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主線老套,情節(jié)散亂無章。
那個男主寶貝,我一直以為他是女的!這貨的長頭發(fā)和珠穆朗瑪峰的爆炸頭,在中國的中小學怎么可能存在?就算是國際學校怕也沒有。話說個寶貝挺像臺灣原住民,還有涼山兄弟,有點“搖滾感覺”。
安琥和徐潔兒的感情線根本就游離在整個劇情之外。
只顧打麻將的姥姥是演得最好的一個。
彭波又來刷臉。
那個徐潔兒(還臺灣女生呢,很不臺灣)我印象深刻(不是樣子,臉盲癥的我通常記不住別人的臉,尤其像這種大路明星),只因為她主演了大爛片《紫霞》。
這是迷笛音樂節(jié)被黑得最慘的一次。
這些小毛孩還說要去參加國際搖滾比賽,拜托先搞清楚什么叫搖滾。
中國兒童電影制片廠是出品方之一,我還以為兒影已經(jīng)死亡了。《霹靂貝貝》、《大氣層消失》和《招財童子》(本片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百鳥朝鳳》)是其代表作。
感覺這片子就是忽悠有錢家長出資贊助然后給孩子角色而誕生的,電影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家長的錢先賺了。投資方真是錢多人傻。
我覺得很好啊!你們知道嗎?我是一個77年出生的大叔,感謝在94年搖滾紀元年,那個時候我的小時候十幾歲也組建過樂隊,幾十年后,看到這部影片,能看到我的熱淚盈眶,可能有些人會看不懂吧!是因為你們的經(jīng)歷跟我不一樣,看完了整部影片,我想到了花兒樂隊,想要的時下的tfboys,還想到了大鵬的《縫紉機樂隊》,這不就是兒童版的縫紉機樂隊嗎?
不要糾結(jié)劇情的合理性,看很多好萊塢大片,它有合理性嗎?這里不是愛國主義教育片,能感動我的我認為就是一部好片,或許這部影片的共鳴很少,片尾的我開始搖滾了,讓我一下拉回到童年!
影片的劇情合理性有那么重要嗎?有嗎?有嗎?我只是隨便問問
這個夏季的末尾,用搖滾感受夏的魅力,釋放夏季的激情。用心感受孩子的歡樂。
之前看過另一部音樂題材影片,俄羅斯的《盛夏》,那段1980年代列寧格勒的搖滾青年故事。《盛夏》用搖滾講青年人的朝氣澎湃和叛逆革新。今天的《搖滾小子》看到孩子們熱愛音樂追夢搖滾的熱情,感動老師,感動爸媽,走到人心里面的那份對音樂的熱忱。
故事的主角寶貝,一個爸媽離婚,因媽媽工作忙而被送到姥姥家生活學習的個性男孩。不喜歡被媽媽拋棄的感覺,厭煩姥姥無休止的搓麻將,玩吉他是這個孩子化解煩惱找尋歡樂的方式。主角珠穆朗,爸媽經(jīng)常吵架而煩惱,因為多動癥被老師責怪,擊打架子鼓是他放飛自我感受快樂的方式。熱愛音樂,因為我熱愛生活中缺失的歡樂幸福的元素,只有音樂能讓我的內(nèi)心釋放,變得輕松灑脫,收獲音樂美的享受。月月和李怡南同病相憐,爸媽不支持而堅持在追夢的道路上。
師父吳民,熱愛音樂孑然一身的中年人,盡管音樂不能成為生活的全部,但音樂能讓他忘記分手的痛苦,忘掉生活的煩惱,忘掉事業(yè)的不順利,去投身音樂和歌曲的唱作中。老師李雪,音樂既是生活方式又是謀生工具,音樂讓她忘記情感的不快,投身生活和育人的歡樂。
搖滾的快樂來自一次偶然的體驗,就像小孩子學鋼琴,聆聽黑白鍵敲擊出美妙音符的瞬間會一下喜歡上這門藝術(shù)。寶貝偶爾玩玩吉他,珠穆朗喜歡帶朋友去探險,當進入演奏室觸碰樂器時,吉他的撥弦聲和架子鼓的回響讓兒童喜歡上撥弦樂器和打擊樂一起玩耍共鳴的聽覺享受。吸引寶貝的能力去彈吉他,激發(fā)珠穆朗的天賦和多動特征去學架子鼓。
有一起練習同學的比較,七色光年組合的挑戰(zhàn),師父和老師的鼓勵,激發(fā)出組建“搖滾少年”樂隊的想法,愛音樂,去感受舞臺的魅力。用音樂的魅力感動觀眾,感動父母。
兩個小主人公寶貝和珠穆朗,有一些當年釋小龍和郝劭文的既視感,一個認真專注,一個多動貪玩。兩個人是互補的,認真專注能細致做好吉他的調(diào)音和彈奏,有助于歌詞的創(chuàng)作和演唱;而多動的特質(zhì)有助于奔放式的投入架子鼓的激情敲打演奏中。兩種樂器也是互補的,吉他的慢節(jié)奏和架子鼓的快節(jié)奏形成很好的搭配。吉他帶來余音繞梁的聽覺,架子鼓則激情四射解放天性。而歌曲中用旋律進行的敘事就要用到電子琴來完成。歌曲彈唱給觀眾帶來全能視聽體驗。樂隊的演出勝在聽,而男女團演出勝在舞臺視效和聽覺的同步。
