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獲動畫界最高榮譽——法國安錫動畫影展首獎。童真如何面對成長的苦澀與世界的現實?宛如巴西版的囧男孩,一家務農生活窮苦卻過得快樂。然而為求謀生,父親只得離鄉(xiāng)出外謀生。小男孩不忍母親傷心,踏上尋父的大冒險旅程。沿途光怪陸離的人事,城鄉(xiāng)風景,媒體,貪婪嘴臉的美國老板與壓榨扁瘦得勞動者,美麗又悲傷的世界景象。
電影一開始會覺得是這個小孩離家出走后在異國他鄉(xiāng)遇到了各種人和事,到后面才發(fā)現原來是青年時候就背井離鄉(xiāng)了,支撐自己走下去的一直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孩,至少我是這么理解的。小時候生長在鄉(xiāng)下,父親離家遠走打工,再也沒回來過。長大后為了追尋父親的蹤跡,來到燈紅酒綠的大城市。從此日復一日在紡織廠干著機械的工作,每天拖著一身疲憊爬上回家的臺階,吃兩口速食食品就毫無生氣的在電視前打起了瞌睡。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資本主義的進軍,越來越多的鄉(xiāng)下人前來打工,修鐵路也好蓋樓房也罷,每個人都長著父親的模樣。被迫下崗后去了棉花種植基地,年老后由于身體不夠好又被迫下崗。
看到實景拍攝那段時,即使已經看過很多類似的片段,還是被震到了,想到同樣的事情在巴西以外好多地方都有發(fā)生,還是覺得哎,人的欲望簡直就是個無底洞啊。吃掉樹木的機器被設計成蝗蟲的形狀也簡直妙的很。
最后再回到長大的地方,即便物非人非事事休了,只要還有以前的美麗回憶,就會感覺一切還好吧。
今年評論口碑最好的動畫電影,竟然是來自巴西的一部畫風極其簡單的《男孩和世界》,還得了法國安錫動畫影展首獎。簡單到什么程度呢?主角小男孩的四肢是四根線條,手似雞爪,腿足似高爾夫球桿,海報上,鐵軌中心他那頂著三根毛的大圓頭上豎著一對眼睛,看起來就像視頻被按了暫停鍵,就連服裝、花鳥上色,也都是意思一下,蠟筆都不涂滿。你若習慣了那種載歌載舞、顏色濃郁的好萊塢大制作動畫,或者日本和法國那些風格贊畫面精的動畫,不一定忍得下這個畫風,但忍下去,就會看到一個天馬行空又返照現實的世界,不只是巴西的世界,還是全球的世界。 這樣簡約的畫風,卻是與表意和主旨相關的。動畫開頭,是小男孩在自家原野上玩耍,純白背景下,男孩對地上一塊萬花筒化成的彩色石頭好奇,它發(fā)出持續(xù)不變的笛子旋律,接著他的注意力被蝴蝶吸引,然后是水桶,大牛,森林,畫面內容越來越豐富,他來到整片色彩斑斕的世界,也蹦跶到藍天中像棉花一般的白云上……直到這種完全的自由被遠處的火車煙囪打斷,沿著如同之前畫面倒放的順序,孩子又回到了彩色石頭旁,但是這一次有媽媽的召喚,他們要一起面對爸爸獨自登上毛蟲火車的遠行……這段序幕,不僅是整部動畫的微型預演,也是“簡—繁—簡”的人生預演。 爸爸離家去打工,男孩原有的世界崩塌,他在家鄉(xiāng)不??吹揭芟胫邪职值纳碛昂退麄兏蛇^的事,其中有個伏筆:爸爸愛吹笛子,吹的總是片頭彩石發(fā)出的那段熟悉單調的旋律,男孩把空中的音符連同媽媽的歌聲裝進了小罐子,埋入地下;爸爸與媽媽還一起種了棵樹。沒有爸爸、困在鄉(xiāng)間的孩子注定叛逆,他終于在一個雨夜離開家,還學模學樣地提著體積和重量都很夸張的箱子和全家福照片,登上火車……導演(也是編?。