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沒有努力,何談公平——<Fair Game>
A republic, madam, If you can keep it
為什么我們是一個偽共和國,因為我們每一個人沒有努力去盡到自己的責任,去保護共和。
關于這部電影,沒有什么比下面這個豆瓣影評更切合我的理解了。
--------------------------------------------------------------------------------------
這部電影和我?guī)啄昵翱催^的一部電影有異曲同工之處:真相至上。那部電影講的是一個記者對抗整個政府的事情。
要理解這個電影的價值,首先要了解一個背景:在美國,新聞媒體是獨立于政府的,換句話說,政府沒有權利影響媒體,或者暗示媒體該寫什么不該寫什么。政府能做的事情就是千方百計的防記者偷窺秘密。在這個事件中,V.P.的真實身份由白宮官員故意泄露給記者發(fā)表在公開媒體上,這個事是不合法的。但有罪的是官員,而非記者。不過如果記者拒絕交代消息來源,那么有罪的就是記者了(電影真相至上,描述了類似的一個事情,由于記者拒絕透露消息來源,最后是記者入獄)。在電影發(fā)展的過程中,當總統(tǒng)辦公室的人發(fā)現(xiàn)質(zhì)疑政府的報道時對手下說:把網(wǎng)上所有關于這件事情的報道打印一份給我。我以為他后面會說:給網(wǎng)管打電話,全都給我刪了!結(jié)果發(fā)現(xiàn)我習慣中國特色了,事實上,總統(tǒng)辦公室的人拿著一摞從網(wǎng)上下載的打印稿,除了皺眉頭,啥辦法都沒有。
以一己之力對抗整個國家機器可能么?我想不可能,但是對抗白宮呢?不要把白宮等同于整個國家機器,因為它只擁有行政權,我們還沒有算入議會的立法權和法院的司法權。所以,只要你敢用真相去挑戰(zhàn)白宮,議會和法庭都會和你站在一起的。這就是民主。
用男主角的一段演講概括他的行為:“他們的行為不是針對我,也不是針對我妻子,而是針對你們,所有的民眾。如果這讓你感覺到憤怒,感覺到被代表了,那么就行動起來!當年憲法二稿定稿后,本杰明富蘭克林走出獨立廳,路上有位女士攔住他,問道:您留給我們的政府,是什么體制?富蘭克林回答說:如果你們能保持, 那就是共和政體(a republic madam, if you can keep it )治國的責任,不僅在少數(shù)特權人手里,要想民主強國,擺脫專治暴政,那么每一位公民,都該堅守職責,無論是指出街頭的坑洼,還是指出國情咨文中的謊言,都要敢于發(fā)生,勇于質(zhì)疑,向政府索要真相。民主并不輕松,但這是我們的國土,如果我們盡責,這將是我們子女的樂土.....”
全片沒有高潮部分,純敘事風格,對于外交官該不該在紐約時報發(fā)表社論和政府為敵在這個片中連一點爭議都沒有,以及對于V.P.該不該走上法庭為自己辯護也沒有任何疑問。對政府的態(tài)度可以用一句臺詞來總結(jié):““瓦萊麗,我聲音比你大就證明我對嗎!” “白宮的聲音比我大一百萬倍就證明它對嗎?” 在豆瓣看到對這句話的評論(來源于”一大坨“豆油):“這一段西恩潘與特工妻子的對話是全篇的高潮,通常電影高潮在結(jié)尾,這部片子就在這段對話。一貫的,西恩潘表現(xiàn)了對政府、對手握巨大權力的人的不信任,這是根植在一部分美國人骨子里的精神,從獨立宣言開始。有如此堅持如此勇敢的公民,才可能有更好的能講真話的政府。美國并不是模范,不必一提到民主法治、權力制衡就拿出美國來證明或者反證,美國的制度是眾多民主制度中的一種。一種不太壞的制度。一種建立在對人性充分理解基礎上的制度?!边@正是我想表達的想法。
2 ) 絕密檔案曝光
1號檔案——公平游戲
"Fair Game"的字面意思是“可捕獲的獵物”或“可取笑和攻擊的對象”。瓦萊麗-普萊姆用此短語作為自傳書名,實際是引用了美國前總統(tǒng)喬治-布什的政治顧問卡爾-羅夫?qū)λ摹芭R別贈言”:威爾森的妻子是"Fair Game"(取笑對象)——羅夫本意是想嘲笑普萊姆嘩眾取寵,必將被世人唾棄,普萊姆卻借此諷刺在這場個人對抗國家的“公平游戲”中,自己被政府出賣,變?yōu)椤氨猾C殺的受害者”。
2號檔案——CIA特工泄密事件利益網(wǎng)
A.
