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口秀大會》第二季開播。
半新陣容:除了熟悉的李誕之外,新加入了于謙和吳昕。
全新賽制:演員需經(jīng)過開放麥競演獲得出場機會,表演后在場觀眾直接投票得分,壓力空前大,比拼白熱化。
鐵粉表示興奮和忐忑交錯并行,一邊高興又能看到老朋友一樣的演員登場了,比如Rock、卡姆、龐博、思文以及思文老公(笑而不語)……一邊擔心新加入的MC氣質能不能和節(jié)目貼合,會不會尬。
看完第一期,放心了。
作為低笑點擔當?shù)念I笑員吳昕,很合格,不難受;
而高笑點擔當——我們于謙老師,堪稱最大亮點,現(xiàn)場告訴你什么叫TOP級的“神回復”。
新一季每期共有7位脫口秀演員通過開放麥的測試登場表演,第一期話題是“有本事再刷存在感”,領笑員有給演員爆燈的權利,于謙爆給了思文、張博洋和卡姆。
他說思文有“有觀點”,妙語連珠。
在于謙老師看來,能不能對一個事物有新的角度和切入點,是一個喜劇劇本優(yōu)秀與否的關鍵。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思文的作品從獨立女性角度出發(fā),而程璐正與她相呼應,走的是“軟飯硬吃”也能刷出一波存在感這個點,于謙說,夫婦倆的表演都特別接地氣,所有的段子也都有內心支撐,而之所以沒投給程璐是因為思文在思路上更巧妙一些。
他說張博洋“有技術”,已經(jīng)不是生活流。
在于謙老師看來,相聲和脫口秀臻于化境時并無區(qū)別,但相聲是“技術”先行,而脫口秀想要達到更高的層次,除了劇本的打磨外,也需要用技術去形成自己的個人魅力和風格。其他演員還是生活流,但張博洋已經(jīng)開始運用技術了。
相聲是一種技巧,通過前輩的總結提煉總結包袱達到了技巧,有活保人,人?;钪f;脫口秀只追個人魅力和劇本的打磨,靠劇本來說一些社會當中的熱點;如果高技巧的人能把語言融合到技巧當中,匯通精化,做到化境了,把節(jié)奏融入到血液里,最后其實都是一樣的,能做到返璞歸真。
他說卡姆“有風格”,代入感極強。
于謙老師認為,作為一個在舞臺上的演員,卡姆能把所有的觀眾攏在他自己的風格當中,攏在一個視角上,沉浸式的表演,是他最特別的優(yōu)點。
此外,還有一處覺得謙兒大爺特別牛的地方在他對Rock的評價,這段表演他沒拍燈。
他說Rock開始的劇本都很好,正想爆燈的時候,劇本急轉直下,進入了一個無厘頭的情節(jié)(雞開vlog做可樂雞翅),結果情緒就斷了,還得重新跟著他進入,但還沒等進入劇情呢,表演就結束了,所以沒有爆燈。
是真的一針見血。
講真,Rock這期前面一路很都很順,節(jié)奏把控極佳,本子也巧妙,是反著來說存在感這件事的,對vlog的抨擊也很到位,但作為觀眾,就覺得結尾有點兒不順暢,差點兒勁兒似的,但說不出來問題在哪兒,聽完于謙老師的講解,頓時有種恍然大明白的感覺。
所以自此,看于謙老師的“神回復”,成了期盼下一集的最大動力之一。
節(jié)目開播之前李誕就說他自己去年一直存在感很高,不止出現(xiàn)在各大綜藝節(jié)目里,還出現(xiàn)在電梯里、深夜的酒吧里……很多人認識了他,但對他真正想做的脫口秀卻沒有任何幫助,脫口秀的存在感依然很低。
他希望以后大家能把對他的關注都轉移到脫口秀這件事上來。
如果說李誕的理想和責任是推廣脫口秀,可能很多人會嗤之以鼻,這帽子扣得忒大了。
但其實我覺得這真的不算上綱上線,一個人承載的光環(huán)到了那份兒上了,那個責任自然而然就在肩上了,何況他是真的很喜歡這件事情。
脫口秀大會新一季的價值主張就看得出有更深的思考——“用笑點暴擊痛點,用幽默跟生活和解。”
笑點是輔料,真正的部分是痛點。
痛點哪里找呢?生活里找。
脫口秀演員來自生活中的各行各業(yè),比如龐博和韋若琛是IT男,思文之前在深圳的一家央企工作,Rock開自己的健身房,張博洋也是前國企員工。
他們不是明星,是我們大家身邊觸手可及的人,有跟我們一樣的痛苦和歡樂。
就像這一集張博洋說的,看了當季的衣服,很合適,但你知道價格,又要裝作不合適的樣子放回去,又心酸又真實又好笑,不論男生女生都表示,這說的是我本人了。
痛了,有共鳴了,加上段子的輔助,笑了,重點是,這不是一個低級的玩笑,是一個集體的心照不宣。
