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莊少主高朋(劉江 飾)新婚之夜,遭遇仇家白忠堂的襲擊。高敗逃陳師公家,繼而得知神道張三(韋白 飾)武功絕倫,行俠仗義,可為高家莊報仇。高朋暗中觀察,見張三安貧樂道,奉母甚親,于是有意接近,并派出刀客安如命試探其武功。
張母逝,高朋出資厚葬,令張三感激備至,于是不惜身家性命甘愿為高家報仇。他和偶然結(jié)識的青年俠客青衣(劉松仁 飾)同闖白忠堂,刀光劍影,血流成河。然士為知己者死,張三一腔熱血報答高朋,未料卻投錯了恩主……
高朋從開場就可看出是個小人,買妓女當老婆,向外傳言是名門閨秀;有個武林英雄的爹,卻一點不似父親;讀書多但不是好人。后面所為更是令人惡心,各種陰謀詭計,底線全無。還是他的師公眼睛毒,早早看出他有太多不為人知的面孔,才不把寶劍傳給他。
張三,很普通的名字,如我們大多數(shù)人一樣,有家人,有牽掛。他是有俠氣的,天下第一神刀,武功自然不在話下,先為小朋友出頭,后為朋友和刀客決戰(zhàn),又為朋友決斗白玉堂。少了一些聰明和心眼,只能說太正派了。
安天命也有些意思,嗜武如命,只想和第一神刀一戰(zhàn),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也陷入了高朋的陰謀之中,被利用。他說過若勝了,就收刀歸隱,回家種田,但終究是敗了。臨死一句我再也不需要回家種田了道出一代刀客的悲涼。
青衣,是我最喜歡的一個角色,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浪子,放蕩不羈,灑脫自由。是個一流的劍客,九流的殺手。從沒做成一樁生意。每次殺人前都要喝酒,后來才知道他殺人前都會出汗,不喝酒的話會被冷死,可能是和身世有關(guān),自言是王爺?shù)膬鹤?,但具體怎樣無人知曉,大概童年也是一段心酸往事。
他和張三的情誼是本片的最大主題,二人的默契與相知相惜貫穿始終。
張徹弟子吳宇森,了解不多。大約因為對警匪片和現(xiàn)代動作片熱情不高,所以即使看過他最有名的《英雄本色》,印象也只停留在發(fā)哥顛倒眾生的演技和氣場上。至于《赤壁》、《劍雨》、《太平輪》之類……呃……
可我很喜歡這部1979年上映,他32歲時拍的《豪俠》——一個少年人的故事。
吳宇森是張徹弟子中最出色最有名的一個,他也師承了恩師的硬漢美學:無關(guān)風月的以命相交,華麗慘烈的血肉碰撞,七尺男兒在一個眼神中讀懂了彼此的孤獨,然后毫不遲疑的為彼此血濺當場……這是張徹,總被人懷疑“深柜”的張徹,這也是吳宇森。只是張徹的電影多少游動著曖昧隱晦的“肉”欲。而吳宇森,那份男兒熱血豪情則純粹偏執(zhí)得多,即使是已經(jīng)很接近恩師作品的《豪俠》。
《豪俠》幾乎有邵氏武俠電影中的一切元素,以至于我長期理所當然以為它也出自邵氏,而忽略了片頭并沒有出現(xiàn)那個大大的“SB”,其實《豪俠》是邵氏競爭對手嘉禾拍的,有點意外。更意外的是這部電影當初票房慘不忍睹,以至于吳宇森轉(zhuǎn)行去拍警匪片——武俠電影的式微是一部分,陽剛美學在武俠電影中的沒落也是一部分。但我想,它當初被拒絕又在今日被(我)懷念的最大理由,或許正因為它的年輕生澀與不成熟。
因為年輕,所以整部電影中依然滿溢著銳氣和不合時宜的憤怒,卻來不及染上《英雄本色》和《縱橫四?!防镏心耆说纳n涼。因為年輕,所以以為生命應(yīng)當毫無顧忌,不問結(jié)果的燃燒。因為年輕,所以即使已經(jīng)看到這個世界的不公不義,也總以為憑自己的一腔熱血,一股豪情,即使飛蛾撲火,粉身碎骨,可以撞出個“希望”和“意義”所在。
已經(jīng)開始感覺到徒勞,卻來不及幻滅的少年人?。?/span>
《豪俠》講的是三個青年人之間的糾葛。這糾葛并非只在江湖之中,而似乎應(yīng)了一出世就注定的出身與命運:江湖上“有頭有臉”的高家二代高朋,平民家的孩子張三,還有,“婊子”養(yǎng)的青衣。他們都在江湖上“混”著,可混的模樣,卻實在大不相同。
