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記憶蟄睡了,再也不醒來
日本的影視和動漫總體來說大多是著重表現(xiàn)人與人之間溫暖美好的特質(zhì),他們笑容溫煦言語體貼,陌生人之間舉止謙卑有禮;亦或是表情語氣夸張逗趣,而由此體現(xiàn)出的人情氛圍卻愈加親密感人,且毫不讓人感覺做作。即使是一些刻畫黑暗面的作品,也總是會在冷酷慘烈中透出些許柔軟和溫情。那些話語和細節(jié)擁有輕易打動和溫暖人心的力量,無關民族高度,這一點始終是我最欣賞日本影象作品的地方。這部“明日的記憶”也是如此。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我總是不時地想起日劇《一公升的眼淚》。四十九歲的佐伯雅行被告知患有老年癡呆癥的初步癥狀,無法治療,甚至連延緩都很困難。記憶一點點地流失,開始是熟悉的街道,然后是共事多年的同事的面孔,接著是朋友和家人……他不得不向工作了26年的公司辭職,留在家中。照顧他的,是他的妻子。她擁有一個動人的名字——枝實子,在他們最初相戀時他便贊過“好名字”。原本在家做全職太太的她突然就成了家中的支柱。她開始出去工作,回家后還要照顧記憶力和神智日益變差的丈夫。家里的一切地方都被她貼上了標簽和說明,但佐伯仍是漸漸無法獨自照料自己了。《眼淚》中,鏡頭所指的外部環(huán)境幾乎都是“好”的部分,家人無條件的關愛和支持,麻生的鼓勵和陪伴,醫(yī)生的耐心看護,大多數(shù)外人也都是善良體貼。而在《明日》里,有與他不和而向其上司報告他的病情的下屬,有想借著他的易忘多收他錢的陶坊老板,相濡以沫的妻子也會有忍受不了而和他激烈爭吵的時候。所幸,這些陰暗的背后也還是有著光明的尾巴。
佐伯在山里度過的那一夜,他見到的老師到底是真實發(fā)生過還是病痛帶來的幻覺?我不知道,但從那天清晨后,他便遺忘了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他的妻子。在山道上,他對著尋來的她露出友好的微笑,陌生人之間的微笑。她明白了什么,神情痛楚。他對她說:“我叫佐伯雅行。你是?”她對著她的丈夫說:“我叫…枝實子。”“好名字。”他贊道。枝實子再也忍不住地停在原地掩面痛哭,而當她再抬頭看見停留在她前方、帶著些困惑和無措望著她的佐伯時,她又再次露出了笑容,跟了上去。一前一后,一前一后。他的手里握著刻有她名字的陶制杯子,然而所有有關她的記憶已經(jīng)全部消失了。再也不會回來。
因為畢竟是電影,對情感的鋪陳和刻畫沒有《眼淚》那樣細致,但也許正因為此,使得那種隱忍的悲傷具有了一種安靜的張力。加上渡邊謙的精湛演技和個人魅力,這的確是部好片子。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jīng)寫過,他很少對什么事情完全沒有信心,但唯獨對遺忘這件事十分無奈,因為只有失去多和失去少的區(qū)別。那么,如果是這種病魔帶來的對記憶的凌遲呢?當寫在紙上的一切都無法挽留迅速流失的回憶,當所有試圖做出的努力都在病痛的面前化為烏有,一個人還能憑借什么來確知自己的存在呢?當站在攜手半生的愛人面前,得到的卻是陌生的目光和微笑,還能依靠什么支撐著活下去呢?不需要面對,只要想象一下,就覺得痛徹心扉,無法忍受……本應該是最親密的兩個人,然而此刻橫亙在他們之間的距離是如此遙遠——不是生與死的距離,也不是我在你身邊你卻不知道我愛你的距離,而完全是一種很現(xiàn)實的,很無力的,再也無法跨越的溝壑。曾經(jīng)有人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是在親密無間之后又回到相識之前的距離?,F(xiàn)在,他們正是這種距離。如若,真要是兩相無意也就罷了,但偏偏是一人毫無知覺,另一人獨自承擔。被自己的愛人完全忘記,承擔這個需要多大的勇氣,我難以想象,只有靜靜地哭泣……
