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點不涉及關鍵情節(jié)的小劇透。
劇看完了,兩位女警探人物的介紹、處理舒服得讓人五體投地。人設沒有刻板印象,相貌行為都不是男性凝視的產物,性格沒有刻意戲劇化,更沒有為了營造戲劇沖突強行拉低主角團隊的智商,人物關系的發(fā)展合情合理(沒有無聊撕逼更沒有強行姐妹情)就是工作中建立友誼的同事關系,慢慢學會互相尊重雙方的工作方式工作成果,除此之外沒有不合邏輯得過分熱絡,雙方各自的家庭關系都和睦得讓人感動。 正常得讓人想要落淚。 我才意識到追了這么多劇,想看到的莫過于一個腳踏實地的真實女性角色。
這里尤其要吹一下第二集出場講話聲音溫溫柔柔的警探姐姐。從來不跟嫌疑人和下屬大聲講話,但每一句話都好有力量。就算生氣了也兇不起來,但就是沒人敢在她面前亂bb,發(fā)飆的時候氣場巨大。發(fā)現猜錯嫌犯心里超慌的,臉上還是一點破綻都沒有,清場了才罵shit可愛死了。 快餐店里對著卡座里對大學生猥瑣視奸的中年男性,借著付錢的機會撩開衣擺亮出配槍和警徽簡直是全劇的高光時刻,被這段兩分多鐘一句臺詞都沒有的對手戲帥得合不攏腿,簡直不能再有安全感。 很崇拜這樣溫柔又堅定的人。 【又及,總是特別中意這種沒有對白全靠肢體動作表演的劇情,演員每一個小動作都是戲,剪輯的每一個鏡頭都是故事,更不用提這種情節(jié)對人物性格的側寫補充。吹爆。
第七集終于點題。其實我從剛開始看的時候就在想這個題目,想這個形容詞修飾的主語。受害者的話對警員來說unbelievable, 男警員對17歲女孩的強奸案無法共情unbelievable,一個連環(huán)強奸犯作案這么久沒人發(fā)現unbelievable,所有查案參與人與受害者遇到的隔閡困苦unbelievable。想劇本向哪個方向推進,想主題是在往哪個層面靠攏。 但是最后它用來修飾在嫌犯家中搜索到了所需查找全部物證,被溫柔的警探姐姐用小興奮的腔調感嘆出口,就像是在驚嘆某個不受期待的圣誕節(jié)里發(fā)生的微小奇跡。 明明有那么多不公和憤怒可以選擇被書寫,但是編劇要選擇擁抱并贊美生活。 我突然又開始自作多情的感動。
其實兩個女警探抓強奸犯的故事很容易被打上女權主義的標簽,一開始推劇的也大部分是一些平權旗號的大v。就算其本身的內容強調反標簽化也不能阻止它在傳播中逐步衍生成某種女權象征物,或讓路人敬而遠之認為好評無非是政治正確的產物,或讓觀眾的看法單純集中于特定的單一角度而看不到優(yōu)秀作品的其他閃光。 但是unbelievable要講的故事遠大于此?;蛘哒f任何試圖用單一的主義教條來概括影視作品主旨的行為都有多少點不切實際。排除反父權等一系列好萊塢熱點之外,這依然是一個優(yōu)秀的刑偵劇。沒有漫長的pussy power說教,也沒有無趣的性別對立煽動,它試圖表達的立意沒有在任何程度上損害到故事表達的本身。而讓人感動所需要的,也無非就算一個好故事罷了。
20190924.
