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關(guān)于邊緣、死亡和幸福的電影,是很傳統(tǒng)的日式治愈風(fēng),哪怕再潦倒窘迫的人,家里的碗筷依舊考究,房間依舊整潔,拍出來有一種歸鄉(xiāng)過暑假的感覺,但美也是真美,每個人都那么認(rèn)真,讓人無暇考慮真實與否,只得沉浸在這樣一場成人童話中。蠻喜歡。
這是北影節(jié)看的的第一部電影,在落座之前,我對它沒有任何概念,僅僅是看過導(dǎo)演之前的一部作品而已。
看完電影后,腦中一直回響著片尾曲的旋律,突然想寫點東西,希望可以在敲打鍵盤時理清心中被打動的模糊感覺,到底是什么。
這是一部關(guān)于邊緣、死亡和幸福的電影,是很傳統(tǒng)的日式治愈風(fēng),哪怕再潦倒窘迫的人,家里的碗筷依舊考究,房間依舊整潔,拍出來有一種歸鄉(xiāng)過暑假的感覺,但美也是真美,每個人都那么認(rèn)真,讓人無暇考慮真實與否,只得沉浸在這樣一場成人童話中。
故事并不復(fù)雜,節(jié)奏也非常平緩。
從監(jiān)獄出來的山田找了一份烏賊加工廠的工作,工作內(nèi)容就是刮烏賊、切烏賊,枯燥、無聊,很多人干一陣就走,好在社長善解人意,時時鼓勵,生怕他無法適應(yīng)重返社會的生活。
租住的地方很簡陋,社區(qū)的入口用紙殼寫了四個字:須臾山莊。進門的房東認(rèn)真介紹東西南北四個方位,泡澡的浴缸很小,但蹲下去也能享受片刻輕松。
一切雖然簡單,認(rèn)識的人卻各個不簡單:
鄰居怪大叔是個極簡主義者,信奉的人生哲學(xué)是,只要對著當(dāng)空大喊“我沒有錢”便可以帶來好運,男主搬來的第一天就帶著毛巾想要蹭浴缸洗澡。
四處推銷的墓地的父子倆,一路碰壁,但走在路上時父親可以用嘴巴準(zhǔn)確形容出想吃食物的味道,簡直活生生的日本許三觀。
女房東清爽干練,帶著一個小女孩生活,心事重重,但不缺樂趣,按時交房租的人給糖吃,看到孕婦卻想要踹一腳。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他們住在河邊,是城市的邊緣地帶,也是社會的邊緣。但如此邊緣的人們,也會在生活中慢慢產(chǎn)生聯(lián)結(jié),得以抵抗風(fēng)雨、面對生死。
正如怪大叔的人生理論,一無所有時可以帶來好運,那當(dāng)生活一蹶不振時,每個須臾的幸福都能直抵人心。
電影的節(jié)奏雖慢,但呈現(xiàn)的議題像是在柔水中藏著尖銳的鋒芒,在人生的平淡中,卻要面對種種殘酷,在一次次的追問過后,人們默默承受了這一切。
但承受需要時間,時間,是人生的母命題。
電影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場景,其實都可以歸為這幾個對立的議題:
死亡是整個故事中每個人都面對的事。
生活難得步入正軌的山田,因為一通電話又陷入頹廢中:市政府打來電話,說他父親死了很久才被發(fā)現(xiàn),讓他去領(lǐng)取骨灰。
可山田的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開了他,沒有印象,沒有聯(lián)絡(luò),卻在死后帶來了一堆麻煩。
怪大叔雖然看起來嘻嘻哈哈,但其實一直深陷在年少喪父、后來喪子的痛苦中。
女房東的丈夫五年前去世了,采用的樹葬,家里仍擺著他的骨灰。
推銷墓地的父子,在別人眼中本來就是沾染著死亡的晦氣,而沒有交代的是,小孩的媽媽哪里去了?
