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廝殺,為了讓傷痛少一點
亂世出英雄,那是個倒處征服的年代。所謂貴族,生來高高在上,任意放縱著自已的特權。所謂傭兵,經(jīng)歷無數(shù)戰(zhàn)績,攻下無數(shù)城堡,卻無法守住自已心里的角落。
君王至上,生來就是為之奉獻,那就廝殺吧,只為了心中的傷痛減少一點,麻木一點。
2 ) 帝國的晚景與活著的人
對17世紀的西班牙,我們可以有哪些想象?或許是從“黃金國”運來的財富所筑成的一座座瓊樓玉宇,或許是泛黃地圖上那擴大又縮小的一片顏色,又或許是火槍、吉他與闊邊牛仔帽構成的浪漫傳奇?
在古典油畫般的畫面、詩意的臺詞與飽含著一種滄桑感的音樂中,我看到的似乎確實是一幕壯觀卻憂傷的史詩編排成的劇目,在結束觀影后,如三年前首次觀看后一樣,留下的是一種難以言說的悵然。
平心而論,這部電影是不太容易“看懂”的。一方面,三十年戰(zhàn)爭時期的西班牙正處于一個衰落的時期,他們憑借著從拉丁美洲掠奪來的財富曾經(jīng)站在世界之巔,卻對這些財富肆意揮霍,在17世紀中葉走向了不可避免的衰落,而這一緩慢地、缺乏高潮的的故事,很難讓大多數(shù)觀眾有興趣駐足細看。另一方面,本片也并不存在一個明顯的故事主線,就好像只是有那么幾個人物,遠遠的站在那里,像活在那個時代的油畫中一樣,我們能夠感受到他們的情感,卻又離他們很遠,只是看著這些古時的陌生人表演著一出出凄婉的戲。
它并非那類傳統(tǒng)的史詩巨作一樣擁有大篇幅的宏偉戰(zhàn)爭場面,也并非一部純粹的敘事電影擁有明確的主人公和故事線。這種與我們?nèi)艏慈綦x的關系,其實正是這部歷史電影的特點,歷史不是它的背景板,它所拍攝的既是歷史中的人,又是由人構成的歷史。
電影從一張地圖開篇,旁白敘述著西班牙帝國的輝煌與衰落,鏡頭卻來到了地圖中的角落,角落中的那幾個人,由他們來敘述歷史。
雖然擁有諸多令人陶醉的影像,但電影的一個主題,無疑是西班牙的衰落。貴族的揮霍由底層人民來償還,而他們卻依然自視高人一等,在榮華與名利中沉醉于虛妄的物質(zhì)財富的殿堂。
在陰冷潮濕的戰(zhàn)場上被主角迪亞戈救了的公爵,在回到首都后依然表示,他們的地位永遠不可能一樣。貴族們背地里指使這些社會最下層的戰(zhàn)士去完成陰暗的政治刺殺,到了宮殿中,又身穿華服,在隨從與侏儒寵臣的簇擁下道貌岸然的交談,使他們的棋子因他們自己的罪行而承受苦難。沒有軍餉與戰(zhàn)利品的勝利被描繪在巨幅宮廷畫上,而為此出生入死的戰(zhàn)士們卻從畫面中消失,而毫無怨言。士兵們?yōu)榱司鞯膸讐K賞錢而被迫殺死自己的戰(zhàn)友,換來的依然是貴族們的不屑與施舍。男主角的幾個戰(zhàn)友——光頭因為不明原因被監(jiān)獄關押并處以死刑、葡萄牙人被宗教裁判所指控異端而自殺、神槍手因為貪圖國王的金子被戰(zhàn)友殺死,最后剩下的矮個子與主角一同戰(zhàn)死在羅克魯瓦的戰(zhàn)場上。主角的愛人因為國王一時興起而離去,染上梅毒后又被國王拋棄;主角的詩人朋友因為文章針砭時弊而被逮捕,他的朋友們只能惋惜的稱,監(jiān)獄是馬德里最冷的地方。故事的結尾,男主的養(yǎng)子被囚,而曾多次服務過的當朝宰相毫不在乎一個士兵之子的遭遇,只是喃喃自語著領土的得失,擔心著仕途的安危,一向平和的迪亞戈終于爆發(fā)了,但也不過是一聲為了救養(yǎng)子的喊叫。最后的戰(zhàn)場上,長官憶起曾賞賜迪亞戈8枚金幣,而迪亞戈卻回答自己只得到了4枚,長官只能尷尬的笑笑,說道:“那實在是太倒霉了”,迪亞戈也只是點了點頭,“太倒霉了”,似乎是對這樣的貪腐行徑習以為常。