哎沒忍住一口氣看完了,太好看了,中間有一段特別感同身受。在復盤的時候,一個女警提出得查一下警察體系,另一個男警表示普通老百姓也能從csi這類電視劇中獲得這些信息。之后他們倆爭執(zhí)了一下女警氣得離開了。后來她跟另一個女警說:為什么他們沒有憤怒。
這句話太感同身受了。每次看到新聞里哪個離奇的事件發(fā)生時,我經常會問我男友,為什么你們同胞做出這么可怕的事情,你們從來不覺得憤怒和恥辱。
男性大概從來無法感同身受女性活在這個社會上,時刻需要害怕遭遇到來自身邊任何一個男性的暴力,而男性幾乎沒有這方面的擔心,他們對自己同胞里面有那么多牲畜人渣,做出那么多那么多窮兇惡極無法想象的行為的人,好像從來不覺得憤怒,他們只是簡單把他們看作罪犯,然后完全置身事外。他們不會思考為什么自己同胞會變成這樣,如果時機成熟自己有沒有可能也跟他一樣。
無論是偷盜,搶劫,毆打,強奸,殺人,家暴,幾乎每一件都來自你們男性,甚至有些詞匯,如果沒有你們男性都不會存在。可是男人們活得那么理所當然,從來不反思為什么他們的同胞會做出那么多壞事。
電影里那個女孩本來活得那么自信,經歷過這些后變得灰頭土臉再也不打扮。還有老奶奶經歷過這個后,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讓罪犯注意到她選擇了她,從此不敢再做任何一個之前習慣做的事,把自己的生活活得越來越狹窄。有一個反抗成功但是從樓上摔下去造成重度受傷的女的,從此再也不相信任何人,失去了工作錢朋友,甚至產生了暴力的念頭。這些女的整個人生都被改變了。而對連環(huán)強奸犯而言,他們不過是幾十個犯罪的晚上中的幾個…這樣的男性最終也不過就是剝奪政治權利終身。而其他日常生活中只做了一次就被抓到的,甚至可以關個幾年放出來繼續(xù)行兇。還有很多甚至可能根本不會被抓。
雖然罪犯只是上億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可是幾乎壓倒性概率是男性這件事為什么從來不會是例外。
女主一個16歲的女孩,輾轉于幾個寄養(yǎng)家庭之間,這種經歷造就了她低自尊,低存在感,和自備心理,因此,當遭遇性侵,在警察跟養(yǎng)母的“引導”下無奈說是自己編造的性侵。我記得小時候二年級上電腦課,下課后老師找到我說鼠標壞了,問是不是我弄壞的,我否認,他告訴我,隔壁的同學說看著我弄壞的,并且恐嚇我如果查出來真的是我干的,就要我賠10個。我嚇懵逼了,很恐慌,恐慌得已經開始模糊,并且懷疑可能真的是自己弄壞的。這種心理暗示很可怕。
我不是樂觀主義者,從來說不出“愿你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這樣的話。
所以心理醫(yī)生和marie的對話,才真實的讓人無從反駁。
“我知道,你被迫背負了太多強加在你身上的指責、誤解與偏見,你沒有得到你應該得到的愛、保護與尊重,你強迫自己相信那些人是愛你的,但事實卻不是這樣?!?/p>
“你只能依靠你自己,你只有你自己。” Marie面無表情說出的這句話,才是對這個殘酷世界的真實回應。
“即便這樣,有沒有什么你可以從這次的rape事件里學到的?我知道這很難,但是這就是真實的生活,被誤解、被扭曲、被強加罪名的事件可能還會再發(fā)生,你必須要有再一次應對的準備?!毙睦磲t(yī)生在Marie臨走前,一針見血的問到了這個問題。
“我會更早一點說謊。我會知道,這些說著關心你的人并不能真正的保護你,我會選擇把事情鎖在心里,自己慢慢去消化,我會知道,只有自己才是最可靠的?!痹诙虝旱某聊螅琈arie給出的答案幾乎可以讓屏幕外的人心碎。
你甚至無法辯解。十幾歲歲的少女,被一個帶著黑色面罩的男人在自己的家里反復強奸,她選擇了報警,被警察們反復問到細節(jié),一次一次撕開傷口,卻因為經驗老到的兇手抹掉了所有證據,被強迫承認偽造事實,被整個社會誤解和指責,甚至被應該保護她的警察起訴“錯誤報警”。當法官在庭審時問到“你是否承認自己偽造案件有罪”,當年少卻已如行尸的女孩從黑暗深淵里輕輕發(fā)出一句“我有罪”,你幾乎窒息。
