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jié)奏極佳,配樂用心,整部電影順暢無比。單親媽媽對生活與工作的干練,就和電影本身簡潔的手法一樣,讓片子非常利落。幾處不多卻非常重要的睡前、夢境、睡醒,簡單而干脆卻渾然天成的剪輯,也完全符合基調(diào)、情緒、人物狀態(tài)。
即便在如此完美的節(jié)奏下,很多細節(jié)依然沒有丟失,對保姆的態(tài)度,前夫打不通的電話,工作一天后一個人租貨車運蹦床為孩子準備生日聚會,為了翹班面試使用手段……特別是信用卡沒法使用,偷偷用孩子存錢罐里的零錢,是最心酸的一幕,但導演從來不用類似的生活無奈來博取觀眾同情的眼淚,都是一筆帶過或迅速轉(zhuǎn)場,以讓觀眾停止對主角困境的同情,更多地讓觀眾和女主一樣投入生活的努力中,相反只在結(jié)尾給了女主一個很長的固定鏡頭,觀眾和女主一樣,終于可以長舒口氣(對比開場呼吸的大特寫鏡頭與突出呼吸聲)。
或許有部分人會覺得結(jié)尾過于美好,來個失敗的結(jié)尾更像“電影”或電影節(jié)的那種“電影”,但既然導演本身就有意回避了同情,而側(cè)重生活中種種無奈情況下需要的尊重與理解。比如女主給孩子重新找到保姆后,她對之前保姆的態(tài)度,就是很好的說明,所以導演自然就不需要一個看起來更深刻的悲觀結(jié)尾。
在如今大量政治正確,煽動性別對立情緒,一味賣慘博取同情和眼淚的女性電影中,本片是一股清流,用干練的鏡頭語言告訴人們,女性不需要同情與眼淚甚至特殊優(yōu)待,只需要理解,尊重以及應有的權利。
相信片中開頭的一段早高峰,幾乎每一個初入職場的人都感受過,擁堵的交通、等不來的公交,只能在寒風大雨中看著不斷流逝的時間干著急。
朱莉作為一個經(jīng)濟學碩士,婚前是個事業(yè)心極強的市場調(diào)研員,卻在離婚后為了孩子被迫成為酒店領班,甚至最后失去經(jīng)濟來源向生活妥協(xié)去超市應聘收銀員,這一幕和《82年的金智英》中金智英去超市應聘一樣,店員說:我也上過大學呀!不得不說這真是社會的一種悲哀。
但電影終究還是給了觀眾一個美好的結(jié)尾,朱莉最終得到了更好的工作。但這份工作,她就算全力以赴,能應對嗎?她的孩子怎么辦?周圍人已經(jīng)不會幫她照顧,還能指望連孩子生日都忘了的爸爸嗎?所以朱莉的困境,不會解決。
結(jié)合目前韓國打破世界的低生育率,這部影片真是今年最好的避孕藥!
是該發(fā)明一個新詞語的時候了,不妨就叫“全職人”吧。
作為該詞的基本含義解說,全職人是這樣一種人:這人終于從“世上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為我們負重前行”中醒悟過來,意識到自己不但不是那個負重前行的人,更不是那個身處歲月靜好之中的人——關鍵在于后者,因為“靜好”對于大多數(shù)選擇現(xiàn)代生活尤其是都市——更別說大都市生活的人來說,根本上是一種幻象;這并不是說靜好的時刻不存在,它不過是只存在于生活的某個瞬間,這種瞬間在《全職》中被揭示出來:在于某個下午剛好合適發(fā)呆的光里,在于匆忙地、幸運地但也是毫無希望和意義地跳上了末班車的人在隔著玻璃對城市的凝望里,在于某個被拒絕、被接受或者莫名其妙地感動或者釋放的瞬間。
《全職》因此引起人的共鳴,早上滴滴響起的鬧鐘,如果用兩倍速聽一下,立刻就會發(fā)現(xiàn)這鬧鐘的本質(zhì),它在催促人:再晚一點,你就來不及了!但要問我們在趕什么?學生趕上課鈴,社會人趕上班打卡,但上課了就開始真正的學習和思維了嗎?上班了就開啟了富有意義的自我價值實現(xiàn)的實踐了嗎?并非如此。事實上,學校遠非孩子們的最佳去處,但他們必須去,不去更糟;照看孩子的人也不是最佳選擇,但一位難求,有已經(jīng)是萬幸;至于學歷?莫說是經(jīng)濟學碩士,就是博士,又跟這熙熙攘攘的經(jīng)濟社會真的有多少關系?階層、出生、運氣……所有這些比個人硬件更要緊的事情,似乎被有意忽略了,人們卷,人卷人。
庫布里克因此用《大開眼戒》揭示了他所理解的“社會學導論”,我想他的意思也是我的意思:我們的世界從未因為現(xiàn)代的到來而變得更好,雖然也未必會變得更差,但如果某人以為更好,還甚至天真地認為另一些人的負重能使得自己這一頭變得輕松而靜好,我只能聳聳肩說:可能只有內(nèi)心的膚淺以及平庸之下的順從才能賦予人這一心理模式。
但《全職》是如何給每一個能體會到全職人就是你我的人們以一絲希望的?
