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喜馬拉雅山腳下的白人營地
英國人從曾經(jīng)日不落帝國的輝煌到如今仰美帝鼻息,盛筵必散想必讓腐國人民感慨萬千,不斷高唱《過去的好時光》。從一戰(zhàn)到二戰(zhàn)這段帝國從風雨飄搖到土崩瓦解的幾十年,更是為英劇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從2010年《唐頓莊園》開始,聚焦20世紀前半期的年代劇再次火了起來:《塞爾福里奇先生》,講述塞爾福里奇百貨創(chuàng)始人的傳奇事跡,畫面精致,色彩鮮艷,八卦有余,厚重不足,兩季之后貌似無疾而終;《百年鄉(xiāng)情》說的是德比郡貧苦農(nóng)民的掙扎奮斗,片子如同北海的狂風粗糲壓抑,打在人身上生疼,可惜同樣是兩季之后杳無音訊(看來兩季真的是英劇的一個劫數(shù));長命的有唐頓,拍到后面瓊瑤味擋都擋不住。前兩季的時代大背景基本上都領(lǐng)了盒飯,一座莊園和小鎮(zhèn)被建設成了和諧社會,所有的情節(jié)不過是茶杯里的風暴,跟天朝電視劇倒是越來越神似了。
2015年的《印度之夏》,終于把青黃不接的優(yōu)質(zhì)年代劇又接上了。
《印度之夏》和《百年鄉(xiāng)情》一樣,都是野心之作(可能因為Channel 4 和BBC都是公共電視臺,盈利的壓力相對小一點吧):他們都想反映一段風起云涌的歷史變遷。相比于ITV就算山窮水復,編劇也要天使報喜讓好人得好報的奶油水果糖風格,這兩部年代劇都不屑于給冷酷的歷史涂脂抹粉。
《印度之夏》并沒有為英國在印度的統(tǒng)治粉飾太平。殖民當局對印度人的歧視、傲慢以及草菅人命都非常直白地展現(xiàn)了出來:
身居殖民地高層的管理者,他們長期面對這片貧窮、混亂的大陸,早已習慣成自然。對于他們來說,快刀斬亂麻,規(guī)避風險,實現(xiàn)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這才是一個人成熟的表現(xiàn)。當然,每個人自小學習的都是圣人的訓示,所以沉在腦海最底層的道德感偶爾也會浮出水面,讓他們稍微搖擺一下。但能坐上高位的人都是目標導向、理性思維——如果命運之船因為增加道德這一貨物而搖晃,那么他們一定會選擇把道德扔下船——因為道德本身就是無用的奢侈品。
在《印度之夏》沒有一個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因為某人良心發(fā)現(xiàn),導致劇情逆轉(zhuǎn)——那太fairytale了。小秘書以及白人女主角會因為被要求做假證而糾結(jié)半天,不過最后面對警官的質(zhì)詢還是會說假話。印度裔法官審判一宗冤假錯案,因為內(nèi)心的激憤,把書寫判決書的鋼筆筆尖折斷;但他還是會迫于英國人的壓力,把一個無辜的同胞送上絞架。
當然,白人中間也會有一、兩個良心未泯者,他們都是剛剛從英國本土來到印度,對這片殖民地的情況并不熟悉。滿腦子二十世紀的新想法,自然比較容易理想主義。這類角色要么得益于權(quán)高位重的親人保護,免于災禍;否則則會被整個白人群體所排擠,冠上叛徒的名號。
電視劇對英國人分而治之的殖民手段也有所展現(xiàn)。尼爾.弗格森在其著作《帝國》對英國和法國的殖民風格進行了比較:英國人以東印度公司為起點,一直以獲利為殖民的最終目的。只要不觸及白人的利益與安全,他們都懶得插手殖民地土著的內(nèi)部事務,所以英國能夠?qū)崿F(xiàn)以非常少的白人官員管理遼闊的印度——他們就地取材,用當?shù)厝俗龌鶎庸芾?。而法國人則是骨子里地浪漫和形式主義,到了某個地方,就一心要在當?shù)亟⒁惶追▏鴺藴实凝嫶蠊倭畔到y(tǒng),而且要盡量用法國人。兩種方式ROI的差別顯而易見。在這種思維下,英國幾百年來對印度野蠻的種姓制度不聞不問。不過,當印度獨立運動星火燎原時,他們又很善于利用這些千年陋習帶來的積怨,瓦解對方陣營,抑制國大黨一家獨大。