老舍先生就曾說:所謂幽默的心態(tài)就是一視同仁的好笑的心態(tài)。
就是說,這個幽默不是居高臨下的,而是同情的,寫一個可笑的人物的時候,包含著這樣的可能性:我和你都有可能成為他,或者他就是我和你。
所以,笑完之后我們都能抹抹淚,放松一下疲憊的精神和身體,不耽誤明天繼續(xù)搬磚。
而且這一季推新演員的力度明顯加大,第二期看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車間工人曉卉,雙胞胎姐妹花,不夸張地說,每一個我都很喜歡。
這不只是讓觀眾看到很多人在做脫口秀,還讓在場其他演員有了新的壓力,哈哈,這簡直不要太好。
說回來,為什么說請于謙老師來很對呢,就我自己的理解,無論在哪個國家說哪種語言的脫口秀,劇本都是第一重要的。
舉個例子:
2016年5月6日,一段名為《Ali Wong: Baby Cobra》的視頻上線播出,時長60分鐘,表演者是一位即將臨盆的中越混血編劇黃阿麗,她挺著大肚子,拿著一個連線的麥克風全程站立表演,段子海納百川,再搭配她獨有的微表情,臺下的觀眾從頭笑到尾,掌聲絡繹不絕。
這是一場標準的“Stand-up Comedy”,很多人說,她這個形象一站出來就成功了,我不認同,外在表演都是配搭和錦上添花,最根本的還是她的本子精妙。
所以找于謙老師來幫演員打磨作品,提點表演節(jié)奏,太合適了。
有人說捧哏很容易的,臺詞也沒有多少,無非就是“啊、嗯、哎、好么、是啊”這些,事實上并不是這樣的,捧哏有時候比逗哏還重要些,一個包袱響不響,全靠捧哏對節(jié)奏的掌控。
逗哏負責對故事的背景和人物的發(fā)展進行描述,捧哏要找到合適的爆發(fā)點一語擊破,還不喧賓奪主,從而達到最好的效果。
這個分寸極難拿捏,而于謙很早就得個中精髓,以捧哏扎實、臺風穩(wěn)健被稱為“小趙世忠”。
這期節(jié)目里馬東就說:沒有于謙,郭德綱就是個脫口秀演員。
當然這是調侃,但謙兒大爺擔得起一句夸:如果沒有于謙,郭德綱的相聲水準也要打個折扣。
林語堂在《論幽默》里寫過:“人之智慧已啟,對付各種問題之外,尚有余力,從容出之,遂有幽默?!?/p>
一句話寫出幽默的倆必要條件:一個是從容,一個是智慧。
于謙老師倆都占。
所以選他,值!
王建國就坦言,錄制期間最大的收獲就是向于謙老師請教交流喜劇表演心得,受益匪淺。
有了好的把控老師,劇本更扎實,每個人都不斷進步,整個項目便能走得更遠。
這一季蛋總也有明顯變化,開始做小科普了,雖然是插科打諢用播廣告的形式講了call back,但一點兒不討厭。
有于謙壓陣,李誕可以蹦跶,可以詼諧,可以自嘲,也可以嘲嘉賓,這節(jié)目就瓷實好看了。
最后說一個我自己的變化,看節(jié)目久了,就不止代入觀眾,還會想,如果今天這選題給我,我會怎么寫,說真的,太難了,要有邏輯性,要貼合主題,還得好笑,最后還得上臺演,嘖嘖,得掉多少頭發(fā),但眼看臺上老幾位頭發(fā)還都挺多,我也就放心了,脫口秀的明天是茂密的,沒有脫發(fā)的危機。
“我的父母離婚了?!边@句話好像很輕松地就能從很多孩子口中說出來,輕飄飄的幾個字,在現(xiàn)在離異家庭越來越多的社會里漂浮著。父母離異,的確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就像思文說的,“不會有太大的影響。”這樣的一個社會現(xiàn)象隨著時代發(fā)展變得有些普遍,我周圍的朋友,包括我自己,在成長的漫長歲月里,最終也走上了“單親家庭”這趟不歸的人生火車。
曾經(jīng)在網(wǎng)上看到過一篇報道,里面有討論過:“家庭——這一人類社會的最基本的細胞,不穩(wěn)定的因素也在不斷的增加,家庭破裂呈不斷上升趨勢,對孩子造成了心靈上的破壞?!钡鋵嵲谖铱磥恚疫@個概念,是可以被打破和重建的,家的定義不一定是三個人或是四個人組成,當它因為某種原因被打破后并無法復原,你亦受到了不可避免的傷害。但正如它可以重新建立一樣,作為孩子,你自己也可以通過自己的適應力去感受新的元素和生活———兩個人也是一個家,重組家庭也可以是一個家。父母的離異,并不能說給你造成了不可磨滅的缺陷,你只是經(jīng)歷了一次命運給你安排的某種程度上的重生,與你父母一樣。
我的父母是在我高考完結束的第三天去民政局辦的離婚,具有喜感的是我媽穿了一身大紅的裙子去的。坐著我爸的車,滿臉的歡喜,笑得比結婚照還開心。那是我最后一次看他們兩同框。
