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最冷靜張狂時的楊德昌給他身邊的摯友們拍了一部這樣的電影
今年的11月,可以說是影壇的楊德昌月。全臺北街頭的金馬廣告都是《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裡張震飾演的小四舉著手電筒仰望的身影,臺灣的戲院又開始放映1991年的《牯嶺街》,這次是終於清晰到看得見細節(jié)的修復版。《聯(lián)合文學》用楊導和Bob Dylan 做雙封面,全臺灣大大小小的楊德昌導演相關(guān)講座和活動一個接一個?!兑灰弧访髂昕赡芙K於能登上臺灣大銀幕的消息也在網(wǎng)路上傳開。九十年代的楊德昌,被觀眾們推來擠去,從《牯嶺街》開始的電影被觀眾和影評人們細嚼慢嚥,反覆咀嚼,而八十年代的楊德昌,漸漸走近了電影史,成為了大導演的“早期優(yōu)秀作品”,連評價裡都帶著理所當然。八十年代的楊德昌的電影冷清、冰涼,丟不掉的是他的那顆理工而又尖銳的大腦,那一身強硬的橫衝直撞,九十年代的楊德昌,越拍越從那些冰涼裡滲出溫柔來,已經(jīng)不會令人刺骨了,而那些理性、美式、殘酷,也揉進了更好的視聽與美學型態(tài)裡,他漸漸走向一個大成。
今年的金馬影展,就有一部八十年代的楊德昌電影和一部九十年代的楊德昌電影。
《青梅竹馬》是楊德昌1985年的作品,主演是蔡琴和侯孝賢,這個當時大家覺得最不賣錢也確實真的不賣錢的陣容。作為商業(yè)上在當時堪稱“失敗”的影片,卻是楊德昌,一個最愛從與人相處發(fā)源影片的導演,用最身邊的友人拍出來的影片,也是與人、與角色、與“年輕”、與他眼中當時的外在現(xiàn)實生活最近的一部。
說楊德昌的電影細膩冰冷又精準,從這第二部長片裡就已經(jīng)把他的特質(zhì)強烈地注入進來了。新興都市裡的人們有了房子車子和電話,錢賺的多去的也快,人越走越遠,留下來的東西和敢於相信的東西越來越少。酒吧、卡拉OK和便利商店成為了家以外的聚集地,城市與裡面的人距離越來越遠。這種感覺早在智慧型手機和筆電出現(xiàn)之前就被楊德昌發(fā)現(xiàn)了。
阿隆從美國回來,自己的轎車可以載著自己的青梅竹馬的姑娘們下班、回家、泡吧、散心,車像是阿隆的另一個實體,他躋身在這個城市裡的方式,是有這部車包裹著他,硬朗、無堅不摧、嶄新又活力。阿貞裝修好了自己心中的那個家,是有阿隆在的家,明亮、美式、隨意、簡約又溫馨,單元樓公寓式的電梯房,牆上掛著現(xiàn)代風格的裝飾畫,絲毫沒有舊家的那些傳統(tǒng)、中式、昏黃的磚頭和木結(jié)構(gòu),這是她理想的美國與阿隆的未來的縮影。阿貞是新興都市裡最年輕的那批血液,是寫字樓裡光鮮亮麗的新女性,幹練獨立,與同事有些曖昧的關(guān)係,工作與生活分隔得乾淨利落。阿隆勤勤懇懇地在迪化街的布店打拼,曾經(jīng)的少棒經(jīng)歷令他懷念,但他承擔起來的是未來的整個家庭,他要選擇穩(wěn)固的保守的現(xiàn)狀和根基,而不是那個搖搖欲墜的飄渺未來,所以他做出影片中的選擇,選擇把錢借給阿貞的爸爸,選擇站在夥伴阿欽的身邊。
他們一步一步走上的城市裡的人生,走進吞雲(yún)吐霧的酒吧、卡拉OK,這些地方充斥的是許許多多城市中其他的與他們相似境遇的人,大家都處在一個邊緣,處在同樣搖晃的遠方和腐朽的現(xiàn)狀中,整個城市在楊德昌的鏡頭裡華麗但脆弱,一切都在美好的玻璃下劍拔弩張。人與人、朋友與朋友,就在人物的經(jīng)歷中凸顯那些漸漸湧起的距離感。擺不脫阿隆和阿貞的,就是他們的過去的青梅竹馬的人生,為了更好的生活需要的錢、他們早已互相羈絆的家庭、共同的好友,各自生活中的新天地和舊天地,這些過去人生中的站點一個一個伺機而動,共同引爆他們未來的一個時間點,而影片恰巧捕捉的就是這一個時間點。
影片中的數(shù)碼和科技都好冰冷,好像楊導在科技剛剛開始進入生活的那個初期就看到了人與科技終究各自冷酷的殘酷未來。電話無情地傳遞所有的有情與無情,反覆“糾纏”阿貞的小柯,分崩的感情裡祈求阿隆保護的阿貞,電話就是太過真實,沒有一點修飾,一如現(xiàn)代生活裡包裝華麗但帶著殘忍的社交網(wǎng)站。
