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jù)《七俠五義》改編的武俠電視劇,原定劇名為《俠義青天》。后更名為《俠義見青天》.大陸引進方將其后四部更名為《俠義有青天》。以展昭,歐陽春,智化,艾虎,白玉堂及慕容逸六位曾在原著小說出過的俠義人物的恩怨情仇為主線,分為七個獨立成章卻又聯(lián)系緊密的故事。故事中穿插著兒女情長與俠肝義膽,其中,展昭由師奶殺手劉松仁出演,這部電視劇中,展昭已不再是包拯的貼身護衛(wèi),而晉級為"皇家護院",直接隸屬于皇帝;而萬梓良出演的北俠歐陽春則較原著更為的灑脫不羈,同時,十幾位TVB一線演員親情加盟,動用邵逸夫數(shù)百萬港幣資金,可以說是1994年臺視與香港無線的大手筆之作。
「俠義見青天」這部劇從大學(xué)的時候就一直躺在我的硬盤里,只是一直缺少個補劇的契機。最近因為TVB的「包青天再起風(fēng)云」氣得我七竅生煙,就想著看看這部和TVB95版「包青天」,好指著「包青天再起風(fēng)云」說一句“你看看從前的劇是怎么拍的?”。
94年華視推出了「七俠五義」,臺視推出這部打?qū)ε_,這件事讓我一直以為這部是活在「七俠五義」陰影下的滄海遺珠,沒想到這部接著就給了我重重一擊。
第一單元:胭脂債
這部劇開篇就有點趕客,葉童在這部劇的儀態(tài)非常糟糕,小動作不斷。我記得同是臺劇的「保鏢之翡翠娃娃」里她并不是這樣的,不知道是不是楊佩佩的鍋。
這個單元的邏輯很成問題,童瑤和童大娘演戲中戲,把對頭編成侯爺、王爺,說只有入宮為妃才能與之周旋,這么大的靶子展昭一定是被愛蒙蔽了才能注意不到其中的漏洞并且毫不查實。可要說被愛蒙蔽,展昭和童瑤的感情戲并不太動人,以至于展昭送童瑤入宮的時候我都看不出“忍痛”的情感來。
童大娘這個角色未免太過厲害,童瑤是在展昭幫助下假扮宮女混入太監(jiān)隊伍(?),而大娘自己就可以辦成太監(jiān)輕易混入宮中,有這個能力她們應(yīng)該早殺了皇帝復(fù)仇才對啊,何苦演這么一出戲累人累己。
歐陽春年少氣盛時弄出的這個誤會導(dǎo)致一家滅門,終于說出口的時候,其他人的反應(yīng)居然云淡風(fēng)輕,一點沒有責(zé)備他。這個地方原本幾個人都應(yīng)該有非常豐富的感情反應(yīng),然而劇中缺乏情感遞進,讓人物都如同紙板。
第二單元:馴悍記
蹴鞠比賽可以踢人打人,毫無規(guī)則可言,那不如直接改成比武大會好了。
元月強逼了空大師破酒肉色三戒,使得破戒后的了空大師自殺,她被歐陽春打了一巴掌之后跑回家跟元霸哭訴說只是開了個玩笑?她一點也不覺得自己做錯了??吹竭@里的時候,我覺得葉童不但得罪了妝發(fā)造型,還得罪了編劇。單元女主的形象能這么負面也是少見了。
本單元男主應(yīng)為歐陽春,展昭一集大約能出現(xiàn)五分鐘。
第三單元:陰陽錯
本單元幾乎不存在探案。
智化有個造型挺像楊逍的。
艾虎倒是演的很可愛,只是后期轉(zhuǎn)變略顯突兀,不過好人長命的確是觀眾所求。
算命先生邵雍嘴上說著天機不可泄露,但是短短五集大概打了二十卦,我覺得天機已經(jīng)放過他了,看來上天也很需要他寫《皇極經(jīng)世》。
展昭和歐陽春的反目有些強行,結(jié)尾處的翻案更是無稽。
本單元展昭可以整集整集不出場,男主似乎還是歐陽春。
第四單元:劍膽琴心
單元開頭讓人想打歐陽春。起先說自己沒聽清,后面又說自己以為花四娘在開玩笑,做人一點也不坦誠,不是良配。
這個單元比前三單元好出的不止一星半點,劇情流暢、人物行事有條有理有智商。要被吐槽的都在于小環(huán)境小布景的限制(比如萬丈懸崖是小土坡)。
值得一提的是襄陽王這個角色,有心計有魄力,我也正是因為這個角色讓人眼前一亮的表現(xiàn)才決定寫長評的。
章蓉謊稱有孕來詐小王爺,襄陽王派大夫趁亂把脈發(fā)現(xiàn)是假的,小王爺想戳穿章蓉,而襄陽王幾乎立時就想出一條毒計誘八賢王入局來撇清自家與此事的關(guān)系。章蓉這個想法已經(jīng)很聰明了,她作為一個滿門盡喪自己又被奸污且投訴無門的女子,能想出這個辦法足見她聰慧冷靜,只是襄陽王老謀深算更勝一籌。
