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當我們談論蕩婦時,我們在談論什么
目前我心目中的國產(chǎn)片年度最佳頒給了《驢得水》,這是一部從笑點淚點臺詞配樂到思想都無可挑剔的喜劇。
很多喜劇的內(nèi)核,往往是悲劇,《驢得水》也是這樣,用黑色幽默手法講了一個很悲傷的故事,它海報上寫了一句話“講個笑話,你可別哭”,不好意思,我哭了。
《驢得水》的故事題材非常敏感,“品行不端”的鄉(xiāng)村小學教師欺上瞞下騙取公餉,看完后暗暗吃驚,這電影略符合國情吶。電影里很多橋段,都可以從現(xiàn)實中找到參考系,觀眾會心一笑,堪稱大型魔幻現(xiàn)實主義,它得以過審公映讓人不禁感慨“審查制度愈發(fā)明朗化了啊”。
不過,今天我想討論的并不是題材的敏感,而是電影里面展示出來的男權(quán)社會對女性的性壓迫。女主張一曼,是一個性觀念很超前的女人,在開放的城市里見誰睡誰,到了落后的小鄉(xiāng)村同樣逮誰都帶上床,有什么搞不定的事情,先睡他一覺再說,所以,遇到搞不定的男人,她邪魅狂狷地一笑:“讓我睡服他?!?
可是,要跟張一曼上床,必須看她的心情,她不是隨時待命的,她也不是可以跟一個人一直睡下去的。男同事跟她睡過之后動了情想娶她,一曼反問:“你覺得我是那種可以跟你過一輩子的人嗎?”銅匠跟她睡過之后也死心塌地,一曼坦蕩蕩地承認睡銅匠不過是為了發(fā)泄欲望。這就是,她只想走腎,你們卻走了心。
大部分女權(quán)主義者看到這里應該已經(jīng)沸騰了,“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波伏娃恐怕也想跟張一曼來個惺惺相惜的擁抱吧。
《驢得水》的故事背景設(shè)定在1942年,那時候新中國還沒有成立,而張一曼的女權(quán)意識大概超前了100年,你們知道,走在時代前面的人,要嘛向時代妥協(xié),要嘛被庸眾打倒。張一曼也不例外,因為她超前的女權(quán)意識,對于男人來說,實在是太不可控了,她這么不聽話,怎么辦呢?那么就利用權(quán)力來教訓她吧。
縱觀歷史長河,按照國際通用定律,男人想要簡單粗暴地得到或懲戒女人無非利用兩樣東西——權(quán)力和金錢?!扼H得水》里的張一曼也遭受了同樣對待,那些被她睡了的男人,因為后來無法得到她,就利用權(quán)力去羞辱她、去詆毀她、去毀滅她。男同事娶不到她,就罵她是個人盡可夫的婊子。很好,“婊子”一詞是男權(quán)社會壓迫女性的慣用詞匯,一個女人利用自己的美色睡了足夠多的男人,人們就會給她貼上“婊子”的標簽,對她指指點點,男的對著她意淫,女的對著她唾棄,這些人在罵蕩婦時都假設(shè)自己是圣潔得沒有性欲的白蓮花,我們把這種針對女性的語言暴力稱之為“蕩婦羞辱”。
而反觀男人,如果一個男人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或者顏值睡了足夠多的女人,在男性朋友圈中他可能會倍受追捧,可以到處傳授泡妞絕技,這世界甚至還出了一門專門教人泡妞約炮的學科叫做“PUA(泡學)”。信奉PUA的男人,把睡了幾個妞作為自己的勛章,四處炫耀,甚至有把“百人斬”作為人生目標的男人。同樣是四處上床,為什么這些男人就不會受到社會的唾棄呢?這就是一種雙重標準,是時候給男人穿上貞操帶了。
蕩婦羞辱,無非是因為得不到、或者無法持續(xù)得到。男性罵一個女人是“蕩婦”,大多數(shù)情況下是因為她不可控、不順從、不乖乖接納自己的欲望,尤其是看到其他男人可以睡她而自己睡不到的時候,更加憤怒。而女性罵一個女人是蕩婦,大概是因為該女人可能比自己更加貌美、或者得到了更多男性的寵愛,在男權(quán)社會之下,很多女性把男性的寵愛作為對自己的加持。要重點批判的是,有一部分男人,把人家睡了,先是到處炫耀,然后還口口聲聲罵人家“婊子、蕩婦”,這種翻臉不認人的男人真應該拉去浸豬籠呀。
在電影里,小人得逞,張一曼被毀滅了,她被人言毀滅、被落后的性觀念毀滅。而在現(xiàn)實中,這種“蕩婦羞辱”還在四處蔓延,人們不接受女性擁有性自由的權(quán)利,還有人認為貞操是女人給婆家最好的嫁妝,更有甚者把性看作一件骯臟的事情。人們?yōu)槭裁催B自己最原始的本能都不敢面對呢?在合法的前提下,成年人對于自己的身體,擁有最高支配權(quán),無論你是男是女,無論你性開放、還是性保守,無論你的貞操留給誰,無論你睡了多少個人,只要你開心你愿意,他人沒有資格對你的性觀念指指點點。只有敢于直面本能,才能直面人生。
2 ) 我執(zhí)的迷宮,教育的獸皮