〢lê Abreu沒有交代這個孩子是怎么遇到棉花田老農的,只是突然改變畫風,用一連串快速變幻的黑底線條畫展現一路噩夢般的顛簸,醒來,男孩加入老人及其他農民整齊劃一的采棉花工作,這部分畫面看似優(yōu)美和諧,宛如展示理想的工作環(huán)境,但氣氛很快被巨型貨車、飛機帶來的不詳氣息卷走,犯咳嗽的老人瞬間被農場主開掉——你會猜測,咳嗽是棉纖維引起的支氣管炎嗎?又是個雨夜,孩子、老人和狗卷入大河之浪——你又會猜測,這是不是暗指巴西的亞馬遜河呢?但導演又笑而不答,繼續(xù)飄逸地突然將他們放到一棵紅色大樹下——你又要猜了,這是巴西國家詞源巴西紅木嗎? 孩子爬上大樹,看到車上疑似爸爸的男人,布廠招工廣告飄落孩子手中。導演繼續(xù)隱而不談地直接把男孩送到布工廠,棉花的目的地,繼續(xù)一幕幕展示城市大喧囂,軍政府的氣焰,工人的孤獨生活,機器化大生產逼迫工人失業(yè),布出口到國外做了成衣又高價賣回本國,戰(zhàn)亂,資源過度開發(fā),樹木被嚴重砍伐……突然切入的真實砍伐錄像,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而金字塔似的城市設計,也正印證了巴西最發(fā)達、人口最稠密的城市分布在大西洋沿岸的東南地區(qū),那里有圣保羅和里約,而南部也正是高原地區(qū)。環(huán)境惡化到盡頭,每一個陌生人都變成爸爸的樣子,尋父無望的男孩,只得回首天堂般的童年記憶。至此,導演開始不動聲色地揭幕:老人,青年,孩子,其實都是同一個人。電影說的,正是關于巴西發(fā)展的寓言,全球化經濟的寓言,農業(yè)文化被工業(yè)文化破壞的寓言,以及全世界打工仔一生的共同故事。這是《百年孤獨》一般的魔幻現實,也是普魯斯特式時間并行的瞬間。 故事早有伏筆:小孩、老人、青年的衣服是一樣的顏色;父母種的樹,在男孩青年時長成小樹苗,他晚年時變成那棵紅色大樹;剛失業(yè)的青年工人戴著媽媽織的彩色帽子,讀著棉花田招工海報……有趣的是,無論在哪個年齡段,無論在棉花田還是布廠,男孩始終沒有丟失過純真的心,以演奏音樂為代表的美,就是男孩對抗世界惡意的武器,也是他能與世界和平共處的法寶,音符是彩色的,青年披上的藝人錦衣也是彩色的,從人們的歌聲中升起的幸福鳥也是彩色的,幸福鳥與工業(yè)、戰(zhàn)亂、趨同文化所變成的黑色巨鳥搏斗,即使倒下,依然能像拉撒路那般復活。 導演童心四溢的想象,變成很多飄逸的場景,比如雨天變成河上浪,比如男孩一心一意看著手里的萬花筒,不經意從一塊塊“跳板”踏上大船,漂洋過海,串起布匹制成衣的全過程。《憨豆的黃金周》曾用這種方式展現脫線的憨豆先生如何從室內走出、踏上大小不一的車頂、最終直線到達戛納海灘,既幽默展現憨豆的性格,又諷刺交通堵塞的現代街景,而《男孩和世界》則因為動畫可以天馬行空的先天條件,將同樣的方式用到了內涵更深的地方。 飄逸的故事還沒有終結,孑然一身的老人,戴上青年時的彩帽,穿起青年時的彩衣,最終回到了片頭那枚彩石邊,原來那正是他埋下的罐頭,打開,他依然能聽到自己珍藏的熟悉音符:爸爸的笛聲,媽媽的歌聲。他又能回到父母懷中,返老還童。 此文12月3日載于“澎湃”網,發(fā)表時略有刪改。
---------------------------------------------------------
請關注我的公眾號 “樹屋釣月亮”。
