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冷門佳片,編劇是一大功臣。《我本善良》編劇陳寶華與導演朱禮和雙劍合璧,把每個人物都塑造得立體動人,兩性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以至于男主蠢成這樣逗讓人恨不起來(當然也因為姜大衛(wèi)實在太帥了,這張凜然正氣的臉在情色鏡頭中格外性感)
男女主角是一對完全符合傳統(tǒng)家庭原型的夫妻: 于禮和負責賺錢養(yǎng)家,男人的典范;元佩佩負責統(tǒng)籌持家,標準賢妻良母。轉換成哲學概念就是:
- 男性入世程度高,自給自足的同時經(jīng)濟付出;女性精神境界高,自給自足的同時精神付出;
- 女性入世能力差(能力低級),依賴男性創(chuàng)造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男性精神境界低(精神低級),依賴女性的包容與精神引領。
這個原型上的平衡在劇中因小三這一“欲望的誘惑”的介入而打破,又因小三暴雷這一“現(xiàn)實的惡果”而重建。行云流水的劇情表面毫無違和,卻暴露了這一傳統(tǒng)家庭原型在現(xiàn)實性方面的內在邏輯矛盾: 一方面,平衡的維持要求男性在精神上被引領;另一方面,精神低級的男性由于他們的認知模式又不可能接受引領
什么樣的認知模式呢?就是現(xiàn)實反證型認知,通俗地說,必須嘗到現(xiàn)實的苦果之后才會意識到自己錯了,精神如此低級,從而接受女性原型的引領。正如劇情中,要小三心理變態(tài)成這樣,如此損人不利己,最終催其事業(yè)毀其生活,他才覺醒,正確認識到自我,正確認識原配——我雖然能力強,但精神低級,她雖然能力低級,但精神更高——從而在內心歸屬于她。而這種程度的惡果在現(xiàn)實中顯然是不可能發(fā)生的,至少概率極低,所以男性原型在精神層面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接受引領的可能性幾乎為零,簡言之,并不具備可引領性。
因此,現(xiàn)實中的男性如果符合/服從這種原型的話,大概率具有精神普通,又毫不自知的普信特征,也就沒法與妻子形成經(jīng)濟-精神的平衡,導致家庭矛盾。這也是為什么這個原型會從20世紀伊始被推翻的原因之一。尤其在全球化男女平等的浪潮之下,男性開始拱手讓出世俗的蛋糕,只能遁逃到精神的空地,在知識的海洋中嘗試重建自我身份的認同。在期間,如果不幸把知識堆砌出的沙碉誤認作是精神的高塔,則進一步增添其“自信”,另一方面世俗領地的喪失加劇了他們的“普通”,互相循環(huán)聯(lián)動之下,這個原本只能描述精神層面的概念開始擴展成為一個徹底現(xiàn)實的概念。
推翻這整個傳統(tǒng)家庭原型其實是群盲行為——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了,畢竟它的問題只在于這個邏輯悖論。
