是無可挽回的由上天鑄成,是命運的陰差陽錯甚至是好人的苦心善意、而不是壞蛋的陰謀詭計使得主人公的奮斗與希冀都化為幻影。如果只是由于一些人存心使壞導(dǎo)致了一切災(zāi)難的話,或許更應(yīng)該稱為慘劇而不是悲劇。人們唏噓羅密歐與朱麗葉不是因為他們被家族仇殺的漩渦所吞沒,而是由于只是差了那么一點點,他們?nèi)松奶炱奖銉A覆了。《滑鐵盧橋》(魂斷藍橋)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就更不用說了。同樣,喬峰被陷害出幫不是悲劇,這令讀者義憤填膺,但仍然目標明確——報仇澄冤;而喬峰親手打死阿朱卻是一個悲劇,事情的從頭到尾,雙方都沒有過錯,也沒有技術(shù)失誤,整個過程再走一遍,恐怕還是如此。所以情緒的洶涌之后,讀者/觀眾的心中是一片茫然,留下的只能是英雄的眼淚靜靜滑落臉龐。
回過來講歌劇魅影,我十分懷疑如果神秘的魅影和基度山伯爵一樣英俊而有錢,而子爵又跟《梁?!分械鸟R文才一樣(甚至可以是像《美麗人生》中的那位郁悶爵爺一樣沒啥缺陷,只是才華少一點)的話,克莉絲汀的芳心就會大幅度偏轉(zhuǎn),整個故事就走上了另一個套路了。別忘了在初演成功之夜,當子爵與克莉絲汀剛剛接上頭之際,克莉絲汀謝絕了他的赴宴邀請,而靜候魅影的來臨。甚至在對子爵表白過“一生一世”之后,克莉絲汀還是視在門口守夜的子爵于不顧,獨自前往她父親的墳?zāi)?,并白雪茫茫中,情不自禁的呼喚魅影的出現(xiàn)。
的確,作為一個通過夜半歌聲的陪伴,而完全依靠吟詠訓(xùn)練驟成天鵝的丑小鴨(片中的演員也不算標準的麗人吧),克莉絲汀沒有理由不對魅影心懷復(fù)雜的情感。魅影是她的音樂天使,替代了她的亡父,在一個個寂寞的夜晚慰藉她的心靈。而子爵只不過是一個忽然出現(xiàn)的人物,如果不是他現(xiàn)在條件的優(yōu)越,那點青梅竹馬經(jīng)歷根本不能保證任何東西,就像克莉絲汀成名前不敢與子爵相認一樣。誠然,現(xiàn)在的子爵英俊、富有、優(yōu)雅、勇敢、善良,代表了正常社會中值得珍惜的一切。不過在我看來,即使就兩個小時的電影來說,克莉絲汀在戲院天臺上對子爵的表白,也似乎推進的太快了。
魅影的條件其實是不錯的,雖然他大約沒受過什么教育,但是他在建筑、音樂等方面的多種才華已彌補了這一切。他的地下王宮的華美超出了合理的想象。他的身形挺拔,武功也了得,歌聲的節(jié)奏感更是恢宏大氣。如果雙方外貌差異不大的話,可以說除了正式的社會地位,子爵比他的競爭對手優(yōu)勢甚微。更重要的是,魅影曾在青春少女的心中傾注了多少美好的回憶,這個因素的作用本來是如何都難以低估的,相信魅影也是這么想的吧。
但這一切都轉(zhuǎn)眼間煙飛云散了?;蛟S只是因為他扭曲的外貌吧。克莉絲汀剛到地宮的時候,眼神是憧憬、歡喜甚至很傻很天真的。但發(fā)現(xiàn)魅影的面貌后卻是一臉的惋惜。
的確,你也可以說魅影不僅尊容欠缺,人格也有問題。脾氣不好,翻手之間便要了生人的性命,舉足之際就將華廈化為廢墟。他是個罪人。但這,本身是因為魅影畸形的人生所致的吧,“社會何曾給過我寬容?”。他所真正需要的,也許并不多,克莉絲汀與承諾無關(guān)的一吻,可以讓魅影欣喜欲泣、遠遁天涯,難道不能說明他柔軟和荒蕪的內(nèi)心么?