后來小王爺露餡,也是他自己太過蠢鈍,加之襄陽王又不在府中,才中了計。要說襄陽王這種人物怎么會有這么蠢的兒子,我認為是因為他一直在謀劃大事,對兒子疏于管教了。
因為小王爺中計,所以正義的一方掌握了人證物證將小王爺收監(jiān)。襄陽王此時已經(jīng)無力救出小王爺,而小王爺用謀逆之事要挾襄陽王救他。襄陽王此時眼見兒子已不可救,但是說出實情便會牽連自己甚至危及大事,便騙兒子說讓他先承認一切罪名,等判了斬刑就劫法場救他。小王爺?shù)哪X子當(dāng)然反應(yīng)不過來,就這么送了性命。
襄陽王作為反派真的很出色了,能保兒子的時候盡力去保,不然以小王爺?shù)闹巧谈緭尾坏浆F(xiàn)在,等到實在保不了了,也一定要從失敗中再獲得利益。他親自監(jiān)斬,在百姓眼里自然將他和這個胡作非為的小王爺劃分開了,他還能留下個美名,實在是高明。
第五單元:殺夫記
我想說一句殺得好!文耀祖這個角色真的很可惡(可是沈孟生揣手好可愛?。?/p>
五鼠結(jié)義真的像個笑話,老二老三聽到老四盜妻殺夫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第一反應(yīng)不是“老四不可能做這種事,我們要把他叫回來問問”,而是把蔣平和文月娥抓回陷空島嚴(yán)刑拷問?文月娥還是個孕婦,老二老三把她關(guān)進監(jiān)牢不給飯吃還冷嘲熱諷出言相譏,真是可笑。
后來五鼠突然去劫法場救展昭,和前面的劇情都不連貫,特別突兀。
本單元和一、三單元一樣,都有趕路時長不合邏輯的情況。
第六單元:蘆花蕩
梁佩玲造型很適合她,顯得她俏美又英氣勃勃。
襄陽王講的故事,讓他的角色背景更加完整了,倘使仁宗不是個仁愛英明的君王,我都想支持襄陽王奪取帝位了。
這單元還給了襄陽王一段感情戲。我是這么想的,沅沅英姿颯爽以其父鐘雄為英雄榜樣;鐘雄救下李慧娘,二十年來跟她做有名無實的夫妻卻仍對她愛護有加,說明李慧娘是個值得尊敬的人;而李慧娘和襄陽王二十年來雖未相見仍彼此情深,可見襄陽王也自有其過人之處。
雷杰聰明疑心重,膽大武功高,挺不錯的角色。
趙沅沅離開展昭時說的那段話真棒,在我心里她對展昭的愛比童瑤更真??赡苡肋h是被騙的一方付出更多真心吧。
第七單元:怒斬襄陽王
五義里老大端方,老二沒存在感,老四是個好人就是有點縮手縮腳,只是老三沖動聒噪招人煩。
這個單元莫名奇幻起來了,慕容逸這個角色開始真的挺不討喜的,有秋萍這樣的好妻子卻不懂得珍惜,經(jīng)歷了百般波折才幡然醒悟。
襄陽王試慕容逸是不是裝瘋那招還挺聰明的。
我還在想襄陽王要怎么輸,結(jié)果鏡頭一轉(zhuǎn)他就已經(jīng)瘋了?這劇情太敷衍了吧。角色塑造不能善始善終,真的很可惜。
白玉堂的死是為了靠近原著,但是拍的有些潦草,沒能達到摧心肝的作用。
最后這半集進展過快,明顯是為了結(jié)局強行迅速展開劇情。
整體來說:
這劇拍攝死亡角度太多了,白玉堂出場本來應(yīng)該是少年白衣眼前一亮,結(jié)果一個仰拍鏡頭,讓花四娘的花癡都快變成笑話了。
服裝造型讓所有男性角色看起來都膀大腰圓。女性角色里沅沅,章蓉,秋萍妝容造型不錯,花四娘尚可,其他都太過平庸甚至難看。
展昭的劍很特別,這個設(shè)計應(yīng)該不是巨闕,但是每次亮劍都十分瀟灑好看。
仁宗對展昭實在是太好了,這段可參見另一位朋友的長評。
那個時候騎馬都是真騎,武打戲也好看,可是有幾個單元的劇情真的很糟糕,小時候看可能不會在意劇情邏輯如今已是擺脫不了的硬傷。這個劇在豆瓣有7.3分,恐怕是時光濾鏡下的情懷加成了。
第一次發(fā)現(xiàn)這部劇時,以為尋到寶了:臺灣武俠劇和TVB劇風(fēng)格大不相同,當(dāng)TVB這么多演員去演繹臺灣武俠,肯定能碰撞出奇妙的火花,再加上劉松仁葉童cp,自然不會錯!