我當時覺得極其夸張,但也沒想到這樣的畫面有一天也會出現(xiàn)在我身邊。而且據(jù)他們描述是當時民政局離異的人并不少,“高考完的離異”可以說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較為普遍的社會現(xiàn)象了。
離婚的前一天我爸給我打了一個電話,我媽也把我拉到房里說了這個事情。當時我內心絲毫的波瀾也沒有,因為他們已經(jīng)分居快一年了,16年我們還在一塊兒去海南過冬,17年就很少在家里見到我爸了,準確的說是再沒有見過。這份面對家庭解散的煎熬,早就在一年多的時間里慢慢磨損殆盡了。和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一樣,時間是一個麻醉劑,我漸漸遺忘了三個人在一起的感覺,習慣了他們自己的決定,也做好了成為單親家庭孩子的準備。
但其實我有一段時間因此特別沉淪,在我高三的時候,我父母完全沒有避諱地告知我他們的感情即將走向了分崩離析,我其實很是掙扎,腦海里時不時浮現(xiàn)出之前家里還是完整時的一些場景,我也不清楚他們怎么了,更不敢去再多問,因為我知道對我自己來說了解得越多只是百害而無一利。
我還感激他們告訴我真相,因為這些跡象我都可以察覺。如果他們不說,我只會在不斷地猜忌中戰(zhàn)戰(zhàn)兢兢,更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接受這個事實。
一切看似都特別的平靜,但是爸媽離婚這件事情,我自己感覺到對我的影響是長期潛伏著的,一些感情觀發(fā)生了天差地別的變化,但似乎更加成熟和獨立,脫離了一些很不切實際的東西。
不僅是在日常生活里,在娛樂圈,離異不是新鮮事。幾乎微博每月總有會有“一離”,而這個時候,除了離婚原因之外,身為明星父母的做法很大程度上是吃瓜群眾討論的焦點。記得前段時間賈乃亮和李小璐的新聞出來之后,很多人都在關注女兒甜馨的動向,畢竟在離異的家庭里,面對突如其來變化最難以接受的可能還是處在未知狀態(tài)里的孩子。
父母離異本身是無法改變的,但如何對孩子的做法,卻是討論價值極高且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真正對他們最好的保護,到底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這一期思文的觀點真正的觸動到了我,令人感同身受——告訴你真相,是最為重要的,如果無所告知進行欺騙,你一直活在一個表面平靜實則愛意全無的家庭,你的父母很累你亦在一次次的猜忌和被他們否定的無奈下自責和掙扎,無法真正學會去接受這個過程。
我最為感激的就是我的父母告訴我了真相,無論是行動上還是言語上,沒有進行隱瞞,并且在離異后他們也盡可能的給予我鼓勵和愛,使得我擁有了一個無奈卻也可以說是成長的緩沖期,學會接受了這件事情而不是欺騙過后發(fā)現(xiàn)真相的當頭一棒。
就像思文說的:“父母離婚不是什么天大的事,但如果他們騙你,那才是最難受的?!备改傅碾x異對孩子的影響和改變,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的做法,真正以一顆真實的心面對孩子,才能讓他們更加坦然地接受,坦然地成長,坦然地重生。
“所謂的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立在小路的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這是知名作家龍應臺曾在《目送》中寫到的一段話。父母與孩子是從骨子里開始,連接著血緣與愛,永遠割舍不掉的緣分。是從孩子睜開眼睛第一次看到世界,第一次在襁褓里哇哇大叫開始就出現(xiàn)的責任和愛,不存在一點滯緩的空間。從這一刻開始,每一個孩子變成了父母,有了發(fā)自內心的柔軟,有了生命里永遠的盔甲與軟肋。
《脫口秀大會2》第二期,從父母與孩子的關系入手,用調侃幽默的方式反應當今社會的家庭現(xiàn)狀。在這個主題上,發(fā)揮得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趙曉卉和呼蘭。
