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過這部電影兩次,一次是初一時候的英語課,一次是博士答辯后的晚上。
第一次看的時候,懵懵懂懂,看個熱鬧,都不知道那是當年剛上映的影片。
第二次看的時候,想追憶記憶中的片段,想一窺疫情期間無法到達的遠方。
時隔十五年半,有許多細節(jié)還是記得的。比如,前加州州長浮夸的土耳其造型和他的浴池;比如,皇家科學院的人說:thank god we own India; 比如,F(xiàn)ogg到舊金山時興奮地感慨這是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比如流浪漢給他黑乎乎的cheese后他從興奮一秒變失落的表情。
也有些細節(jié)是以前沒注意的,在法國闖入的原來是印象派的畫室,在中國來搗亂的士兵頭頭是吳彥祖演的而成龍的大哥是洪金寶,萊特兄弟兩個在北卡實現(xiàn)第一次飛行的人竟然在德州的荒漠里出現(xiàn),莫文蔚這個反派是多么的臉譜化,還有,F(xiàn)ogg在七十九天一小時后感慨到,I saw the world.
我從沒有仔細想過,這部電影對我的影響有多大。但十五年后重溫,我不得不承認,它,還有初中那三年所接觸到的一切,對我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那時候我們學校成立的了英語實驗班,班主任是一位很西式的英語老師,經(jīng)常和我們分享國外的電影,音樂。我的初中三年,是聽著西城男孩,看著哈利波特、五大聯(lián)賽度過的。十三四的年紀,應該也是開始對外面產(chǎn)生好奇的年紀,加之這些文化上的影響,我那時非常憧憬以后能到國外念書。只不過,一開始的目標是英國,后來知道英國學費貴,又把目標轉(zhuǎn)向美國和德國,后來因為不想學德語,全申了美國的學校。記得剛大四的時候同學問我,為什么要出國呢。我記得我想了很久,說,感覺就是必須要出,不管我學什么專業(yè)。
然后考G,考T,申請學校,到了美國后讀完碩士又讀完了博士,六年,彈指一揮間。也許是美國的文化不是我的初心,也許是年齡慢慢增長,現(xiàn)在的我想留在國外更多是因為學術本身,而忘了自己為了領略西方文化出國的初衷??梢f回歸初心,也是不必要的。畢竟只是年少時的夢,而在這么多年追夢的過程中,也知道了,我看到的世界,不是我想象的那個世界,我一直追尋的,更多的是現(xiàn)實無法給予的新奇感。而如今,也算是看過了世界,對年少時的自己,可以給一個交待了。
一段旅程的結束,往往是另一段旅程的開始。最近找教職的不如意,讓我總有一種飄零感。還有兩年就要到而立之年,可我人生的下一站還是懸而未決。會在哪里工作呢?又會在什么時候遇到生命中的那個人呢?Fogg和Passpartout的旅行是有著明確目標的:環(huán)游。從倫敦出發(fā),回到倫敦。如果在宇宙空間中俯視這個旅行,那么不過是畫了個圓??墒侨艏由蠒r間軸,那么明顯的,這趟旅行不是個閉環(huán),而是螺旋上升的一段曲線。他們回到的那個倫敦,不是八十天前的倫敦?;氐絺惗氐乃麄儯膊皇前耸烨暗乃麄?。我知道我的目標是什么,可是如果用坐標:(目的地,時間)的形式來表示,答案又是未知的。瞧,相比較真實的人生,電影里的還是簡單了。
回到電影本身,算得上精彩,但也只能算是規(guī)規(guī)矩矩的好萊塢電影??珊褪畮啄旰蟮碾娪跋啾?,我還是很喜歡這種恰到好處的規(guī)矩感。最近兩年看的電影少多了,但上映的新片,總是讓人覺得乏善可陳。要么,過分肌肉感(漫威我說的就是你),要么,太過刻意(可悲的是我喜歡的昆汀越來越如此),要么,吊著觀眾的胃口又虎頭蛇尾??傊徊烤实谋谆娪霸诮裉旌茈y得了。
電影總會結尾,生活總會繼續(xù)。那些在the end的后面的故事,從來沒人告訴我們。但看過世界的人,總歸會有一種新的狀態(tài): Too far from home, too far from here, never enough for both. 現(xiàn)在的我,大概如此。那么未來又會怎樣呢,誰知道呢,一天天過吧,就像Rifu唱得那樣
We are all rowing the boat of feat,
the waves keep on coming and we can't escape,
but if we ever get lost on our way,
the waves would get us through another day.