那這個邏輯悖論怎么破呢?或者說,怎么樣的男性原型才是邏輯合一的,從而產(chǎn)生現(xiàn)實指導意義? 必須設定另一種認知模式的男性原型: 不再是基于現(xiàn)實反證的認知,而是基于審美的認知。就像是觀眾欣賞女主那樣,男性也感覺自己選擇的另一半怎么這么漂亮、這么大氣、氣質這么好,而精神低級的女人是那么的俗不可耐 —— “聽老婆的話”這一阿Q式自我強迫型概念就自然升華為“受美的引領”這一修道式自我驅動型概念。
這層含義在劇情中的缺失側面證實了此邏輯悖論的不為人知,男性原型的認知模式更是毫無提升。就連劇情安排女主離婚后形象轉變,男主的眼中也沒有升起星光,只是在痛失一切后,那個港灣的輪廓在眼里清晰了起來。
劇本好,演員好,整體水平都非常不錯。TVB曾經(jīng)不那么追求狗血的時候,原來這么懂得人性。
如果早幾年看這部劇,會有很多地方令我不以為然,現(xiàn)在看,只能感慨編劇真是厲害,有閱歷有洞察力。
佩佩一出場那副為家人全拋一片心的樣子就讓人為她捏著一把汗,擔心風度翩翩的于禮合會嫌棄這位又土氣又樸實的糟糠妻,可是于禮合用兩集豎起了這個豐滿立體的好丈夫形象,維護妻子的面子、體諒妻子的辛苦、總是勇于做職場和家庭的潤滑劑,他對佩佩真心真意的體貼入微看得人真窩心啊……然后編劇就讓他出軌了。他不是沒想辦法拒絕過,但在美少女熱情攻勢下,在所有力氣都耗盡之后,他終于采取了破罐子破摔。
作為八零后一代,我從小聽阿姨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叫做“男人有錢就學壞,女人學壞就有錢”,里面的怨婦氣息呼之欲出,令我非常反感,這部劇集是1994年在TVB播出的,回憶起來,那前后幾年正是我好幾個發(fā)小的父母鬧離婚的時間,媽媽們聚在一起最常聊的就是誰誰的妻子去丈夫單位找領導啦、孩子的爺爺奶奶出來痛斥這個不肖兒子啦、小孩離家出走啦、丈夫已經(jīng)帶著新歡到處參加朋友聚會搞得朋友們不知道怎么站隊啦……和劇中所演倒有八九成相似,當然,一場離婚大戲拉拉扯扯幾年下來,一對一對仍是通通離了,從來沒有見過哪個妻子成功挽回過已經(jīng)撕破臉的丈夫。
隨著自己也到了他們當初的年齡,我漸漸忍不住開始想這到底是為什么——決不至于只是喜新厭舊那么簡單吧?不然拋棄了妻子之后,何必殃及父母兒女的感情變差呢?
于禮合算是讓我多多少少想象到原因了,在他第一眼看到卓玲開始,那副被青春美麗震得五臟凌亂的樣子,無論生活多幸福,遇到這樣怦然心動的戀愛感覺都多少感到戀戀不舍吧,最意外的是——這個美少女居然喜歡他!
一個辛苦謀生的人最珍惜經(jīng)濟實用,也只會喜歡經(jīng)濟實用,他干嘛要去喜歡不適合自己的東西呢?而當他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有能力去擁有“華而不實”的時候,一定忍不住去想象平行時空里自己那個華而不實的人生是怎樣的浪漫、怎樣的恣意忘情。
好郁悶啊,他的人生!好平庸啊,他的人生!
好郁悶啊,他的婚姻!好平庸啊,他的婚姻!
原來自己擁有的一切根本就不是他想要的。
忽然之間所有的辛苦經(jīng)營都不是為了自己,都是為了“一家老小”,“一家老小”再也不是他甜蜜的財富,只是阻礙他成為那個平行時空里另一個自己的累贅。
人們總是囑咐女兒:要找個人品好的老公?。∫獋€有責任感的??!