答案無非走了,或者死了。
電影后面出現(xiàn)的煙火師,把自己妻子的骨灰裝進炮筒,放了一個大大的煙花。在他心中,他的妻子曾在天空中跳過最美的一支舞。
作為死的對立面,人生是值得一過的嘛?這個問題困擾著活下來的人。
山田在查看父親遺物的時候,發(fā)現(xiàn)父親死前最后打的幾通電話,都是生命熱線。
他打過去,詢問人生的意義,接線員卻給他講了一個漂浮在空中的金魚的故事。
而這個故事,推銷墓地的父親也在后面講過。
想必他也有過死去的念頭吧。
經(jīng)歷過死亡的人,可以更坦然面對生活嗎?
怪大叔享受著食物的每一刻,他說人生是需要靠這些微小的、細碎的幸福陪伴度過的。但即使如此,在看到怪異的巨大烏賊外星人風(fēng)箏時,他也會痛苦的奔赴,并請求其將自己也一并帶走。
山田一直沒和死去的父親達成和解,也糾結(jié)于他是否是自殺的。
因為疾病猝死的人,會面朝大門,因為在死亡來臨的那一瞬間,他們趕到憋悶,想要出去。
而選擇自殺的人,都會背朝大門,因為這個世界,他們已經(jīng)沒什么好留戀的了。
山田的父親卻都不是,負(fù)責(zé)父親遺體的工作人員說了一句,他是在洗完澡喝牛奶的時候死去的。
這也是山田每次洗完澡的習(xí)慣。
生和死在這一刻似乎變得沒那么重要,人們在生死之間的感念,成為生者與死者永不斷掉的聯(lián)結(jié)。
經(jīng)歷過死亡的人,或許無法坦然面對生活的每一個時刻,但帶著死亡給予的那一部分活下去,成為了死亡的意義。
電影中有很多真實的細節(jié),也有很多虛幻的部分。
構(gòu)成一個人物的真實,需要數(shù)不盡的細節(jié)。
山田會在米飯蒸好的時刻,深深吸一口氣,感受米的香味。喝一杯水,喉結(jié)咕嘟咕嘟的上下翻動。咀嚼西紅柿的時候,飽滿的汁水滴到地板。
女房東會奮力騎著自行車,遇到認(rèn)識的人就分享一根冰棍,并在一通吐槽后心滿意足離開。對于準(zhǔn)時交租的山田,會給一塊糖。而山田,會把糖紙折成千紙鶴。
推銷墓碑的父親則是想象著美食的烹飪,一點點沉溺在細節(jié)中,讓自己感受到真的吃到它一樣。
怪大叔在酒后,壓抑已久的情緒爆發(fā)時,一邊吐在柱子上,一邊對著柱子道歉。
男孩在廢舊的電器旁吹著巴赫。
但就在覺得這些人物越來越真實的時候,總有一些奇特的、假的事物出現(xiàn)在故事的進程里。
山田看見了隔壁去世已久的鄰居婆婆。
小男孩沒有電話線的電話響起,小女孩的繩子仿佛真的接收到了外星人的信號。
巨大的外星人升起,仿佛并不屬于這個世界。
人們靠著假想的事物,支撐、寬慰著真實的生活。
盡管是探尋死亡,但整體的基調(diào)并沒有太過壓抑和沉悶。
但每當(dāng)故事轉(zhuǎn)向悲傷時,總有一些突然的笑點,讓人們可以繼續(xù)下去。
怪大叔功不可沒。
怪大叔的哲學(xué),過來蹭飯時,一邊夸贊山田有蒸米飯的天賦,一邊不顧阻攔要再多吃一碗。
洗澡也是,人不必準(zhǔn)備好,浴室早就準(zhǔn)備好了。
三個人在寺廟躲雨,和尚卻突然吹起了泡泡,雨停了就去喝酒。
想要丟掉父親骨灰的山田,在河畔被背后的和尚靈魂注視,逮個正著。
因為賣掉一塊高級墓碑而有了收入,父子倆準(zhǔn)備偷偷吃壽喜燒時被怪大叔發(fā)現(xiàn),眾人紛紛前來加入,讓人邊笑邊饞。
但諷刺的是,賣掉的那塊高級墓碑,是主人買給自己家狗狗的。
這種悲喜相融的橋段在電影中還有很多,讓故事的悲情不至于落入苦情中,又讓人對每一個人物都無法討厭。
他們喜笑顏開的樣子,是對悲傷最大的接納和寬容。
到最后,當(dāng)眾人給山田的父親舉行葬禮時,伴隨著好聽的片尾曲,一行人吹著手風(fēng)琴、笛子、彈著吉他、敲著盆做的鼓,骨灰灑在空氣中,死者就這樣和世界融為一體。
回到山田一直在追問的問題,值得嘛?人生真的值得一過嘛?
