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理解三池崇史需要多看幾部他的作品,按著年代順序看?!肚心w之愛》冷酷變態(tài),《拜訪者Q》惡心低趣味,到了《殺手阿一》觀影心理就要有變化了。直觀的展現(xiàn)暴力與血腥并不是為了惡心觀眾,三池崇史又不是個拍恐怖片的。
人是動物出身,對肉體刺激的欲望是無法回避的,眼鼻耳舌身,既能享受快樂,也必然會承受到痛苦。即,人本質中的破壞、攻擊、自我毀滅的力量是與人類的情與愛共同存在的??梢钥纯葱睦韺W的本能理論,有沒有道理還得看個人的生活經驗。
如果把人身上這股負面的力量外放,通常的表現(xiàn)就是具有侵略性的暴力行為,向內則表現(xiàn)為自我懲戒、自虐甚至自殺的行為。藝術家肯定想要展現(xiàn)這些,總是描述美好的世界實在沒有挑戰(zhàn)性。畢竟,沒有惡、欲望和不可見光的內在是不可稱之為人的。那么除了文學作品,電影就是最直觀、最真實的再現(xiàn)手法。
從《殺手阿一》開始,三池崇史的電影風格與電影主題就很明確了,殘酷地告訴觀眾:人類的惡是沒有底線的,看不到盡頭。但大和民族那舞臺式的夸張表演有效的緩解了血腥暴力帶來的壓抑感,還總能讓人在不該笑的地方笑出來。山田孝之在三池崇史的作品里就最擅長“冷幽默”,越來越壯的他,演技也隨著身形直線飆升,我相信《惡之教典》里嗅完內褲冒出的一句:美亞,一定讓各位觀眾笑出來了。
《惡之教典》的原著我沒有看過,觀影的時候偶爾覺得情節(jié)有斷點之處。至于血腥暴力,要我說,這部比起他之前的作品,溫和輕柔了許多。血漿沒見幾次,變態(tài)手法也沒得欣賞。倒是園子溫導演最近下手甚狠,《冰冷熱帶魚》的肢解場面值得一看。
但還是值得給個高評價,畢竟三池崇史從來不玩深沉與內涵,和搖滾樂一樣,看三池崇史的最大樂趣,就是“轟轟轟轟轟”。
我喜歡看那些學生在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之時不同的態(tài)度與行為,值得品味。
正視自己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正視自己內心的惡。
最后說個題外話,三池崇史是處女座。他作品的風格與傾向,確實是處女座人的特征之一。
三池老怪再度來襲,于是又一個霓虹國Cult邪典佳作和變態(tài)狂魔誕生了。在這類作品中,劇情反而是次要的,氛圍的營造烘托才是關鍵。影片在主角蓮實せんせい由一個英俊開明、與學生打成一片的好老師慢慢顯露出猙獰面目的過程中,從溫馨清新向詭異悚然過渡,直至高潮部分,配合校園文化祭時五彩繽紛的裝飾布景,頓時制造出一個色調濃郁、彌漫著血腥味和殘酷絕望氣息的修羅煉獄。而伊藤英明飾演的蓮實圣司,那端著獵槍輕吟淺笑的模樣亦堪稱經典,令我想起橫溝正史那本名篇的標題——惡魔吹著笛子來。
當然,這部電影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其中的插曲,旋律簡單、似詩非詩,初聽好像德語,但尾音卷舌強烈,平時聽來或許沒什么感覺,但在這么一部影片中,加上特有的老唱機效果,平添了一股陰森可怖的味道。
劇中對這首插曲有所解釋,不過只是一筆帶過。隨后百度了一下,原來此曲大有來頭,最早源自上世紀20年代的一部德語音樂劇《三文錢歌劇》,由貝爾托·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作詞(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的“布萊希特體系”即源于此人),庫特·魏爾(Kurt Weill)譜曲。之后兩大爵士樂巨星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和艾拉·菲茲杰拉德都翻唱過(找了阿姆斯特朗的版本,原來以前聽到過),但和片中引用的音樂劇原版相比有著天壤之別。
附上音樂劇原版:
http://pan.baidu.com/share/link?shareid=536865&uk=3070359489看過本片的諸君,聽到此曲是否遍體生寒呢?