實際上對這部電影,如果沒有看過第二遍,是不宜評論的,因為情節(jié)和人物較復雜,主題也確實比較深刻,要剖析完全,顯然需要和教育有關(guān)的理論基礎(chǔ)。但因為想到了這個標題,盡管我是教育理論的門外漢,也只看了一遍電影,還是決定簡單寫幾句。
教育究竟給人帶來的是什么,其實人一旦受到教育,首先產(chǎn)生的是我執(zhí),這個東西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實際滋生的是惡。所有的自大自卑自傲自賤貪婪愚妄,俱與此有關(guān)。而教育之能,從無到有,最初在紙面上落下不成形的筆劃,如果不再進一步,這些筆劃就只是污跡,將這些筆劃初步完成,污跡轉(zhuǎn)換為文字,才可成就教育之功。這就是許多電影和文學表現(xiàn)過,也確實是事實的,讀過一點書的人,往往比文盲更壞,這是因為他們不再相信樸素客觀的道理,而轉(zhuǎn)向肆意蔓延的我執(zhí)。
裴魁山是觀眾最先產(chǎn)生同情,但也最先會厭惡的角色,銅匠則是第二個,鐵男是第三個,過程都是先同情,再厭惡。老裴滑向我執(zhí)的惡,初生于性方面的自卑,試圖揚長避短,以假托婚姻的愛情去占有女人,可以視為一種自救。銅匠既然化名驢得水,胯下的家伙能讓一曼見獵心喜,估計也有驢之能,老裴聽了一晚墻根,成為了他再也無法抹去的心魔,走入了必須摧毀一曼才能自救的歧途。
銅匠原本是一張白紙,被利用被侮辱卻并無自覺,隨讀書初生的我執(zhí),正是他反復強調(diào)的“不想再過以前的生活”,銅匠想要的是跳離自己所屬的社會階層,所以他要留在學校,這也是他聽到可以去美國不惜在葬禮上還魂的原因。他最初只是穿了老裴的中山裝,卻依然是那個銅匠,以老裴的黑化為導火索,銅匠穿上老裴買的獸皮(象征著我執(zhí)之惡),成了他變?yōu)轶H得水的標志。實際上,這部電影中每個人的轉(zhuǎn)變都比較戲劇性,帶有強烈的寓言色彩,因此無需從人性上過度考量,所以我并不想分析他或裴魁山對一曼的感情。值得一提的是銅匠的悍妻太過有神采,盡管扮丑,卻不夠蒙昧不夠蠻橫,這讓觀眾對他原屬的生活況味少了幾分體會。
鐵男最初是有幾分透氣的角色,但他實際頭腦簡單,缺乏原則,比如最初無條件順校長的意上繳工資,錢多了以后發(fā)生糾紛時,卻又說出老裴不墊錢他也不墊,可見并非性情中人。他的我執(zhí)在于:沉醉于自己的偏激和仗義,缺乏自省的功課(以至于對困境毫無準備),迷信暴力,他信仰的并非公正而是力量,只是單純認為自己身體強壯可以肆意妄為,最初體現(xiàn)為天真的向善,卻在更強大的暴力面前驚慌失措,潰不成軍,最終成為對一曼被強奸不施加援手,甚至成為冷漠幫閑,令觀眾產(chǎn)生厭惡感的角色。片尾,他惆悵于校門前,在寫著“學做人”三個字的墻后,蕭瑟轉(zhuǎn)身的一幕,令人印象深刻。而他分到錢后給佳佳買了那么多彩色彈球,如此頭腦簡單的取悅,體現(xiàn)了這個人物的單純,無力于自拔的本質(zhì)。
除了他們?nèi)?,校長和一曼是觀眾較難察覺到的病者,尤其后者光彩照人,隨便看了幾個標題都是把她當做象征著自由解放的蕩婦標簽去追捧,其實不然。先從校長說起,這個角色并不軟弱,實際上他的信念力十分強大,幾乎做到了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心心念念的,真是自己的鄉(xiāng)村教育事業(yè),在每個關(guān)頭他都果敢異常,永不放棄。然而他的我執(zhí)之愚妄,又是五人之最,他所奉行的教育,居然要用貪污來支持,要用錢來誘惑人讀書,簡單來說,校長理解的教育,是將利刀交給兒童,卻以善良公益自居。鄉(xiāng)村小學只是美好假象,其教育成果無非四種,開始就有貪污問題的老裴,迷信暴力頭腦簡單的鐵男,最終吞槍自盡的一曼,以及通過女兒佳佳實現(xiàn)的、讀了幾本書就變壞的驢得水。
最后說一曼,無疑她十分美好,以至于人們會忽略她身上存在的問題,然而,她的自由和解放,確實是以忽略他人的任性為基礎(chǔ)的,是一種假托于自由的自私,她的我執(zhí)也在于此。她與老裴的相處中,并無對老裴的體諒,她俏皮可愛,卻拒絕認真嚴肅的看待他人,而只是沉迷于勾引和曖昧,玩一些對視的游戲,雖然游戲人生是個人的自由,但真正的自由并不會傷害他人,而是要建立在對等和尊重的基礎(chǔ)上。一曼和銅匠的相處,其實未免始亂終棄,在深情的每一環(huán)都到位了,割發(fā)送人雖然是興之所至,但她從未考慮過這一行為對他人的意義,這局游戲只有她一個人有玩家自覺,對銅匠其實是不公平的。當銅匠夫妻前來鬧事,銅匠舍身維護她的一刻,其實處于一念善惡的關(guān)鍵之處,然而她的處理方式卻是自以為善良的落井下石。