之前豆瓣上有影評批評《印度之夏》對印度本地人的描寫不夠深刻,唯一濃墨重彩刻畫的印度家庭在當?shù)仄鋵嵰菜闶潜容^上層的人士。對這一點我倒是不敢茍同,電視劇本身就著重從英國人的視角來觀察在印度的統(tǒng)治和生活,能夠真實體現(xiàn)的其實是他們的心態(tài),白人內(nèi)部同樣森嚴的階層以及趨炎附勢。而能和白人發(fā)生較深接觸的也只能是秘書、文員等被納入官僚體系的印度人。如果在劇中安排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如何與劇中的其他角色有機地發(fā)生關(guān)聯(lián),實在是不可想象。只怕最后會拍成印度各種姓人民緊緊團結(jié)在以甘地為中心的國大黨周圍,對英國鬼子發(fā)出勢如破竹的獨立吶喊。想想這畫面,也真是醉了。
第一季結(jié)尾,1932年的夏天已經(jīng)結(jié)束,英國的殖民當局即將離開夏季駐地西姆拉,回到德里,但這是一個不平靜的結(jié)尾:小秘書已經(jīng)被拉入到國大黨的陣營,接下來可能成為臥底;群情激奮的獨立運動正在醞釀當中;混血私生子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也許埋下的炸彈即將在來年的夏天爆發(fā)。畢竟這部劇的英文名字《Indian Summers》用的是復數(shù)。
2 ) questions
印度之夏這個電視劇太奇葩了,我看了前兩集,腦子里一大堆問題不曉得怎么解釋,就像留了一堆古詩詞填空題只給你上半句,強迫癥根本不能忍,宿舍網(wǎng)根本連不上校園網(wǎng),我都快逼得去看劇透了。待解決問題具體如下:1Adam在被收養(yǎng)后為何自殘?2Alice是不是生過印度孩子?那她和她前夫是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會離婚?3Alice和她混賬哥哥有什么隔閡?4他混賬哥哥為什么要去兇手那里討打?為什么要隱瞞?5記者采訪是怎么回事?受傷的小青年為何突然拋棄青梅竹馬喜歡上英國妞?6老太太和Alice她哥什么關(guān)系?為什么像狼狽為奸?7Alice為什么對印度人一直有好感?8刻薄太太和她的傳教士老公和卷發(fā)美女之間的關(guān)系是?9小青年父母憎恨青梅竹馬的女的是不是宗教沖突?10殺人犯為什么可以一直不說話,要不就自盡,作為一個殺手這么任性,有沒有職業(yè)道德?11Alice哥哥和那個slut的關(guān)系,為什么忽遠忽近?12小青年姐姐為什么思想能如此激進?除了傳銷,我想不到在那個年代有對女性如此洗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尼瑪這時拍電視劇嗎?這是留作業(yè)??!答案估計能寫一篇原創(chuàng)論文,嗯。
3 ) 那年印度的夏天,是日不落帝國最后的榮光
英國人大概真的有印度情結(jié)。從那句流傳甚廣的“印度是維多利亞女王皇冠上最明亮的寶石”,到名為“東印度”公司的殖民集團,印度是英國歷史上不可抹去的特殊存在。時至今日,印度依舊是英國文化中一抹特殊的愁緒。08年他們拍《貧民窟的百萬富翁》,在奧斯卡風光過一把,他們覺得還不夠,于是今年,他們花大筆錢去拍了《印度之夏》。
《印度之夏》的故事開始在1932年,大英帝國在印度的殖民歲月即將步入尾聲,印度正在為了獨立自由而斗爭,而另一邊,英國貴族為了維護其在印度的統(tǒng)治而不宜余力。英國貴族與印度當?shù)厝说纳钕袷撬麄兊哪w色一樣界限分明:英國人喝下午茶,跳舞,打獵,享受奢華的生活;印度人工作,掙扎,反抗,斗爭,努力爭取印度的未來。這個夏天有微妙的戀愛關(guān)系,有男女之間的試探和堅持;這個夏天有年輕人的野心,他們抓住一切機會向上攀爬這個夏天還有甘地領(lǐng)導下整個印度的風起云涌。在那個注定改變的一切夏天所有人聚集在喜馬拉雅山腳下的小城,醞釀著爆發(fā)的力量。