上天給了他才華,卻不給他適當?shù)耐庑?。當奔涌的激流在崎嶇的河道中前進時,其必然是具有摧毀性的。魅影敏銳的發(fā)掘了歌劇院中不起眼的璞玉,并施加了他的全部心血,但天籟消散之際,本相難以修飾;當劇院內(nèi)部的某個深處在靜悄悄地鍛造著新星之時,劇院外部的新贊助人由魅影最不曾和不愿預(yù)想的人擔當了。在那產(chǎn)生了戲劇性變化的一天,所有的人都走到了前臺,所有的江水都匯聚到了一起。縱使之后曾有過波瀾不驚的日子,可命運已經(jīng)不逆轉(zhuǎn)地朝向了新的方位。
還是那句話,作為令人嘆息的一幕悲劇,沒有誰在這跌宕的人生中有過錯。子爵冷靜、真誠和勇敢地追求著他可以追求的、并且履行著他一切可能盡到的職責,他可以說是一名君子。例如,他兩次親身追入了地宮,全無紈绔之氣。魅影,也已經(jīng)表現(xiàn)了一位天才怪物所可以有的克制??死蚪z汀對魅影的放棄也不能只是詮釋為對外形丑陋者的放棄,盡管只是由于這一點,我們已經(jīng)能理解。畢竟美女與野獸、史萊克不僅是傳說,甚至只是童話。克莉絲汀的抉擇更可謂是一個女人版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選擇安逸、安全但傳統(tǒng)的生活,還是選擇莫測的未來。她親吻魅影的時候,并非只是為忍辱負重地拯救子爵;當她褪下可以說是被強送的戒指、還給魅影的時候,她的眼中寫著對魅影今后人生的哀傷;當她歌詠著一生一世一個愛人,而坐著子爵的小船離去的時候,她回首凝忘著魅影。她用余生承諾了一個妻子的忠貞,但在這一刻,她對魅影的離別難以決絕。
這是一個選擇,一個正當?shù)牡倪x擇。只是,在克莉絲汀夜深夢回之際,那個音樂天使、那個歌劇魅影、那個丑陋精靈的幻像,無疑會飄蕩在遼遠的天際,會縈繞在子爵夫人的心中。這也是為什么,年老的子爵會顫顫巍巍的去把魅影當年的八音盒、那個催醒了克莉絲汀在地宮中的第一個也是最后一個早晨的八音盒,放在愛妻的墓前。這固然是老子爵令人擊節(jié)的大度,但又不禁使人浮想,這數(shù)千個日夜中,克莉絲汀對那朵紅玫瑰的追憶。
原作于2009年2月16日
2 ) 愛情,不是因為你付出,就應(yīng)該得到
世界上最不可理喻的事情就是愛情,但最美妙的事情,愛情,也是其中之一。
愛情,沒有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只有,愛不愛。不是因為你付出了,你就應(yīng)該得到所謂的回報。而是因為你愛他,所以,你才愿意,陪伴他。
他發(fā)掘她的天賦,賜予她音樂,引領(lǐng)她成功,為了她,竭盡全心。他以為她就會感激他,愛他,永遠陪伴他??墒撬麉s發(fā)現(xiàn),她怕他。是的,她怕他,所以,她并不愛他。一個女人并不在乎那個男人什么背景,什么模樣,只要她真的愛他,她就會心甘情愿留在他身邊,哪怕那個世界永遠黑暗,哪怕放棄自己的自由。愛,是最大的魔咒,也賜予人最大的勇氣??刂?,并不能使一個人永遠臣服于另一個人,尤其是,對你所愛的人。
她應(yīng)該感激他。是的,如果沒有他,她也許無法這樣與青梅竹馬的男子邂逅,光芒四射,艷驚四座。可是,感激不能等同,也不該等同于愛。曾經(jīng),他是她的天使,而后來,他是她的魔魘。一切,都是源自他那令人窒息又令人無法抗拒的愛。愛情的天平傾斜的兩個人,是沒有辦法平等地去愛的。如果有,那也是至少一個人在一直妥協(xié)。所以,她,按照他的標準,背叛了他。
也許你要責怪她,為什么要接受這樣一個不公平的開始?既然開始,為何不能持續(xù)?可是,他們之間并沒有承諾,她并不存在所謂的背叛。她只是,不愛他。在這個世界上,被一個人愛,是很好的事;如果你可以以同樣的平等的深情去回報那個人,是更美好的事情??墒?,如果不可以,我為什么要屈服于你那份令人窒息的愛與控制?她只是個,美麗的,善良的,怯懦的,女孩子。這樣的女孩子,你忍心她和你一起永遠活在黑暗里嗎?也許你并不真的愛她,她只是你的一個玩偶??墒悄阃耍齾s可以,因為愛另一個人,來反抗你。那么,答案還不夠明顯嗎?愛一個人的真諦,是給你所愛的人自由,讓她做她自己。也許她并不知道她應(yīng)該是什么樣子,可是那并不代表著,她就應(yīng)該任你揉捏。