我覺得電影已經(jīng)足夠坦白了:
1、以不觸犯法律和道德底線為前提;
2、盡量保持看起來比實際上要好一點,人前的氣色可通過泡澡、化妝和如行尸走肉般硬挺來維持,面試的衣服臨時買套平A的也好過把罷工作為理由;
3、正派地、但并非正義地去生活,比如,要在奮力奔跑趕上班與踮起腳尖開溜之間無縫切換,還要在使喚他人與真誠央求之間以及在拒絕爛人騷擾與主動勾搭良家之間的獲得微妙平衡——此處參考1的底線要求;
4、守時、守信以及銀行征信?
5、告我無力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
所以,總得來說,《全職》是“全職人”的生活指南,并且,不妨認為片子結(jié)尾處的錄用通知是導演特地為了安慰那些尚未意識到自己的靜好歲月根本就是幻覺的、還不夠堅強的人們而采取的“光明的尾巴”,事實上,女主人公不會崩潰,從她的眼神、端起酒杯的嫻熟以及偷親某個暖男之后的羞澀就能看出來,這種人的生命力才是世上運轉(zhuǎn)的根源,階層、出生、運氣不過是錦上添花的buff而已。
所以,如果非要造句,不妨這樣進行:
哪里有什么生機勃勃的大千世界,只不過是總有人眼底帶亮光又全力以赴。
從BnF自習出來,男朋友說:不如我們?nèi)タ磮鲭娪鞍伞?/p>
看到海報上熟悉的演員面孔,Dix Pourcent劇中的Noémie~再加上電影à plein temps似乎聚焦的是在職單身媽媽,我們毫不猶豫地選了20:05的這一場。
電影通過皮膚、身體、臉龐的微觀鏡頭捕捉開場。
但并不旖旎,隨之而來是早晨鬧鐘響起的那聲心驚。對于女主Julie來說,這不是可以按掉再睡5分鐘的鬧鐘,而是吹響一天戰(zhàn)爭的號角。Julie需要在出門前安頓好兩個孩子的早餐、自己洗漱完畢(似乎還泡了個澡?);接著把兩個孩子送到鄰居老奶奶家照看,跟公共交通SNCF斗智斗勇、爭取準點到達巴黎上班。Julie是一家高檔酒店的領班,她手腳麻利、吃苦耐勞;面對最惡心的客房打掃也面不改色。辛苦了一天之后,又是九曲十八彎回到外省,接孩子回家、哄睡……然后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比起翻譯成“全職”,我認為à plein temps翻譯成“全天”更為合適。電影以“天”為單位,每聲鬧鐘標志著新的一天勞碌。Julie的每一天都看得我難受、感同身受。疲于生計、疲于奔命、疲于為孩子們堅持下去…
巴黎高昂的房價讓很多打工人選擇在外省住一個更大更舒適性價比更高的房子,每天火車通勤。而不負責任的生物學父親一走了之,讓Julie沒有喘息的時間,只能每天求爺爺告奶奶地請別人幫忙送孩子上學。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她也沒有放棄改變生活的機會;她想盡辦法跟同事?lián)Q班、請酒店門衛(wèi)幫忙叫taxi,來贏得去參加面試的時間。最讓我淚流不止的是,即使在這樣艱難的情況下,她仍然盡力準備孩子的生日派對……
也許你會奇怪,這樣一個工作普通、生活平平的單身媽媽,怎么還會認識有錢的朋友、參加她的派對?Julie的市場專員面試透露了答案:她也是經(jīng)濟學研究生畢業(yè)的高材生,也曾是任市場部經(jīng)理的社會精英。從光鮮亮麗的白領到在職單身媽媽,可想而知中間發(fā)生了什么——因婚育而辭職。好在電影的戛然而止結(jié)局終于讓我們松了一口氣,她拿到了市場專員的新工作、她的“每天”可能會過得輕松一點,了吧?
