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被害者 刑偵現(xiàn)實很符合網(wǎng)飛的口味 開篇就公示主謀 每集案件相連相扣 氛圍用心把控 再加上張孝全和林心如兩位熟面孔 的確有噱頭有看頭 但是 豆瓣八分是不是太給面子了 張孝全在男主和女兒對坐談話時并沒有把懊悔 無奈 痛苦 表達的足夠疼痛;而林心如在和女主記者世界觀碰撞的時也沒有足夠有力 她不應當一下子被鎮(zhèn)住 也不應當一味地重復你不懂他們 她的懂既沒有凸現(xiàn)在眼神里 也沒有反擊在語言里 推薦參考“沉默的證人”和“無證之罪” 一個是09年的刑偵經(jīng)典 結(jié)局反轉(zhuǎn) 雖然觀感的確沒有現(xiàn)在劇作高級 但是王志飛飾演的犯罪心理學家和連續(xù)殺人犯雙面形象印象太深刻/ 另一個是近年熱門 假雪人的決絕 真雪人病態(tài)狠毒 一部戲兩個經(jīng)典罪犯形象 相比之下這部戲演員弱了 除此之外很想和編劇聊聊 去年有一部被我反復推薦給朋友們的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它在我心里之所以如此與眾不同 是因為它在展開所有事實后 并沒有向觀眾灌輸任何一種道德觀 也沒有做出偏向任何一方的分析判斷 而是把思考的權(quán)利留給觀眾自己 這不僅是一份嚴謹?shù)膽B(tài)度 更是一份尊重 而“誰” 在最后通過女主的口 向大家刻意傳達著生的意義與命的重量 首先她并不懂他們的痛苦 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女主幸運的她撐過來了 也是建立在她能夠生存并改寫自己生活的條件上 而那些不得不選擇死的人 是既看不到前方的光也沒有感受到活著的溫度 并不是說他們該死 但是他們選擇了死亡 至少應當被理解 那也是勇氣啊 是啊 誰都知道好死不如賴活著 但是沒有人和他們說句鼓勵的話 沒有人給他們堅持的力量啊 這就是命運
講真的,這部包括之前看的《人間課堂》,整體觀影下來我個人認為都要比現(xiàn)有的分數(shù)略高一些的,但是實際上8分出頭在豆瓣的電視劇板塊并不太夠打。
個人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網(wǎng)飛的播出方式。眾所周知Netflix是少有的會一次性全集播放的視頻網(wǎng)站,這種運行方式會造成觀影的連續(xù)性。這其實是好事,但是對于其在觀影平臺的口碑評價上就相對很吃虧。
舉個栗子,之前ocn的《火星生活》其實整體看來并不會比被害者好太多,包括最近的mbc的《365》,個人認為其實并沒有比《人間課堂》更好,但是分數(shù)卻相差明顯。其實究其原因我還是覺得與這種播出方式有很大的關系。一次性放出全集固然使觀眾有了流暢的觀影體驗,但是相對的,觀眾更像看了一場8-10小時的電影,由于連續(xù)觀看,所以其中的缺點或不合理處也會被持續(xù)放大。相反,如韓國電視臺的播出方式,更看重與觀眾的互動,因此即使某一集有一些瑕疵,但是由于結(jié)尾的懸念和反轉(zhuǎn)會無限弱化這種缺點,而只要結(jié)局不崩的太厲害,對于已經(jīng)有感情的觀眾來說一般不會有太大程度的改分。因此電視劇的分數(shù)往往比電影要高很多。
其實說了這么多,主要想說的就是,對于這種一次性放完全集的電視劇來說,是不是也能以稍稍寬容的分數(shù)來對其進行評判呢(唉,其實只是稍稍有點鳴不平啦?。?/p>
話歸正題。其實《誰是被害者》對于我而言是有些些失望的,畢竟在看過《與惡的距離》和《想見你》之后,對臺劇期望還是蠻大的,又是和網(wǎng)飛合作的犯罪懸疑。但是看完后其實有點好像講了很多但是啥都沒深入的感覺。(唯一驚喜的確實是場景道具布置,很逼真)
影片從疑似過氣歌星死亡到之后一系列的死亡引發(fā)最終懸念到達高潮,其實整個過程看下來還是流暢的。這里要著重說一下劉光勇這個角色。還特地搜了一下,演劉光勇的這個角色明明還是個老戲骨啊?但是對于劉光勇這個這么重要的角色給我的感覺就是他的抱歉和悲傷完全浮于表面,完全感受不到那種深入骨髓想要自殺的抱歉。就,其實劉光勇是個很重要的角色,他其實是后期破解整個案件的關鍵,但是真的給我的感覺太拉胯了!