受害人:瓦萊麗-普萊姆
原身份:CIA秘密特工
現(xiàn)身份:家庭主婦
普萊姆屬于CIA的NOCs,即臥底間諜,堪稱現(xiàn)實版詹姆斯-邦德。普萊姆22歲被召入中情局,在特工基地封閉訓練不足數(shù)月,便掌握了包括AK-47在內(nèi)的各式武器,汽車爆破、自制微縮膠卷、火海驅(qū)車等搜索情報及逃生技巧,最終以“頂尖學員”稱號光榮畢業(yè)。普萊姆愛國心極強,為中情局培養(yǎng)了眾多外籍特工,并在政府放出“伊拉克擁有核武器”情報后投身到瓦解伊間諜組織的任務中。在被祖國出賣、身份曝光后兩年,法定50歲退休的她選擇在42歲時離開了諜海。
B.
導火線:約瑟夫-威爾森
原身份:美國駐伊拉克大使
現(xiàn)身份:商業(yè)投資顧問公司JC集團的CEO
威爾森27歲從政,當過陸軍律師、南卡羅來納州參議員。海灣戰(zhàn)爭爆發(fā)前,還是美國駐伊拉克理事,幫助千名國際友人從科威特疏散、庇護過800名美國人。威爾森曾說自己是最后一名見過薩達姆的美國大使?;貒罄^續(xù)埋頭政界,布什和希拉里的競選基金里都有其巨額資助。與現(xiàn)任妻子普萊姆相識于1997年的某次外交晚宴上,因?qū)φ伪в邢嗤瑹岢雷叩搅艘黄?,并育有一雙龍鳳胎。在自己言論不幸禍及妻子后,威爾森運用外交手腕將政府告上法庭。
C.
告密者:路易斯-利比
原身份:美國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的辦公室主任
現(xiàn)身份:普通公民
利比被稱為布什的“筆桿子”,美國對伊宣戰(zhàn)的決議案起草人便是他。作為伊拉克戰(zhàn)爭的幕后推動者之一,威爾森抨擊政府的社論對利比的宏圖大業(yè)構(gòu)成威脅,他轉(zhuǎn)而向眾多記者透露威爾森妻子是CIA特工,暗示后者出使非洲是憑借裙帶關系。卻忘了早在1982年,美國就制定法律,故意公開特工身份損害國家安全被視為重罪。2005年10月,利比遭大陪審團起訴,并因作偽證和妨礙司法公正被判監(jiān)禁30個月。當然,最后證實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理查德-阿米蒂奇才是第一個泄密人。
D.
殃及者:詹姆斯-帕維特
原身份:CIA副局長/特別行動處處長
現(xiàn)身份:普通公民
帕維特任職中情局31年,擔當特別行動處處長職務五年,是過去30年來在這一職位時間最長的人。普萊姆是帕維特為統(tǒng)領的CPD(秘密行動小組)親自挑選的主力干將,主攻收集情報。帕維特亦與普萊姆丈夫威爾森關系要好,曾因反對政府與伊拉克過多糾纏,雇他揭露政府侵伊的罪證。愛將身份曝光后,扛不住壓力,隨老友CIA局長喬治-特尼特一同辭職,回家陪外孫。
E.
主證人:阿里-費舍爾
原身份:白宮新聞發(fā)言人
現(xiàn)身份:為名人名企擔當顧問和新聞官
費舍爾是布什政府的首任新聞官。在威爾森通過報紙發(fā)布“伊拉克并未從尼日爾買進殺傷性武器”的言論后,費舍爾亦作為白宮喉舌出面應對。泄密事件發(fā)生第二天,費舍爾即遞交辭職申請。費舍爾也是泄密案件的證人之一,正是他的口供“利比早已告訴我普萊姆是CIA特工。在得到他的赦免許可后,我便將這一紅色絕密信息公布給了記者”,將比利打入國家公敵境地。
F.