沒有答案,但或許也是說:不重要了。
去找尋值不值得的答案,不重要了。人生的意義藏在每一個須臾里,在一瞬間是歡笑,是值得,在另一瞬間是失落,是不值得。
沒有一個答案適用于漫長的一生,我們在須臾中過活,尋找答案,但沒有永恒的答案,而所能做的,是珍惜那些簡單的時刻,那些幸福的時刻,放過痛苦,就是放過自己。
人生的褶皺永遠沒辦法完全舒展,但每一個瞬息都讓我們更靠近對方。
在電影院看總是會給電影加分,就像或許我也不知道后來在電腦上看到是否會如同現(xiàn)在這么喜歡。但我覺得總有一些特別的事物會留存下來。倒不是追求極致的顯示效果,而是當(dāng)時的心情和感受,比如和誰去看、看完有無人分享、是否有人和你一起大笑,我在某些時刻會貪戀躲在人群中大笑的感覺,這讓我沒有負(fù)擔(dān),有一種很奇異聯(lián)結(jié)感,專屬電影院的連接感。
在一天午飯時間,苦于實在找不到下飯綜藝,眼見盤里的菜正一秒一秒地流失熱氣,于是我緊迫地,隨便又莊重地點開了網(wǎng)盤里存了好久的《河畔須臾》。我也不太確切記得這部電影的簡介了,只大概知道這是一部療愈電影。
吃飯的速度總是像餓了幾天一樣,所以當(dāng)最后一口塞進嘴里時,我和媽媽才有一搭沒一搭地看到這部電影的四分之一,而后了了,各自上床睡午覺。
直到今晚,我跟媽媽的觀影才正式開始。
故事接著從那對賣墓碑的父子繼續(xù)。父親指著遠處紫紅色晚霞映照下的燈火宅院,讓兒子跟他一起想象吃河豚料理的場景。「嗯,真不錯」,兒子說。父親蹲下,閉上眼睛描述起來,「精巧擺放的河豚刺身,晶瑩剔透。就這樣夾起3片,蘸上些加辣蘿卜泥的橙醋,送入口中」,父親回味地空嚼著,笑著說,「然后魚肉有種嫩滑彈牙的回聲」。要知道,他們是連一頓壽喜燒都很難輕易吃到的人。
之后就會慢慢發(fā)現(xiàn),電影里的每一個人都有難以再次剖開的傷口。
男主開場沒多久就收到許久未聞音訊的父親死去的消息。即便他跟父親的唯一關(guān)系只有——他知道他的父親是會在桌邊喝牛奶的人,父親的死卻始終困擾著他。父親為什么會一遍遍撥向生命熱線?父親是自殺的嗎?但一切沒有答案,陌生的父親只留下一塊沒有燒盡的喉骨。
隔壁的怪大叔,總是蹭洗澡蹭吃飯,但卻是一個不敢殺昆蟲的人,尤其是蜘蛛。因為他相信,那些逝去之人的魂魄需要借助蜘蛛絲爬上天堂,蜘蛛絲斷掉了,魂魄就只能掉下地獄。他曾經(jīng)有過一個兒子,后來兒子也許是順著蜘蛛絲爬上天堂了。
