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尋和爸爸媽媽一同驅(qū)車前往新家,在郊外的小路上不慎進入了神秘的隧道——他們?nèi)サ搅肆硗庖粋€詭異世界—一個中世紀的小鎮(zhèn)。遠處飄來食物的香味,爸爸媽媽大快朵頤,孰料之后變成了豬!這時小鎮(zhèn)上漸漸來了許多樣子古怪、半透明的人?! ∏}皇逃出,一個叫小白的人救了他,喂了她阻止身體消 失的藥,并且告訴她怎樣去找鍋爐爺爺以及湯婆婆,而且必須獲得一份工作才能不被魔法變成別的東西。 千尋在小白的幫助下幸運地獲得了一份在浴池打雜的工作。漸漸她不再被那些怪模怪樣的人嚇倒,并從小玲那兒知道了小白是兇惡的湯婆婆的弟子?! ∫淮?,千尋發(fā)現(xiàn)小白被一群白色飛舞的紙人打傷,為了救受傷的小白,她用河神送給她的藥丸驅(qū)出了小白身體內(nèi)的封印以及守封印的小妖精,但小白還是沒有醒過來?! 榱司刃“?,千尋又踏上了她的冒險之旅。
遲鈍了些,直到昨天,我才看了這部在學(xué)校里就早已被大家念叨了千萬遍的《千與千尋》,看的是粵語配音版。 在深圳這個相對自由的城市里,我謹以“自由”的名義,寫下一點點感想: 有一點從頭至尾震憾著我:那就是日本人的教育和思想!為什么日本動畫片小孩大人都愛看,我想是因為在他們的思維里,沒有特別去區(qū)隔“小孩”這樣的概念,他們從小便邊賦予他們獨立、完整、自強的人格,讓這些溶入他們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相較中國家庭,小孩則永遠是被呵護、被保護、甚至被溺愛的對象。 細節(jié)1:當(dāng)父親走進那個不知通往何處的漆黑的洞口時,千尋不斷地表現(xiàn)出害怕、無助,希望用這些來博得父母的同情和憐愛,甚至劇外的我,也忍不住想去拉住她的手,把她緊緊摟在懷里,因為她是那樣的柔弱和無助,而她的父母仍舊義無反顧地朝洞里走去,甚至連頭都沒有回,眼看自己沒有得到父母的理會,而父母越走越遠,就在短短的一瞬,小小的千尋必須作出艱難的決擇!去還是不去?當(dāng)然,她最終選擇了跟隨父母。但細想一下這些細節(jié),真是又驚又嘆!想不到故事的剛一開始,就埋下伏筆,這也將是貫穿整個劇情的中心思想:要獨立!要自強!要勇敢!要有自己的思想!要相信自己!想想我們周邊的孩子,從小就被父母親捧在手心里,學(xué)習(xí)、工作、甚至戀愛和婚姻,一切都安排好,凡事都必須按照父母的思想行事,否則就是“不聽話”,再大點就是“不孝”,“小孩”只是大人的附屬品,甚至是他們的精神寄托,比起來,而日本人則從小就選擇了對小孩的“殘酷”,這樣的殘酷,恰恰造就了下一代自強、自立。為什么日本彈丸之地,可以立于世界強國之林?日本人與中國人,日本文化與中國文化的差異,在這種小小的細節(jié)上有跡可循。 細節(jié)2:當(dāng)發(fā)現(xiàn)自己的父母親忽然變成了“豬”的時候,換作中國孩子可能只會坐在地上大哭而且不知所措,故事合情合理,沒有將小千尋神化,而是安排“白龍”的出現(xiàn),讓失望的人不要絕望,其實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社會的力量”,“朋友的力量”,日本人早早地告訴下一代,要獲得社會的認可,交到合適的朋友在人的一生中可能比你父母的作用更重要!小千尋在朋友的幫助下,沒有絕望,而是將悲痛隱在心里,勇敢地面對現(xiàn)實,不輕言放棄。想想日本在二戰(zhàn)后,吞下原子彈,戴上戰(zhàn)敗國的帽子,無論國內(nèi)情況,還是國際名聲,均一片狼藉,而短短的幾十年時間,日本又如奇跡般重生,災(zāi)難,也許將他們煅煉得更加強大。因此,他們面對突然變故,面對惡劣環(huán)境的能力,比我們不知道強了多少倍! 細節(jié)3:小千尋進入油婆婆的管區(qū)后,在這樣的一個在“人”眼里的鬼怪世界里,并非那樣的恐怖和不堪,這里一樣有權(quán)力,有組織,有等級,有制度,還有潛規(guī)則;有善良,有真誠,有朋友,有勾心斗角,有無奈,有貪婪,有歡聲笑語,有娛樂,還有幽默,其實無不是“人性”的透射,甚至,現(xiàn)實中的社會和人,遠比這鬼怪世界,來得更殘酷、復(fù)雜一些。當(dāng)小玲劃船送千尋上船去坐“火車”的時候說:“千尋,以前我說過你好笨,現(xiàn)在我收回這句話!”,這么單純、赤誠的話,我們“人”,還有幾個能說得出口? 