雖然如前文所言,本片中人物的情感似是被弱化了,如同舊日的油畫,凄美卻遙遠,我們卻仍能夠發(fā)現(xiàn)片中人物所呈現(xiàn)出的生命力和復雜性。我們看到為了自己和子孫榮華富貴而拋棄了相戀多年愛人的安吉利卡,在獲得了財富與地位后卻痛恨被稱為“閣下”;我們看到戎馬一生的老兵為了拯救戰(zhàn)友的養(yǎng)子,放棄了一生打拼來的、原本預備用于娶妻生子養(yǎng)老的財富;我們還看到甘愿嫁給一無所有的男主的女演員,最后不得不屈服于國王的一時寵幸而永遠的失去了愛的機會。
這所有人物中,男主角迪亞戈無疑是形象最為豐滿的。他對于國家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即便遭受諸多不公,他也毫無怨言,可以為了保護國王的財富而殺死戰(zhàn)友,可以在被克扣軍餉的同時在戰(zhàn)斗中出生入死,也可以在身陷重圍時宣布決不投降。但他又不是一個懦夫,他可以腳踏破鞋走入宰相的殿堂以示戰(zhàn)士的尊嚴,可以在愛人被奪走時憤怒的拔劍挑戰(zhàn)國王的侍從,也可以為了拯救養(yǎng)子的性命當眾對著宰相怒吼。他與女演員殘缺的愛情同樣令人動容——他因為對于財富的自卑而不敢迎娶女演員,在舞臺上她可以把所有的情感都對著劇場邊緣的迪亞戈表達,卻由此招來了國王的貪戀。他獲得巨量賞賜,卻只愿換那一條項鏈,而最終卻只能帶著不甘與悲憤看著國王的馬車從她的門前遠去,接受這合法的掠奪。迪亞戈被引誘到修道院,隨手拋下帽子,稱是為自己的尊嚴而戰(zhàn),倒地后與重傷的巡警說著,我們何必如此在大人物的操控下自相殘殺。最終在梅毒治療醫(yī)院,他還是為她戴上了那條項鏈,沉默的淚水似是接受了這段注定殘缺愛情的結束。
“他既不是最正直也不是最虔誠的人,但他的勇猛無人能敵,他的名字是Diego Alatriste,他曾在弗蘭德斯與步兵團并肩作戰(zhàn),當我第一次遇到他時,他正在馬德里靠執(zhí)行那些無人愿做的任務活著,經(jīng)常以4個金幣的價格把他的劍租給那些缺少技藝與勇氣的人”,這是養(yǎng)子對他做出的評價。如此,他的一生似乎總是淪為大人物的棋子,但我們知道雖然無奈,他卻不甘如此,最后,面對法軍騎兵的沖鋒,肩膀負傷的迪亞戈怒吼著舉劍刺向前方,畫面靜止在這里,似是做出了最后的對命運的反抗。
在故事與人之外,本片的畫面極為精致,某種程度上把它變成了一首西班牙帝國暮年的哀歌。狹窄的街道,泥濘的戰(zhàn)壕,潔白的殿堂,金色的臥室,構成了人物生活的環(huán)境,披風、細劍與皮靴,構成了人物的形象。而那一幕幕靜態(tài)的場景和始終朦朧的畫面,似乎讓我們?nèi)缧蕾p一幅古畫般注視著這早已遠去的時代和其中的人。
3 ) 做一個史詩的看客
對于17世紀的西班牙我們能夠知道多少,歷史書上學到的大航海時代,殖民地,與英國爭奪海上霸權,也就這么也而已。對于西班牙國內(nèi)的王權,宗教勢力,傭兵,完全是陌生了。據(jù)說《Alatriste》把5本書壓縮到2個小時的電影,時間跨度20年,這讓一個不了解背景的人看的一頭霧水,且會覺得電影有點松散緩慢,這是N多史詩片難以避免的弱點。
但影片中展現(xiàn)的那些華麗反而古代服裝,還有建筑,如油畫一般,還是非常賞心悅目的。另外片尾一場平原軍團大戰(zhàn)也勉強撐起了所謂大片的名號,但電影中表現(xiàn)的種種都是悲劇,看完只有歷史的沉重,沒有快意。
值得一提的還有電影中精彩的斗劍,筆記西班牙可是佐羅遙遠的祖國,有n多好的劍客。不過西方的擊劍總是沒有俺們的武俠那么絢爛好看?!戱R大日報
http://niuma.blogspot.com 4 ) 《傭兵傳奇》:給你一段真實的西班牙史
