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紀錄片講述了7位已經(jīng)踏入社會的20出頭的成年人冒充高中生潛入高地公園中學,試圖通過年輕人的眼光來過濾高中經(jīng)歷,從而帶來新的轉(zhuǎn)變。 他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都有不同的身份。比如曾經(jīng)的惡霸,之前被欺負的同性戀,一個黑人勵志演講家和一個牧師等等。他們希望能在學校生活和他們遇到的學生身上做出積極的改變,也許能使那些有困難的人有所不同。
高中,是大部分人都會經(jīng)歷的人生階段。
對于有的人來說,這就是他們?nèi)松凶蠲篮玫娜旯怅帯?/p>
就算再寬大的校服,也藏不住青春悸動的心。
可對于另一些人來說,這是他們不堪回首的過往。
面對升學的壓力,永遠有做不完的練習題;
父母的爭吵,老師的責備,讓你不愿面對那段記憶。
寶寶們一定都聽過這個段子:
有一天突然驚醒,發(fā)現(xiàn)自己在高一的課堂上睡著了,現(xiàn)在經(jīng)歷的所有其實只是一場夢。 陽光照著你的臉,皺成一團,一切都還充滿希望。
如果給你一次機會,重新回到高中校園,體驗一把高中生的感覺;
你,愿意嗎?——
《高中臥底》Undercover.High.US.(2018)
這是美國最近新出了一部偏紀實向的真人秀。
讓那些早就脫離校園的成年人,裝扮成高中生的模樣;
重新回到高中體驗生活。
主人公們,大多是21—26歲之間的年輕人。
之所以選擇這群人,是因為他們褪去成年人的裝束;
男生刮干凈胡子,女生帶上鋼牙套之后,依然還是16歲的模樣。
可實際上,他們在社會上,各自有著不同的身份。
公益組織的負責人、想要幫助學生的牧師、早早懷孕的年輕媽媽;
以及曾經(jīng)早早出柜而遭受校園霸凌的對象,等等。
如同這部紀錄片的片名,主人公們不僅要體驗「變形計」一般的生活;
他們更是要“臥底”起來,獲得更有價值的信息。
有人希望通過臥底體驗,完成自己的教育學博士論文;
有人希望通過找到有和自己相似過往經(jīng)歷的同學,幫助他們少走彎路;
而節(jié)目的立意更加直白,就是要通過“臥底”的方式;
觀察現(xiàn)代美國高中生的日常。
想要知己知彼,當然要“打入敵人內(nèi)部”。
為了讓臥底工作順利,節(jié)目組也是煞費苦心。
提前幾個月,他們就開始在堪薩斯州的高地公園中學踩點。
他們在學校里安裝了許多攝像頭,并且聲稱是來拍攝電視劇的;
為的是展現(xiàn)當?shù)氐慕逃到y(tǒng)。
他們在參與者來到學校之前就開始拍攝,讓學生們適應攝像頭的存在。
而當參與者到來之后,戲更是要做全套。
節(jié)目組不僅為他們安排了單獨的住處;
還將他們的私人手機封存,換成了那種爛大街的老牌安卓手機。
在這個手機上,節(jié)目組還創(chuàng)建了參與者個人假冒的社交賬號。
有了幾條照片說說、留言點贊什么的;
至少不會被人一眼看穿。
這些參與者們雖然都經(jīng)歷過高中生活,但是各自的遭遇卻不盡相同。
有人遭受過校園霸凌;
有人卻正是霸凌的施暴者。
有人高中時因為生理缺陷或者無法被人認同,變得性格孤僻;
有人卻在那時張揚外放,是老師們眼中的“問題少年”。
度過青春期的躁動不安過去之后;
成年的參與者,身上都多了一份大人才有的穩(wěn)重和成熟。
他們要做的,就是回到校園,和小孩子們打成一片;
并且引導他們,什么是正確的選擇。
雖然他們也都是年輕人,但是重新回到校園之后,他們依然感受到明顯的不適應。
一方面,他們已經(jīng)跟不上年輕人說話的節(jié)奏;
另一方面,他們又怕自己成為被排擠的對象。
這就是代溝在作祟。
但這不是最可怕的。
可怕的是,那些本不該出現(xiàn)在校園中的現(xiàn)象,卻在這所高中四處可見。
這是一所位于城市邊緣的公立中學。
不少學生,都來自中低收入家庭。
這也間接對學校的教育環(huán)境有所影響。
男女交往、打架斗毆、上課玩手機,這些都已經(jīng)算不上問題。
畢竟,我們高中時,身邊也有不少這樣的現(xiàn)象。
可是,當患上抑郁癥的學生不斷增多;
毒品和槍支泛濫,艷照門、性侵犯事件頻發(fā);
懷孕生子成為“酷”的事情時,高中生的日常,就變得引人注意。
而和參與者的高中生活相比起來,年輕人對社交媒體的依賴程度;
要遠遠超過他們的想象。
而隨之催生出的網(wǎng)絡暴力,同樣在校園中泛濫。
22歲的琳娜,是一名牙醫(yī)助手,也是這次實驗的參與者之一。
她是西班牙裔美國人,有著姣好的相貌。
因此,她剛轉(zhuǎn)來新的學校,就成為不少男孩子們的目標。
男生們要到了琳娜的聯(lián)系方式,于是便開始了各自的“攻勢”。
這種信息,琳娜通常會置之不理。
沒收到回復,有人就開始對琳娜飆臟話。
作為成年人,琳娜自然也沒有理會這種幼稚的行為。
不過事情愈演愈烈。
她在無意中,被人拉入了一個群聊;
可群里的人卻并不知道琳娜被拉了進來。
他們討論的內(nèi)容,全是關(guān)于琳娜的肉體,不堪入目。
他們打賭,自己可以把她騙到派對上,然后強奸琳娜。
看到「強奸」這個字眼;
琳娜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立刻報告給校長。
經(jīng)過調(diào)查,這些人并不是在校的學生;
而是學校周圍的“社會閑散人員”。
他們從中學肄業(yè)后,成為了街頭混混;
危害著學生們的生活。
就連學校中的“三好學生”,都對社區(qū)內(nèi)滿是槍聲的行徑,習以為常。
他坦誠道,自己家中很多人,都參加了販毒、幫派的活動;
而自己早早便和他們分開了。
更可怕的是,在節(jié)目拍攝期間,甚至就有學生被槍殺在街頭。
這樣的學校,寶寶們還會想“重回”嗎?
