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片描述了日本浮世繪大師葛飾北齋多姿多彩的一生。
貧民出身的鐵藏(緒形拳 飾)少年時成為磨鏡師中島伊勢(フランキー堺 飾)的繼子,后因迷戀繪畫而拜師學(xué)畫,卻被數(shù)個師傅驅(qū)逐。后與養(yǎng)父鬧翻,和女兒阿榮(田中裕子 飾)寄居在武士出身卻酷愛寫作的好友佐七(西田敏行 飾)家里。
鐵藏雨中邂逅謎樣美女阿直(樋口可南子 飾),與之墮入情網(wǎng),從此迷上春宮畫,竟大受歡迎。養(yǎng)父迷戀阿直不得,自殺。阿直亦不辭而別,鐵藏人生跌入低谷。困頓之際阿榮和佐七(后來的文學(xué)巨匠 龍澤馬琴)幫鐵藏渡過難關(guān)。四海云游的鐵藏繪出“富獄三十六景”等名作。女兒阿榮則在七十歲之際嫁給八十二歲的佐七。獨自一人的鐵藏在失明的情況下畫出最后的名作——“喜能會之故真道”。
這劇情我不怎么理解??煞譃閮刹糠?,年輕時與老年時。直子是個神秘不真實人物,北齋一生都在追求直子,北齋父親那段北齋將直子推向他,但后面又說明極其不舍。如果將直子看著一個美學(xué)的象征物,全劇似乎可解:直子是北齋最喜歡的美學(xué)追求,但這不是他內(nèi)心最理想的美,所以他將她推向其他地方(推向父親哪里),斷了自己的念想,但他心心念念不忘。離開了直子以及所有人后他畫出了最出名的作品,這暗指一個人一個藝術(shù)家難免會不能去創(chuàng)作出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最喜歡的方面也卻確實可能不是自己的天賦所在(北齋羨慕歌磨的人像畫,而他最出名的作品為風(fēng)景畫)。來到晚年他還是念著直子念著女人的裸體,現(xiàn)在它可以畫他想畫的,并有能力去完成他,所以他也畫出了名作,關(guān)于畫藝術(shù)家這部分大概就是這樣。另外阿榮和作家(馬琴也是在其夫人給了他支持以及后面阿榮陪伴身側(cè)的幫助后后才真正開始成為馬琴的)是一只陪伴給與他支持的兩個人,可以說是他得以生存下去的全部,一是親人,一是友人,藝術(shù)家也是人他沒也需要親情友情,做一個藝術(shù)家尤其需要其他人的幫助。
馬琴是一個小說家,他的藝術(shù)之路與風(fēng)格與北齋完全不同,但最終仍是獲得了成功,或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成功方法吧。
2020/10/31寫給自己看。
1
找到了一個南子,就找到了一個激情。把葛飾北齋徹底的漫畫成了一個好色老頭,毫無修養(yǎng),在俗世中綻放。這就是新藤兼人的水準嗎?
真是極度的懷疑這個片子,能夠把女的帶到家里來,隨意的進行繪畫,搞得跟19世紀的西方一樣,你以為葛飾北齋是馬蒂斯嗎?
