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最終時刻,大家一起合奏那首歌曲的時候,我一個人坐在地鐵上面聽了好多好多遍,越聽內心深處越是覺得想哭,越聽越是感動,聽的時候想到了《春與夏事件簿》最后那首歌曲的合奏,也想到了《山河故人》里面的趙濤一個人在天地之中獨舞良久的場面。
原本的時候覺得最終這首歌沒有《春與夏事件簿》里面那么令人感動,但是一直聽到最后的時候,阿標一步一步走進了音樂殿堂里面,我在那個情況下就感動的不行,眼淚Prada Prada地往下掉...在地鐵上面一個人哭得很不體面。
電影里面的前半段其實一點都不吸引人,王政忠是他們這個地方新來的老師,這個老師長得很有陽剛之氣,第一眼看上去的時候除了個子有點兒矮之外,整個人還是很精神的。第一眼見面的時候,老師遇到了兩個學生在小商店里面打游戲,這是這個老師到了這所學校之后的第一印象,很混亂,但是整個學校的風景是真的很好很好的那種。
電影進行到中間部分的時候,大家遇到了地震。班長因為當時和自己家的弟弟換了床睡所以弟弟在地震中失去了生命,班長自責不已;大仔在地震之中丟掉了自己阿嫲的生命,地震過后一個人在塌方里面到處尋找;在地震后我們也回憶起了王政忠老師短短的一生。
再往后的時候....大家一起重新建立起那個已經(jīng)破碎的家園,一點一滴地建立著,一點一滴地找尋著曾經(jīng)的那種美好生活,一如既往地向前走;他們最終在自己的音樂之中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生命狀態(tài),他們最終在自己的音樂之中重新拾起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最終在自己的音樂之中重振雄風,把歌曲拉給了自己最想要的人去聽,去感受。
地震之后我們彼此相依相偎,重建家園,如果你過得不好了,我們所有人陪伴著你,讓你感受到這個世界的美好與愛,誠與真。
在看《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然后老師站在門邊不敢進教室,學生無法無天打來打去還要上桌子,而且拿著書本扔老師。老師站在門邊,一只腳在教室里面,另一只腳在教室外面,很好笑的場景。
而且看到這里的時候我簡直要瘋了.我要是遇到了這樣的學生,我得“惡心”死,夜不能寐那種惡心死!因為教師原本的職責可是教書育人,如果教師失去了這個職責,那還怎么過日子啊。
地震過后,整個土地之上一片狼藉,非常狼狽。所以老師帶領大家災后重建,帶領大家一起走向更好的未來,帶領大家一起往前走;大家一起在畫紙上面畫自己心目之中的美好家園,一起在畫紙上面畫一些花花草草??偟膩碚f,電影還是很治愈的,這種治愈的程度讓我覺得生命很美好,覺得未來可期,覺得將來一切都很好很好的那種美好。
不管這個世界發(fā)生了什么,我們都要勇敢努力地往前走,不能放棄,一切安好,我未來可期。
根據(jù)中寮鄉(xiāng)爽文國中教導主任王政忠所著的暢銷書「老師,你會不會回來」改編成電影。王政忠在921大地震發(fā)生后,回到實習的爽文國中,看到滿目瘡痍景象,和學生哭著問:「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讓他決定回到該校任教,后來寫成書,成為臺灣翻轉教育的領頭羊之一。
以上是電影《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的劇情簡介(摘自豆瓣)
寫這個影評時,我確實是“有點懶”,直接把劇情簡介先復制了過來。主要就是這篇的劇情實在是太感人了,其實這就是一個悲劇,如此的悲劇本來就不應該提起的,但作者還是將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細致的寫了出來,而導演便用更具節(jié)奏感的方式拍成了電影。
電影的節(jié)奏感在于前半段讓大家非常輕松的笑完一次又一次,但其中還是存在不少的道理,暗藏著“有教無類”的意義。而到了后半段,臺灣921大地震的發(fā)生,不用想大家都知道會令人看得比較虐心,雖然沒有過于“撕心裂肺”的虐心,但非常壓抑,甚至令人看得有點喘不過氣來。但隨著老師和孩子的真誠演繹,劇情反而令人越看越舒坦,美美的展現(xiàn)出“有教無類”的真正意義。
整片前半部分笑點多多,到了后半部分則淚點多多,所以眼淺的小伙伴們,記得帶上幾包紙巾哦。而很特別的一點是,居然當輕快的歌曲響起時,反而更容易讓你落淚。不信?去看看你就肯定認同的。
該片并沒有注重于角色的顏值,也沒有注重于角色的演技,而且注重于角色所演繹出的情感。無論是完全對學生作放棄態(tài)度的老師,還是對教育執(zhí)著的、有堅持的老師;無論是完全放逐自我的學生,還是在困境中仍然是做好自己的學生。在片中,每位演員都是演繹得非常自然、細膩的。
再加上導演對劇情節(jié)奏的恰當拿捏,尤其是應該哭哭啼啼的場面,導演明顯做出了“點到即止”的處理,并不會令觀眾過于虐心,但轉到了相當輕松點的情景時,反而更容易讓人落淚。
在片中會有一個平時大家比較少聽到的道理,而當角色說出來的時候,令人感覺非常勵志:1x1,就算乘于一萬次,也等于1;如果努力多0.1,再讓其相互乘7次,結果就差不多等于2了;而退一步,只是努力多0.01,但讓其相互乘70次,那結果就會大于2了。