細節(jié)4:“白龍”救了千尋后,并未有按照俗套的劇情,受難者遇上“貴人”,從此一片坦途……不論從劇情,還是從寓意上講,這又是高明的一個地方:“白龍”再有本事,他也是整個階層里的一員,他也有屬于他的位置,屬于他的畏懼和無奈,這里再次告誡年輕人:要有非常務(wù)實的態(tài)度!這個世界上,你可以碰到機遇,而絕不可能碰到“神”,自己的路,還是得自己走。且聽“白龍”把千尋送到鍋爐爺爺那里去的時候,說了一句:“在這個地方,只要你有工作,湯婆婆就永遠拿你沒辦法”,這又是一句相當(dāng)務(wù)實而精辟的真理?。‖F(xiàn)實中何嘗不是如此,人如果沒有屬于自己的工作,在這社會上,是沒有支點,很不安全的。這一點,在深圳的可能人尤感深切! 細節(jié)5:作者將千尋的父母變成“豬”,原因是因為貪婪,這何嘗不是對人的一種警示!人一旦變欲望所左右,一旦失去了勤奮,只知道享受,也許就是思想開始沉論,開始墮落的時候,如果不加以自省和控制,一旦變成“豬”,后悔都來不及!油婆婆那一欄滿滿的“豬”便是佐證;一旦變成“豬“,就會變得面目可憎,泯滅人性,劇中千尋中途去看他的父母時,他們已經(jīng)認不出他們的女兒了,他們已經(jīng)徹底地淪喪!若不是千尋的不懈努力,也許他們就只能一輩子當(dāng)“豬”了。這又是在警醒日本的下一代,要有自己的思想,即使是自己的父母親,也不能一味盲目地相信,他們一樣是人,他們一樣有缺點,當(dāng)你看到父輩淪落的時候,你要勇于去解救他們!這讓我想起了《論語》“不孝有三”中的其中一條:“阿意曲從,陷親不義”,意思是一味順從,見父母有過錯而不勸說,使他們陷入不義之中。 而除了這些,劇中還有很多美: 千尋對父母不離不棄,是親情之美; “白龍”拔刀相助,是正義之美; 鍋爐爺爺對后輩的照顧和愛護,是慈愛之美; 千尋對錢婆婆,對青蛙怪,對無形怪,對“煤屎”們的惡意,毫不記恨,反而以真誠感化了他們,贏得了他們的信任和幫助,這是日本文化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的表現(xiàn),是容、恕之美; 還有無形怪從“好”到“壞”,又從泯滅本性回復(fù)到善良的一面,是人的“知錯能改”之美; 劇中不斷地強調(diào)“名字”的重要性,其實是告誡人們不要迷失自我的警示之美; 還有就是貫穿整個劇情的勇氣之美,勤奮之美,堅持之美; 當(dāng)然,畫面也很美! 當(dāng)看到千尋與琥珀川(白龍的原名)飛起來的那一刻,我竟想到了《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逃出牢獄,在雷雨中振臂高呼的那一幕,竟是如此的相似,這是獲得自由的感覺??! 當(dāng)千尋最終戰(zhàn)勝困難和她自己,走出洞口的那一剎那,我不禁深深地為一開始進洞時想要拉她一把的念頭而羞愧!現(xiàn)實中的我,哪有她那般的堅強? 謹以此文,獻給和我一樣,在現(xiàn)實中傍徨,卻從未放棄過理想的人們! ——————————————————
2017-01-04補充:
收到豆瓣的提醒,于2006-01-04注冊的賬號,至今正好11年整。 直至今日,還有人在不斷評論這篇多年前寫的文章,無意點進去一看,沒想到竟然是11年前的同一天寫的。 寫這篇東西的時候,是20幾歲的年紀。中間忙于工作,好些年沒有去打開豆瓣,近期重開,這篇文章竟然有了如此多的回應(yīng),十分之意外。 以至于自己都有些好奇,當(dāng)初到底寫了什么?壯著膽子重看了一遍,其間的青澀、用力過猛,自不言說。畢竟11年來,自己的很多的價值觀也更替了好幾輪,按照黑格爾的“正、反、和”理論,如今應(yīng)該正在經(jīng)歷“反”的階段。而有些東西不需刻意去堅持,經(jīng)過歲月的各種打磨還沒有丟棄的,也許就是真正值得留下的,對我而言是:正直、善良、勇氣、自我的認識與成長。 有意思的是,我記述的是多年前的心情,然而對于初次邂逅它們的讀者,卻永遠是“第一次”,是全新的。 “眼中之景,即心中之景”,我們看到世間萬物的種種反應(yīng),也許都只是投射了我們自己當(dāng)下的內(nèi)心,甚至有一些潛意識的東西,也許我們自己當(dāng)初也未必察覺,而文字記錄下了當(dāng)時的自己,無論是宮崎峻拍這部電影,還是我評論他的電影,大家再又來評論我的文章......而后面的種種解讀,無論是偏頗也好,過份解讀也好,幾乎是無可避免的,然而這并無關(guān)系,我們與他人,通過影像與文字,互為鏡子,大家都從其中看到了自己,這就夠了。 感謝大家所有關(guān)注與褒貶!評論恕未一一回復(fù)。