南子當年晚了一步,筱山紀信給宮澤理惠拍了第1部寫真集以后,他也發(fā)燒了去找他。拍了一部有名的寫真集,在全日本火了。
5年以后,中國人才知道有寫真集這么回事兒。
話說回來,葛飾北齋帶著這個女人去找他的養(yǎng)父要了最后一次錢,這個鏡磨師就跟他開始練磨鏡子的功夫了。一大批毫無意義的,鬼氣森森的鏡頭,算是給葛飾北齋打底子嗎?真的不知道為什么我當年看過這個電影,現(xiàn)在卻一點都記不得呢。老年癡呆。
愛上了直子的胴體,他每次只會想象這些,特別是強暴她的樣子,這就是北齋的libido。而且又是和父親分享,二馬同槽的領(lǐng)悟。
他女兒小榮把他看透了,做什么事都是三分鐘熱度。開始畫起了自己的女兒。有一個背景沒介紹,比如像富士36景這樣的版畫要用到9塊板子。這就是電影開始到一半的時候,出版商做的事情。
還講了兩個作家,世亭三馬的浮世澡堂,還有馬琴。
2
下半部簡直是胡編亂造。而且不知所云,態(tài)度很差。
很多不符合事實的地方,也不知道他們是怎么找參謀的。葛飾北齋70多歲才開始畫富士山,而這里說他畫的八爪魚。
胡編亂造,不知所云,你說它是討論死亡吧,也沒有任何深度啊。新藤兼人導(dǎo)演這回水平太差了。
雖然名字叫北齋漫畫,但卻和北齋漫畫完全沒有什么關(guān)系。影片的重點其實是葛飾北齋的繪畫,以及給他繪畫帶來靈感的蜜汁女性
影片分為兩部分,分別是葛飾北齋的青壯年和老年,而連接起北齋這兩個時代的,就是影片當中神秘的女主角。影片當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應(yīng)該就是這個亦人亦妖的詭異女子。影片沒有交代這個女子的來龍去脈,但卻濃墨重彩的勾勒了這個女人的邪魅、誘惑、致命以及危險。
伊藤潤二有個非常經(jīng)典的角色-富江,這個角色的設(shè)定跟女主非常相像:一方面是美麗的不可方物,胴體女主簡直滿足了所有江戶男人的偏好,白皙的皮膚,婀娜的身段以及誘惑的笑容,拒人千里而極具誘惑的臉蛋。另一方面則是非常致命。他引誘本齋養(yǎng)父,最終離開導(dǎo)致其自殺身亡,然后又引誘木屐店小弟。。。縱觀前半部分的女主。始終有種詭異的神秘感,沒有來由的出現(xiàn),沒有來由的始終。
而就是這樣危險的女性,卻成為了北齋從二流畫師中脫穎而出的巨大靈感。影片沒有回避(甚至是有點強調(diào))北齋與神秘女子的非禮互動。與養(yǎng)父一樣,北齋也對直子產(chǎn)生了近乎癡狂的愛戀。而直子的出走,直接將北齋的這種極具力量的愛戀,轉(zhuǎn)變?yōu)榱怂囆g(shù)熱忱。影片中北齋的藝術(shù)出世,也正好是在直子出走之后。在經(jīng)歷了藝術(shù)創(chuàng)作的苦悶瓶頸,在友人的資助以及恰到好處的營銷推動之下,北齋開始迎來了自己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期。而經(jīng)典的富岳三十六景,也就是在這個時期產(chǎn)生的。
而之后,北齋被召喚起的才華隨著時光的流逝而一點點的耗盡。鏡頭一轉(zhuǎn)已經(jīng)是一個窮困潦倒而且垂垂老矣的老人了(影片對北齋往年窮困的原因語焉不詳,可能也是為了營造這種超乎現(xiàn)實的玄幻感覺。實際上北齋晚年的窮困一方面是由于其畫風(fēng)已經(jīng)被市場厭倦,被后來者歌川廣重搶了市場,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其子孫不孝,揮霍了他的儲蓄。。。),直到他遇見了另外一個與之前直子面容無二的另一個直子,重新激發(fā)了他的繪畫靈感。不得不說,章魚和裸女的組合想象力讓人嘆為觀止,而這次的靈感也耗盡了這個老人的所有精力,終于塵歸塵,土歸土。。。