其實,他很可憐,自卑而可憐,更重要的是,他茍且地活在那個黑暗的地牢里。他被全世界遺忘并且拋棄,所以他的心靈也扭曲了。正如她所說,令人恐懼的,不是他的臉,而是他那顆扭曲的心。她不愛他,但是她希望,自己可以拯救他,這就是她所能給予他的,最好的回報。至少,你還有我,你所塑造的,我發(fā)亮的人生。只有愛,才能救贖一切,才能喚醒真正的天使之光。盡管,他還是沒有得到她的愛情,但他用自由換得了她的尊重和愛意。這份大愛,才會永恒,才是對自己所愛而又不愛自己的人最好的回報。因為愛過,所以,即使她不愛你,至少,你也不希望,她恨你。
天才總是孤獨的。曾經(jīng)有一個童話,一個巧匠因為太寂寞了,于是他造了一個木頭姑娘。那姑娘栩栩如生,他每日對著她,不禁愛上了她。后來,他的誠意感動了上天,木雕變成了真的姑娘,于是他們幸福地在一起了。而愛情并不如童話這般簡單,你以為,她只是陪伴你,像個玩偶一樣,可是你忘記了,她并不真的,就是個玩偶。
后記:也許我用筆太狠了一點,但事實上我確實極端厭惡這種會窒息的控制。我不覺得那是愛,沒有什么比自由更美好。要控制我,除非,我跟你玉石俱焚,那么,就隨便你好了,反正大家都死了。
3 ) 隨便寫寫
也許是因為理科生的思維終究太過于直白,第一次看完《歌劇魅影》,我一點也不覺得這是一場悲劇。怎么會是悲劇?青梅竹馬的情侶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殺人兇手終于淡出人們的生活。所以當老師讓我們探討歌劇魅影到底是“誰的悲劇”的時候,我是大大吃驚的。為了欣賞“多情而敏感的天才的隕落”,我又把這部電影仔細的看了一遍。可惜的是,我仍然沒有看到我所期待的東西。
剝離掉韋伯美妙的音樂以后,電影剩下的無非是一場離奇的三角戀情而已??死蚪z汀的角色就如同被魅影養(yǎng)大的洋娃娃,長大之后卻愛上了外來的年輕小伙子,讓魅影的養(yǎng)成計劃失敗而氣恨不已。接著便是在各色配角的串場下,兩個男的搶一個女的;而克莉絲汀則從頭到尾非常一致的不知如何是好。
女主角的演技實在太過呆板,她應(yīng)該是想表達出充滿疑惑,被過去的回憶和現(xiàn)在的感情困擾。魅影除了是她父親角色的移情之外,相信也是她少女時期的愛情幻想對象。即使后來發(fā)現(xiàn)魅影的真實面目,但是只要不看到他的臉,過去的甜美回憶又會回到自己的腦海中,于是陷入無從選擇的境地。同時魅影在她心目中應(yīng)該是更加偏向父親和導(dǎo)師的形象,而非戀人,如此種種讓人迷惑??上?,這位演員表達迷惑的方式似乎只有張大嘴巴眼神渙散,到后來我甚至很想請她把嘴巴閉上….
而作為絕對主角的魅影,本來應(yīng)該是一個相當出彩的角色。個性扭曲到瘋狂,有著悲傷身世,被世人恐懼嫌棄;同時又極端渴望著愛與被愛。這樣一個蔑視世俗道德規(guī)則的天才,卻偏執(zhí)的渴望著他所蔑視的世俗的認可;這也是歌劇魅影最諷刺的地方了吧。其實克莉絲汀對于魅影來說,更多的是用來實現(xiàn)自己的工具。由于魅影本身丑陋怪異,他只愿意隱身在黑暗中自憐自卑;但是他把自己的音樂才能教給了克莉絲??;讓克莉絲汀代替他走上舞臺,克莉絲汀代替他接受觀眾的歡呼與贊美。所以魅影對于克莉絲汀的感情,是夾雜了極強的控制欲的;因此不難理解,為什么他會強迫克莉絲汀作出恐怖的抉擇。在電影的最后,魅影因為一個真心的吻而卸下了所有的武裝,對著猴子音樂盒唱著悲傷的離歌。愛人遠去,追兵在即。想必導(dǎo)演對這個角色也有所偏愛,所以給他安排一個如此悲傷而唯美的結(jié)局。但是這個角色的塑造也不是沒有問題的。首先,電影對他的身世和他的那些驚世絕倫的才能是怎么來的語焉不詳;所以魅影的性格顯得有點突兀。其次,演員對魅影的闡述有點過頭了,他到了后期完全是一頭負傷的野獸,甚至有點沒能耐,象輸不起的小孩,總嫌膚淺了些,不夠深刻。
說到拉烏爾,電影本身就把這個形象塑造得很單薄,完美的公子哥兒,高貴專情,沒有缺點;所以也沒有什么特別值得評論的。值得一提的倒是,他的唱功,似乎是三個主要演員里最好的,不愧是百老匯出身。相形之下,魅影和克莉絲汀的歌聲都有很多不該有的瑕疵。