武二代高朋,剛接手父親打下來的基業(yè)“高家莊”,看似富貴功名應(yīng)有盡有,其實對他而言不過是個空架子——一群仗著跟隨父親打天下就完全不聽自己招呼,還說三道四的“舊臣”;一個早已超出自己經(jīng)驗智謀武功范圍之外的仇敵白宗堂;還有一位不認同自己理念,處處質(zhì)疑自己的叔公。對才能出眾,野心勃勃,一心要開創(chuàng)自己基業(yè)的高朋來說,高家莊,更像一個處處限制自己的包袱,想甩甩不掉,想接,又接不下來。
平民子弟張三,空有一身好武藝,卻天天被重病在床的母親呵斥“不要打架!”因為自己的“兇”,妹夫還嫌棄自己妹妹。對他這樣的平民子弟而言,一個“不安分”足以讓他被周圍人厭惡、排斥、邊緣化。張三的武藝和名聲,只能給自己帶來“安天命”之流的挑戰(zhàn),擾亂天生膽小怕事只想過太平日子的妹妹妹夫母親的生活,一無他用。有家人牽絆的張三,也只好“中隱隱于市”,被人逼迫不敢還手,每天就為幾文母親的藥錢和妹妹的親事四處奔波。
可有才能的人,又有幾個能安分?
青衣,更是個連名字也沒有的殺手,一流的劍客,九流的殺手。他心腸軟,總是被人騙,一輩子沒有做成功過一單生意—— 原因了?或許并不是所謂善良蠢笨一類,而僅僅只是因為——青衣的母親是“賣笑”的,他是個連“老子”都不知道是誰的野種。這樣的青衣,若是變不成韋小寶,還保留了道德,甚至還練成一身絕世的武功,那失敗簡直就是天注定。因為在他身處的環(huán)境中,不可能遇上稍微像樣一點的人帶他脫離烏漆墨黑的爛泥坑,只能面對社會底層那些最沒有底線的流氓,他們想的也只可能是欺騙他,利用他,榨干他所有價值,然后毫無負累的像狗一樣丟棄。而更絕望的在于,在長期的沉淪中,他的內(nèi)心也早已被磨得和爛泥坑同樣漆黑,無法信任任何人,任何情感——即使他那么渴望。
有舍才有得,青衣一無所有,所以他只能永遠失敗。以至于后來得到一個成功的機會時,就要用舍棄自己的“朋友”作代價。
出身——也許僅僅只是出身——從一開始就決定了這三個年輕人的命運。高朋混得很好,卻不想“混”;張三有家人還可以勉強混著;青衣了?索性一開始,就混不下去了。
誰的命也不比誰貴重,但那只是“理論”上,高朋首先就不這么想,他的身上自然流淌著最高貴的血液,而且他有理想,有實力,有家世、又有“頭腦”,誰他也瞧不上——俠義是什么?你們只需要服從。偶爾付出的“情感”為的也不過是控制。世事總是如此,金錢能夠收買的人,不如用情感收買的人,而且物美價廉,一本萬利。張三不就乖乖賣命了嗎?還有聶政、荊軻、專諸、豫讓……有幾個能承受得起高朋輩的“情義”?青衣也承受不起,撞到張三,他連命都沒了?!罢塘x每多屠狗輩”,或許越是沉淪在社會底層的人,才越珍惜情義的稀缺和可貴,從沒被人真正尊重過欣賞過,嘗到那滋味后,才知道真是味入骨髓——但得用命去交換,否則你以為自己還剩下什么,是身居上位的高朋之流沒有的?
——即使32歲的吳宇森沒有在電影中濃墨重彩,那些關(guān)于社會階層的絕望還是自然而然流淌在電影里。這不是張徹,張徹筆下的底層少年也很多,唱戲的、混黑社會的、當小流氓的、來歷不明的、孤獨流浪的,但都還有些熱情,有些生氣,有些想要做又必須做的事。可吳宇森,似乎一開始為他們設(shè)計的,就是一條死路。
但只要是少年人,就會不甘心,會想發(fā)點光發(fā)點熱,會想要證明自己的價值,改變自己的命運,甚至明知是坑也要往里跳。若是不理解這個,就不能理解高朋處心積慮連續(xù)唱苦肉計,用老爹辛苦打下的那份基業(yè)作賭注,放棄所有人性,以為可以換來想要的一切:榮耀、權(quán)勢、財富……若是不理解這個,也無法理解就因為送了幾次藥,為他母親風光操辦喪事,張三就能義無反顧的替高朋賣命,“你是第一個瞧得起我的人”;若是不理解這個,就更難理解青衣接下了高朋要殺張三的任務(wù),“當我做了一件漂漂亮亮的事……”
終歸是少年人,總難免自以為是,總以為付出,就會有回報,付出人性就會有絕對的權(quán)利;付出生命,為的是能有情義留存;連朋友都敢殺,總能成功了吧?——他們都高估了自己。
然而,誰又不曾是少年人了?
