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張紹剛的主持
今天看了最新2集的奇葩說,嘉賓是張紹剛,想起以前曾經的一檔求職節(jié)目《非你莫屬》,就因為張紹剛的主持而放棄了,沒有再看過。
張紹剛是一名主持人也是中國傳媒大學的一名碩士生導師。關注求職類節(jié)目《職來職往》和《非你莫屬》的人知道,對于求職嘉賓的評價和選擇本應該是屬于在座企業(yè)高管的工作,主持人則應該是屬于中立的、中間調和的角色。而令觀眾詫異的是,張紹剛作為主持人利用自己在舞臺上的話語權優(yōu)勢不斷對求職嘉賓發(fā)起質疑和挑戰(zhàn),不斷先于并引導各位企業(yè)高管對嘉賓做出評判。這無疑已經超出了一位主持人工作的本分。當然,這也是后來一系列雷人事件的根源。《非你莫屬》是求職者的舞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講臺,求職嘉賓是個性鮮明、各有千秋的成年人而不是某一個人的學生。張紹剛總是在用自己的價值觀評判別人,這可能犯了主持的忌諱。
對于嘉賓在臺上暈倒扶還是不扶,該怎么扶這件事,張紹剛在舞臺上的言論和行動完全相悖。他批評求職嘉賓,作為一名主持人,如果有求職嘉賓在臺上暈倒,應該什么都不要說先去扶起嘉賓。然而,當真正的求職嘉賓在他面前暈倒的時候,他卻說了一句全民共憤的"你是在表演嗎"。在言語上以道德、禮儀等綁架求職嘉賓是張紹剛的拿手好戲。而對于自己不懂得或者是沒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張紹剛似乎總有一種莫名的怨恨,因此他會去百般嘲諷。網上曾有人分析這是他高度自卑所造成的自大。多段視頻顯示嘉賓說一口流利的英文總能激發(fā)張紹剛的無名怒火,接下來就是一番看似符合邏輯卻毫無根據(jù)的說辭和打擊。道貌岸然,利用主持人話語泄私憤
自大之人的一個特點就是主管臆斷,并要把自己的觀點強加于他人身上。而如果這一特點在一個主持人身上出現(xiàn)就會被加倍放大。因為主持人和來訪嘉賓之間擁有著完全不對等的話語權。更何況在《非你莫屬》的節(jié)目中來訪嘉賓都是求職者?;蛟S,在張紹剛的觀念中:我認為不對的其他人也會認為是錯誤,我不喜歡的在座觀眾和企業(yè)高管也不會喜歡,因此,我要代表所有的人發(fā)聲,對求職嘉賓進行批判或者中斷他的發(fā)言。狂妄自大,咄咄逼人,還特么還不起玩笑。
言辭犀利、刻薄的主持人并非張紹剛一人,但像他一樣飽受詬病的人卻不多。對于媒體人而言,語言是一門藝術,深刻的批判不一定需要粗暴的語言。張紹剛似乎總在以自己是耿直boy的理由掩飾自己能力的不足。然而,崔永元、 白巖松、汪涵等主持人在面對重大突發(fā)事件時的表現(xiàn)觀眾有目共睹,有沒有簡單粗暴呢。張紹剛甚至連自己在憤怒時的表情都無法控制。所以,他退出主持人的圈子是一個正確的選擇。因為,作為一名主持人,從他的言談舉止中始終透露著三個字:"不適合"
其實,不只是張紹剛,包括許多求職類節(jié)目或者選秀節(jié)目的所謂導師,都在披著教育和壓力測試的外衣向嘉賓泄私憤。似乎,選手來參加面試或者競選就應該接受指責和不公,就要忍耐。這完全是一種評委和選手不平等的價值觀念在作祟。導致很多家長都擔心自己的孩子承受能力不夠。難道這些人連最基本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尊重都不懂?合理的質疑和有根據(jù)的批評當然是應該接受的。但是,面對無端的指責和庸俗的評判,任何人在任何場合都有權利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這才是正確的價值觀。難道,為了找到一份工作就能讓別人對自己的人格為所欲為?(以上評論大部分來自網絡)