當年寫這篇評論的時候對貴志大大的整體理解還太不成熟。后來看了《黑之家》,另一個蓮實病病友造成的血案,對貴志常年來興致勃勃的“雞舍中的狐貍”議題才有了些理解。而真不是權利或者暴力這種極度抽象化的概念。
“何者為惡?與他人不共感。無同情心。無同理心。感受不到他人的痛苦。不受倫理的束縛。不受社會的任何約束。甚至有意識地學習躲避追查和法律制裁(大概這才是蓮實去學習法律的原因,為了達到完美犯罪)。狐貍們在雞舍屠殺的時候,在雞看來,他們是極大的“惡”,而狐貍們并不知道“惡”的概念。在這個比喻中,在貴志的故事中,“惡”便是力量本身。 ”
貴志在《黑之家》以及《惡之教典》中不斷思考,他在構思一個關于人類未來的危險的進化學猜想?!?天生犯罪'……是一種進化情況?!热缟锏腞戰(zhàn)略(大量繁殖后代,任由其自生自滅)和K戰(zhàn)略(少生優(yōu)育),在社會進步,保障充分時,R戰(zhàn)略的有利性便增加了,即使生下來后任其自生自滅,也會有社會為之把大量的孩子撫養(yǎng)成人,于是留下后代的幾率便比K戰(zhàn)略多得多了。”在他看來心理病癥不僅僅是病癥,而是進化過程中的變異。那么,是否會存在某種情況,突然變化的環(huán)境選擇了這種變異的個體?他們殘酷,自我中心,以自己的生存為最優(yōu)先,并且有著凌駕于其他社會群體之上的能力和欲望。當現(xiàn)代社會中越來越穩(wěn)固的社會結構、越來越嚴厲的規(guī)則,將所有的“社會人”限制在框架中,變成雞舍中孱弱的雞群,偶爾變異出現(xiàn)的“狐貍”——不受社會規(guī)則限制的個體——便有如被強大的力量所加護,掌握雞舍的生死大權。
蓮實一個人的惡,最后被”偶然“的勇敢反抗所制止,但是危險依然沒有絕滅。貴志問,如果這名為惡的力量出現(xiàn)在不止少數(shù)人身上?它是否能夠發(fā)展為顛覆現(xiàn)有人類社會結構的力量?這個答案的集大成版便是《自新世界》。在人們普遍具有能影響物理的心理力量的后文明世界中,人類依然在更嚴苛的規(guī)則束縛下,以集體的形式茍延殘喘,卻同時被更恐怖的“惡”威脅著(《自新世界》中fox in the henhouse癥候群,便是蓮實們的最終進化形態(tài))。
(引自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7651470/)
------------------------------
#以下是當年的拙評#
------------------------------
神性,權利與暴力
第一遍是在電影院看的。之后下載下來重溫了一遍,發(fā)現(xiàn)床戲被剪好是郁悶。第三遍是陪室友看的。
三池拍的電影簡單粗暴,原文小說還沒耐心全啃完。一直苦思冥想不得要領。貴志老師想講的是怎么樣的故事?結合《自新世界》一起想。人性?心理?絕對理性?似乎都沒到點子上。
年初一給宿舍的姑娘們發(fā)安利,邊吃火鍋邊從序章到電影版又刷了一遍,似乎是有一點點明白了。
這是關于神性的故事。
作品里有神的隱喻。奧丁和他的烏鴉們,Hugin與Munin,分別代表思維與記憶。它們是他支配世界的眼睛。
蓮實最后說,我聽到了神的聲音,學生們都被惡魔附體了。電影后半段不是大屠殺,而是大審判。妹子的眼睛變成了神使烏鴉的樣子。
對于這個場景的常見解讀是:蓮實和妹子都是神使。
不然。
以我之見,蓮實就是神。
看第三遍的時候才后知后覺,作品里到處是神的隱喻。
奧丁是司戰(zhàn)爭與死亡的神。蓮實門口的兩只烏鴉。這是三池給的最淺顯但最擦邊的提示。
奧丁講自己倒吊在世界樹上;蓮實將自己倒掛在屋梁上。
奧丁以矛刺傷自己;蓮實以刀將自己刺傷以掩飾罪惡。
《賢者之歌》如是載:
九夜吊在狂風飄搖的樹上,身受長矛刺傷;
我被當作奧丁的祭品,自己獻祭給自己,在無人知曉的大樹上!