在西班牙朋友Jorge的強烈推薦下,看了這部號稱西班牙史上耗資最大的巨作《傭兵傳奇》,在屏幕前熬了兩小時二十分鐘之后,舒了一口氣,總算結束了。通篇看下來,劇情云里霧里,趕緊翻出書架上那本已經(jīng)“滿面塵灰煙土色”的《歐洲史》,只能自行補課。
1621 年,西班牙再次發(fā)動了對尼德蘭的戰(zhàn)爭。在今天荷蘭的南部和法國的北部,有一塊被稱為“法蘭德斯”的富庶之地;掌權的西班牙、葡萄牙和那不勒斯帝國首相奧利瓦雷斯曾對這片土地感慨說:“沒有法蘭德斯,西班牙將是烏有?!倍詮?6世紀初馬丁·路德和加爾文各自舉起反天主教的旗幟之后,不甘被西班牙帝國盤剝的尼德蘭人又被加上了一條罪名:邪惡的異教徒。那么,對于被派往尼德蘭的西班牙士兵而言,他們進行的不僅僅是一場掠奪戰(zhàn)利品的劫殺,而且更是一場十字軍之役。
《Alatriste》是當代西班牙作家佩雷斯·勒貝特的暢銷小說,小說正是講述一個名叫Alatriste的雇傭兵上尉。熟悉歐洲中世紀在歷史的人應該知道,在那個年代士兵并非被應征而來的,他們是職業(yè)士兵,與西班牙是雇傭與被雇傭的關系,即影片中所描述的“雇傭兵”。從史書上我們可以知道,其實歐洲各國統(tǒng)治者的勝利是多么的依賴于一支戰(zhàn)斗力強的雇傭兵隊伍。
電影《傭兵傳奇》的大背景便是如此,導演將原五本小說跨度二十年的故事融入到了兩小時的電影中,因此對于不熟悉西班牙歷史,尤其那段由盛轉衰查爾斯五世統(tǒng)治時期的歷史的觀眾來說,看起來自然云里霧里,當然也包括老夫在內(nèi),很自然的,在中國,我想只會有兩類人選擇看這部片子,一類是特別鐘情于西班牙電影的人,另一類則是特別執(zhí)迷于中世紀歐洲史的人,除此之外,無意中看到此片的人毫無疑問也會產(chǎn)生兩種結果,一種是看了二十分鐘實在看不下去索性把DVD給取出來,換《美國派》之類的性喜劇看了;另一種是硬著頭皮煎熬了兩小時之后更加云里霧里。電影的主題是一個普通雇傭兵上尉的故事,而非史詩片,所以一種帶有很濃重歷史感的軍事情節(jié)被削弱了,影片所要展現(xiàn)的是阿拉特里斯特及其朋友們的清晰輪廓,而非給觀眾上一堂生動的歷史課,于是在展現(xiàn)戰(zhàn)爭場面時,《傭兵傳奇》就明顯的缺少了《拯救大兵瑞恩》和《冷山》的壯烈,但硬傷總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解決的,比如影片開始和結尾那兩段戰(zhàn)爭群戲,雖然場面稱不上宏大,但拍得極為慘烈和感人,又比如影片對于人物的刻畫上栩栩如生,又比如在展現(xiàn)歷史真實上,導演采取了一種異常冷靜的客觀態(tài)度,還有就是在于細節(jié)的刻畫上,那些火槍,還有華麗的服飾都可見在相比好萊塢史詩大片的拮據(jù)狀況下拍出的歐洲史詩片的用心。
5 ) 失去了成就偉大的機會
仔細考慮了一下這個片子的定位,覺得有必要再多說幾句。
之前在blog里已經(jīng)坦言自己給它打五星有著私心的因素。但現(xiàn)在想來,恐怕這將不會是我一個人的個別現(xiàn)象——Alatriste實際上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歸入“Fans向”電影,其受眾群注定只能指向兩類人:原著的讀者和對17世紀西班牙有感情的人,除此兩類而外的觀眾很難對影片產(chǎn)生共鳴。
正如對日本ACG文化缺乏了解又不看UC系高達的人很難完全體味到Keroro的搞笑精髓,沒有讀過原著而又不了解背景的觀眾對Alatriste的感覺恐怕只能是一頭霧水。不了解葡萄牙與西班牙的合并就不知兩國人的矛盾所在;不了解曼圖亞繼承戰(zhàn)爭等一系列梁子就不可能明白西班牙和法國為何開打;不知道菲迪南紅衣主教何許人也自然不會清楚奧利瓦雷斯為何給他寫信;同樣,不知道西班牙步兵往日的光輝自然體會不到羅克魯瓦一戰(zhàn)的悲涼。就這一點而言,Alatriste還不如同為Fans向的FF7AC,至少后者還有華麗3D與眾多美型人物吸引沒玩過游戲的觀眾。