影片裡還有楊德昌最擅長表現(xiàn)的空間,也是許許多多研究裡愛探討的元素之一。阿貞的那個寄放美好願望的房子是一個重要的特殊空間,屋內(nèi)是與阿隆的美好的家,是那個美國未來的寄託,屋外是整個需要她永遠打起精神咬牙面對的現(xiàn)實世界,是金錢、工作、情敵和慾望,屋內(nèi)是美國,彷彿一個美式風格的裝修與為了阿隆而添置的儲物櫃就能達成、守住的阿隆和光鮮未來,屋外是臺灣,仍舊混雜著鄉(xiāng)土與城市、陰暗與霓虹、無法逃避的過去的臺灣。阿隆的車也一樣,駕駛座是自己,招呼上車的是阿貞還是阿娟也是自己,自己開車帶自己去他想去的或者他覺得他該去的地方。車裏的兩個女人給自己的都是不一樣的人生體驗,他面對的人生選擇就像阿貞和阿娟,是眼前還是遠方。車外,有人情世故、有利益、有翻臉,沒有了保護的自己更狂躁也更脆弱。
房子與車子,房內(nèi)房外與車裏車外,這兩人的兩副軀殼,在影片裡都被打碎了。阿貞在自己的房間裡發(fā)現(xiàn)妹妹看的日本錄像帶而得知阿隆的欺騙,在客廳裡與阿隆爭執(zhí)甚至打了阿隆一耳光,也在客廳裡最後努力地挽回、和阿隆長談。屋外阿貞與妹妹一起經(jīng)歷的世界瘋狂又刺激,也換來了危險,屋外阿貞的家庭也步步進逼她的美好未來。阿隆在車外放棄了自己的車子,沒有了車子的阿隆只能坐別人的車,只能坐計程車,沒有了保護的阿隆不僅失去了阿貞,還被阿貞的追求者重傷,阿隆只能在一個人的山路上一邊捂著沒反應(yīng)過來的傷口一邊用腿走。這兩個物像、兩個空間內(nèi)外的,也正是影片的不斷發(fā)展與碰撞的推動情節(jié)的衝突點。
另外還有空間發(fā)揮作用的,就是空房間。每次出現(xiàn)的空房間都帶來著新的事物,帶來著變化。影片開頭的尚未裝修的阿貞家,空曠的房間帶來的是全片之後的故事;找妹妹時幾次去的空樓盤頂樓,是妹妹的刺激世界與新的危險追求者;影片最後梅小姐帶阿貞看空寫字樓層,也是阿貞新的工作與新的生活的開始。這些空間、建築,學理工的楊德昌最擅長。更不用說畫面構(gòu)圖裡的空間分割、明暗分配、對稱與規(guī)則感了。
影片中的阿隆就站在臺北和美國之間,一邊是美國的姊夫、東京的阿娟,一邊是臺北的阿欽和阿貞。阿貞站在內(nèi)與外、舊與新之間,一邊是大家庭、金錢、人與人的繁雜糾纏,一邊是美國、精緻華麗的幹練女性、愛情事業(yè)雙豐收。這種邊緣瀕臨感,不只是楊德昌眼裏1985年的臺灣,仍舊是現(xiàn)在的臺灣,也仍舊是現(xiàn)在的每一個徬徨著的都市社會。那時的楊德昌還很尖銳,他就把他所觀察到的臺北故事放進了這樣典型性的人物與故事裡,還沒有後來的那些圓潤、安慰和鼓勵,於是我們看見冰涼殘酷的現(xiàn)實生活,看見最真實的臺北人的臺北故事。坐在電影院的大銀幕前應(yīng)該有很多觀眾也一下被拉入了那個充滿預(yù)示的臺北。
看電影的人總是能感受到一種時代的模糊感。電影誕生的一百多年以來,人類從沒能這麼近地接觸所有的過去與現(xiàn)在。2013年8月我坐在家裡沙發(fā)上第一次在電腦上看DVD畫質(zhì)的1991年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2016年11月,我坐在中影旗下的真善美戲院終於看到修復版的大銀幕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我常常很恍惚,我的年紀好像一根橡皮筋,在看電影的時候被撐得很開,彈性大到我已經(jīng)忘記我真的年齡、忘記我所在的地方、忘記我詳細的過去,只有單純的眼睛和耳朵在時間裡飛來飛去。在電影院看電影尤其是。臺灣影迷最令全世界華語電影愛好者羨慕嫉妒的其中之一大概就是能在電影院看到《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和《一一》,這兩部堪稱華語電影尖峰的電影。好的電影總是讓人能有這種穿越時空的感覺。今年能在金馬影展看到修復版的《青梅竹馬》,也是一次讓我自己都想感謝自己的觀影經(jīng)歷?!蛾魩X街》的見面會都沒有張震,《青梅竹馬》的見面會竟有侯孝賢。買票的時候我還在想導演也來不了了蔡琴也不可能來侯孝賢肯定也是不會來的,結(jié)果作為影迷還真算是有一個小幸運??措娪翱傆须娪氨旧砼c電影外的樂趣,大概愛電影的人,就該感謝各種影展和觀影的機會吧。