還有那個看起來最富裕的女房東,當(dāng)然她在看見墓碑父子吃壽喜燒時,也毫不猶豫拿上碗筷蹭飯。她失去深愛之人,丈夫因病去世,她只能在獨自一人的時候依靠撫摸、啃舔丈夫的骨頭來感受與丈夫的貼近。
還有更多沒有展開故事的人。住在河邊彈吉他的男人,死后依舊以魂魄澆花的老太太,每日在蟬鳴中呆滯著吐口香糖泡泡的僧人……
故事越往后,我知道這是一部療愈電影,更是一部生死電影。
在跟媽媽同住的這幾年里,我總是有意或無意地點開關(guān)于生死的電影。因為生死曾經(jīng)如此兇猛地與我們生活擦邊,而我們在那個當(dāng)下措手不及,四顧茫然。如今,我們幸運地?fù)碛辛烁L的時間來嘗試照葫蘆畫瓢——畫出最完美告別的模樣。
但這個話題誰也無法聊成日常,我總在氣氛哄到那兒的時候掉頭走開。在男主一邊錘父親骨頭一邊哭喊著說自己是沒有感知微小幸福能力的人時,女房東安慰他。我無厘頭地跟媽媽說,「女房東的手怎么這么黑啦」。
作為一個經(jīng)常逃避物質(zhì)現(xiàn)實的成年人,我經(jīng)常用死亡測試自己,期待通過這場人生必然的虛無的終局碰撞出內(nèi)心真正的自己。須臾人生,到底什么才是必要的?也許這也是我想與媽媽達成的理解。是房子重要還是生活重要?是愛重要,還是金錢重要?
其實生死之中更添遺憾的是,最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我們的內(nèi)心從來不曾向本應(yīng)親密的彼此攤開展露。就如男主一定不會告訴父親,他以為找到了好工作,卻沒想到走進了監(jiān)獄。父親也一定不曾告訴他為什么自己反復(fù)撥打生命熱線。又如墓碑父子中,兒子一定不會知道父親也曾經(jīng)對生活失去描繪河豚的想象,父親也一定不知道兒子是否真的走進過他自導(dǎo)自演品嘗河豚的戲里。
影片里有三場告別的情境。一段是女房東為丈夫辦了樹葬,一段是出租車司機描述給妻子的煙花葬,以及最后一場男主給父親的葬禮。他將父親的喉骨磨成灰,讓父親隨風(fēng)而去。飄向紫色小花開滿的地方,也飄向男主的榻榻米。
影片結(jié)束,媽媽說:就是很簡單的劇情哦,沒什么高潮。我說:是啊,日本電影都這樣啦。媽媽拿著浴巾,點開她的全民K歌就去洗澡了。
其實我好想問媽媽,如果有一天你要離開了,你會想選擇哪種方式離開???
深埋在樹下嗎?
還是飄散在大海里?
還是說沖上夜空,絢爛如煙花?