通信人:凱瑟琳-馬丁
原身份:美國副總統(tǒng)迪克-切尼的新聞秘書
現(xiàn)身份:白宮副通信官
畢業(yè)于哈佛大學法律系的馬丁2001年進駐政府,便師從副總統(tǒng)切尼門下,雖然剛滿30歲,卻依靠交際能力吃通各級部分,“普萊姆是CIA特工”這一關鍵信息的來源,即是出自她之口,在某次與CIA公共事務官員比爾-哈羅的會晤中意外得到,便將信息告知切尼和利比,隨之展開確認性調(diào)查,可以說是泄密事件的始作俑者。不過,本應銷聲匿跡的她,政治生涯卻就此飛黃騰達起來。
3號檔案——CIA
即美國中央情報局(簡稱中情局),是美國最大的情報機構(gòu),于1947年9月18日成立,隸屬國家安全委員會??偛吭O在弗吉尼亞州的蘭利。其地位和功能相當于英國的軍情六處,負責為美國主要決策者提供和國家安全有關的情報,是典型的間諜和反間諜組織。
2002年3月,中情局在弗吉尼亞州北部商業(yè)區(qū)成立了一所大學,專門招募特工,對象多為拉丁裔、亞裔、中東地區(qū)移民等少數(shù)族裔和婦女,在波恩系列中,中情局的殺手大多為少數(shù)族裔便是基于此點。而培訓過程與[諜海計中計]極為相似,包括偽裝、語言、格斗、竊聽等各種課程,初步培訓時間就長達九個月至一年。培訓結(jié)束后,合格者將在文職部門工作三年左右,然后被派往世界各地,執(zhí)行秘密任務。任務門道多,比如瓦萊麗-普萊姆的任務中就包含培養(yǎng)外籍特工一列,像[特工紹特]里的紹特都算是其子弟兵。
雖然中情局的特工個個訓練有素,在國外工作的間諜甚至經(jīng)常與社會名流打交道,但收入按美國標準只屬于中等(新人月薪2000美元左右),根本無法過上像[碟中諜]里阿湯哥那樣奢華的生活。令人唏噓的是,為了保護國家機密,許多特工退休后甚至因公殉職都無法得到政府承認,在中情局主大廳的星墻上共有102顆星星,每顆星代表一個在執(zhí)行執(zhí)行任務中死亡或失蹤的有名或無名的官員,其中只有62個人的名字可以從中情局的榮譽名冊中找到。
3 ) 這中文名誰翻譯的?
"fair game,
person or thing that it is considered reasonable to chase, ridicule,etc
認為可追逐、嘲弄等的人或物
e.g. the younger teachers were fair game for playing tricks on.
那些年輕教師經(jīng)常是受作弄的對象。"
quote from 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English-Chinese Dictionary(extended fourth edition)
fair game在片中指代的是人,電影中有一段電話里說你的妻子是個fair game.
哪位大師把它翻譯成“公平游戲”的?
PS:因為不評價電影就無法添加評論,所以給了電影一個自認為忠實的評價。片子是好片,我針對的是某些不看片子就胡亂翻譯的人員,謝謝。
4 ) 公平游戲
布什政府并沒有掌握伊拉克與尼日爾交易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材料的證據(jù),卻依然悍然發(fā)動第二次海灣戰(zhàn)爭,其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美伊戰(zhàn)爭造成伊拉克滿目蒼夷、生靈涂炭,給伊人民帶來沉重的戰(zhàn)爭災難,同時布什政府不顧美國國內(nèi)民眾心聲,采取措施壓制反戰(zhàn)呼吁,民眾對布什政府怒火中燒、義憤填膺。
為了維護政府正面形象,布什政府副總統(tǒng)命人無恥出賣CIA核不擴散部門優(yōu)秀探員瓦萊麗,造成服役25年的瓦萊麗離職并顏面掃地,瓦萊麗的前外交官丈夫喬也一并卷入政治漩渦,成為政治犧牲品,對此喬據(jù)理力爭,瓦萊麗卻消極逃避,認為以一人之力對抗整個國家機器如登天之難。公道自在人心,終于間諜門事件讓布什政府顏面掃地,瓦萊麗和喬沉冤得雪,真相水落石出。
西恩·潘和娜奧米·沃茲的組合著實令人期待,不知道為什么,這部片讓我想起西恩·潘和妮可·基德曼的《翻譯風波》,大概是兩者均反映了政治是多么恐怖吧。
5 ) 美國總是對的
看完這個電影,我想起來很久以前和一個旅美很久的華人談論主權和人權沖突的時候如何解決的問題,這個哥哥堅持認為,如果世界上有什么地方有人權危機,任何國家都有權利去干涉,且先不說人權危機是依據(jù)什么標準來定(我又想起來另外一個老外說的,你們中國真好,想墮胎就就TMD的墮胎),那天我們喝了很多啤酒,吃了很多烤肉這個事情都沒有討論出所以然,因為調(diào)整國家之間的法律用的是國際公法。可是真的有國際公法么?國際公法誰定的,誰去執(zhí)行?