見面會時間,侯孝賢導演說,看自己幾十年前的樣子還真的蠻帥的嘛!又聊到裏面的柯素雲(yún),柯素雲(yún)真是好美好美,從黑黑的房間走過走廊走進畫面中心阿隆的眼前,一笑就笑出了全世界男生都放不下的青梅竹馬的臉龐。這裏的柯素雲(yún)和《一一》裏演nj初戀情人時的柯素雲(yún)一樣地美,明顯年紀大了,但仍然是最舒服最安心的美。主持的聞天祥老師與侯導打趣,大概柯素雲(yún)就是楊導心中初戀的樣子,吳念真就是婚姻很容易出問題的樣子,全場又是爆笑。(而且《青梅竹馬》裏吳念真飾演的阿欽的老婆叫阿瑞,《一一》裏nj的初戀情人也叫阿瑞噢)因為一直沒有清晰版本而這次在電影院才第一次看的《青梅竹馬》,也是陰差陽錯下我想感謝的與楊德昌導演的一次寶貴的也是最後一次的“初體驗”了。
關(guān)於《青梅竹馬》的“幕後故事”和“八卦消息”我聽了不少,今年9月侯孝賢導演的《尼羅河的女兒》修復版上映的時候,我曾去聽光點華山的一個講座活動,到場的有小野、陳懷恩和王耿瑜,小野就曾說到過這部《青梅竹馬》就是“侯孝賢和楊德昌兩人當時都以為時代來了,這個時代屬於我們的了,我們可以盡情地拍自己的東西,兩個人常常碰在一起的結(jié)果就是,本來終於賺到能在天母買下一棟房子的錢,拿來投資給楊德昌當導演叫《青梅竹馬》,因為沒有錢請其他的演員,他就自己下去演,還有蔡琴,你想想,侯孝賢加蔡琴,怎麼會賣錢?所以《青梅竹馬》賣得非常的差......《風櫃來的人》垮掉了,《冬冬的假期》垮掉了,加上去投資《青梅竹馬》垮掉了,本來很討厭中影舊的制度的侯孝賢,(我就)打電話給他,這下走投無路了?他就心不甘情不願地回到中影,簽了三部電影...《童年往事》《戀戀風塵》......這兩部電影都是奠定了侯孝賢地位的電影,拿了很多獎在國外也賣得很好,有人就要侯孝賢還是商業(yè)一點,然後他也想試試再商業(yè)一點,就有了《尼羅河女兒》”。大家也都知道,侯孝賢、楊德昌、蔡琴、朱天文這幾個最好的朋友在一起...這又是一段已經(jīng)在風裏飄的軼事了。
本文原載於微信公眾號
牯嶺街少女觀影事件
微信號:syoujyofilmtalk
歡迎光臨
2 ) 版本小考
中國電影資料館和那張著名的坑爹VHS畫質(zhì)截成4:3的DVD版本是一樣的。今天看了楊德昌回顧展的版本,回來對了手上的DVD,多出大概15分鐘,時光網(wǎng)的專題在這里:
http://news.mtime.com/2011/10/28/1473958.html這15分鐘的重要之處在于解釋了三處重要情節(jié):阿隆和日本女的感情(兩人開車之后,多了一大場深夜秋千聊天戲,以及重要臺詞:“這個世界不是你們打棒球那么簡單”),阿貞和啤酒男的關(guān)系(啤酒男和阿貞吃面多了大約一分鐘戲,啤酒男回家后多了一場戲,老婆半夜起來打蚊子),阿貞和摩托小哥的關(guān)系(摩托暴走附近多了一大場生日趴體及次日清晨的戲)。此外還多出阿貞去銀行給母親取錢的戲,梅芳戲份本來就不多,刪掉這場更是面目模糊了。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個版本里引用了兩首馬友友的大提琴作品。先前看到說楊德昌古典音樂情懷云云,這才了然。
少了這些戲有些地方絕對是不通的(比如日本女之于阿貞和阿隆關(guān)系)。加上之后立即看出楊德昌的細密程度。同時也更明確了新電影和愛情文藝片的直接關(guān)系。于是果斷可以調(diào)到五星。
幾時才有這個版本的DVD發(fā)啊。
哦,還有一些戲,這個版本留了下半場,另一個版本留了上半場,比如阿隆在布店的戲,DVD版是要比這次看的多一些的。
3 ) 郎騎竹馬去,青梅獨斷腸
看的第一部楊德昌,竟不是標記多年的一一或牯嶺街。從豆瓣的評價人數(shù)看,這大概是他最不為人知的一部電影長片了。起因是油管的這部MV,配樂是Vansire的《Nice to See You》,夢幻、慵懶、舒適、愜意,好像春天躺在毛茸茸的草地上在和煦的微風中小憩;又好像周末午后穿著舒服的居家服靠著伴侶窩在沙發(fā)上各自看書。這是我第一次聽說Vansire聽說Dream Pop。
MV里剪出來的效果是另一種故事,讓我對這部電影有了錯誤的期待。我原以為是講一對青梅竹馬的白領(lǐng)小情侶在臺北無病呻吟矯情萬分的都市男女愛情故事。
我以前總對青梅竹馬有強烈的向往,遺憾沒有從小一起長大從未分離的朋友,不曾有過青澀單純綿延數(shù)年的中學戀情。但年紀漸長,發(fā)覺少年情侶少有能步調(diào)一致地成長的,漸漸的,只能依靠消耗過去的甜蜜記憶讓早該了斷的關(guān)系茍延殘喘,于是在互相執(zhí)著和怨恨中蹉跎歲月。最后青梅枯萎、竹馬老去,從前的默契成了掙脫不了枷鎖和詛咒,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人與人間的陪伴大多只有一程。很難像豁達的人那般不為此花費過多的心力來悲傷。還是會有執(zhí)念,總覺得年紀大了遇到想珍惜的人的概率越來越低,很多事我不努力一下以后或許會是遺憾,努力過了也許結(jié)果會不同。但最后總會陷入困獸囚于牢籠般的絕望,對一段看不到任何出路的關(guān)系拿出這個觀點自我寬慰,倒也有些作用。