于我而言,寫這篇東西,只是做了一件自己當(dāng)時想做的事,說了想說的話,如此而已。
在宮崎駿的《千與千尋》中,我看到了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一個故事,關(guān)于如何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保持內(nèi)心的干凈。
它讓我想起法國詩意現(xiàn)實主義劇作家普萊衛(wèi)說過的一句話:
生活的信心只有在超越種種磨難之外,在與兒童目光的相接中獲得。
說得多好啊。
看到這句話,我才恍然明白了《千與千尋》。
它講述的是一個孩子的冒險,卻給了我這個成人某種生活的信心。
這種信心,就來自孩子清澈的眼光,來自一種未經(jīng)世事的無畏和誠實。
在《千與千尋》中,宮崎駿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神秘的小鎮(zhèn)。
這個小鎮(zhèn)有著中世紀的風(fēng)格,那正是人類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鎮(zhèn)上沒有人,只有黃昏時分頹敗的街景。
我們的主人公荻野千尋,是個剛滿10歲的少女,在隨父母搬到鄉(xiāng)下的途中,她偶然闖入了這個小鎮(zhèn)。
千尋是個特別普通的孩子,不十分漂亮,也不過分聰明,有點嬌生慣養(yǎng),愛哭,脆弱,和我們每個人的兒時,沒什么兩樣。
我原本以為接下來的故事,將會非常順理成章地講述千尋的成長和蛻變。
這當(dāng)然也是這個故事的題中之意。
但另一方面,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個故事不只是面向孩子,教會他們勇敢的。它更是對每一個成年人的勸慰,告訴我們,每個人心里都曾有過一種東西,我們應(yīng)該想辦法去尋回并守護。
那種東西,就是:向善的本能。
看千尋在這座物欲橫流的小鎮(zhèn)游蕩,就像是看一滴清水,投入一灘泥水,不知最后是化作污泥,還是泥水變得更清澈了一點。
這座小鎮(zhèn),像是夢境,實際卻是現(xiàn)實的寫照。
它看似天馬行空,不著邊際,實際卻有著不可動搖的運作規(guī)則。
比如在這里,你必須要吃這里的食物,不然就會人間蒸發(fā);可是,你又不能毫無節(jié)制地暴飲暴食,否則就會變成豬。
在這里,你必須要找一份工作,證明你存在的價值,而尋求安逸的人將會變成動物,被永遠放逐。
在這里,你要忍受人類才是異類,那些怪物隨時可能會走到你面前,給你一句:他身上的味,可真臭!
在這里,金錢仍是被眾人趨之若鶩的至高存在,為了錢,神明們也可以爭得頭破血流、尊嚴掃地。
……
瞧瞧,這和現(xiàn)實世界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戳破它華麗的衣裳,仍然是一具借尸還魂的腐朽軀體。
而千尋將要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高度抽象的現(xiàn)實世界。
可是,她并沒有站出來挑戰(zhàn)這些腐朽的規(guī)則,或是成為改變世界的英雄。
相反,她接受了。
為了生存,她在湯婆婆的澡堂里,找了一份工作,安定下來。
這就讓整個故事,更具有現(xiàn)實意義: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接受既定的社會規(guī)則,成為這場游戲的一部分。
而區(qū)別在于,有的人,被那規(guī)則馴化出一種懦弱;而有的人,卻始終有底線地活著。
千尋身上的「天真無畏」,不是教出來的,而是與生俱來的。
當(dāng)滿身污濁的河神來到澡堂,所有人都在退卻,只有千尋毫不猶豫地沖上去,努力為它沖洗著層層疊疊的泥垢。
那不是職業(yè)精神使然,而只是一種本性的驅(qū)使。
也正是這個動作,令眾人對她刮目相看:這個小姑娘,真不簡單。
是啊,在這個習(xí)慣了退縮和逃跑的世界,哪怕一點點的承擔(dān),都像是莫大的道德。
千尋肯定不曾意識到,她的率性而為在別人眼里,竟是值得被仰視的。她不過是憑著一個孩子的直覺,在做自己認為正確的事。
這個小鎮(zhèn)是被一對雙胞胎婆婆掌管的。
湯婆婆和錢婆婆。