2 ) 表演出來的集體分割場
非你莫屬這個節(jié)目真是越來越偏離主題,這些來當嘉賓老板都不是真的要來招聘,第一給自己品牌打廣告,然后就是坐在評委席對來的人從頭到腳從里到外評頭論足,找出各種能找出來的缺點全面否定,中間穿雜這主持的插科打諢、有意暗諷。真正來求職的人其實根本說不上幾句話,一個來求職的小姑娘在訴說的時候被老板和主持插話你一言我一言的否定,結束以后說自己的能力和想法全部沒有表達出來。我認為這不是要傳達的職場思維和企業(yè)文化,也沒有給想面試入職的人群一個正面的影響和例子。它表達的思想最突出的:你只要站在比別人高的職位,就站在了比別人更權威的地位,就有了否定別人各個方面包括性格思想人際這些于專業(yè)無關的地方。它將人生分割成一個個獎項、業(yè)績、作品、經歷,一個人剝開了一斤一斤分析入哪個鍋做哪道菜,再將這些切割揉捏成一千一千計較增減的職位。老板將自己的反應與思維看做是求職的正確寶典,這些依舊是當今社會的階級地位的映射。
3 ) 這個節(jié)目就是屑
真惡心人,我已經挺久沒有這么生氣過了,一個20多歲沒出社會的女孩子被一群老狐貍窮追猛打,追著一個道德上的小瑕疵死抓不放,這到底是招人才還是招道德標兵?能力和才華根本沒能展現(xiàn),如果不參加這個節(jié)目肯定能拿到不錯的工作,現(xiàn)在這個節(jié)目成為了她人生的污點,她以后還怎么找工作?2020年了還被我老師拿出來在課堂上鞭尸,想來她的人生軌跡都被改變了。真不把人當人看,我從中只看出這些所謂老板pua的造詣,這些老板活成了曾經自己最痛恨的樣子,真惡心
4 ) 有趣的人,怎么辣么會講故事?(一)
翻看綜藝節(jié)目《非你莫屬》,一個24歲男生求職者瞬間吸引了我,表誤會,就像推薦人說的,這男生“外表長得敦厚又有點著急,但內里藏著一顆狂野的心?!眴螁嗡罢f話有趣”這一點,上臺不久,就讓現(xiàn)場12位BOSS和觀眾笑了不下10次。
一般情況下,求職者上臺,先自我介紹年齡學歷專業(yè)工作年限等基本信息,然后,主持人加入,你問我答的過程,也是求職者展現(xiàn)自身能力、建立第一印象的時機。很多求職者,在這一環(huán)節(jié)往往是老實地問啥答啥,或者就平鋪直敘地講講自己的故事,趣味性差,很難讓大家對他提起興趣,更別說去搶人了。
試想,一個完美的面試,一個成功的求職者,一個有趣的員工,不就是要讓老板們去爭先恐后地搶,才能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嘛?。?br>
接下來讓我們看看,這個其貌不揚的24歲小伙子,到底是如何成功把自己賣出去的。很關鍵的一點,就是把自己的故事有趣地講給別人,在別人大笑連連、身心放松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將別人吸引過來。
1、講故事,看場合選詞;公眾場合,少用隨意的口頭詞,客觀中性方顯高大上;
比如,小伙子在陳述“被公安局抓過”時,不直接說“抓”,而說被公安局“處理過”;就這么一個詞兒,角度和境界立馬不一樣了,“抓”是站在個人犯錯誤的角度,而“處理”則是站在公安局或更高機構等官方、宏觀的角度,既體現(xiàn)了小伙已經與過去的錯誤劃清界限,超脫出來,且人生經驗豐富,又把自己拉到與在場的人和氣氛平等協(xié)調的地位。
類似的栗子,還有,當陳昊挑戰(zhàn)小伙子開的是“山寨”培訓班時,問的是“這個行業(yè)比較容易賺錢,對吧?”小伙子回答的則是“這個行業(yè)……利潤率比較高一些?!毖哉Z得體,符合現(xiàn)場情形。
2、 借第三方觀點,來表現(xiàn)自己:
小伙子被公安局抓過的故事,本來已經講完,末尾卻用第三方公安局的話來了個總結:“你是我們這個火車站拉客里面,學歷最高的人,本科。”用第三方的原話,既不脫離事實,又幽默風趣。