總是寄希望于生活狀態(tài)的改變能讓一切問題迎刃而解是不現(xiàn)實的,問題暫時被掩蓋的短暫快樂之后將是無窮無盡的反噬。換份工作、搬個家,絕無可能消除“不適合或是不愛”的借口,只是平添更多的爭吵和不滿罷了。影片中阿貞寄希望于“結(jié)婚”和“去美國”這兩個重大的改變來解決家庭、感情中的種種問題,只能是一廂情愿的幻想??此颇驹G(也可能只是侯孝賢演成木訥了)的阿隆對此倒是看得分明。
曾經(jīng)的少年國手們榮光不再,只剩下被現(xiàn)實生活捶打得毫無斗志的幾個中年人圍坐對酌,互道生活艱辛。年少相逢相知,意氣奮發(fā)站上云端,只要簡簡單單地揮舞球棒,榮光和女孩青眼都盡在手中;如今天涯淪落,嘗盡打球遺留的傷痛和生活的艱辛,面對嗷嗷待哺的兒女和沉迷賭博的妻子,只能超負荷地工作,是無奈也是逃避。
阿隆初回臺北還抱著些許希望和對未來的規(guī)劃,直到籌碼一一輸?shù)?,連身邊人的臉孔和自己的心意也再看不清楚,腳下的路逐漸狹窄消隱,最終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被現(xiàn)實世界三振出局。
楊德昌和侯孝賢之間聯(lián)系密切,互相影響。
片頭正對公寓陽臺移門的端正空鏡頭出標題的一幕總讓我想起侯孝賢《最好的時光》“戀愛夢”里不斷出現(xiàn)的臺球房大門空鏡和“自由夢”里古樸雅致盡頭即陽臺的走廊。一是現(xiàn)代都市,一是現(xiàn)代鄉(xiāng)村,一是清末民初,不一樣的場景,卻一樣的清雅舒適,回味無窮。
不停閃爍的Fujifilm霓虹燈,在MV和電影里都反復出現(xiàn)。在摩登大都市中,兩個人影、一段感情都顯得如此渺小和無關(guān)輕重。
很容易聯(lián)想到最近的疫情,當世界前進的車輪、時代的洪流傾軋過來要吞噬正常生活的時候,當延續(xù)正常生活甚至生存都成為困難的時候,男女情愛又值得費多少心力。之前看到一位網(wǎng)友說:
當代都市男女關(guān)系,每個人都保持著‘即使對方明天從我的生活中抽身而去我也能全身而退’的那種感覺
不是都市男女不再付出真情,只是對大多數(shù)人來說,生存有更高的優(yōu)先級。即使今天哭得昏天黑地起不了床一口水都喝不下,第二天為了房租/房貸、伙食費、交通費等等還是要裝作一切如常去公司好好上班。文藝影視作品里,可以轟轟烈烈談戀愛幾乎沒有其他要操心的事的人不外乎學生、富二代、舊社會貴族女性、退休老人、小混混……或者就是像摩登情愛里那些除了感情幾乎沒有任何其他生活煩惱的真精英階層們, 可以盡情品嘗愛情的痛苦和美好。
感情和事業(yè)都產(chǎn)生問題的阿貞需要尋找其他出口。
騎摩托的小男生很好,有著年輕人專屬的特權(quán)——無窮無盡的時間和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的熱烈情感??梢栽趧e人上班的時候陪阿貞在空房子里玩無聊的彈球,開著摩托帶她去看海,在她家門口從白天等到深夜。如果阿貞家有萬貫家財?shù)戎^承,如果阿貞和她妹妹一樣才二十歲不到,也許會有一段轟轟烈烈的浪漫戀愛;但家庭和事業(yè)都有著一大堆問題亟待解決的阿貞,需要的是可以依靠分擔生活壓力的成熟男性,浪漫和激情并不是必須——當年她和少年得意的阿隆大概已經(jīng)體會過了。小男生注定只能是短暫的生活調(diào)劑。
至于那位有婦之夫,就不必多談了。當他第一百次找阿貞喝啤酒的時候,并且用上了“我們吵架了,談到了離婚”的借口時,我無法控制地嗤笑出聲。他大約是全片最讓我看不起的男性角色了?!罢劦诫x婚”又如何呢?真的簽了字再來找阿貞吧。否則阿貞到底有什么義務(wù)一次次地陪他在大排檔喝啤酒?他又不曾陪她消磨一下午玩彈球,也不曾開車帶她去海邊吹風,更不要提為她排憂解難了。就是個只會向妻子和曖昧對象索取的無用懦弱的男人罷了。開場他對著窗外林立的高樓說“這些建筑有我沒我好像都差不多”——潛臺詞是滿滿的懷才不遇和自命不凡。普通建筑師不就是社會主義螺絲釘嘛,為什么需要到四十多歲從業(yè)多年才意識到?