一曼提示的實際是銅匠的階級自覺,她以為對對方最好的安置就是,別做夢了,回到屬于你的本分生活里去吧,這和她覺得驢子沒窩也行的思路是一樣的,其實并沒有同情和體諒。而吃空餉,她也視若游戲,并沒有公平之心,從未意識到己方四個人這樣利用銅匠詐錢,對銅匠是不公道的。因此,到游戲變得不好玩了以后,她遭到了理所當然的反噬。當她的頭發(fā)被剃掉,她迎來老裴的倉皇目光時,立刻沖到鏡子前,崩潰,這說明她并無真正的底氣,她和鐵男一樣,其實只是肆意妄為,摘掉偽裝之后并無真實的信念來支撐自己,一個仗著自己的力量,一個仗著自己的性魅力。當男人看向她的目光改變,她不知所措不習慣,當她看到鏡子里自己失去象征著雌性魅力的頭發(fā)時,就此崩潰了,這時看似始終處變不驚的人物才顯出幼稚倉皇的本色。
這些對一曼的評價,并不是否定,實際上她確實是這部電影中最為光彩照人的角色,我只是想說,加入了對她迫害的人群中有她自己,她是一個盡管美好,卻徒具其形的假自由使者。
或許會被視為惡之源頭的特派專員,在電影中倒相當抽象,并不具體可惡,貪污是制度之貪,虛有其表是威權(quán)之偽,而他提議以回罵來代替開除,其實倒是公平的游戲,因為并未想過會有老裴那種纏綿的私恨,傷人徹骨,也并未想過會有鐵男那樣玩文字游戲,明罵一曼,實則充滿輕蔑和惡毒的侮辱銅匠,進一步激發(fā)對方的憤恨,自己卻無法收拾局面,后果由一曼來承擔。而親手送一曼赴死的偽善者,則是校長。
最后我想提一下本片中十分罕有的正直和良知,除了一份頒給了最終投奔延安的佳佳,并不十分自然,不似電影刻意塑造的,而更像一個推動劇情彰顯人物的道具角色,另一份雖然微薄,卻更自然的塑造,居然頒給了一個完全不重要的專員秘書,這位秘書看著校長剪一曼的頭發(fā),居然目光閃爍,不忍心的轉(zhuǎn)過了頭,也是他阻止了副官對一曼的強奸。我不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但必須承認,他不忍相視的一絲憐憫,其中蘊含的人性光輝,超過了在場全部五位陷入我執(zhí)深淵的鄉(xiāng)村教師。
3 ) 《驢得水》:喜劇的憂傷源于深度
《驢得水》是今年迄今為止最讓人震驚的一部國產(chǎn)電影。與當下多數(shù)打著喜劇番號招搖撞騙的國產(chǎn)片相比,這部電影的水準已然超越了霓虹燈到月亮的距離。影片的前半部分讓人笑到前仰后合,后半部分令人坐立不安。一絲不掛的搞笑與一絲不茍的催淚,就這樣大膽自信地橫陳在同一部電影當中——造就了《驢得水》絕俗而又硬氣的獨特性,也讓影片足以被驕傲地稱為一部“作品”。
在一個被架空的封閉世界中,一群掙扎在貧困線上的“知識分子”,因一個“借驢吃空餉”的無奈謊言掀動了一場啼笑皆非的喜劇,卻又為了圓謊而跌落到萬劫不復的悲劇深淵。在悲劇的深坑被逐漸挖大的過程中,有的人試圖堅守原則奮力反抗,可信念在利益、強權(quán)和武力面前卻如此不堪一擊,他們束手就擒的速度,簡直比殺驢吃肉還要快。然而,在這群處在崩潰邊緣的小人物面前,我們似乎都能從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中,找到那么些似曾相識的片段,因此,他們的一切選擇便顯得不再那么荒謬絕倫。更重要的是,遠在“學?!敝饽莻€更龐大、更隱秘、更丑陋的世界,我們一點也不陌生。
得益于邏輯縝密的強文本,《驢得水》成了那種每個角色都有前后史、每次性格變化都有細節(jié)支撐的上乘之作。看起來,全片主要敘事動線只是“教育部特派員”的兩次探訪,但圍繞兩次探訪所觸發(fā)的一連串事件,卻牽動了“知識分子”們對欲望、權(quán)力、愛情等人生關(guān)鍵問題的拷問。在有限的電影容量中,我們竟和他們一起經(jīng)歷了婚喪嫁娶,也因此窺望到了人性中難以避免的矛盾問題。什么是底線,如何守住底線;什么是知識,如何看待愚昧;什么是愛情,如何去解釋百口莫辨的“睡服”;什么是原則,又如何為“跪舔”找到更體面的理由?
影片中的美國佬驚嘆“不可思議!”而在我們看來,無論是氣喘吁吁的孫教授、虛榮膨脹的裴魁山,還是認慫認命的周鐵男、飛揚跋扈的特派員,都無時無刻不浮現(xiàn)著我們再不熟悉不過的行為模式。他們聲嘶力竭卻無從阻止世道對他們的碾壓,被打碎了牙只能往肚里咽,遷就與茍活是他們唯一的選擇,而最單純卻又最悲慘的人,莫過于羊脂球、茶花女般的張一曼,以及被當作“牲口”對待的銅匠。一個是女人,一個是窮吊絲。
《驢得水》脫胎于高認知度的同名舞臺劇。按照我們的一般認識,舞臺劇的思想表達空間要比商業(yè)電影更廣闊。事實證明,影片的改編不僅實現(xiàn)了有限場景的無限延伸,同時也讓每個角色的個性變化有了更充分的刻畫機會。影片的攝影林良忠曾為李安的《推手》《喜宴》《飲食男女》掌鏡,從《驢得水》的銀幕效果上看,這是一位對空間調(diào)度和群戲都有著豐富經(jīng)驗的攝影師。教室的明暗變化、外景中人物的虛實處理、特寫與長鏡頭的運用,都讓影片跳脫了場景限制,強化了影像質(zhì)感。我們會為張一曼被剪掉長發(fā)的那段入侵式特寫和交疊的回憶畫面感到無比揪心,而在劇場里,你真的很難直接感受到人物的這種內(nèi)心掙扎。