她們就像是一枚硬幣的兩面,也代表著這個世界最底層的兩種規(guī)則。
一種叫等價交換,一種叫因果報應(yīng)。
這些規(guī)則并不是她們創(chuàng)造的,而是天然存在的,她們只不過是規(guī)則的執(zhí)行者。
在湯婆婆那里,千尋得到了一份工作,得以在小鎮(zhèn)存身,可作為交換的,是漸漸忘記自己的名字,進而失去自我。
而在錢婆婆那里,千尋的朋友白龍因為偷了錢婆婆的印璽,將被奪去生命,千尋要補救白龍的罪,救他回來。
在整個故事中,千尋始終不曾超越這個小鎮(zhèn)的規(guī)則,而是處于規(guī)則之下,依然勇敢率真地活著。也恰恰是這份真,使她不至于迷失自我,并最終拯救了朋友。
這是一個多么令人寬慰又慚愧的少女。
怪不得,那個幽魂一樣的「無臉怪」,自第一次見到千尋,便被莫名地吸引,始終默默地追隨著她。
那不只是因為寂寞,更是因為一種向善的本能。
無臉怪——沒有性別,沒有面孔,沒有情緒,象征著一種普遍的人性。
而那近乎一見鐘情般的誓死相隨,多少讓我們對于人性的回歸,有了一點點的信心。
盡管,無臉怪也會一時糊涂,為了博取他人的歡心,去出賣自身最珍貴的黃金。
但他仍然愿意,把最多的黃金,留給千尋,以贖買內(nèi)心的罪惡。
無臉怪的故事,像極了我們每個人的故事,在向善與貪婪之間掙扎,等待救贖。
最終,無臉怪吃下千尋的藥丸,吐出了滿腹的欲望之水,變回從前的模樣。
他隨著千尋,穿過干凈的河流,找到了安詳?shù)臍w宿。
其實,從影片一開始,宮崎駿就為我們揭示了,穿越這座小鎮(zhèn)的鑰匙。
還記得嗎?
當(dāng)空氣中飄來食物的誘人香氣,千尋的父母早已迫不及待地沖上去,大快朵頤,直到把自己吃成了豬,早早地淪陷。
而那時的千尋,卻不為所動,甚至露出鄙夷的神情。
也正是這種來自孩子的天然的拒絕,讓她拿到了小鎮(zhèn)的鑰匙,她得以徜徉其中,受人喜歡、敬佩,并最終有尊嚴地離開。
她并不是超人,也不是英雄,而只是一個保留了本真的孩子。
而我們每個人,都曾是孩子。
那種向善的本能,無需外尋,只需回看,并與曾經(jīng)的自己對望,便可獲得。
這不就是《千與千尋》,最令我們寬慰的部分嗎。
以上,就是第一個故事。
而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還收藏著第二個故事,它更簡單,也更干凈。
在這第二個故事里,沒有邪惡,沒有幽暗,而只有一個少女,面對終將逝去的童年,所作的一次告別。
這場告別,是從一次「搬家」開始的。
別忘了影片的開始,千尋是因為隨父母搬家到鄉(xiāng)下,才遭遇了那個神秘的小鎮(zhèn)。
看到這處情節(jié),我不禁暗暗叫好。
因為我至今仍然記得少年時代的搬家經(jīng)歷,第一次回家時,走在完全陌生的街道,那種惶恐不安的心情。
是啊,不被大人們理解的是,「搬家」對于孩子來說,就是一次冒險。
而這場冒險的底色,是告別的憂傷:告別過去,告別熟悉,告別童年。
因此,那個神秘的小鎮(zhèn),或許只是千尋在腦海中構(gòu)建出來的一個「實體化的童年記憶」。
她要用這種方式,在來不及告別的遺憾中,為自己完成一次華麗的悼念。
她要再次徜徉在往事里,再次遭遇那些人和事;她要讓它們重現(xiàn),雖然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由潛意識幻化出的另一個樣子:
鍋爐爺爺,或許就是在現(xiàn)實中已經(jīng)死去的,那個有著三頭六臂、嘴硬心軟、愿意時刻保護她的爺爺。因為在小鎮(zhèn)里,鍋爐爺爺也曾經(jīng)說起:“她是我的小孫女?!?/p>
湯婆婆和錢婆婆,或許就是現(xiàn)實中千尋的外婆形象,時而惡狠狠的,時而又善解人意,就像孩子成長的過程里,總會發(fā)現(xiàn)原先以為的不近人情,到頭來,竟是溫柔可人。
而無臉怪,或許只是學(xué)校里某個暗戀千尋的男孩,他默默地追隨著千尋,暗暗地對她好,愿意把心中的黃金只留給她一個人。直到分別的一刻,才一個人歸于沉默。
而那個來洗澡的河神,也只是千尋的兒時記憶,她家門前,或許真的有那樣一條被污染的河流,她曾眼睜睜地看著,這條干凈的河,被人類投入了無數(shù)的雜物、泥垢,于是她要在想象里,恢復(fù)它的清澈。
至于白龍,同樣是千尋已經(jīng)喪失的一段兒時記憶。小時候,她曾經(jīng)掉進琥珀川,險些喪命,又奇跡般地獲救。而在小鎮(zhèn)里,救她的男孩幻化成了一條白龍,成了千尋的守護者。
還記得白龍第一次見千尋時說了什么嗎?