走出電影院,
腦子里嗡嗡地只有一句話:不要為了任何男人放棄你的人生。
先寫到這里,
最近幾年看的《小偷家族》和這部《全職》,也包括寄生蟲等,常常讓我思考的一個問題是,在最糟糕的情況下,農(nóng)村還是要比城市好上一些……
我出生于農(nóng)村,家里有個兩三畝地,不管怎樣,在村里也還有個宅基地,有個住房。即便在最極端的情況下,總也不至于沒飯吃,也總不至于沒有住的地方……
當然,這得益于新中國的土地分配政策。
但如果你生在城市,又是完全的無產(chǎn)階級,那么當金融危機來臨,失業(yè)潮來臨,這種下跌真的是完全沒有止境的……話說回來,農(nóng)村又究竟為中國的失業(yè)問題提供了多么巨大的緩沖呢?
女性主義佳作還有前年的《全職》,它是專注講一人一事一題的小格局電影,看上去沒有一丁點擺故事講哲理的野心,偏偏做到了大題小做、以小博大,獨具匠人之心。
很少有電影只是讓鏡頭堅定地追蹤一個單身母親披星戴月的上下班路,一個接一個微觀的現(xiàn)實生存問題誠誠懇懇地、事無巨細地冒出來,孩子無人帶,經(jīng)濟沒來源,縣城太卑賤,巴黎路太遠,新工作難找,服務業(yè)難干。事實上,已經(jīng)無需再設計新的戲劇張力,足夠還原的生活風暴自有席卷心靈的力量,罷工潮引發(fā)的交通系統(tǒng)癱瘓的情景刻畫,足以讓人身臨其境地窒住呼吸。被危機重重的音樂節(jié)奏緊追慢趕著,母親步伐滾燙、情緒緊繃,每次被無解困境逼至不得不突破分寸時,她是情有可原的、令人唏噓的。
不必說理和升格,電影已經(jīng)在微觀格局里完成了敘事閉環(huán),全職母親的奔走和熱淚成為了記錄大多數(shù)的影像,不需要編造故事也能感同身受。
85分鐘的窒息在最後終於迎來一絲喘息,一度以為她要臥軌,但當著孩子們應該不會這樣做。缺席的alex和把他的好意誤當情愫的父親朋友,人在極累的時候大概都想找個依靠吧。法國好歹只有育兒和交通壓力??
結(jié)尾淚奔。罷工只是撕裂傷口的一陣風,時空的復沓將無數(shù)巧合消解為宿命式的無解,以天計數(shù)的焦慮感被壓縮至分秒。每一鏡擲地有聲,緊繃的剪輯讓偶然的定格如卸下千斤擔時長吁的一口氣??癖嫉纳碛?,強裝的笑容,堵塞的城市,呼嘯的列車,還有游樂園上下起伏的“飛船”前激動而苦澀的淚水。我們需要光榮的左派電影,永遠需要。
原來我們不知疲倦,穿街走巷,和時間賽跑,為了愛情?,F(xiàn)在我們疲于奔命,朝五晚九,和人生賭注,為了特么的生存還有核酸證明。艸
這是我近來看過最緊張刺激的影片,全片沒有槍支,連刀片都沒,更不會有血,卻比最近看過的《犯罪都市2》《魔女2》《灰影人》等等全部打包加起來都要緊張刺激得多。一個有倆娃的單親媽媽,跨市上班,遇上罷工,凌晨就得起床把娃送到接送上學的保姆那,然后趕去巴黎上班,還不一定有車(因為罷工),還要一邊面試新工作——沒成的話,現(xiàn)有工作大概率也完蛋。 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無比緊張,就是再次感慨:還好沒娃,生活萬歲。
電影依靠的是外部壓力下所產(chǎn)生的壓迫感,它在社會層面上給工薪階層的觀眾的感染力是感同身受的。剪輯節(jié)奏跟音樂節(jié)奏十分合拍,處處把握著人物情緒上的起伏,也決定了全片的節(jié)奏。
沉浸式體驗職場單親媽媽疲于奔命、被生活暴擊的每一天。結(jié)尾峰回路轉(zhuǎn),但感覺又是一場新的戰(zhàn)役。法國左翼作者們寫的劇本,有時真實得讓人想喊救命...