看MV時完全沒認出年輕時候的侯孝賢和蔡琴,直到片頭主演名單出現(xiàn),不敢相信他倆合作演過電影。
80年代白領(lǐng)打扮的蔡琴,豐滿紅唇配上大框墨鏡,體態(tài)挺拔,舉止端莊,現(xiàn)在看來都毫不落伍,依舊很潮。她每次戴上不同的墨鏡,我腦中就自動配音“墨鏡一戴,誰都不愛”。墨鏡是助她下定決心、掩飾心情的重要道具,所以梳妝臺上各色墨鏡擺得滿滿的。
阿貞的形象是典型的都市白領(lǐng)女性。甚至算比較成功的那一群,畢竟在臺北有了自己的房產(chǎn)。
天知道我看著她的一室一廳和落地陽臺門有多么羨慕!我從中學時期開始向往的生活也不過如此——供一套自己的公寓,再也不用擔心搬家收拾東西,可以擺上幾大柜子的書、樂高、塑料小人、文具,可以在廚房里堆滿喜歡的餐具廚具,有大大的落地窗和充足的陽光,早晨在陽臺喝茶吃早餐,午后窩在沙發(fā)里看書看到困倦,晚上關(guān)掉所有燈在大熒幕上看電影;可以光著腳在一塵不染的地板上走來走去,也可以穿著厚厚的居家服在地上到處打滾;可以自由地帶喜歡的人回家,一起做飯、到處做愛……
這是世界上一處完完全全屬于我的地方,裝滿我喜歡的一切。
阿貞生活現(xiàn)代而西化,家中擺滿錄影機、唱片機等電器,每天穿著職業(yè)套裝踩著高跟鞋出入高級寫字樓。交往的朋友也都是白領(lǐng),他們在爵士酒吧喝酒聊天扔飛鏢——就像當時所有西方世界的年輕人一樣。七八十年代的臺北,已經(jīng)追趕上了發(fā)達國家的腳步,現(xiàn)在看來,依舊時髦洋氣。但這些朋友之間只有淺薄的享樂情誼,鬧完之后各回各家沒人會關(guān)心其他人的生活或為他們的困境加以援手。
她的竹馬阿隆身處的卻仿佛是另一個時空的臺北。侯孝賢年輕時候的土氣木訥與人物形象極為相稱。
守著一爿老舊的布店,戴著大金鏈子,開著紅色的轎車穿行于尚未現(xiàn)代化的老舊街區(qū)?;貒紫忍酵?jīng)的棒球恩師;偶遇年少老友,對他的悲慘的現(xiàn)狀報以同情、提供幫助;賣了房產(chǎn)準備用來和阿貞一起投資移民的錢最后為債臺高筑的父親老友/未來岳父雪中送炭,還陪他喝酒聊天。
阿隆的生活傳統(tǒng)、單調(diào),充滿溫情和義氣,最后將自己拖進了生活的泥潭,再也掙脫不出。
阿貞心中極度向往代表著先進發(fā)達的美國在他眼里也“與其他地方?jīng)]有什么不同”,也許在他心里遠不如臺北——那樣的種族對立、階級分化,人與人之間冷酷而殘忍,只有利益。哪里及得上在臺北街頭破舊店家門口的一碗大腸面線背后的溫情呢?
如我開頭所說,少年情侶少有能步調(diào)一致地成長的。阿貞與阿隆即使沒有現(xiàn)實生活的種種困境,一直被過去青梅竹馬的甜蜜幻想所蒙蔽,也未必能長久幸福。就如同一直困在往昔少棒榮光里的球手們,終其一生都再難回到巔峰時刻,那些記憶反而成了拖累和枷鎖。
阿隆在生活徹底陷入絕境之前意外赴死,回光返照之際在垃圾堆中看到當年意氣風發(fā)的少棒隊,聽到了掌聲和歡呼,也算楊德昌式別樣的溫情結(jié)尾了。
4 ) 透明,或觀眾之死:關(guān)于兩句對白
第一段出自13:44
阿貞父親:阿隆,你從美國回來了?美國好不好玩?
阿?。翰诲e啦。
阿貞父親:你媽媽身體好不好?
阿隆:不錯,和以前差不多。
阿貞父親:來,進來和我們一起吃飯。
第二段出自14:45
阿貞父親:你媽什么時候回來玩???
阿?。翰恢?,她身體不是很好。又怕坐飛機,美國的天氣比較適合她住。
阿貞父親:她去住你姐夫那里?
阿隆:嗯。
我感興趣的是這兩句臺詞:
(1)不錯,和以前差不多。
(2)不知道,她身體不是很好。
敏感的讀者要是把(1)-(2)跟它們的真值條件聯(lián)系起來,就可能感覺到不適。“這里有一個inconsistency!”我聽到她們這么喊著。解釋起來不難。譬如,我可以想到以下理由:
(a)(1)的語境和(2)的語境已經(jīng)不同了。前者是寒暄,后者是探求。
我不打算采取(a)。因為(a)無法解釋為什么會話要在這里改變語境的問題。也就是說,它解釋不了電影劇本為什么要給阿隆安排這么一段對話。事實上,從阿貞父親進房門的瞬間就可以切到他們的餐桌戲。整個《青梅竹馬》遍布這種省略操作。
我有理由賦予這一現(xiàn)象一些特別的理由。認可(1)與(2)有沖突比不認可這點能更好地暗示阿隆的復雜面向。這無疑是楊德昌電影里最迷人的地方之一。有這樣一種傳統(tǒng)的調(diào)子,它認為,阿隆沉溺在某種懷舊的情緒里。他還念念不忘少棒時期的榮譽、把自己介紹為“做布的”而非“紡織”,不惜跟人動手以便捍衛(wèi)過去,諸如此類。這個人物陷在鄉(xiāng)愁式的情緒里。圍繞他的一切刻畫都在迎合這點。除了這兩段對話。
在法庭上,如果證人證言前后不一,這通常是判定證人不誠實的一個理由。楊德昌之后的劇本,特別是《獨立時代》,熱衷于去呈現(xiàn)法庭式的對白交鋒。人物在吵架,可實際上這架吵得很假。沒有人理性成這樣,把道理想得如此清楚,卻還愿意吵架。他們原則上是自說自話,不過,對象顯然是觀眾。如果我們把這套東西前置進《青梅竹馬》時期的創(chuàng)作,每個小橋段可以被視作一個小前提、指令步驟,串聯(lián)起來,到最后任務(wù)達成:結(jié)婚不是萬靈丹、美國也不是。Q.E.D.