有人將《印度之夏》和《唐頓莊園》對比,認為設定在差不多時代里的兩部劇有太多的相似,但其實《印度之夏》中的各種戀愛關(guān)系更加成熟和復雜,也許更加狗血。《印度之夏》整體人物的年齡設定就比《唐頓》要大好幾歲,大部分的主角都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或者接近結(jié)婚年齡,這注定了他們不能像青少年男女一樣有太多的選擇。本片的主角,印度總督的私人秘書Ralph和一名印度女子生下了孩子,卻在周圍人精心的謀劃中淪陷而決定和富裕的美國女繼承人Madeleine Mathers訂婚;牧師Douglas與他的助手、當?shù)嘏覮eena相愛,卻不得不和妻子Sarah困在婚姻關(guān)系里;而一心想要進入上流社會的印度小伙Aafrin則因為種姓制度而不能與相愛的女子Sita結(jié)婚,同時他又逐漸陷入了和Ralph已婚的妹妹Alice的戀愛關(guān)系中。英印分明的界限一如種姓制度,使他們生活在一起卻又完全生活在不同的國度,所有的關(guān)系只能隱藏在地下,表面上維持虛無縹緲的高貴和時尚。我們清楚地看見這些人被困在不同的愛戀里,在掙扎著想要出口,他們相愛,但是他們要考慮的還有太多太多,所以他們只能真真切切地痛苦而絕望著。
戀愛不是他們生活的全部,他們還有自己的野心。Ralph一心想當上總督,他不遺余力地謀劃著,利用一切機會,包括自己最愛的妹妹;而Aafrin則更是為了能夠改變命運,進入上流貴族而苦苦掙扎,誰能說他替Ralph擋下刺殺者的子彈的時候,他真的沒有絲毫的野心;而他與Alice的曖昧,則更像是他為自己爭取上升機會的一個捷徑。更別提到印度繼承叔叔家業(yè)的年輕人McLeod,羽翼未豐的他不得不和企圖掠奪他叔叔產(chǎn)業(yè)的印度富豪斗智斗勇,懷揣著繼承叔叔意志振興家業(yè)的渴望。而那些女士們,顯然也有自己的追求。Alice離開在英國的丈夫來到印度,聲稱自己是個寡婦,背后就是說不清的故事;Aafrin的妹妹Soni則積極投身在印度解放運動里;牧師的妻子Sarah顯然不滿足于困在自己失敗的婚姻里,她想要更高的地位和更好的生活。目前為止《印度之夏》的角色塑造尚不如角色之間復雜關(guān)系勾勒的成功,但隨著這些人物的奮斗和爭取,或許我們可以看到更清晰鮮明的人物。
除了個人的野心,《印度之夏》想要力圖呈現(xiàn)的,還有整個國家的野心——印度的崛起,以及相對的日不落帝國不可避免的衰落。在這個意義上,《印度之夏》更像是《Gone with the wind》的遠親,試圖通過小人物的命運,去折射整個國家巨大的變革。它選擇了從英國人和印度人的角度講述這個故事,竭力表現(xiàn)一個完整的印度,從印度絕美的自然風光,到茶葉生產(chǎn)的興旺,再到英國殖民者的歌舞升平,以及印度人民的反抗,這個風雨飄搖的年代里蘊含著太多的變遷。印度的夏天舉目望去皆是青翠的綠色,而印度的長長的市集上,又是紗麗的五彩和神秘;在印度的英國貴族的生活絲毫不比本土松懈半分,除去仆人的膚色,他們的下午茶和英倫三島的沒有絲毫區(qū)別;而在印度底層,集會游行、刺殺、搜捕,印度的抗爭和英國殖民者的壓制在劇集中反復較量,甘地的名字被一次次提起的時候,印度獨立的道路似乎已清晰可見。貴族們還在享受奢侈的生活,只是他們的統(tǒng)治已經(jīng)岌岌可危,他們對在這片土地上發(fā)生的一切,正在逐漸失去控制。