“我當然很急迫,更多的是憤怒。因為當我們談到一個violent rapist,我們在說到的是一個潛入你家,毆打你,rape你,摧毀你生活的人,這不是人們可以忘記的事情,這是她們會一輩子背負的恥辱和記憶?!鼻Ю镏?,女警探karen因為一起rape案件的緩慢進展,幾乎歇斯底里。
為什么呢?案件過去48小時,調查卻沒有進展,連警員們都興趣缺缺。另一名警探grace道出了真相,“因為比起謀殺,大部分人認為rape不值一提?!?/p>
有的時候,你必須承認,女人更懂女人。因為是女人,所以知道沒有人會為了得了關注,編出這樣的rape事件;因為是女人,所以才能看到受害者眼底的悲痛與不安全感;因為是女人,才對這樣的失衡、失責咬牙切齒;也因為是女人,才發(fā)了狠、紅了眼、不眠不休,掘地三尺把這樣的禽獸關起來。
“你也許認為這只是一次偶然事件,這不過是我生命中無數個夜晚中的一個,又能對我的人生有什么改變呢?但我告訴你,它徹徹底底改變了我。我的生活天翻地覆。我暴瘦,我失去了工作,失去了生活,我甚至有了關于暴力的想法,而在之前,我從來不知道暴力是什么?!痹趯Ψ缸镎叩耐徶?,一名女性受害者這么說。
另外一名受害者對罪犯的追問更讓人心痛?!拔抑幌雴枂柲?,我到底做了什么,才讓你選擇了我?我不再修理我的草坪,我不再在窗邊看書,他們說這種事件和我的日常生活習慣有關。無論那是什么,請你告訴我,我這一輩子都不會再做那件事?!?/p>
兩個女警探,因為案件千絲萬縷的相同點相遇。都不是什么完美的人,各自有著介懷的過往,一個脾氣暴躁、雷厲風行,外表冷漠,對于“結果”的關注遠遠大于“進展”;一個是虔誠的基督徒,話不多,卻傾盡全力尋找蛛絲馬跡。從她們的眼神里透出的更多是疲累,和暗涌的憤怒,還有歷盡千帆之后的堅毅。
所以,當黑警啐了grace一臉,你懂她面無表情背后翻涌的憤怒與執(zhí)著,當你看到深夜獨自坐在警局的karen的背影,你懂她的孤獨和堅持。
這個世界大部分時候都是沉重的,但如果這沉重沒有殺死你,你便有了前行的力量。
這部片子帶給我更多的觸動,是那些被生活踩在腳底、從深淵里爬出來的女性身上發(fā)出的光亮。
當女孩Marie決定從高架橋上下來,選擇不用“輕易了此一生”來回應不公的時候,她就已經有了面對這個險惡世界的決心。能選擇艱難的活著,又有什么值得畏懼呢?
當她終于站出來,坐在律師辦公室的時候,她已經不再是那個“選擇早點說謊”的孩子。
“我想知道,當我選擇不再逆來順受,不再全盤接受生活強加給我的東西,這個世界會不會變得不同?”
“你知道當你下了這個決定,會得到什么嗎?你會得到更多。”律師說。
負重前行,一點都不容易,卻是一個強大的選擇。它是一種不再隨波逐流、是一種要把生活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自信,也是對之前心理醫(yī)生的提問最好的回答——不公也許永遠存在,但我卻不再是那具行尸。
在漫長的追兇過程中,karen有一次對grace說起從前的交集,那時她還是一個初入職場的新手,對于將要發(fā)生的一切躍躍欲試,卻不知該從何做起。和每一個新人一樣,期待一個完美的開頭,每天為著是不是符合著裝標準、行為舉止到底怎么才算專業(yè)的問題發(fā)愁。
直到遇到了當時為調查案件臥底一年的grace,她才恍然大悟?!罢嬲匾牟皇悄愦┦裁?,說什么,而是我出現在那里,并且動手做起來。”
不需要花哨的細節(jié),只是認真、專注地動手做起來。這個樸素的道理,不就是對生活最好的回應嗎?
如果這個世界并不可愛,那么也不必非要愛她吧,只愿你即便負重,即便躑躅,也未曾停下腳步,一直前行。
整部劇的整體形式承襲了美劇crime genre的基本套路,偵探發(fā)展成搭檔,拼湊證據,同時受害者的生活以另一條線的形式發(fā)展,最終破案。
但整部劇看完,我認為如果只將這部劇當做又一部抓壞蛋的犯罪劇,是辜負了制作者的一番苦心。劇中的正面教材(兩位女偵探對受害者說話的方式、最后一個心理咨詢師對Marie的理解)與反面教材之間的對立應該已經明顯到不能再明顯了,也不必多說,一切可以總結為咨詢師的一句話:沒有人會平白無故地捏造這樣的事情。