這兩段對話可以幫我們打破關(guān)于這部電影的成見。雖然影片中阿隆為了幫阿貞父親,把自己和阿貞移民的錢款都填了上去,給兒時的棒球玩伴現(xiàn)如今窮困潦倒的計程車運將塞錢,顯得無比念舊情,可這是錯覺。
我們不該把(1)和(2)看作語境的轉(zhuǎn)變的后果,而要當成是阿隆這個人物邁向完全透明化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會有這樣一種人,她們每時每刻照語境辦事說話,不是因為他們睜眼瞧見了語境信息,而是因為根本不在乎語境的變化。他在無視規(guī)范的情況下順從規(guī)范。從不違規(guī),從不僭越。無可救藥的得體。想想看,一輩子順從規(guī)范的人當然在死后會奪取那個屬性,成為規(guī)范的遵守者。阿隆在臺北浪費生命。臺北贈予其無名的死亡。這個角色就好比是身處黑暗的觀眾,在看不見的地方享受她們的秘密,這是一種絕對的不可見性,是聲音、音樂、音響、語音。我們就此跟阿隆的透明性達成了某種共謀。角色剝奪了我們的秘密,開始說話。在這種意義上,最后一幕讓人無比感動:阿貞戴上墨鏡,嘴唇不動,聲音傳入我們耳朵,觀眾開始變得透明,淪為一個阿隆式的角色。
5 ) 傳承、幻滅、逃離
作為楊德昌電影的第二部拍攝的長篇故事,不同于《海灘的一天》所受到的反響,在當時算是大手筆制作的這部電影,獲得的卻是票房的低迷,影評人的詰問,當時的楊德昌和侯孝賢,乃至蔡琴,吳念真等人都會不太好受,患難見真情,在命運的撮合下,楊德昌和蔡琴的情感故事,從這部電影里,書寫了一頁唯美的序,當然,這都屬于家長里短的后話。
回過頭來看,當時票房的低迷,一方面在于和《海灘上的一天》落差之大,一下讓觀眾無法接受,楊德昌為表達自己所思索的東西,不知覺的把節(jié)奏弄的沉悶無比(好玩的是,在我們后輩的敬稱中,這就是所謂的“大師節(jié)奏”)其在時空不斷的編排中,更注重的是影視橫向即抒情的展示。再者,在阿隆和淑貞這兩個角色的設(shè)置上,美國歸來的布店老板和剛被辭退的經(jīng)理助理、這兩個角色看似普通,但現(xiàn)實中,像這樣組成的家庭是少之又少的了,在中國,哪里都是需要講究門當戶對的,也許當時的觀眾無法理解,其觀念差距如此之大的兩人,又是怎么能走到一起的呢?只是因為“愛”么。
“青梅竹馬”原典出自于李白的《長干行》:“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事實上,電影里并沒有涉及男女方是如何成為青梅竹馬的,也沒對過去所發(fā)生的一切做出一個交代,所有的一切都是從婚姻生活開始訴說的,兩小無猜的男女,成長后,是否還能如同童年般,毫無顧慮的相處,不計后果的相愛,還是說,“青梅竹馬”成為兩者唯一的羈絆?我想,在這部電影里給出了比較清晰的答案。
阿隆本身帶有著濃厚老中國里傳統(tǒng)大男子的思想,講究的是江湖義氣,他喜愛的棒球,也是屬于戰(zhàn)爭時期日本所帶來的,棒球?qū)τ谂_灣的意味,在2014年魏德勝的作品《KANO》中有詳細講述,不再多提。在影片里,吳念真自嘲兒時的夢想“威廉波特”,似乎是臺灣少年棒球賽第一次在全球性質(zhì)的比賽中,獲得冠軍的聯(lián)賽名稱,但無論如何,1985年,對他們而言,靠夢想過活的日子已經(jīng)隨風而去的了?;钤谶^去的臺民,生活好似底層動物,在日式KTV的破敗和街頭巷尾中茍且偷生,活著一天是一天的疲累,這些,在吳念真飾演阿欽的家庭中,得到很好的體現(xiàn),在阿欽的妻子離開他時,阿隆的怒罵似乎是對記憶中的舊臺灣的一次抹殺,“由她去吧,管她作甚”,情誼的濃厚得不到任何的回報,只有忍痛割愛,方有機會重生。
而淑貞,則帶有一絲朝氣蓬勃的意味,有著新時代office lady該有的樣子,出門講究氣派,混跡于寫字樓,KTV和西洋酒吧中,和同事的關(guān)系混亂,對自己想要的東西有著近乎傻里傻氣的堅持,對于父親的厭惡和阿隆的江湖之氣的反感,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慢慢累加的,她生為女性,太想甩開自己的過去:在阿隆會見老丈人時,母女兩人擠著平仄的廚房伺候著爺倆,隨后,飯桌上會談,她極不情愿的為父親撿起了掉在地上的瓢羹。她太想擺脫這樣的屈辱的身份了,她的愿望是去美國,那里該有公平的環(huán)境,能成就一番自己的事業(yè)。實際上,鋼鐵都市的冰冷將她的愿望完全擊碎,隨后阿隆給他講述哥哥的故事,告訴她美國并非她所想的那樣是公平的天堂,到哪兒都一樣,換個地方,并不是萬能藥,而淑貞急于擺脫這些舊有所留下來的枷鎖之時,竟愈發(fā)的殘忍,最后間接的導致了阿隆的死亡。
在影片的末尾中,阿隆似乎又在電視中看到了自己喜愛的棒球賽,是那個被淑貞和妹妹阿玲所不屑的棒球比賽,他點了一支煙,消匿在煙霧繚繞之中。在這個超驗意味的場景中,起源于阿隆和淑貞結(jié)識的摩托車黨的爭斗:在斗爭中,年輕氣盛的摩托車黨竟捅了阿隆一刀,隨即落荒而逃,阿隆的死亡,是隨著淑貞的升職而到來的,接受了“去哪兒都一樣”的教誨,在“擺脫”了阿隆后,淑貞即將重新開始朝氣蓬勃的生活。