“在你很小的時候,我就認識你。”
…………
于是,小鎮(zhèn)里發(fā)生的一切,在頃刻間,變的純粹。
那是一種莫名的牽絆,是不愿長大的執(zhí)念,也是終將離開的過往。
還記得《少年P(guān)i的奇幻漂流》里,那句動人的旁白:
人生就是不斷地放下、前行,但遺憾的是,我們總來不及好好告別。
在經(jīng)歷了一場比《少年P(guān)i》還要奇幻地冒險后,千尋終于迎來了與童年作別的時刻。
只見,在波濤散去的平原上,回家的路就在前方,白龍對千尋說:“去吧,記住,一定不要回頭!”
兩人就此分手。
那一刻,碧空如洗,有大片的流云飄過,千尋踏過青草與溝壑,穿過隧道,在現(xiàn)實世界里和父母團聚。
而白龍的話,還在耳邊回響:“不要回頭!不要回頭!”
因為,根本已無法回頭。
就像是一家人回到來時的車前,看見滿車的落葉,母親說:“一定是有人惡作劇吧?!?/p>
其實,惡作劇的不是人,而是時間。
而那個叫作童年的小鎮(zhèn),就坐落在時間的原點。
它將永遠矗立在記憶的平原上,目送著漸漸長大的千尋,一步步走遠。
不必等她回來。
因為時間是一列有去無回的列車,穿行在憂傷的海洋里,向著一個叫未來的地方,決絕地駛?cè)ァ?/span>
但也不必絕望,就像片尾曲《永遠同在》中唱的那樣:
縱有數(shù)不盡的悲傷,去往之處一定與你相會。
所以,我還是更喜歡第二個故事,你呢?
我之前也不能理解它的口碑為什么會這么好,直到我看了一個公眾號【灼見】的推文,才明白,《千與千尋》不是單純的成長電影,而是歷史的映射 這部喚起無數(shù)中國觀眾青春記憶的動畫電影,是宮崎駿的集大成之作,曾以304億日元的驕人成績,位列有史以來日本電影票房冠軍,并榮獲第75屆奧斯卡最佳動畫長片獎,第5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可謂蔚為大觀。 今天,在《千與千尋》熱映之際,我為大家推薦一本書——《捕風(fēng)者宮崎駿:動畫電影的深度》。 ? 提前預(yù)警一下,這本書可能會徹底顛覆18年來大家對《千與千尋》的認知。 本書作者秦剛,是北京日本學(xué)研究中心副教授,東京大學(xué)日本文學(xué)專業(yè)博士,他認為,《千與千尋》不只是一闕關(guān)于成長與疼痛的青春挽歌,更是一則關(guān)于歷史與記憶的國家寓言。 01 20號國道 從表面上看,《千與千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搬家途中,少女荻野千尋一家誤打誤撞,來到隧道另一端的奇異世界。千尋的父母,因為貪吃只有神才能享用的食物,變成了兩頭嗷嗷待宰的豬。 千尋在神秘人物小白的提示下,在魔女湯婆婆的“油屋”里辛苦勞作,最后終于將父母解救出來,重返現(xiàn)實世界。 看似荒誕不經(jīng)的劇情設(shè)置,并非是宮崎駿個人天花亂墜般的狂想,而是世紀交替中,整個日本社會的縮影。 ? 在電影片頭,千尋一家駕駛著私家車,在公路上徜徉。 這個公路景觀,是以日本國鐵JR線的“四方津”站為原型的?!肚c千尋》的美術(shù)指導(dǎo)及主創(chuàng)人員,事先對原景地做過周密的實地調(diào)查。 之所以用“四方津”作為故事開始的舞臺,是因為它位于日本“20號國道”甲州街道。 在宮崎駿繪制的分鏡頭劇本中,明確表示這個場景,需要再現(xiàn)“20號國道”的印象。 從電影畫面上,可以清楚地看見,公路上聳立的藍色路標顯示,20號國道的前方是“21號國道”。 然而,在現(xiàn)實中,日本的20號國道和21號國道,相距甚遠,根本沒有任何一處銜接或交叉。 電影里的虛擬世界,之所以讓20號國道和21號國道首尾相連,無疑是對20世紀和21世紀更迭的一個有意暗示。而“國道”這個詞的內(nèi)涵,也恰如其分地揭示出,整個影片的故事,是關(guān)于日本的“國家寓言”。 ? 2001年,《千與千尋》制作完成。電影里的千尋,芳齡十歲,照此推算,千尋應(yīng)該出生于日本泡沫經(jīng)濟崩潰的1991年。 也就是說,千尋的年齡,與日本經(jīng)濟的停滯期相吻合,這個停滯期在日本歷史上,被稱作“失去的十年”。 