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yè)而工作2年有余,夜班的時候偷閑看了這部老電影,感慨萬分——這樣的大學,這樣的大學生足以讓當年的我汗顏。
5個女孩洋溢著的青春的氣息、質(zhì)樸的友誼、如饑似渴的學習態(tài)度,在今天看來,似乎只是理想中的大學生活,而這,確實真實存在于那個年代的。這是否說明,這是我們的退步,大學的退步。
還記得大學時候的自己,曾經(jīng)有一段時間沉迷于游戲、網(wǎng)絡小說,以至于學業(yè)荒廢,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如果讓我從新經(jīng)歷一次大學生活,我一定以另一種姿態(tài)去面對??上啻翰辉?,我也只能活在永遠的遺憾之中。
本科的時候為了了解自己學校的歷史,去看了一遍這個電影,但是看完之后莫名其妙,連邏輯主線也沒有弄清楚,主要人物也沒有弄清楚。更不知道電影想要表達什么。
我的大學本科差不多就是這樣一種迷惘的狀態(tài)。盡管自己就身處與大學之中,身邊也不乏優(yōu)秀之人。但是我總是沒有能夠很好地融入到大學生活之中。
讀研后在去看電影,方才看懂其中之細節(jié)。
電影當中女主寢室的寢室長“如實”地向輔導員說了女主的情況:“做了一些影響其他人學習的事情”。但是事實上女主也是迫不得已,她因為經(jīng)濟原因需要去搬磚賺錢,所以常常精神狀態(tài)較差。這個寢室長沒有說謊話,但是卻導致女主沒有了助學金。
一直以來,我覺得自己就像那個寢室長一樣,凡事思考的太過淺薄,雖然讓女主沒有了助學金,自己也會心安理得吧。但是電影中女主的其他幾位室友聽了之后則力挺女主,認為寢室長做的不對。這才是比較好的一個反應。
女主的小說:《山的女兒》講述了一個故事。一個女孩的母親向組織告發(fā)了他的丈夫,并改嫁。從母親的視角來看,為了集體作風而指控自己的至親很符合文革時期的政治風潮。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非常愚蠢的。就像那個寢室長的做法一樣。得到了組織的一個表揚?但是自己的家庭卻破碎了。真傻。
儒家思想里面講究“忠”、“孝”。忠于君王,對長輩要孝。這些都在說明人要善待那些重要的人物。這是一種智慧。
我讀中學的時候,一個班50多個學生,一個班主任,但是班主任往往能夠手握大權(quán),而學生往往沒有發(fā)言權(quán)。為什么呢?看看班委的表現(xiàn)吧【我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當時想的就是怎么去傳達老師的旨意,完全去遵守老師的命令。成為老師控制學生的工具而已。班委的選舉規(guī)則往往由老師擬定,也就是說決定權(quán)還是在班主任手中。
當然那也是有原因的,高中時期的我們思想單純,不知道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唄。自己的需求都沒有,又怎么會去為了爭取這些需求而努力呢?
電影當中的“辛甘”算是很有自己想法的那一類人了,能夠代表身邊的人去和校長或者老師理論。這種風氣在武大得到了很棒的傳承,學校出了政策之后,如果侵害了學生利益,學生往往會借助媒體的力量來向校方施壓。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學校的官方微博、微信往往是站在學生一方的,因為其實際管理人是學生。例如當時武大最開始推行按照學分來收費的時候,不少學生的賬戶立刻欠了校方錢,學校當時通知學生需要及時繳費,否則就會影響選課或者畢業(yè)論文。然后第二天,這件事就成了新聞頭條。同學朋友圈、qq空間里面到處是諷刺性言論。然后還流出了下面這張p圖。校長曉紅哥看完之后表示學生很有“創(chuàng)造力”,并對學分費的截止時間做了相應處理。
校方也有其勢力,主要是通過輔導員再到班委來表達其訴求。怕麻煩的同學往往就跟著班委走,啥事沒有。好熱鬧的則可以在網(wǎng)上發(fā)表言論??偟膩碚f,武大還是后者居多,而我則是前者。
ps:看到過電影的介紹,說這部電影的取景雖是武大,但故事卻是東南大學。我覺得并非如此,首先電影當中并未明說具體是哪一所大學,東南大學也只是電影當中出現(xiàn)了一些有“x南大學”器具。這不能說明什么。當然,電影的背景是改革開放后,也就是78年以后,而電影又提及當時“學校已經(jīng)有70多年的歷史”,這與武大不符合,武大歷史追溯至1893年的自強學堂,起碼有80年了,當然,如果不從自強學堂來算,或許能說得通。但是電影當中的年輕校長叫“路石”,這與武大的劉道玉校長是完全對應的,“路石”與“道玉”,所以我還是覺得這是武大的故事。
結(jié)尾她們穿著制服好陽光,這就是青春的樣子啊,淡淡的初戀,友情,理解和信任,故事很完整,浪漫,就是對白有些偏書面化,那個時代的學生就是這么交流的嗎?還是中文系的原因?