沒有面包充饑,沒有滴水解渴。
我往下看,拾取盧恩文字,邊拾邊喊,由樹上掉落。
奧丁以此發(fā)現(xiàn)了盧恩字母(Runes),獲得了智慧;蓮實將自己獻祭給自己,他獲得了自由以及掌控的力量。
蓮實的裸體是他力量的顯示。他在夜晚,自己私密的空間里,只向觀者展示他的神性。在夏娃偷吃智慧之果前,世界不需要服裝的掩飾。蓮實屬于智慧之果之前的時間。
白天的蓮實是奧丁的人類形態(tài),他漫游于世間,隨心所欲,帶來戰(zhàn)爭與和平。
他是熱愛教學,是站在學生那邊的好教師。他傾聽大家的煩惱。他不拒絕少女的愛。但同性戀愛在神的世界是不被允許的,那是只屬于索多瑪城的罪惡。他默默地記住每一個人,了解每一個他的信徒,以及每一個異教徒。在適當之時,施予懲戒。
蓮實是神的權利與暴力的化身。
關于蓮實自身的心理與人格問題,別的影評討論過很多,此處不作贅述。而在我看來蓮實代表的不僅是反社會人格障礙這一特例與個例。
廣義上來說,他代表的是神格。
同理心缺失。
神不會了解人格的喜怒哀樂,那些無關痛癢之物。他可以輕易地剝奪生命,讓奇跡降臨,在他的子民面前演繹著神的力量。
蓮實執(zhí)著于控制一切。他痛恨失控,神不會允許除他以外的奇跡發(fā)生。他的每次職業(yè)都與控制有關。他離開東大法學院,也許是厭倦了非自己制定的法律。他進入金融界,在投行高層,控制著經濟。回到日本后他發(fā)現(xiàn)了新的游戲,比控制金錢運轉更有挑戰(zhàn)新的游戲場。于是他進入學校,在那里,他可以控制人心。
他對這種控制的力量有著近乎病態(tài)的迷戀。這幾乎是他唯一的執(zhí)念。
然而,蓮實畢竟不是神。權力游戲總是失控。
即使是神的權威也總會面臨威脅,子民總不讓神省心。這時候降臨的就是審判與懲罰。
懲罰,與控制一樣,都是他的權力,是他的力量。
懷疑他的人,反抗他的人,不得到允許就了解他的人,觸碰那權威的秘密的人。
蓮實的環(huán),從一開始斷裂,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止不住。
環(huán)環(huán)相扣。
斷裂,修復,新的斷裂,修復。無數(shù)的重復,止不住徹底的崩壞。
當神對人類徹底失望的時候,大洪水降臨。連審判也不需要,教學樓里的都是惡魔的化身。
蓮實大概不會明白,神也不會明白。為什么人類總是會失控。
那是禁果之前的事情。
人的罪惡,想必是在于情。
故事結束了。To be continued也許是三池坑爹,但不管怎么說,蓮實的游戲不會結束。
他的權力游戲。
但這不光是他的游戲,不光是奧丁的游戲。
在歷史線性的碎片里,這樣的游戲有如輪回般一次次上演。奇跡與承諾帶來的權力,集中在個人或者團體的身上,最終變成了恐怖與暴力。
然后人變成了神。
國土變成了審判場和處刑場。
一次次上演。
最近的那一次,大概是40年前。
下一次是什么時候呢?
PS.豆瓣評分這么低真?zhèn)模ㄙF志老師廚)…但室友的評價又讓我想通了。三池給的spectacle太簡單粗暴。不夠文藝,她說。在很多人看來,思想深度是只能由文藝與隱晦來表現(xiàn)的。
小明那么好看,還十分鐘裸一次體,殺幾個人怎么啦?怎么啦?