在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jīng)濟低靡時期,走出校園的那一代人,被叫做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 電影中的千尋,暫時失去了社會屬性,無家可歸,無書可讀,在這個10歲少女身上,投射出成長于經(jīng)濟蕭條期的年輕人不安定的精神狀態(tài)。 這個不安定的精神狀態(tài),是一種對自我身份的懷疑與焦慮。 在異境中,白衣少年小白提醒妙齡少女千尋,一定要把自己的本名藏好,一旦名字被剝奪,就找不到回去的路了。 ? ? 面對變成巨型怪獸的無臉男,從容端坐的千尋,也說了類似的話:你是從哪兒來的?你也有父母吧?你找不到家了嗎?我必須要去一個地方,你也回到你來的地方去吧。 電影里的許多角色,似乎都喪失了記憶,忘記了自己的來處。如千尋,小白,無臉男,青蛙男,千尋父母,湯鳥(湯婆婆的鳥形化身),腐爛神(被污染的河神)等。 這些角色,都經(jīng)歷了一個失去自我、尋找自我、最終回歸的過程。 《捕風(fēng)者宮崎駿》認為,人類的記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這是《千與千尋》傳遞出的核心主題。 02 湯婆婆和錢婆婆 《千與千尋》里有兩個性情迥然、大異其趣的魔女姐妹花,一個是湯婆婆,一個是錢婆婆。 這兩個人物的內(nèi)涵,可謂相當(dāng)豐富。 先說湯婆婆。 湯婆婆是“油屋”的主人。所謂油屋,是一個各方神靈前來洗滌污穢、緩解疲勞的日式大浴場,而這座藏污納垢的澡堂子,其實是塵世的縮影。 千尋在小玲的引領(lǐng)下,穿行于油屋內(nèi)部,見識了各種奇葩,并乘坐電梯,抵達標有“天”字的頂層,來到湯婆婆的房間。 這彰顯出湯婆婆位于油屋權(quán)力結(jié)構(gòu)的頂層。 在湯婆婆的閨房入口,懸掛著一個鷹狀金箔徽紋,徽紋中央標有一個“油”字。 ? ? 此外,湯婆婆身邊,還有一只跟她面貌雷同的鷹狀“湯鳥”,只要湯婆婆披上黑色披肩,湯鳥便能如老鷹般在空中飛行。 這一切都說明,鷹是油屋最高統(tǒng)治者湯婆婆的超級符號。 那枚鷹狀徽標,讓人忍不住聯(lián)想到美國的國徽圖案。因為鷹(準確說是白頭鷲)是美國的國鳥,也是美利堅的象征符號。 不難看出,以鷹為超級符號的湯婆婆,實際是影射二戰(zhàn)后,將日本作為傀儡,并從幕后對其操控的美國。 金碧輝煌的油屋,象征物欲橫流的現(xiàn)代社會。支撐浴場運轉(zhuǎn)的,則是追逐利益最大化的營業(yè)方針,這無疑是消費時代的真實反映。 正如宮崎駿本人所說,千尋誤入的異界,其實就是日本社會。 ? ? 說完湯婆婆,再來說錢婆婆。 在影片中,錢婆婆是湯婆婆的孿生姐姐,幾乎長得一模一樣。 其實,在最初的設(shè)計方案里,這對魔女姐妹花的形象是有區(qū)別的。從宮崎駿繪制的設(shè)計草稿中,可以看出,姐姐錢婆婆身材高瘦、溫文爾雅,妹妹湯婆婆則矮胖頭大、身材尷尬。 湯婆婆是貪婪的經(jīng)營者,也是位于權(quán)力頂端的統(tǒng)治者;錢婆婆則充滿慈愛,住在大海彼岸的古樸農(nóng)家,她所在的地方,名為“沼之底”。 按照《捕風(fēng)者宮崎駿》的說法,湯婆婆象征以美國為代表的歐美工業(yè)文明,錢婆婆則代表了亞洲傳統(tǒng)的農(nóng)耕文明。 1999年,宮崎駿寫過一篇名為《異境中的千尋》的導(dǎo)演自述,強調(diào)過去和歷史,對于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重要性。 宮崎駿說,在一個無國界的時代,無立足之地的人是最受人鄙視的。而所謂的立足之地,就是過去,就是歷史。在我看來,沒有歷史的人和忘記了過去的民族,只能如蜉蝣一般消失。 03 小白和無臉男 《千與千尋》中有一個不易察覺的怪異之處。 按理說,千尋對于變成豬的父母的救助,才應(yīng)該是影片的敘事主線。但是,在整個影片中,千尋幾乎從未做過拯救父母的具體舉動。 《捕風(fēng)者宮崎駿》認為,小白和無臉男,共同充當(dāng)了千尋父母的替身。也就是說,千尋救助小白和無臉男,與她救助自己的父母,具有同等的意義。 能夠變身為龍的小白,是一個“隱”起來的神靈。 當(dāng)小白還是琥珀川河神時,曾救過溺水的千尋,對于千尋來說,小白是給予她第二次生命的自然之神。 在電影結(jié)尾,受千尋追溯幼年記憶的觸發(fā),小白想起了自己本來的名字——饒速水琥珀主。 ? ? 饒速水琥珀主這個名字,脫胎自《日本書紀》中記載的一位神靈饒速日。