趙曉卉說“好兄弟的女人怎么看都順眼”,不同于傳統(tǒng)社會,隨著觀念的進步,現(xiàn)代社會大部分家庭都追求父母和孩子形成一種朋友一樣的關系,相互尊重又關系親密。趙曉卉的脫口秀從父母對她獨特的培養(yǎng)方式開始切入,自然的像大家展示了一個會對女兒說:“站起來,別跟個娘們兒似的”,會理解女兒追星如異地戀的觀點,會在舞廳“跳死好幾個老頭”的特別母親。這樣的母親會用讓人忍俊不禁的語言從小教會女兒堅強,會在教育孩子的同時保持一點舒適的距離,會在無聊生活中找到樂趣,保留自己的“舞王”愛好。其實,孩子與父母的關系不存在一種單一固定的模式,也會隨著觀念的改變不斷變化。就像趙曉卉一樣,她的家庭并沒有傳統(tǒng)意義上完美的母子關系,但她特別的相處模式卻恰恰是最合適他們的。趙曉卉這次表演是成功的,她用接地氣的語言,舒緩自然的節(jié)奏,將她的對于“父母和孩子如何相處”這一問題的思考完美的定格在了觀眾的腦子里。
呼蘭的表演方式和趙曉卉不同,他的表演更具有張力和攻擊力,以一種更直接的方式?jīng)_入觀眾的腦子,一開始就用接連幾個段子把握住了觀眾的注意力。強勢的把他和父母斗智斗勇的歷史搬給了觀眾。呼蘭說“我跟她講邏輯,她跟我聊翅膀”、“別人都關心我飛的高不高,她只關心我翅膀硬不硬”,呼蘭講的是一個現(xiàn)實,和趙曉卉不同,他的父母就是中國大部分成年人當父母的樣子,他的童年是大部分觀眾經(jīng)歷過的童年,父母和孩子永遠處于一個對立面,他們就像來自不同星球的生物,想法永遠不在一個頻道。父母們都希望能精準的掌握孩子的一舉一動,讓孩子長成他們希望中的模樣,以一個統(tǒng)一的模版要求每一個孩子。就像呼蘭脫口秀中提到的“我媽常??嘤跊]辦法拿我和別人比”,傳統(tǒng)中國式父母的神奇邏輯就是不論你做成什么樣你都還不夠優(yōu)秀,父母總有成千上萬的理由把你往一個他們觀念中更標準的模版上面推。
除了他們倆,王建國的表演也是比較精彩的,王建國說“父母和子女永遠有矛盾,但都不會有巨大的無法彌衡的矛盾”,父母是上天派給我們的騎士,他們是我們每一個離經(jīng)叛道想法的終結者,我們常常會憎惡父母對于我們的管控,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的生命來源于父母,我們的生活也要依賴于父母。我們有什么理由對于一個永遠不求回報對你好的人抱有一個憎惡的態(tài)度呢?孩子們在與父母相處的過程中應該學會理解,父母也是普通人,我們要學會理解給予我們一切的父母,要學會看到自己的問題。王建國的脫口秀中提到“創(chuàng)世者有權摧毀世界”但每一個普通父母作為孩子世界的創(chuàng)始者,都沒有想過摧毀他的全世界,而是不斷的給這個世界灌輸愛。
在現(xiàn)在快速發(fā)達的社會,每一個人就像安插在一個大型機器不同部位的小零件,不停的運轉,一刻也不敢放松。在這樣的氛圍下,父母的危機感也在逐漸上升,小時候他們緊緊把握住孩子的每一分鐘,為他們安排大大小小的補習和作業(yè),長大后,他們催婚、念叨。對孩子還是完全放不下心。而孩子們,從小被牢牢控制一點也不敢長歪,長大了更是要面對社會和父母的雙重壓力。所以,這次的脫口秀表演也在告訴觀眾,父母和孩子之間也應該保持一種安全距離,找到雙方都適合的相處方式。
父母與孩子是上天注定,一輩子剪不斷的聯(lián)系。父母在成為父母之前都還只是孩子,孩子也終究會變成父母,這是人生的必經(jīng)之路。每一個家庭的關系和相處方式都不同,但他們都是用愛連接的。找到父母與孩子最舒適的距離。這樣每一個家庭里的個體一定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愛的最好方式。
思文很棒,博洋驚喜,建國不吐張紹剛感覺功力打了折扣。謙大爺最有深度。
不過有一點要吐槽,沒張紹剛老師!
沒有張紹剛老師,不但建國缺少了目標,更重要的是李誕就得減少放飛自我,一本正經(jīng)起來,甚至還需要考慮引導吳昕謙大爺來平衡節(jié)奏和內容。其實李誕和嘉賓觀點激烈碰撞,張紹剛兜底才更有利于李誕的展現(xiàn)高光時刻。李誕這個搞笑人氣最高的人干張紹剛的活,李誕的活誰干?撿芝麻丟西瓜,討厭!
偶的公主號:qqdxzk
第三期《脫口秀大會Ⅱ》的主題是:今天你人設崩了嗎?