影片當中的小榮和曲亭馬琴之間的感情是輔助線,曲亭馬琴與葛飾北齋正好相反,相對于北齋被絕世美女激發(fā)才華,馬琴的才華則是為自己的發(fā)妻所隱藏,直到自己妻子亡故,他才憑借著自己的才華,嶄露頭角,成為江戶職業(yè)小說家第一人。只是他和小榮之間的情感,讓人覺得有點違和。主創(chuàng)既沒有賦予這段感情什么內(nèi)涵,也不舍得完全丟棄這條線,給人的感覺比較孱弱。
影片的節(jié)奏相對比較慢,很多鏡頭在耐心的表達意境,其中直子裸身投映在很多面鏡子的那場戲,讓我印象深刻,主創(chuàng)很巧妙的把鏡子映像的虛幻,和黑暗當中的無所不在結(jié)合了起來,很自然的產(chǎn)生了一種壓倒性的誘惑感,黑暗中,樋口的白皙皮膚就像一盞無可抗拒的明燈一樣,一步步誘惑著磨鏡師傅墮入無比的黑暗。這段戲,配合上樋口可南子那逆天的身材和顏值,意境詭異而美麗。
說到底,這個故事到底在講什么?我認為這部片主要還是在探尋藝術(shù)靈感之于藝術(shù)家的獨特交互方式:藝術(shù)靈感可能就像是女主那樣的毒藥,他會激發(fā)你的感性熱情和藝術(shù)動力,但同時會侵蝕你的精神和精力。就像影片當中的北齋、磨鏡干爹一樣(片中女主直子曾經(jīng)還想跟喜多川多磨有一腿,但是被無情的北齋打斷了。。。。)。
我傾向于從更玄幻的角度去理解這個故事:女主是浮世繪藝術(shù)的靈魅,他通過魅惑,激發(fā)出北齋的創(chuàng)作熱情,用北齋的作品使自己更完美,同時也慢慢的侵蝕著北齋的精力與生命,直到北齋生命的最后一刻。
所謂的繆斯,美麗,但是危險而致命,大概就指的是這種吧。
PS:看了兩部關(guān)于浮世繪的電影,分別是描繪東洲齋寫樂的《寫樂》與葛飾北齋的《北齋漫畫》,喜多川多磨在這兩部戲中均有出鏡,但是角色都相對不堪,或者孤傲,或者人品敗壞。為什么多磨總是這樣的人設(shè)呢
他不是那個時代的佼佼者,甚至在他身上仍能看到自私卑鄙,面對愛情仍然懷有一物換一物的可恥行徑。同時他的一生造就了他不同于傳統(tǒng)的浮世繪的獨到之處,面對當時的環(huán)境,他的畫作在當世甚至還需要好友的善意去開拓流入市場。到內(nèi)心在乎的名利和愛情化作一場雨后,出走見眾生,見山川,見江河;明確本心,自成一格成就后世的偉大,他的偉大無非堅持了自己喜歡的事情直至耄耋。
1
樋口可南子,樋口可南子
一切都是為了你,你就是北齋一生激情的客觀物
導(dǎo)演的一切也是為了你。
你迷惑了所有的男子,就像一只八爪魚。
白色的粉狀物在臉上厚涂,嘴里嚼著江戶時期的口香糖,發(fā)出滋滋滋的聲音。
“遇上驟雨的時候,有些人會停在路邊等待,這些人都是懦夫,但有些人明知下雨也不會停滯不前,無人知道他們正朝著哪里走,我便是這種人,我也不知道我要到哪里,我只知道我后面已經(jīng)無路可退了?!边@就是導(dǎo)演為北齋設(shè)計的座右銘
他正是被一種激情所驅(qū)動著。但讀過歷史的人知道他的激情其實僅僅是繪畫,他要達到完美的繪畫,他天生就是為繪畫而生的,他確實沒有退路,到90歲他都這樣說。
而別的人只能如樋口可南子,口里嚼著口香糖,他們喜歡閑適的生活。就像片中北齋的父親是一個磨鏡師,和聶隱娘的丈夫是一個職業(yè)。
那么回到開頭的一個問題,如果當年沒有樋口可南子,這個片子根本賣不出去。
2
樋口可南子穿的第1套和服上面寫的數(shù)個巨大的壽字,但是卻把它設(shè)計成了水坦克的模樣。而腰帶卻是紅白相間,就像蛇的花紋一樣。而這本尊,卻一副侍兒扶起嬌無力的樣子。