有種觀點認為,原版話劇的導演周申和劉露繼續(xù)出任電影導演,讓該片很難擺脫話劇腔,甚至,演員們對話的聲效都充滿了劇場感。但如果你看過表演空間更加狹窄,卻一點也不失精彩的《十二公民》就會發(fā)現(xiàn),《驢得水》完全建立起了戲劇化的電影語言,那幾場逐步升級的高潮戲,都因?qū)а輯故斓膱雒嬲{(diào)度和演員們絕對連貫的情緒而顯得一氣呵成。
影片在自然環(huán)境聲的音效剪輯上未見奇巧,這確實讓影片除了密集的對白和配樂之外,顯得過于“安靜”,形成了所謂的劇場感。但也正是這種與世隔絕的氛圍,讓你很容易對山村之外的那個世界產(chǎn)生更多的想像,小社會的萬丈波瀾,即是大世界的真實縮影?!疤嘏蓡T”就像一個龐大母體系統(tǒng)伸出的觸手,用“三萬”和“十萬”那個讓人啞口無言的潛規(guī)則,連接著小社會和大世界。茨威格說,命運之神喜歡熱鬧,有時喜歡嘲弄人,還能給傷心慘目的悲劇摻進滑稽的成分?!扼H得水》的高級正在于此,喜劇背面的那些只可意會莫可言傳的道理,電影已經(jīng)講得不能再清楚,這也是《驢得水》值得留下來被討論的原因。
4 ) 《驢得水》:五岳散人們的成長史
電影《驢得水》很有趣,故事講的是農(nóng)村教育,場景在民國,但實質(zhì)上的內(nèi)核,卻是在講男女兩性的關(guān)系,講不同年齡階段的男人對女人的傷害。
簡單說,這就是一部以五岳散人為代表的中國老一輩直男癌的成長史,影片通過校長老孫、裴魁山、周鐵男和銅匠四個人,講述了中國老一輩直男癌是如何從無產(chǎn)階級直男癌,到青春期直男癌,再到中產(chǎn)階級直男癌,最后在社會大潮中成長為有理想、有擔當、有情懷的直男癌老男人的風雨歷程。
首先是銅匠,他就是典型的無產(chǎn)階級直男癌,為什么張一曼對銅匠的感覺比對裴魁山好,甚至在銅匠唱著情歌的那一瞬間,張一曼差一點就愛上他了,就要跟他走了,因為他是無產(chǎn)階級直男癌,無論是女人,還是財產(chǎn),他都不曾真正擁有過,他所有的純真,只是在一無所有條件下的純真,很脆弱,很短暫,當他嘗試過對女人或是財產(chǎn)的占有之后,哪怕是短暫的一夜之間,他的控制欲與占有欲都會徹底掀翻他的純真,甚至變得變本加厲。
然后是周鐵男,他是青春年少的直男癌,所以他的追求對象并不是風情萬種的張一曼,而是青春無敵的孫佳,他追求的并不純粹是欲望,而是對青春的留戀,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留戀。他血氣方剛,他不看屈辱,他敢于抗爭,但這些都是表面上,就像是銅匠的純真一樣,在遭遇到黑洞洞槍口的致命一擊之后,他徹底屈服于強勢者,并且給自己找了個非常合理的理由:你體驗過被槍打的滋味嗎?我這是能屈能伸,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其實骨子里,他仍舊是一個投機主義者,只是以前的生活環(huán)境太狹窄,沒有見識過廣闊世界里的獅子老虎,一旦見過,就立馬投降。但他仍舊覺得,孫佳應該無條件地信任他,配合他,與他一起,按照他所理解的方式成長,但其實,他那不是成長,只是投降了。
然后是裴魁山,他是中產(chǎn)階級直男癌,他不再簡單地滿足于可以和張一曼有露水之歡,哪怕是一時興起就“你屋還是我屋”這種限時刺激游戲,也無法滿足他,他開始轉(zhuǎn)向于占有,就像中產(chǎn)階級對財產(chǎn)的囤積一樣,他開始希望張一曼能夠成為他的妻子,像擁有房子一樣擁有她,把女人變成自己的財產(chǎn)。所以當張一曼和銅匠一夜之歡之后,裴魁山覺得,他的私產(chǎn)被人侵犯了,個人財產(chǎn)神圣不容侵犯啊,你個銅匠居然敢侵犯我的私產(chǎn),他暴怒了,但是暴怒的結(jié)果,并不是沖著銅匠,而是沖著張一曼去的,道理很簡單,因為她才是他的私產(chǎn),撒氣也要沖著自家的私產(chǎn)發(fā),可以無所顧忌。當發(fā)現(xiàn)張一曼根本不理他的憤怒時,他開始徹底轉(zhuǎn)向了中產(chǎn)階級直男癌的套路:要錢。財產(chǎn),成了他們唯一能夠抓住的東西,本質(zhì)上,張一曼,還是每個月3000塊獎金,在他心里差不多,至少要抓到一個,好滿足自己的財產(chǎn)占有欲。