變相變成了“訴苦大會”。
七個段子手在舞臺上用輕松幽默地方式說著以前的種種“不幸”。
龐博說他以前的人設是好孩子。聽話、懂事,不會拒絕老師、家長的不合理要求。
明明喜歡籃球,但是老師要他去跳健美操也去跳了,雖然他長手長腳穿著緊身衣極其尷尬和傻氣,也都默默忍了。
后來機緣巧合拿了上一屆脫口秀大會的大王,壓力陡然變大,老板講一些笑話如果太冷,就會讓他幫忙接梗、圓梗,搞得他不勝其煩。
這一季脫口秀大會,前面兩期都被淘汰了,反而輕松了,失去了逗人開心人設,但是擁有了不用再逗人開心的自由。
Rock順接著龐博說。
說明明他講得比龐博好啊,為什么龐博上了兩三期就是“大王”,他苦哈哈的,腿都斷了,卻早早被淘汰。
這些話半真半假,虛虛實實,讓人覺得又搞笑又心酸。用于謙的話說就是,“展現(xiàn)了一個小人物的陰暗面”。
誰心里沒有過至暗時刻?誰沒個辛苦被打水漂的時候,只是囿于面子不得不裝大度罷了,Rock這番話說出了多少人想說不敢說的心聲,超爽der。
龐博和Rock都是脫口秀老手,節(jié)奏把握得很好,所以這場積分賽,他們倆分列第一和第二。
新人楊笠講述的是單身狗被逼婚、催婚的日常。
說他弟弟問他為什么沒有對象,她直接懟回去,那你為什么沒有考上清華,是因為不喜歡嗎?
想想也是,有些人沒有對象,一方面是因為不肯將就,另一方面是因為實力不允許,有頭發(fā)誰愿意當禿子啊,沒有能相中自己的,逼婚也逼不出個老公來啊,七大姑八大姨費那事干什么。
但我印象最深的是張博洋的吐槽。
他說他小時候有點結巴,有次換新班主任,要求每個同學起來起來做自我介紹,別的同學都利落干脆、口齒清楚地介紹完自己。
輪到張博洋,他結巴連說了四個“我”。結果全班哄堂大笑,笑了足足有十分鐘。
張博洋自嘲,這是我有生以來逗笑最成功的一次了,是我喜劇史上的巔峰。
我聽著有點悵然。孩子的自尊心要強于大人,被群嘲的時候,真是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可是還要裝出滿不在乎的樣子。
我記得有次老師布置了四道題,我好巧不巧全做錯了,上學時我并不是個差學生,但是那天就是這么寸,老師批評我的話說了一半,同學的笑聲已經(jīng)此起彼伏,我的眼淚在眼圈里轉了又轉,忍著不肯讓它掉下來,也許老師看到了我的紅眼眶,咽下了另外一半話。
雖然我現(xiàn)在也會拿這個當段子來調侃或者自嘲,但是那種心痛的感覺一直都在。
所以,我不認為張博洋把這段經(jīng)歷用輕松的語調講出來是完全放下了,他只是某種某種程度的釋然了。
那個自卑的小孩兒一直縮在最角落處,澆了水、施了肥,遇到合適的機會,它還是會蓬勃地長出來。
張博洋還說有次和同學去新西蘭的米其林餐廳吃飯,飯菜很貴,但是很咸,餐廳經(jīng)理來詢問意見的時候,他們倆誰也不提意見,他同學說可以,他的英語比同學還要好一些,綴了一句delicious。張博洋說的時候大家都get到笑點都笑了,但是不知怎的,我的眼睛熱了起來。
吳昕在點評的時候,說張博洋你還是不自信。你說的時候,一開始一直盯著地面說,就是聽觀眾的反應,如果反應好,就會抬點頭,其實我也是這樣的人。不是說人必須自信,但是不自信有個問題就是特別容易討好別人。
我驚愕地嘴巴張成O型,怎么會?