誰的血不曾熱過?誰的心不曾有過期待,有過渴望?誰又能一生下來,就心如死灰,身如槁木?
縱然階層的隔閡早已無法跨越,一切都是無謂的強求,到最后人人都會勸,安天知命吧,無欲無求吧,否則你會混不下去。可你卻想活著,想有個人形的活著——人人都會死去,可并不是每個人都曾經(jīng)活過。
為了活著,甚至可以去死。
當然,吳宇森最偏愛的,還是無名殺手青衣。
一個混不下去的殺手,除了殺人和喝酒一無所長的殺手,比路邊野草還要低賤,比空中灰塵還卑微。那些利用他的人,比如高朋,屈尊降貴,心里想的不過是“我就是比你們優(yōu)越”。久了,連青衣自己也覺得,誰都比自己優(yōu)越,誰的恩誰的情他都不配承受。即使愛自己的女孩就在眼前,她渴望他帶她走,給她一個家一個歸宿,他能做的也只能是“誰你都可以愛,就是不要愛上一個流浪的人!”
大約邵氏電影都有些左翼傾向吧,他們總竭力在電影中展現(xiàn)低賤者的高貴,高貴者的低賤。如喪家之犬一樣活著的青衣,卻有著最純澈的靈魂:“你的一生只有生與死,有冷沒熱,沒結(jié)果?!弊鳛闅⑹謪s要判斷別人該不該殺,怕殺錯了人;他也總在最關(guān)鍵的時候選擇放棄,比如放棄要張三的命。他從來沒有說張三是朋友,但卻可以為救他獻出生命?!拔也皇且粋€喜歡做夢的人,因為我清楚我自己在做些什么?!币磺兄皇沁x擇,既然選擇,他就承受。張三說“生與死,沒什么分別”,那是因為他還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做什么。到了婊子養(yǎng)的青衣這,就已經(jīng)徹底看清自己的命運。像片中漫天飛舞著蒼涼蕭瑟的荻花,既輕又賤,卻很美。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青衣在等待什么?他等待的只有死亡。只有死亡才配得上這樣干凈的人。
江湖中也永遠會有青衣,因為有了青衣,這個無情殘酷的江湖才有幾分可愛可以留戀。
面對命運,我們都無能為力,但命運并不是用來被改變的,我們用盡全力,最終,也許不過是為了理解自己的命運。
不得不佩服劉松仁,年輕的他顏值稱不上多高,可看看那姿態(tài),那氣場,那卑微無力閃爍猶豫的眼睛里隱藏的傲氣和鋒芒……相比之下,韋白雖是個大帥哥,他的張三卻演得浮泛,少了劉松仁演技中豐富的層次和細節(jié)。
很多人都被片中張三和青衣的情義所打動。也許因為韋白的演技?我卻覺得張三配不上青衣這份情。吳宇森比同樣推崇“你死我死大家死”的師父好的地方在于,他的世界多少還有女性的位置,所以我欣喜地看到了這個魏秋樺扮演的無名妓女。與青衣對話三次每次只有寥寥數(shù)語但每段都很精彩。尤其是當她知道這將是和青衣的死別時,那目送中包含著無助、憐惜、悲憫、寬容與絕望……讓人心碎。她將自己唯一的東西:愛情,給予了一個永遠也不能回應(yīng)自己的人,一個疲于應(yīng)付自己的命運早已失去了愛人能力的人。她的愛救不了自己,也救不了他。可愛本身就如此高貴,它將永遠在這如爛泥坑一樣烏漆墨黑的世界里散發(fā)著唯一的光芒。
有了這一束光,青衣可以無怨無悔的去死了。
曾經(jīng)相見是緣份
同心揮刀劍破敵陣 漫天血箭都當尋常