然而這個問題我在嘴邊嚼了好幾遍,又?jǐn)?shù)次吞回肚子里。
所以啊,還是請須臾人生再多須臾吧,這種問題我還沒學(xué)會問吶。
主人公山田剛刑滿出獄,身無分文的他,幸好碰上了熱心的烏賊加工廠的老板,不僅收留他工作,還給介紹房子。就這樣,他來到了須臾公寓,遇到了年輕漂亮但心藏秘密,帶著女兒獨自生活的房東太太,還跟信奉極簡主義生活理念的怪大叔島田成為了朋友,并認(rèn)識了一對上門推銷墓碑,時常遭遇冷眼嘲諷,卻依然敬業(yè)樂觀的父子。人跟人之間的緣分很微妙,奇奇怪怪的鄰居們,卻能照亮生活的可可愛愛,剛開始的山田絕不會想到,后來競會跟這群人產(chǎn)生深刻的羈絆....整部的影片,其實都是邊緣小人物的悲歡,但即使再潦倒窘迫的人,都很認(rèn)真的在生活,有著各自的追求,并相信“天無絕人之路”,相信明天會有花朵開放。傳統(tǒng)的日式治愈風(fēng)真的很神奇,構(gòu)圖,光影,場面調(diào)度,敘事節(jié)奏,每一點都把握得恰到好處,畫面美到讓人無暇考慮真實與否,只想沉浸在這樣一場成人童話中,享受片刻輕松
近日晴,小雀上窗臺
銜來光陰一段
問我何處來??捎芯唧w答案
走回自己的森林。去看破曉的白色
看地平線的起點和漂亮的樹。
走回樹的起源
心扉里一間小的愛下雨的路,鳥雀和走出步印的泥地
打開昨日一份穿堂風(fēng)
從我的森林散了,也從這頭跑入那頭。
泥沙是珍珠年幼的扎根
近日晴朗,你也是。
顧宇軒
孤獨死的父親骨,背著案底的兒子,無處安放的骨灰。 幼年喪父,中年喪子的厚臉皮鄰居,舉著手大叫我沒有錢,心安理得蹭吃蹭洗澡。 美貌的單親媽媽房東,努力拉扯年幼的女兒,走不出喪夫的陰霾。 交不起房租的父子,炎炎夏日依舊穿著黑色西裝,一家一戶推銷墓碑。 有錢人家買了10w人民幣的墓碑,為了安葬她家的狗... 烈日,白云,藍天,蟲鳴。身處地獄的人們順著蛛絲跑向天堂,蛛絲卻總在接近天堂的地方斷掉,讓他們狠狠的跌下來。 須臾間烈日當(dāng)空變成滂沱大雨,平靜的海面變成深夜的地震。他們一起吃著賣墓碑賺來的和牛。談?wù)撝舯谒廊サ钠牌诺撵`魂。 蛛絲不能通向天堂,卻可以連接著一個一個的loser,帶來一點點的小幸福。 一生太長,剎那太短,須臾正好! 夏日的陽光下父親的骨灰飛揚在綠色的田野。超脫了生死的恐懼,也就接受了浮華的世界。
“如果我死了,你會感到寂寞嗎?”
人生一世,草生一春。來如風(fēng)雨,去似微塵。
前途未知與憧憬、被遺忘的人、死亡、至死不渝的愛、夢寐不忘的執(zhí)念、悲不自勝的懊悔......深藏著秘密與傷痛的一群人憑籍著各自的小幸福、相互救贖、頑強地生活著。
影片不像《入殮師》、《岸邊之旅》那樣非常強調(diào)故事性,其整體氛圍、風(fēng)格與節(jié)奏更近似于《步履不停》,是很典型的溫情治愈系電影。導(dǎo)演荻上直子很擅長拍攝視角的選擇與留白。
片中最具喜劇性(諷刺)的一幕是全員蹭壽喜燒的橋段:資產(chǎn)階級豪擲200萬為寵物狗買高級墓碑,無產(chǎn)階級只能把骨灰盒供奉在家里,拖欠房租半年來吃得最好的一頓還是受惠于賣墓碑的獎金。
其后死去的小金魚則是配給冰棒棍,寓意情感大于形式。
骨灰下飯未遂的橋段不如《未成年》里結(jié)尾處的痛飲“骨灰拌牛奶”來得狂放徹底。
片尾的儀式讓人想到了《父后七日》與《葡萄的眼淚》。
每個人都擁有獲得幸福的權(quán)利。
須臾之間,美貌橫生,曄兮如華,溫乎如瑩。
“我是賣墓碑的,要來一塊嗎?”