犯人來無影去無蹤,沒有留下DNA證據,挑選受害者沒有種族年齡偏好,還愛好收集紀念品、整理犯罪現場照片,這些都是一個高智商罪犯的常見特征,給整部劇增加了可看性。但看完整部劇,我想,我們不應該把這個連環(huán)強奸犯當做一個個案來理解。事實上,這個角色是什么樣的人,他有什么樣的故事,我們和編劇都不關心,因為這是一個濃縮的性侵犯角色。換句話說,這個角色本身代表了sexual crime這種犯罪形式:它不挑選受害人,無論年齡、種族、身份、當時穿的什么、在做什么,都有可能成為受害者;它很難定位,因為包括警察在內的整個社會監(jiān)控機構都沒有足夠的訓練,來捕捉它留下的痕跡;它對受害者的傷害會持續(xù)終身,而它卻可以一直安然在社會中生存(最后罪犯有一句獨白說的大意是只要我還在外面我就會繼續(xù));與它關聯的不僅僅是性欲,而是施害者的人格缺失(women make him uneasy),它代表的暴力不只是性欲的發(fā)泄,更是對權力的宣判(reclaim a power he deemed to be lost to the female gender);它很隱蔽,哪怕是施害者身邊的人也時常對他的行為毫不知情。
除了這個角色,兩個deadend嫌疑人以及劇中的其他線索也一樣值得注意:大學生的dating rape,被警察審訊還堅持女方捏造事實(有研究表明很多性侵犯在入獄后仍然不認為自己所實行的行為屬于性侵,而認為是一場不太愉快的性愛而已),這背后是非常常見的raping culture;家暴警察又提示了我們,對家庭中的人實施暴力或家庭中存在暴力的人,更有可能對陌生人實施暴力,而我們社會對于家庭暴力的姑息,這類案件的復雜性,也都在Karen追憶的家暴案中得到了體現。總而言之,整部劇就是一個反性侵教科書,雖然我更想看到更為隱秘的權力性侵或是熟人犯罪,但作為一部基礎的科普片,我覺得還是值得一看的。
因毒sir的微博推薦,前天晚上熬夜一口氣刷完了8集美劇《難以置信》??赐晏貏e激動,想將毒舌電影的微博推薦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卻不知又碰到什么禁忌,并不能分享成功。但特別想說些什么,尤其是想為曾經遭遇過侵犯的女性說些什么,帶給她們一些力量,讓她們知道,這世界并不全是冷漠。
《難以置信》是一個以女性為主角的故事,區(qū)別于以往的男性為主,女性只是當花瓶的劇,也區(qū)別于大女主瑪麗蘇的劇,這是一部真真實實,實實在在為女性發(fā)聲的電視劇。
故事的一開頭,講一個還未成年的姑娘瑪麗半夜受到性侵害,她報警以后,警察要她一遍遍地復述被侵害的過程、詢問細節(jié),進行身體上的體檢、拍照,卻沒有人給她一些心理上的安慰,機械式、漫長時間的警情處理讓她感覺很累。重復的一遍又一遍的盤問讓她焦躁,并出現前后回答不一的問題,從而被養(yǎng)母、被警察懷疑她報假案。
《難以置信》里在講瑪麗時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瑪麗并沒有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她母親濫交,她父親不知道是哪個混蛋,她小時候被喂狗食,被虐待,被母親的混蛋男友們以及自己寄養(yǎng)家庭的混蛋養(yǎng)父們想要侵害,她吃過很多的苦,從而也使她變得敏感、急躁、卑微,甚至她想要變得“混蛋”一點、“出格”一點,她以為這樣別人就會覺得她不好惹而不敢惹。
可是事實相反的事,人們同情她的遭遇,同時對她的行為又表現出一種懷疑、甚至有些厭惡的態(tài)度。其實這也沒錯,站在一個正常人的角度,我們也會對一個不幸福家庭出來的孩子報以同情的同時又懷疑TA性格方面是否有偏執(zhí);我們也會教育自己的小孩不要和家庭背景復雜,或者是父母缺失,沒有人管教的孩子玩耍。就如劇中的瑪麗,因此而在遭受侵害時不被大家相信。引申到其他方面,如果一個女生穿著暴露,或者工作比較特殊,當她受到侵害時大家就會以她不是“完美受害人”為借口再次對她造成傷害。
劇中的這個點,也是值得讓我們反思的。當一個問題出來時,我們是否能站在一個客觀的角度去看待問題,而不是因為此人的家庭背景、生活背景而在沒有任何證據支持的情況下就對TA打上“不相信”的符號。