饒速日是天照大神之孫,他手持十種神器,從天上降臨到大和,成為統(tǒng)治大和地區(qū)的王者。 由此來看,承襲饒速日名字的小白,無疑被賦予了象征意義,從某種層面講,小白這個角色所隱喻的,正是喪失主體意識的日本。 電影里,鍋爐爺爺說,自從小白成為湯婆婆的弟子,臉色變得越來越難看,眼神也越來越兇狠,他經(jīng)常行蹤詭秘,據(jù)說湯婆婆在讓他干壞事。 小白在湯婆婆指使下,干了哪些壞事?從電影的情節(jié)來看,便是小白盜取了錢婆婆的魔女之印。 盜取印章后,小白幻化的白龍,被錢婆婆用魔法變出的無數(shù)人形紙片追擊,遍體鱗傷地逃回油屋。 接著,緊追不舍的錢婆婆也趕了過來,小白趁錢婆婆瞬間的疏忽大意,突然揮舞龍尾,將錢婆婆從上至下斬為兩半。 ? 兇戾的小白干的壞事,可視作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對亞洲乃至世界所犯下的累累罪行。 1853年,美國以炮艦威逼日本打開國門,日本以美國為師,進行明治維新,然后開拓北海道,出兵臺灣,發(fā)動中日甲午戰(zhàn)爭,吞并韓國,制造盧溝橋事變,妄圖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 這一系列歷史,都可視作日本竊取亞洲各國的“權(quán)力之印”,所犯下的國家罪行,這與《千與千尋》中,小白竊取錢婆婆的印章有著恰如其分的對應(yīng)。 同樣,無臉男也是如此。在日文中,無臉男的名字,意味著“沒有顏面”,隱喻日本無顏以對的自我缺失狀態(tài)。 無臉男闖入油屋后,變成無限膨脹的怪獸,張開血盆大口,吞噬眼前的一切,這與二戰(zhàn)期間,日本狼子野心,妄想吞噬亞洲乃至世界的版圖如出一轍。 ? 電影中,小白化身為白龍,被大批紙片人圍剿,身負重傷,奄奄一息,如宮崎駿所說,失去記憶、忘掉歷史的小白,已然逃不脫如蜉蝣一般消失的命運。 關(guān)鍵時刻,千尋是如何拯救小白的呢? 千尋讓白龍吞下半粒苦丸子,白龍吐出盜取來的印章,恢復(fù)了白衣少年的外貌。但此時,他已失去意識,命垂一線。 千尋非常清楚,拯救小白的唯一方法,就是前往錢婆婆的住處,送還小白盜來的印章,并且誠懇地向?qū)Ψ降狼浮? 04 一部偉大的電影 宮崎駿說,千尋乘坐電車、跨海道歉的環(huán)節(jié),是整個電影的高潮。 跨海道歉仿佛一把神奇的鑰匙,讓每個人物的困境迎刃而解。 小白向千尋保證,他將離開油屋,不再做湯婆婆的爪牙;無臉男則留在錢婆婆家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千尋的父母,也從豬樣變回人身。 宮崎駿將跨海道歉,設(shè)置為電影的最高潮,實在是用心良苦,它所反映的,正是日本應(yīng)該對自己的惡行,進行反省,進行道歉。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發(fā)表過一篇名為《棄貓,提起父親時我要講述的往事》的文章。在這篇文章里,70多歲的村上春樹,第一次對外公布其父親是侵華日軍。 ? <村上春樹> 村上春樹在文章里表示,這段往事,沉重地印刻在自己幼小的心上。日本應(yīng)就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對中國、朝鮮半島以及他國的侵略歷史反復(fù)道歉,直至受害方認為,道歉已經(jīng)足夠。 如《捕風(fēng)者宮崎駿》所說,《千與千尋》強調(diào)記憶的重要性,運用電影敘事手法,展現(xiàn)出在“真誠道歉”的基礎(chǔ)上,告別過去,找回自我的主題,非常難能可貴。 雖然距離影片第一次公映已有18年,但《千與千尋》所傳達的信息和思想,卻絲毫沒有失去現(xiàn)實意義。 法國畫家高更,曾在1898年,創(chuàng)作過一幅震驚世界的名畫,這幅畫名為《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是人類對于自身的終極追問。 創(chuàng)作這幅畫期間,50歲的高更貧困交加,企圖自殺,這幅畫凝聚了他對人生和世界的全部思考。 電影《千與千尋》的核心主題“人類的記憶,連接著過去與未來”與高更名作《我們從哪里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里去?》有異曲同工之處。 