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前我在日記里用最細膩美麗的字和詞去寫關于他和我的一切。有一段是:他仿佛拿了歷經了壓抑的長夜,在濕潤的陽光中籠了一層乳白霧氣的花束,不遠迢迢回到我身邊?,F在想來,當時日記中這份浪漫臆想的一切細節(jié),都美好得像達西先生和伊麗莎白那個坦誠的清晨和吻。那束花的香氣是我太渴望的,最期待的。
于是在那段很短的感情中,在高一剛剛開學九門功課山一樣向我壓來時,我做了我覺得最能表達自己愛的事情。我用了一個月寫了薄薄一本“戀愛筆記”,或者說記錄了我們這些年兜轉的距離和心路,那些少得可憐又極短的約會與親密,當做他的生日禮物。
我很少堅持寫這種東西,尤其其中傾注了我很多日夜的時光,含蓄又歡喜的真心。他當時是我一切信任與情感的開關。
現在想來那時候的自己真的有背棄一切的勇氣與熱烈的感情,盡管那是錯誤的,盡管后來的我不一定再有那樣的傻氣和沖動再去寫那樣的話。
不知道那本“戀戀筆記本”現在在哪里。是不是早已被它的主人塵封。
如果還在,我真的很想再看看。
“我最大的遺憾 是你的遺憾與我有關”
影片講述了法國國寶級女作家西多妮·加布里埃爾·柯萊特的生平故事
年輕漂亮、聰明機靈的柯萊特經父親介紹,認識了比她大十四歲的著名作家威利。來自巴黎的威利談吐風趣,性格熱情,具有魔術化的語言表達能力,吸引了同樣風趣和獨特語言表達能力的柯萊特。
每次威利離開柯萊特家時,他們都會私下里再約會,柯萊特會給威利寫信:
當你離開后,我沿河岸向家走去,陽光從樹枝的隙間照進來,我的心被一股甜蜜的驕傲所浸潤.......也能確信這也是我們自由選擇的人生,我們的人生將會如此完整和幸福?!?/p>
雖然她知道威利在巴黎閱盡麗人,而自己來自鄉(xiāng)村,家庭不寬裕、沒有嫁妝,不符合那個時代娶妻的標準。但她也相信自己有過人之處,威利才會一次次地來她家,就算她沒有嫁妝也愿和她結婚。
年輕的柯萊特帶著對婚姻的憧憬和雀躍心情的嫁給了威利?;楹螅麄冏庾≡诎屠璧囊粭澒⒗?,在蜜月時期,柯萊特和威利度過一段美好的時光。當有人調侃曾經的鉆石王老五威利“瘋狂的日子結束了”時,她非常自信地回敬:“恰恰相反,瘋狂只是剛剛開始”。
威利第一次帶她參加上流社會的社交活動,就被威利冷落,并與一些世俗的女人眉目傳情或夸夸其談;在文化沙龍她見到了這些所謂的“上層人士”的繁華與虛偽,見到了他們的逢場作戲和互相調情,對于一個鄉(xiāng)村來的女孩,她感覺這些無聊至極。
沒過多久,柯萊特發(fā)現威利原來不是自己想的那樣,他是個小有名氣的作家,但那些文章都是他找人幫他寫的,文章被寫好后都會署威利的名字銷售。雖然這些事情不是很光彩,但被愛情蒙蔽雙眼的柯萊特仍舊深愛著威利,在窗戶的玻璃上細心的刻著“willy”。
很快她發(fā)現,自己完全沒有融進威利的生活,仿佛她就是他擺在家里的一個名叫“妻子”的花瓶,他賭博、出軌,感覺自己像被耍了的柯萊特終于在撞見威利與另一個女人在一起時爆發(fā)了。
她沖到現場質問威利的背叛和不忠,然后獨自一人回到媽媽家,她告訴母親,婚姻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她也認清了自己對愛情的理想化。
希望自己能夠從母親那里得到“適應婚姻生活”的經驗。 她母親說 :“沒人可以奪去你的自我,沒有人。除了你自己,誰都不要相信?!蹦赣H告訴她:“更好的方法,是讓婚姻適應你?!?/p>
柯萊特對威利仍舊充滿迷戀,在威利來找她說要帶她回去的時候她還是隨他回去了,在他的勸說下,她跟他回到了巴黎,并非他一句“你對我的意義,整個巴黎女人全加起來也比不上”的甜言蜜語,他們之間用交換來實現新的平衡:
她提出一個要求:她不想在家里等待,她要知道外面每天在發(fā)生什么,她要參與到威利的社交生活中。威利答應了她的要求。