大學的時候上法制科,老師說法律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表現(xiàn),國際公法就是世界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國家的意志的表現(xiàn),如果按這個道理推斷,從法理上看,誰現(xiàn)在是世界上最牛B的國家誰就是國際公法。
這樣的公法我們要它有什么用?。?br>這個電影告訴大家,米國有很完善的民主體系,內(nèi)部如果有錯誤,會自動糾正,并且事實是最后也給大家一個清白,于是男女主角最后煽情的相擁而泣,表示和好如初。
可是薩達姆已經(jīng)被吊死了。
還有成千上萬死于這場戰(zhàn)爭中的人,包括那些美國大兵。
這電影的這個視角里,哪一個激情擁抱之后,這些都TMD是浮云了。
對了,還有那些被開除的高官們。雖然電影里表示,這些不過是替罪羊,可是就是替罪羊,都替罪的這么不心甘情愿,這么不體面。
中國那句古話:竊鉤者誅竊國者侯。或者當代的譯本:殺一個人要償命,殺一萬個人就是英雄了。
總之,電影就是告訴大家,就算美國暴露了一個錯誤,這個錯誤里其實還透著正確的勁兒,并且深入分析會發(fā)現(xiàn),這個錯誤其實說明了美國制度的偉大和牛逼。
god bless american。可是您別忘了,美國的爸爸,還有句god save the queen呢,最后也save成了這樣(save 和load一定要一起用),在更久之前,某國還天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呢。套用郭老師的一句話,這句話就是這么一說,您就這么一聽。
其實直接點說,誰牛逼誰就是對的不就完了!我記得那天吃到最后,酒過三巡,我們的結(jié)論也是這樣,然后就各自消失在茫茫夜色中了。
6 ) 《公平游戲》:讓薩達姆飛
L:“公平游戲”這個譯名有問題。
Q:怎講?
L:萬能地百度了一下,除了公平,fair的意思還有誠實的、白膚金發(fā)的、花言巧語的,除了游戲,game的意思還有把戲、花招。綜合考慮,誠實的游戲\花招、白膚金發(fā)(雖然女主人公確實是“白膚金發(fā)”)的游戲\花招或者公平的花招語義不通,公平游戲不符合劇情,只有“花言巧語的把戲花招”說得通。
Q:影片確實看不出哪里跟“公平游戲”有關系。
L:是啊。美國和伊拉克,一個設局找茬,一個稀里糊涂被找茬,怎么公平;白宮和威爾遜夫婦,一邊是當今最有勢力的當權者,一邊只是前任大使和CIA文職特工,更是沒法公平;從最終結(jié)局看,也不公平,美國打錯了伊拉克,有誰負責了,沒有,副國務卿泄露瓦萊麗·威爾遜的特工身份,認罪伏法了嗎,沒有,哪里公平?!
Q:那依你看,這片名該怎么翻?
L:《核武疑云》。(笑)
Q:除了“疑云”和“總動員”,咱能想點兒別的不?
L:其實最準確的還是《花言巧語的把戲花招》,全片的敘事中心(不是重心),就是布什政府的花言巧語、把戲花招——沒有布什政府關于伊拉克藏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的驚天謊言、沒有布什政府把不愿同流合污的威爾遜夫婦批倒搞臭的陰險把戲,就沒有這部電影表現(xiàn)的一切了。
Q:那本片的敘事重心是什么?
L:敘事重心就是瓦萊麗從逆來順受、忍氣吞聲到憤然崛起、對抗強權的過程。從這個意義出發(fā),本片可以翻作《死磕》。(笑)
Q:喬才是死磕吧,他一發(fā)現(xiàn)布什政府說謊就跟他們干上了,瓦萊麗倒是有顧慮有反復,而且還埋怨過喬。
L:就是因為瓦萊麗不像英雄,她最后愿意跟布什政府死磕,才更有價值。這是美國主旋律常見的宣傳手法,立一個神,這片子里就是喬,天生就是剛正不阿,他是旗幟,再立一個普通人,像瓦萊麗這樣的俗人,先是以這個普通人視角來質(zhì)疑神的行為不夠“自私自利”或者“太傻”,最終經(jīng)過一系列的感悟感化醍醐灌頂,普通人認同神的價值觀,支持神,最后自己也變成神。普通老百姓對喬這樣的神,更多的是膜拜,看到瓦萊麗的變化過程,才能相信,嗯,我也有神的潛質(zhì),我也可以升華自己成神。
Q:既然是常見的宣傳手法,本片是否顯得老套?