正因為具有縱深的內(nèi)核,《千與千尋》才能成為一部經(jīng)典之作,才能在世界范圍內(nèi),獲得廣泛認同,??闯P?。 ? 最近,在一個國內(nèi)影向標的打分活動中,有不少專業(yè)影評人,對《千與千尋》給出了滿分,但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千與千尋》雖然制作得美輪美奐,但本質(zhì)上,它還是部兒童片。 看完今天的文章,相信大家都會對這部電影作品有一個更透徹的認識。那些原本給《千與千尋》打90分的人,現(xiàn)在可能果斷要打95分,甚至98分。 《千與千尋》絕不只是一部制作精良、畫風(fēng)細膩的兒童電影,它的深刻程度,遠遠超過絕大多數(shù)人對它的認知。 宮崎駿將傳統(tǒng)的意蘊,植入到一個與現(xiàn)代相通的故事里,就像將一枚彩石鑲?cè)肷拾邤痰蔫偳懂嬕粯樱層捌l(fā)出經(jīng)久不衰的鮮活感染力,這種感染力,不被時間磨損,是屬于整個人類的瑰寶。 正是思想內(nèi)涵的深邃,讓《千與千尋》與那些同類優(yōu)秀動畫作品拉開了距離,正所謂強中更有強中手,好電影和好電影之間,也是有高下之分的。 有的電影能說得上優(yōu)秀,但不能說卓越,有的電影達到了卓越,但還夠不上偉大。 《千與千尋》,也許真的是一部偉大的電影。
欲望無限,就會讓你失去自己,進而痛失所愛;在殘酷的環(huán)境下,只有努力去適應(yīng)并尋求改變,才能有突破的可能;成功路人,伯樂很重要,一定要記得感恩;奮斗途中,會有妖魔鬼怪,也有可愛溫暖的無臉男和小白。節(jié)制欲望、不斷進階、知世故而不世故、做個善良有溫度的人。千尋,你是最棒的!
有一點模糊的小愛情...小白龍報恩,千尋想起了她自己及小情人兒的名字。幫客人洗澡,小煤球兒來回跑。這些經(jīng)歷給我多好玩兒,我一定不會變成大豬,不亂吃東西,給客人洗得干干凈凈。小白龍永遠跟我好^^回到14歲:)
自認為是宮崎駿最好的一部。| 2019.6.22 大銀幕重溫,感謝造夢者。
曾發(fā)生過的事請不可能忘記 只不過是你想不起罷了
又是個成人動畫,估計大部分中國觀眾很難體會什么.
有那么那么經(jīng)典嗎?還是我老了?
最好的宮崎駿,最好的久石讓。
一個尋找自我或者自我復(fù)蘇的過程
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事情是不可能忘記的,只是想不起來罷了……你會幫我想起自己是誰對吧
不努力工作會變成豬
隔那么多年再看,還是會二話不說就愛上溫柔的白龍,還是會被無臉男捧出的一把木牌打動,還是想坐在閣樓上邊吃豆包邊看電車從海上駛過,但是……再也說不出“想留在那樣的世界再也不出來”的話了!愿幻想的世界里沒有工作!話說千尋現(xiàn)在也28歲了啊,不知道有沒有和白龍重逢,如果按好故事的標準,應(yīng)該是沒有吧?她大概已經(jīng)變成了普通的上班族,每天搭末班電車回家,只是在路過每一條河流時,會想起少女時曾經(jīng)愛過一條龍。
莫貪吃!貪吃變成豬!
你忘了嗎?往下飛的時候眼淚是往上流的.
十年后重看只想大哭,其實我們都明白這個結(jié)局。
宮崎駿沒有迪斯尼那么花哨 甚至有些落伍 直到現(xiàn)在 他還堅持用手工繪畫而不是電腦繪圖來完成自己的卡通片 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 或者一部影片 應(yīng)該用什么去打動別人 所以 宮崎駿筆下的形象是一個個人 而不是一個個沒有知覺的卡通形象
我與豬都認可的片兒。
人人都要工作,否則便不能生活。
“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忘記的,只是一時想不起來。” 忘了怎么打動我的了…好像不是打動,而是震撼。
每次看這些神作的時候想到這是動畫片這是一群牛人一筆一筆畫出來的,就覺得漏看掉一幀都實在是對不起他們啊
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在誤入迷蹤時得遇白龍 也不是所有的長輩都能一如鍋爐爺爺在夜里給你蓋好棉被、還有嘴硬心軟的玲、離開湯屋就回歸善良的無臉人…很多變化都是不可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