為什么從來沒人囑咐女孩子們:別愛一個懦弱的人,別愛一個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不要什么的人,因為無論他選擇什么,之后都會后悔的。
我說編劇好,因為除了男主角之外,戲里的人物也都很真、很細膩。
于禮合的媽媽,挨過苦難、帶大了兒子,有點倚老賣老,但是很善良;心思細膩善于觀察,但拎不清事情。一個有豐富人生經(jīng)驗的老人家本該是家里的定海神針,可惜大多數(shù)老人家至多是像于禮合的媽媽一樣,有經(jīng)驗沒見識,總是想用打壓的方式解決問題,卻從來不認真了解一下兒子的想法,自以為孝道大過天、以親情相要挾便可無往不利,殊不知任何情感和付出都來自當事人的自我約束,給你十萬塊哄你開心的大孝子、和任你住在窩棚一樣的房間不聞不問的不孝子之間,沒什么不可逾越的鴻溝。
鄧萃雯飾演的女強人阿蓉是佩佩的相反面,姐妹倆一個潑辣有為、重情重義、明艷活潑;一個溫柔自卑、逆來順受、清雅秀氣,看起來全然相反的兩個卻是焦不離孟的好朋友,毫無私心地為對方著想,真是一對美好的姐妹花!最可愛的是,阿蓉看到佩佩越來越優(yōu)秀、有這么多人寵愛,忍不住吃醋了,還因此和佩佩吵了一架,卻很快又后悔和好、抱頭痛哭,這種女人間的競爭心理實在太尖酸真實了,也因為這種真實,讓她們之間的甜也顯得更真摯。
周嘉玲在《重慶森林》里面是顏值巔峰了吧,之后再沒有比那更漂亮的了。這部劇里雖然穿著平底鞋也高過姜大衛(wèi),倒起了點類似《色戒》里面易先生和王佳芝的化學反應——個子矮,事業(yè)成功后就偏喜歡高個兒女孩。因為有點三白眼,她做起不屑的表情加倍令人看著生氣。貌似走純情路線,其實從小就懂得恃靚行兇,大學時候玩轉高家大少爺,為了勾姜大衛(wèi)不惜謊稱雙親亡故也是底線低穿了地表,跟了姜大衛(wèi)后,一邊以幫夫之名光明正大地和高家大少爺明通款曲、準備削下一個凱子;一邊嬌滴滴站在姜大衛(wèi)身邊嘲笑前妻,享受勝利者的喜悅,精神和物質生活一樣這么豐富。至于她最后怎么就作天作地地被高家大少爺給搞那么慘呢,因為不服氣嘛!她可沒輸過。
當然這畢竟是個合家歡的師奶劇,最后沒理由不大團圓結局,可是陳啟泰那么好,怎么才能讓佩佩一面揚眉吐氣地找到一個讓前夫自慚形穢的王子、一面還合情合理地只愛前夫呢?(當然前夫是姜大衛(wèi),這件事就好辦多了,換了別人可能略微棘手)
陳啟泰演的馬醫(yī)生當然無論樣貌身材、家世人品,所有三姑六婆提得出的擇偶條件都是一等一的,但他這種付出型戀人,卻不適合同為付出型戀人的佩佩。因為前女友的情結,他感情迸發(fā)起來出奇地塊,本來就自卑的佩佩,與其說感受到熾熱的愛情,不如說總處在受寵若驚的不知所措,疲于應付他一浪高過一浪的承諾。更麻煩的一點是,他比佩佩還能委屈自己,讓佩佩總是處在“愈發(fā)覺得配不上你”的內疚中,這樣的愛情關系里兩個人都像自虐狂一樣,真是想想都可怕。
人生那么長,當然和一個令你感到最舒服的人一起走下去??!