關(guān)于克莉絲汀與這兩個男人之間的感情,其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就我個人的理解,魅影是對克莉絲汀的啟蒙者,他啟發(fā)了克莉絲汀最深層,最不為人知的幽微欲望。事實上Music of Night和Point of No Return的曲調(diào)與歌詞都有很強烈的性暗示,魅影實際上代表了人性底層的蠢蠢欲動的欲望。為什么在Point of No Return的時候,拉烏爾會在臺下帶著淚光看臺上纏綿對唱的兩人呢?我個人的解讀是他看到了魅影對克莉絲汀的挑逗,更看到了克莉絲汀與魅影間的牽系;那種幽暗的欲望是只有魅影能滿足他的。而拉烏爾本人,則代表了一切理性的選擇。社會上追求的身份財富外貌,乃至勇敢多情,他都具備了。他是一個符合理性的社會期待的好丈夫。作為初探感情世界的少女,在危險性感的欲望前低頭還是在理性面前臣服,其實已經(jīng)有無數(shù)的作品詮釋過這個主題,這部影片也沒什么太大的新意。
歌劇魅影的觀后感拉拉雜雜寫了這么多,但是我在其中除了愛情大戲以外,并沒有看到所謂“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必然出現(xiàn)的悲劇”。如果非要問我這是誰的悲劇,我想我只能說,三個人各得其所,其實無所謂悲劇。也許有人會說魅影情有可原。笑話,柯南動畫片里的罪犯,各個情有可原,所謂存在即為合理,如是完全不合情理,又如何會發(fā)生。但選擇是自己做的,選了,就不在無辜。所以,我在這部電影完結(jié)的時候,再一次覺得,不過是各得其所罷了。
4 ) 那一聲絕望徹骨的Christine
我喜歡音樂劇,尤其是安德魯·勞埃德·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爵士的那幾出經(jīng)典之作,其中始終不厭的是《貓》、《艾薇塔》和《歌劇魅影》,而且能唱出幾乎所有的唱段,了如指掌的則是《Memory》、《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和《All I Ask of You》。
韋伯爵士的音樂劇雖然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是對于中國觀眾來說實在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東西,絕大多數(shù)的fans還是通過DVD、CD來看來聽;偶爾有一次看現(xiàn)場的機會,那票價又高得嚇人。我是聽的多看的少,無他,只是覺得音樂劇聽來方便,隨手抓過一張CD塞進音響,喜歡的音樂就圍繞在身旁了。
2004年出品的電影《歌劇魅影》,是韋伯爵士親自操刀制作的電影版音樂劇,這比起1996年美國人改編的那部《艾薇塔》更接近原汁原味,——雖然麥當娜和安東尼·班德拉斯主演的《艾薇塔》還算不錯,但比起韋伯爵士自己動手制作的電影版《歌劇魅影》來說,畢竟是隔了一層。
作為音樂劇,《歌劇魅影》無疑是一部經(jīng)典,有這樣一座高山在前,電影版想超越或者同樣變成一部經(jīng)典,不易。舞臺劇有舞臺劇的表現(xiàn)手段,也有其不可避免的限制,改編為電影版絕非錄制成一張DVD那么簡單。同樣是韋伯爵士的音樂劇,我看過《貓》的劇場版和DVD版,感覺大不相同,DVD是無論如何也趕不上劇場表演的。但是,看過了電影版的《歌劇魅影》之后,我覺得這部電影完全可以歸入經(jīng)典一類,——電影版《歌劇魅影》突破了舞臺劇表現(xiàn)手段的限制,充分運用了電影表現(xiàn)手段和電影語言,對音樂劇原作進行了完美的再創(chuàng)造,雖然故事還是那個故事,音樂還是那些音樂,但電影版已經(jīng)完全是“這一個”了,聲光影色、演員表演都堪稱絕佳,絕對可以和舞臺版比肩而立。
《歌劇魅影》之所以成為一部經(jīng)典的音樂劇,除了劇本和音樂之外,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在于這個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復(fù)雜。歌劇院的幽靈埃里克,是個天才,但是有點兒邪,而他的邪是因為他那張令人恐懼的魔鬼般的臉,這張臉讓他被父母拋棄,讓他飽受生活的折磨,讓他不得不遠離人群孤獨地生活在歌劇院迷宮般的地下世界。那張臉是他的痛,是一道碰不得的傷口,于是,他的性格被扭曲,于是,他變得很邪。但邪并不等于邪惡,埃里克的內(nèi)心其實是善良的,同時也很脆弱。埃里克和正常人一樣,渴望愛,渴望生活,但是,因為那張臉他不得不成為一個幽靈,一個魅影。