我以為同類影片中最適合類比以說明Alatriste的尷尬之處的是《奧古斯都》。后者也可以稱作是Fans向,就藝術價值而言無疑是平庸(甚至可以說拙劣?)之作,觀看可能性較大的是以下幾類人:彼得?奧圖爾的Fans、極狂熱的屋大維Fans(狂熱到足以無視青年版演員的長相與演技)、逢相關碟必收的古羅馬愛好者、YY阿格里帕和屋大維的同人女。但與Alatriste相比,《奧古斯都》有著幾項優(yōu)勢,使之成為一部更易接受的影片:
第一, 這是先天性的——古羅馬歷史的普及度本就遠高于17世紀的西班牙。奧古斯都即使在對歷史毫無興趣的人中也擁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縱觀整個西班牙歷史,能夠出現(xiàn)在中學教科書里的也只有無敵艦隊和佛朗哥。
第二, 《奧古斯都》是史實人物傳記片而不是小說改編片,故而可以集中精力塑造有限的幾個人物,而Alatriste卻必須同時顧及小說情節(jié)與史實情節(jié)。
第三, 和Alatriste相比,《奧古斯都》的編導顯然更能把握影片的整體架構,他們將史實予以必要的簡化并搭配旁白和人物的自述來幫助觀眾理解。而這正是Alatriste最大的弱點——它的Fans向太徹底了,拒絕任何普及式的努力。我深刻地懷疑這對于弘揚西班牙的歷史文化真的有好處嗎(由于是西班牙投資,所以估計影片應當是負有這樣的使命的)?然而由于在歷史事件之外尚有虛構情節(jié)要講述,若真的添加這類旁白自述又似乎會顯得不倫不類……
第四, 取景問題。我可以毫不猶豫地說《角斗士》是爛片,但不可否認的是影片中羅馬城的宏偉壯麗有著難以抗拒的吸引力?!秺W古斯都》取景的華麗度雖不及《角斗士》,也可以說是很成功的,秀美而多變的景色可以大大增加觀賞的愉悅度。Alatriste的取景相對單調(diào)得多,大部分是陰暗室內(nèi)與狹窄街巷,加上少數(shù)幾個發(fā)生在戰(zhàn)場上的場景。雖然嚴格還原了當時的建筑風格,但顯而易見地缺乏讓人眼前一亮的能力。
而導致這諸多問題的根源,似乎在影片開拍前就已存在了,那就是制片方?jīng)Q策上的失誤。要知道Alatriste的原著是5本小說,將背景如此繁復、時間跨度如此之大的作品硬壓成兩個多小時的電影實在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比較適當?shù)淖龇ㄊ菍⒅譃閹撞?,拍成系列影片,這樣至少可以在第一部出爐后依據(jù)市場反應決定是否拍續(xù)作。但不知何故制片方選擇了另一條路,直接導致了影片的雜亂和晦澀。此外似乎預算上也有些問題,否則難以解釋羅克魯瓦戰(zhàn)役那奇怪的寒酸規(guī)模(盡管這么少的人卻也拍出了令人贊嘆的氣勢)。
當然,這部影片有很多優(yōu)點,比如與委拉斯凱茲的作品神似的繪畫感,比如對冷兵器與火器交接的這一特殊時代戰(zhàn)斗細節(jié)的精確描摹(盡管以我有限的知識還不知道是否足夠嚴謹),比如演員成功地展現(xiàn)出的西班牙民族莊重而倨傲的性格,比如值得回味的臺詞。然而這些優(yōu)點似乎也只有Fans群才能感受得到了……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不過回顧同為西班牙歷史題材的《瘋女胡安娜》,Alatriste還是有進步的——在我看來,帝國的傾頹與英雄的末路比之一段單方面執(zhí)迷的愛情有著更為深沉和令人感喟的意境。
