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性格的迥異和互不退讓造成了婚姻的病態(tài)
在武漢也許在湖北,很多家庭都是女強男弱的家庭,也就是俗話說的女方強勢男方懦弱的家庭,究其成因,就會發(fā)現(xiàn)并非天生如此。一個女人嫁給一個男人,倘若這個男人總是不得力,這個好強的女人就必須被迫成長起來,從而形成顛覆人們普遍觀念的家庭態(tài)勢。
也許人們會在馬學武偷情寶莉報警說有人在XX賓館XX號房間賣淫嫖娼,從而讓丈夫進了公安局臉面盡失時,恨死了寶莉!可是沒有人會同情她在賓館外面?zhèn)闹翗O無限悲痛的樣子!也許人們會在馬學武的媽媽搬進新屋,而寶莉和馬學武吵架時,討厭死了寶莉,怎么能如此對待自己的婆婆呢!但是沒有人會留意小寶將奶奶接回家里后,是寶莉張羅著給自己的婆婆鋪床,而馬學武只能窩囊地坐在客廳里。也許人們會在寶莉三言兩語不對頭就嚴厲地對待小時候的小寶時,覺得她不是一個好媽媽,怎么對孩子那么過分!而沒有捫心自問,自己對孩子是怎么樣的,自己對父母公公婆婆是怎么樣的。
寶莉雖然是城里人,但父母是賣菜的,沒有文化,嫁給了有文化的鄉(xiāng)下人馬學武。也許就像很多人說的那樣,這是一樁不合適的婚姻導致的悲劇。還有,就是一個男人如何掏心掏肺地跟一個女人說會照顧她一輩子,這都是鬼話。一個女人,也許如何滄海桑田,都會跟男人一輩子,就像《活著》中的鞏俐;但是一個男人不會,你對他不夠好你自己不夠好,他就會覺得過不下去了,什么海誓山盟的話都拋到九霄云外去了,離婚吧,出軌吧!市井出身,讓寶莉具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然也不會在家里的男人懦弱地跳江后,不去期望閨蜜的資助,獨自一人撐起全家,干體力活,與男人搶生意,無暇照顧兒子直至與兒子越走越遠。倘若寶莉是一個像她丈夫那樣的嬌小姐,我猜,也許,她要么改嫁要么賣身才能不讓這個家散了。
而寶莉的市井出身也讓她脾氣太“沖”、斤斤計較,說話刻薄又嗓門大,在外人面前也不顧自家男人的面子,從而成功地騎到不敢反抗的丈夫頭上,男人呢,只會不做聲、摔筷子、逃避晚歸甚至夜不歸宿、最后出軌。我想,性格的迥異和互不退讓造成了他們婚姻的病態(tài),補充一句,默不作聲并比代表他不固執(zhí)。
關于馬學武的跳江,他們的兒子認定是媽媽逼死了爸爸,爸爸得知是媽媽報警使他丟了工作,于是他絕望地從二橋一躍而下!而且在遺書中沒有留只言片語給寶莉。寶莉在丈夫要與之離婚時哭得稀里嘩啦在發(fā)現(xiàn)丈夫偷情時哭倒在路邊,但是在丈夫跳江后,一滴眼淚也沒有留。毅然決然地辭掉賺錢少的安逸的工作,做起賺錢更多卻更累更苦的扁擔工,也許一個骨子里倔強到死的女子才能如此吧!馬學武是一個知識分子,知識分子需要的不是寶莉這樣潑辣倔強的妻子,他需要的一個景仰他的賢妻??墒聦崊s并非如此,他想離婚不得而選擇偷情,結果被捅到公安局那里,丟了干部頭銜,做普通工人又因為丑聞出現(xiàn)在第一批下崗人員的名單中。是妻子毀了他的一切,在這個怨念中,他毅然決然地寫好遺書,投入波濤洶涌的長江中,一了百了!死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事,而活著則是最艱難的。建建進局子十多年出來后都敢于豪氣萬丈地說:我要東山再起!而馬學武只會撇下年邁的母親、年幼的兒子,因自己婚姻失敗而導致暫時的事業(yè)失敗,就不想活了!真是百無一用是書生啊!
