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美國小伙子在意大利徒步旅行,一天日出之前,他邂逅了一位美女,和她擦出了愛的火花,本來是很浪漫的愛情故事,直到有一天,他發(fā)現(xiàn)了她一直隱藏的黑暗秘密
理查德·林克萊特(Richard Linklater)為這類“愛情話嘮”題材制訂了極高的標準,風景、音樂和臺詞,一個都少不了,后來的導演想要超越恐怕越來越難,唯有在類型上下工夫。這部別出心裁的作品可謂找到突破口,將愛情與驚悚兩種類型水乳交融地混合在一起,算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意大利小鎮(zhèn)的風景美不勝收,配樂選曲也毫不遜色,不過最出色的莫過于探討的話題,遠遠超出愛情的范疇,死亡與永生的觀點有趣而不艱澀,甚至在結尾一幕達到感人催淚的效果。 女主角身份設置頗有深意,她并不是類型片里常見的狼人或者惡魔,而是穿越千年的不老肉身。荷爾蒙與永生不可兼得令她一直徘徊在愛情之外,不敢涉足其中,這個角色有點像《鬼魅浮生》里那個披著床單的幽靈??尚业氖撬罱K打破了這種自我禁錮的宿命,為了愛情而放棄永生。 兩位導演采用先抑后揚的敘事手法,不斷醞釀情緒與注重細節(jié)表現(xiàn)。部分觀眾詬病影片前半段的鋪墊較慢,敘事遲遲沒有推進關鍵的情節(jié)。男主角母親去世后陷入悲痛的情節(jié)看似與后面故事無甚關聯(lián),似乎為了引出男女主角在路途上相遇的情節(jié),更深一層的目的應該是揭示“永生”的不完美,死亡并不可怕這個主題。
為何這部跨物種的愛會給我一種凄美的失落感,是女主的美貌迷惑了我嘛?我的理智不允許我對它產(chǎn)生過度的聯(lián)想,這個故事很美,更像是神話故事,許多神話故事都在述說相同的內容。人魚公主上岸,愛上了漁村小伙,小伙得知真相,兩人依然在一起。《海螺姑娘》、《白蛇傳》、《聊齋志異》,等等,古今中外好像各地都有類似的故事,這難道是巧合嘛?還是深刻在人類內心的某種渴求。
人與人之間的取向總會使人迷惑不解。這類故事的文體也是電影題材???,它們總會時不時出現(xiàn)在我眼前,難道是外星文明在利用輿論宣傳手段進行打造人設的公關?直到所有人都能接受外觀與人類完全不同的智慧物種的出現(xiàn)?或許這樣的宣傳手法確實有用。因為人類連同族間都會廝殺,更妄論外星文明的來臨了,大打出手毫不意外。
愛或許就是一個不經(jīng)意的小確幸吧,很吃這個結尾,處理的毫無違和,是非常完滿的美好結局,現(xiàn)場氣氛烘托得格外到位,晨霧彌漫下,遠處火山口正在噴發(fā),金光遍灑大地,新的一天開始了,他們兩廂攜手,一切盡在不言中。
拋開事實不談,如果僅把它看成一段平和的愛情故事,異國相識并相戀,它可能真的一般,或許都不會刺激我的大腦皮層,更不會駐留于我的記憶中,可一旦代入本片的跨物種,跨時空,靈異驚悚設定,有著神話的離奇,現(xiàn)代視角下的重構,天吶!這一切都不一樣了。
導演對死亡有著深刻的理解,我們每個人都有著深刻的理解,導演只是用視覺語言把我們心中對死亡的感情激發(fā)出來,也不避諱,甚至可以說是貼著觀眾的臉,開誠布公。開篇第一分鐘就開始了布局,誰能頂?shù)米碛畜@悚元素的愛情呢?這是什么神仙搭配?實屬罕見,反正我是第一次見。
