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我不在乎,這個名字起得太好了,看得我真的痛哭流涕,淚流滿面,感同身受。
本來以為是個喜劇片,原來是個青少年教育片,小文真的好自信大方,我青春期想做的是這種女孩吧,她真的好靈,可是父母出現(xiàn)問題,她操碎了心,也傷透了心,最后那高高揚起的馬尾也垂了下來,再也不像以前那么活潑。
前面我以為她真的會瀟灑地不在乎,甚至她媽媽都信了,但我相信現(xiàn)實生活真的有以為父母關(guān)系破裂,學壞,離家出走,甚至跳樓的,但她的父母愛她,即使感情已經(jīng)破裂,但他們都還會為了小文不離婚。
想起來我父母離婚的時候,我都還不知道離婚是什么概念,后來爸爸再婚,也沒有什么感覺,我總安慰我自己,他們有追求自由的權(quán)利,但我其實是后知后覺,我其實也想問:你們?yōu)槭裁唇Y(jié)婚?為什么要生我?也想說:誰說我不在乎?
我甚至在想,要是我當初看到這部電影,會不會學小文那樣做,然后讓父母看,讓他們知道要是離婚對我的傷害有多大?
但沒有如果,陰影已經(jīng)造成,我只能往前看。
黃建新在一部電影里總是能盡可能面面俱到地描寫出那個時代的群體形象。這部片子里著重突出的是中年危機,老夫老妻過了大半輩子,已經(jīng)失去了熱情與愛,結(jié)婚證成為了唯一能夠證明婚姻關(guān)系的憑證,是維系夫妻情感的最后一根稻草們。影片前半部分以尋找結(jié)婚證作為主線,幾次打破第四面墻閃回剛領(lǐng)證時的快樂,別出心裁地把“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描繪地淋漓盡致;同時女孩嘴上說無所謂父母離婚,我以為后面劇情真的會成功離異,各過各的開心日子,結(jié)果出乎意料的是,女孩其實并不希望父母離婚——這反映出了不管是多么開放的年代,父母離異對孩子的打擊都是很大的,借女孩之口,“如果你們現(xiàn)在這樣,那你們當初為什么要結(jié)婚,要生我?”這個新時代和舊時代思想交替下不同婚姻觀沖撞出的問題,確實很值得深思。影片中后段因為找不到當初辦結(jié)婚證的地方,沒法補辦結(jié)婚證,導致離婚手續(xù)也辦不了,這很明顯是在調(diào)侃那個年代的政府部門,辦事手續(xù)多步驟雜效率低。除此之外,還有很多點也非常有趣,比如精神病院里那幾個患者的故事,尤其是借神經(jīng)病之口,說出了“現(xiàn)在這個年代講究送禮好辦事”等等頗為真實的話,產(chǎn)生很大反差;去給醫(yī)生送禮,醫(yī)生老婆口頭推辭不收,神經(jīng)病說“你肯定是共產(chǎn)黨員!”這是真敢說!通過這些精神病患者,可以看出那個光怪陸離的年代里不同年齡的人不同階級的人的可笑可悲可嘆可憐的故事,而我們又何嘗不是活在故事里的人呢。
馮鞏演戲確實出色,小演員也很自然,本片的故事雖然剛開始有些抽離現(xiàn)實,表現(xiàn)夸張,但越看越覺得真實;包括那幾個精神病身上處處都有自己的影子。一個字,實在是“高”!
人奶比牛奶更適合哺養(yǎng)嬰兒的幾大好處:第一、永遠新鮮;第二、永遠清潔;第三、永遠恒溫;第四、不受污染;第五、便于攜帶。 ------ 病人:我找個皮筋做彈弓打你們家玻璃,我找個皮筋做彈弓打你們家…… 大夫顧明:你好啊。(病人不搭理)他一直這樣嗎? 助手小艾:對。 顧明:誒,你看那邊有什么? 漂亮,太漂亮了! 顧明:說心里話,你現(xiàn)在想什么? 病人:我想把她上衣脫了。 護士:流氓。 顧明:這已經(jīng)有了正常人的思維。后來呢? 病人:我,我脫她鞋,脫她的襪子。 顧明:再后來呢? 病人:我脫她的褲子。 顧明:后來呢? 病人:脫她的褲衩。 顧明:后來呢? 病人:我抽出她褲衩里的猴皮筋我做個彈弓子打你們家玻璃。 顧明:小艾,加大藥量。 小艾:誒。
她爹和同事去酒吧,去打游戲機,這妮子是怎么知道的???