除此之外整部影片就,中規(guī)中矩,其中穿插了很多想要說,或者可以繼續(xù)深入說的話,比如資本和政治持續(xù)勾結(jié),比如過氣明星的痛苦,比如少數(shù)群體如何能夠正常的生活,以及家庭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其實最后一條還不太準確,江曉孟的成長其實還摻雜了太多這樣那樣的東西。那其實說了這么多到底想表達個啥呢,好像都涉及了一點,又好像都很弱?
影片最后徐海茵和李雅均的對話就好像雞湯和邪教的碰撞,最終雞湯獲得了勝利。
ps:吐槽下說林心如演技好的,當林心如表情正常的時候確實還行,但是當她癲狂的時候那個瞪眼+青筋暴起的絕活,實在....你們看那個表情不會想到大寶貝嗎???大寶貝一生氣起來也是這一招...
有劇透,但是你如果看完前三集,看下去就沒問題了。或者你一點沒看就看了個預告,也歡迎你繼續(xù)看下這篇評論,因為這是一篇勸退的評論。
看完前三集后面就不用看了,越看你會對這劇打分越打越低,最終就跟我一樣。
警察各種不專業(yè)就不說了,這具尸體男的女的,是否有整容,男主看的一清二楚沒有一點難度,為了劇情需要在結(jié)尾告訴你,為了男主自己找到證據(jù),各種現(xiàn)場遺漏證物。浴缸有塑料、針頭遺留算是比較含蓄、倉庫空地直接留空的針管。
監(jiān)控能看到少女手臂的刺青,卻完全沒有從這方面開始偵辦,男主也是早早看到,甚至他都知道女兒為何要刺青,卻也不一開始從這開始找,女記者這里顯得略微可以說得通,因為她要交易情報所以沒有提及這條線索。
我個人不知道臺灣那邊整個網(wǎng)絡媒體在此類事件的情況下,是個什么情況,但是警察要通過看電視新聞才知道媒體最新進展,這未免有點不太像2019年發(fā)生的事情。為了推理和劇情需要,壞點監(jiān)控還是能接受一點的。但是醫(yī)院里面這樣殺人也太假了點,這又不是抗戰(zhàn)片諜戰(zhàn)片。
整個劇情在第四受害者,劉光勇那里開始一路走下坡,平淡無奇的內(nèi)容,不知為何要用上這么長的篇幅。
再說下,該劇和一部韓國電影《奧羅拉公主》一部分內(nèi)核很相似,奧羅拉公主中當我知道罪犯和負責調(diào)查的警察原來是夫妻,直接從懸疑變搞笑片,老婆在那殺人復仇,老公在那查案,知道是誰還瞞著自己的同事。《誰是被害者》也這個套路,當劇情里大概判斷到女兒是犯人的時候,犯人和警察是一家人,這片就不懸疑了,成了家庭倫理劇?!秺W》與《誰》的男主都是那種卷毛加眼鏡的類似造型。兩者犯罪現(xiàn)場都留有一個標記,前者是卡通貼紙,后者是遺愿蠟燭。暫時就回想起這些。
本劇最大的問號在哪?男主這種怪胎、怪咖是怎么能結(jié)婚生子的,這個你用2集的篇幅來寫一下,大概我還能更看得進去一些。做事這么嚴謹?shù)哪兄?,怎么把危險化學試劑藥品放在家里,門開了一條縫什么的,你能接受嗎?我不能接受。男主老婆知道男主這樣,家里這么養(yǎng)小孩也是沒有一點警惕性嗎?這也說不過去啊。這還是2019年,你搞個紅外線之類的報警器什么的也不是太難吧。(其實這段意外的劇情我覺得是借鑒了一首韓國歌曲的mv,因為是女子,mv拍的挺好看挺感人的,歌也好聽)。
本劇最大被害者是誰?就是我們這種看完全劇的人。
最后再勸一下,各位如有緣能看到我的評論,千萬別看這劇,要看的話第三集之后也別看下去了。
自殺,幫下一個人實現(xiàn)遺愿的劇情邏輯讓我想到日劇《輪到你了》,白宇的《沉默的真相》還有《心理罪》。只是日劇的情感底子沒有這部這么“浪漫感性”。感覺徐海因和方毅任相反又互補,徐海因因為兒時父親帶全家尋死的往事而憎恨父親;而方毅任認為自殺是他們自己的選擇。兩個人一個對生命無比珍惜,對錯失后怕,一個對生命極其淡漠,沒有關懷的能力也有一些疑問。