這是一部經(jīng)過精心打磨的電影,劇本在我感受來說是非常精妙的,每一步的進展都有扎實的鋪墊,結出兩種果實的果樹,對應著基因強大又紊亂的怪物女友,新生的植物生長在老樹上。男女主一問一答間,把觀眾想問的問題也逐一解答。她的身世又與火山聯(lián)系了起來,結尾處的火山遠景又與重生相連。生與死的交替讓這個世界有序運行,每個人都在這個大系統(tǒng)中,經(jīng)過每一秒的洗禮,直到迎接死的來臨,生的開始。
賈斯汀·本森執(zhí)導的《愛在初春驚變時》(2015年),雖落俗套,卻有著自己的特質。從加州來意大利南部海島旅游的埃文,與自稱生物學畢業(yè)的美女露易絲相識,直愛得初春驚變時。漸漸發(fā)現(xiàn),露易斯的古怪。目睹真相的埃文,并未棄她而逃,反而愈愛愈勇。
原來露易斯是兩千年前的一位名優(yōu),她依靠干細胞重新激活生命,生命周期為二十年輪回一次,為此她需要不斷注射胚胎干細胞,以免肌體腐爛與基因突變。她不斷地生出新的自己,當然,她也需要殺死如兔子這樣的動物,以攝取新細胞。更為憂慮的是連她自己都不知下一個二十年變成什么玩意。但正常情況下與人無異。
正如露易絲說的“你知道我的眼睛,有兩種顔色嗎”。
這意味著一種黯然的結局。如此一部靈異又科幻的懸疑電影,硬是拍成了一部愛情片,也算是一種無奈的悲歌吧。戲不夠,愛來湊,鬼來和,景來過,皆可一并貼牌。
這倒讓我想起2014年阿彼察邦的《湄公旅館》(2014)。湄公河依靠吃人內臟的泡婆,讓阿東、阿鳳和珍姨這些凡夫俗子也深陷其中,以至于分不清夢境、幻覺與真實。最后珍姨坐于屋內凄厲地哭泣,讓人揪心。仿佛在訴說湄公河千百年來的無窮憂傷。
詩化的愛情只是伴隨愁緒吉它聲的一種想象。唯有流過泰老邊境的湄公河,依然靜靜流淌。60分鐘的電影,讓人感覺前所未有的散淡。處變不驚地只有看似平靜的湄公河。潛伏的泡婆,只是張狂的一種,還有雨季肆虐時的洪水猛獸。
人、自然與性,仍是阿彼察邦不變的主題。
為此,他需要淡化電影主題,稀釋演員的表演,省略道具的作用。這樣一種電影,讓無所不能的泡婆都頗為哀傷。事實上,沒有哪條河流是無憂的。湄公河,就讓我想到不堪重負的長江,傷痕累累的黃河等等祖國的河流。湄公河的源頭是瀾滄江,還在筑壩嗎。它終歸流向大海,那才是所有河流的源頭與本體。暢流對于這些河流來講,只是一種永無無望的奢求。
這就是電影的差別。同樣有靈異鬼怪的事,《湄公旅館》深入人類靈魂高度,透肌入理地解析一條生生不息又滿目瘡痍的河流。而還算不錯的《愛在初春驚變時》卻糾纏于二人蠅營狗茍的世界中。當然,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電影,綁在一起探討,本身就是枉然。
如阿彼察邦、阿莫多瓦、澤維爾·多蘭、蔡明亮及更早的法斯賓德等同性戀導演,不可避免地在電影中肢解異性情感,這種一致的排她性,情有可原,同時也隱含著共性,是否也暗含著他們內心對現(xiàn)實的無奈、恐懼與憤懣。唯有這些年的阿莫多瓦風格漸漸喜悅好多。
客觀來說,我還是為《愛在初春驚變時》所彌漫的西西里風情而點贊,且人變人這種靈變也的確深具新意。那就讓我們暫時忘卻《湄公旅館》吧。
過往似橋梁,今日是樊籬。萬物流動與變幻自有本身的節(jié)奏。憂愁也罷,乖張也罷,那就讓我們順應這種時代的詭異變化,無需提前支付未來的不安,心靜自然清。
2015、4、28