該劇還有一個十分特別的點是:強奸犯在選擇施暴對象方面不挑年齡、不挑身材、不挑長相,完全是隨機性的選擇獨居的女性。由此表示任何女性都有可能被當做獵物,不管你是否漂亮、是否有錢、是否羞澀,在心理變態(tài)的犯罪者眼中,他們是無目標性的施暴。劇中,第一個被侵害者是位尚未成年邊工邊讀的瘦小女生,第二個被侵害者是位很有禮貌笑容很甜的胖姑娘,第三個被侵害是已經年屆六旬的黑人婦女。其中還穿插講了一些其他受害者的故事,同樣是年紀已大滿頭銀白的豐腴老婦,以及抵死不從跳樓抗爭而摔斷腿的女生。但無一例外的是,不論受害者什么職業(yè)、什么長相、什么年齡,這事件的發(fā)生都改變了她們本來正常的生活軌跡,甚至是影響了他們的交際、工作、愛情、友情,給她們帶來很難撫平的創(chuàng)傷。
看劇的同時,我的關注點也側重于對受害者身材相貌的思考。因為在國內太多的新聞中、太多的評論中出現不太讓人舒服的言論。如果受害者因為深夜獨行、因為穿著暴露而受到侵犯,有一些人會譴責你為什么深夜還在外面,是不是從事不正當行業(yè)?會譴責你為什么要穿著暴露,這不是勾引別人犯罪嗎?或如果受害者相貌一般,身材一般,甚或者年齡較長,那么有一些人會評論受害者長成這樣也有人來侵犯,那被侵犯對于受害者而言可真是賺到了。
而且,無論受害者在發(fā)生侵害時、在事后怎么處理,都會被人詬病,被二次羞辱、嘲諷。如果受害者在別人對她伸出咸豬手時拍照留證,有人會責怪她當時為什么不是大聲制止或是一巴掌抽過去,而是還要默默忍受只想著拍照留證據(參照河南某女生坐大巴被旁座男人摸的新聞);如果受害者在被別人侵犯時不敢反抗僅是在事后報警,也會被人罵為什么在有他人在場的情況下不求助而是默認被侵犯,腦子里是進屎了嗎(參照某女生和男朋友一起去按摩,按摩師隔著簾子對她侵犯的新聞)?輿論里,有很大一部分是在譴責受害者不是“完美受害者”,在責怪受害者當時什么不能腦子靈光一點,做出最最明智的反擊,甚至是不問是非對錯直接對受害者進行一些語言上低級的侮辱。而那些對受害者的侮辱、譴責,無疑是對她們構成了二次傷害,甚至可能是比當初被侵犯更深的傷害。
并不是每一個人,在面對侵犯、面對罪犯時能做出最明智、最有效的反擊。很多的人之前從來沒遇到這種事件,在事件突發(fā)時很容易手足無措十分恐慌害怕而做不出有效反擊,再者,我們以往的教育里也并沒有教會我們在面對侵犯時如果快、準、狠做出決斷,在突然而來的侵犯面前,大多數人腦子一片空白,不知如何反擊,或者不敢反擊,從而讓對方得懲。而當她反應過來,報警求助,向大家求助時,并不是想要得到別人對她的指責與教訓,她在心理和生理遭到創(chuàng)傷的情況下,希望得到的是安慰、幫助,以及早日抓到犯罪嫌疑人,讓他受到應有的懲罰。
就像《難以置信》劇中那位被侵犯的黑人老婦,她因為害怕,不敢去看對方,在事后的回憶里也選擇性地遺忘,只有聲音的回憶,完完全全沒有對犯罪嫌疑人相貌身高體形等圖片特征的回憶。同為女性的警察,面對她的受害人時就能溫柔好多,只要受害者不想講、不想回憶,就不會去強迫她回答。而第一位受害者瑪麗就并沒有那么幸運,她面對的是比較冷漠機械的男警察,她要一遍一遍地為不同的警察重復她被侵害的細節(jié),如何插入?插到哪里?用手指還是用什么?等等,還因為她的回憶有偏差,被大家懷疑說謊。她所承受的,不僅是那一些身體上的傷害,警察、輔導老師、養(yǎng)父母、朋友都帶給了她傷害。也許處在一個正常的思維,那些人對瑪麗的行為表現所做出的反應并沒有太大過錯,但若是他們再多點設身處地為她考慮的關心、多點細心,而并不是說教式的、自以為是的我都是為你好,是否就能盡量地避免對她造成的一次又一次傷害?
我也曾經歷過一些不愉快的事。剛成年時在表哥表嫂家借住過一段時間,有時候會幫他們做些事情。當時,他們開的牛奶店聘請的一位員工,是有老婆有孩子的人,某次表嫂讓我?guī)兔θダ鋷炖锬门D?,那個員工在冷庫等著。我去拿牛奶的時候那人對我上下其手,且脫了褲子,當時我哭著掙脫跑了出去,站在外面哭了好久,沒拿到牛奶就回去了?;厝ズ螅鎸Ρ砩┑呢焼?,就把這件事告訴了她,但因為羞恥又不敢十分詳細地說明白,只說我進去的時候那男的脫了褲子。結果換來的卻是一頓訓斥,表嫂責怪我沒禮貌,說也許他不舒服脫了褲子查看呢,怪我進去之前為什么不敲敲門。后來也就忍住不想再辯解,此事便被我受到一頓訓斥而不了了之。