威利的事業(yè)并不順利,他花錢大手大腳加上沒有新書出版,家里很快負債累累。這時他想起柯萊特之前寫的作品,這個作品的來由是柯萊特曾經給他講過她學生時代的事,他鼓勵她寫出來,但她寫出來后他又說文章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太女性化,所以被他壓在了抽屜的最下邊。
在這個家里負債累累的時刻,他開始病急亂投醫(yī),在對柯萊特作品刪刪減減后將書以他的名字發(fā)表了。令他沒想到的是,這本書一經出版就大賣,吸引力大批女性讀者,于是威利發(fā)現了潛藏在柯萊特身上的巨大利益。
第一本書成功大賣后,柯萊特成為了威利的搖錢樹。為了讓柯萊特寫作,給她買了一座鄉(xiāng)間別墅,讓她在此專心寫作。一周后他看到柯萊特只寫出了幾頁作品后,不聽柯萊特如何解釋,將她關進了書房,不寫文章就不允許出來。她憤怒,但最后還是選擇了妥協(xié),寫出了第一本的續(xù)集后,是她第一本書《 克羅蒂娜 》的同系列作品,成書再次大賣。
他讓她將長發(fā)剪成克羅蒂娜的短發(fā),用各種商業(yè)廣告讓她出盡風頭并以此換取他對《克羅蒂娜》的署名權; 報紙上印刷了他們的海報。
她隨他頻頻出沒在各大場合,讓她在巴黎社交圈認識了一些很不錯的人,作家、舞蹈家和編劇等。她也不再把注意力都放到丈夫身上了,這擴大了她的眼界,了解了巴黎這座城市的光鮮亮麗,生機勃勃和邪惡叢生,為她后來的寫作積累了很多素材。
在柯萊特發(fā)現了自己受女人吸引后,威利也給予了柯萊特和同性情人交往的自由,甚至和她共享同一個情人——失敗婚姻的短發(fā)女郎米茜,米茜一眼就認出威利的那些書是出自柯萊特之手。她的寫作才華被發(fā)現來自丈夫的一次危機。
米茜告訴她,威利給了你一條自由的鏈子,不管這根鏈子有多長,它始終是鏈子。
當柯萊特要求共同署名被拒絕時,她停止了為威利寫作。開始學習舞臺劇,用肢體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雖然那時在舞廳跳舞會被人認為是低賤的,被人轟走,柯萊特也沒有退縮,發(fā)現柯萊特逐漸脫離掌握的威利開始恐慌,于是他故意在柯萊特的演出上搗亂,想讓她知難而退。但他的搗亂并沒有讓她放棄,反而讓她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如果這座城市不接受同性戀題材的演出,那就去別的城市。
愛她的米茜對她說,你不用生活得這么辛苦,我會為你安排好一切。柯萊特說:我已經被太多人安排我的人生,現在我要安排自己的生活。
當母親勸她離開威利尋找更好的生活(至少柯萊特自己寫書就能養(yǎng)活自己)時,她沒有同意,但也沒有拒絕,只是說要去別的城市演出。
看到徹底無法從柯萊特身上榨取利益,威利轉手將《克羅蒂娜》系列的版權賣了。在外演出的柯萊特從別人口中知道了自己書的版權被賣的消息,匆忙趕回去質問他。如果說之前還對威利有一絲情意,那么在知道自己的書的版權被賣這一消息之后她就徹底清醒了。這次,她有了無懼無畏的勇敢和果決。
離婚后,她一直跳舞來養(yǎng)活自己。兩年后,柯萊特再次拿起筆,寫下兩年來在跳舞中所經歷的一切,以她自己的名義單獨發(fā)表《流浪女伶》,成功引起轟動,很快便得到認可,與此同時,她依舊做著自己喜歡的事,啞劇演員,舞臺歌者,無一是她,無一不是她。
“我的一生精彩絕倫,只可惜沒有早些意識到這一點。”
后來的評論中柯萊特這樣說道,但是如果再給她一次機會,無疑她還是會做同樣的選擇。
18世紀末,她開始出版時,中國是清朝末期,經歷完了鴉片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太平天國、等,同時代有袁世凱、孫中山、李大釗等,1912年進入民國。然后中國辛亥革命,她經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她法國著名女作家,茜多妮·加布里埃爾·柯萊特。當時中國留法的學生,應該認識她吧。
這怎么還要求字數呢?
希望每一個克洛蒂娜都能選擇做回柯萊特.