2 ) 是老去了
還記得曾經(jīng)嚷著要快點長大,卻已經(jīng)開始清晰地記得已經(jīng)哀嘆了無數(shù)次,老了,老了。
漸漸發(fā)現(xiàn),老去與死亡是一件讓人害怕的事。大概也許永遠學不來禪里那種于生命的淡然姿態(tài)。
電影在電腦里存在了許久,才想起來看。此時看來,若是當時來看,必是沒有今日的感受來到深來到強烈。與自己,因為生活中的切身體會,才會如此的傷懷。
記得曾看到說,中年人在50—60之間生命是最脆弱的。而影片中的主人公,以及我最愛的人,恰恰都是處于這個階段。不是沒有聯(lián)想的。所以才會軟弱。
那流淌的悲傷音樂,一點點地襯托著劇情,將生命的無助與恐懼,軟弱與害怕透過故事滲透到你的骨髓里,你的全身都是哀聲的分子。
阿茲海默癥。漸漸的忘記,忘記過去的回憶,忘去過去的愛人,忘去一切一切,連自己也漸漸地消失掉。那種無望的窒息感鋪面而來,掩埋掉自己。
大概,生命就是要經(jīng)歷這樣的一個過程,就算是我們身體健康,也不可避免。我們逃脫不了這些事。那個醫(yī)生說,面對這些,要盡力而為。是盡力而為,因為我們還在過程,不在結(jié)局。
我們?nèi)莶坏米约禾嵩缰x幕。只能這樣。
佐伯還是幸運的。因為有愛他的枝實子陪伴他。這樣看來,若是到了一定年齡還沒有一個相依為命的人,是可怕的吧。若是我們幸運的話,應該還會遇到吧。我們想不起的愛情,就是愛情。
明日的記憶。記憶原本是過去的,可是過去已不在,回憶已不在,只剩下明日。記憶還可以經(jīng)營。
若是可以,在我們還未老去,還未失去記憶的時候,好好的,好好的生活,好好地愛。
愛他們,也愛自己。
3 ) 這一生的緣,怎么珍惜都不足夠。
看完后其實很難過。受不了至親至愛的人生病,甚至連自己都不認識。
奶奶過世的前幾年,也會健忘。奶奶的弟弟來看她時,她把他完全當陌生人來看待,表情里一片茫然。當時我舅爺失落得潸然淚下,我也很揪心。
外婆生前的時候,一直生病不斷,外公雖然每天都罵罵咧咧,但每天都盡職盡責的照顧外婆,舉辦外婆喪禮的時候,外公寫了一幅對聯(lián)貼在禮堂上——“九旬離去白頭流淚少人知,六十年前糟糠夫妻多恩愛?!本褪沁@一幅對聯(lián),感動著到場的無數(shù)年輕人。
我想我也會這樣對待未來的丈夫,無論生老病死,都堅強的像枝實子那樣樂觀,勇敢的面對一切。這是愛啊。要多有緣分的人才能組成一個家,這份緣要怎么珍惜都覺得不足夠。
4 ) 我會永遠都在你身邊
“你真的沒問題嗎?我會變得不再是我”
“沒關係,有我在你身邊,我會永遠都在你身邊”
和我之前看的幾部以失智癥為主題的影片不同
這部片子將重點將失智癥患者從輕度到重度的轉(zhuǎn)變過程展現(xiàn)了出來
以往我以為失智癥患者失智了什麼都不記得了就不會有什麼痛苦
但看完這部片子之後我才發(fā)現(xiàn)自己錯了
失智癥並不是突然一下子就什麼都不記得了
而是一段從輕度慢慢惡化的過程
在這部影片中我感受到了患者在患病後因不能正常工作的挫敗感、覺得自己連累家人的內(nèi)疚感、什麼都做不好的無能感、迫切想要留住回憶卻敵不過病魔的無力感……
與此同時,作為照顧者的妻子也和患者同樣經(jīng)歷著這樣的變化
既要承擔起掙錢養(yǎng)家、照顧患者的責任,同時還要看著最愛的人經(jīng)受痛苦、或是無來由的發(fā)脾氣,最痛苦的是看著他漸漸忘記了自己……
如果我失智了,我會怎麼去面對那份將身邊重要的人和事慢慢忘記、自己失去基本的生活和社交能力成為家人的拖油瓶的無力感和愧疚自責感;
如果我是那個照顧著,我又該如何年復一年地去面對病情只會不斷惡化的那個我愛的人(無論是父母還是伴侶),個中感受真的只有經(jīng)歷過才能真切體會到,要做到同理真的很難……
最後想說,找一個好的伴侶真的很重要,孩子遲早會有自己的家庭,最後陪著你走完人生的還是那個他(她)!