關于小寶這個孩子,小孩子的情感觀都是非黑即白的,媽媽報警,害爸爸丟了工作,爸爸感到很絕望,就自殺了!是媽媽害死了爸爸,這個想法在他的腦海中醞釀了很多年,終于在遇見爸爸的情人后得到了證實。于是,這小孩子還真隱忍,高考考完后,就攤牌讓媽媽搬出去。小孩子終歸是小孩子,自己穿好衣服喝牛奶吃好吃的,從來不想一想媽媽在外面吃啥做啥,只記恨她害死了爸爸只記恨她總管他(在湖北話中,“管”含有管教、插手的意思)。子女真的是父母的債??!寶莉傷心地來到長江邊,望著滔滔江水,坐著坐著,旁邊來了一群年輕人開心地笑著、蹦沓著、玩耍著,想到自己的兒子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想到他對自己的看法,寶莉決然地轉身走回家,將房子過戶給兒子,打包自己的行李,搬了出去。
如果這個故事是一個悲劇,那么悲劇的根源是一樁錯誤的婚姻。因為所有的性格都是無罪的,即使犟過了頭,即使懦弱地讓人悲憤。實則,這只是現(xiàn)實無數(shù)對夫妻無數(shù)個家庭的真實寫照。所以,找一個對的人,也許互補是保持新鮮感的一個要素,但是類似+誠意也許才是婚姻能“長治久安”的必要條件。
2 ) 關于那些不開心的中國人
作為文學改編作品,我沒看過原著小說,不知道原本的故事是什么樣的。不過坐在電影院里,《萬箭穿心》打動了我,雖然我刁鉆刻薄自以為是,但是我喜歡這個電影。
關于武漢的故事環(huán)境是讓我喜歡的原因之一,不僅僅是選景,更因為影片中武漢的味道是那么濃烈,倘若說前不久的《浮城謎事》在云端,那么萬箭穿心無疑更腳踏實地。喜歡稱老子,外表兇蠻,內(nèi)心脆弱,武漢的家庭婦女似乎就是這個樣的;而一臉窩囊卻又心思糾結的男主人,外表彪悍但是江湖氣息的街頭混混,滿腹牢騷的底層勞動者,影片里大多數(shù)的角色感覺都是對的,更別提那些因為雨水而顯的臟兮兮的方塊樓,七扭八歪破舊凌亂的城中村了。
整個電影做的非?!霸鷮崱?,無論是技術還是內(nèi)容層面。在內(nèi)容上,人們常說做電影要接地氣,在《萬箭穿心》里,接地氣不是矯揉造作的俏皮話,而是它通過女主角個人的生活片段,非常自然的把二十年內(nèi)造成大多數(shù)中國人痛苦的東西全部串齊了:掙錢少、家庭矛盾、房子、出軌、下崗、高考、地位差異造成的侮辱和歧視……..雖然講的只是一個人的小事,但是背后的東西,讓人分外熟悉和感同身受。這種態(tài)度和視角很難得,電影沒有明顯的善惡沖突循循善誘,或者是過于糾結渲染苦難的過程本身,而僅僅是擺出一個樣本一個事實,讓觀眾自己去感受。在一個口號滿天飛,概念強奸大腦,人人亂貼標簽的時代,老派劇情片的路數(shù),顯得彌足珍貴,永不過時。
在技術層面,電影創(chuàng)作的技術指標過硬,視聽語言高度寫實,攝影貼近人物而又不故弄玄虛,鏡頭之間的銜接流暢,布景的細致用心…….. 得感謝編劇導演以及謝飛等人的共同努力,讓電影沒有時下嬌柔造作之感。正是這些看似普通,特點也不鮮明的諸多電影環(huán)節(jié)的做功的總合,卻把電影的綜合水準支撐在較高的層面上。我想這和慢工出細活的創(chuàng)作過程,老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把關是分不開的。在當下,一部既不“二b”,又不“文藝”的“普通電影”,普通還好看,其實是最難尋覓的。
電影的用心體現(xiàn)在很多細節(jié)上,非常出彩,無論是在情節(jié)上,還是置景上的。在場景的布置上,那些生了銹的彈簧床,那些長著青苔和霉斑的墻壁,看似不經(jīng)意,可有可無,確實非常難得的。在一個“缺東西就花錢買新的”的大時代,舊的東西,反而讓觀眾沉下心來,有心思去體會點什么。提一句,看電影時候除了我是小年輕,其他十來個觀眾大多是老頭老太太,一面看一面聊天,倒是別有趣味。