后來在工作后,還遇到過當場發(fā)現小偷偷自己手機的事,除了搶回手機以外,卻緊張到不敢大聲斥責他、不敢抓住他,任憑他從我面前從容地走掉。也遇到過坐公交時被他人頂下身,雖然覺得十分尷尬不舒服,但怕是誤會了別人,心理上卻在為那變態(tài)開脫,不敢轉過身去打他一個耳光,只能自己慢慢慢慢挪到他夠不到的地方。
在我老家,有一個遠房親戚,也是我的鄰居,他家的大女兒和我年齡相仿,叫桃桃。我和桃桃算是一起長大的,不好好讀書的我們后來還一起去學了計算機,雖然她講起話來好似比我笨一點,但她的腦子當時絕對是正常的。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經常一起玩,還蠻親密的。后來,我就去外地了,兩三年才回家一次。某次回家,聽說她有點不正常了,在廣場上拿刀鬧著要自殺都驚動了警察,鄰居們說她是被誰給甩失戀了所以這樣。后來又回家,聽人說她精神更異常了,也才30歲出頭,頭發(fā)都白了,經常一個人自說自話自言自語,嘴里嘟囔著說我都來事(月經)了你還不放過我這樣的話,大家又猜測,她可能是哪個男的給糟蹋了(甚或是強暴了)又不負責,所以才成了這樣。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經歷各種各樣不愉快的事。有些事帶來的創(chuàng)傷,隨著時間流逝是可以慢慢消散的??墒怯幸恍┦?,可能會造成一輩子心理上不能愈合的創(chuàng)口。對于一些比較脆弱的人,這些事帶來的創(chuàng)傷會讓TA一生都活在抑郁之中,甚或讓TA精神異常,行為癲狂。而當事人在受到侵害之后沒有接受到有效的心理輔導,還要日復一日遭受親人、鄰居、朋友的責罵、侮辱、嘲諷……心態(tài)崩潰是遲早之事。
可是,別人犯的錯,到頭來為什么卻都是要被侵害者來承擔后果呢?就如之前杭州發(fā)生的被男房東性侵未遂的張姓女生,媒體披露后所承擔卻是各種人對她的侮辱;再更早前,豬軍案件的當事人,多年后鼓起勇氣將自己曾經的遭遇爆出來尋求幫助,微博自拍的評論下面大多卻是對當事女生相貌的嘲弄,這樣一位陽光自信可愛的女生,也會被譏諷Z軍作為名主持要什么沒有怎么會來侵害她?還有那位甘肅跳樓的女孩,被自己老師侮辱之后抑郁想不開跳樓,底下看熱鬧的人卻喊著讓她趕快跳下來…………如此樁樁件件,多不勝數。令人唏噓,也讓人心寒。我們一直在喊平權,希望女性能得到平等的對待,可是這社會對女性的惡意,確實還是太多了。
不可置疑地,性對于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件十分愉悅的事。但這也并不代表我們能愉悅地接受任何人、以任何方式進行的性行為。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想是都不愿意接受被強迫式的性吧。所以,性愛和性侵犯之間并不能劃等號。也希望,不要再有人對已經受到傷害的女性說出一些冒犯侮辱她們的話。
對于女性同胞,作為曾經也經歷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且樂觀走出來的女性,我給出以下建議:
如果你不幸遭遇了他人的侵犯,那希望你永遠不要為了別人犯的錯而給自己打了恥辱的烙印。不管J·C是否作為,當你遇到侵犯時,希望你能第一時間選擇報警,留存好證據,盡一切能力去尋求法律的保護。
當然,上述一條也許對你沒什么幫助,那希望你可以適當地借助媒體的力量,通過網絡去幫助你使罪犯繩之以法?;蛘撸绻闩聬u辱,怕輿論帶給你二次羞辱,你希望這件事不要再追究趕快過去,這也可以理解。那就希望你在盡自己所能尋求幫助后,不要因為別人對你犯的錯而懲罰你自己。就算沒有人能給帶來幫助,或者你恥于表達出來,你也要努力自己去給予自己力量,去做心理上的疏導干預,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健康,不要染上疾病。千萬千萬不要為了壞人對自己犯下的錯,而用漫長的時間去折磨自己。記住,犯錯的是別人,而不是你!