比較遺憾的是,大概還是大英帝國主義的架子放不下,《印度之夏》對印度的呈現(xiàn),畢竟還是太過美好和理想化,印度最貧窮落后的一面沒有被呈現(xiàn),作為印度的主要代表,印度小伙Aafrin一家的生活應該還算是在印度的中上水平,而對種姓制度的觸及也有些輕描淡寫。這個印度太過色彩繽紛,始終沒有觸及的,是最底層人民的悲慘和暗無天日。
但這部巨著才剛剛開始第一季的一半,據(jù)說編劇已經(jīng)準備好了五季的劇情,還有大片的空間去表現(xiàn)一個更完整的印度崛起,以及大英帝國的衰落,之后的發(fā)展和描述還是可以展望和期待的。也許五季之內(nèi),編劇終于突破了上流社會的狹小框架,將一個更真實的印度,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
《印度之夏》的英文原名是《Indian summers》,而Indian summer的原意又被譯為“小陽春”,指魁北克和安大略南邊一種特別的天氣現(xiàn)象。深秋的時節(jié),在冬天來臨之前忽然回暖,宛若回到了溫暖的夏天,那時候的森林染上火一樣的鮮紅,一切都是那般美麗,而又那般短暫脆弱。也許《印度之夏》的名字之中,已經(jīng)蘊含著大英帝國的悲劇。在這走向沒落的過程中,那年的夏天是最后的歌舞升平,繁華、美麗,卻同時注定曇花一現(xiàn)地短暫和脆弱。貴族們在長長的餐桌相對而坐,舉起香檳,共同祝福他們的“King Emperor”。他們在俱樂部里嬉戲玩樂,打高爾夫和賽馬;他們跳舞,歌唱,慶祝這個夏天的美麗。
那年印度的夏天,就是日不落帝國最后的榮光,也是英國人所真正瘋狂迷戀的東西,是他們過去的偉大,榮耀與輝煌。
這么美的外景和復古場景,還有波瀾壯闊的背景卻只側(cè)重于展示狗血人生,不可惜嗎。
看過第一季果斷準備追今年的第二季,英國人拍起大英帝國的往事雖然比不過德國人拍往事的懺悔態(tài)度,究竟還是相當客觀的。而且以英劇的制作精良,就算印度人自己拍甘地、拍獨立運動,想想說不定萬一蹦出來個歌舞的畫風也夠醉人的。
難得
人物眾多,情節(jié)推進也不錯,時代的洪流不可抵擋,不錯的一部劇
其實我看的是第二季,但怎么找不到。。
編劇浪費隊友心血。
誰說這個好看過唐家墩……………
沒想到啊,三哥小公務員還睡到了主國的白富美。
1集棄,人物設定太單薄,故事缺少邏輯,俱樂部女主人一出場渾身膈應。
真心好看,除了前四集剪輯在夢游之外。男主真心妹控,妹控一般都會被妹妹給拖累死,所以本劇的女主也是無比的招人煩。說唐頓莊園更好的人還是歇菜吧
最后一集有點莫名其妙 把每個人的性格又拉到泥潭里看不清了 另外未婚妻真顏好身材棒!
別的先不論,服裝就是車禍現(xiàn)場,簡直辣眼睛。
英國人對待自己的殖民統(tǒng)治歷史還是相當客觀的。美如畫的印度夏季風景,暗暗涌動著歷史的洪流。劇情雖然不算跌宕起伏,但也還是吸引人的。人物性格鮮明,男主在老太婆的控制庇護下,被推動著向前。
里面的人設都有點渣是為什么
最喜歡的2,30年代,爵士樂的年代,那個時候的英殖民地印度,風景美如畫,東西方文化的碰撞,英劇拍來精致細膩,唱著歌喝著酒享受人生的白人,渴望民族自治為生存戰(zhàn)戰(zhàn)襟襟的印度人,風情萬種,故事如書,就這么打開了一段歷史,讓人看得唏噓感嘆。
布景美,角色美,但是這劇情,太糟心了,整部劇看下來是那種你會被角色和場景吸引想看,但一遍遍不斷吐槽辣雞劇情又想看劇情還能比之前更辣雞嗎,從而陷入一集又一集的辣雞故事
制作很精良,情節(jié)太一般。。。但還算看得下去。
作為肥皂劇各支線發(fā)展都很有看頭,4臺燒大錢去馬來拍的外景也是錦上添花。中途數(shù)次想補課英治印度歷史。。。都沒看下去【。
印度竟然這么美的?一看簡介原來是在馬來西亞拍的。
制作精良,情節(jié)略狗血。我是看不出印度小哥的好來,也就理解不了女主是看上他哪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