楊德昌很喜歡在結(jié)尾中將電影經(jīng)過主觀視角進行對世界的扭曲,回歸到他看這個世界原本的視角,不管是《恐怖分子》的睡夢還是《一一》的回光返照,通過這一視角的存在,原本壓抑的情感可以得到很好的發(fā)泄,同時又不會破壞掉影片原有的基調(diào),這和大衛(wèi)林奇的作品相似,如果問題的解決是在扭曲的時空中得以達成,那么,這些問題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是會普遍存在的,而觀眾得到的解脫,實際上是一種假象,這樣的假象伴隨著死亡的到來而宣告著結(jié)束,從側(cè)面說明了問題的無解性。本質(zhì)上說,一直維系著社會現(xiàn)實的紐帶和追求時代感的楊德昌,也是運用超驗手法的大師。
《青梅竹馬》的英文名字是《TAIBEI STORY》,楊德昌也許是有向小津安二郎《TOKYO STORY》致敬的成分,不同的是,小津的電影講述的是老人是如何被年輕人漸漸遺棄的,而楊德昌實際講述的是在日益發(fā)展的社會中,新生代的年輕人對人情的冷漠,以及對老一輩的隔閡以及遺棄,甚至是為了自己的發(fā)展,對其進行狠狠的扼殺。鋼鐵城市早已成為支離破碎的模樣,沒有傳承,只有幻滅和逃離。
6 ) 楊德昌的兩個無言巧思
有很多人覺得楊德昌的電影很話嘮,仿佛不用臺詞就無法表達出他要表達的東西。我覺得一半是對的,一半是不對的。
對的是楊德昌的臺詞表達的就是楊德昌自己對世界,對生活,對社會的理解和態(tài)度,這是他電影中文本的力量。不對的地方在于,楊德昌對于那不用語言就可以表達的部分,同樣駕輕就熟,盡顯巧思。
《青梅竹馬》里的兩個例子
1.女主阿貞(蔡琴)帶著媽媽去銀行取錢,取完錢后給了媽媽10萬塊和一疊零錢,叮囑媽媽這是打出租車的費用,然后阿貞就跟媽媽說要去上班(其實阿貞已經(jīng)失業(yè))離開了。下一個長鏡頭沒有一句臺詞,媽媽在公交車站徘徊,叫住前方的一個女高中生,女高中生回頭,帶著阿貞媽媽查看公交車站牌,然后送貞媽媽坐上公交車。
一個無言的鏡頭,展示了媽媽多年來作為清貧家庭的家庭主婦的節(jié)?。ú辉富ǜ噱X打車)和深居簡出(并不知道要坐哪一趟公交車回家,因此詢問女高中生)。無言巧思。
2.男主阿?。ê钚①t)被街頭青年因愛生恨捅傷之后,坐在路邊一整夜。在一連串鏡頭里,楊德昌在交待阿隆死亡這個事實時沒有用臺詞,也沒有給侯孝賢鏡頭。先是特寫地上的鮮血,然后是蓋著白布的擔架被搬上救護車,關(guān)好門后,醫(yī)生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停下來,和發(fā)現(xiàn)阿隆的警察點了根煙,開始聊天。
如果阿隆還有救,醫(yī)生必定應(yīng)該馬上驅(qū)車離開去醫(yī)院。這個抽煙交談的鏡頭,沒有給臺詞,卻交代了阿隆死亡的事實。
楊德昌的兩個無言巧思,還有阿隆好友阿欽(NJ)開車時帶著的手套,足見他在劇本創(chuàng)作和呈現(xiàn)手法上,想的多深入,多細致。不用臺詞能更好表達的地方就不用臺詞
楊德昌拍戲真是太講究了,就憑那光線和環(huán)境音的運用就值個滿分,《本命年》的結(jié)局是否有借鑒?時代進步焦慮癥,從旁觀者的視角,近乎癡迷的展示人在城市景觀里的空間感,場景道具的文化政治符號標識,兩邊情人埋下的伏筆和美日臺的微妙關(guān)系,包括調(diào)教演員和導演能力都太強。好像看過這片的錄像帶,北影節(jié)資料館104分鐘膠片版。
在透徹分析了當代婚姻困境后,楊德昌又細致展現(xiàn)了童話模式的無奈現(xiàn)實。少時情感固然在時光追憶中被醞釀得溫馨甜美,但生活軌跡的日行漸遠讓兩人喪失了交響共鳴的平臺。歲月的飛刀將自我削鑿成一個個熟稔而遞進的個體,其實從這個意義上講,天下何人曾相知?【7 ↑】
青梅竹馬又怎樣,漸行漸遠漸無常。
紐約電影節(jié)。30年前的老片子,和現(xiàn)在一樣兒一樣兒的煩惱,生活的不安定,想要重新開始卻又力不從心,好像沒有行差踏錯,卻不知如何已身陷深淵。結(jié)婚不是萬靈丹,去美國不是萬靈丹,鼓足勇氣生活下去。ps蔡琴好洋氣!
6/10。凡能把言情劇拍出社會意義的都是大師。老楊的構(gòu)圖多少影響了侯孝賢,特別是開場的后景窗戶+后腦勺調(diào)度,以及門廊、鏡子構(gòu)成的框式取景。沉默的遠景敘事與觀眾拉開距離,即使打架殺人的橋段也隱去血腥元素讓一切發(fā)生在漆黑之中。表達的還是都市人無法排解的孤獨和煩惱。大段感言的臺詞有些間離。
青梅竹馬四人的各自人生困境和崩潰。美國背景的阿隆、日本背景的阿絹、臺北中產(chǎn)階級的阿貞(依靠大陸老板)、底層階級的阿欽(本地人)。四人的人生設(shè)定,和身份的復雜性,不正是八十年代臺灣的最好寫照?(阿隆走出阿貞家,電梯門的閉合,拍得像極了棺材~預(yù)示了之后被刺傷/半自殺的結(jié)局。
我是侯孝賢蔡明亮那一褂的,偏好靜態(tài)長鏡頭,達觀、疏離的視角,摒棄多餘的道德評判....楊德昌哦,他的野心,他的抱負,他的鬱結(jié),他的憂慮,那麼堅硬用力,那麼緊綳掙扎,那麼痛,那麼累,每每都刺傷了我,再去刺別人................