這部電影,就像片中出現(xiàn)的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一樣,實在是太浪漫了。
但愿80年代真如電影里所反映的一樣美好,但其中也表現(xiàn)了幾個殘酷的事實:1.窮養(yǎng)和富養(yǎng)的區(qū)別;2.文革浩劫對一個家庭的影響;3.社會對待"政治不正確"觀點的態(tài)度;4.大學教育的滯后性
不懂事時看過,入學時看過,如今認真看過。片中景影中人總有種種似曾相識,每每經(jīng)過化院都會浮現(xiàn)出書中的劉道玉校長的樣子。如果當年不是父母的意見也許用掉十年時間的地方也許就是廈大了吧。但也很慶幸沒有去廈大,因為梅操,老圖,櫻頂珞珈山,還有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午后都是我最愛的啊。
“這是大學,高等學府,少來官太太那套?!?3年過去了,現(xiàn)在中國最高學府肯定都沒人敢說出這句話。
我媽眼中的經(jīng)典
武大,1983中文系。新年晚會表演哈姆雷特+堂吉訶德+阿Q
80年代初的大學生才是真大學生啊,文革剛結(jié)束,資本主義還沒開始萌芽,物質(zhì)和精神生活都很匱乏,沒事做就只好學習、看書,連亂搞男女關(guān)系都還沒怎么開始,各種真善美
校長原型是劉道玉先生。當時 想必真是個理想與信仰并存的年代。雖然舉手投足間透露出一股傻氣,但這畢竟是時代的印記。現(xiàn)在所謂的大學,所謂的大學宿舍又有什么了呢。
武漢大學外景好,中國大學之美還是在老校區(qū),擴招之后新建的校舍、綠地,太工業(yè)化、程式化,沒以前那種參差不齊、古木蒼蒼、甬道通幽、木質(zhì)桌椅板凳、噴泉假山掩映的美感了,那些能在老校區(qū)畢業(yè)的80后慶幸一下吧。八十年代電影里的樸素、樸實值得繼承,能間接感受那個時代的氛圍,所以一直愛看老片。
電影頻道看的,青春片兒哦
最喜歡的時代之一,如果我能和我媽替換身份上大學就好了
每個武大的入學新生都應該看的片子
看過同名短篇小說后找了這部電影看。有幾處肉色絲襪腳的特寫,不枉此行啊……
這才是我曾經(jīng)向往的大學校園。
劇情遠沒有題目好看。女大學生有幾個倒是有著風韻的。并且80年代電影里女性思想竟比現(xiàn)在要獨立和進步得多。這歷史的倒車,究竟是如何開起來的呢?
高清修復版。畫質(zhì)感人,那個年代的土氣和朝氣同樣感人。
坦蕩、直率、單純、盲從、頑固、感情外露,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幾乎包含了中國人現(xiàn)在被人詬病為沒有教養(yǎng)的一切。但是背后有一個烏托邦的精神在支撐,使它們有自己的價值。
史蜀君紀念放映,講黃毛丫頭的事兒,座上的老阿姨都看哭了。干凈得不得了。@上影&喬森
有詩有理想的八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