這中間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在引用第三方觀點的時候,底氣要足、話語擲地有聲,千萬不要唯唯諾諾、沒有自信的樣子,假如你自己都表現(xiàn)的沒有自信,別人更不會認可你轉述的第三方觀點。
換了別人,這環(huán)節(jié)估計是老老實實把故事講完,雖然解答了“為什么被抓兩次”的原委,但聽的人也得不到什么更有趣的信息了。
3、如果故事平淡,就“挖掘”出不平淡
小伙子在講述“倒賣自行車”這段經歷時,強調了這樣兩個細節(jié)“從買舊自行車的地方,一輛一輛騎回學校去”、“如果是山地車就不一樣了,要因人而異,如果對方喜歡山地車,就高價賣給他……”
倒賣自行車,本是一個簡單的進貨賣貨的故事,小伙子突出了進貨的細節(jié)“一輛一輛騎回去”,體現(xiàn)了能吃苦能賺錢;還突出了特殊的山地車是怎么賣的,交易最好的一次是什么情況,這些故事,給人提供了更多信息,讓大家覺得這小伙子身上還有很多更有意思的可挖掘的地方,對他產生了興趣。
4、當話題走向不利己,要善于轉移話題到更有趣的故事上,畢竟,人們還是愛聽故事
小伙子講到“幫同學找關系當官”,主持人當場問“這是什么行為呢?”,他主動承認“這是不好的行為”,講述完過程之后,又緊忙加了一句“這是不對的”,讓想教育人的主持人都一時沒法插言。此時,對于小伙子,可以說正是危機伺起的千鈞一發(fā)之刻。
接下來,聰明的小伙子卻立馬把話題轉到“原因是這樣的,說說也不算跑題”上來,連主持人都被帶著走了,然后就講小時候看南方人下棋,跟他們學說話做事的經歷故事,最后落腳到他“想了解人,想了解這個世界”上來,又拐著彎表現(xiàn)了自己好奇、開拓的勇氣和精神,自此,話題成功轉向利己。
典型的“心機男”啊!不過,“用故事抓人”,無論是在講原因、現(xiàn)象,還是自身經歷時,總歸是有用的。
以上,從技術層面剖析了怎么講故事,然而,所有這些,都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心態(tài)要好。自信心要足啊,臉皮能多厚就多厚,玻璃心是不要的。
關于心態(tài),這里提一下我喜歡的一位詩人蘇東坡,進退自如、超然人生,不管是官居朝堂高位還是被貶謫至窮鄉(xiāng)僻壤,都能讓自己跳脫出來,看得很淡,還能用詼諧的詩句總結自己,“聞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我們雖不能像名人那么偉大,但在平凡的生活中,也要學著“超然”起來。
回首往事,面對犯過的錯誤,就當是荒唐可笑的惡作劇,不用過分藏著掖著;告訴別人自己的過往榮譽,可當作是在講別人的進步,過分驕傲或過分謙卑,都有失分寸。
酒井栗子/文 版權所有
5 ) 一些信息。
從事電商,了解到一些信息如下:
1. 以前覺得知名公司一定是高學歷+高工資。其實不是。BAT的工資肯定比較高,技術兩三年,三十萬。其它例如58的銷售,底薪有些只有2000. 運營三四千。聚美優(yōu)品司機2500。
2. 知名學校不一定工資高:西南政法大學法學碩士,盈科律師的待遇只有4000..當然工資的增長速度一定比較快。
3. 互聯(lián)網尤其是產品方向待遇會比較好:大專,三本應屆畢業(yè)生,在微博營銷或者產品方面有一定了解:六千。(都是應屆生,待遇和清北差不多)面試會問得比較具體,例如:一萬預算,要求一萬個轉發(fā)一萬個贊之類的。如何增粉,尤其中小公司的老板,其實對這些有一定概念。所以是要有一定經驗積累的。差不多的學校也有一些畢業(yè)五年薪水才3000,雖然是事業(yè)單位。也有應屆生五六七的。。。