O Menino e o Mundo結束了個人對動畫的所有幻想,她畫完了所有至少我出生到現在所有想畫的,對動畫已經沒有遺憾了,看完后想法空白了很久,因為表現語言已經轉為音像,隨黃條紋的追憶一樣,不愿再面對一點點這黑漆漆臟乎乎的社會景觀。 雖然任何奉承之言都像是給這份童趣之作批一件不合時宜的華簾,但不得不承認,《男孩與世界》是二十一世紀的天才表現力的一次溫婉展現,隨意大面積的白色留白,任性的純色線條與色塊,把夢溫暖又濕涼的剝開,用青澀童稚的筆力去組織畫面,用推動黃條紋男孩的牽掛的孱弱絲線布置故事,故事簡直太簡單了,簡單的像睡前故事去跟孩子講一樣,什么呢,那就是一個孩子去找爸爸,很簡單,真的是童話,一份屬于已經長大了的孩子的童話。 色彩的白金樣:有人講,現代藝術(Modernist art)注重的是,能夠體現藝術本質的東西,也就是 線條,形狀和色彩,而一份動畫的顏色構成交織同樣是視覺圖像的核心表現力的體現,色彩敘事是畫面進行的重要配給線,每一個色塊的跳躍構成的敘事配合音樂線條的進行,我們才能對畫面的情感喜哀感知更敏感,而《男孩與世界》的畫面構成是滿是噪點而又無可挑剔的,率性而為的顏色處理,不為所謂規(guī)則的輪廓束線,盡管他在"童稚"這個風格的大框架下。跳躍的純色線條代表了最純粹的色彩追求,她的色彩線條像布朗庫西空間中的鳥一樣淳樸自在。另外重要的一點,動畫里引用了大量的拼貼,真實照片的拼貼與繪制圖畫造成的對比讓畫面看起來更松動有呼吸,這種現成品構造手法使創(chuàng)作顯得更自由。 自由,八十分鐘的影像除了片首制作商logo的顯映每一幀背景都是自由的色彩,可以讓天空只有一個藍色,可以讓夕陽把天空畫成調色板,可以讓小草變成取色器的實驗板,什么是色彩敘事?這就是色彩的敘事,視覺的映射反映在心理上從而配合敘事的進行,她把孩子找爸爸的童趣在畫面里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好的電影應有吹動樹梢的風,黃條紋男孩吹的特別棒。 思想的虹彩:這是一份長大的孩子的童話,美麗的風景觀賞到最后發(fā)現每一處都可以是七彩菱鏡對心臟來的一次流血遮擋炫彩的刺痛?!赌泻⑴c世界》的風格讓我想起了弗里德爾.迪克爾-布蘭代斯Friedl Dicker-brandeis 一位畢業(yè)于包豪斯的藝術家被迫前往泰雷津的納粹集中營教兒童畫畫,孩子們畫的天真,而有些抽象的同樣可愛,也有孩子撕下也許就記著自己名字的實驗管理記錄或是名單做插畫的拼貼,這個拼貼畫同動畫的拼貼畫總會讓人產生一種聯(lián)想,那就是在工業(yè)重度污染的南美高原,同樣作為藝術創(chuàng)作,這種對現實的撕扯拼貼同人類嘴臉的撕扯無疑是最心痛。愈到片尾,看起來便愈來愈"政治化",金子塔型的結構分配,商品社會景觀,舍棄人文關懷的喪心病狂工業(yè)擴張,貫穿人類文明史的"暴力""沖突",黑鳥與象征人性光輝的七彩鳥傷痕累累可以說是對人類曲折命運的簡單輪廓性描述,這是世界上每寸"現代化"土地都必經的境遇路途,發(fā)展中國家尤為如此。 看到如此可愛的線條勾勒這這些扎眼的世界,總有人惋惜,如果這動畫再純粹些便好,變成純純的一維的一個點。但是什么才算是所謂高級呢?《男孩與世界》就是已然我心目中的高級式子,但我關于這問題想了好久,人類從出生下來腦子的思維方式就是為三維而長,所有的一維二維都是對三維的投影,所有算更高維度只能借用數學符號,符號的想象才是最高級的想象,是這樣嗎?這樣是不是過分高級,我們說賈德做的極簡高級,abc高級,曾經我認為對形式與意識的舍棄進而超脫就是高級,不總有人說人類個人的思想走向高原就是由人間疾苦到宇宙萬象。