但第一個故事看到一半就讓我的雀躍之心熄了火。一路看下來,總體劇情拖沓,觀感略好的是《馴悍記》和《陰陽錯》。武打場面還行但編劇問題比較大,劇情bug多,節(jié)奏慢。同時場景布置敷衍,懸崖是小土坡,號稱用來謀反的機關(guān)重重九死一生的沖霄樓,展示少得可憐。另外妝發(fā)粗糙,配上死亡打光,導(dǎo)致TVB的一眾美女美貌度齊齊受了影響,浪費了這么難得的演員班底。 第一個故事《胭脂債》,劇情其實一開始還挺吸引人,葉童要想盡辦法魅惑勾引劉松仁。喜歡葉童,她演得也用心,但她的外形氣質(zhì)不太適合這個故事的女主人設(shè)。 這人設(shè)是個外形嬌美的少女,先成功魅惑展昭,再成功勾引到皇帝。 葉童個子高、身形不小,典型的“大女人”氣場。加上重眼影配深色口紅,打光又糟,導(dǎo)致每次劇中人說她“這個小姑娘”“清麗小姑娘”時,都挺出戲。劇里這么多港星,單就人設(shè)匹配度而言,如果換成梁佩玲或者曾華倩來演,可能更適合。
第二個故事《馴悍記》,葉童這回飾演刁蠻女霸王,這個角色頗有點殷素素趙敏的影子,不再是凄凄楚楚的性格,沒有了上一個角色的違和感,不出戲。整體戲劇性趣味性強了不少,觀賞性還不錯。 可問題是這個故事,劉松仁出場少得可憐,成了葉童萬梓良cp。
第三個故事《陰陽錯》,由葉童張世cp,沒想到這倆擦出了火花,張世蘇感到位,看到結(jié)尾還有點不舍,想多看看倆人的感情戲。劇里還有年輕俊秀扮演癲狂之徒的謝祖武,是個小驚喜。 劇情bug之一,當(dāng)葉童飾演的元月,去求了然大師收留自己的心上人時,編劇是不是忘了,上一個單元,她可是用卑鄙無恥的法子,逼死了人家的師弟了空(她說逼人家破了酒肉色三戒,只是在“開玩笑”,沒想到人家尋死)。這會兒仇人相見,以了然大師的胸懷,是可以做到既往不咎,可他們完全沒提這茬,仿佛了空消失了,一切從未發(fā)生?