首先想說,片頭對方毅任少年時的交代,他和老教授的對話,后邊也沒什么呼應。感覺刪了這段也無所謂。還有就是趙承寬這個角色,感覺作用不大,人物性格也不突出。還有軒軒的角色,我也覺得沒什么波瀾,不懂為什么安插這個角色。最后一集趙和方的對話,趙對王忠雄的案子作出的解釋我很不滿。有私心就有私心,把個人情緒帶到案子上居然還能如此理直氣壯的做出解釋,開頭就對方毅任的蔑視也很蒼白無力。這個角色我到后面也喜歡不起來。到最后還幫手下還款,呃呃。最后再講方毅任他確實不是一個合格的父親,即使最后一集甚至他的余生都在“贖罪”,已成定局的事情不會再有反轉(zhuǎn),我覺得最好的結(jié)局就是江曉孟跳海身亡,方悔恨直至老去,原諒不是主旋律,也不一定是最好的結(jié)局,有些事情是真的無法原諒的。整個故事就是李雅均的偏執(zhí)陰謀論。極少部分是出于對周洋的愛,只是她自己對黑暗童話的構(gòu)造。她是一個實打?qū)嵉臍⑷丝衲?。就像《輪到你了》里的黑島沙和。用別人的生命祭奠自己不安分的靈魂,還自以為上流。還有李雅均與徐海因的對話,徐海因有力的反駁她的死亡價值論,好似說動了李。我不認為這樣一個葬送數(shù)個生命的惡魔可以被說動。
不懂提及新時報和光傳媒的目的在哪里。感覺還有很多細節(jié)可以補補,會更好看。也可惜無數(shù)次出現(xiàn)的徐和方秘密接頭的場景,后續(xù)也沒有呼應。最后一集情感升華的很倉促,有一種來不及了,大家都變好,陽光趕緊鋪上大地的意思。
喜歡劉光勇的那一段,很生動。劉光勇得到了活下去的希望,他想好好的活下去,還是被無情的謀殺。我相信這才是鮮活的人渴望生命的真實寫照。
不得不說,許瑋甯是真的漂亮,好喜歡她的顏值。感覺從惡作劇之吻到現(xiàn)在,幾乎沒有衰老的痕跡,又多了一點優(yōu)雅知性的味道。說話聲音也好好聽。我愛!
人的欲望太多,捆綁欲望的枷鎖更多,使得生命有機會被黑暗見縫插針。無愛的未來是最恐怖的。希望無論貧窮富有,人人都能得到愛。愛自己的愛,愛父母的愛,愛戀人的愛,愛世界的愛,愛美食的愛,愛朋友的愛…
吸引人的看點:1.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尸體 2.懸疑的案件 3.主角的鑒識專業(yè)知識
可惜,隨著第三具尸體身份被確認,懸疑緊張的部分就蕩然無存,整個事件已經(jīng)攤開讓觀眾明白了,于是看警察追查的部分失去了意義。
接著,后面連所謂“鑒識”的部分都懶得拍了,剩下就是看老爸莽撞尋女的劇情,毫無戲劇張力……
尸體部分,可能預算都用在前面,后面沒有新尸體道具,直接讓演員裝死。所以,開始讓人眼前一亮的三個看點,在后面都讓人失望。
得分點:
- 溶尸的場景做得非常出彩~尸體的部分是挺用心的。
- 每集片尾有花絮可看。也是通過花絮知道主創(chuàng)們想表達什么,因此知道了他們在劇中沒有把想做的表達出來。例如他們想寫不近人情的方毅任因為女兒的事,慢慢變得想去了解別人(真沒看出來);想表達有些邊緣人活著的時候沒人去了解,變成尸體之后,鑒證科的人卻拼命想了解它生前的故事(這一點很有意思,但不說的話,看劇感覺不出來)
如果不是有花絮,真不知道原來主創(chuàng)這么有想法的。(可惜啊,成品沒做好)
扣分點:
- 警察從頭到尾辦案都很水。警察的調(diào)查一直落后于記者,要看新聞才知道內(nèi)幕;放劉光勇回家監(jiān)視他,然后劉光勇回家自殺;劉光勇送醫(yī)院,兩個警察遠遠的在外面聊天,劉光勇就這樣被人殺了?!F(xiàn)實有這種警察你能放心?算實實在在的辱警了吧 囧