一個是名主持,一個是“脫口秀老炮”,居然會自卑、不開心,但是吳昕的那番發(fā)言,沒有錐心的感同身受,是不會說出來的,這是一些別人或者書本不會告訴你的細節(jié)。
我立刻找了一篇張博洋的采訪聽。
誰能想象,一個在舞臺上有點微醺狀態(tài)又唱又跳的人在采訪中表現(xiàn)得極度悲觀與消極。
主持人說,你介紹一下你現(xiàn)在的婚姻狀況。
他說我現(xiàn)在是已婚,保不齊下個月就變了。
要知道,他那個那個時候剛結婚。按理來說正處于甜哥蜜姐的狀態(tài)。
他說我從小就以為自己不會結婚。
另一半是能接住他的梗的人——在我看來這已是難得的心有靈犀,但是他的語氣還是遮掩不住的喪。
他愛自由,世間的種種枷鎖將他五花大綁。
他想舒適,現(xiàn)實的鞭子高高揚起要他快馬加鞭。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span>
張博洋還年輕,但是已經(jīng)流露出夾心層的頹勢,讓人有種干什么把好好一個男人逼成老公的不忍。
主持人問他為什么男人對另一半、對現(xiàn)實不十分滿意,但還要維持現(xiàn)狀,他說那是因為這已經(jīng)是男人在自己能力范圍內最好的選擇了。——一種凜冽的清醒。
這樣的答案讓人一時間難以消化和接受,但是卻又是難得的真誠。
他看清了這個世間的本質,然后把這凄涼的底色幻化成一個個段子,逗大家開心。
與張博洋同時接受采訪的還有思文,一個女脫口秀藝人。
女人搞喜劇通常會很難,因為尺度比男人小,男人講個帶色的段子講不好也頂多是油膩而已,而女人就會顯得輕浮。而且女人脫口秀的話題范圍也逼男人窄。
所以思文大部分的段子都是講他和他老公程璐的。
最經(jīng)典的有兩個段子:
一個是
另一個是
她講這些的時候,我基本上一走一過一聽一笑就完事了。
有時還想,兩個段子手的生活應當是段子齊飛很歡樂吧。
其實思文比張博洋還要悲觀。
張博洋只是不相信自己會結婚,思文從小就認為自己的第一段婚姻一定會離掉。
她說她和程璐鬧離婚鬧了差不多兩年的時間,幾乎天天都會吵架。
她在國企工作,程璐不事生產(chǎn),專職在家寫段子,幾乎沒有收入。
一直到思文跟著企業(yè)的項目去了哈爾濱,程璐必須自己賺錢養(yǎng)活養(yǎng)活自己,兩人才算慢慢和解。
思文說這叫過了權力爭奪期,這是幾乎每對夫妻都必須歷經(jīng)的階段。
女人向來比男人更加焦慮,這是原始社會打下的烙印。要是男人沒有工作,女人心態(tài)就崩了,哪怕她是個特別幽默的段子手。
再加上生病、單親家庭、結婚時沒有物質做保障,所以思文的焦慮并不比普通女人少。
只是,在上一次婚變中,思文懂得了人在婚姻中要放棄依賴心理,彼此支撐。
思文說,現(xiàn)在他們常常輪流崩潰,我回家就抱著他哭,他就摸摸我頭說沒關系啊,我可以幫你去。他崩潰厭世,覺得生活沒有意義,不想做這份工作,我說沒關系啊,等到年底再看看?
啰啰嗦嗦說了這么多,我想說的是,人都不是表面上看起來那么光鮮,哪怕是段子手也不能幸免。
小丑往往逗樂了觀眾,但醫(yī)不好自己的悲傷。所以有人說沒在深夜痛苦過的人生,說不好脫口秀。
我們往往因為一個人嘻嘻哈哈就斷定他沒心沒肺,平日里也不大去關愛他的心境、顧及他的感受,其實生活中越是開朗的人,越是找不到發(fā)泄的出口,反而更容易抑郁。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最近發(fā)現(xiàn)我們家經(jīng)?!肮肪瘛钡哪且晃灰灿胁粸槿说涝盏睦Э啵?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而這樣的人想要想通,可能需要比常人更多的時間,走更多的彎路。
李誕說:“人間不值得”。
我愈發(fā)堅信喜劇的內核是悲劇,笑中帶淚是對喜劇的最高獎賞。
一個歷經(jīng)苦澀、酸楚凝練出的段子、一個讓痛點撞擊過的笑點,才會格外得引人發(fā)笑,又引人思索。
一個脫胎于真實事件的段子或者吐槽,比不經(jīng)大腦的“屎尿屁”“倫理哏”的相聲,要豐富得多,也深刻得多。
在這個殘酷的社會,把自己的糗事用段子的方式講出來,或許是與世界和解的最好方式之一,而聽別人講段子則是最低成本一種減壓的方式。
就沖這,那些不遺余力逗樂我們的人,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珍惜。
我們上學那會兒,聽音樂沒有現(xiàn)在這么方便,一部隨身聽,要數(shù)著生活費買磁帶聽,喜歡某首歌只能眼瞪著帶子倒啊倒啊倒。
乍聽上去有點慘,可凡事都有便利面,正因為這樣,至少在音樂上很少判斷迷失,也會本能清楚什么叫作真正的喜歡,甚至每一次的倒帶都像在肯定自己對這首歌的迷戀。慢慢在這些抉擇里滲透出三觀建設的走向,生活也通透了。
喜歡鄭鈞。人如果放棄思考,單憑感覺判斷心意的話,只要一個人站在面前,你會馬上知道是不是一國的,從第一次聽到鄭鈞開口唱歌,就知道自己將忠于他的國。
2005年,我在北京,鄭鈞的演唱會想去沒有去成。那夜大雪,準老公說著安全第一,老板說過東西明兒一早就要……那一次挺難過,考慮別人的感受而放棄自己想要的,這一天還是來了。
也是從那一刻起,生活向我亮出甲方的底牌,我用剛到位的成熟完整了作為乙方的善意。
鄭鈞的歌里這首《無為》尤其動人,像在描畫每一個生活里的我們熱愛又掙扎的面孔?!睹摽谛愦髸氛埖洁嶁x還挺意外的,對于“要做生活的甲方”的話題,李誕覺著要請最貼合的人,說鄭鈞就是那種一直可以活成甲方的人。
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自己的主人,所有的得到歸根結底也都是主動選擇的結果,這個甲方要不要當,仿佛有的選。面對生命的來臨和逝去,生活里種種考驗的隨機性漩渦,似乎為與不為,都毫無意義,生活的甲方又有誰真的做得起?