中年婚姻危機。呂麗萍飾演的中年婦女執(zhí)著地尋找結(jié)婚證,以尋得虛妄的安全感。而馮鞏飾演的中年醫(yī)生對病人耐心細致,對自己的老婆和婚姻卻采取了敷衍逃避的態(tài)度?!暗谌摺毙“卜甑疥P(guān)鍵時刻便講粵語,構(gòu)成溝通的天然障礙。精神病院里不少搞笑的名場面,“我抽出她褲衩里的猴皮筋兒做個彈弓打你家玻璃”。全明星陣容,王志文送藍色藥丸,馮小剛賣假證,江珊辦離婚,牛振華演精神病患者
關(guān)于結(jié)婚證(一件瑣事)引發(fā)的家庭荒誕,小童星演的角色簡直是時代先鋒,成熟的工作男馮鞏和更年期的呂麗萍也是冤家路窄的經(jīng)典家庭夫婦形象,時至今日仍舊是眾多家庭的縮影,就是黃建新這部怎么有一瞬間一股馮小剛味兒。
小時候看的,挺好玩。當時覺得真的挺不在乎的,后來長大了一點,想想,真的是口是心非。
印象最深的當然是王勁松(氣殼)110秒的段子實在讓人拍案叫絕。結(jié)尾李小萌跑去了西安,黃建新真是有幽默感,李小萌用離家出走逼馮鞏呂麗萍復合:“你們還離嗎?”“不離了?!倍?4年前,在同一個地方張學良和楊虎城兵諫光著屁股的蔣介石:“你還內(nèi)戰(zhàn)嗎?”“不戰(zhàn)了。”于是國共第二次合作實現(xiàn)。
真心覺得馮鞏演電影比說相聲強得多,尤其是這幾年
看了這種電影更加不想結(jié)婚了。李小萌真是美蘿莉啊
瘋子說,我想脫光她們的上衣。其他的醫(yī)生說他還是個瘋子,可是這位醫(yī)生說,他要脫女孩子的衣服,這不是正常思維了嗎?醫(yī)生接問那個病人:“然后呢?”然后脫她們的鞋子和襪子。再然后呢?脫她們的褲子。再然后呢?病人不好意思的說:“脫她們的褲衩。“再然后呢?抽出皮筋做個彈弓打你家玻璃。
可以算是國產(chǎn)版的《美國麗人》吧,馮鞏表現(xiàn)一點不比凱文史派西差,把中年危機刻畫的如此生動,看完只能一聲嘆息!兩三年前看的,應該是在視頻軟件上看的,不知道現(xiàn)在為什么不能播了!呂麗萍和馮鞏表現(xiàn)的都很好,隔了這么久印象模糊了,所以就不按照標準評分體系評了,整體印象中就是中年男人被老娘們吵來吵去,不省心的孩子,年輕漂亮下屬的誘惑有賊心沒賊膽,實在太真實了!給8分
屬于那個年代的小市民喜劇,婚姻之癢,中年危機,精神病院拍得有點意思。“扒下她的褲衩,拉出皮筋做個彈弓打你家玻璃。”
挺嚴肅的馮氏電影
題材雖是吾女初成視角下的中年危機家庭矛盾,故事本質(zhì)還是具有鮮明世紀初時代思潮(或局限?)的貶舊與警左。片中凡制造了不和諧人際關(guān)系的行為都與此有關(guān):結(jié)婚證、娘子軍、廣場舞、兵馬俑、直至被迫重圓的地點也要特別設定在古老的西安鐘樓之上。意圖如此直白,以至呂麗萍的角色快扁平為一無是處的反面典型,我愛我家的和平大姐好歹撞擊失憶之后才如此折騰,加上馮鞏這回演精神專家現(xiàn)代高知也多少有點力不從心,缺少與片中設定相匹配的專業(yè)與魅力展示,才倒襯出了諸多配角的搶戲兇猛:李小萌靈動全場堪稱最佳,羅湘晉美人傾心黯然離別,王志文推銷偉哥一臉壞笑,馮小剛印證達人錢來就干,王勁松用猴皮筋做彈弓子打你們家玻璃……充斥奇聞趣事的精神病院始終是那個年代有一定想法的國片導演賴以藏鋒施諷的取巧所在,只是看多之后仍難免審美疲勞。
借“結(jié)婚證”這一兼具儀式感和象征意義的“介質(zhì)”,呈現(xiàn)個體被困縛在體制/流程/手續(xù)/制度內(nèi)部的壓抑和焦慮,且這種焦慮想是某種集體癔癥,會傳播、會發(fā)散,將男主工作場所設置為精神病院,諷刺指向很明顯——脫去長久以來的“殼”不僅體會不了自由,反倒惶恐被大眾的標尺所遺棄,所謂正常的人奔潰也是瞬間的事;這種焦慮根本無法治愈,它的開始和結(jié)束首尾相銜,如永遠不可能抵達的城堡——結(jié)婚與離婚是互為悖論的一體,好現(xiàn)實的超現(xiàn)實,這個暗喻比暗搓搓的政治隱喻塞入更好(人民/公社、西安)。以兒童視角講述整個故事有點牽強;一眾配角矚目。
那該死的結(jié)婚證與那逗樂的拿彈弓打你家玻璃。
找個猴皮筋做彈弓砸你家玻璃。
想表達的太多,又不懂得取舍,導致亂燉且節(jié)奏其慢無比。李小萌這個角色根本不像是個女兒,倒像是寄居在此的一個親戚,臺詞靠段子,和父母也沒有化學反應,選角和劇情上的失敗。對于政治的諷刺猶豫節(jié)奏的慢和故事的碎顯得特別生硬做作。不過在鏡頭語言上黃建新依舊嘗試著。
在那個沒有假臉的年代,演那女醫(yī)生的演員怎么就沒紅起來呢
無論是借孩子的視角看成年世界,還是刻意構(gòu)建的正常人與精神病人的反諷,都在試圖解構(gòu)世紀初伴隨新概念潮涌而來的新型家庭關(guān)系下的失調(diào)??吹贸觯S建新在把握最擅長的都市喜劇的風格之上,還在借助飄忽的鏡頭調(diào)度、動畫插入、打破第四面墻,做電視電影轉(zhuǎn)向電影感的先鋒嘗試,但呈現(xiàn)效果明顯沒有擺脫情景劇畫風與京味人設。透過家庭危機觸摸孩子心底的動蕩與壓抑,故事的落點不錯,只可惜離家出走的結(jié)局用力過猛。或許只有孩子才會相信父母的和解意味著矛盾的消失,一灣重回平靜的湖水,等待著下一次的涼風過境。
張國榮:“如果相愛,沒有這一紙婚姻證明書也可以過得很好。如果要分手,有這一紙婚約也改變不了什么。”
小時候看過,記得竟然看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