最后是孫校長,這就是老男人直男癌,他雖然算不上功成名就,但畢竟也是一校之長,管著幾個人,幾個錢,還是有控制力和影響力的,他有理想,要有教無類,有情懷,要辦農(nóng)村教育實驗,有擔當,到窮鄉(xiāng)僻壤來苦苦支撐,他鐵肩道義,他妙手文章,他胸懷天下,他凝聚人心,他指點江山,他激揚文字,但是只有一點,讓他去犧牲女人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并且覺得,成大事不拘小節(jié),教育孩子是大事,有教無類是大事,農(nóng)村教育是大事,唯獨女人,是小姐,不好意思打錯了,是小節(jié)。
至于說想強奸張一曼的衛(wèi)隊長,那就是流氓直男癌。特派員,那就是官僚主義直男癌,他甚至都算不上是直男癌,因為在影片里,他幾乎對男人和女人都沒有什么興趣,他唯一的興趣就是保住位子,無論男人、女人、孩子,在他眼里都是驢,是說讓你打水就要去打水,說殺你吃肉就殺你吃肉的驢。這種人,就不叫直男癌了,而是直男精,他的破壞力,遠遠超越了直男癌。
美國發(fā)獎金的美國人呢,這就是典型的國際主義直男癌,總覺得有人需要救助,大把撒錢,結(jié)果這些除了造就了當?shù)馗拥牟黄降?,讓一些人雞犬得道,讓另一些人墜入地獄之外,根本無法改變當?shù)氐拇嬖诃h(huán)境與現(xiàn)實。
5 ) 【專訪】任素汐:一曼沒人比我演得更好,因為我就是她
當初看了話劇《驢得水》,就去默默關(guān)注了任素汐的微博,因為覺得她演得太好了。上一次看到一個女演員在舞臺上那樣不管不顧地掏出自己,是謝盈萱。
最近她的微博都是關(guān)于電影《驢得水》。比如,她聽老狼翻唱主題曲《我要你》第一句就哭了,這首歌她在臺上唱了五年;比如,她也會看到很多沒看過話劇的觀眾說她不夠美,一定是有后臺才演上了電影,采訪中她也說:“可惜外表也不能發(fā)生改變……只希望長得更漂亮,能給一曼帶來更多?!北热?,她也會擔心自己第一次演電影沒有票房號召力……(采訪中她說得最多的就是“希望給一曼帶來更多”。)
從話劇到電影,不僅是舞臺到銀幕的改變,簡直像要面對一個全新的世界。“開心麻花”第一部電影《夏洛特煩惱》捧紅了沈騰、馬麗,他們之后再演明星版《烏龍山伯爵》,沈騰在臺上換衣服,臺下觀眾瘋狂尖叫……最近的任素汐,不再是排練、演出、休息這樣慣常的三點一線生活,而是滿中國地跑路演,為電影上映造勢。
這個專訪,很特別的在她開始跑路演的前一晚進行。
那一晚之前,她是一個話劇演員;那一晚之后,她開始履行一個電影明星的宣傳職責。
《驢得水》從話劇到電影,臺前幕后都是原班人馬。任素汐說:“一開始導演就決絕地要用我來演電影版”。
電影版的導演仍是周申和劉露。周申是任素汐中戲的老師,“帶過我半個學期”。后來任素汐演一個戲,周申去看,看完之后特地去到化妝間,對她說:“素汐,你開竅了?!薄叭缓缶妥吡恕?。
不久之后,他邀請她來演他和劉露編劇、導演的話劇《驢得水》。
一曼是《驢得水》中最重要的女性角色,是萬綠叢中那一點紅。任素汐說:“不給你說虛的,演一曼沒人能比我演得更好,因為我就是她。我認識一曼四五年了,我最了解她……因為是我創(chuàng)造的她?!?
最初,導演給到演員們的只是分場大綱,“簡單的人設(shè)、情境、故事……”然后每個人開始打磨、排練,集體創(chuàng)作出了這樣一部戲,“一曼的性格是我給她的”。
話劇演出的五年,也是慢慢與角色磨合的五年,是任素汐和一曼共處的五年。
一曼這個角色,像茶花女,像尹雪艷,像羊脂球。舞臺上有個她打自己巴掌的情節(jié),任素汐毫不憐惜,一下一下簡直振聾發(fā)聵。所以演這個角色其實很傷,“每次演就像死過一遍,消耗太多了。有時候巡演,如果連演五遍以上就會受不了?!比嗡叵f,“這種傷不是臉上的幾下,是心里的,是內(nèi)心的傷害,是同僚的排擠……”
所以,散場后,平日里,同臺的其他演員都巧妙避開不太提及這場戲。
電影中,這場戲被保留了,但也做了修改。
電影版的《驢得水》劇情大部分和話劇是一樣的,“話劇巡演這么長時間,已經(jīng)千錘百煉了”。唯一的不同,就是話劇在表現(xiàn)形式上有些在舞臺上能完成的,可能到了電影中就有些夸張,“所以電影可能會少一部分話劇的癲狂”。
任素汐舉例說:“話劇中鐵匠看到特派員的大蓋帽就跪下了,劇場中這樣表現(xiàn)是好的,但電影中可能就不太現(xiàn)實?!?
還有那場打巴掌的戲,“我也知道在觀眾面前抽巴掌,在劇場中震撼性是很強的,但是電影中打巴掌就太正常了?!庇谑请娪爸袑σ宦膫Ω?,“頭發(fā)也剪了”。
這是任素汐第一次演電影。
她大學上的導表系,十九歲的時候?qū)W校放假,實習,就去一個電影劇組做導演助理。之后便一直演話劇,“一演就演了十年。十年中的一部戲現(xiàn)在拍成電影,我就演電影了,就這樣?!?