但是有一次我的導師在一個月里上課常提政治,我便問他你以后藝術工作方向會轉向嘛,因為他的成熟作品很大靈感來源都是宇宙規(guī)律,光學現象,但是他回答他一開始就在考慮這些問題,他從一開始就會考慮的生活的因素,會考慮三方關系:創(chuàng)作人,作品,觀眾,這層關系,被討論了無數次,1958年美國作曲家巴比特曾發(fā)文《誰管你聽不聽》,而立馬就有人起文《誰聽你管不管》,但歸根到底藝術都是需要"人"來感受,就連天上的孤星受到的關懷都要比你我要多。而這與過分的高級有什么關系,我想,超脫了感受就便成了過分高級,過分的高級不會引起對象的共鳴,缺失了引力。 一份有引力的藝術型才是高級。 而文明的演進,從來都是充斥著悲歌,藝術從來都不曾斷過對文明的思考,這也是問什么一份看似童趣的動畫卻背負了傷痕題材,每一個人都對自己的引力環(huán)境發(fā)生過質問,而我們作為藝術工作者也許改變了一點參數相量,但卻從未有能力改變引力。我想這也是動畫最后讓我們發(fā)現,一輩又一輩,一代又一代為什么一模一樣,這種苦痛就不曾改變,也許只有用藝術做一份慰藉,拿彌足珍貴的童心做緬懷,真的只能如此嘛?我想每一個付諸行動的問號傾聽著那份黃暈時都會被絢麗散發(fā)著美麗光波的菱鏡深深刺痛,直到血蓋住每一份光。 等下一個天才為他們做下一首挽歌。
一部看似簡單的蠟筆動畫,簡單清晰的笛聲旋律,關于男孩一生的簡單快樂和無奈心事,卻獲得了動畫界最高榮譽——法國安錫動畫影展首獎。帶著一顆童心,導演展示給你無限天馬行空的快樂。也帶著一份失落,尋找現代化城市里最初的心靈家園。本期麥田電影院,帶你欣賞,《男孩與世界》。 童真·家園 在蠟筆畫的萬花筒中開始,一個只有簡單線條四肢的男孩出現在畫面中間。沉浸在鄉(xiāng)間的花草牛羊,跳躍在藍天和綠地之間絢麗色彩越發(fā)復雜,繽紛的巴西叢林,漸進的笛聲和悠揚的弦樂,演奏著男孩的簡單快樂。 突然的安靜,男孩父母低沉的對話之后,爸爸為男孩演奏了一段笛聲,便被火車帶向了遠方,男孩的世界從此天翻地覆。在他童年彩色的天空下,看到的每一位男子都是爸爸的模樣,聽到的每一段笛聲、都是爸爸的聲音。對爸爸的思念是空中的音符,是埋進地里的媽媽的歌聲,是天旋地轉男孩的心情,是媽媽在月臺黃昏無盡的守望。導演完全用兒童的視角,天馬星空的想象,心中所思都成絢麗的實在。 追尋·迷失 終于在一個雨夜,學著爸爸的模樣,男孩帶著全家福,在快速變換的線條間,在噩夢一般的氣氛里,男孩離開鄉(xiāng)村,來到新的世界。男孩所見的世界始終是兒童的視角,無論是云朵一般柔軟的棉花,時而響起歡樂的笛聲,符號化為規(guī)則方陣的工廠,都是孩子童心的綻放。和爸爸的笛聲一樣,音樂是男孩的心靈家園,每一次樂隊游行男孩心中都會飛起彩色的鳳凰。 男孩純真之眼所見,并不止于一個色彩和線條的世界,還有種種成人世界的現實。從第一位被解雇的老爺爺開始,男孩被卷入了城市的河流,在紅塵翻滾中顛簸流離,男孩從鄉(xiāng)村走過原料生產廠,走進紡織廠,走到大城市銷售中心。工業(yè)一層層進步,色調卻一層層暗淡。工業(yè)化所象征的軍樂團的黑暗色彩,情緒混亂的城市生活景觀,一切讓男孩慌亂不已。第一次,像個大人,男孩露出了悲傷的表情。與鄉(xiāng)村的絢麗不同,城市里滿是消費的符號,男孩被迫迷失在這座金字塔的最底層。是底層人民的笛聲再次拯救了男孩的失落,賣藝人的萬花筒帶著男孩看到了城市的全貌,光怪陸離的世界卻讓他更加思念鄉(xiāng)村的三口之家。 導演卻執(zhí)意要把鄉(xiāng)村現代化的圖景勾勒完畢,于是用集裝箱把男孩拉過碼頭,在另一番顛沛流離中,手工業(yè)制品變得充滿了電子感。