他愛克里斯蒂娜,是這個孤兒的天使、保護者、老師、父親,但始終躲在暗處,對克里斯蒂娜來說,他只是一個隱約傳來的聲音,是一個夢中的天使。如果沒有克里斯蒂娜的意外登場演唱,或許也就沒有了這個故事。于是,當克里斯蒂娜成為大眾矚目的中心時,埃里克感到了失去她的危險,他在克里斯蒂娜面前現(xiàn)身,表達自己的愛意,而且因為嫉妒、占有欲等等“小”開始與人為敵,由邪而走向邪惡,甚至不惜犧牲他人的生命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于是,他本已孤寂的心靈被他更緊地封閉起來,也更加扭曲。然而,埃里克畢竟是善良的,當最終他要克里斯蒂娜做出兩難選擇——要么用戀人的生命換取自由,要么與他結(jié)婚換取戀人的生命——的時候,他終于被克里斯蒂娜表現(xiàn)出來的愛的力量感動了,于是,他放走了克里斯蒂娜和她的戀人,自己痛苦地悄然而去。
這是一個很掙扎的故事,不僅僅表現(xiàn)了幽靈埃里克的掙扎,也表現(xiàn)了克里斯蒂娜內(nèi)心的掙扎,而所有的掙扎最終都在愛的力量中被感化、升華。必須承認,韋伯爵士在這出戲里賦予愛以超強的力量,那種power是沒有什么可以代替、可以戰(zhàn)勝的,這其實是一種理想,而我們在感動之余,也實在不必去跟一出戲較真,我們所需要的其實并非它的教化,而是它那傳奇的故事以及美妙動人的音樂。
《All I Ask of You》,是全劇中反復(fù)出現(xiàn)的一段旋律,在不同的場次因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唱詞。可以說,這是全劇的主題旋律,不同角色、不同唱詞的不同演繹,表達了兩位男主人公對克里斯蒂娜不同的愛情。我聽過很多版本的這首歌,但當我在電影版《歌劇魅影》里聽到杰拉德·巴特勒在戲中戲《唐璜》中未唱完的那段時,立刻被巴特勒的演繹所折服,立刻認為這是所有版本中演繹得最為到位的一種。
規(guī)定情境是這樣的:幽靈埃里克準備在《唐璜》的演出過程中破釜沉舟,與公眾勢力進行一場殊死的較量,他殺死了扮演唐璜的演員,自己喬裝登場扮演唐璜,與克里斯蒂娜一起演唱了劇中的一段優(yōu)美的詠嘆調(diào),此時,他無法按捺心中的愛意、掙扎和絕望,唱出了那段《All I Ask of You》。但是,由于克里斯蒂娜突然揭下了他的面具,“all I ask of you”那句中的you沒有唱完。這里的唱詞是這樣的:
Say you'll share with me one love, one lifetime. Lead me, save me from my solitude. Say you want me with you here beside you. Anywhere you go let me go too, Christine, that's all I ask of...
打動我的是埃里克那一句絕望的呼喚,——Christine。那一個簡單的名字,被巴特勒演繹得回腸蕩氣,充滿了愛和渴望,更深的則是痛徹骨髓的絕望,——那一瞬間,讓人無法不心動,讓人無法不心傷。
至此,我再一次感到文字的蒼白無力,無法傳遞那歌唱中所傳達出來的情感。因此,嚴重建議大家去找這部電影看看,絕對不會失望,而且嚴重建議多愁善感的人尤其是女同胞們準備好紙巾以備擦眼淚。
詞好曲好唱的也好。唉!那一聲絕望徹骨的Christine,會讓你很久很久都難忘。
p.s.順帶說一句,杰拉德·巴特勒在《歌劇魅影》里的演技和唱功,比他在《斯巴達300勇士》和《車輪上的蝴蝶》里的演技要好得多,他真的該去演音樂劇而非做一個電影演員。
5 ) 這應(yīng)該是最帥的一版魅影了
杰拉德巴特勒,蘇格蘭男星,過審充滿荷爾蒙的氣息,演出斯巴達300的時候,渾身肌肉,沒想到還能演音樂劇。據(jù)說他為此接受了一年的音樂訓(xùn)練。
故事大家都知道,不過這一版魅影實在太帥太誘惑了。一個才華橫溢的帥大叔,神秘,性感,把小女孩從一個伴舞的姑娘一手扶到女主角位置,蠱惑她,幾乎要把她帶走。而她,簡直快要逃不出他的手掌心,最終還是被白馬王子救走。不救,又能如何呢?我不知道。
6 ) 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的《劇院魅影》
以下為倫敦西區(qū)舞臺版的劇評,非針對04年電影版。
首發(fā)于作者微信公眾號@weimustudy,歡迎關(guān)注!