從話劇表演到電影表演,任素汐經(jīng)歷了“一個月下地排練,一個月試拍,兩個月實拍”,將近半年為角色做準備。
當然還是會有一些不適應,“因為我常年演舞臺劇,演戲相對習慣了連貫,鈴一響,接下來兩個小時都不能錯?!倍娪氨硌菔且欢我欢蔚摹:芏鄷r候,面前也并沒有對手戲的演員,“都是燈”。
她也NG過,“有一場戲要一個短促的東西,那場我NG了很多次”。
電影中的主題曲《我要你》也是來自話劇,任素汐演唱了這首歌。
“我父母都愛文藝,我從小就受熏陶,開始媽媽想讓我學音樂,我從小就學鋼琴,學唱歌”。后來中學畢業(yè)考試,任素汐同時考了中戲?qū)П硐岛蛙娝嚶晿废?,“但三試都在同一天的同一時段”,她最后選擇了中戲。想著,導表系,有導演、有表演,“可以多學一個”。
2008年北京奧運開幕式上,劉歡和莎拉·布萊曼演唱了《我和你》,“原本那首歌說是給大學生唱的”,導演到北京的大學里面挑人,把任素汐也給挑上了,“我只是被挑選的幾個人之一而已”。
她說她不可能當歌手,即便很多人都被她在舞臺上的歌聲驚艷到,因為“唱歌只是愛好,不像演戲……”
“——演戲是沒有不行”。
任素汐說她太了解自己了,比如就是愛演戲,比如就是喜歡和單純的人打交道,比如就是不善交際,“這是我的性格缺陷”。
“我知道自己在那個(娛樂)圈子里是不行的”,她說,“哪里能得到快樂呢?舞臺能讓我得到快樂,排練廳能讓我得到快樂?!泵刻炀褪桥艖?,睡覺;演戲,睡覺,這樣簡單地過著,她就很快樂。甚至不能待著,“我一沒戲排就會生病”。
她喜歡自己當年在李國修的劇組演《三人行不行》,“以一當十”,“李國修老師經(jīng)驗豐富,有一套自己的體系,我完全認同他的體系。他是個有趣的人,我現(xiàn)在也很想他?!?
她喜歡和趙淼這樣的導演合作,“他是個很有童趣的人。我了解我自己,但我不太會調(diào)動自己,趙淼可以把我身上的閃光點調(diào)動出來?!?
只是相信之后,她演了電影版《驢得水》之后,還是會有一些變化發(fā)生,當然,她也依舊會堅守一些堅守。
就像我們采訪時,她說到自己不夠美,不能給予一曼更多,但是巡演的五年,沒有一個看過的觀眾向她提出這樣的質(zhì)疑,“我也很奇怪,一個都沒有”。結(jié)果沒過兩天,就有人在還沒有看過電影的情況下覺得她不美,覺得她一定有后臺,因此拒絕去看《驢得水》。任素汐說:“我的初衷只是只是希望更多人看到”,看到一曼,看到《驢得水》。然而一旦涉及“更多人”,也許很多事情就難免失去控制。而這其實也是《驢得水》要講的東西。
未來,會帶給這個山東大妞什么?誰也不知道。只知道有那樣一步一步穩(wěn)妥的過去,怎么也該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只知道,任素汐和那些所謂小花旦比起來,也許容貌確實不夠美,也沒有隨大流走上整容這條路。然而她扎實的演技,經(jīng)得起大銀幕的考驗。
現(xiàn)在,有很多電影劇本來找她。任素汐說:“我不奔錢去,反正這么多年也過下來了。我只想演自己負得了責任的角色,自己能保證完全真摯的角色”,然后——
“每年都要回到舞臺”。
(我們的小小花園,你要不要來轉(zhuǎn)轉(zhuǎn)?)
6 ) 校長說:一切聽我指揮!一曼說:我就想活得自在點。
很少寫影評,但這次有點忍不住了,《驢得水》這種電影中國少有,能上映也是不易,當一部電影,你越看越不想讓它演完,就說明這是一部好電影,看得很爽,對于市場上的大片,我不批判,就像是中國足球,已經(jīng)被資本玩壞了,打根上就已經(jīng)是軟的,不是什么明星、技術(shù)或是六味地黃丸所能挽救的了的。到頭來,故事本身與如何講故事才是一部好電影的關(guān)鍵。
《驢得水》讓我想了一部叫《狗鎮(zhèn)》的電影,有點異曲同工的意思。故事的開始,鋪開來說的是四個主要人物的性格、關(guān)系,幾個人抱著純粹之心,做著純粹之事。性和工作都那么坦誠,緊接著拋出一個主線——吃空餉、而實際上并不存在的呂得水老師,這也是黑色幽默電影里常用的一種手法“無中生有”的騙局,這是所有事的禍根,但是把禍根真正醞釀成大禍的還是校長四個人自己,每個人都推了一把。
最初驢棚著火那場戲就是一個預示,四個人的救法都不一樣,最后在校長的統(tǒng)一指揮下,一點小火變成大火,把驢棚燒沒了。四個人就看著它燒,校長的女兒回來了,明知不能救,還是拼命地救,這體現(xiàn)著她的“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你不救怎么知道救不了”,這體現(xiàn)了四個人骨子里的東西——妥協(xié),他們并沒有表面上看上去那么淡定、那么剛強。而片中真正叫呂得水的其實是一頭拉水的驢,驢棚沒了,驢也就沒地住了,就暗喻著呂得水老師的事也快要曝露于光天化日之下了。
校長是個典型的實用性知識分子,可以為了一件善事,而去做更多的壞事,為了“一事功成,可以萬骨枯”。從頭一路看來校長都是和風細雨的,但其實他的底線在一點點地后撤。他總想讓人聽他的指揮,但到最后失控了。
裴山是個貪財?shù)娜?,但開始還能在純潔的友誼面前捐出自己的工資,使他改變得是一曼的移情別戀。他的悲劇之處就在于沒有讀懂一曼這個人,就倉促地愛上了她。當看到一曼跟銅匠睡了那么一幕,裴山心中美好的東西死去了,當希望死去時,錢就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一曼是全篇最精彩的人物,她代表著典型的一類人,她是那種只會幾句英語,但思想?yún)s很西方的知識份子。曾經(jīng)在民國那個時期,很多所謂的知識份子,他們沒有學到西方很扎實的學問,但思想?yún)s學得很快,因為思想是不用學的,一聽就會,而且一曼骨子里就是這樣一種人,你說她放蕩也好,前衛(wèi)也行,當這樣的人碰上了這樣的思想,于是這個人物活了。她為人真誠,但又性解放,她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她給了裴山錯的性暗示,勾起裴山的感情。她不想跟任何人過日子,也不想破壞別人的日子,也是她后來傷害銅匠的必然結(jié)果。一曼在剪頭的時候,是靜靜地坐在那剪的,沒有反抗,動手剪的是校長,他也沒有反抗。當一曼的頭發(fā)被剪光之后,一曼心里美好的東西也隨著頭發(fā)(外表的美)一同而去了,不禁讓人想起那句,所謂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再來看鐵男,這個名子取得好,鐵一樣的男人,一路看來人如其名,惟一一個敢于說真話的男人,一個典型的寧折不彎的知識份子,現(xiàn)在叫憤青,關(guān)鍵時候,能站出耍橫,但那一槍改變他的一切的價值觀,他才發(fā)現(xiàn)死是那么可怕,槍口是那么可怕,子彈是那么可怕,盡管那顆子彈沒有打中他,但比打中你的效果要好上一萬倍,這一槍打死了一個人的靈魂和尊嚴,槍被發(fā)明出來并不是為了殺人,沒有誰真喜歡殺人,槍是用來讓人屈服的。當鐵男跪在地上求饒的時候,影院里看到這幕的觀眾都在嘆息。劇中一曼看到這一刻,也被驚到了,這也可能是她瘋了的一個很重要原因,這一刻她才看到鐵男骨子的另一面,以及槍的歷害。
