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千里找媽記
好片子,修行的人都應(yīng)該看。
我覺得這個片子的確很適合我,因為我和道元禪師有同一個心愿那就是千里找媽。在我看來這個片子應(yīng)該叫做《千里找媽記》。因為道元禪師的媽媽在臨終前跟他說:媽媽會一直等著你??!但是沒說清楚在哪里等。這讓我想起大學(xué)時教高數(shù)的老師一臉嚴(yán)肅地宣布說“考試地點是——”然后在黑板上端端正正地寫下“老地方”這三個字一樣讓人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我本來想最后道元肯定可以見到他媽媽的了吧,就像地藏經(jīng)里面寫的?可是等了很久也沒有等到。讓我很是郁悶。
說到這里稍微補(bǔ)充1下道元的身世。他俗家姓源,可見是個貴族。他老爸是內(nèi)大臣久我(源)通親,母親是側(cè)室伊子雖。(八卦:后來久我通親的養(yǎng)女源在子嫁給第82代天皇后鳥羽天皇,生了第83代天皇土御門天皇。)
我真羨慕道元,跑到那么遠(yuǎn)的中國都可以遇到自己最好的朋友源公曉。我希望我以后也可以和我最好的朋友魏天南在一起修行,開悟,就算修行和開悟都是沒有止盡的也不要緊。不過道元只修到可以和朋友重逢,卻沒有修到可以和媽媽重逢,我想他下輩子可能還需要再努力。(但是下輩子又會有一個媽媽,到時候,哪個媽才是自己的媽呢?思索中)
影片開始不久,道元遇到公曉變現(xiàn)的寂元,問了一個問題:如凈禪師是什么樣的人?我就在這里多介紹幾句如凈禪師的事跡。。。
如凈禪師是寧波人,據(jù)說身材高大,為人豪爽,所以大家都叫他“凈長”。那段非常著名的“心念紛飛,如何措手?趙州狗子佛性無,只今無字鐵掃帚。……”的偈語就是他說的。如凈禪師在時曹洞宗風(fēng)為之一振,但他的風(fēng)格和景德寺奠基人正覺禪師的“默照禪”風(fēng)格已經(jīng)有很大不同。
六祖慧能不提倡坐禪,但曹洞宗承繼神秀,復(fù)古達(dá)摩,主張的是“休歇禪”,以縝密納息,絕視聽,守心如嬰兒為要旨。天童山正覺禪師又由此創(chuàng)立了“默照禪”:妙存默處,功照忘中。照中失默,便見侵凌;默中失照,渾成剩法。默默照處,天宇澄秋。(在影片中也多次出現(xiàn)了“天”“宇”“澄”“秋”等幾個場景……)
正覺圓寂后,默照禪法嗣漸微。如凈和他師傅智鑒都很愛說話,而且說話聲音很大。智鑒師傅“為人說法或曉至暮或自昏達(dá)旦至連日亦無倦色”,被大家尊為“唐僧”(呵呵,其實是“古佛”~),如凈呢,更厲害啦,“至于一偈一頌一話一言呼風(fēng)吐云轟雷掣電千態(tài)萬貌不可窮盡”,“唱足庵之道于天童,懼洞宗玄學(xué)或為語言勝,以惡拳痛棒陶冶學(xué)者。肆口縱談,擺落枝葉,無花滋旨味,如蒼松駕壑,風(fēng)雨盤空,曹洞宗風(fēng)為之一變。”總之,是個很愛說話,說話又很大聲的,直爽的人!和這部片子里面提倡打坐的如凈師不太一樣。
不過如凈師傅喜歡打人頭是符合史實的,他受了臨濟(jì)宗當(dāng)頭棒喝的影響,而且那個貪睡被打的小和尚不是別人,就是道元本人。(《觀音導(dǎo)利興圣寶林寺入宋傳法沙門道元記》中所記,和《繼燈錄》不同)
大家都知道“磨磚作鏡”的著名公案,用來說明坐禪不能成佛。但是佛祖就是坐在菩提樹下想著想著就成佛了呀?回頭一想,才發(fā)現(xiàn)南岳懷讓非常狡猾。他的原話是“磨磚既不成鏡,坐禪豈得成佛?”只是提了個問題,可沒說坐禪不能成佛。坐禪不能成佛,是大家在心里面默默地幫懷讓補(bǔ)上的。誰又讓你補(bǔ)上了呢?成佛怎么可能取決于坐不坐禪呢?既然不會取決于坐禪,當(dāng)然不坐禪可能成佛,坐禪也可能成佛……全看你自己啦。我想,最適合我的,還是找媽成佛。
注:以上歷史段落,大多摘自《南宋宗教史》,隨喜功德
2 ) 「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り」
「はるははな なつほととぎす あきはつき ふゆゆき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
「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 すずしかりけり」
「春開見花,子規(guī)鳴夏,月當(dāng)秋夜,隆冬茫茫雪送寒」
1247年、48歳の時には、篤信者である波多野義重公の招きで鎌倉に赴き、執(zhí)権北條時頼(ほうじょうときより)公をはじめ多くの民衆(zhòng)を教化しました。
時頼公が「仏法の心を歌で詠んでください」と言ったところ、道元禪師は