男孩來到了更大的城市,消費世界變得更加復雜,男孩心中的音樂只能在城市邊緣狂歡。手工紡織廠被黑色的機械取代,在資本家的歡呼中,工人被迫失業(yè),再次回到鄉(xiāng)村做原料采集的工作。導演用男孩的眼光將現代化之路勾勒完畢,在男孩的眼里,一座座城市像金字塔一樣孤獨壓抑,其間只有淳樸人民的音樂點亮了城市的色彩,如同彩風飛舞。然而這只彩鳳最終也敵不過工業(yè)化的大炮,在哀鳴中,搖搖墜落,城市里屬于男孩的最后一絲寄托成了一地碎片。 家園·輪回 世界只剩無盡的難民,無盡的機械惡魔吞噬著樹木,工廠的硝煙把彩色的夢幻徹底燒毀。一段現實的影像加入,鋼筋水泥瘋狂攻擊著城市,城市只剩下無奈的哀嚎。影片的政治隱喻顯而易見,工業(yè)化的迅速發(fā)展帶給人們是家園的摧毀,階級森嚴的城市帶給人們是同化和壓抑。然而悲劇在于,鄉(xiāng)村人們除了城市,也無處可去。不只是巴西,所有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進程皆是如此。 而普通人,一顆純真的童心能帶來的快樂,也終將迷失在城市的顛簸里。為了生存,踏上一輛離開家鄉(xiāng)的火車,踏入這條紅塵翻滾的河流,故國再難回首。男孩又回到最初的那顆樹下,他變成了爸爸的樣子,回到白發(fā)蒼蒼的媽媽身邊??吹搅松畈匦闹械姆N子長成了樹,卻又不得不離開家鄉(xiāng),踏上爸爸的那輛火車,作為大人,再走一遭城市謀生之路。
我想起了過去……小房間的窗外,從桑田變成了塵土飛揚的公路。不知道為什么,去往外面經過的村莊們、石子路們,一個個、一條條消失了。但這棟小房子,這個小村子,卻被留了下來。突兀的,孤單的,破敗的。我還記得第一次離開家,住宿在干凈整潔的學校,模仿著大家的裝扮,附和著女孩們最新的話題。一度,你會以為你已經走出來了,從那個破敗不堪,雞鴨屎尿的村莊來到了新的真正的生活。就這樣慢慢的長大著。每個周末,一個人走回家的路,從光鮮亮麗的城市中央,一路走到夜幕降臨、路燈寥寥的公路盡頭?;剡^頭,恍惚穿梭在兩個平行的世界之中。這個村莊,越來越老了。像一棵被攔腰截斷的老樹,你幾乎能聞到它一點點腐爛的氣息。它和兒時的那個讓人輕快透明的小村莊,再也不一樣。朦朧的路燈下,開始是抽著煙、袒著肚皮,談天說地的男人們。漸漸的,變成了竊竊私私、煞有介事的幾個婦人和一邊玩鬧的小毛孩。但這一刻,村子的小路中央如此安靜。留在村里的老人們,不喜歡休憩,不喜歡聚在一起,早早地關窗睡下。他們休息得太久了,日復一日地休息。路燈下,只有幾只飛蠅讓人厭煩。再往上,光暈越來越淡。最后是什么都沒有的黑色,深深的黑。沉沉地壓在整個死一樣寂靜的村子之上。
過去,像炊煙一樣軟軟地包裹著身體。印象里,每當臨近傍晚,一天的撒野玩樂就該結束了。從田間的小路,一路蹦著跳著回家。路邊都是小小的,不知名的野花。慢慢地走近了,村子的空氣中,氤氳著一股淡淡的白米飯的香。一聲兩聲的叫喚和催促,隨著炊煙升起來,又消散。到門口和雞呀狗呀,再鬧上一會兒。跑進屋,湊到爺爺的小板凳旁,看著灶臺里的最后一點火星被草木灰撲滅。灶洞里變成了一團小小的黑,暖暖的黑……
借著路燈黯淡的光,走進黑色的巷子里,悄無聲息的,發(fā)冷的。打開鐵門,推開玻璃門,換好鞋子,上樓,鉆進被窩。
可能是我忘了關上床邊的窗。夢里,一會兒是黑黑的馬路轟隆隆的作響,一會兒又是綠綠的桑田透明的天。
其實是帶著童真的自己成長,尋找,老去。在浮華黑暗苦澀的現實里,彩色的心漸漸被打敗。根本不需要對白,簡約的畫風就能表現。畫面 極佳,隨便截圖就能做壁紙,nice!