在故事上,小說原著不提,影片的劇本我認為改寫得不錯,拋開創(chuàng)作方向另議,在現(xiàn)有方向上,體現(xiàn)出了較高的能力和水準。盡管不是一個好萊塢結構的典型劇情片,盡管故事被跨時代的攔腰斬斷,盡管只是簡單人物的簡單遭遇,但是絲毫不影響電影本身的故事性和意味??梢哉f在劇作上沒有那些符號化的花活技巧,而是很扎實的在寫戲。每場戲,都是用心去安排的,值得一提,臺詞語言寫的相當不錯,無論女主角,她的閨蜜,以及建建,甚至是絲襪老板這些醬油角色,臺詞寫的既不煽情又別有味道。
人物整體上做的不錯,盡管女主角武漢話說的不太好,有時候普通話夾雜武漢話顯得很別扭,但是整個人物還是很鮮活的。閨蜜和建建2個角色戲份雖然不多,更是惹人喜歡,閨蜜一個鮮活的小嫂子形象,建建江湖的無情中又帶著調(diào)皮的溫情,讓人感覺人味十足。老公的角色中等偏上,主要是因為情節(jié)原因,一個窩囊廢很難體現(xiàn)出什么明顯的性格特點。小三的角色比較一般,雖然是配角,但是她對男主角究竟有沒有感情直接影響著整個電影的三觀,以及觀眾對整個事情的情感判斷,這里電影其實做的有點含糊。奶奶的角色也過于流水化,至于兒子,最大敗筆,下面再談。
整體的情節(jié)上,因為是改編作品,顯得略有扭捏,與小說不同,小說可以依靠各種文字渲染,把離奇的行為解釋的天衣無縫,可是電影不是這樣,李寶莉在老公自殺后當扁擔的選擇,略顯突兀,而那些勞作的沉重,又很難通過一閃而過的鏡頭深入觀眾內(nèi)心。而電影中攔腰斬斷的十年間隔,又讓電影的后半部稍微顯得出戲,在整體故事結構上也有些散亂。至于那個夾在字典里的照片,以及捉奸報警的環(huán)節(jié),個人倒是覺得顯得有些刻意。如果真覺得想弄成類似于環(huán)形的故事結構,那么母子間的情感交流顯然單薄了,在故事后半段,兒子的角色,應該情緒有個轉變,比如先設定兒子不知道父親出軌,知道后理解了母親,和母親緩和下,觀眾和母親都以為兒子知道了父親婚外情,會對母親和好,結果最后再拋出兒子的之真相后的母子決裂,可能效果會更加突出。
說到這,還是認為最大的問題上來自于兒子的角色,以及圍繞兒子展開的一些蠢戲,在整體生活質感不錯的影片中,兒子的行為臉譜化、標簽化、弱智化。或許是由于原著的引導,也或許是因為創(chuàng)作者為了突出女主角的苦難,又或者為了讓故事結構更加規(guī)整,女主角和丈夫兒子的兩端對抗…也難怪,供兒子上學,母子關系是影片后半部最為重要的內(nèi)容和情緒線。不過我想,倘若對兒子的表現(xiàn)不那么直白,而是一種漸進式的,冷暴力形式的處理,比如不是強令母親搬離房子,而只是拒絕和母親說任何的話而又無盡的索取學費,倘若兒子不是那么爭氣,而只是不斷給母親惹麻煩的話,可能會讓故事看上去更加自然,恐怕這就是不同代次的創(chuàng)作觀念差異吧。
在表演上,兒子的表演也毀了電影的后半段,那幾個閃回和“父子重逢”的想象,可能創(chuàng)作者洋洋得意,但是實際上和影片整體的氣質差得挺遠,感覺太強的出戲。不過總體來說,正是因為女主角的出彩,有效彌補了兒子所造成的減分。
總體來說,算是一個好電影,關于那些不開心的中國人。
3 ) 失聲的實質
去年考研復試前的影評練筆。
淺析《萬箭穿心》中的女性角色
在女性權利訴求全球化的今天,曾經(jīng)一度遵循“三從四德”,“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亞洲女性,其銀幕形象也愈發(fā)高大、有力。不同于歐美影片《羅拉快跑》中拯救愛人的女英雄,日本影片《告白》中坦然復仇的女教師,《萬箭穿心》片中的女性形象是中國式的,她們反復強調(diào)自我存在,欲望得以自我實現(xiàn),失去亦不沉湎其中。
本片一開場,是一段類似《廣島之戀》的肌膚之親,色調(diào)是冷的,以藍色為主。我認為這種色調(diào)是女性情欲的象征,不同于驕陽似火的男性,女性的欲望是柔情似水的。這時女主角寶莉提出了自己的需求,而男主角馬學武則像以一個女性身份婉言拒絕了自己的妻子。
相似的情況也發(fā)生在之后的一場情愛片段里,馬學武關了燈,寶莉提出要開著燈。就銀幕帶給我們的常識來說,這一舉動也是男女角色的一種性別互換。
在開片15分鐘內(nèi),寶莉風風火火,以“老子”自居,搬家工人坦言馬學武是被自己的老婆“罩”一輩子。一個新時代的,擁有男性強勢的女性角色被塑造出來,她坐車在前,丈夫帶著兒子騎車在后。