80、90年代的TVB劇真稱得上世間瑰寶。不像現(xiàn)在,那時候主創(chuàng)還知道注重人物塑造,還會慢慢鋪墊細節(jié)。20-25也是最合適家庭感情劇的篇幅,雖然我覺得這個故事本該在17集就結束了。
要討論這部劇,必須先考慮出產(chǎn)時間距今已過25年這個大前提。在最后幾集,編劇讓破壞他人幸福的第三者徹底黑化,歷經(jīng)出軌離婚事業(yè)受挫等等風波的老公又回到老婆身邊大團圓,就如同正義戰(zhàn)勝了邪惡,是符合那個時代的主流家庭觀的。
所以,劇情里講到周圍人得知姜大衛(wèi)飾演的男主阿禮與女星卓玲發(fā)生婚外情時,第一反應及重點均不在聲討渣男、提議離婚,而是想方設法叫女主佩佩(陳秀雯)把老公搶回來:
女兒幫爹地隱瞞媽咪、許紹雄隨口勸佩佩多化妝、奶奶讓兒媳提升衣品、鄧萃雯演的老友要拉著佩佩向卓玲當面宣戰(zhàn)。到最后連佩佩自己完全放棄個人尊嚴,大庭廣眾向小三下跪,因為“我不能沒有老公,孩子不能沒有爸爸?!?/p>
雖然這些觀念傳統(tǒng)陳舊,但也反映出現(xiàn)實實情,因為整部劇其實一直在以女性的視角敘事。編劇為女主佩佩設計了一個略帶傳奇的背景,童年靠天賦異稟讓全家人提前過上了風光生活,卻又因此導致了全家人的死亡,留下自己獨活。
成年后,這個由奶奶、老公、一對兒女組成的再生家庭就等于佩佩的全世界。
于是佩佩心甘情愿做一個家庭主婦,洗衣買菜燒飯帶孩子伺候奶奶。兒時的遭遇讓她堅信平平淡淡才是福,老公在外工作賺錢,而自己就全心全意把家人照顧得妥妥當當。所以從丈夫的種種變化,到外遇坐實,到最終提出離婚,佩佩一直在忍受背叛、被動地接受結果。她不是沒有選擇,而是根本沒有給自己選擇。佩佩在離了婚之后,才真正開始改變自己,去提升形象、去找工作、去發(fā)展新戀情,并最終把老公“贏”了回來。這樣的結局,對現(xiàn)在的觀眾來說算比較泄氣。女主到頭來還是選擇成就家庭而不是成就自己,她從來沒有學會為了自己而活。
這部劇不落俗套的地方在前半部分,并不關乎七年之癢、中年危機,而是上演了一出違背傳統(tǒng)道德的愛情故事。同時,卓玲這個人物的發(fā)展可以說是全劇最大的敗筆。電視劇開場交代,魅力四射的公司老總與吝嗇肥師奶這樣的夫妻組合,外人看起來是不匹配的。阿禮雖然也知道,但并不這樣認為。酒吧、餐廳,各種場合時不時遇到獻殷勤的女人,阿禮從來都置若罔聞。他對太太是有愛的,加之事業(yè)有成,上老下小健康,全家關系融洽。阿禮的中年沒有出現(xiàn)危機,不過是發(fā)生了一場意外。
深夜、大雨、傘下、的士。阿禮與卓玲的邂逅集齊了一切浪漫的元素。怦然心動不過數(shù)秒,卻已經(jīng)在阿禮的心中埋下了另一種活著的可能。
出軌沒那么可怕,動了心才最致命。話又說回來,青春自信,美得無拘無束的姑娘,換了誰能不陷入愛情呢。
這時候要擺出許紹雄飾演的公司拍檔作對比。平日不老實,拈花惹草是常態(tài),實際上只是玩玩罷了,夠鐘到點,總知道回家,回到老婆身邊。而事情就糟糕在,阿禮完全是這種人的反面存在。他習慣了專一,也習慣了認真。
所以倒不是卓玲的出現(xiàn),抑或一場艷遇的機會。而是阿禮的心里有了卓玲之后,對老婆的愛便消失了。