換一下國籍,講的就是住在燕郊的單親媽媽每天跨省通勤,因疫情管控八通線停運,只能天天拼車或者騎共享單車上班,最后因頻繁遲到被公司辭退的故事。
法國參加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jié)的比賽片,獲得最佳音樂獎。導演確實不錯,把影片處理得一氣呵成,毫無“尿點”,在行為中刻畫人物的性格、心理、情感;顯示了不錯的敘事功力。結(jié)尾給了一線“光明”,但也限制了影片立意的深化和擴展。
#venezia78 working mother 看本片應該會有感觸吧。我不是working mother ,但深受交通系統(tǒng)罷工的困擾,對女主深深的同情。影片描寫一個生活困境中的人卻沒有煽情,節(jié)奏緊湊,drama逐漸升級,攝影、配樂、表演都到位。片中幾乎都是女性角色,除了保安和前夫必須是男性之外只有兒子同學的父親是男性。
看完之后,覺得這片子又重又輕的。重在每個女人當了母親瞬間變成勞碌丫鬟命,輕則這個媽媽面對的除了育兒最大的困難是通勤交通問題。很難想象這么一個媽媽在國內(nèi)的話要面臨多少東西......喜歡泡澡戲的隱晦表達。(話說法國導演為什么這么喜愛這種美好結(jié)局呢?un autre monde,goliath都是,有說服力嗎?Est-ce qu'on peut y croire?non. ?a nous donne l'espoir? non. L'humanité hyporcrite.
女主性格很不討好啊,感覺周圍的人都欠她似的,比起很多中國打工人來說她這樣還是可以了
太好看了,都不舍得看完…
至少房子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的,社會上的工作也沒多少不公正的對待。中國真的慘多了……
節(jié)奏非常得好,那種無力感能夠讓人感同身受
速度感做的很棒,剪輯、攝影和配樂相得益彰,女主的生活節(jié)奏讓人窒息,結(jié)尾也收的很漂亮。
數(shù)度被導演的視聽調(diào)度逼到瀕臨休克……
與男人相比,大概是對方更多的是可以選擇放手吧?;蛘咴僬覀€女人解決孩子的問題,繼續(xù)當撒手掌柜。但是女人就不行,女人撒手了她就成了令人嫌棄的松子。不婚不育才是拯救女性的唯一可能。
同事和上司眼中的我,怕苦怕累常遲到,翹班開溜?;^。只有自己知道,為了生活我早已嘗盡苦頭。鄰居和朋友眼中的我,早出晚歸不顧家,東奔西走瞎忙活。只有自己明白,為了生存我已經(jīng)焦頭爛額。外表光鮮亮麗,內(nèi)心千瘡百孔,整天強顏歡笑,整夜輾轉(zhuǎn)難眠。為何總是疲于奔命?只因我身為人母,我只能贏。新時代的現(xiàn)實題材驚怖電影。她很怕,怕遲到,怕催款電話,怕電車過站,怕工作出錯,怕面試失敗,她的膽戰(zhàn)心驚,每個月薪四千供房貸養(yǎng)孩子的母親都感同身受,太累了,累到?jīng)]時間去思考自己究竟多累。這種累不僅表現(xiàn)在剪輯上,她的所有時間都除了工作,就是在去工作的路上,她的大部分空間屬于公共空間(交通工具,工作環(huán)境,社交環(huán)境,采購環(huán)境),只有小小的浴缸才能裝下片刻自己,就連哭泣也只能與化妝一同完成!比起鬼怪,夾縫生存是距離最近的恐怖。
剪輯和配樂將生活的窒息感拉滿,讓打工人感同身受,使人筋疲力盡,然而又不得不急速前行,結(jié)尾的一通電話,是失序生活的終點嗎,又或者是另一段失序生活的起點,而很多時候,有機會失序反而成了一種幸運。在個人生活失序的明線背後,是社會層面失序的暗線,視角聚焦在小人物,言外訴說的皆是大時代。
單親全職媽媽城郊跑通勤,節(jié)奏緊湊到幾乎無法喘息(怒贊?。?,估計這編排得讓太多苦逼的上班族感同身受了,快到最后真的揪心以為暗示她要臥軌了。。。好吧,最終的設計算是撫慰了一下下,盡管現(xiàn)實世界不可能有如此結(ji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