一個“寧折的人”就這樣彎了,再也直不起來了,文革中有很多這樣的人,這不是知識分子的惟一命運,但會是大多數(shù)。鐵男的悲劇不光在于槍,也在于他的性格里沒有韌性,在于他的反抗和氣憤都是匹夫之勇。電影中有細節(jié)提到他小時候愛打架,但愛打架并不代表可以赴死,不屈的才叫勇士,鐵男只是匹夫。從最初的可愛、欣賞到后來的充滿鄙夷,這個人物的變化是最震撼我的。
銅匠也是一個非常精彩的人物,開始他是一個純樸的銅匠,一曼的身體打開了他的欲望之門,一發(fā)不可收拾,把他上送了天堂。當后來一曼羞辱他的時候,又把他推向了地獄,于是銅匠心中的惡被勾了出來,那時有多純樸,此時就有多丑惡。但是一個木訥的人突然變成一個能說會道,還懂得利用條件制約別人的人,這是我覺故事有點著急的地方,有點跳戲。銅匠被侮辱了,他想拿回自己尊嚴的辦法就是拿走一曼的尊嚴,就也是黑色幽默的亮點——被別人罵了,就再罵回來。
葬禮用得很妙,牌位邊上的紙妒才是真正的死者。死而復生又是一層喜劇色彩。最后結(jié)局用了一場婚禮上的鬧劇結(jié)束,設(shè)計感有點重,我總覺得可以更好。此外,全篇確實偏話劇,特別是最后的一場戲,三個人像開始那樣,很話劇的設(shè)計,但也不能算是缺點。鏡頭語言弱了一點,感覺鏡頭與演員配合也沒那么好。但真看的時候,會完全被帶入劇情,其它也就忽略了。
特派員的秘書,這個人戲份不多,主要矛盾就鐵男之間的沖突,但特派員在中間調(diào)和,還勸說:都是知識份子,都有知識分子的脾氣,不要吵了。這個秘書是走仕途的順從文人。自古以為,文人都主張有骨氣、敢言直諫,所以鐵男對這種跟屁蟲式的知識分子很鄙視,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開始的時候,周鐵男沖著秘書唾了一口,這個很重要,等到一曼被強奸的時候,鐵男像個窩囊廢一樣躲在墻角時,秘書出現(xiàn)了,他不是為了留存善的一面,他是為了羞辱周鐵男,這個曾經(jīng)看不起自己的人,現(xiàn)在像狗一樣頭都不敢抬,自己開始面對鐵男的時候,心理也低人一等的感覺,但這一刻,秘書心里想得是,這些所謂不妥協(xié)的人,其實跟自己一樣,甚至還不如自己,最后還向鐵男唾了一口,示意瞧不起對方。
特派員是沒文化的,但卻是官場上的老手,他沒原則,但有手段,同時也勸學校里的其它人把原則放下,他不只一次說:他喜歡知識分子的脾氣。但喜歡歸喜歡,不能容忍。他這個人物沒那么豐滿,但他的作用是核心的。全篇的內(nèi)在動力是人內(nèi)心的欲望,外在動力就是這個特派員,他的存在摔推動著劇情每一步的變化。
當一切過去,所有事物好像又都回到從前,校長慶幸學校保留了下來,其實并沒有。校長女兒的那句:“過去的就這么讓它過去,最后只會更糟”。最后那聲槍響,也證明根本不能當這一切沒發(fā)生過,再也不能回到過去。
很多人問這個故事想要說什么,其實要說的很多,故事就這樣,我很反感像中學課文那樣把段落標出來,總結(jié)段意,最后給出全篇的中心思想,這是愚蠢的。一部片子,看得人不同,理解的東西也不一樣。就像盲人摸象,有人摸到了大腿,有人摸到了屁股,但它都是大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總之,這是一部好片子,這兩年里,這也是我看到的很不錯的中國電影,能排近前三,很爽,片子還沒上映,發(fā)出了,我又怕劇透。但一想,寫么長,估計也沒幾個能看完。
續(xù)
看了一篇差評,雖然有點求全責備,但有些說得還有挺有道理的,我承認情節(jié)和沖突有很重的人為設(shè)計感,為的是達到揭露人性的的目的,朝著一個方向使勁,我也承認中國的觀眾有饑餓感,爛片看多了,突然來到了一部《驢得水》難免過渡興奮,我個人就很興奮,就像一個人生出來的孩子都是畸形、弱智,突然老來得子,而且生得健全,即便有人工受精的嫌疑,但不能否認他是希望。
至于差評中提到的段子為得是單純的搞笑,于全篇意義不大。雖說道理是這樣的,但看起來還是很舒服的,我看得時候也笑了,沒覺得太多不妥。這也是開心麻花的風格,不是沙士比亞,也不完全是周星馳。畢竟是一部市場上的有著商業(yè)性質(zhì)的文藝喜劇電影,按理說故事要得太多,問題肯定是會有的,我無法摟常規(guī)的電影標準來判斷《驢得水》是好的還是壞的。我只知道我個人看完就是很喜歡。
如果懂得中國人的不講原則聰慧利己,看透歷史的反復吊詭悲喜交加。電影經(jīng)過女性自由的轉(zhuǎn)折,以后則全在解構(gòu)悲悼歷史。它厲害的是道出了曹雪芹所指女性審美在文化中的缺乏,“驢”得“水”,(男性的貪惡屈服對照女性的自由爛漫),“水”最后卻又被壓榨廢棄,暴戮的未來便可預見。不喜劇,倒實悲。
這樣的劇本,這樣的電影,任憑你們怎么說風涼話,都休想模仿出來,國產(chǎn)片的普通貨色離它差距太大。
非常正點的黑色幽默和荒誕的鄉(xiāng)村魔幻現(xiàn)實主義,整部電影的調(diào)子很撒,段子很葷,路子很野,故事上有莫泊桑的味道,諷刺加隱喻,上次讓人感受到這些的觀影體驗還是當年的《殺生》。總體上是一部很值得一看的喜劇,新導演技法的生疏和信息處理的失衡可以被原諒。PS:主題曲真的是太有味道了。
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糟!