丈夫死后,寶莉沒有一滴淚,與奶奶和小寶不同,她身著淺色上衣,淡定的承受了一切。
小景提到“萬箭穿心”的說法后,她說她要“萬丈光芒”。
影片中塑造的女性角色是多元的,其中幾個次要角色分別是小景、何嫂、奶奶、周芬。
首先要提到周芬。
寶莉捉奸的兩場戲中,馬學武在與周芬約會前曾給寶莉打電話,這時馬學武用到的電話是黑色的,而寶莉的電話是白色的,這里的黑白兩色象征著夫妻二人的裂痕。
此后的一場戲,寶莉身著豹紋短袖,吃罷熱干面,像一頭焦躁的母豹子一樣跟蹤自己的丈夫。本片較多的使用了手持拍攝,此時的抖動愈發(fā)明顯,框中框內(nèi)的寶莉顯得極其惶恐不安。而她終于看到的周芬則是一襲粉色長裙,既婆娑又曼妙。此時周芬穿著一雙極不搭配的黑鞋,寶莉穿著一雙白鞋。二人的對比非常明顯。
周芬似是曼妙,卻做出黑暗的事,寶莉似是強勢,亦有內(nèi)心的純凈。而事實是,馬學武似乎更青睞這一抹黑。
其次是奶奶。
寶莉在捉奸一場戲中,在墻角痛哭,這時鏡頭在“全景——近景——全景——近景”切了幾個來回,我們看到寶莉的鎖骨上有一層冷汗,她坐在沒有人的墻角,未干的地上,營造出一種撕心裂肺的痛感。
然而在她決定去桃源旅館問個清楚的時候,已然收拾好了自己的儀容,露出了微笑,還與嗑瓜子的老板娘攀談起電視劇的情節(jié),談論的內(nèi)容大概是新月是一個第三者,第三者是不好的。其中提到的電視劇似乎是《新月格格》,既體現(xiàn)了年份,又映射了寶莉和馬學武的現(xiàn)狀。從這里的道具選擇和臺詞設計上足以體現(xiàn)主創(chuàng)人員對細節(jié)的斟酌。
奶奶離家出走的一場戲中,馬學武出門尋找,這時鏡頭隨著馬學武的動勢方向右搖,又慢慢左搖,我們看到奶奶坐在臺階上默默哭泣。
之后小寶出門看到了奶奶,喊了一聲“奶奶”,奶奶便擦干眼淚,抱起了孫子。
盡管寶莉和奶奶之間有隔閡,有對立點,但兩個人都不愿被動的展示自己的脆弱。
再次是何嫂。
何嫂這一角色,體現(xiàn)了女性關愛女性的狀況,寶莉把挑扁擔的活盡量分給她做,好讓她多賺些錢。在何嫂的兒子出事后,寶莉還借給她一千塊錢。
同時寶莉本身也越來越趨近這一角色,她不僅和她做了同樣的工作,而且片尾還意欲搬到何嫂居住的一爿陋房中。
最后是小景。
小景不像寶莉那么在意她的男人是否偷腥,只要給她錢即可。她吸煙,用墨鏡遮掩自己的傷痕,魯莽的開車,煞有介事的勸導自己的發(fā)小閨蜜。雖然小景和寶莉是同樣堅強的“悍婦”,但實際上她也與寶莉形成了鮮明對比。
在十年后的一場戲中,寶莉身著土黃色上衣,紫色袖套,膚色暗黑,而小景依然面容姣好,綴以耳環(huán),氣定神閑的倚靠在豪華沙發(fā)上。這里從場景、道具的安排,以及服裝、化妝的對比可以看出時下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已婚女人應當懂得退一步海闊天空。小景一直以黑色上衣的形象出現(xiàn),這種黑色是一種自我隱蔽,也象征著寶莉做不到的妥協(xié)。
此外,應當提到片中的男性形象。
馬學武和邢主任、周芬在大排檔吃麻辣小龍蝦的一場戲,是以一個街頭歌手在唱“我要越過高山”引入的,這里的有源音樂象征著馬學武要突破寶莉的強勢。
音樂的使用同樣出現(xiàn)在寶莉捉奸的一場戲中,此時的無源音樂是“東方紅,太陽升”,彰顯出寶莉紅旗不倒,彩旗亦不許飄的戲劇性需求。
馬學武與周芬開房被抓后,再次找到周芬過早,此時馬學武的鏡頭左下角有一筒筷子,這一道具暗示著馬學武背離家庭后的勃起。
然而馬學武與周芬在橋上相遇,提到馬學武生日的一場戲,背景中有一個紅條幅露出“安全”兩個字,這一道具非常有諷刺意味。這一場戲的結尾部分有一個俯視鏡頭遠景。這種監(jiān)視或窺視的視點也象征著兩人進一步關系不可能實現(xiàn)的實質。
盡管全片都在彰顯女性的強勢和力量,她們還是有失措和脆弱的時刻。
馬學武第一次和寶莉說離婚之后,從畫框的右側離開,留下左側的電扇吹動著寶莉的睡衣,右側主體的缺失使畫面的重心偏離,而電扇的風向隨著馬學武的方向而去,使受眾感受到強烈的失落感。