作為一個十多年的《劇院魅影》鐵桿粉絲,我總是刻意對劇中的性別問題視而不見。這部劇有著美妙的音樂、華麗的辭章、動人的劇情、考究的舞美,數(shù)十年來在競爭激烈的音樂劇界屹立不倒,可以說是問心無愧。女觀眾們有的唏噓男主角魅影的執(zhí)著和救贖,有的愛慕男二號拉烏爾的英勇和深情,但極少有人說自己喜歡女主角克里斯汀。這位無奈地夾在兩個男人之間的女孩更像是為劇情需要設(shè)計的花瓶,漂亮、善良、純真、柔順,但毫無個性可言。
當然,我并不認為女權(quán)主義者需要抵制任何有一點點"厭女"癥狀的文藝作品。歸根結(jié)底,這只是作曲家安德魯·勞伊德·韋伯獻給妻子莎拉·布萊曼的一出愛情肥皂劇,他無意借此抒發(fā)性別政治上的觀點,這部劇的名字叫《劇院魅影》,而不是《克里斯汀》。所以,我從未想過要以一個女權(quán)主義者的視角來認真批判或者解讀一下這部劇。
這次在倫敦西區(qū)第三次觀看《劇院魅影》的現(xiàn)場演出,我也只是想重溫經(jīng)典,感受感受西區(qū)的戲劇氛圍。這場三角戀的結(jié)局對我來說已無懸念,我不在乎誰來演克里斯汀,也懶得去分析她對魅影的真實情感。但這次我驚奇地發(fā)現(xiàn),最打動我的不是魅影,而是克里斯汀。
很多人批判甚至討厭克里斯汀。在這場三角戀中,她的猶豫不決可以說是兩頭不討好。魅影生來面目可怖,連母親都嫌棄他的長相,此后幾十年,人們恐懼他、羞辱他,他只能在歌劇院地下的水溝中茍且偷生。但他才華橫溢,向往美好,在克里斯汀身上找到了救贖,將這位青澀的舞女雕琢成閃耀的歌劇女主角。另一方面,年輕貴族拉烏爾與青梅竹馬的克里斯汀久別重逢,在克里斯汀開始懼怕魅影的控制時英勇地保衛(wèi)她,甚至不顧自己的生命。然而,克里斯汀卻沒有回報兩人的好意:她害怕魅影而擯棄他的愛情,投身英俊富有的拉烏爾,可即使在拉烏爾的懷抱中,她還對魅影念念不忘。用現(xiàn)代人的話來說,她大概挺符合"綠茶"的定義。
而魅影和拉烏爾的好意也暗藏陷阱。魅影利用了克里斯汀對去世父親的依戀,透過她梳妝室的鏡子偷聽她祈禱,偽裝成"音樂天使"對她進行洗腦,還依她的樣子做了一個穿著婚紗的人形玩偶。此后,魅影更是將她擄到地下宮殿中逼她和自己結(jié)婚。這些偷窺、意淫、囚禁的行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足以讓人把魅影視為變態(tài),而魅影的歌唱訓(xùn)練和父親般的守護也更像是精神控制的伎倆,粗看浪漫,細想?yún)s令人毛骨悚然。
同時,拉烏爾對克里斯汀的態(tài)度也總是居高臨下。一個是高貴的子爵,一個是卑賤的舞女;一個是理智、健壯的男性,一個是困惑、脆弱的女性。拉烏爾對克里斯汀山盟海誓,但克里斯汀始終是需要被保護的一方:他會驅(qū)散黑暗,給她帶來光明和溫暖。拉烏爾只身闖入地下宮殿拯救克里斯汀,而在危機解除、魅影良心發(fā)現(xiàn)之后,拉烏爾撐著船帶克里斯汀離去,他取代了之前給克里斯汀撐船的魅影,成了她新的父親、丈夫和守護神。
這樣想來,獨立思考的現(xiàn)代女性大概很難認同貫穿全劇的父權(quán)思想,只有選擇性忽略這些暗示,才能心平氣和地欣賞。
但克里斯汀真的始終受到男性擺布、從未做過任何自主決定嗎?這次在西區(qū),也許是因為演員的精彩詮釋,也許是因為我自己閱歷的增加,我第一次學(xué)會了理解克里斯汀,并且對她心生敬意。我認為,《劇院魅影》不一定要被解讀成"直男癌",它也可以是一部女權(quán)劇。
《劇院魅影》聚焦于魅影的救贖,但它也記述了克里斯汀的成長。從舞女到名伶,這條路絕非一蹴而就。在克里斯汀美妙歌喉的背后,是她與魅影多年來無數(shù)個深夜的嚴格訓(xùn)練。在其他芭蕾舞女偷懶休息的時候,她利用業(yè)余時間精進自己的演唱,盡管她的本職工作根本用不著她開口、她也不知道自己何時才能得到演唱的機會。魅影的確賦予了她音樂和技巧,但學(xué)生的悟性和勤奮與老師的教學(xué)一樣重要。如果說丑陋可怖的魅影躲在地下偷偷期待光明和愛情,那么克里斯汀——這個平庸懦弱、飽受欺凌的孤女——其實也在后臺偷偷向往著燈光、掌聲和歡呼。劇中,她第一次登臺演唱的時候,這種向往賦予她勇氣,令她不再像排練時那樣戰(zhàn)戰(zhàn)兢兢,而是超水平發(fā)揮,一舉成名。