或許你會一時“聽懵了”,或許你還沒看懂,那就看看下面這張圖吧。
其實這故事的背景很特別,所以教育方式也有點特別,但道理還是那個道理: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而片中老師回來了,老師的做法就是:改變一個人最好的方法就是給他一個想要改變的動力。
催淚的一部
電影讓我想起了很多小學時候發(fā)生的小事情 看到電影里有個人物穿著過大的校服 就想起了買校服時候的尷尬情形 學費本身就已夠嗆 額外的校服費更是雪上加霜 輕易不敢向媽媽要錢
同時 也讓我對教師行業(yè)多了一份思考
教書育人可說是最偉大的事情之一 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 哪怕只能對班里的一個同學產(chǎn)生改變 作為教師 這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很慶幸 從小到大 我的遇到了不少好老師 他們不僅是我學習知識的來源 更是幫助我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 教我做人
希望一切安好
細節(jié)真實有趣,老師有老師的處境,學生有學生的單純和朝氣!青春年少那些美好令人向往,地震后積極面對生活,傳遞滿滿溫情與正能量。
要說演技,學生演得最自然,調皮搗蛋是你們本來的樣子。如果換做當年的我們估計也演不出來,估計都是埋頭讀書,一板一眼的場景,或者情情愛愛偶像劇。
教育方式的微差,讓電影題材,角度,人物關系,傳遞的內容如此不同!
竟然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
前面部分挺好的,比國產(chǎn)支教片好多了,自然,生活??上У卣鹬缶妥兞宋兜?。如果緊緊抓住男主一心想教好這班孩子尤其是通過國樂社的成功來贏得離開這間學校的機會來展開整個故事,沒有參軍這個打岔,地震后反而更利用音樂療傷,人物也完成了成長,最后男主才因為從軍不得不離開。這樣是不是更順?
民族傳統(tǒng)音樂別有一番味道,而且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古典與青春并不沖突。《閃光少女》就領略了一次。
好吧,最后民樂版《對面的女孩看過來》是真的接受不了。
女主夏于喬很臺灣女生的感覺,像張惠妹、蔡依林那種(這兩位都是地道的臺灣本省人),原來她是山東出生的?!好吧,跟她撞臉的宋蕓樺倒是地道的臺灣女生。
這電影故事真的不算驚心動魄,可是這電影的故事卻讓你好像回到過往。
評價上這只是一部中規(guī)中矩的電影,可是我感覺這部電影真的不錯。
學生時代我們發(fā)生的事情在電影中似乎都會有呈現(xiàn),有時候那個調皮搗蛋的家伙似曾相識不就是自己嘛。
老師挺無奈的,如同我們老師經(jīng)常說,遇到我簡直是教師生涯的不幸,哈哈,可是老人家還是挺疼我的,記得我在第一排安詳?shù)乃X,班主任進來第一句話盡然是,xx你人呢,又逃課了對吧,看著我睡眼朦朧的在第一排看著您,哈哈,您都尷尬的笑了,只能說,你繼續(xù)睡。別打呼嚕笑尿全班。
電影的上半部分如果是歷史,第二部分就是溫情,不得不說面對災難,人真的卑微,你根本不可能抗拒。只能說遺憾,老師那種情感的表達真的夠真摯。學生的轉變有些快,到底傷痛并不那么容易度過,但電影時間有限??梢岳斫?,臺灣的電影最喜歡這種感人主題和角頭文化,前者有明顯臺灣人的性格,后者有臺灣最深層的文化。順便純正臺灣味說話聲音,真的犯罪。
學習護照,學分換二手拍賣會,打破常規(guī)的教育讓學生自主學習。
大自然的殘酷著墨太少,學生演出太過生澀,生離死別不夠令人深刻,音樂部分差強人意,這類型的電影還是差日片一截,不過有感受到誠意
真情實意的作品是感受得出來的
既不《放牛班的春天》,又不《唐山大地震》,不上不下。(170914)
被孩子們提早到校練習的決定打動,這里面是生活的無奈(小小年紀要幫爸媽工作)和小家伙們不放棄個人追求(和同學一起演奏、參賽)的積極力量。再往回看,就想謝謝他們的老師給了他們學樂器這顆種子。
王政忠:我們一起來翻轉他們的現(xiàn)況,讓他們可以得到更多、學到更多。一乘一,乘一萬次,它還是一,但只要多了零點一,乘七次就會大於二了,甚至只要多零點零一,乘七十次它也會大於二,我們只要多付出一點,哪怕只是改變一個學生,也值得,不是嗎?—— 故事雖挺勵志,電影卻拍得“有佳句(如一開始的自行車事故就拍得挺不錯)缺佳章(影片劇情像是人物事跡拼接而成)”,整體感覺不如上個月看的《只有大海知道》。國內引進今天上映有些意外,然而全國排片票房卻少得連“貓眼專業(yè)版”都查不到。P.S.:電影中發(fā)生的地震就是《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里涉及的地震,那個段落不時讓我想起「汶川大地震」和《唐山大地震》……
這就是健康寫實啊,這就是在電影院看健康寫實的感覺。作為電影一定是不及格的,但小孩還是真誠可貴,跟《志氣》一樣還是讓我覺得有存在的必要。
還是灣灣拍青春片最厲害 簡單 純潔青春片不是懷孕 墮胎 自殺每一次演奏樂器都是與內心的一次對話真的給人一種向上的動力[愛心]《老師你會不會回來》這部不知道在大陸什麼時候上映 上映的話一定再看一次
7.8/10 夏老師很美麗.....