翻拍的電影加入了許多中國元素和成龍元素,看起來也不錯。
剛剛電視在播,結束前10分鐘被媽媽轉(zhuǎn)走,我錯過結局?? 雖然小時候看過書也記得結局,但內(nèi)容忘了很多,印象中主角群沒有中國人??!
肯定在隔壁宿舍學習做MAYA動畫的大哥的雙核金河田螢光1G金士頓內(nèi)存的電腦上用一個云南的max什么tv看的。
有一個發(fā)生系thomas edison時代嘅inventor嘅故事,and 好搞笑……
怎么成龍的電影就算評價再差再一般,還是有大把人買飛進場去看……
一堆的二三線影星或打醬油或賣力演出,共同整出這么個爛片。本來想打兩星,無奈小孩笑得樂不可支,加個一星安慰獎吧。
第二次覺得男人像花瓶的,成龍你就是一個花瓶,然后就是為了滿足美國少數(shù)族裔基本權益,為了亞洲的巨大市場處在哪里的一個花瓶,虧你海報還站中間
這個片吧,確實不很政治正確,但是還算好看。
8/5~CCTV6凡高 有出現(xiàn)啊~逗~Steve Coogan像James Blunt
真tm是爛,尤其是到中國那一段,這tm是西部,充分展露了導演的無知。
這是個什么亂七八糟的東西啊,除了借鑒原著小說的大設定外,其余的東西都被改的面目全非,而且阿諾客串的那個土耳其王子實在是太囧了。
從這個陣容和題材來看,成龍,以及他所代表的香港電影界在世界上是有很強的號召力的,這幾乎就是一次香港和歐美影界的一次大聯(lián)歡,但是很可惜就止步于此了。要說出了什么問題嘛,現(xiàn)在看是看不大出,畢竟不可能指望他能超越時代,也很難要求這樣合家歡當中能有什么爆點,但是當年是著實失望了,可能喜劇片就是有著這樣的風險吧,在那一下就是覺得不精彩了。片尾曲everybody all over the world join this celebration真的是個很美好的愿景啊。成龍確實是要比別人多一些情懷的,片子里的英國人就是徹頭徹尾的侵略者??!但是這個女王又過分好了一點,唉算了喜劇片就是很難面面俱到的啦。
中國人在里面要么是小丑,要么就是打醬油的,么意思,成龍賴以成名的喜劇動作都少之又少。總體比較失望。我似乎輸了這個賭局,但我見識了這個世界,見證了各種風土人情,認識了一個朋友,而且墜入情網(wǎng)。似乎還是贏了,當然最后因日期變更線又把賭局贏回來,才是皆大歡喜,快意人生…
科學沒有打到異己,但是卻事實上證偽了宗教,使得越來越多人相信科學而非迷信?,F(xiàn)實主義的存在并不為了打倒異己,只是在目前的時代,相比于天方夜譚,人們更傾向于切實的去改變什么。總是追求意義而非單純的神秘,愿意認識和解釋世界而非找個精神的歸宿。我反而認為,將所代表的一切視作單純的文學創(chuàng)作可能更符合健康社會的特征,或許粉絲會覺得這樣傲慢,但我覺得,一個盎然向上生機勃勃的社會,會過度沉迷于非理性的意識流學說。
記得那一次,他們的環(huán)游讓我笑了。
成龍想幫莫文蔚打開國際路線?可惜不是the cup of tea
里面有些語言是錯的 比如路過土耳其時 顯示的語言是farsi并不是土耳其語 很多中文也有問題。不過還是蠻好玩兒的。
小時候讀儒勒凡爾納,怎么也沒想到主人公會長成龍這亞洲大鼻子模樣..
小學時學校播過這片,現(xiàn)在看來雖然還是標準的好萊塢式片子,但依舊擁有娛樂假期的功效。
原著其實是一個整體嚴肅,少有幽默的通俗文學作品,可這部改編就完全變了味道,除了主線是一致的,其他各個部分更是與原著南轅北轍,人物性格上也是天差地別,而且加了不少有的沒的角色,放大了成龍飾演的仆人,減少了福格和追擊警察的戲份,仆人成了主角,電影也最終成了動作喜劇這般不倫不類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