- 男主性格孤僻,跟同事都無法相處,是怎么結(jié)婚的?這也是很多人的疑問,但完全沒交代。顯得人物很假。同理的還有徐海茵爸爸為什么要自殺。(也有網(wǎng)友指出,以為徐海茵的爸爸是怕自己死后,巨額債務要由妻女來償還所以拉家?guī)Э诘厝ニ???墒呛髞韯∏橹校旌R鸷湍赣H雖然生活的不富裕,但也沒有被瘋狂追債的樣子啊。 )能明顯感覺到編劇創(chuàng)造人物只是為了劇情服務。
- 突然的父愛。離婚后對妻子女兒不聞不問,期間妻子重病、女兒陪酒……直到在案件中看到錄像才想起自己原來有個女兒!然后就修改證據(jù),瘋狂尋女。這樣的轉(zhuǎn)變超突兀。
如果,你真的關心女兒,是為了不想傷害她們母女才選擇離婚,那離婚之后也會默默關注吧?又沒有說媽媽帶著女兒出國了或者媽媽禁止父女相見,怎么會十年都不管妻女的死活?只能說是渣男。
- 人物缺乏成長曲線,性情突變。嗜血精明的記者因為發(fā)布了雕刻師哥哥的新聞,一步到位完成良心發(fā)現(xiàn)變助人為樂乖寶寶;曉孟突然就2年后想通了;警察寬哥在最后一集變大好人到處幫人……
- 李雅均家里不鎖,等著方毅任隨便進去、警察隨便進去,家里還一直循環(huán)播放被害人自述視頻。能不能拍得再假一點……(還真能……后面她居然自首去了……)
- 沒有交代李雅均犯罪的決定性證據(jù)。1 李雅均怎么殺劉光勇的?——沒監(jiān)控沒證據(jù)。2 怎么在殯儀館偷尸體的?——不知道。3 怎么捉到李雅均的?——她自己大搖大擺走進警局自首的。是有多敷衍觀眾……
原以為自首是完成最后一步,結(jié)果只是因為劇情需要讓方毅任找到女兒……
- 缺乏交代案情。這些連環(huán)案是怎么一步一步策劃的?被害人是怎么同意的?是怎么決定順序怎么具體實施的?一概欠奉~
- 父女相見,總是互相數(shù)日期。爸爸數(shù)女兒的成長重要日子,這點也符合爸爸的怪人性格,但女兒緊接著數(shù)爸爸經(jīng)手的案子日期,數(shù)自己受傷日期、殺媽媽日期……你們兩父女為什么愛一見面就互相數(shù)日子???要從這點來確認是親生的?
- 還有鑒證方面的水份,嚴謹老爸居然不關門讓女兒受傷……等等的不提了。甚至還有這種情景——劉光勇自殺未遂,躺在醫(yī)院床上,警察急著詢問:
挺可惜,這些情節(jié)元素可以發(fā)揮得更好的。例如,前幾案可以像日劇那樣一集一案,前半集查案,找到被害人信息,后半集挖掘被害人的故事,引觀眾當成連環(huán)殺人案來看——“生活遇到不公的人,居然恰好都被人殺了,兇手選被害者有什么標準?”到總體過半才讓主角從關鍵證物發(fā)現(xiàn)真相,再找女兒,從女兒口中得知為什么會湊在一起實施這件案。但女兒不可能拿到芬太尼,也沒有殺劉光勇的機會,再找出幕后大boss,捉到大boss之后,她再交代一系列案件的起因經(jīng)過(交代清案情很重要)。
客觀來說,這部劇不是一部爛片,它言之有物,有想表達的主題,有自殺者與施救者的立場對立,有些發(fā)人深省的對白(例如劉光勇老婆說,“世人記得的他,只在他犯錯的那瞬間,但我記得的更多,有他的愧疚,有他的體貼與善良,那才是他真正完整的樣子?!保┲鲃?chuàng)有想法,但想到卻做不到。
能看出編劇或者導演的稚嫩,好牌亂出,越到后面越無聊,第8集結(jié)局的節(jié)奏讓人昏昏欲睡,簡直像是多余的。
————分割線————
看到一篇影評,從另一個角度點出這部劇實實在在存在的問題——
《為什么這部劇里每一個糟糕的父親和丈夫都能得到原諒?憑什么?(誰是被害者)劇評》
//movie.douban.com/review/12605396/
————分割線————
蘇可蕓在劇中唱的那首歌,是陳小霞的《還活著》。
歌詞很點題,是每個脆弱者的心聲。
————分割線————
看到有一個短評是——