斑斕世界,傳奇的故事并不少見,它們的共通性是,皆擁有曲折的人生情節(jié),并不離奇,但往往影響至深,給后世留下了瑰麗無比的“財富”,可以是音樂、詩篇、舞蹈等任意形式的藝術,也可以是一種超前性的思維,令后人產生思索,或是一些啟發(fā)性的行為,對原有準則存在的質疑,難以被理解,只有緩慢的時光懂得去沉淀。
柯萊特是法國一名充滿傳奇色彩的作家,她的作品褒貶不一,被稱為“二十世紀法國最偉大的散文家”,有人曾對她的作品有這番評論,“自始至終是對愛情關系的逃避,對夫妻生活的掙脫,為了追求一種永恒的境界”,觀影完畢,我覺得這句話所言極是。影片中的柯萊特是一個心靈自由,不被束縛,精神十分特立獨行的女性,她有充沛的情感世界,對抒情性的表達真摯自然,對人物的刻畫細膩生動;她并不墨守成規(guī),影片中的她對不同的生活的探求,她不知疲倦地追尋心向往之的理想世界,又有著對自我清晰的認知,不越過任何底線,如她所言“在克制中占有”,這樣一位靈魂飽滿的知性人物,令全片在充斥著文學魅力的同時,又有狂野的氣息相契合。
影片主要圍繞柯萊特年輕時代創(chuàng)作《克羅蒂娜》系列以及之后的情節(jié)展開,其間夾雜著其情感生活與心境的逐漸成熟,向我們描繪了她的作品所帶有的迷人藝術,也向我們展示了她身為普通人的性情。比她年長十四歲,外號威利的記者兼作家是她必不可少的貴人,也是她解放自我之路上的牽絆。威利將她引入了巴黎的文藝圈,在發(fā)現了柯萊特的才華后,從起初的欺騙到后面的逼迫,剝奪其勞動成果,愛只是表面的措辭,利用才是背后的真相。從作家生涯到話劇表演的轉變,盡管飽受非議,柯萊特始終無所畏懼,她的作品是她人生的體現,影片在她風光耀眼時落下帷幕,仿佛預示著其命運的無限可能。
復古懷舊的裝飾與田園風光的浪漫,是影片最吸引我的一個地方,或許這是令她的文筆如此清新明媚的緣由。作家的作品往往最容易受時代的影響,在一個有著保守風氣的社會下,柯萊特用她的文字表達自己的語言,她有一個觀點是“我們離田園牧歌相去甚遠”,人類與大自然的關聯(lián),從開始的息息相關到漸行漸遠,她善于揭示人性的微妙與若即若離之感,以一位冷靜的旁觀者視野來陳述人性的復雜。全片所展現的柯萊特只是其一段人生的多姿多彩,而現實中她的作品與生活比之影片中的戲劇化也毫不遜色,動人心弦,她的作品擁有的深度與現代性值得我們不斷去探索。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蔚藍深影”,有經典,有冷門,有高分,有熱門,感謝大家的支持和分享!
As a writer, I feel her. I feel the story. A story that many criticize to be dry and dull.
For me, the vibrance and mania of a writer’s mind can only be found in her words. The observable externality of her existence, however, the days, the conversations, the foot steps and the sleep, are allowed to flow by in an uneventful manner.
Scenes of affections, shames, ambitions, doubts, repulsion, and all possible feelings, do not have to be visual treats for us to watch.
Excitement is not necessity. Honesty is. And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which is the honesty to one’s own existence.
The stories she tells are not stories. They are SHE.
The movie about her is not a story. It is an invitation to her life as observed from the outside.
If you fail to see the brilliance and subtlety from the outside, maybe it’s because in your life, you’ve never lived her kind of the inside. My kind of the inside.