牯嶺街少年們騎著摩托在臺灣街頭呼嘯而過,懷里揣著呼之欲出的刀子,中年人的臺灣夢早已遠離,和窗外的車影霓虹一樣虛幻、風的后面是風,天空的上面是天空,道路的前面,還是道路,所謂美國、所謂結(jié)婚,無法接近,也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吧,在MOMA看的入神把手機給丟了,幸虧追回去時又找回來了,萬
蔡琴:我們結(jié)婚好不好。侯孝賢:結(jié)婚?結(jié)婚又不是萬靈丹,你知道的。蔡:難道一定要等移民到美國,才能結(jié)婚嗎?侯:不要想美國了,美國也不是萬靈丹。跟結(jié)婚一樣,只是短暫的希望。讓你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的一種幻覺。
有鄉(xiāng)土氣的男人從美國回來,一身洋味的女人卻出不去,原來青梅竹馬只是一個天真的起點、一段可逆的命運,情感在不斷社會化的過程中土崩瓦解,轉(zhuǎn)型時代的糾結(jié)身份卻不可忘懷。當一切外部的依賴和向往最后都倒塌了,人們不該再有沖出圍城的幻覺。
或許是錯覺,但我真切感受到了角色內(nèi)心不相盡同的平靜,在言語和肢體難以協(xié)調(diào)的城市,從兩小無猜熬成青梅竹馬不過泛泛憐憫之情,當局者也總是迷,他們誰都解不開那個謎題,誰也走不出這個迷宮。楊德昌營造的空間感總是處于動態(tài)或者被割裂的靜態(tài),仿佛隨時準備以雷霆萬鈞之勢摧毀整個臺北概念藍圖。
阿貞和妹妹的朋友們?nèi)ジ栉鑿d,小青年們在舞池扭來扭去,阿貞和她的那個小青年在邊上靠墻呆著,對著笑笑,突然停電,短暫的慌亂后舞池里的人點亮打火機,在危險的火焰中繼續(xù)瘋。很快電來了,大家再次白癡一樣沸騰起來,墻邊的小青年轉(zhuǎn)頭看阿貞,阿貞蹲著,伏在胳膊上在哭。
CC修復,畫質(zhì)還不錯,城市空間感,膠片色彩還原,都很舒服,人物心理的微瀾,欲說還休的情緒,一點點侵蝕,一點點滲漏,又有適度的留白,侯導、柯導、吳念真、蔡琴都是好演員。
楊德昌電影里每個男人都是可憐的,從青梅竹馬的侯孝賢到恐怖分子的李立群,直到牯嶺街的張震和一一中的吳念真,都是被愛情、家庭、生活和社會裹挾的悲劇性人物。所以犯罪也成了這些電影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因為沒有犯罪,故事的壓力最終便無處釋放。相比起來,一年之后的恐怖分子成熟了不止一星半點。2018.11.10 資料館二刷。兩年半后再看,更能理解楊對臺灣這種社會復雜性的深刻描繪,理解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中國與日本、資本和愛情縫隙中生存的人。人物的聲音消失在嘈雜的背景里,形象則在永恒的鏡像中。結(jié)尾墨鏡的雙重訣別。
3.5星。夜晚的霓虹燈光與我無關(guān)人潮的喧囂沸騰與我無關(guān)我站在球場上唯一能握住的是懷舊的靈魂移民美國開創(chuàng)商機的事業(yè)呼嘯而來我一擊未中青梅竹馬永結(jié)同心的愛情呼嘯而來我二擊未中榮光已逝不甘平庸的生活呼嘯而來我仍未擊中至此世界將我三振出局
“你看這些房子,我越來越分不出它們了。是我設(shè)計的,不是我設(shè)計的,看起來都一樣。有我,沒有我,好像越來越不重要了?!?/p>
即便是現(xiàn)在,尤其是現(xiàn)在,該怎么用準確、適合的鏡頭展現(xiàn)中國人的風貌,展現(xiàn)中國人欲拒還迎、欲言又止、欲奔放愈含蓄的情緒,亦親密亦疏遠的人際關(guān)系,我想依舊要回到8、90年代他們的作品里找答案。這是我反復去看這些作品的原因。而當代鏡頭里的中國人,是別扭的,且是東方主義的,中國人并不是那樣的行為模式。3.5
楊德昌與侯孝賢唯一一次親密合作。新舊碰撞與時代更迭中的迷夢。飛鏢,打架,夢露,少棒。結(jié)尾如牯嶺街般無力。ps:畫質(zhì)太差,不少細節(jié)丟失,折選金句:美國也不是萬靈丹,跟結(jié)婚一樣。只是短暫的希望,讓你以為一切可以重新開始的一種幻覺。| 空便當盒傳出來哐啷哐啷的聲音,我記得好清楚。(8.0/10)
后來我們不相愛,后來我們更了解。
修復版畫質(zhì)感人。這部也很好,可能就是演員之間的壓迫感差了一些(不是吐槽侯孝賢,他真的蠻可愛的哈哈哈)。楊德昌幾部看下來結(jié)尾都有點懵逼,可能他自己本人也不知道這些問題該怎么解決吧… 另外蔡琴怎么可以那么潮,有整整一個梳妝臺的墨鏡??楊德昌給她買的嗎不然怎么全拍進去?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