「春は花 夏ほととぎす 秋は月 冬雪さえてすずしかりけり」
という、「本來の面目」と題されている有名な句を詠われました。
3 ) 「山川異域,風(fēng)月同天」
2020年初,武漢突發(fā)病毒性肺炎。日本漢語水平考試HSK事務(wù)所緊急送來的救援物資上印了一行字:「山川異域,風(fēng)月同天」。
當(dāng)時只知道這句話是日本奈良時代的天武天皇之孫——長屋親王說的。
今天看此片,才知道這句話是道元和尚在離開天童山回日本時,與他宋國的好友寂元和尚,兩人比肩坐在小山坡上,望著茫茫大海上的一輪滿月時說的。
媽媽臨終前囑托他要去尋找一種方法,讓人們擺脫所有的痛苦,從而在人間建立樂土,而不是在人死后。
道元為了尋找佛法的真義,渡海去了大宋國。他在寧波天童山先后拜見了七位高僧,但都不是佛法的真正傳人。他對那些忙于去見朝廷官員的所謂真師產(chǎn)生了疑惑:這雖然能維持寺廟的香火,但是能保護(hù)佛法嗎?這只是方丈自己需要得到保護(hù)而已,而保護(hù)不了受苦受難的民眾。他擔(dān)心這樣下去,自己也會和他們一樣陷入貪圖名利之中。
寂元和尚告訴他,天童山無際禪師之后有一位如凈禪師,他的方法就是坐禪,坐禪使你“脫落身心”,讓你忘卻一切。
阿育王寺的典座告訴他,“修行弁道”就是:修正錯誤的行為,從而得到身心的清凈快樂!
道元一直記得朋友源公曉的勉勵:“如果你能夠建立一個新佛教,一統(tǒng)江湖,我也會皈依它的?!倍L相酷似公曉的寂元和尚,后來就在道元創(chuàng)立起自己的宗派之后也去日本投奔了他。
道元禪師是日本禪宗曹洞宗的創(chuàng)始人。
4 ) 僅只是坐禪
喜歡一切與內(nèi)心和佛教有關(guān)的東西;喜歡每一個佛教故事中所揭示的人生智慧。
《禪》是一部適合一個人靜靜觀賞的影片,它講述了日本“曹洞宗”的建立者道元法師的一生。片中沒有國界、沒有野心,真心尋求佛法的人無論你身在何方都是一家人。
整部影片色彩清新、節(jié)奏平和,即使在打破影片平靜基調(diào)的三個故事中,透過道元平靜的內(nèi)心也會讓人立刻超脫出來。
影片開頭是8歲的道元,在母親即將離世之前與母親的一段對話,母親的話讓年幼的道元從此踏上了在這紛亂的世間,尋找極樂凈土的道路。
成為比丘的道元在追求佛法真諦的道路上來到了中國。在機(jī)緣巧合下結(jié)識了童山阿育王寺如凈禪師,從此得到禪師的指引, 不久就做到了身心脫落,廓然證悟。
影片中沒有詳細(xì)的去描寫如何才能做到身心脫落,只是以道元仿若置身荷花之中直上天庭作為比喻。這大概是因為所謂得道是只能意會而無法言傳的東西,導(dǎo)演的比喻也做到了恰如其分。
得道的道元回到日本,開始撰寫《普勸坐禪儀》,但此時的日本紛爭不斷,即使是宗教界的同僚們也無心像佛,道元受到了孤立和追捕。
越是亂世人們越需要尋找脫離人間煉獄的方法。道元帶回的信念正是指引和解救迷途的人們的明燈。
這部影片中所詮釋的禪和我自己以往的了解的禪宗略有不同,它并不去說明很多的大道理,就只是放下心中的惡念、雜念,安心的坐禪。
極樂的世界不在外面,不在身后,也不會在另一個世界——它一直都和你在一起,在你的內(nèi)心深處看你自己如何去找到它,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影片中的“禪”。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影片也杜撰了一個妓女阿玲的故事。自幼被遺棄的阿玲為了生存不得不成為了妓女,每天如行尸走肉般出賣著自己的身體還要養(yǎng)活無能的丈夫,本來有可愛的孩子可以成為她的希望,但神把她最后的希望也奪走了,身無可戀的阿玲自殺了卻被道元救了起來。他說:你怎么能死呢,自殺了你就永遠(yuǎn)的切斷了和佛相遇的道路,永遠(yuǎn)無法到達(dá)人生的極樂。
因為佛一直都在我們的身體中只是等待你去與他相遇而已。阿玲活了下來,忘記了她曾經(jīng)憎惡的自己,開始另一段沒有怨恨的人生。
影片中還有另外兩個小故事,但我覺得阿玲的故事是能最好的闡述“坐禪”真意的故事。是呀人人都是佛,只有遇到和沒遇到的差別而已。
影片終,道元禪師在和弟子們一起坐禪靜觀的時候離開了人間。完成了他尋找極樂大道的人生。
5 ) 禪心
影片最后,道元在圓寂時,給弟子定了八戒律:
一、少欲
二、知足
三、樂寂靜
四、勤精進(jìn)
五、不忘念
六、修禪定
七、修智慧
八、不戲論
佛家的戒、定、慧,是以戒為先,由戒入定,因定生慧。我也給自己定四條戒律:
誠實第一;
自律第二;
少欲第三;
精進(jìn)第四;
人生之事的簡與繁,也就一個“禪”字了!