第四個故事《劍膽琴心》,曾華倩張振寰cp,苦情故事,依然邏輯bug不少,總體觀感一般。 女主父親,是王爺給兒子請的老師,號稱嫉惡如仇。可他這個學(xué)生,荒唐好色,還經(jīng)常毆打他這個老師。這么惡劣的行徑,這老師也不是很生氣,一副逆來順受的樣子,你不是嫉惡如仇嗎? 明知有這么好色的人物,老師也從不提醒自家美貌女兒當(dāng)心,導(dǎo)致女兒毫無戒備,上街游玩被盯上。 結(jié)尾處,王爺費盡心機搞“大義滅親”倒有點意思。 第五個故事《殺夫記》,劇情無亮點,無懸念平鋪直敘的殺夫苦情故事。又是妝化問題,導(dǎo)致邵美琪扮相不佳,垂下的長發(fā)毛燥得不行,好好的美女居然弄出了邋遢感(別說要表現(xiàn)她貧困,剛出場還是少夫人打扮的時候頭發(fā)就這樣),后面郭藹明扮相也有同樣的問題。 第六個故事《蘆花蕩》,劉松仁梁佩玲cp,這對受限于劇情,沒啥火花:展昭要欺騙利用女方的感情,(第一個故事是別人騙他,這里變成他騙人),其實是個頗有戲劇性的設(shè)定。但展昭又拘于原則,過于板正完全不圓滑,與女主的態(tài)度也沒有體現(xiàn)出多少推拉曖昧,全憑女主一廂情愿的信任。這種程度的欺騙,能瞞過襄陽王才奇怪。 最后一個故事《怒斬襄陽王》,郭藹明關(guān)禮杰cp,又是一個苦情故事。苦情不是不可,苦情疊加節(jié)奏拖沓,就會導(dǎo)致乏味。 郭藹明的發(fā)型,毛燥中帶點凌亂,看得人好想幫她梳一梳。別說因為貧困所以頭發(fā)是這樣,貧困也可以清爽干凈。這劇的妝發(fā)打光是不是跟這些女演員有仇。
收尾的最后一個單元,照理說應(yīng)該更精心,可布景依然小家子氣。比如演員臺詞里的沖霄樓,那么牛氣轟轟,機關(guān)重重,可鏡頭里樓內(nèi)機關(guān)怎么個厲害法,展示場面少得可憐,糊弄得很,邵逸夫投資的幾百萬去了哪里。
最近很迷劉松仁,所以挑著看了《胭脂債》《蘆花蕩》《怒斬襄陽王》中的幾集。 劇情實在是粗糙,不過這個是我看過的版本中最端方的展昭了。何版是展護衛(wèi),焦版是貓兒,這版就確確實實是在朝為官,忠君體國的展大人了。也難怪他格外忠君,這一版的皇上也是最“寵”展昭的。首先是把人從開封府直接調(diào)到身邊,然后各種信任各種維護: 《胭脂債》里,御前護衛(wèi)中了美人計,把刺客都送到皇帝身邊來了,刺客差點把皇帝給剮了,換哪個別的皇帝都得弄死這個護衛(wèi)吧,結(jié)果太后降罪,展昭求死,皇帝在旁邊一臉糾結(jié)不忍?;剡^頭皇帝就和八王爺商量,打算瞞著太后把人發(fā)配離京,大事化小保他一命。等到童瑤等人大鬧法場,換其他劇里的皇帝絕對要把這一幫人一起砍了,結(jié)果皇帝看到展昭傷心難過的樣子,居然就丟下一句“你帶她走吧”,刺殺這么大的事都不追究了; 《蘆花蕩》里,展昭私自把給太后祝壽的黃金玉皇像融了賑災(zāi),皇帝火氣上來,冒出一句”你恃寵而驕,以為朕不忍殺你嗎!"——這簡直是對寵妃的臺詞。然而最終也沒忍心殺,只是革除官職趕出宮去。然后鏡頭一轉(zhuǎn),展大人獨坐院中飲酒,再一轉(zhuǎn),已經(jīng)是皇帝一臉憂傷地跟八王爺商量,想把展昭召回宮來,什么想來想去覺得還是自己的錯之類……八王爺在旁邊勸,不不不皇上您沒錯,都是展昭的錯……完全跟一般套路是反過來的,簡直讓人目瞪口呆。真的,一般來講不應(yīng)該是皇帝要重罰忠臣,賢王在旁邊勸阻嗎!這種發(fā)完火趕完人又迅速后悔自我檢討的設(shè)定,果然是寵妃吧!八王爺內(nèi)心估計也是很崩潰,滿心指望搞個大事把人罷了官送去襄陽王那里當(dāng)臥底,差點砸在低估了皇帝的于心不忍上…… 《怒斬襄陽王》里,展昭為了救太后陷于沖霄樓,皇帝在明知太后已死,自顧不暇的情況下,還往沖霄樓里派人,連襄陽王都看出來這是專程派來救展昭的。藩王造反,危機四伏,皇帝還想著專程派人去救一個護衛(wèi),也確實值得護衛(wèi)為他出生入死了。 最后是一個難忘的細節(jié):好像各個版本都很喜歡設(shè)置展昭因某種原因要被送上法場的情節(jié),這種??戳擞挚?,但這一版里有一句臺詞印象尤為深刻。押赴刑場之前,獄吏過來說,囚車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請上路,展昭答了一句:“有勞了。”臨難而不失禮,果真是君子。