還是拍的太匆忙了,制作周期太短,感覺三池還沒有完全參透原著。深作欣二還在的話,或許會是杰作,不過蟲屎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完成這么一部電影,果然是妖怪...伊藤英明很出色,染谷二階堂也是!山田孝之是唯一笑點
「先生…俺…トーダイ 東大 東大へ行かないと」 「ん?To die?」
最有梗的臺詞:“我要考東大!”“恩?To die” 砰~
3.5 日本人就是動漫看太多,腦子看壞了,邏輯都被狗吃了。伊藤英明的作案手法應該叫“毫無計劃,亂槍打鳥”。人又不夠惡,血也不夠多,還好結尾沒寫砸不然就真零分了。還有土鱉日本人就不要說英語了好吧。友情打分三星半。
觀后感就是 林遣都太適合演小受了!
1全裸一般 除了全裸君一切都是醬油 2學園祭好華麗 3林遣都被寵幸的小樣兒真帶感 4熊貓精準的接住原味小內并精準辨主的時候笑裂了 5時間過的挺快 期間沒有走神兒或睡著 6殺爽是爽了 就是腳的略傻 7出事兒時千萬別傻叫 掛的早 8土逼坑爹牛的什么的最要命了9不認識二階堂的真心以為那是宮崎葵10想看原著!
為了藏起一具尸體,只好堆起一座尸山。
所以說,一個作息規(guī)律,生活克己,永遠笑容可掬的人是很危險的。
他是鯊,他有牙,他的牙,露在外,名為麥基,身懷匕首,無人見過這把匕首。時值周日,晴空萬里,已死之人,倒在海邊,是誰消失在街角,這個男人就是麥基。杰瑞麥亞爾,下落不明,許多有錢人失蹤,麥基拿走他們的錢,沒有留下任何證據(jù)。妓女詹尼,胸口插著匕首,漫步走向碼頭的麥基,顯得若無其事....
這個十五禁腫么夠~最起碼三十五以下都禁了。伊藤丟短褲那一幕很過份好不好……大家都笑了好不好……十五禁都能上早間節(jié)目介紹~霓虹包容性可怕了好不好……
就這樣一味地殺人看著有意思嗎
毫無理由的血腥屠戮。令人很不舒服。
真是一群高中生蠢死了的故事。
伊藤英明的個人魅力是撐起影片的根本,尤其經過序章之后,一邊陽光一邊陰暗的形象早已建立起來。殺人戲夠長的,相當三觀不正。片子拍得還是太趕了,很多地方處理的太倉促。不過有結尾那場高潮戲,還有那首歌謠,已經很精彩了。這是鐵打要拍第二集啊
我很期待男主被抓,不是因為我三觀越來越正,而是,這么拙劣粗暴的手法都不會被抓簡直沒天理
準備看看之前4集序章,也許可以解釋蓮實圣司老濕的犯罪動機,其實我根本不在乎,不在乎什么動機、正義或者道德,反正就是奔著三池崇史的惡趣味來的,有重口味有血漿有殺戮我就滿足,結果我可恥的爽翻了,內心毫無罪惡感。什么深度就留給【大逃殺】和【告白】吧,三池崇史只負責Cult就行。★★★★
看的時候凍得渾身冷顫 一出門就覺得充滿了力量!想尖叫!想跳躍!想奔跑!奔向地鐵!暗搓搓地背對著人群微笑!我知道我有??!蟲屎是靈藥!
不要被血腥的殺人過程蒙蔽,導演想說的,其實是社會體制的殘暴和虛偽吧。教典是一種權利的體現(xiàn),蓮實作為惡之教典的所有人,寓意一個自以為手握正義權力的所有人,或者說他代表著惡的教典,永遠是高高在上的,因此可以沒有罪惡感地殺人。
這個班的學生是由 35歲高中生 和 庸才 里面的學生組成的麼!。。。3星亮點分別給伊藤叔賣肉、林遣都床戲和山田孝之耍架子鼓聞胖次?。≈挥腥帐接⒄Z才能想出東大和to die這個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