即使如鄭鈞活得忠于內心,在感情上也被動結束過近20年的緣分。他自稱是“那個怨天尤人、不可救藥、自私自利的壞孩子”,當提到前妻對自己一直包容,不愿表達,終于選擇離開時,鄭鈞曾說:“我很慚愧。說實在的,她比我堅強,我配不上她?!薄?/span>
雖然無奈,生活不可逆的一切,在一個人想要持有的態(tài)度面前也是無計可施的。對曾經(jīng)和失去,保有真誠地感恩與歉意,未來仍可期。生活里在乎的東西面前,我們都是乙方,真誠和善意是唯一可以奉上的態(tài)度。
見到舞臺上鄭鈞在脫口秀里,從容道出生活的平淡安心,找到了可愛的姑娘,干凈地活在自己的極樂世界里,為他高興。
鄭鈞的音樂好聽,并不完全是他自己謙稱:歌手只是把瞬間即逝的靈感唱出來就行。同樣如脫口秀演員,需要思考把靈感編織在感受里,融進音樂輸出出來。在《脫口秀大會》里的幾次評論,可以見識到他面對事物會瞬間抽取到本質的靈性,緩緩說出的話,自然是常年深度思考習慣的結果。
大概這期《脫口秀大會》話題可以理解的維度很豐富,所以選手們切的角度也都很有意思。舞臺為界,訴說里演員為甲,反響里觀眾為甲,身處乙方時對待對方的態(tài)度,誠意也都鎖定在段子和掌聲里了,簡單可視。
角度最特別的是顏怡顏悅,她們想到的是“隱形甲方”對女性施壓的方向,作為女人每個笑的點都接到了,SAII賦予的高級幽默放到的位置恰到好處??吹剿齻儍蓚€,會讓人很感觸,有女兒希望如此的吧,女人真的不必外在雕琢得有多漂亮,大量的閱讀自會帶給女孩子們太大的世界。兩個小姑娘是如何想要把才華放在脫口秀行業(yè)里,怎么想到雙胞胎這樣的配合方式,段子里文氣幽默的點面對觀眾這個實在的甲方,要怎么拉出一個普通的拋面罩住……這一切都需要很多智慧和心態(tài)才能調整如此,有幸看到她們真的越來越好,期待后面可以看到更精彩的作品。
比較出人意料沒能發(fā)揮出最佳的是大王龐博和無冕女王楊笠。龐博的非常意識流,動物身份訴說的角度特別,卻沖散了內容的緊湊,拉長了脫口內容的節(jié)奏,更多的在表演方向,信息量太深,出來的部分直接性不夠。作為觀眾,只是用力看了場功課做足,云里霧里間沒能讀懂自身喜好的一場秀,沒能更完全地被吸引到。
楊笠段子下料太猛,對于媽媽剪豬睪丸,她被派去給豬接生剪臍帶的黑喜劇共鳴的預期,還是折在了觀眾對畫面想象的不適里了。所謂甲方的感受,或許是乙方做事態(tài)度里最需要考慮和管理的部分了。不過還是私愛楊笠作為脫口秀的寫手,這樣敢寫敢說的品質,是難能可貴的。
人倒在嘗試里,是怎么都不會難看的,總要有人往前走,和不屑于永久的安全。
原本非常拿不準,張博洋和呼蘭誰更應該是本場的爆梗王。都太好了,如果直沖段子內容的好笑程度,覺得該是呼蘭,美國的經(jīng)歷與中國人的身份沖突,放在生活的甲乙方對峙里,炸點頻頻。
可是李誕和于謙會不約而同將票投給了張博洋,會覺得專業(yè)的敏銳度真的是在那兒的?;剡^頭來細品兩個作品聽過后,在心里存下來的感覺,好像更明白這個判斷。
明了的同時,開始對博洋這個選手生了敬佩之心。其他厲害的選手里楊笠、思文、建國,包括呼蘭,都會有連接句子,和調動觀眾笑點的口頭語,內容常有斷續(xù)感,也會有為了抖包袱,而充數(shù)進段子的小內容。博洋的作品里會完整度特別好,覺得多一句少一句,換個動作都是不合適的。
這是第四期,博洋上的三期里,每一個段子主題想表達的東西十分清晰,內容上會打磨到最緊致的狀態(tài),不僅是內容,在表演的動作和節(jié)奏里都沒有一丁點兒水分,笑點的分配頻率都是做過非常周詳?shù)目紤]。開口敘述段子就一腳油門到底,離合換擋絕無磕絆,話說得干凈,緊湊,氣口準確。脫口的自然,秀到恰到好處的準確,都做到了……
博洋說自己是個自卑的人,舞臺里是沒有看出他生活里乙方的氣質,觀眾跟著他走,實至名歸爆梗王,臺上臺下始終跟從著他甲方的指揮準確地接到笑點。