Sundance 2018 SLC Grand Theatre. 意料之外的好(我總覺得傳記片容易無趣),kk的選片品味真的很棒,已要轉粉(柴火妞身材也開始性感起來了好像…)。
一百多年前的女人,活得像一百年后,自由灑脫
三星半,中規(guī)中矩的傳記片。世紀交接時的巴黎,印象派光影下的公園,舉著小巧陽傘泛舟,還得以一瞥紅磨坊,但實際上還是沒有讓人如臨其境感受到這就是新藝術運動盛行的法國,反而太田園了像奧斯汀也像維多利亞時代。包括所有角色書寫用法語,張貼的也是法語,一張嘴卻是英倫腔...Colette和Willy也是羈絆了,他掌控她甚至壓迫她但一直藕斷絲連,直到片尾她才決絕地與他割裂。對女性之間的相互吸引刻畫沒有想象中的深刻,她的人生應該比電影更精彩?!径嗾f一句,kk出演簡直姬圈盛宴。
出乎意料的有趣
大熱的IP,追逐的人群;平權意識的抗爭,獨立意志的覺醒;一百年過去了,很多事情今天也還是在發(fā)生;起碼這個將妻子作品占為己有的丈夫,在妻子大膽前衛(wèi)的舞臺表演遭倒觀眾大喝倒彩時,能夠大呼Bravo
通過性自由開放來表現女權主義的19世紀歷史劇。一本一本書的問世讓我們看到colette和同時代女性的自我解放。去年tiff片子 Marie.. 也講得是位影子作家,但本片好看許多,原因在于影片節(jié)奏和演技到位,并且選取的題材colette身處上流社會生活經驗豐富許多,才氣過人的同時也能受到丈夫的鼎力支持(是否對時代的描繪不準確不得而知)。
凱拉胸特莉露了也等于沒露…
柯萊特的作品很多,我接觸過的只有《吉吉》和《謝里寶貝》,它們先后被拍成電影《金粉世界》(1958年)與《謝利》(2009年)。前者是歌舞片,拿下十項奧斯卡獎。但對此刻生活在21世紀的我來說,還是后者耐品。以上,都不如柯萊特本人值得矚目。茜多妮·柯萊特,法國20世紀上半葉杰出作家。頻繁書寫故鄉(xiāng),實際上僅在那里停留至18歲;大量書寫愛情,描述的卻是男人與女人之間永恒的敵意。給第一任丈夫做“槍手”,寫出成名作&代表作。跟第二任丈夫離婚后,曾和他前妻的兒子走到一起。在兩任丈夫之間,有位同性情人。演過啞劇,當過記者,總能與時俱進。去世后,政府為她舉行國葬。電影《柯萊特》,截取了她從走出故鄉(xiāng)到與第一任丈夫離婚期間的故事,好看。缺點?畢竟是英國人拍的,氣質上不夠法國。
趕著把各種事件往里塞,各方面都很干,剪得太碎,失掉了韻味。而且這種八卦獵奇向窺視生活的視角,何嘗不是對她又一次剝削呢?commercial cinema真的和她丈夫一樣自以為懂情趣,其實一點都不溫柔。
KK真的很適合彎,自帶T氣這么多年沒人認真挖掘終于等到了,比假惺惺的布蘭奇魯妮瑪拉啥的帶勁多了。
三星半,挺難拍的故事然而依然一直都有張力。服裝、表演都非常贊。多米尼克·韋斯特演了渣男本渣,凱拉·奈特莉也非常有力。然而這講述的方式分明是一個英國故事...
圣丹斯觀影。劇情結構非常嚴謹,配樂,畫面,服裝,還有姑娘們的胸真是美爆了。節(jié)奏完全不慢,全程無困點,五星好評。
柯萊特講的是英語,寫的是法語,什么奇怪的操作?
穩(wěn)重的英國人拍不出法國人的不羈。對一位蔑視世俗的雙性戀女作家來說,電影太中規(guī)中矩了,連小說都成了開放式婚姻的調味品。在渣男丈夫的映照下,女主的特立獨行如點水蜻蜓......
比想象中好看很多!完全不覺得乏味。Keira Knightley古典的裝扮真的美??!
比起柯萊特本人美妙靈動的文字,本片實屬中規(guī)中矩,在一段不平等的關系中,有才華的女子被壓榨希望與自由,無論怎樣打著愛的旗號,從喚醒沉睡的內心到勇敢拋棄舊日勢在必然。天賦是無法被掠走的,她猶如蛻變重生的蝴蝶,越活越精彩,這是上天賜給她的,再次推薦大家讀她的原作,比電影好看百倍。
Sundance Film Festival 2018 @ SLC The Grand Theater 1.21.2018 完全超出預期,feminist +good story一點也不悶,有生之年看到KK在大銀幕上搞姬就可以直接打五星了
在圣丹斯看了首映!畫面、故事、對白和立意都棒呆!想成為這樣獨立、有趣、勇敢的女孩子。田園風+作家+獨立女性... 超級適合奈特莉了。
Colette知道前夫賣掉了作品版權后找他辯論的那段臺詞,是今年的最佳獨白。
在這個時代,我已經分不清哪些導演是想用傳記電影來詮釋一個被誤解、被遺忘的人物或是一段曲折的人生,哪些導演只為了趕上女權運動和LGBT的熱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