這些現(xiàn)象,歸根結(jié)底依然是教育的漏洞。
高中肄業(yè),是美國教育中,最為嚴重的問題之一。
公立學校中,每五個學生中,便有一個無法順利畢業(yè)。
2016年,高地花園中學的畢業(yè)率,只有76%,低于美國83%的平均值。
美國的基礎教育,更加重視個人素質(zhì)的發(fā)展;
因此對于學生而言,肄業(yè)無非相當于放棄自己的未來。
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拿著微薄的薪水,做著庸碌的體力工作;
渾渾噩噩地度過自己的一生。
如同校長所說:
現(xiàn)在有數(shù)以百計的處于肄業(yè)邊緣的孩子,他們是我們優(yōu)先考慮的群體。
可是整體環(huán)境如此,沒有一個已成體系的模式去支持幫助他們;
單憑教育工作者個人的力量,又能幫助幾個孩子改變命運呢?
這也是這檔節(jié)目的意義。
“臥底”生活的背后,是幫助美國高中生走出困境;
并且揭露出美國教育的真相。
鑒于國產(chǎn)綜藝的搬運能力;
想必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一部國產(chǎn)真人秀,借鑒這樣“重返高中”的節(jié)目模式。
希望它會像《高中臥底》這樣現(xiàn)實深刻;
而不是像之前的《變形計》那樣賣弄噱頭,成為一場“秀”。
因此,我們也不能只看到美國公立中學的亂象;
更應該反思我們的教育體系。
既不妄自菲薄,更不能妄自尊大。
有時候,后者要更加可怕。
因為那些亂象,同樣也會發(fā)生在我們的身邊。
比如校園霸凌,學生們的心理健康,以及素質(zhì)教育方面的缺失;
這些問題,同樣不容樂觀。
不論是施暴者還是受虐者,他們都是不健康教育的受害者。
每一件瘋狂的社會新聞背后,都是一出教育缺失釀成的悲劇。
而我們能做的微不足道的事;
就是站出來,為那些弱者發(fā)聲。
邪惡之所以橫行,是因為好人都在沉默。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想要片頭曲
入選美國十大畢業(yè)演講,來自華萊士的《生命中最簡單又困難的事》中提到,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與生俱來的“如帝王一般獨一無二的自我中心”。
當我們沒有接受教育和改變之前,我們看這個世界的視角是“自我+外界”。而在經(jīng)歷足夠的閱歷或者受到更充分的人文教育之后,我們才會認識到他人與自己一樣。當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看待世界的方式慢慢變?yōu)橐允澜绲慕嵌瓤创澜鐣r,我們才逐漸邁向成熟。
初次接觸到這個觀點的時候,我很震驚,同時很焦灼。震驚源于強烈的認同感,而焦灼則是對于迫切希望自己能夠更成熟地看待這世界,但又不知從何入手的困惑。
直到看到這部美國紀錄片-Undercover High 《高中臥底》 ,才真正感覺伸出一些觸碰這個世界的觸角。
Undercover High 真的是非常偶然接觸到,但卻由衷贊賞的一部紀錄片??梢哉f,它作為一部真人紀錄片,在我看來,甚至要比我看過的眾多美劇都要精彩和觸動人心,我甚至驚訝于自己對它的評價如此之高。對于其贊賞,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它的真實。
這個紀錄片講述了7位已經(jīng)踏入社會的20出頭的成年人冒充高中生潛入高地公園公立中學,試圖通過年輕人的眼光來過濾高中經(jīng)歷,從而帶來新的轉(zhuǎn)變。他們每個人在現(xiàn)實中都有不同的身份。比如曾經(jīng)的惡霸,曾被欺負的同性戀,年輕的CEO,少女媽媽,等等。
這些潛入者看到的和展示的,是現(xiàn)在這些年輕人看待世界的眼光和態(tài)度。同時他們作為“同齡人”,也看到這些年輕人之間的peer pressure“同輩壓力”以及他們所受到的來自社會和家庭的各種壓力的沖擊。
通過這些潛入者,你可以看到年輕人的各種情緒,包括憤怒,無措,看不到未來,以及各種問題。對于我而言,我可以看到自己。這些年輕人身上所承擔的壓力和困惑,讓我可以看到,不僅僅是自己,這個世界上各種地方的年輕人,都有著困惑。在看到這些之后,對于了解這個世界的焦灼緩解了很多,看待很多問題的心態(tài)也平和很多。
最重要的是,通過這部紀錄片看到的是“We are the same”。意識到你不是一個人在與這個世界對抗,大家都要經(jīng)歷艱難的過程,這對于我們來說,其實是一個很強大的“relief”。它幫助你獲得的是對于這個世界和自我的認同感,幫助你消除的是“struggle alone”的糟糕感覺。
并且它還讓我看到,在這個世界上,有人愿意真誠幫助你,理解你,帶領(lǐng),擁抱并鼓勵你走過那些艱難的時刻。這一點,讓我熱淚盈眶。
It's hard to believe again , but I will try.