普通觀眾全嗨了,說這才是國產(chǎn)佳作;電影專業(yè)人員全崩潰了,說這是舞臺劇不算是電影。講真,我覺得當一個作品只剩下它的形式能被人吐槽的時候,已經(jīng)足以證明其成功。不管它是啥,哪怕我是去電影院看話劇了,我還是覺得,甚好,沒錯過這個烏龍甚好。
作為一部荒誕喜劇片,本片的笑料絕對是夠的。雖然有一些看起來比較“污”的段子,但是賤而不淫,絲毫不讓人覺得低級。相反,整部影片倒給人一種干干凈凈的清爽感,幾段感情戲都拍的讓人心動。因為話劇改編的緣故,故事的幕間分隔有些明顯,但演員的表演削弱了話劇感,也算自然。【任素汐的歌聲真心棒!
即便評分再高也完全喜歡不來。我們還是太熱衷主題與意義了,以至于忽視了傳遞主題的方式與合理性。影片為了所謂的人性深度,而刻意設(shè)計劇情和人物轉(zhuǎn)折,忽視基本的人物行為軌跡,都非常讓人不舒服。喜歡有深度的電影,但希望能以更巧妙的方式講出來,而不該是現(xiàn)在這樣。以及形式上,這不就是舞臺搬演么
這個笑話還真把我看哭了,驚喜之作,比夏洛特煩惱的故事高明,但電影感較弱
沒去影院貢獻一張實打?qū)嵉钠狈浚艺媸沁z憾又羞愧。
悲嘆的是被壓迫的是女性,欣慰的是覺醒的也是女性
1.庫斯圖里卡的癲狂、荒誕+法哈蒂的困境、沖突,而這...其實在中國這片土地上隨處可見;2.追求自由的人,死了;3.憤怒的人,成了聽話的牲口;4.寬容的人,成了小人;5.淳樸的人,成了惡棍;6.正面向上的人,總在行騙;7.就讓我們忘掉過去吧,才能繼續(xù)作為“人”活下去。
好,現(xiàn)在我們回到片頭的部分驢棚走水,周鐵男一馬當先,但煙火如故張一曼想要幫忙,卻引火燒身裴魁山往張一曼身上潑土,叫她出來,可沒有伸手拉她校長大喊,聽我指揮,最終驢棚燃起熊熊烈火孫佳想要阻止,被眾人阻攔。你看,其實這個電影的一切,都縮在這個小片段里。
看電影的過程,如果你覺得佳佳和鐵男幼稚得討厭,那你已經(jīng)被這個社會像驢一樣馴服
不能把開心麻花出的所有電影都粗暴地歸到「喜劇」里……這種營銷思路就會導致我今天觀影時遇到的蜜汁尷尬……有一幫觀眾從開頭驢棚著火就開始笑,然后一直笑到結(jié)尾槍聲……我……真特么……跪了……
那一槍雖然打空了,但周鐵男還是死了
一部好電影就是熒幕完成上半部分,現(xiàn)實完成下半部分。有人看到人性在貪婪面前退卻,有人卻只看到蕩婦。專組好多男的在認真討論,你愿不愿意娶張一曼這樣的女人?中國男人最搞笑的地方就是,他們認知中對一個女性最高的評價就是—娶她,而真相是別人根本不認識他們是哪根蔥。不信你們?nèi)ピu論區(qū)翻翻,笑趴了
說不像電影的,誰規(guī)定了電影應該怎樣怎樣嗎。
“過去的如果就讓它過去了,未來只會越來越糟!”一句話說得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有些話,因為太過真實,讓人膽戰(zhàn)心驚。
映后主創(chuàng)見面特別驚訝,被拍成這樣還需要導演?!完全照搬舞臺劇臺詞,連人物站位都是舞臺式,沒有任何電影語言,鏡頭蠢到還有淡入淡出和虛化背景這樣的銜接,很明顯的分幕,且大大弱化了表演。全片沒有同期聲,配音簡直災難。(據(jù)說上映版本是同期聲)。是好的劇本和演員,但還是去看話劇吧。
用喜劇的方式談悲劇,用諷刺的手法講人性,為這個故事就值得5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