20210715臺灣片名|《老師,你會不會回來》九二一大地震對臺灣人來說是刻骨銘心的記憶,但這部電影的主軸又其實在於教育,除了幾個橋段令人印象深刻,其它沒有拍得特別好,而且情感轉折偏生硬,小孩也都沒什麼演技。
在花蓮看的首映 片子雖然是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 但整個影片真的太幼稚了 像學生作品 臺詞也稍顯做作
散
完全是出乎意料的好!細節(jié)生動、感情真摯、人物可信、節(jié)奏明快、剪輯也好,當然最重要的是劇本寫得太好了,故事前半部分是男主角“下鄉(xiāng)支教”的心路轉變,后半段是學校經(jīng)歷了一場特大地震后,主角老師如何振作并治愈學生,兩部分都完成得很好??。表演也很精彩,學生沒有一個帥哥美女但長得很有特點,主角是元介外形俊朗,從未看過他的作品,演得非常有層次感,查了一下資料,出道作竟然是《藍色大門》,女主角相對形象簡單,不過主演夏子喬就是現(xiàn)在口碑極好的臺劇《噬罪者》的女主演。后者的表演難度無疑更大。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 有點亂,虎頭蛇尾吧。開篇的GTO很不錯,人物動機很明確,讓人看下去的欲望很強。如果按照這個方向發(fā)展下去,雖然行活,至少不會出錯。結果就地震了,特別大的沖突,前面那些瞬間成了前史,三分鐘就可以講完那種。換一種心情繼續(xù)看,看著看著又回到開篇的故事里了。那干嘛要地震,搞成了兩個故事。工業(yè)化出佳作的概率的確沒有導演中心制高,如果制片人敢把這個片子剪掉一塊的話,大概不止6.3萬的票房吧。
還行。其實對于這種用物品獎勵的方式激勵孩子去學習還存在不少爭議 但王老師的內核還是在于關心 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前途 這群猴子一樣的瘋學生缺乏的也不過是關心 他們沒有試過有人管著自己學習是什么樣子 不知道除了每天打游戲河里游泳和同學吹水嬉鬧之外還應該做點什么為自己前途著想 淑芬姐給的是硬件 小倫老師給的是日常滿足的小愛 王老師從只想著自己業(yè)績到真正理解并幫助他們的 才是大愛 地震這個背景拍得不好 但用在這里很合適 經(jīng)歷過生離死別都能讓人更加成長 樂團的出現(xiàn)是凝聚力 電影可能不好看 但起碼已經(jīng)是樣樣俱到。PS王老師挺帥的。
很普通吧,沒什么意思。
2/12/2017 @ Festival Grand。故事過於平舖直述,角色塑造得也太平面,感受不到921地震令主角改變想法的轉折。相比起同類型的五個小孩的孩長差太遠。
篇幅太小,筆觸太淺,電影的故事題材挺好的,不管是往勵志的方向還是煽情的方向,都可以成為一部很溫暖向上的電影,但是作品呈現(xiàn)的效果太淡了,所有的情緒都沒烘托出來,老師和情緒之間情感的變化也沒有刻畫出來,很多極佳的淚點都浪費了,不太走心。是元介真的是太帥了,當年看《康熙來了》看到他,就感嘆這什么神仙顏值??!如果是我的中學老師,我一定不遺余力的勾引他!
和《非同凡響》的毛病。為什么拿輔助金的電影總容易陷入在對事物的評價上,人物都不想好好的活過,急于對自己要表達的事產(chǎn)生見解。那個男孩子是靈魂人物,可惜演員沒有做到讓人覺得可愛,有點可惜。國樂的部分和地震的部分都是點到即止,成為敘事的工具,而非根基。
很多問題少年的問題都是缺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