小景和寶莉于茶館見面的一場戲中,二人在交代近況后,有一個鏡頭是茶館二樓的圍欄構成一個90°角,尖銳的直角直逼二人所在的位置,這一構圖使受眾體會到壓力和抑郁。
尾聲部分,寶莉和小寶在樓頂對話的一場戲,二人以站姿出現(xiàn),身高的差異非常明顯,這時候本片的主題出現(xiàn)了,女性的強勢和果敢,最后都化為烏有,一切努力都是徒勞的,世界從來都不屬于她們,她們高聲的話語充其量是一種形式,而實質依然是女性永恒的失聲。
男性角色一句“我要和你離婚”可以引發(fā)她內(nèi)心的海嘯,男性角色不負責的出軌可以讓她服從男權社會需要女性妥協(xié)的觀點,男性角色不負責的死亡可以讓她過一輩子的慘淡生活,同男性角色“談感情傷錢”,男性角色長大后更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讓她承認,這生活真是萬箭穿心。
她們是蜷縮在墻根里痛哭的寶莉,是坐在臺階上抹淚的奶奶,是站在角落里等丈夫接回家的周芬,她們不過是小商品市場上空懸掛的襪子下被壓迫的女性,她們的彼此同情不過是杯水車薪,她們的對立爭斗也不過是徒勞的掙扎。
她們擁有的,只是遺書上的一片空白,無盡的失聲。
4 ) 可怕的真實
一部電影太接地氣是會讓人不舒適的,選擇看這部電影之初就做好了自虐的心理建設。而它卻比想象中更加完美的超過了我的心理預期。跟《桃姐》一樣,從相當一定程度完成了我自虐式的人生記憶的回放。
失敗的婚姻是萬惡的根源,然而人的選擇又往往取決于她的個性使然。老公外遇的時候,寶莉對閨蜜說:你不知道啊,當初憑我的長相,追我的人排成排,我選了他這個鄉(xiāng)里人他一輩子應該感激我。多么相似的話,僅僅因為對自己城里人身份和外貌的自信和驕傲,你的人生悲劇恰巧也起源于此。
你的人生里有太多的固執(zhí)和驕傲,又有很多妥協(xié)和隱忍。你有你的放不低,所以即使是一段失敗的婚姻也要維持住人前和睦光鮮的表象,你不會去自己親手主動戳破愛人出軌的現(xiàn)場,選擇迂回的你認為保全顏面的方式讓愛人丟了工作,可最后在愛人自殺以后都頑固的不肯掉一滴眼淚,你認為那不是你的錯,你不愿意認輸。你下崗以后在漢正街幫人賣襪子,你習慣了大嗓門跟別人講話姿勢有點粗魯?shù)钟衅扔谏嫷慕器?。這跟你出身的卑微不無關系,你沒什么文化,你也想不到更好的方式來挽救這段婚姻,這都是你的局限。
而你的局限又恰好形成了你的勇敢和強悍。你也有你的放低,他來自于你社會最底層的生活帶來的洗練,你天生的憨和鈍,你可以去賣襪子,更可以一人挑起一家三口的生計去街邊給人挑扁擔。你做這個決定想都沒想沒有任何遲疑,你只有努力生存下去的信念對自己完全沒有半點憐惜。
你最可愛最寶貴的也是這一種憨和鈍,它讓你無畏生活里各種形式的苦難和打擊,你有頑強旺盛的生命力。你要養(yǎng)活你的兒子和婆婆,供兒子上大學,這是你堅定的生活目標和念動力。那個曾經(jīng)相互扶持過的男人羞辱了你,你也只是轉頭罵回去回家給兒子做晚飯,想想還得過下去,什么尊嚴啊感情啊暫時又都不值一提。可兒子要跟你斷絕關系的時候,你萬念俱灰,母子之間多年積壓的誤解和委屈早在你心里割開一道深深的口子。你被兒子趕出家門獨自深夜在江灘邊枯坐,可是以你的性格斷然再絕望都還是不會想到去死。
于是,當你抬頭看見夜空中突然綻開的煙火,一群中學生在很歡樂的給其中一個孩子慶祝生日,他們來喊你過去幫他們拍合影,那男孩喊你婆婆喊了兩遍。50歲不到的你在他眼中白發(fā)叢生臉色焦黑已然如此的蒼老了。你跟他們按快門的時候突然覺得眼眶酸澀了,你想到你的兒子因為你的失敗的婚姻從小就失去的那些同齡人應有的快樂。是的,從來就沒有煙花、沒有同伴、沒有聚會沒有祝福,只有沒有父親的家,班主任嘴里變調(diào)的那句他媽媽挑扁擔都能考第一名。你瞬間就原諒了兒子的絕情與任性,轉頭回家打包一個人的行李。
你走的那天就用扁擔自己挑了兩擔衣物,碰到了那個“打?!钡哪腥瞬坏貌粍e別扭扭又上了他的面包車,兒子在遠處冷冷看著你,好笑的是車子發(fā)動不起來,你跳下來踢了一腳罵了句“婊子養(yǎng)的”推了幾步終于點燃才又坐上去走了。