曾經(jīng)毫無在意的外表、言談舉止忽然間重要了起來,熱心成了多管閑事,善良成了蠢。這些老婆身上的美好品質,也都跟著變成了難以忍受的缺點。
勸你少抽煙的是老婆,越為了你好你越煩。而情人則會適時奉上打火機,深深一口吸入內臟,輕輕吐出幻化成霧,整個人都舒服了。
東方文化下,對老婆的不忠,是一式三份的。是對孩子、對老人、對家庭的不忠。
拋妻棄子的阿禮,絕不是一個能討好觀眾的角色。妙就妙在姜大衛(wèi)的演繹向來是非常內斂的一種。初遇的心動不安,再見的尷尬拘謹,再三的猶豫不定,對待家人的痛苦自責與愧疚、卸下包袱的一往情深、欲望沉迷以及絕情狠心…這些所有的情緒情感都被姜大衛(wèi)融進了眼神、融進了講臺詞的語氣和種種細微的動作之中。
卓玲說她最喜歡阿禮的地方,是第一次見到他,就覺得這個男人有著七分的正,三分的邪。這句形容,真讓我忍不住猜這是編劇專門為姜大衛(wèi)才寫出來的對白。
聽聞當年監(jiān)制找姜大衛(wèi)出演這部劇時,他一開始是拒絕了的。一方面考慮向來做慣了古裝,而且阿禮這樣的男主角一定會挨街坊罵。幸好在看了前三集劇本之后,姜大衛(wèi)決定出演。而播出后也成為話題之作,TVB年度收視冠軍。
至于為什么說卓玲這個第三者是敗筆,這段婚外情的關系從女方角度來說,主創(chuàng)在一開始就營造出了真愛的成分,包括卓玲跟林家棟說只喜歡阿禮一個等言行。后期劇情由馬德鐘這個人物出現(xiàn)而轉了畫風,完全否定了感情鋪墊,只為了讓小三遭報應而服務。卓玲的心機手段出于純粹的壞,導致這個人物淪為單薄的反面典型。在片尾驚鴻一瞥的李綺虹,確實讓人不禁聯(lián)想如果卓玲換她來演會怎樣,如果這個角色沒有被完全黑化,感覺整部劇反而會再提升一檔。
因為描繪感情世界,一旦只談論好壞對錯,就沒意思了。也許在當時社會語境下,主創(chuàng)不想背負美化婚外情的罪名,所以小三沒有好下場,而她沒有好下場的原因則必須是她自己作來的,婚姻關系、婚外關系,這兩段同樣失敗的經(jīng)歷最終被蓋章為一個失心瘋女人的過錯,不得善終。反倒是男方化身被惡女選中、被惡女騙了的受害者,所以能挽回與妻子的關系、與家人的感情,被所有人原諒。
劇終最后一幕,阿禮與老婆孩子笑嘻嘻的定格,仿佛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以我今日的眼光看不出幸福美滿,只覺得諷刺。
陳秀雯演得真是好,真的完全是她的精彩表演才讓我可以忍受老姜演負心漢!忍受他N集對著那個小三!雖然他在里面真的很迷人,不過迷人的時候大部分都獻給了小三!這個小三可以了,老姜對她又愛又抱又親又摟又哄又出軌又滾床單最后又扇耳光。。。真是一項不落,想當年有幾個女子可以有此待遇????!再次鑒定TVB的時裝劇比古裝劇好N倍
終于圓了??赐旰蟛唤?jīng)覺得外遇或許不過是一時身體內的某些化學元素占了上風,不過是一時迷惑和一時沖昏頭。以前看過的有句話說的好,不善解風情的男人未必是好男人,善解風情的男人一定不是好男人。
TVB這種不超過25集的小制作每每多有精品,小小的制作,大大的手筆。姜大衛(wèi)演的電視劇,迄今為止我覺得最好看的一部。兩個“雯女”都好可愛!