4. 談錢不傷感情:首先要對自己的價值有一定的判斷力,最起碼跟同學,或者同行多多了解。不要做出錯誤的判斷。舉例,一個高中畢業(yè)的銷售。自己說自己很多銷售方法(但是其實也沒有多么高明)要求的薪水是2萬,被boss們質疑了很久之后,仍然得到8000底薪。但這位銷售域名的銷售,頂多四五千。再舉例,兩位法學碩士,一位是政法大學,并且已經通過司考,待遇只有四千多,而另外一位是留學生,法學碩士,只有三千。我覺得要求八千也不過分。
5. 清北本科,碩士,對外經貿大學應屆畢業(yè)生5000+,沒有大家想象那么多。其它專業(yè)的一般比較不好找,如果互聯(lián)網方向有一點實習經驗比較加分。
關于專業(yè):
1. 人大歷史系碩士也只有4000,而且有很多專業(yè)限制。
2. 很多重點畢業(yè)之后所從事的工作其實是不對口。但是優(yōu)秀的人一般學習優(yōu)秀,工作中也同樣能學到很多。
3. 很多人畢業(yè)幾年之后,從事很多各種不同專業(yè)(相比之下我已經還好了)
4. 什么專業(yè) 的人都可以做運營專員,產品經理。
5. 知道自己要什么:比如有一個柏林大學碩士,不做技術,一定要做產品。百度說三十五年薪也不心動,所以職場有時候是興趣為主導。
性格也很重要。
1. 反面例子:畢業(yè)工作5年,待遇才三千。自己想要什么說不清楚。
不覺得張紹剛討厭。倒是臺下的一些boss,有時會感覺有些low
張紹剛軍人不容你看不起
炒作,熱點,新聞。
亂七八糟,每次節(jié)目都跟打仗一樣亂糟糟的
張紹剛惡心死人
法國留學男郭杰被說的暈倒在舞臺那期真的是看了人品。后來甚至法國大使館出來證實郭杰學歷,張紹剛還在死不道歉,真的挺絕。更有意思的是boss團現(xiàn)在破產倒閉的,坐牢的還真是大有人在。張紹剛的主持風格感覺不是幫人找工作,而且找茬挑刺。
張紹剛之后沒再看過了,其實更關注職來職往。雖然這幾年也不再看了,但是有些老總確實超級棒。
招聘的人不必高高在上。
1.張紹剛的招黑之路。一張張偽善的面孔,充當職場評判的上帝,各種無底線的作秀,非議竟比節(jié)目本身好看??????2.真心覺得這種求職節(jié)目沒啥營養(yǎng),上專業(yè)課的時候卻有個任課老師,可厲害了,基本沒講幾節(jié)理論課,天天放這個沒營養(yǎng)的節(jié)目逼著我們看,實在是醉了......
主持人是個打斷狂魔(不會尊重別人)。嘉賓評委都是些自以為是高高在上的人,總之是一個群魔亂舞的節(jié)目... 真的... what can I say?
中國最sb的綜藝
垃圾中的戰(zhàn)斗機,boss多跟傻*似的,有的求職者你前兩天剛在相親節(jié)目看過,一眨眼就上了這個節(jié)目,真**狗血!
—— 站著的坐著的大多都不誠懇, 鎂光燈加身便不由自主的想營造氣場可惜演技欠佳流於做作, 於是面對鏡頭那些實誠不加粉飾的嘉賓和求職者才更討人歡喜.
老板虛榮浮夸,沐猴而冠,主持人雞湯文詞,投機看戲,節(jié)目炒作,歪曲剪輯,一場打著職場招聘的炫耀性精神病現(xiàn)場,會回懟讓老板們智商翻車的應聘者反而讓人看到了智慧的光芒,他們才是意外流出寶藏
張紹剛那時候就不怎么樣,現(xiàn)在涂磊主持的更惡心了。今天一個有點胖的女孩上來,被涂磊各種diss,說人家胖,說人家愛吃,說什么沒有男朋友,之類的。我就操了,人家什么樣管你屁事,怎么能這么惡心的?懂不懂尊重兩個字?
真是惡臭主持出的惡臭節(jié)目啊
原本節(jié)目的看點是求職者,結果卻讓一個自我表現(xiàn)欲爆棚的張紹剛搶盡了風頭,從沒見過一個如此咄咄逼人的主持人,真是開了眼界。
感覺張紹剛是故意的,只有這樣才能制造話題。
咆哮哥張嘯缸7967
看了讓人心涼啊,怎么會有這么沒有底線專以打壓選手,不尊重人且不鼓勵多元價值觀的節(jié)目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