祝大家都能找到能相互扶持走完人生最後旅程的那個人~
5 ) 阿茲海默癥患者的悲情與無奈
電影《明日的記憶》講述的是一名患有早發(fā)性阿茲海默癥的男人佐伯與妻子枝實子一起守護記憶的故事。男主角由曾出演《最后的武士》的日本知名男演員渡邊謙擔任,而此片幫他成功獲取有日本奧斯卡之稱的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男主角和日本電影藍絲帶獎最佳男主角。
電影以倒敘的方式開始,一個女人拿出貼滿照片的板子,對著輪椅上神情呆滯的男人溫情述說著照片中的人和事,絢爛的晚霞在天邊燃燒,兩人相依相偎,美得像一幅畫卷。
時間閃回,49歲的佐伯事業(yè)成功,幽默風趣,與下屬相處融洽,更有一個溫馨美滿的家庭,妻子枝實子善解人意,獨女梨惠即將結(jié)婚。一向精干的佐伯先是電話里突然想不起某個經(jīng)常往來的同事的名字,只能尷尬地描述對方的樣貌,而后又因記錯開會時間而出現(xiàn)職業(yè)生涯中的首次遲到,隨之而來的還有越來越嚴重的健忘、頭痛和暈眩,工作開始力不從心。要強的佐伯一邊偷偷查閱病癥資料,一邊在同事和家人面前強作鎮(zhèn)定。
妻子枝實子覺察出佐伯的不對勁,在她的勸說下,佐伯到醫(yī)院接受檢查。面對醫(yī)生對他記憶力的測試,佐伯以不快來掩飾內(nèi)心的恐慌。當醫(yī)生告知他患的是早發(fā)性阿茲海默癥時,佐伯先是憤怒不已,而后面臨精神崩潰的佐伯沖上天臺試圖跳下去,幸而被追隨而來的枝實子和醫(yī)生勸止。
在枝實子的鼓勵下,佐伯決定坦然面對自己的病癥。為了克服越來越嚴重的失憶,他只得用無數(shù)的小紙條提醒自己,并在同事的名片上畫上相對應的臉,但無論他如何努力,也無法解決層出不窮的問題。他屢次忘記會議時間,遭人冷嘲熱諷。他在以往熟悉的街道迷路,不得不電話求助同事。他一次次狼狽不堪,讓所有同事大跌眼鏡,那個意氣風發(fā)的佐伯已然不見。歷經(jīng)同事告密,上司勸其離職,狀態(tài)越來越糟糕的佐伯終于意識到自己已經(jīng)不適合這個工作,黯然離開了工作26年的地方。
同時枝實子不得不放棄以往優(yōu)越的生活重新出去工作養(yǎng)家,為了幫助失憶越來越嚴重的佐伯處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她在房里貼滿各種提示的小紙條,就算佐伯隨著病情的加重,不斷出現(xiàn)情緒失控,甚至不小心傷了她,枝實子仍不離不棄,以她的堅強和柔情鼓舞著絕望的佐伯。
某天佐伯離家,來到他們年輕時相戀的山中,他在幻覺中仿佛回到了當年。年輕的佐伯和枝實子同在一個陶窯場學習,他們在那里度過了人生最美好的時期。枝實子找到佐伯時,他已經(jīng)完全不記得她。如同一次新的相識,枝實子強忍悲傷跟在佐伯身后,兩人一前一后,一起走向遠方。
作為一部難得的從阿茲海默癥患者視角出發(fā)的電影,本片從工作和生活兩方面呈現(xiàn)了病癥給患者及家人帶來的毀滅性打擊,真實細膩地展現(xiàn)了病患復雜的心理歷程。飾演佐伯的渡邊謙曾有患急性白血病的經(jīng)歷,也許正因如此,他將一個阿茲海默癥患者逐漸被社會遺棄,丟失自我的茫然和絕望刻畫得淋漓盡致,尤其對病癥不同時期神態(tài)的變化掌握得十分到位。
渡邊謙的幾處表演讓我尤為動容,比如當醫(yī)生對佐伯進行記憶測試時,他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不耐煩和內(nèi)心的惶恐,每回答對一個問題都暗暗松了一口氣,當?shù)玫结t(yī)生確診后的佐伯也是極力用憤怒掩飾自己的無助失措。渡邊謙用精湛的演技完美演繹了佐伯由最初的逃避和抗拒,到最終不得不面對時內(nèi)心世界的轟然崩塌。還有一處是佐伯在奔赴會議的途中,手上用來提示的小紙條灑落一地,所有若無其事的偽裝都在那一刻全線崩潰,那些隨風遠去的紙條如同丟失的記憶,他瘋了似的蹲在車流中撿拾,如同找尋丟失的自我。渡邊謙自然的表演讓人感同身受。