如此簡單卻有力的筆畫,斑斕出一整個稚嫩世界的美好,卻也在照見廣袤現實時,任那些政權、戰(zhàn)爭、工業(yè)、金錢、媒體,以城市化、流水化、同質化、黑化、老化來蠶食一切動人之物。想抱住,卻像對著珍貴的易碎品。身無彩鳳雙飛翼,此時無聲勝有聲。真人錄像略出戲。四星半。(大銀幕沒字幕,一開始好捉急)
簡約但絕不簡單,不愧是年度動畫佳作。真人紀實段落有點太過了略出戲。
多希望這一切都只是他的一場夢【蠟筆、彩鉛、顏料、點、線、面、幾何,小清新得不行不行的 只是沒想到后段那么政治
美麗世界的孤兒
簡直是個半成品。
本屆電影節(jié)遇到的大驚喜。畫面又美又萌,最后交代時間線一下子提高了電影層次,雖然反資本化的議題不新鮮,前一段時間剛好看過雨林保護者被利益集團暗殺的紀錄片,動畫里穿插的唯一幾個實拍鏡頭讓人揪心不已。動畫的體裁美好,講的故事卻很沉重。唯有家是永在的溫暖。
簡約的畫面像兒童的水筆畫,每一幀都帶著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像個干凈純真的孩子,它承載的卻是一輩子那么久的成長,城鄉(xiāng)貧富差距帶來的家庭破碎和童年陰影,童真就像美麗原始的大自然被工業(yè)化和城市化吞噬,突然有一天就全都變了。短小精悍的片子,卻承載了太多,從開始到結尾仿佛恍若隔世?!铩铩铩?/p>
內核簡單明了,用兒童繪本的畫風展現這個被消費主義和資本全球化蠶食的世界。人衰老異化了,記憶的根還在。配樂不是想象中的類型,挺別具一格的。
盡管沒有臺詞,但情節(jié)很緊湊,畫面很絢爛,立意也是相當厲害了,剛開始以為是鄉(xiāng)村小男孩尋找進城務工的爸爸的故事,看到一半發(fā)現是紡織產業(yè)鏈參觀記,結果畫風一轉又開始討論農耕文明被工業(yè)文明取代帶來的污染和傷痛,最后重排了時間線,讓人恍然大悟,原來只是以孩童的視角提前回顧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7.6 拋棄戲劇性,主角的存在只是為了作引出展現的作用,而移情作用則完全寄托給了觀眾自身的生活經驗,這樣就讓這部動畫電影徹底擺脫了束縛,以致于讓它討論了太多主題,展示了太多內容,承載了太多情感。
2014《小王子》《少年斯派維的奇異旅行》《父與女》的感覺…白云和棉花,像蚯蚓一樣開走的火車,繽紛的萬花筒,五彩斑斕的音符…整個片子整齊、有序、簡潔、協(xié)調,《天書奇譚》造型亂入。生活對小孩的眷顧和殘酷,通過簡單而富有層次感的色彩線條,勾勒出了一個單純又悲傷的童真世界。
一份天真,一份悲傷,還我一片安詳。
畫面很有童心,想象力飛揚,純真得只適合小孩子看
片子很簡約,但真的看到了世界,斑斕也殘酷。一個異想世界包含一個夢的破碎,到頭來只剩那如夢似幻的一曲悠遠的歌。年度最佳創(chuàng)意,最佳畫面,最溫暖歌曲,以及最令人心碎的主題。
極簡的畫風,色塊運用得尤其漂亮。把南美大陸的魔幻現實主義融入到水彩動畫中, 呈現的是兒童眼中怪誕而真實的世界。
講述了一個男孩尋找離家打工的父親,迷失在現代工業(yè)社會之中。最終孩子長大,踏上了和爸爸一樣的路。片子還借機控訴了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資本主義列強對拉美國家的經濟掠奪。片子的色彩、藝術風格、音樂與音效都很出眾。很好看。
農場爭活干,進城務工難,山峰之城的西方大資本惡勢力終于戰(zhàn)勝了本土游行狂歡的勞工之歌。但人世間最傷感的幻夢,莫過于讓兒童時憧憬未來的自己,真實看到了未來的熊樣
主題很深刻,畫面很超現實,但觀賞的愉悅性較弱。如果它是繪本,我一定會買一本來收藏,但作為電影,我還是希望它再強敘事一點。
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just stay this littleOh darling, don't you ever grow up, it could stay this si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