上一部達到這種水準的華語懸疑推理劇,我已經(jīng)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了...大陸的這些懸疑劇能有這個一半能看,都可以燒高香。離奇案件、縝密推理、復雜人物、完整的社會群像鏈,這個類型能給出的基本都給出了。雖然部分情節(jié)點有僵硬處理痕跡,后段遺憾也不少,但放在華語劇的層面來說,的確要用“極度罕見”來形容。另外最值得表揚的就是這群演員,他們出演的都是極端人設,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還有鄭人碩一人兩角的情況。但大家還是能對角色產(chǎn)生很深的理解和體認,即使部分表演有點“臺式”過火,真摯與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觀大陸的懸疑劇,“過場感”很強,演員很難把他們的真心拿出來給人看到。
——
不明白為什么要踩大陸劇,也不知道ta到底多久沒看過大陸作品,反正上一個讓我覺得驚艷的華語推理劇是《唐人街探案》網(wǎng)劇,就今年的事~而且《唐人街探案》網(wǎng)劇前8集水準完全秒殺《誰是被害者》。
如果你是一名過氣歌手,已經(jīng)完全被市場遺忘,被人們遺忘,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你可以讓你再次“火”起來,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你和你的最新專輯,但是,條件是用你的生命去交換,你愿不愿意?如果你是一名性別錯亂者,從小到大一直想要變成女性,卻從來不被父母所理解,被別人嘲笑和霸凌,這個時候,有人告訴你可以讓你實現(xiàn)愿望,并且成全另一個人的夢想,代價是犧牲掉你的生命,你愿不愿意?如果你是一名房地產(chǎn)公司的員工,在以付出自己健康為代價的基礎上,一次又一次為公司獲得更大的利益,最后卻因為患胃癌而被公司無情拋棄,連售樓獎金都拿不回來,這個時候有人出面說可以幫你搞垮公司,但是要你去公司最新開發(fā)的樓盤自焚,你愿不愿意?...... 就是這樣的五個人,因為他們都想到自殺,都在同一家醫(yī)院看過病,而結(jié)識一個幕后大BOSS,再加上警察局鑒識科(法醫(yī))科員的女兒,一起設計很大的一個局,把所有人都列入一份“遺愿清單”,以所有人的死亡來換取別人對他們的關注和同情,這就是臺劇《誰是受害者》所講述的故事。該片一開場,浴缸溶尸,自焚等兇案現(xiàn)場的大尺度,血腥程度就要嚇走一波人,不過請不要被嚇跑,堅持看到最后,結(jié)局很溫暖人心。當然,歷來寫觀后感我都不會過多的去敘述劇情,因為:第一,劇透太多的話大家去看就沒多少意思啦;第二,平鋪直敘的去講述劇情是沒有生命力的文字。所以,老規(guī)矩,我從兩個方面來探討看完這部劇我的感受。 第一方面,在這樣一個新聞媒體,網(wǎng)絡自媒體,網(wǎng)絡大V等各種信息狂轟亂炸的時代,作為一名記者,在做新聞報道的時候,在網(wǎng)絡上發(fā)布任何內(nèi)容的時候,是完全不顧被報道者及其家人的死活(參見另一部臺劇《我們與惡的距離》),只管商業(yè)利益最大化還是面對自己的良心,考慮到有可能對別人帶來不好的影響甚至是傷害而中肯的去發(fā)布文章?這應該是擺在每一名記者,甚至在今天這樣的時代,擺在每一名用文字或鏡頭記錄別人生活的人面前的一個問題。因為我們有太多的“網(wǎng)紅”為博眼球,博出位而不擇手段,有的假裝去幫助貧困山區(qū)的孩子,結(jié)果在分發(fā)完所謂的“捐贈物品”,擺拍完畢后立馬就收回;有的以模仿,嘲笑,捉弄傷殘或有智力缺陷的人為樂;有的為制造“噱頭”和吸引關注就造謠甚至是發(fā)布不雅視頻等等?!