影片的不足之處也在于音樂音效,一部分樂器與歌唱出聲音的鏡頭中,搭配的音樂會對不上樂器動作和唱歌口型,因此沒能呈現(xiàn)出一個團體組合演出那樣燃燒炸裂釋放的沖擊感,相反給人以假唱假彈奏的錯覺。既然這段鏡頭是在彈唱排練或者表演,為什么不能給到原聲原音的聲音元素呢?后期修音都要比對不上口型動作的配音好很多。
影片高潮的音樂節(jié)登臺,當注意到臺下媽媽的時候,樂隊主唱最好的選擇是在表演完既定曲目后,再加這首獻給媽媽的歌,這樣顯得作為一個樂隊更加專業(yè),尊重觀眾和主辦方預(yù)留的時間,而不是冷場尷尬半天。
看到片名《搖滾小子》首先想到一個比較燃燒炸裂的搖滾樂表演情景,當看到這個小孩們熱愛搖滾組建樂隊的故事有一些出乎意料,高潮呈現(xiàn)的彈唱演出有著符合預(yù)期的舞臺表現(xiàn)。在這個音樂燃燒的夏季,《搖滾小子》是一部挺不錯的兒童音樂片。
中國現(xiàn)在有搖滾嗎?搖滾的精神是什么,主創(chuàng)真的知道嗎?打著搖滾的旗號以為就忽悠孩子來看了?導(dǎo)演和制片方腦子是進水了嗎?搖滾是驕傲的,精神內(nèi)核自由和叛逆;搖滾又是有爭議的,因為這是白人的音樂,白人歧視所有玩搖滾的其他人種。激進的白人搖滾樂隊每次開演唱會時候,第一句話是“黑鬼滾出去”,這是搖滾的糟粕。你們拉幾個孩子擺擺做作的樣子,唱首不疼不癢的兒歌,然后就搖滾了?觀眾就那么好忽悠呢?以為是投資方那樣沒腦子嗎?
除了名字和搖滾有關(guān)系,其他都和搖滾沒關(guān)系。
看了預(yù)告片。不是穿柳釘彈電吉他就是搖滾,明明唱的是兒歌?。。?!如果換個名字,可能還稍微好一點。
寶藏電影 看完你們可能會覺得錯怪了畢志飛 《搖滾小子》本質(zhì)上講就是《純潔心靈·逐夢搖滾圈》 而且是誤會了搖滾那種 如此套路的故事能拍崩 導(dǎo)演做到了 人物輔線劇情展開如此隨意 讓人感覺是現(xiàn)場寫的本子 影樓式制景 永遠正反打的攝影師 不成熟的演員陣容 簡直可以組一支叫“崩潰”的搖滾樂隊了……
這種電影太他么魔幻主義了。。。搞搖滾的都吃不上飯,都各種月亮組里那些傻逼事,這幫孩子何德何能就上了迷笛音樂節(jié)??
蘇翊鳴在滑雪上真的天賦過人!好好滑雪吧2022.02.07// 男主角就不能選一個顏值高點的小孩?哪個學校允許一個小學男生留長發(fā)還染頭發(fā)?臺詞造作至極,故事沒邏輯,攝影太難看了,一點電影質(zhì)感都沒有!
題材好,正能量。但劇情不吸引人,小孩子不愛看,大人不感興趣。票房超過六十萬估計都成奢望。
觀看了,感動中……
節(jié)奏老套,演技略浮夸刻意,和其他成人喊著音樂夢想談戀愛的電影也沒有很大差別,家長不理解到欣慰的觀看孩子演出,不覺得太閃光少女了嗎,結(jié)尾強行煽情
瞎看了下 快進完 忍不住來打個分 不吐不快 我說導(dǎo)演 你知道什么叫rock n roll么?你們連門都還沒入 就裝逼 取個這樣的名字 不怕遭雷劈 去你大爺?shù)模?/p>
看了開頭和結(jié)尾
表演扭捏,節(jié)奏生硬,情節(jié)虛假,攝影巨爛(全是大特寫),基本都在棚子里拍的。總之:一部爛片!
懂電影的都懂,本片藝術(shù)價值幾乎為零。無論劇情、剪輯、調(diào)度、臺詞、配樂、服化全部零顆星,但蘇翊鳴(內(nèi)轉(zhuǎn)1980抓板)值十顆星。(看起來小蘇的CCTV5比起CCTV6,強了不止一星半點)
逐夢演藝圈該讓讓位了
兩分電影…完全為蘇翊鳴去看的里面那個女孩絕對是未來之星
誤入 兒童世界
電影本身半顆星,結(jié)尾處歌曲《媽媽》半顆星,我男神奧迪一顆星。。。。
預(yù)告片都看不下去,麻煩導(dǎo)演去認真看一下初戀這首情歌。同樣講孩子搞搖滾,差了大概10000個等次
嘔
吃了屎
很溫馨,帶孩子看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