這里電影就落幕了,沒有那些后來死去活來的拖拉和煽情,大概以后的日子你照樣會悶頭過下去,你不求能幸福,但求無愧于心的活著。
想到不幸的人生也有千萬種,電影里能演出來的也僅僅只是萬分之一,活在社會的最底層里,每個年代的人都有生死疲勞的宿命。
5 ) 家在岔路口
《萬箭穿心》是去年口碑不錯的一部小片,但跟主人公李寶莉的悲慘命運一樣,影片在早先的宣傳推廣上接連出事,沒能在更大范圍內(nèi)引起熱議。
電影最打動我的地方是它對人物命運的表現(xiàn)都顯得“太中國”了,放大女性的堅強、韌性以及偏執(zhí)之余,又找回了前輩導演在通俗劇上對道德倫理傳統(tǒng)的關注(但沒有大團圓結局)。從主角到配角,從漢正街到武漢這座城市,它們都表現(xiàn)出強烈的地域特征,強調(diào)在地性。影片把焦點對準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最后死的死、走的走,十年如一夢,很快散了。
婚姻家庭是現(xiàn)代社會最小的組織單位,而對中國人來說,家庭所承載的意義好像還要更重一些。從家庭崩潰到人物內(nèi)心情感的崩潰,《萬箭穿心》都讓觀眾感受到強烈的悲愴痛擊。有人總結說,《萬箭穿心》的悲劇是由李寶莉的人物性格推動造成。如果帶著感情色彩去看,我可能會同意這個說法。然而,由于十年的時間跨度,影片不斷強調(diào)這個家庭所處的城市空間,我更愿意相信,《萬箭穿心》不過是中國步入城市現(xiàn)代化過程中的悲劇案例之一(搬新家換新房)。正因為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片中比較善意地提到了風水問題。在中國的傳統(tǒng)世俗里,那些無從解決、難以理清的東西,想來都是風水不好造成的。
可哪怕丈夫沒出事,兒子沒爆發(fā),李寶莉的人生都是注定悲劇的。丈夫在她面前是典型的妻管嚴,對待兒子又是中國式家庭教育。電影安排了一段對白,李寶莉提到自己的出身背景,這些原因導致她寸步不讓的算計性格。她是沒文化的城市人,丈夫是有文化的鄉(xiāng)下人,家中大小事就變成了女性主導。當丈夫分到單位房子,他就試圖改變這種落差,由新家?guī)淼拿芄_化,種下了后面的苦果。
《萬箭穿心》出現(xiàn)了中國人最關心的房子(家)、工作(錢)和教育(下一代),不幸在于,無論李寶莉、丈夫還是十年后的兒子,他們在處理這些事情上都是失敗的,真正需要認真對待的情感和信賴被放在了錯誤位置上。他們寧可在一個漩渦中消磨,拖延并繼續(xù)下去,也不愿果斷離開那個岔路口的家。或許,這也是中國人的無奈之處,他們的生活無法離開家,家又被束縛在固定的土地上。正因如此,我是如此喜歡《萬箭穿心》的推車結尾,收得干凈利索,令人動容。它意味著主人公決心走出惡性循環(huán),不愿深陷在失敗的生活當中。當什么都可以失去的時候,家也就不算什么了。
6 ) 你們永遠不會懂單親少年的心
看到一系列的長評短評提到這部片的暗傷敗筆就是兒子這個角色,輕則說演員完全就是個雛,一點兒演技都沒有,重則說這個角色就是腦殘,弱智,將后半場的戲毀了。
是的,我也不得不承認這個角色最后的表現(xiàn)有很多值得爭議,是整個接地氣的電影中最顯得狗血和戲劇的情節(jié)。但是作為前半場只是旁觀一個可憐女人的一生,到后半場因為兒子這個角色哭了三場,代入戲中體味到母親心酸的單親少年,想為同樣十年多沒有見過父親的小寶來說上幾句。
我想先談論一下兒子最后將母親趕走的合理性,順帶說明下我對影片的一些看法,有多少18歲少年懷恨母親我想絕不只是一個小寶。
1,丟臉。
戲中有一幕應該很多人記得,別人媽媽是扁擔還可以考第一名。
我想就算對一個成年人來說,對一個挑扁擔的文盲和一個開BMW的貴婦都會是兩種不同的眼光。當然可能有些人會說,她辛辛苦苦賺來的血汗錢,又不偷又不搶的,而且她都是為了你苦了一輩子,你還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是的,這樣的話對于一個懂得生活艱辛的成年人或許可以接受,但是你真的想過一個考年級第一自尊心強的要死的學生可以接受嗎?