狂徒艾虎,一出場就是個暴力分子,把酒館里打得人仰馬翻,不知道前因后果,且看他一身戾氣地打人,直到摔翻了面前的小嘍嘍,直沖到女人面前,抬手毫不手軟,拳頭直砸下去,打得那人毫無招架之力,再一腳踢飛。
結(jié)了梁子,管你是不是女的,下手就是往死里打。
這是狂徒少年艾虎的出場。
為了尋仇從杭州巴巴地追到東京,只是為了把酒樓里沒打完的架,沒出完的氣出了,發(fā)誓要好好折辱折磨那個臭婆娘。
說是有仇,其實是什么大不了的仇?無非是人家傷了你們土匪寨的小嘍啰,就為了這個,好像有血海深仇一樣,一路殺來。
小小少年,有自己的行事準(zhǔn)則,有氣就出,有仇就報,平等地恨每一個人。
且說為何?原來這少年命犯陽九,二九之歲,重九之日,就是命赴九泉之時。說不清他是因為活不了,才這樣壞,還是因為這樣壞,才活不了。
不過反正他那么壞,活不過十八,也是報應(yīng),是活該。
一方面好像可以理直氣壯這樣想,可是對死亡在懸在頭上的少年來講,他就忽然變得有點可憐了。
一邊買醉一邊哭,一邊對老乞丐拳打腳踢,又可憐又可恨。
一方面,他活不了了,生出點憐憫,另一方,因為自己活不了,因此更加暴躁,遇見了七十二歲的老乞丐,他一生坎坷,窮困潦倒,親人失散,可是他畢竟活到了七十幾歲,他也還能說出,人生還有盼頭,只要活著就有希望這種話。這種話聽在少年耳朵里,太刺耳。
是嘲諷?或是絕望?
“你畢竟還有希望,我卻什么都沒有了?!?/p>
誠如他自己所說,我害怕的不是死亡,我害怕的是絕望。
對邵雍的筆墨就是很經(jīng)典的,把他營造成言出必應(yīng)的活神仙,凡是他所預(yù)判之事,無一不應(yīng)驗。最后,他預(yù)言了兩件事,智化必定英年早逝,艾虎必定少年早夭。這兩件事都像是鐵板釘釘,再無轉(zhuǎn)圜。
于是面對死亡,少年是怎么做的呢?
愈加無法無天,胡作非為。
死期既已判定,在重陽之前,必定可以逢兇化吉,無往不利。
于是他無所謂了,找歐陽春賭膽,找智化賭命。從懸崖上跳下去,在火場里面鐵鏈纏身,也只有艾虎這種,本身性格偏激,再加上要命的預(yù)言,于是變本加厲,變成別人眼中的瘋子。
當(dāng)瘋子固然是很爽的,爽中帶著化不開的苦澀。
被智化從火場中救出來,是他的逢兇化吉。
少年不以為然,因為這是他的命定,在死期之前,再怎么無法無天,他也不會死,智化救了他,不是于他有恩,而是天命叫他來救他。
冥頑不靈的少年,張嘴吃了他喂的飯,下一秒又啐回他臉上,不可理喻,壞得無可救藥。
油鹽不進的少年,唯一的軟肋是“活不過十八”。
一提起這茬,他果然又瘋了,又可恨,可是竟然還有一點可憐。
他哭了。
連哭也不是可憐兮兮的,他恨死了,手指著天,控訴它的不公。
年幼喪父,繼而喪母,忠厚的父親有什么錯呢,賢良的母親有什么錯呢,五歲的孩子又有什么錯呢?年少而早夭,絕不是他的報應(yīng),而只是天公的沒眼而已。
他絕不要做無能而哀嚎的那個,就算死定了,他也不甘心,他要奮起反抗。
天要叫人三更死,不能留人到五更。
叛逆的少年,他所能想到的反抗,偏偏是天要讓他三更死,他偏偏不三更死。與其茍著凄凄切切挨到重陽,不如用一根繩子自行了結(jié),
“你要用剩下最后幾十天來捉弄我,嘲諷我,要我跪地向你求饒,辦不到,你休想!從現(xiàn)在起,我的命歸我自己管,”
沙啞著喊,“我是勝利者,你輸了?!?/p>