L:不,不僅不顯得老套還引人入勝。首先,喬神的價值觀“惟良心惟正義惟真相不畏強權”,影片給觀眾灌輸?shù)姆浅3晒?,可謂是“潤物細無聲”——喬說,薩達姆秉承“寧可錯殺一千不可漏過一個”的原則,網(wǎng)絡罪名、處心積慮想要干掉薩達姆的布什何嘗不是如此,這一下子就把布什正義使者的遮羞布給扯開了,把他拉到了跟薩達姆一樣的層次,兩人唯一的區(qū)別就是投胎國度不一樣,美國人民既然熱衷于鏟除流氓政府,那就先從鏟除布什這樣的戰(zhàn)爭狂人開始吧;喬神碰到的塞拉利昂司機,抱怨塞拉利昂腐敗橫行,官員肆意欺壓群眾,百姓民不聊生,這其實也就是告訴觀眾,如果你不站出來反抗強權,今天的塞拉利昂就是明天的美國;于是乎,喬神再來一句“上帝保佑美國”,好家伙,誰還能不認同他呢,為了今兒,為了明兒,當然要向喬神學習,跟喬神看齊!認同了這一點,再加上瓦萊麗按部就班的示范,任誰都能從自己做起,跟強權干一把。
Q:按部就班?貶義褒義?
L:當然是褒義,瓦萊麗的轉(zhuǎn)變過程是十分可信的:她的所謂反抗,在一開始只是為了說真話,后來只是為了救那些伊拉克科學家,再后來她歷經(jīng)艱險、威脅,自認斗不過白宮,為了保護家人,為了讓生活繼續(xù),消極了一段,最終在丈夫和父親的開導下,毅然站出來揭發(fā)布什政府,捍衛(wèi)美國價值觀,洗刷了丈夫和自己的污名。顧家的母親、堅毅的特工、與丈夫時有分歧又互相支持的妻子,這些人生角色,在瓦萊麗身上都能看得到,她所做的每個決定,都是符合人物設置的。有一處比較可惜,就是“成神”之后的瓦萊麗是否改變了對水刑的看法,片頭她提了一句,貌似并不反對使用水刑,后來就再沒說,畢竟,酷刑在美國的主流宣傳層面是不符合“惟良心”這一美國價值觀的。
Q:滿分十分的話,你打了8分,瓦萊麗的這個缺陷導致你扣掉兩分?
L:那倒不至于,有更嚴重的問題。本片的一個重要結(jié)論就是布什是沒有資格審判薩達姆的,這不錯,可是誰有資格,就算有資格的話,采取適當?shù)摹瓣栔\”,比如網(wǎng)絡罪名、制造虛假情報、進行預防性懲罰戰(zhàn)爭、向敵方被俘人員施酷刑等,在道德上能否站住腳?在等待有資格的人的過程中,在追求所有行動道德正確的過程中,因耽擱時日,薩達姆暗地屠殺的庫爾德人越來越多,這又怎么辦?等等等等。這部影片只有破,沒有立,規(guī)避了這些難題,因此,看完了心里不免空蕩蕩的。
Q:這些難題你有答案嗎?
L: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我想世界上在位或曾經(jīng)在位的,也沒誰想明白了這些問題,于是,從古至今,所有的政治決定永遠是利益考量第一,這樣的好處顯而易見——它簡單、實際,最重要的,不費腦子。
劉強愛電影第一百零五集之《公平游戲》:讓薩達姆飛
這種類型的政治電影也只有民主國家才敢拍。民主和公眾權利都被掩蓋在了政治利益的誘惑下。戰(zhàn)爭只是少數(shù)人用來發(fā)家和轉(zhuǎn)移民眾對政府不滿矛盾的武器。雖然是老套的Nothing But the Truth的故事,但這才是美國夢之所以是理想的精髓。娜奧米和西恩潘在21克后互飚演技真美好!