第2套和服,和磨鏡師在一塊了。為他洗完澡之后依然是白顏色的,上面是黑色的幾只蝴蝶在下擺上,腰帶是水藍色的。這樣的設(shè)計絲毫沒有古典的意味,而是一種現(xiàn)代的演繹,電影這一段的基調(diào)也都是白顏色,就像北齋的畫紙一樣。磨鏡師便開始為他做按摩了。加上閃電的配角,完全把電影變成了鬼戲。
第3套是以紫灰色為主的和服,而第4套是黑白條相間,那都是普通婦女的服裝了。這時候已經(jīng)到了北齋的老年
第5套就是畫八爪魚的時候了,它的背后像一個傘形張開,中間是山竹紋。也是黑白相間加上紅色的腰帶。
大量棚拍,舞臺劇色彩,節(jié)奏慢,故事碎,老年化妝頗假。章魚女體一段有些不舒服,會想起阿佳妮的《迷上癮》。樋口可南子皮膚真好,美白嫩滑,口水。
夾雜著情色和幽默的傳記電影,老年部分的北寨、小榮和佐七三人的滄桑、淡然、執(zhí)著、感情摯深、充滿人生歷練的感悟像是這部電影最后出爐前的熔鑄,年近7旬的新藤才能有這樣的認識。
總體來講還是不錯的,但音樂不夠出彩,敘事上也有點兒頭重腳輕,且找緒形拳來演繹這位大師也有點兒太大材小用了,減一星。
新藤兼人為葛飾北齋拍的傳記片,與傳統(tǒng)的拍法不同,本片沒有將焦點完全聚集在葛飾北齋身上,反而大量落點于他的周邊人物,我想葛飾北齋看到本片也會很喜歡這樣的拍攝角度,因為比起自己,我想他也是更希望見到穿插陪伴于他一生的人,而從他的女兒,摯友,愛人等方向入手,最終也能匯集到葛飾北齋的這個點,再加上旁敲富士山,海浪和八爪魚等一生重要之物,關(guān)于他的人生組圖(不必考據(jù)其真實性,否則就敗了興致)也便相對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了,但拍攝對象只是簡單的視覺選擇,難得的是本片展露的性情,它非常好得與葛飾北齋的活世態(tài)度及精神做了一致的對應(yīng),其中的肆意,狂亂,幽默,進取以及得失,種種圍繞在欲望間的情緒也都很好地抵達到了觀眾的內(nèi)心,讓觀眾真正在兩小時以內(nèi)進入了葛飾北齋的內(nèi)心世界,所以此為傳記類型里的佳作。
和我想的不太一樣。兩場戲印象深刻。一個是雷雨夜的鏡中像,一個是八爪魚那段。充滿了欲望與挑逗。
沒有武満徹配樂得多寒酸吶,沒想到樋口可南子這麼大尺度演出,幾處好囧啊,我看這個版本字幕又是廣東人譯的哈.
葛飾北齋的傳記電影,并不是很了解這位藝術(shù)家,所以電影本身感覺有些“胡搞”,也有可能是我的字幕問題…但是能感受到影片存在的一種獨特的氣質(zhì),“他們臨死之前,總是說這些動聽的話”小榮說這話真的又好笑又心酸,除此以外,本片最大的看點還得是田中裕子和樋口可南子啊,田中裕子的輕柔,樋口可南子的魅惑
3樋口可南子好驚豔。阿直和八爪魚的片段真是太...SM了,看得後背冒冷氣,忍不住和浴缸鰻魚自慰掛上等號,想來想去都是和冷冰冰的水下動物發(fā)生關(guān)係,怎麼能讓做愛表現(xiàn)出溫情的一面?有些鏡頭還真是太像漫畫定格了,誇張效果不亞於黑白四格漫畫;但在劇情上,卻沒有漫畫那麼快進展,太累太拖拉。
這劇情我不怎么理解??煞譃閮刹糠?,年輕時與老年時。直子是個神秘不真實人物,北齋一生都在追求直子,北齋父親那段北齋將直子推向他,但后面又說明極其不舍。如果將直子看著一個美學(xué)的象征物,全劇似乎可解:直子是北齋最喜歡的美學(xué)追求,但這不是他內(nèi)心最理想的美,所以他將她推向其他地方(推向父親哪里),斷了自己的念想,但他心心念念不忘。離開了直子以及所有人后他畫出了最出名的作品,這暗指一個人一個藝術(shù)家難免會不能去創(chuàng)作出自己最想要的東西,最喜歡的方面也卻確實可能不是自己的天賦所在(北齋羨慕歌磨的人像畫,而他最出名的作品為風(fēng)景畫)。來到晚年他還是念著直子念著女人的裸體,現(xiàn)在它可以畫他想畫的,并有能力去完成他,所以他也畫出了名作,關(guān)于畫藝術(shù)家這部分大概就是這樣。另外阿榮和作家是一只陪伴給與他支持的兩個人,可以說是