也許忘記很困難,但也要勇敢走出來。相信這個世界,總會越來越好。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
最后是兩位女偵探破了案子,而不是開頭的那兩個男偵探,因為女性更能理解女性,她們更感同身受。這種案子女性一般都羞于啟齒,報案的更是少數,真正報假案的能有幾個?那些男偵探受過培訓嗎?不知道每復述一遍案情,就是對受害者一次傷害,他們竟然還要她一遍遍重復。而且在女性受強奸后不知道要找女警員訪問嗎?如果他們當初相信了并認真調查,本來是可以輕易逮到這個連環(huán)強奸犯,并避免后面那么多受害者的。在電視上播出另一名受害者經歷了類似作案手法時,在另一個地區(qū)的警員打電話來說他的案子和瑪麗的案子作案手法相似時,這個警員竟然一點都沒反思,無偵查經驗的養(yǎng)母都看出雷同來了,他干什么吃的?社會在受害者被強奸后又對其實施了二次傷害,真的像瑪麗說的,他們說會幫你,但要是給他們的生活帶來麻煩他們就不再愿意了。幸虧昭雪了,否則……
哭著看完最后一集。這個劇真的應該納入性教育體系,不僅是給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也是給成年人的性教育,給執(zhí)法人員的性教育。讓大家看到什么叫做結構性力量導致的失職,什么叫性別偏見影響下的選擇性忽視和不作為,也看到什么叫勇敢堅強而團結的女性力量。
看什么都嫌節(jié)奏慢,拿什么都當破案劇來看,既不關心細節(jié)緩緩積累的張力,也不關心人物心理的動態(tài)與逐步迭進,不關心角色間微妙的互動與博弈,不關心語境的交待與鋪墊,不關心對現實生態(tài)的盡責描摹,不關心它探討問題的角度多么豐富…這樣的人,干脆發(fā)個劇本的情節(jié)大綱PPT給你看好不好?因為,這些恰恰正是這部劇的精華所在。警察系統(tǒng)里,家暴妻子的男警員占比超40%,接近半數。這觸目驚心的數據有給警察系統(tǒng)帶來過結構性的影響和改變嗎?并沒有。相反,假如40%的女警虐待子女呢?那么40%的女警都會被辭退。沒有人重視男人對女人施暴的數據。要是男人被性侵的比例也像女人這么高呢?強奸案的報案率及偵破率還會這么低嗎?警員還會如此敷衍塞責嗎?受害者還會遭受如此多的刁難嗎?2019最有力的美劇。Respect。
一邊為女孩揪心一邊替兩位探長叫好!Duvall 探長的演員演出了一個非典型女性職場強人,溫柔又霸氣!好評!唯一不滿的是最后關鍵的進展居然還是由一個男性實習生提出…完全可以分擔到其他女性配角頭上的嘛
生活中常見的、真正的壞是養(yǎng)母那一類人,他們憑借自己的經驗揣測、懷疑,更重要的是,而且對自己的惡一無所知
本劇最難得的是,事無巨細的呈現了一個女性被rape后所遭遇的一切,光跟不同人反復描述被性侵經歷就要四五次,接下來是自己每個決定導致所處社會關系乃至社會輿論的連帶反應,簡直是“被性侵后的Marie的一生”。看到后面發(fā)現這其實一個探案劇,調查性侵的幾位女Detective才是主角,而她們在第一集根本沒出現。首集只展示受害者Marie眼中的一切,這種拍攝手法應該是劇集優(yōu)于電影的地方吧(廢話)。最后:每當有女性受害的新聞出現,網絡總會有“女生要注意保護自己”的聲音,看起來很care,其實沒有任何效果——正如Detective Grace所說,只有那些本已經很小心的人才會看到這些告誡,這種告誡并不能讓下一個受害者免受強奸。你的關心只是一種不自知的偽善。(靜候公眾號“英美劇漫游指南”的長文
only women can relate
令人氣氛到發(fā)抖的一部電影,從另一個角度敘述了一個花季少女被性侵后發(fā)生的經歷,摧毀她的不是性侵本身,而是這個惡心的社會。
設想一下如果罪犯不是serial rapist Marie的案子可能永遠不得昭雪 然而每天又有多少性犯罪不了了之 破案需要的不是冷冰冰的follow procedure 而是關懷的同理心 而最讓人感動的是除了女警探 女咨詢師 還有女受害者們都對案件的破獲作出了貢獻 用自己受傷的勇氣去保護別的女性避免傷害 女性在任何領域都是不能缺少不能忽視的力量 因為她們?yōu)楸舜硕鴳?zhàn)的時候真的會發(fā)光
看完我真是吊著一口氣咽不下去,即使HE也非常難受。看第一集時,我一直爆粗口。警察這個職業(yè)擔負了這么重的責任,有了“正義暴力”的權力,門檻就不能提高一點?一個錯誤的選擇,能導致多少后續(xù)惡果?作為吃這口飯的人,不應該有更豐富的專業(yè)知識?連不同的受害者在應對侵害時,有多種不同的反應都不知道?還讓受害者一而再再而三地回憶、重述事件經過,讓受害者收到23456度傷害。不僅如此,還自以為,以為自己找到了一個所謂“真相”,就認定了死咬不放,不惜威脅受害者,也要逼人承認自己以為的“真相”,是啊多方便啊。能氣死我。