所以,Alatriste在我心目中永遠是五星的作品,雖有很多笨拙之處,但某些情節(jié)上的心領神會與瞬間的感動是無價的。同時,它沒有被拍成系列影片也會成為我心中永遠的遺憾,一個了不起的故事原本可以被更好地影象化的。要看原著的決心也進一步堅定著,希望哪一天能夠夢想成真吧^^
6 ) 傭兵即精彩,評分即欺騙,豆瓣即內(nèi)涵?裝B極膚淺
油畫般的視覺質(zhì)感,恰如其分的優(yōu)雅配樂,生動而又不太復雜的人物沖突——一部歐陸古典視覺的電影,一段段如詩般的西班牙語對白,它帶有歐洲電影的寫意氣質(zhì)——即使是大片,也不忘悠揚的節(jié)奏,帶著男女主角一段憂傷的愛戀,慢慢地搖到了弗蘭德斯、搖到了法西邊境沾滿血的高原
它透過一個草根上尉的命運來窺視一個帝國的衰榮,它因為自己獨特的歷史背景和敘事手法而好看
現(xiàn)在想來……我只記得畫面還不錯
史詩有沒有必要又臭又長到百爪撓心啊而且看那意思還是想拍一純爺們兒片,斷斷續(xù)續(xù)看了半拉月印象里全是連不上的片段、VM胡子拉碴的臉和沒完沒了的絮叨,以至于對西班牙語的印象都減分了!VM要再這么視覺年齡比實際年齡大過多就可以息影了,也太slovenly了!ps,最后那仗跟赤壁學的么?
別的評論我就不說了,單說那費利佩四世和奧利瓦雷斯伯爵,也太TMD像了,跟肖像畫一模一樣,我下巴都掉下來了
每一幀油畫般的鏡頭追憶的并非新教疆域尼德蘭大地上欣欣向榮的工商業(yè),揚帆遠航的清教徒,而是古老的西班牙大地上以生命詮釋的浪漫。忠誠的赤膽英雄與卡門般妖冶傾城的美人,豪賭生命榮耀的愛情與悲傷;以傷痕累累的血肉與苦難的淚水凝練的時代與人間哀歌,老兵昔日出生入死的榮光從來皆與被遺忘、被生活困苦壓抑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往昔同生共死的戰(zhàn)友在動蕩的命運齒輪與呼嘯的時代洪流之中自相殘殺…從八十年戰(zhàn)爭到三十年戰(zhàn)爭,從帝國末日輝煌到隨著時代隕落以身殉義的英雄悲歌,這蕩氣回腸的史詩從未忘記任何一個負血肉與靈魂之重的生命。他們的壯志激情、愛情與悲哀,與他們堅毅而破碎掙扎的面龐,交織著伊比利亞大地圣母古老悲憫的黑色厚重光影。英雄仗劍沖冠,美人激情又貞靜的面容半掩于肅穆華麗的圣母黑紗,這是永不落幕的海上古老歌謠,西班牙。
驚艷,稍嫌慢的節(jié)奏
2年多了 我都還沒看完 算啦算啦
對歷史的不了解,不妨礙你看一部勇氣、紳士、責任、友誼的男人電影。
與五部頭汗牛充棟個原著相比,電影壓縮過大也自然顯得有些混亂,如果沒有對肥四辰光板鴨國際環(huán)境 權利結構和重要事件有一定了解 看起來體驗感會大打折扣。亮點自然是很多的 服飾人物言語均有一種委拉斯凱茲畫作的代入感,羅克魯瓦戰(zhàn)役雖然規(guī)模排的較小 但氣勢上并不遜色。
很強悍的電影
V叔帥爆了www
熟悉這段歷史的話應該會覺得更好看一些。動作戲?qū)憣嵉煤軞埧?。攝影和服化道很不錯,很多鏡頭都像卡拉瓦喬的畫。人皇說西語性感到無以復加。
老兵,令人敬畏的老兵
超級大悶片呀
雖然節(jié)奏有點慢,不過對于30年戰(zhàn)爭而造成的西班牙由盛轉衰的歷史感卻塑造的無比精彩
服裝場景 攝影太美,像一幅幅油畫,劇情不夠吸引人
最后一段不錯,其實還是應該多些大場面嘛。個人英雄主義電影
控顏
冗長得嘞,看不完,這劇編得。。
61歲時死在洛克盧瓦,再也沒有比這更好的結果。
史詩型的片子,看的是攝影,聽的是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