在性格上,克里斯汀也經(jīng)歷了成長,而且這些成長并非男性角色強加于她,而是她自主選擇的結(jié)果。全劇剛剛開始的時候,克里斯汀確實是個性格扁平的花瓶,如幼童般單純,被動地接受魅影作為父性角色的庇護,等待拉烏爾這樣高富帥的拯救。但在她意識到魅影為了達到目的不惜殺人后,她決定與可以給她帶來安全的拉烏爾站在同一陣營。在與拉烏爾的定情之曲《All I Ask of You》中,她唱道:"我想要的只是自由/和一個沒有黑暗的世界/而你,總是在我身邊/擁抱著我,把我藏起來。"她首先渴望的不是與白馬王子的愛情,而是遠離魅影的瘋狂和暴虐,在魅影的過激行為逼得她走投無路時,拉烏爾的地位和承諾恰巧滿足了她對安全的需求。這是否是真的愛情,我們無從得知,因為當他們不再需要聯(lián)合對抗魅影的威脅時,全劇也結(jié)束了。
在第二幕,克里斯汀越發(fā)成熟堅強。盡管身份差異懸殊,她并未對拉烏爾唯唯諾諾,而是說服他不公開訂婚消息,以保兩人安全。她只身前往父親墓地,試圖正視自己對魅影的情感寄托,掙脫過往的束縛("不再回憶,不再沉默著流淚,不再呆望著蹉跎的歲月")。她對魅影仍心懷感激和同情,不愿親手害他,拒絕誘他進入拉烏爾的圈套。盡管拉烏爾連哄帶逼地勸她當了誘餌,她還是在熟悉的歌劇舞臺上找回了主動權(quán),以出人意料的自信演出了性感撩人的一幕(《越過不歸點》),本想利用她捕殺魅影的拉烏爾和警察看得恍惚失神,而本想借機引誘她的魅影則在她的對比下顯得畏畏縮縮。她在眾目睽睽之下揭開魅影的面具,徹底擺脫了魅影對她的控制。
在最后地下宮殿的對峙中,她已不再是那個任人擺布的少女。她與魅影勢均力敵,高聲宣布自己憎惡他的暴行,又與拉烏爾角色倒置,成了他的庇護者,頑強地擋在他身前,阻止魅影行兇。她放下仇恨和恐懼與魅影的一吻更是化解了全劇的矛盾沖突,拯救了拉烏爾的生命和魅影的靈魂。雖然她坐著拉烏爾的船離去,但她已由孩童變成了大人,將要從兩小無猜的戀愛踏入需要更多智慧和勇氣的婚姻。
那些批判克里斯汀逆來順受的觀眾大概沒有意識到,推動劇情的關(guān)鍵節(jié)點其實都是由克里斯汀決定的。她對魅影的依賴并非魅影洗腦的結(jié)果,而是源于她內(nèi)心深層的渴望。同樣,她與拉烏爾的戀情也并非拉烏爾單方面追求所得,而是因為在這個時刻,和拉烏爾結(jié)盟是最合乎情理的選擇。
進一步說,魅影與拉烏爾代表的不僅是黑暗和光明兩極,還有事業(yè)和家庭之間的權(quán)衡。與拉烏爾結(jié)婚,她可以有所依靠、生活安定,但貴族階級不可能允許她繼續(xù)在舞臺上拋頭露面,她必須放棄自己熱愛的音樂,安分地做一名賢妻良母。而她之所以對魅影戀戀不舍,正是因為魅影懂得她真正的追求,并給予她一切支持和鼓勵。如果說她和拉烏爾只是互有好感,那她和魅影卻是完完全全的心靈相通:她熱愛他的音樂,而她的演唱也給他的音樂裝上了翅膀。因此,即使在她對魅影的行為失望至極時,還不得不承認:"我的思想激烈地抗拒著,但我的靈魂臣服于你。"這種服從并非針對魅影本人,而是針對他代表的、兩人共享的音樂夢想。迫于魅影的罪行,她選擇了拉烏爾和看似安逸實則壓抑的貴族家庭生活,甚至很可能被迫從歌劇界隱退,但她心中仍有一塊地方屬于音樂和魅影。在我看來,這很可能預(yù)示著她未來婚姻生活中的主要矛盾。
韋伯于2010年公演的《劇院魅影》續(xù)集《真愛不死》似乎印證了這個猜測。劇中,克里斯汀與拉烏爾的婚姻成了一場災(zāi)難,丈夫酗酒賭博,情感疏遠。多年后,她與魅影重逢,盡管矛盾重重,但一碰到音樂就立刻找回了當年的默契,最終兩情相悅?!墩鎼鄄凰馈酚性S多硬傷,而且也不能用來證明韋伯在多年前創(chuàng)作《劇院魅影》時就已經(jīng)有這些打算,但克里斯汀對音樂事業(yè)的執(zhí)著和為家庭放棄事業(yè)的隱患卻是一貫的。