劇作和執(zhí)行還不夠成熟,尤其是角色刻畫,但這部低成本獨立影片從驚悚奇幻的角度去詮釋《愛在黎明破曉前》式的浪漫,用隱喻來展現(xiàn)愛情與性,重生與死亡等矛盾主題,腦洞大開但不至于荒唐,反而有種令人驚艷的奇幻詩意,尤其喜歡小巷長鏡頭和結尾一段。兩個導演太歡樂了,映后還跟他們去喝了一杯。
這個女人來自地球……片名不是應該叫《枯木逢春》嗎。這對導演搭檔的前奏真的是好老派的緩慢冗繁,每次都有種“難道不是把一個短篇構思硬生生拉成了長篇嗎”的感覺。
吊詭的浪漫,異域風光,克蘇魯風格怪物造型以及后半段頓生的史詩感。荷爾蒙讓我放棄了永生而選擇了你,選擇了依偎在千年以后邂逅的你懷里,看著遠處的火山,看著日出時朦朧的天與地模糊了生與死的界限,仿佛能待到天荒地老。
science,bitches...經(jīng)不得劇透,吊詭,而又浪漫風趣。奇幻的部分處理得很是愜意,不妨當作愛情小品來看,萬物復蘇的春季,美麗異國風光,情人間話嘮,周圍始終像環(huán)繞著層薄霧的謎樣女孩,讓我小鹿亂撞的男主
千年等一回,美國許仙很強大啊,見了真身都沒暈過去。
該女子奇怪的身體
小成本啊小成本,愛又拯救了世界。男主一張娃娃臉還挺好看的~
初以為吸血鬼,后又疑為狼人,最終原是八爪女,永生原理設定倒也有理有據(jù)。作為愛情片則顯得有些無聊,雖然男主嘴炮功夫了得,但就像中途女主評價的「not creative」。
雖然為了真愛放棄永生很浪漫美好,但愛情降臨得太迅速了吧,相遇之前的鋪墊未免冗長且無用;氛圍營造不錯,再生的概念闡釋得較淺薄。
驚悚版的愛在。建置實在太長了,有些場次還不錯,但總體略顯平庸。
女主沒有一口咬下男主的頭,讓這部浪漫主義的電影喪失了本來應該有的魅力啊
奇幻和驚悚外衣包裹下的愛情電影,驚喜在于導演很嫻熟的將浪漫和驚悚相結合,再加上一些小幽默,使得它既有娛樂性又有藝術性,在配合歐羅巴風景,電影顯得非常的浪漫且具有風情。瑕疵是拋開以上的所有,它的劇情還是稍顯平淡了一些。不過兩個導演能把電影拍成這樣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驚喜之作,三星半。
丑男丑女的片,你都不好意思說他們在熱戀,只能說“那倆人沒皮沒臉湊一堆去了……”
【劇透】男主一件到底
有些新鮮的元素算是加分項,但整體感覺比較無聊。
這結局的尿性就好比國內抗戰(zhàn)劇從來只拍到剛解放時,再往後就是個困境。想象一下他倆婚後一言不合,女的肯定會開啟「為你犧牲」大法,然後男的忍氣吞聲幾次終於惱羞成怒,酗酒婚外戀,最後一拍兩散,孩子歸媽。
去年最好的是電影是 消失的愛人,今年最好的則是 SPRING。感人至深。。。
【7.2】挺有創(chuàng)意的一部小成本電影,劇情就是靈異驚悚版的愛在黎明破曉前。一樣的話嘮,一樣的風景片。不過人物塑造方面不夠強,如果能加強點應該會更好。男主和女主顏值也非常不錯,看的非常舒服,畫面色調給人一種暖暖的感覺,最后火山爆發(fā)對應之前女主讓花開花的細節(jié)也非常不錯!值得一看!
只有女人才會為所謂的愛情放棄永生
一般般。。。話嘮的對白寫的一般,腦洞也說不上有多新,都堆在后面說完了,還擔心沒聽懂讓男主再復述一遍。。。love這個字眼出現(xiàn)的越多越直白就越無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