我媽以前是公交售票員,因為收入有限所以家也是小小的,你們不會懂單親家庭的小孩本就有一種自卑。就算年級第一,他只會覺得這種不光彩的工作是特別丟臉的,我以前就從來不敢告訴別人我媽的工作,也絕對不會讓別人去我家,如果說,班上真的有同學議論,呀,那個人家里挑扁擔的,好可憐喲,真的當事人那種煎熬不是那樣簡單的,說生不如死,不如沒有這個媽,這樣的想法是絕對會有的。絕對不是,沒心沒肺,或者故作強大的說,我媽是扁擔又怎樣?
18歲的狀元只會覺得這是他人生最大的污點。
2,交流。
李寶莉說過一句話的,這個孩子有好久沒有叫媽了。
其實我們都知道,現(xiàn)在的學生要的可不僅僅是物質了,富二代還羨慕小康家庭可以有溫馨的晚餐。對于從小沒有了父親關愛的小寶來說,難道沒有奢望過母親的理解和關心?為什么他會埋怨母親只會問他成績好不好?是的,他不是沒有期盼。只是一來母親是個文盲,也不會解釋什么,一來也是為生活操勞己經(jīng)很累了。但是對于缺愛的小孩來說,就算理解母親也只能是最表面的,更多的是責怪,責怪其實我真的要得很少很少,可能是一個貼心的問候,一個每個小孩都有的蛋糕或者玩具,但是為什么這些都給不起呢?
難道真的只要賺錢,只要養(yǎng)家糊口就可以做一個稱職的母親了嗎?你們只看到最后的怨恨,但是你們沒有想過這么偏執(zhí)這么過分的小孩,有人去教他是非善惡嗎?沒有。李寶莉最后才醒悟,他的兒子根本沒有真正的開心過,是不是太晚了呢。對于一個不懂事的孩子,他其實會覺得母親養(yǎng)育只是理所當然。然而這樣的母親,他不知道他需要她的什么。她也活了半輩子才知道他需要的是什么,只是晚了。
3,真相。
雖說最后小寶跟母親說到真相的時候我也覺得太過戲劇,但是那種打擊很難說得清楚。
當然理性一點的看法就是,父親本來出軌就不對了,性格軟弱也怪不上別人。但是對于小寶來說,父親只有一個,而且他的形象也由于時間被美化吧,必定是一番慈愛的樣子,最好的,或者說灰暗的生活里唯獨的美好的回憶。
好人都早已經(jīng)認定了,壞人自然只有母親來背負。以及之前沒有說到奶奶的影響,因為我自少家里沒有老人,但電影里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出來,奶奶對這個媳婦也總有太多不滿的地方,這種情緒也必然傳遞更給親密一些的孫子。所以,不管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小寶只會把所有的責任拋到母親身上,將所有的不公和不滿全部扔給母親。
所以怨恨是必然的,甚至當覺得自己可以承擔自己人生的同時,終于可以拋開母親這個他人生中的所有黑暗和負面的想法也不是不能理解。
另外我想談談,這部片子有一幕讓我淚崩的劇情。是李寶莉的閨蜜開車去學校接小寶之后,在一個高檔的餐廳和小寶談心的那段,其實也沒幾句話,大概的意思是,你應該知道你媽的苦,你以后一定要好好報答她不然你以后肯定會后悔,都還沒帶她來過這里,下次有機會一起過來。
我想起我差不多16,17歲那會特別不懂事,甚至有一次因為一言不和,離家出走了一段時間。最后被找回家的時候家里很多親戚都在,她們又心疼又責怪的說了類似的話。其實那個叛逆的少年哪里想到那么多,他不是不愛她媽媽。他只是不知道為什么是他,為什么是他年紀輕輕就要面對這么多他本不應該面對的,他只是想躲起來,他只是不知道怎么去承擔這個灰暗的人生。
我想現(xiàn)實社會類似故事的結尾,小寶再大一些再大一些,或者是開始明白社會的艱辛,或者是初為人父,總有一天他理解了李寶莉,只希望為時不晚。
北電放映,謝飛監(jiān)制,去年至今劇情最為合理且緊湊的國產(chǎn)片,真實不造作,導演很用心,結尾出字幕的時候潸然淚下。女演員表演非常之到位。