也就海女與蛸比較有靈魂,導(dǎo)演“要拍這個我可不困了啊”的感覺(?)為什么要讓田中裕子頂著一個六七十歲的老妝拍裸戲啊好違和啊……算了這片子時間背景完全虛構(gòu)的吧……
前半只想說這是北齋還是聊齋啊>< 姑娘們的身材都美好啊~ 片頭不同字體的演員名都是自己簽名么?都好好看>< 這次去京都剛好能趕上一個北齋展呢…雖然估計只有幾幅畫…就算做點準備了>< 北齋90歲計劃花5年時間學(xué)西洋畫然后到100歲左右畫出真正滿意的作品…好可愛雖然下完決心就死了><
《北齋漫畫》——即葛飾北齋名作《海女與蛸》創(chuàng)作史。23歲的樋口可南子,前后以女怪、少女的身份出現(xiàn),集靈與肉于一體;26歲的田中裕子扮演的阿榮,卻整整貫穿了畫家可以說是徒勞的一生;“我能啜吸你的乳房嗎?”章魚在青春的胴體上爬行,在畫家的眼里夸張扭曲變形,藝術(shù)的高潮驀然定格,成為永恒。記得這副畫幾年前剛在東京展出的時候,荒木經(jīng)惟便興致勃勃跑去了,一見到畫,就狂喜著大喊:“章魚醬!章魚醬!”“啊,得到力量了!厲害啊,章魚醬?!苯又?,辻惟雄、村上隆等藝術(shù)家紛紛前去朝拜,細述這幅畫和自己那些不得不說的故事。
潦倒江戶藝術(shù)家,只求不停雨中奔跑,跑到自己不知所終。本片告訴我們,繆斯都是浮云,知心女兒才是藝術(shù)家的鎮(zhèn)山法寶
遠不及寫樂般精良,,,欲望對於畫家的意義描繪得太過直白,,,西田敏行依然搶戲,,,年輕的阿信居然有露點
江戶畢加索,帶著點魔幻......起初看到直子嘴里咬著綠色的球球眼睛放幽光我還以為她是個妖精......3.5
翻譯成北齋漫畫的話北齋爺爺是要傷心的啊喂?。?!他明明畫的是富士山海浪還有女體么!?。【w形拳持續(xù)無感中...但是田中裕子的女兒真是演得太可人了。樋口可南子的神秘美人兒太勾魂攝魄了,最后的章魚大戰(zhàn)真是辛苦了!看來新藤對北齋鼎盛時期沒什么興趣,一下子他就老了,不過我也喜歡落魄期和女性欲望
此片證明北齋作品還原為寫實影像就會有股惡搞的特攝風(fēng)。
神神叨叨的敘事,飽含人間血淚。前半部的雨中好漢,笑盡世人膽小,放浪形骸只為開宗立派。后半部老眼昏花的九旬老漢,還要向天再借五年學(xué)習(xí)西洋畫,成為“真正的藝術(shù)家”。圍繞身邊的馬琴、歌磨也個個是墳頭蹦迪、有情有義的一時俊杰。樋口可南子扮演兩代繆斯“直子”,與章魚共舞特攝場面,田中裕子應(yīng)該還比她小三歲,演從15到70的阿榮,每一段都很精彩。北齋在老父靈前跳起辣椒舞,最后10分鐘父女訣別,還有幾處諷刺幕府惡政,都是有笑有淚的好戲。
和風(fēng)!創(chuàng)意上很受啟發(fā)!拍攝手法卻很old style
藝術(shù)和性的關(guān)系,挺老生常談的??娝惯@個概念被實體化同時又超現(xiàn)實化。不少段落特別話劇,作品評論、藝術(shù)抱負、人物情感什么的經(jīng)??看蠖蔚莫毎字v出來,不算很高明,畫家傳記片常見的那些比較套路的東西也不少。另外那個老年妝實在不忍直視,章魚那段特攝也有點毀情緒,可能80年代初日本電影在工業(yè)水平這塊已經(jīng)有點滯后了。最后也最重要的,樋口可南子實在太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