墩l是受害者》里的女主,也就是那個女記者,因為從小被她父親帶著全家在車上“開尾氣”自殺而留下陰影,用她自己的話說,從而變得“嗜血”,一心只追逐利益最大化和名氣;而在跟隨男主一路追查這些案子之后,開始慢慢關注到人性,回歸到理性思考,回歸到人性里的“善”。希望每一名媒體人,都能夠秉持新聞報道的職業(yè)操守,在充分為被報道者考慮的前提下,保持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和客觀性,不要誤導試聽,簡單點說就是“接地氣,說人話”。 第二方面,其實整部電視劇的主題是探討“自殺”這個話題。劇中幾個主角都被設定在不完美的家庭中,刑偵隊隊長“寬哥”,因為一心放在工作上,而忽略對自己家庭,尤其是有殘疾的兒子的照顧,導致他的兒子患上抑郁癥和父子關系的疏離;鑒識科的“方毅任”,不但忙于工作,而且自身患有“艾斯伯格”癥,從癥狀描述來看,應該也是屬于“自閉癥”的一種,導致家庭離異,女兒長期處于被忽視的狀態(tài),多次進出“少管所”,而且和還和本片的幕后大BOSS一起策劃這一系列案件來引起他的關注。導演和編劇對這些角色的設定是有用心的,就是為引起大家對于這些社會特殊人群,邊緣人群,甚至說弱勢人群的關注。幕后大BOSS叫“李雅均”,由林心如飾演,一直到最后,她都還是執(zhí)迷不悟,認為勸那些人自殺是在幫助他們,其實不然,誰都沒有權(quán)力決定別人的生死,包括那個人自己。從基督教來看,《圣經(jīng)》里雖然沒有直接說不可以自殺,但是在“十誡”里有記載,“不可殺人”,殺死自己也算是殺人,所以穌哥的態(tài)度是明確的;佛教里的《成實論》、《梵網(wǎng)經(jīng)》和《大智度論》等經(jīng)典里都明確說明自殺乃是一種“大惡”的做法;而中國的“道家”一直以來都追求的是“修行”和“長生”之法,所以更不可能支持自殺的。這是從宗教的角度來闡述不可自殺,從電視劇和人性的角度來說,莊子提出:子非魚,安知魚之樂?這個道理用在電視劇里的幕后大BOSS身上也是再適合不過:子非彼,安知彼之苦?她一心只想勸他們自殺,然后用他們的命,他們的血來報復社會,報復曾經(jīng)傷害過他們的人,卻忘了幫助他們?nèi)ふ覄e的解決辦法,只要活著,就有希望,就有出路,而自殺,死亡,只不過是懦弱的表現(xiàn),對家人,對自己,對生命,都是及其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 很開心有部劇能夠關注到這些問題,去年開始到現(xiàn)在,一直就是臺劇的“爆發(fā)年”,當我們的腦海里還回響著"last dance"的旋律時,又給我們眼前一亮的驚喜,希望臺劇繼續(xù)這樣的拍下去,希望大陸這邊也能夠拍出如此深刻的,揭露社會問題,關注弱勢群體的好劇。其實,話說回來,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方方面面的進步和人們意識的覺醒,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很驚喜的看到“人性”的回歸和“人文關懷”的覺醒,當我們在酷狗音樂的搜索欄內(nèi)打上“自殺”兩個字的時候,出來的歌單是如此的治愈和安慰,17年的時候我們也驚喜的看到一個非常暖心的廣告:這個世界,總有人在偷偷愛你。 是的,這個世界如此美好,這個世界也總有人在偷偷愛著你,因此,無論怎樣,都不要放棄,因為: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加油~
很好看,喜歡林心如~
劇情很緊湊,林心如演技非???,值的看!
男主是如何一下子從十多年對妻女不聞不問發(fā)展到憶女成狂的?這個情緒有點不連貫啊
林心如演技很??