一看就是democrat拍的片子
以前看的,忘記打分了,三星,卡司有西恩.潘,完全可以沖上四星的,可惜的是編劇有點弱,影片敘事太過注重故事的厚重和所謂的真實歷史背景,因此顯得還是有點不是那么滿意。不過當成看偶像劇還是值回票價的。因為有西恩.潘。以上。
在威爾遜第一時間說出真話之后,有一個鏡頭給洛夫和利比,這時候利比說了一句話,前半句是“我要所有出現(xiàn)在報紙、網(wǎng)絡、電視上的威爾遜的講話...”,我以為后半句會是“..都消失”,這一貫符合政客,尤其是某國政客的嘴臉??珊蟀刖涫恰?..都匯總給我”。突然覺得一個不能控制媒體的政府真好。
根據(jù)真人真事改編,按說故事不錯,拍出來有點稀松平淡了。主要看點就是在妝化的逼近真實人物的Naomi Watts,以及versus the White House的Sean Penn了吧。
三星半。作為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作品,首先條理清楚了,其次想表達的精神也拍出來一些。只是,擺著娜奧米和西恩·潘,完全可以做得更好
作為一部政治色彩濃重的電影,影片沒找準用力點。快速剪輯和角色們的高語速,也沒讓影片前半段的節(jié)奏更緊湊,反不如後半段剪輯放緩來得順暢。Sean Penn和Naomi Watts是我期待本片的最大原因,合作過《21 Grams》的兩人默契十足,但即便兩位演員的尚佳表現(xiàn)也沒能拓展影片的戲劇張力。
這和道格·李曼以前的風格很不一樣啊 娜奧米·沃茲也和以前塑造的形象很不一樣哎~!
政治驚悚片《公平游戲》前三分之一刻畫事件背景蠻有功力,把復雜事情用復雜方式竟然簡述清晰,且渲染了角色。后面敘事部分突然劇情傳統(tǒng)起來,有血有淚卻無痛無恙,可比不起感人的《真相至上》。全因?qū)θ诵躁P注不夠,對抨擊不夠深度,隔靴搔癢,無疾而終。尤其結(jié)尾處,搬出當事人的現(xiàn)場錄影,令人失望。
一方面米帝捏造莫須有的懷疑打伊拉克,另一方面小特工能告贏白宮。這才是民主與專制。娜奧米表現(xiàn)出色。
娜奧米沃茲的電影之前看過的一部是東方的承諾,和這部一樣都是悶片。不過還是覺得演技很厲害。
"What manner of government have you bequeathed us? ““A Republic,if you can keep it." 特別受教于Joe最后的演講,民主的意義在于公民的責任,敢于質(zhì)疑權威,尋求真相。
其實這片子講的是個人與體制的對抗,只是將其放在了一個更大的視角上;前半段關于特工工作揭秘的節(jié)奏還好,但到了真正切題的后半部,卻開始無力溫吞起來了;能看的也無非是兩大主演的表現(xiàn)了。
四星半...政治中沒有絕對正義...一切的一切都是利益爭奪...往淺了看其實這部片很不錯,節(jié)奏和鏡頭都是我喜歡的風格...
權力和體制無言地毀掉了個人的信譽、工作、家庭甚至生命。這種故事每天有多少個在中國上演?女主演和真人還頗有幾分神似。西恩潘演技已經(jīng)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了。
Dose it make me right if I shout louder than you?If I'm the white house and I shout a million times louder than you,does that make me right?
根據(jù)真實故事改編的歷史政治時間。雖然說是歷史,但是離我們真的沒有那么遠。相反現(xiàn)在看反而會覺得很真實。美國又在打仗了,這次是非洲國家,雖然不像當年伊拉克那樣沸沸揚揚,但是和平的平衡依舊被打破了。誰知道會不會有下一個Valerie。這種權利爭執(zhí)實在是太傷了。阿門。
如果布什沒下臺的時候你拍了就牛B了,這片的實質(zhì)其實跟綠區(qū)一樣,都是等前任政府倒臺了然后再批判,不過兩位主演還是很有實力地扛住了這片,可憐Naomi現(xiàn)在老成這樣了
這部電影上映在某某門正熱火朝天的時候,好像一種諷刺……如何知道真相,知道了真相之后是要選擇退縮還是戰(zhàn)斗。好歹人家還能告倒白宮
沒有一場動作戲,卻交鋒感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