沒想到男主于禮和最后竟然洗白了,阿四應該值得更好的。雖然是九幾年的港劇但是就算放到現(xiàn)在也不會過時,表白一下可愛的湯敏蓉。
煙火氣的港劇,沖突連綿不斷,非常好看??赐攴浅O蛲彝ド?。尊的角色很可信,死要存在感毀所有,表情小小波瀾就可以魅力無窮。
老姜演的挺認真,題材不好。九幾年流行了一陣出軌題材,拍再好也難看。
【于禮和x卓羚】一個出軌男和無真心的小三的故事,b站配著那首吳哥窟,實在剪的太有感覺,姜大衛(wèi)演的很有魅力,所以看了剪輯才去看的劇,正能量的結局走向,也注定了小三必然要是個玩玩而已的負心女的形象,也只有這樣男主才會回頭,因為他對她確實是真的,說實話,這劇的男主人設實在太糟糕,出軌,被小三甩了后又幡然悔悟回歸家庭,emmmm,放今天怕不是要被罵到死,但頂鍋蓋說一句,姜大衛(wèi)演的于禮和和卓羚在橋上那段側面鏡頭,他低頭看著她,嘴角微微淺笑,真的cp感拉滿了,可惜啊可惜這劇本里的兩人是渣男和小三,注定孽緣,其實如果最后設計成男主被小三拋棄,想追回妻子,妻子也離他而去,男主一無所有這樣會不會更好點呢?妻子最后居然能原諒他,我真的很難理解
姜大衛(wèi)演的于禮和真的太渣了,就算他是姜大衛(wèi)我都覺得他好討厭啊π_π要不是卓羚拋棄撇低佢佢會搵返佢前妻?我打死都唔信。他媽的看個電視劇都能氣死!我要趕緊把這個角色從我腦子里清空,我需要洗洗腦。MDZZ電視劇才20集我都覺得很難捱,從1.5倍速到最后2倍速看完的
該劇是高三那年看的,印象特別深刻,當時接近高考又住宿,最后幾集沒看到,但同班走讀的同學有看,大家激烈討論了一番,對于陳秀雯沒和陳啟泰在一起無限唏噓,當時是討厭姜大衛(wèi)的?,F(xiàn)在重溫,自然對陳啟泰沒那么好感了,反而是對姜大衛(wèi)多了些理解。當時叫《都是有情人》,感覺比《再見亦是老婆》好。
來看肯,結局真特麼無語??為什麼總是把女主寫成聖母?這種男主不配有好老婆!我們肯這麼好,編劇出來受死,she deserves better! PS雯女可愛,林偉也很不錯,小演員也是很棒。一句話總結全劇就是:男人真是下賤
有時候你根本沒做錯,只是因為對方心變了,所以看你任何事都不對了。陳秀雯師奶形象真不得了
雖說整個劇宣揚的是糟糠之妻不下堂這樣的陳詞老調,并且最后竟然使出讓小三被殺這種蹩腳的招數(shù)顯示所謂的好人有好報,讓鄧萃雯這樣的女強人最后還是做了家庭的俘虜來顯示家庭比事業(yè)更重要,但,故事拍的很有趣,一點沒冷場。
姜大衛(wèi)演什么都能讓人那么喜歡,周嘉玲真漂亮,鄧萃雯是亮點。愛你愛到太傷痛大愛
突然間懷念起來這個小電視劇。除了結尾一段,其他劇情都很有趣,從開始就一直滑稽滑稽;鄧萃雯的配角特可愛。當時看的劇名叫《都是有情人》,我還在豆瓣上搜了半天沒找到==b
于禮和太他媽渣!姜大衛(wèi)也救不了!女主也是賤格,真是氣到內傷。但編劇真厲害。
論一個渣男如何狠心背叛婚姻后,又裝深情挽回婚姻;論一個戀愛腦的女人,如何在受到背叛后,仍然容忍和討好,放棄底線與原則,對渣男余情未了。愛情就是這么現(xiàn)實,一個愿打一個愿挨。
這個劇還能這樣結局???真的被氣吐血了,姜大衛(wèi)演渣男恨不得拍死他。
年少時只覺得是賢妻發(fā)奮讓浪子回頭的故事,套路至極。現(xiàn)在重看才體會到,佩佩從頭到尾愛的只有于禮和一人,哪怕她得到再多的愛與幸運,有再完美的男人愛惜她,只要于禮和一個眼神,甚至不堅決的拒絕,她都愿意放下所有留下。換了別人從嫌棄妻子的一刻起就不值得留戀了,但那個老公是姜大衛(wèi)啊,佩佩的感覺我懂。
先生我看你面帶桃花,不過,桃花不是緣是劫來的,知足點吧!
第一次選擇不接受大團圓結局。喜歡阿蓉,有小小的自私心和嫉妒心,反倒可愛。馬醫(yī)生太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