李寶莉的角色魅力在于,即使是悲劇,也要梗著脖子在荒唐的生活中殺出一條血路;即使是萬箭穿心,也要硬著頭皮活出萬丈光芒。兒子和婆婆在榨取了她的價值后又將她遺棄,她也能迅速接受現(xiàn)實繼續(xù)前行,不忿不怨。結尾是神來之筆,生活就像這婊子養(yǎng)的車,熄火了,推一推就又能走了。
太特么真實了 尤其是那奶奶 村婦的偽善和狡猾
最好的一幕是,跟建建車震后幾天,顏丙燕在市場里攬生意,看見小面包開到身前,她不由自主地往車里張望了一眼。無奈、兩難和略微的希冀,在這個張望里一覽無余。
【武漢話原版4星】要過屋中“坎”,先解心中“結” ,這才是生活。造化弄人,太信命,把一切歸咎于天意,殊不知穿的是人心,跟風水無關。就像那輛發(fā)動不了的車,總要下去推一把。;【國配版2星半】普通話版完全失了靈魂,角色都很空洞,武漢的地氣兒全沒了,差了不止一個檔次,關鍵還零零碎碎刪了10分
看完之后心情好差,買了酒回來。片子里每個人都有性格上的缺陷和做的不對的地方,但實際上就是這樣。女主角演技超好。萬箭穿心這題目其實不算貼切,這是一個漫長的悲劇。生活讓人一點點萎縮屈服,七拐八拐人生大半過去了。命啊,都是夾裹著人前進,不知道哪個岔路口就走到萬劫不復了。唉。喝酒。
#影評# 日子就是結尾那輛車,婊子養(yǎng)的,但推推還能往前走。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女主和《大時代》的丁蟹一樣都是死不悔改、天下負我的人格。逆境磨滅了棱角,卻不能打消那份“到底意難平”的執(zhí)念。自討苦吃,苦必隨之。作為電影來說它太真實了,真實得就是生活。而如果銀幕上下沒有差異了,我們能收獲什么?
中了萬箭穿心的命 也要抱著萬丈光芒的心
第一次在大銀幕看到如此真實質感的武漢,李寶莉是中國的卡比利亞,《萬箭穿心》是目前為止看到的今年最好最感人的國片
顏丙燕可以得奧斯卡了。
那句“談感情,太傷錢了?!笔俏冶灸甓嚷犨^最好的金句!
全家最正常的就是李寶莉,唯一的缺點就是刀子嘴,馬學武挺大個老爺們,出軌行,受點挫折就跳江,小寶我真他嗎想大耳刮子抽死他,沒有你媽風吹日曬挑扁擔你還上學屎你都吃不上熱的,李寶莉唯一的希望確是失望。
我覺得好片一般有兩種 現(xiàn)實和理想 美國的夢和中國的現(xiàn)實 是最好的片源
用崔永元的話是:這樣的電影不去看,那真是萬箭穿心了
如果一個女人不是因為看上了你而和你結婚的話,那么她只會一直都看不上你,因為婚后的生活只能讓你身上僅有的幾處光彩抹掉。沒文化沒錢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文化有工作但卻懦弱膽小怕事耍心機還跑去偷情被下崗后直接投江自盡的怨男,更可怕的是,他寫封遺書都不忘提醒自己不懂事的兒子,這都是你媽逼的。
1. 2012華語片最佳 2. 大氣、滄桑、釋然 3. 以封建迷信外化人物命運與情緒,或許這就是所謂“feng shui(風水),英文片名點綴的剛剛好” 4. 顏丙艷讓人刮目、電影看完都不敢相信這女人就是她演的 5. 有時候我一想到這個問題就會嚇自己一跳:孩子好久沒叫我“媽”了 6. 國配版刪了10分鐘 7. 什么萬箭穿心,我就不信邪,我看這是萬丈光芒 8. 談感情,太傷錢了 9. 要過的細啊!
無聊
看完《萬箭穿心》心情五味雜陳。真實不造作的劇情和導演的用心,是今年看到的最好最感人的國產(chǎn)電影。當男人不愛他的妻子的時候,她哭鬧是錯,笑也是錯。萬箭穿心的時候懲罰別人總是最痛快的,可生活也會讓你付出代價。所以人啊還是得學著放過自己,多過一天高興的日子都是賺到的。
萬箭穿心,哪能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