踏遍千山把風雨吞 無端相見又離別
湖海奔波各有命運 歷經(jīng)百劫只有我獨行
面對幾多苦與困 世間千般稱賞
明白變了忌恨 傲笑走江湖
名利化傷感
如今相看似舊日 誰知刀光里滿是恨
欲拋鐵劍
只盼我未能 亂雨凄風
幾許怨憤
——羅文《豪俠》主題曲
“無端相見又離別,湖海奔波各有命運,歷經(jīng)百劫只有我獨行”……人生哪一次相見不屬無端?再想要靠近,也無法跨越身后巨大的命運洪流。在“兩肋插刀的絕世兄弟情誼”上,吳宇森遠遠不如張徹樂觀。然而悲觀如吳宇森,似乎,我會更喜歡一些。
雖然是嘉禾的電影,但完完全全是邵氏的風格。唯一的不同就是吳宇森。在這里,很明顯可以看到吳宇森一生搞男男曖昧,雙雄搞基的整體基調(diào)。這種雙雄并至的結(jié)構(gòu)貫穿了他的一生。為他后來的電影打下了很好的基礎(chǔ)。今天回看很多的情節(jié),不但很邵氏,而且很無厘頭。放在今天肯定是炸鍋了。
比如開篇就說公子不愛練武愛讀書,愛讀書做知識分子,都要被大老粗們調(diào)侃。結(jié)果仇家砸場子,還被小姐暗算,可謂是讀書無用論的開場了。買這個小姐花了1000兩白銀,但是顧男二殺人出了500兩。這是明了他不如半個小姐嗎?主角出場就打抱不平,可是這些要飯的在人家吃飯的時候竟說些惡心的,近乎明搶。結(jié)果還被打了,真是沒天理。完全是一副英雄每多屠狗輩,負心多是讀書人的論調(diào)。但是放在今天怎么看,都是不可理喻。強迫鄰居娶你妹妹,而且不能離婚。然后這兩個不要臉的社會盲流竟然靠著人家妓院頭牌過生活,在這里白吃白住的。妥妥的軟飯俠。劉松仁襲擊警察私放殺人犯,又私刑殺死,這都是什么操作什么人。。。然而文化程度最高的公子原來是壞人,而且壞的不那么必要。你就正經(jīng)交人,正常求人辦事,你自己再你努力就名利雙收,為什么費這個勁呢?還有你搶你師爺那個劍,也沒看出 有什么功能。這些笑點其實都局限于當時的條件與情境。所以今天看來也是一樂,不能太較真。但是這個雙雄曖昧的風格和主題,可能是從吳宇森開始的。
過去的邵氏電影也有雙雄并至的電影,狄龍姜大衛(wèi)主演的都很多,但是對人物的刻畫沒有這么細,對這種曖昧不清的關(guān)系也沒有放到C位上拍,這算是吳宇森的貢獻吧。
TTWTT我在這里要感謝西皮士曾二郎讓我知道這部電影,時隔多年之后我終于又想瘋狂搞同人了。
以下銅仁女激情發(fā)言:
嗚嗚嗚嗚嗚嗚嗚太好嗑了嗑死我了我會死掉……
張三,鐵血笨蛋純情小狗;青衣,帥強慘聰明老婆。
啥叫一見如故,啥叫并肩作戰(zhàn),啥叫生死患難,吳宇森你真的好了不起?。?!——
這就激情創(chuàng)作同人,好冷的坑,但是我愿意……
太好看了。。。冷面婆媽劉松仁,暴躁天真小韋白,兩個人打怪極其有效率,眼神微笑就可以了。吳導做到了讓中二臺詞成為經(jīng)典,就是在正常話中間攙合進去,一次不要說太多。最后還是盤腸茄汁了。??吹叫“装着老蚯嘁拢炜薜奈疫€是笑場了。。。張導弟子無誤。
韋白不好好和劉松仁談戀愛,和馮克安打了那麼久,真是的
我就是buy這種年代久遠硬派粗糙卻磊落的故事啊!兄弟情要比愛情神馬的激動人心多了!松哥真是瀟灑到讓人心漾??!連魚尾紋都艷而不淫??!另,這前半部不是一部俠累托聶政嘛?!