后勁有點大。
發(fā)自內(nèi)心覺得好好看啊,看荻上直子可以治療精神內(nèi)耗。全程都是帶著幸福感笑著看完,有的地方也是真搞笑,算是溫情喜劇片了。屬于十幾歲那會最喜歡的那種日本電影,也是這幾年在一些調(diào)色很土劇情人物關(guān)系雷同的日系愛情電影冒出來之后比較少見的生活流電影,以前倒是很多。一切都太日本了,想不出來里面的人物除了日語還能說什么,感覺銀幕上每個光孔都在說這是日本電影??吹揭话胗X得很多元素和《人生大事》重合,有前科的兒子、骨灰煙花,未看《人生大事》但有所了解,即使存在類似設(shè)定和元素,呈現(xiàn)出來是截然不同甚至相背而行的東西,吃白米飯的滿足、極簡主義自給自足、死了爹的兒子每晚感覺爹的骨灰盒在發(fā)光、親吻丈夫的遺骨自慰、研磨骨灰,陌生人之間不計背景的聯(lián)結(jié)和似有若無的疏離感,平靜簡約,只有日本人才會這樣。
求求大家看電影準(zhǔn)時到場吧,費這么半天勁搶票,結(jié)果到頭來連按時入場都做不到嗎居然?我也是第一次遇到居然電影開場十幾分鐘了還在嘩啦嘩啦開著手機照明往座位里擠的
釜山電影節(jié)看的,片尾曲太他媽好聽了,我要循環(huán)播放一百遍。
豎笛+口風(fēng)琴組合出的片尾曲太過溫暖,讓人忍不住輕打節(jié)奏耐心聆聽,甚至忍不住輕聲哼唱(發(fā)現(xiàn)是給《凪のお暇》配過樂的組合,頓時覺得更加親切)。人生或許缺乏希望,但有一個個須臾的歡愉存在,有愛蹭飯、蹭浴室的極簡主義鄰居,天天帶著兒子賣墓碑、似乎也曾對生活失去希望的父親,愛吹泡泡的和尚,永遠正能量十足的廠長,按時交租就給糖吃、看到壽喜燒就果斷蹭飯的房東這樣一群人在,生活也能重獲意義。葬禮是治愈生者的儀式,可以讓骨灰隨風(fēng)飄散,可以讓它滋養(yǎng)樹木,也可以讓它一飛沖天化作最美的煙花,不論何種方式,最重要的還是讓生者釋懷。影片所處的世界多少有些光怪陸離,靈魂能化作金魚在空中飄蕩,去世多年的老太能現(xiàn)身澆花,形似巨型魷魚的外星人會給一直聯(lián)絡(luò)他的孩子來電,看著還有些令人向往。2022BJIFF@深影
作為觀眾的我們接通了荻上直子打來的life line,她一如既往溫柔地說著要好好吃飯,就能好好活著。即便覺得她的話聽起來像是童話,也愿意相信并希望這份魔力的有效期再久一點點。那個關(guān)于花火的故事是真的,我大哭。
我把它理解為關(guān)于聯(lián)結(jié)的故事,后勁有點大。ケンイチ的表演幾乎挑不出毛病,光妹這個角色有場戲舉重若輕,有被震驚到。震驚之余,又有共感。映后Q&A才得知,導(dǎo)演先寫了腳本,但是為了更好的把這個腳本賣出去,就把腳本轉(zhuǎn)成小說,出版后口碑不錯才順利映畫化。霓虹業(yè)內(nèi)執(zhí)著于漫改和小說改的風(fēng)氣啥時候才能過去……
看的時候幾次想起《大佛普拉斯》里的飛船,好像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星球里旋轉(zhuǎn),飼養(yǎng),笨拙地碰撞,如果只是這樣,就又變?nèi)帐骄G化宣傳片。所幸不止這些,亡靈的維度一直懸在空中,像兩列火車規(guī)律轟鳴。生命熱線在講金魚故事的時候,攝影機打出金魚樣的光斑,橙黃交疊閃爍,最后對準(zhǔn)太陽,完成透明靈魂的一次顯像。流浪電話響起,空中的八爪風(fēng)箏飛舞,代表案板上無數(shù)魷魚從未閉上的眼睛,接受跪拜。還有臺風(fēng),聽說古埃及信奉死后生命,因為恒河每年泛濫,死傷無數(shù),水退后又是沃土。臺風(fēng)卷起番茄,卷起牛奶,卷起屋頂,卷起骨灰盒。然后番茄、牛奶、屋頂和骨灰又進入下一個淺紫色循環(huán)。另:音效做得很用心,靜中脆響最抓人,尤其是光妹咬遺骨那段,有種詭異的美感。