而飾演枝實子的樋口可南子也表現(xiàn)得十分精彩,這個角色幫她獲得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女主角的提名。影片中大部分的催淚點都在枝實子身上,她的目光始終默默追隨著患病的丈夫,所有的恐懼不安都藏在溫婉的微笑背后,繁忙的工作,以及照顧病情加重而越來越不可理喻的丈夫的身心疲憊,讓她一個人偷偷跑到外面哭泣,跟自己說別哭別哭。
影片的最后,找到離家的佐伯的枝實子含笑望著他,眼神里滿懷著期待,當已經(jīng)不記得她的佐伯如陌生人般擦肩而過,枝實子眼中的火焰一點點熄滅。她叫住他,眼里噙滿淚水。當佐伯說,我叫佐伯雅行,你是誰?她微微遲疑了一下,含著淚笑著回答,枝實子。佐伯說,真是一個好名字。那一刻的枝實子看上去心酸又寬慰,對于佐伯來說,徹底的遺忘才是新的開始,隨著記憶遠去的還有所有的痛苦和屈辱。樋口可南子對眼神的運用尤其出彩,她將一個女人的柔弱和堅定表現(xiàn)得恰到好處。
雖說故事圍繞阿茲海默癥展開,但本片并非單純地展現(xiàn)阿茲海默癥患者的悲情與無奈,還有對人與人之間的溫情,以及社會快節(jié)奏下容易被忽視的健康問題和家庭責任感缺失的探討。一直以工作為重的佐伯長久來忽視了妻子枝實子和女兒梨惠,枝實子只能獨自面對家里所有的問題。佐伯直到患病后才意識起自己錯過了幼時的梨惠的每一場表演,沒有陪家人去過海外旅行,在妻子最需要的時候他也從來沒在身邊。當他終于可以停下來時,卻連關于她們的記憶也守不住。他虧欠最多的枝實子也是那個自始至終陪伴他左右的人。所以在徹底失憶之前,他冥冥之中來到了與枝實子相識相戀的山中,在幻覺中重溫了當年的美好。多么悲哀。
阿茲海默癥算得上世界上最殘忍的病癥之一,它漸漸剝奪你的記憶,割斷你與最愛的人之間的聯(lián)系,甚至讓你完全喪失自我。最可悲的是患者的家屬,到最后只能獨守著一份回憶和一具沒有靈魂的空殼。影片叫明日的記憶,明日又怎能稱得上記憶,很多時候我們等不到明日,當下才是最真實的存在。
之所以對這部多年前的影片感悟頗深,是因為我的外婆也是一名阿茲海默癥患者。阿茲海默癥其實就是我們通常俗稱的老年癡呆癥。外婆八十有余,從最初輕微的健忘和喜怒無常,到后來記憶力嚴重衰退,現(xiàn)在的外婆暴躁易怒,不通情理,對當下的事物完全喪失記憶力,說過的話做過的事轉(zhuǎn)瞬即忘,有時甚至混淆我們的身份。
這些年來我們總是疲于奔命,難得有時間回家陪伴外婆。每次回家提著大包小包,自以為是對老人的孝順,卻很少放下手中的手機,好好陪老人說說話。如果不是這個影片,我從來沒有試著感知過外婆的精神世界,事實上作為阿茲海默癥患者,他們身處被世界遺棄的源源不斷的孤獨之中,對于情感的需求比正常人更強烈。
盡管外婆說話不停重復,但至少還可以跟我們正常交流。盡管外婆常?;煜覀兊纳矸?,但至少還記得我們。我知道阿茲海默癥作為一種目前醫(yī)學條件下不可治愈的病,外婆到最后可能完全失憶,也許有一天她徹底不記得我們是誰。我不希望到那一天才發(fā)現(xiàn)已經(jīng)來不及,來不及聽外婆說我當年淘氣的事,來不及陪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來不及讓她知道她對我們而言有多重要。
我們無法幫最愛的人守護記憶,唯一可以做的是珍惜他們的記憶還未完全消失的每一分每一秒,耐心一點,包容一點,因為我們擁有共同記憶的時日不多。
6 ) 當記憶流失時.