我對朋友,從來沒防備。
雙雄片。只是片子還不是很成熟,張徹的影子過多了。
劉江年齡最大,老戲骨了演技自然沒說,劉松仁年輕時也算的上的風度翩翩,韋白年紀最小,演技肯定比不上那兩位,不過這部戲也是韋白顏值最高峰的期間。加上背景音樂看上去很有一種古典意境的感覺。
(6.0/10)那時的吳宇森雖然沒有鴿子,可是各種男人間的基情戲份給得是真足啊。觀看體驗挺差的,和后期的變形金剛一樣,打就完事了。
韋白真是越看越順眼,在片子里,把臉部過于瘦削的劉松仁給比下去了??上?,韋白的作品好少啊。吳宇森的這部電影里,女主角想和男一號做知己,有愛著浪子男二號。最終,男一號和男二號同反派生死浴血奮戰(zhàn),直至生離死別,都沒有想起過這個女主角的存在。這真是典型的張徹風格啊。
我對朋友,從來都不防備。
故事和打斗有古龍遺風。
對某些作者導演而言,所謂經(jīng)典電影母題在其早期作品之中便已成型,只是礙于當時自身技巧經(jīng)驗尚顯稚嫩,或者所套搭的電影類型演員風格等客觀因素的制約,無法像巔峰作品那樣使其做極致呈現(xiàn)。比如在這部吳宇森早期的嘉禾古裝功夫片里,我們見到了熟悉的:一、“失去的東西,我一定要親手拿回來!”……不是從頂天立地小馬哥,而是以反一號的角度推出。二、開始以謙卑甚至可憐姿態(tài)示人,最終蛻變?yōu)閮春萁圃p大惡咖。片中劉江可與英雄本色李子雄小有一拼。三、背信棄義出賣朋友,事后必在小團伙酒席豪飲時被男主只身闖入血洗。本片草草急就,遠不及楓林閣那般飽滿激蕩。四、男一(韋白,狄龍)雖為故事主線,卻被男二的風流倜儻肝膽義氣舍命相助搶去了風頭(周潤發(fā)、劉松仁)。五、兩男一女,情感糾葛。吳式三角關(guān)系乃法式口味:浪漫,曖昧,弱排他性。
四星半,最后一分鐘加到五星,作為第1000部實在是值了。難怪劉松仁那么多粉絲,年輕時氣韻實在不凡,好像滿片場都是演戲的獨他一個劍客喝著酒飄然而來。細趴趴的小嗓音里都全是戲。
N百年后,張三轉(zhuǎn)世成宋子豪,青衣轉(zhuǎn)世成了小馬哥。吳宇森的創(chuàng)意和野心之作,用舞臺劇的風格拍武俠,劇情也從張徹式的殘酷復仇變成強調(diào)“士為知己者死”的主題,只是故事粗枝大葉,劉江最后全程開掛還會飛,武功那么神帶上馮克安就可以報仇了,干嘛還要布那么復雜的局?三星半
包可以替換韋白,囧卻不能替代劉松仁.
想來想去,此片最大的不足是,大反派劉江太丑,又不夠魅力,否則來個三角腐,敵人還是朋友的高級腐,那才算是精彩?!±蠀钱斈赀€是潛意識,沒有今天的各路腐導那么刻意,才沒有設(shè)計好。
嘉禾片,劉松仁眉眼如絲,生而為古裝cosplay,只是打斗像廣播體操,從而顯出馮克安動作的靈動——手腕有戲。醉佛刀,噴火,都很有雜耍的趣味。主題曲加入K歌list。彈幕一通夸女配美啊,臉盤是古典的圓潤,古仔版神雕的黃蓉呢!——當年被同學吐槽是大餅臉大媽。
雙雄戲就很張徹,區(qū)別就是沒怎么光膀子,兔子牙酒鬼劉松仁比韋白可愛多了,難怪妓女把韋白當知己,愛上的卻是劉松仁
吳宇森這部,和同時期邵氏、嘉禾的古裝片差別不大,除了慢鏡頭基本沒形成個人風格。有時候臺詞學古龍,不冷不熱玩宿命無常。人物搭配上,還是師傅張徹那種,真男人不愛女人愛兄弟的路數(shù),壞人的行事邏輯有時也費解,韋白、劉松仁兩大豪俠的本領(lǐng)則堪憂,時好時壞的,不是功夫好是氣節(jié)高,血淋淋的,拼贏的。二十出頭的魏秋樺真漂亮。
「曾經(jīng)相見是緣分/同心揮刀劍破敵陣/漫天血箭都當尋常/踏遍千山把風雨吞/無端相見又離別/湖海奔波各有命運/面對幾多苦與困/世間千般稱賞/明日變了忌恨/傲嘯走江湖/名利化傷感/如今相看似舊目/誰知刀光里滿是恨/慾拋戟劍只歎我未能/亂雨淒風幾許怨忿。」劉松仁的那一份灑脫,韋白的那一份單純。
為妓女贖身可以花一千兩,買豪俠神刀張三的命只需要五百兩,江湖人命賤啊。電影拍得很張徹,那時的吳宇森還沒想明白:人們并不需要另一個張徹,需要的是第一個吳宇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