一句話:感謝美劇圈有這些優(yōu)秀的女演員。這部劇除了踏實的劇本,觀眾最賺的就是能看到這些優(yōu)秀女演員準確、恰當、動人的表演。我是因為《遺傳厄運》的Toni Collette來追這劇的,點開卡司名單才看到《高材生》的青年演員Kaitlyn Dever也出演了本片核心角色,而追完所有8集,我完全被另一個女警探Karen的演員Merritt Wever圈粉了。Karen的執(zhí)拗、關懷和隱忍,搭配她說話那股不急不慌、輕言細語的風格,感覺和平時屏幕上看到的女主角很不一樣。看了一下履歷Merritt Wever拿過兩次艾美的女配,我想這也是她的經驗和能力所在,知道怎樣不去爭奪聚光燈,而是真正塑造好一個角色。Toni Collette和老公坐在車里那場戲——視后時刻。第7集最佳,女性一人掌控編、導、制作,敬佩。
警察一遍又一遍地問瑪麗案發(fā)的經過,瑪麗回答之后,還會有別的警察再來問一遍。相比之下女警探杜瓦爾、拉斯穆森就專業(yè)得多。杜瓦爾只問了受害者一個問題,拉斯穆森就生氣了:她不需要再被另一個警察盤問強奸的事?,旣惐恍郧至?,兩個男警探關注的點竟然是瑪麗的陳述自相矛盾,說她只是想博取關注,甚至引導她去承認自己撒了謊。仿佛瑪麗承認自己撒了謊,案件就不存在了,兇手也不存在了,堪稱現代版的掩耳盜鈴。杜瓦爾和受害者對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她多次說“你不需要向我解釋”。她相信受害者,她不懷疑這件事的真實性。前者只是為了結案,后者才是想要破案。破案的經過也讓人細思恐極,罪犯對警察非常了解,知道警局之間互相不交流,所以在每個地區(qū)只作案一次,導致N個警局調查了N個一模一樣的強奸案,卻不知道這些都是同一個人干的。
真實致郁。這部劇回答你 1.為什么大部分性侵受害者選擇不報案 2.執(zhí)法司法系統(tǒng)里有女性多么重要
臺前幕后全女性主導和女性視角,男性權威被徹底邊緣化。類似的時間線設計,看了這個就知道《真探》是多么矯情做作了。很久不見這么扎實細膩的罪案劇了,沒有故弄玄虛,只是執(zhí)著地根據蛛絲馬跡和合理推斷完善證據鏈條,一步步引向高潮。兩個女警演得真是太好了,平實自然,個性鮮明。
很過癮的一套劇,女性探案劇,整個故事很緊湊,也很吸引人。可以籠統(tǒng)歸為雙線劇情:一個是女性探案,另一個則是女孩受害者的故事。女孩受害者的故事也讓劇情更多了些情感因素。以至于看到最后一集,真是好一陣難受。以女性視角來制作這個劇集,給了本劇最大的力量,或是魅力。
想起《狩獵》,大多數人覺得你做了,你沒做也做了,大多數覺得你沒做,你做了也沒做,This godamn world is too sick to live in
竟然有人看完劇還覺得是女孩演得“全程作死”所以要“重寫”,我的白眼要翻到天上去了。這部劇本身就是在教育觀眾,性侵創(chuàng)傷的表現有很多種,有些看似“作死”的行為其實是一種應對創(chuàng)傷的反應,每個人對待創(chuàng)傷所表現出的形式不同,如片中所說,有的受害人在受害時會失去視覺記憶,有的則會發(fā)展出超越平時的視力。需要“重寫”的不是女孩的反應,而是整個社會對性侵受害者的理解、警方處理這類案件時的程序和規(guī)范。
它拒絕煽情,從真相的堅持到受害者心理防線的瓦解,用更為系統(tǒng)性的分析來冷靜審視體系背后的問題,那些無奈心碎之外,有不可忽視的二次創(chuàng)傷以及諸如“警員與家庭施暴高達40%的百分比”這樣的數據;它充滿人性,不止是對案件的戲劇性想象與還原,更在于引領更多人明白性侵為何難發(fā)聲,又亟待寶貴的關注。豐富的故事和充足的視角之外,幾位老中青女演員的演技幾乎全員在線—無論是支線故事的客座演員還是三位主角,提供了“看戲”這一本身的趣味。尤其是“Grace”和“Karen”組成的搭檔,對真相的堅持讓她們在戰(zhàn)線上齊力奮斗,亦師亦友的關系消解案件中的陰郁、不安和創(chuàng)傷,這些互助和支持在殘酷冰冷的案件閃耀著寶貴的光輝。真希望Toni和Merritt就這么繼續(xù)順著演下去,而團隊也可以繼續(xù)聚焦更多公義性問題,今年最佳!
聽16年這一集this American life真人的聲音更難受,Marie的養(yǎng)母第一反應覺得是Law&Order的劇本。身邊人都不相信自己的殺傷力是比罪惡本身還可怕的。幸好世上除了男警探還有女警探,幸好世界另一邊還有真正在做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