喜歡全片每一個須臾片刻;喜歡滿島光貢獻出全片最高光的一場表演。
想吃壽喜燒、河豚刺身,不然就著腌章魚吃松山研一煮的米飯也行,從電影里看到了小河、撥號電話、路邊的紫色小花、外星人風(fēng)箏,聽到雷聲、雨聲、寺院的蟬聲,真是多謝款待了
人生不過須臾剎那,不過四季三餐,不過是在得與失之間來回擺動的一天天一年年——回首已是五年或十年,讀懂是否有意義已是不惑年;一群擁有各自前史秘密和隱秘傷痛的人,在低至塵埃的日復(fù)一日里,努力等待金魚升空的片刻,努力尋找與外星人溝通的方式,努力適應(yīng)怎樣面對或處理生死問題,頹喪中自帶溫暖的奇怪笑意,每個人都擁有微小幸福的權(quán)利。蟬鳴如瀑,綠意如洗,白米飯配生黃瓜的清脆,一個互相救贖的明亮夏天,一個漫長告別的送葬隊列(很大林宣彥既視感)。
從羊了開始聽日文字幕,“楊康”聽完字幕,“楊過”完成翻譯。簡直可以算是“楊康+楊過”給我的“禮物”了。。也完成了本年度全過程試做一部電影的小目標(biāo)!
救命世界上怎么會有松研這種越病喪越有少年感的大叔啊!
荻上直子太會拍人生季節(jié)了。河畔須臾,悠長盛夏,活著是一件輕輕漫漫的事。感謝鄰居們古古怪怪,才能照亮生活的可可愛愛。有的人將逝者做成煙花,有的人將逝者埋于樹下,生前與死后隔空對話,等臺風(fēng)過境便是又一個輪回。松山研一只要不長胖就永遠是我的白月光L~
我死后,請將90%的骨灰撒海,但剩下10%你可以自行處置。 #BJIFF2022
3.4/5.0 #BJIFF#從電影結(jié)束到出電影院,見證了影迷群體從極簡主義談到喪葬文化,談到田間生活然后落腳至日料。都走到四道口路上了,還能聽到有人在商量晚上吃哪家壽喜燒。
人生活在一個瞬間,洗澡后的一杯牛奶,香噴噴的白米飯,雨天一起躲雨的房間。
#2022BJIFF# 看完想去海邊發(fā)呆,想去鄉(xiāng)間小住,也想吃壽喜燒,就是對片子沒太大感覺。倒也不是不好,全員演技派,不管是情節(jié)還是景色都很舒服,但總覺得這種程度的日式雞湯已經(jīng)很難打動我了。死去的人就是死了,活著的人要如何和解,廢物配不配享有片刻的歡愉,生命的存在到底是須臾還是永恒……這些主題吧,也不是說沒勁,但大概20出頭的年紀(jì)看的話會更有觸動吧……(但是松山研一的顏還是很能打的?。ń衲瓯庇肮?jié)結(jié)束啦!拜拜~
每次看荻上直子的片子就會變得很脆弱。從接到宇宙打來的電話,像章魚又像水母又像金魚的外星人風(fēng)箏在天空ふわふわ地游動開始,眼淚根本停不下來。一如既往的由固定的三餐和米飯來確定的存在感,和以一個人也可以為單位,由各種方式重組的家的概念。還有那些關(guān)于生與死的浪漫和疼痛,生命里那一點一點、彷佛稍縱即逝的幸福,和那微小卻慎重的儀式。像撫過野生植物的陽光一般,人們都能以普通的溫暖、重復(fù)但確實地活著。
北影節(jié)第一日看的三部影片每部都與章魚有關(guān) 電影名字起的很妙 選角也妙 松山研一顏值大回春 只是所有細節(jié)包括取景打光都太遵循日影的固定模式 有些獵奇有些治愈 卻唯獨缺少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