喜歡兩個這場最好的選手表演結尾時的感悟,算是生活讓我們遇見的提點,一并收納。
“努力不努力只是個人的選擇,不后悔不抱怨就好了,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生活,你就是生活的甲方?!薄籼m
“如果我們注定都要成為生活的乙方,至少我們可以選擇,在當甲方的時候,對彼此善良一點?!薄獜埐┭?/p>
**************************************
關注微信公眾號,請掃二維碼
工作需求請留言或私信
郵箱:36623160@qq.com
脫口秀大會第二季第四期龐博cut
有點快樂就會笑,太幸福了卻想哭。Banjitino為啥不上清華是因為不喜歡嗎?互聯(lián)網(wǎng)?啥意思呀?不如跳舞。我流下兩行獨立的淚水,世界是我守的墳。這里怎么會有一本這么好笑的書,阿信讓你交頭接耳了嗎?你笑的像朵花兒一樣,答應我,讓我們做彼此的最好的蘇格拉底。
尬
真的覺得卡姆好神奇 從特別反感他的表演到好期待他
可能是國內最野蠻生長又最必要的一款綜藝??泛芎?,但他真的不是脫口秀。負責流量就好,拿冠軍我跟王建國一樣是不服氣的。這季的冠軍應該是呼蘭。最后,希望明年繼續(xù),希望一直存在,希望越做越好。
卡姆王炸!
必須應該是卡姆第一呀,想什么呢。大家的水平就這種程度就別比誰更高級了吧。。。
我居然是奔著馬東東來看,追了那么久的奇葩說,最喜歡的就是他了,幽默有才又有人格魅力,這次奉獻了首次脫口秀,依舊有梗機智優(yōu)秀的馬東東
真的要把卡姆一頓爆夸!夸得他烏漆麻黑锃光瓦亮!
第一季在一片噓聲中落幕,導致我對第二季期待并不高。不過看完一期,建立在“不高的預期”上的平常心反而能看到一些細微的閃光點。比較看好思文和張博洋的表現(xiàn),思文抓住“獨立女性”這個立腳點,可以發(fā)展出很多東西來。張博洋對舞臺有追求,笑點自然,就和于謙臉是老師評價的那樣,返璞歸真,在其他選手的襯托下,看起來真的很優(yōu)秀了。保持住
哈哈哈哈,要不要眾籌幫池子買帽子,一頂帽子從冰箱到向往到現(xiàn)在。奔著于謙大爺來,發(fā)現(xiàn)了張博洋這個寶藏,整場最佳。最后,想念張老師的第一天
上一季有不少爭議,這一季真正開始有了李誕口中“以內容帶人”的沉淀感。第一期“存在感”的話題,沒吸引人眼球的噱頭,爆笑卻引發(fā)出不少社會現(xiàn)實。獨立女性斯文“女性有錢才有存在感”的段子既有邏輯又令人思考。最后一個出場的張博洋段子戳心,反映當下年輕人的狀態(tài),毫無意外后來居上。于謙的坐鎮(zhèn)讓現(xiàn)場氣氛專業(yè)很多,與李誕的評委搭配非常互補。聯(lián)想到李誕一個剛三十的“老人”已經(jīng)說起了希望能打造國內脫口秀文化生態(tài)讓更多新人被看到,不得不感慨,脫口秀笑中有淚,年輕人在當代刷個存在感是真不容易,刷著刷著便老嘍。
卡姆可以,很少見的“我贏得理所當然!誰跟你們扭扭捏捏!”那種,喜歡!快去那寶座躺下別起來!
卡姆是個驚喜。是賽制的問題嗎,這一季自我放棄的選手有點多???
卡姆簡直是個表演界的奇才,學習委員就是那個樣子?。?!
喜歡 卡姆 張博洋 趙曉卉不喜歡 Rock 思文 王建國這一季竟然一集不落一頓暴看卡姆
感覺比第一季貼近生活一點,于謙老前輩坐鎮(zhèn),相聲的果然深諳段子之道,能指點。居然馬東也來了,還有李誕一如既往一針見血。最后張博洋很亮眼。
楊笠真是個寶藏?。?不過節(jié)目形式真的是……節(jié)目組下季還是再想想吧
馬東為啥要來?為啥?是因為奇葩說李誕沒要錢嘛???
真的太慘了,尤其是賽制完全看齊樂隊的夏天以后,像一個要倒閉的公司最后的年會。為Rock打電話!如果是直的話和吳昕炒炒CP也行??!三星全給新人女孩子們,不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