音樂劇的魅力,在于演員可以用截然不同的方式演繹同一個角色,我對克里斯汀新萌發(fā)的敬意離不開當天女演員的獨到詮釋。究竟哪些是作者本意,哪些是演員演繹,哪些是我自己臆測,我說不清,但我很高興自己看到了《劇院魅影》中兩性關(guān)系的另一面。并非所有劇都應(yīng)該是女權(quán)劇,但在創(chuàng)作、演繹、觀賞諸如《劇院魅影》這樣沒有打上"女權(quán)"旗號的文藝作品時,我們都可以思考一下,如何從不同角色的角度看同一段劇情、如何挖掘那些常被男主角光環(huán)掩蓋的女性角色的故事。
女主有一些面癱,唱腔和表演肯定沒West End好,特別不滿漢尼拔和唐璜的戲女主的衣服沒那么華麗。唐璜對戲的部分少了魅影掙扎的那部分??傮w而言改編還是有驚喜,特別是幾個舞臺表現(xiàn)不了的串場。我還在想威脅男主那部分要怎么做,以及女高音的聲音要怎么毀,竟然都交代下來了。很不錯很不錯。各有千秋。
終于能在大銀幕前看一遍《歌劇魅影》,無限感懷。這故事與Butler的絕色讓我沉迷多年,無論是微博、某寶,抑或是當年在字幕組,都依此命名,而人生中第一場音樂劇,也留給了它……電影的開篇正好是一百年前,華燈會再度璀璨,可一座戲院的鶯歌燕舞,都等不來那位Angel of Music的歡顏。心碎的聲音,大概是面具揭開的驚嘆,雪夜玫瑰散落的太息,是她渴望永夜消弭的熱忱,是鏡碎了,火起了,整個世界都被撕裂的絕望。猶如《美女與野獸》和《剪刀手愛德華》,這故事又扭曲又清澈,又潰爛又絕美,舍不得他落一滴淚,又忍不住替他痛哭。帷幕落下,耳畔仍是鋼琴的激昂,仿佛一切如初,純白的半邊面具,以為可以許下一生的膽量。@資料館
說句真心話,不喜歡這片,音樂雖好,兩個多小時頭都聽炸了。女主角表演實在是蒼白無力,另外實在不懂魅影那種心理扭曲的愛究竟怎么就吸引了這么多人打了5星。相比《歌劇魅影》,我更喜歡《紅磨坊》一些。
Emmy Rossum真的是史上最面癱的克里斯丁了……Patrick你當年那么能唱為毛要轉(zhuǎn)型演恐怖片……Gerard沒話說了,那么帥的飯桶果然沒朋友……
無可救藥地愛上了魅影......
“我是歌劇院怪人,比你們想像中的還丑陋嗎?我這個不祥的怪人,被地獄的業(yè)障之火所燒,但我還是向往天堂!”
【克莉斯汀是幸福的,因為有兩個人愛著他,一個是他的丈夫,一個是默默愛著她一輩子的歌聲天使?!恳驗閻矍椋@個電影講的剛剛好,時不時而來的歌劇一方面覺得還不錯,但又令人覺得鋪墊冗長和多余。艾米·羅森在這部電影里實在是無比驚艷,美麗純凈的讓人窒息
男二號的聲音我更喜歡一些
其實那哥們挺帥
除了經(jīng)典還有什么可說的!劇情、帥哥美女,已經(jīng)是滿分的故事,加上這么如泣如訴如夢似幻的音樂。大贊!
歌劇不太會欣賞,不過《水果硬糖》里的怪蜀黍的出場還是震到我了~~
第四遍。每個女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個歌劇魅影,可以無限量得到卻不用付出;每個男人都希望生命中有一個克里斯汀,付出時就想象著得到的樣子。愛情中我們愛的都是對方的魅影,靈與肉的分離,是多么自私的愛情理論。我深深愛著你的靈魂,卻抗拒你的肉體,這是個病句。
影片的悲劇性一點都沒有因為劇情的簡單而遜色,相反由于人物性格的非典型性而導(dǎo)致的復(fù)雜性,由于復(fù)雜的人物關(guān)系造成的悲劇性,影片就像一壇陳年老酒,雖然不那么刺激,卻讓人沉醉不已,回味無窮。
聽的我起雞皮疙瘩……
【中國電影資料館展映】膠轉(zhuǎn)磁版。之前看過很震撼的韋伯版音樂劇現(xiàn)場。所有音樂都很熟悉,故還算能接受這種從頭唱到尾的形式。劇情實在無力吐槽了。男主心理畸形蠻橫,女主綠茶白蓮花毫無演技。帥氣男二是《招魂》《冰血暴》S2男主,看得蠻親切的,角色也最正常。服化道還行,演員真唱也不容易。三星半
兩個年輕人很快墮入了愛河?!皠≡瑚扔啊眰噶诵模J為是拉烏爾搶走了克莉斯汀,準備上演一出愛情復(fù)仇的大戲
成熟的形式主義
愛是偏執(zhí)狂,但此女不值他愛
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偸峭橄聢霰容^可悲的人。
所以說,有soulmate又怎么樣呢,她深深愛著他的靈魂!還不是和另一個至平凡的人結(jié)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