比起之后智化絮絮叨叨的說教,這一段更酣暢淋漓。從出場觀感不是很好的少年,到行事乖張,無可琢磨,眾矢之的。再到控訴和獨白,人物像剝苞米一樣,一點點展露在觀眾面前,越來越立體,越來越具象,越來越令人理解和感慨。
到之后走主線劇情,當(dāng)了一段時間可有可無背景板,終于到了命定的那一天。
之前的造勢已經(jīng)氣勢很足,智化,還有艾虎,兩個人都差不多已經(jīng)要認命了。邵雍加上最后的籌碼,智化艾虎,若是有一人不死,他就任憑差遣。
所有造勢都已就位,少年忐忑地過可能是一生中最后一天。
這個時候的少年,和初登場,已經(jīng)很不同??辞辶嗣\,接受了身邊這些關(guān)心他的人,從刺頭變成了一個普通意義上的少年。會拾金不昧,會對陌生人懷揣善意,也會愿意去幫助別人。
初初見面惡語相向的老乞丐,到最后自己變成了他的恩人,然后老乞丐又反過來救了她的命。這一段快速反轉(zhuǎn)真的很有意思,看似波瀾不驚然后殺一個措手不及。
轉(zhuǎn)了性的少年,無意間被自己的善舉破了該死的命格,神算子邵雍被殺了一個趔趄狠狠失敗,讓人感嘆命運真是神奇。
彎彎電視劇里很神奇的一點是,命運啊,卜算之類的東西,常常會在劇本里占有一席之地,一時好像非常推崇,但是往往又會有出乎意料的發(fā)展,告訴我們,就算是命定的東西,也不是絕對的。到最后皆大歡喜來算元姑娘的姻緣,又落腳到卜算上。這時候邵雍給這群人搞得都沒自信了,說了一句非常政治正確的話:天意難測,要是有什么不準(zhǔn)的地方,請各位不要找我麻煩。hhhhhh前邊那么拽,到結(jié)尾也變得謙卑起來。
楊佩佩制作的劇集,基本水準(zhǔn)不會差的
葉童這戲中戲演得太過了,讓人討厭
可惜了這么亮眼的演員陣容,謝祖武的艾虎真心不錯
最難忘的是章蓉和白玉堂之間的那段情,劍膽琴心,有緣無分。
臺劇的優(yōu)點就在于,它的節(jié)奏是很慢,但是你卻不認為它是在灌水,而大陸劇節(jié)奏慢的的確確就是在灌水
還不錯,童瑤那句“我舍不得啊”肝腸寸斷,7.5-8分
就第一部劍膽琴心和最后一部怒斬襄陽王好看點,其他都沒法看,可惜了這么多好演員(我看了這部的白玉堂就去百度了張振寰,才知道他和鮑正芳結(jié)過婚,而且鮑正芳在這部劇里是趙沅沅的娘,已經(jīng)是個半老徐娘了,可白玉堂還是個青年,感覺女的老氣了,沒想到他倆同歲)2021.12.11第一次看全劇
劉松仁不適合雙生模式,因為他的氣質(zhì)比較獨立完整;也不適合武俠上這種模式化的群戲,而更適合亂世群戲,因為他似乎有一種”現(xiàn)實的戲劇感“,不適合那種一看就知的假故事。
可惜沒有包公
劉松仁 葉童不能抵抗的組合
為了葉童 看了第一單元 就是把93版的趙敏和張無忌虐心的部分抽出來編的一個故事!配音就是趙敏!戲服道具都是倚天!葉童真該拍完最前面的三部電視劇趕快回香港影壇!
好喜歡啊?。?!都找不到完整的版本,找到的都是亂七八糟的順序。。。
90年代的臺劇質(zhì)量真的不錯,好多倚天的配樂和演員,不過分全是給劍膽琴心的
單元劇劍膽琴心 有張振寰和曾華倩呢 特別喜歡這一對 優(yōu)酷
曾經(jīng)山盟,曾經(jīng)海誓,潮來潮往才昨天,苦苦相隨苦苦地追,苦在眉宇間。喜歡梅艷芳的《只羨鴛鴦不羨仙》
浪費了這么多好演員,劇情渣。
劍膽琴心最好看~\(≥▽≤)/~
武戲還行,劇情不行,葉童不適合人設(shè),用力過猛
跳著看,感覺編劇不太ok??恬妞在里面一副包租婆的模樣,不看演員表我真的看不出來??
無線撐腰、臺視出頭的和華視《七俠五義》打擂之作。| 造型服裝都是倚天屠龍記的風(fēng)格──制片人相同。葉童哭相太丑,劉松仁造型臃腫。劇情明顯誰臨時搞的,典型現(xiàn)代狗血倫理劇。把仁宗黑了個底掉,一口一個“狗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