6 ) 得遂所愿。
鄭天庸所扮演的與宋代禪師還是可信的。說實話,要不是他在一大群說中國話的日本人中間,真的是沒有辦法把這個片子成立起來的。她的教誨是金剛座一定要做到底。而他回來日本以后,卻發(fā)現(xiàn)比睿山的和尚比統(tǒng)治階級還要可怕,窮兇極惡,甚至拿武力來壓迫。北條時賴前來問道,他也是這么說,就是心無旁騖的打坐就行了。
高橋伴明導(dǎo)演的東西有即興的幽默。而且拍成了美麗的風(fēng)光片,有很好的田園景色。而且手尾的寓意特別好,一個人走向無盡的道路,就好像修行是永遠(yuǎn)沒有盡頭的一樣。
我對藤原龍也先生的嗓音簡直是太熟悉了,看到他這里演出不僅有些激動的。
2個小時好長……
影片突出的是佛法以及對佛法的虔誠信仰,而并非做眼于簡單的人物傳記,因此片子立意新穎,耐人尋味。
少欲,知足,樂寂靜,勤精進(jìn),不忘念,修禪定,修智慧,不戲論。此乃八大人覺
日本曹洞宗初祖道元禪師傳記,之前有幸聽曹洞宗第四十九代傳人宗舜法師開示,真是因緣殊勝。佛就在內(nèi)心,頂禮佛即頂禮自己。最后一段好有愛!
這口漢語真太有喜感了
我不明白的是,為什么那時候有這么多日本和尚說漢語?
畫面配樂段落甚至莫名的特效,都與佛道不甚相符。道元參禪與頓悟過于簡短單薄,何以成佛?并非所有傳記片都應(yīng)遵從敘事的規(guī)則與邏輯,比如《吳清源》與此片,吳一生追求圍棋與真理,田壯壯拍得溫而淡。而此片卻像是給某個歷史風(fēng)云人物作傳,導(dǎo)演功力尚淺。
真驚人,里邊說的中國話幾乎聽不懂
禪起源于印度,成長于中國,卻在日本開花結(jié)果,內(nèi)斂克制的日本人將這種舶來品在新的時代賦予了新的涵義。(電影中的漢語配音真是。。吐槽無力。
道元禪師八大戒:少欲、知足、樂寂靜、勤精進(jìn)、不忘念、修禪定、修智慧、不戲論。公元13 世紀(jì)初,日本道元禪師入宋,從學(xué)于天童山曹洞宗如凈禪師門下,傳回日本,建立永平寺,提倡“只管打坐”,為日本曹洞宗的開始。曹洞宗源出六祖弟子青原行思,傳希遷,希遷傳藥山,藥山傳云巖,云巖傳良價禪
高純度,演員調(diào)教得真好
禪宗無組織力,依附武家才能生存,兩者相互利用打壓舊貴族和天臺唐密為代表的舊佛教,可謂相輔相成。后世日本美學(xué)受禪宗影響濃郁,自鐮倉始
肉身的痕跡太明顯 制式
第一是可笑的發(fā)音,略有禪味但還未徹悟,多了日本的陰暗和孤獨,少了大乘佛法的八方光明。
蠻感動的 但是對于信佛修佛的人也許蠻好理解的 但是對于那些完全不了解佛法的人 也許觸動心靈的力量就不是那么大了
日本演員演技依然爛,慘不忍睹,敘事節(jié)奏爛,過于沉悶,漢語配音也非常爛(這一點找個華人監(jiān)督下就好得多,但本片把這錢省了)。從情節(jié)來說把道元這個人塑造的過于理想化,不夠飽滿,闡釋義理方面照搬的痕跡較濃,思辨深度不足,總覺得這片子拍歷史人物時總有局限性,放不開,影響了整片的觀感。
活在當(dāng)下,了解自我、放下自我、解放自我。
景致挺美,也拍出了一些禪意,不錯的。
"阿玲,自我了斷也就殺死了佛祖,而依靠他人則是否定自己的佛祖。"
關(guān)于學(xué)禪的說得太少。更多是刻畫人物。沒有擺脫人物電影的套路。國內(nèi)濮存昕的弘一法師就好看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