很有趣了 我也想回到高中一起搞事情
果然,偶像劇里的青春都是騙人的
1.其實是一部致郁的社會實驗紀錄片,霸凌/槍擊/少女媽媽/種族歧視etc 2. 攝像頭前或多或少會有表演的成分吧 3. D'Andre再次驗證了我的Gaydar 4. 智能手機有毒
有些地方拍的太刻意了,感覺專門為了剪幾條故事線… 不過畢竟不是紀錄片,方式挺有趣的
作為紀錄片很好很真實,探討了青年一代社交網(wǎng)絡文化、校園霸凌校園暴力、各種族(西班牙裔學生)如何融合群體及被排擠的一面……以小窺大,一個學校為樣本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時每個學校還是不一樣的,想了解美國高中生活的這倒是很好的選擇!
這個創(chuàng)意就值五顆星,說實話,中國比美國更需要這種紀錄片,但中國學不來也模仿不來
B站,在回波士頓的飛機上看完了,特別好奇camera是如何跟全校學生建立關(guān)系的,所有的促膝長談是怎么在camera面前進行的,想問好多好多個how。
看到第6集后速進,最后竟然有彈幕說治愈。
我個人覺得,如果長得好,就容易被接受。在美國,進入啦啦隊或者選舞會皇后,體育好一點,更是加分。至于被誹謗什么的,其實也是一種贊美,說明別人嫉妒你。學校里其實并不比社會更殘酷,只是年輕還不會掩飾自己,心理更脆弱而已。這學校除了對老師不尊敬外,還算好的,沒有明目張膽欺負別人。
這就是為什么世界需要一個更合理高效的教育體系,比如說中西結(jié)合的方法,所以說現(xiàn)代社會下無論是世界的哪里的青少年們,請抓住好自己的時光好好學習和珍惜當下吧(亞裔都去更好的學校和私立了吧XD)
看不下去。完全不覺得美國高中可怕,對他們只有羨慕啊,學攝影學寫作排話打籃球,各種各樣的課程和活動,上課是可以自由的。不敢想象私立學校是怎樣的景象
(紀錄片類型的真人秀)成年人假裝18歲重新進入高中。但是,美國某些公立高中實在太可怕了?!鋵嵨业母咧幸餐膳碌墓易钣憛挼娜松A段
那個布魯克林的小哥哥好帥!
一直對教育類紀錄片非常感興趣,這部的出發(fā)點和臥底的方法非常有趣,但是感覺很多都浮在表面,所以給四星。美國公立學校就是這樣。
這種高中role play在中國完全行不通 每天的聽寫默寫背誦大考小考隨堂考可能第一天大家就over了
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豐富理論知識,眼見為實。
Ep03棄,擺拍痕跡太重,而且……實在太過粗俗。
本來以為是《重返高中》之類的商業(yè)娛樂片,居然是記錄片,是為了了解現(xiàn)在高中生所思所想而實施的特別教育項目——讓7個成年人假裝高中生重返學校……PS.中國中學的大問題是教育體制對學生個性的碾壓,美國中學的大問題是個性的學生對抗學生,個性的學生對抗老師……
三集半棄,一個暗拍紀錄片為什么會跟拍到大街和同學家里啊,可樂芬達瓶上的包裝還是被人為撕掉的??你還不如說自己在拍綜藝。
「B+」看完感覺美國高中生真是可怕的存在哈哈哈,不管是13個原因還是臥底高中,直面真實的高中生心理問題是非常值得社會的關(guān)注的,還好慶幸自己已經(jīng)活到了大學。幕組辛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