劇情不如《暗黑者》,動機不如《心理罪》,鑒證不如《法醫(yī)秦明》,獵奇不如《十宗罪》。
臺劇在復興。。男主不錯,每個角色都豐滿林心如一點不像以前的林心如了,角色張力??。
林心如演技爆發(fā)!劇情很緊湊啊。
因為林心如的參演,五星觀望
林心如
挺精良的劇集。視聽講究,懸疑和氛圍出色。值得咂摸的是許瑋甯和林心如的視角,她們既是參與者,也是旁觀者。并且,兩個人是分別從死與生的角度來理解生命的痛苦與意義。表演集體在線,張孝全各種強迫癥式的動作細節(jié)很加分,包括空洞的眼神。林心如那個自以為善的惡魔形象也不錯。
還好,口碑吹的來勢洶洶,可過程比較乏味,看似在不斷延伸卻也在原地踏步,靠重口味道具博眼球,警察和鑒證科辦案能力一般,全靠現(xiàn)實阻力推進,偏故弄玄虛的刻意偽裝,前幾集還未見出彩的段落和角色,但也能繼續(xù)追下去,不過內(nèi)地以外的大尺度華語犯罪題材,也只能靠港臺來辦了,全部看完了還是臺灣現(xiàn)實呈現(xiàn)和關照的那一套,完后一派和解氣息,涉及家庭關系和社會關系,不新鮮但確實有警醒的意義,另外最后一集被林心如尬完又被張孝全尬,直接就跳戲了,角色張力吃重,總覺得他們努力在想怎么演和如何說好臺詞,有種間離的搞笑感,哈哈哈
3.5 一群想要放手的人,和幾個想要抓住的人。每個被害者都加入了自己的議題和社會元素,聯(lián)結(jié)在一起還是覺得不深刻,倒增加了推理的娛樂性,蘇可蕓比較有趣。許瑋甯和張孝全穩(wěn)定發(fā)揮,林心如的演出竟是有突破的。最后一集臺詞寫得不好,活下去的意志討論還不夠公允
已經(jīng)是少數(shù)好看的臺劇了 近來網(wǎng)飛的臺劇都很爛 真的滿精彩的 林心如就是亮點 演技真的很好
可以提前預定年度最佳臺劇,尤其最后兩集非常有感染力,許瑋甯特別好特別好,小女孩有點像周冬雨演技也在線,唯一的不足是林心如表演太過了讓整個故事給人的震撼程度大減分
臺劇越來越能打了,以受害者為切入點,“有的人死了比活著有意義”,探討了蠻多東西,社會/人情/親情/無良記者…張孝全和許瑋甯的細節(jié)處理的很到位,林心如演的瘋子也可圈可點。節(jié)奏有點高開低走,到了第六集勁就不足了。
“我們不要放棄好不好?”我心中本年度目前為止最佳臺劇。網(wǎng)飛出品的幾部華語劇里,罪夢者和這部是最喜歡的兩部,但是也說不好自己到底是更喜歡哪一部的結(jié)局。張孝全在兩部里面演的都是苦大仇深的角色啊,但是每次他演苦大仇深的,都很好。許瑋甯很好啊,第一次看她,有點喜歡上。林心如表現(xiàn)很驚艷,但是我覺得稍稍有一點過。
上一部達到這種水準的華語懸疑推理劇,我已經(jīng)不記得是什么時候了...離奇案件、縝密推理、復雜人物、完整的社會群像鏈,這個類型能給出的基本都給出了。雖然部分情節(jié)點有僵硬處理痕跡,后段遺憾也不少,但放在華語劇的層面來說,的確要用“極度罕見”來形容。最值得表揚的就是這群演員,他們出演的全是極端人設,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甚至還有鄭人碩一人兩角的情況。但大家還是能夠?qū)巧a(chǎn)生很深的理解和體認,即使部分表演有點“臺式”過火,真摯與信念感是看得到的。反觀大陸的懸疑劇,“過場感”很強,演員很難把他們的真心拿出來給人看到。
netflix資本的注入,東亞文化產(chǎn)業(yè)必然形成新階段,日韓及臺灣看來復蘇勢必成然
7分,開場很重口,果然網(wǎng)飛尺度可以。懸念也不錯,不過中間往后幾集就有點弱了,大概朝著你能想到的方向推進。張孝全這個角色有點意思。
這部劇還真的蠻不錯的,特別是林心如讓人眼前一亮。雖然不是主演,只是特別演出。但是超強素顏出演,還化了老年斑、家暴后的傷痕等特效妝,是真的很不錯,讓人看了就覺得她是李雅鈞,沒有林心如的影子。最主要是眼神戲真的超棒,有一幕是摘下口罩笑了,那笑容看了都會有害怕。和以往不同,飾演這么一個有心理疾病的不正常的人,林心如確實表現(xiàn)得很好,一舉一動、一個眼神都是戲,實力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