很久之前看過一本日本漫畫.里面描述的"記憶"在人死后依然會存在.它飄進半空中一直等待.直到遇見一個與它相似的人.就會寄生到那人的腦袋里.這所謂的"記憶"大概就是人的"靈魂"吧.如果人的記憶真的會像這樣一直存在的話大概也是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呢.
"記憶"永遠都是一個很好的描述對象."記憶"有好多面.有的既虛幻又煽情.有的卻傷感得讓人落淚.但.當你的記憶正在離開你時.又能做什么?
明日の記憶.又一個關于"記憶"的故事.
男主角才50歲就患上了老人癡呆癥.為了挽留片刻都在流失的記憶.他時刻都在提醒自己.剛開始是自己最熟悉的街道.然后是親戚.好友與同事的臉孔.最后.他連自己最愛的人的名字也忘記了."不要擔心.你走的這條路沒有錯.我會跟著你一起走下去."這是電影中難主角最后一句跟妻子說的話.那時他已經(jīng)不記得眼前這個紅了眼框的女人是誰了.
我感動的點很低.我看這電影時哭得沒了人型.故事描述的不僅僅是記憶的流失.也是在訴說著人的生老病死的必然性.
對這電影感興趣并不是因為這故事本身.導演是"戀愛寫真"的堤幸彥.男主角是因"最后的武士"榮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的渡邊濂.還出現(xiàn)了"交響情人夢"里的三木清良MM(這才是重點!!).雖然幕后卡司很重要.但故事本身真的很不錯.這充滿溫情又賺人熱淚的電影.我這樣矯情的人看.真的最適合不過了.
夫妻倆初聞噩耗抱頭痛哭是我最中意的橋段...因爲夠軟弱,夠真實......渡邊謙你好嘢
感人。
同樣題材,比away from her好。雖然不太喜歡渡邊謙的表演。
導演制造的“切身感”讓我覺得自己也離老年癡呆不遠了。。
央視的配音很老火。。。但是片子本身很不錯,哭著把它看完。
明日的記憶里,早已沒有你的存在,可是你依舊愛著這個再也不能喚起你的名字,不能給予你同樣溫暖的我。愛,有時候真的是什么都不是。請你因著我愛你而走開吧,也不需要帶著我們的記憶。我會漸漸遺忘,然后死去,不悲不喜。
老年癡呆 柳暗花未明
老。生病。死亡..全部都是宿命..除了最初的十幾年..之后就是毀滅..緩慢的毀滅..或者突如其來的爆炸....
看得好難過啊。癡呆癥真可怕,無論對得病的人還是照料他的家人都是種漫長而折磨的煎熬。你看著記憶一點點消失,先是對不上人臉和名字、迷失于曾經(jīng)熟悉的物理空間、接著忘記物品的使用方法,直到漸漸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期間狂躁易怒,傷人也自傷。除了死亡,唯一的解脫只能是等記憶徹底消失...太可怕了
悲歌
百度后發(fā)現(xiàn)阿茲海默無法預防,完完全全的是命中注定,恐慌!老天保佑我全家都不要得這個病。
這種題材很容易打動人,也很容易流于俗套。還好有度邊謙的表演可以看。
真實感綿綿密密
細膩,讓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到這份真實,看似平淡卻能深深的打動每一個人?;蛟S有那么一天,生命并未停止但腦中的記憶卻不再累積添加,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個熟悉的場景變成陌生的風景?;蛟S不會怕死,但會不會害怕活下去呢?★★★★
這導演估計是拍電視劇的。
催淚,細膩。醫(yī)學上需要的產(chǎn)品設計師匱乏
中年版初戀五十次,樋口可南子可真是女神一樣的存在呀
555
雖然只給了四星,但結(jié)尾部分確實哭得稀里嘩啦,因為我已經(jīng)是阿茲海默癥的早期了。
又是關于老年癡呆的片子。渡邊謙演得很好,最后在青山綠水間遺忘了自己的妻子,無盡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