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本美術(shù)服飾都極好。故事本身也有張力,如陳可辛所言,兄弟不反目就沒有什么看點。親密關(guān)系中的他人地獄一直都是各種故事最基礎(chǔ)的戲劇點。
現(xiàn)在看三十年前的電影,打斗漫長,不過被壓縮的文戲倒是每個鏡頭每句臺詞都非常精辟。陳觀泰的角色最臉譜,職能只是點燃兄弟反目發(fā)動機。攔路搶劫不懂帶眼識人,娶了老婆,還要風(fēng)流快活,給妻子的背叛加上點情有可原。
井莉甩徐靜蕾十條街,出場先聲奪人。馬大人諷刺她有了銀子就開心,假命清高,真是拿著口號欺騙群眾。衣服換了好幾套,這在張徹的電影里也是非常少見。一些隔著紗簾或窗棱的鏡頭,搭配井莉的表演,又美又傳神。
三弟一出場就管二嫂叫二嫂,這是早就有大哥虛位以待了。“二嫂也親我一下吧”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甚好,大難當(dāng)頭黃縱疑心三弟勾嫂不成嫁禍大哥,并非無源之水,這種戲碼《水滸傳》里多了去。合伙人早有親疏罅隙,老二老三是一路出身一條心,“他的為人你是知道的”。
狄龍當(dāng)年自動請纓出演反派,“陳觀泰也沒有表示要演反派,姜大衛(wèi)更加不會演反派”,也頗合角色的城府。對自己職業(yè)生涯的思考。想得比較多比較遠,也容易被人誤會有心機。狄龍收起了憨厚的笑容,出場白衣怒馬瀟灑又冷峻,溪澗情欲戲發(fā)生的有點突然,但是拍得很有美感,闊背狼腰的大旗現(xiàn)在交到了彭于晏的手上?!罢l能相信我們真的相愛?”,小半為情,大半為自己的前程,他人不是工具就是障礙,想做自己口里的“大丈夫”,又怕被人識破內(nèi)心的機關(guān),表現(xiàn)得極好。
其實是反兄弟情,老二老三的感情刻畫并不深刻,老二也并不正面,反而大哥和三弟之間倒是有某種欲言又止的相惜——老三在打劫的時候就看出這個人不是普通人,也一樣識字。他發(fā)現(xiàn)大哥和二嫂的秘密,仍無所應(yīng)對,其實無助得很。中間兄弟殘殺就不再是報仇雪恨那么暢快淋漓。狄大人和姜大人這對兄弟怕是也到了分化的時候了。
至今看過張徹最好的一部,收斂了傳統(tǒng)的浪漫,行刑兵器一出來還是識破他對兵器的控愛,田青戴孝哈哈大笑真是絕妙的結(jié)局。
1.當(dāng)你被生活磨礪得缺少了男兒激情和豪氣的時候,可以看看《刺馬》的前半部分,馬新貽認(rèn)為男子漢大丈夫當(dāng)求封疆裂土,光宗耀祖,“有這樣的志氣,才有這樣的將來!”。他早已看清:亂世之中,以武為上,唯有軍功,方能立業(yè)。故雖已有功名在身,仍游走江湖、結(jié)交綠林好漢,以獲未來之膀臂。真是淵圖遠算,少年老成啊。狄龍把馬新怡飾演得英氣逼人,豪氣萬丈,霸氣沖天,好一個風(fēng)流倜儻,文武雙全的真男人。 2.正是這樣的馬新貽讓二弟妹米蘭(井莉)移情于他。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米蘭喜歡上了馬新貽,見不到他會想他,總是想方設(shè)法看到他,見到他時舍不得分開,連擦汗的手帕都要貼在臉上,他的事情自己格外的關(guān)心,打聽最多的是大哥馬新貽的消息,而不是自己的丈夫;對他心里會有一種疼,當(dāng)米蘭給馬新怡換藥看到傷口的時候,如尖刀剜心,感同身受。米蘭在傷心于心上人的傷勢、傷心于自己已有家室雖愛上大哥無法相守、想忘記馬新貽卻又不忍也無法忘記——這是沒得退,想有心不顧一切來和馬新貽在一起,又不知他的心意,更不知如何處理現(xiàn)有婚姻——這是不知如何進。在這傷心與進退兩難之際,甚至米蘭都被自己有這種“邪惡”想法嚇到了,恍惚中不慎落水,馬新貽英雄救美。當(dāng)時馬新怡赤裸上身,米蘭沾水那是一樹梨花春帶雨,我都堪憐何況他。女追男隔的這層紗就是這身衣服,如今耳鬢廝磨,纏綿悱惻,真是有詩為證:“盡日無云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屬玉雙飛水滿塘,菰蒲深處浴鴛鴦”,“只成好日何辭死,愿羨鴛鴦不羨仙”,“鳥語花香三月春,鴛鴦交頸雙雙飛”。這一抱誤了兩人終身大事,誤了三人卿卿性命! 3.米蘭說自己嫁給老二時候太年輕,現(xiàn)在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樣的男人??上ё约海滋m)已為人妻。所以還是晚婚好些吧,潘金蓮是不是也這么想過呢?潘金蓮和西門慶是不是真愛不談,重要的是合謀殺夫,潘金蓮一面有王婆教唆和西門慶慫恿,還曾企圖色誘武松。所以武松為哥哥報仇就要兩個都殺。馬新貽本來心有殺意,手下又給敲邊鼓、遞刀子,所以殺了老二。米蘭得知較晚,本無害死丈夫之心,更無合謀,所以老三只是罵了她一句賤淫婦但并未如武松一樣取嫂子性命,而只殺馬新怡報仇。這是米蘭和潘金蓮的結(jié)局不同的原因。無論男女,在遇到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候這類問題的時候,如何自處?各說各理。對錯是非都是命,都是留下故事任人評說罷了。無關(guān)江山美人,無關(guān)紅顏禍水。江山代有美人出,紅顏風(fēng)騷非禍水。 4.刺馬一案也是清末四大奇案之一 ,奇在何處可以百度,這是影評貼,不是科普貼,所以關(guān)于歷史中刺馬案的幾種版本大家可以自行百度,我還是圍繞影片來寫。本片是根據(jù)其中一個版本的改編,甚得吾心。電影中也有很多地方疑點重重,同樣堪稱奇案,這是編劇和導(dǎo)演的功底和功勞。第一奇:全片以張汶祥的回憶展開,所有故事都是張汶祥一人所述,也就是單一視角,但張汶祥的故事有一個時間斷點,就是張汶祥離開馬宅后到埋伏在旗斗之前去了哪里,見了何人,做了什么。而且既然是張汶祥的視角,那么后山溪邊馬新貽和米蘭水邊生情,他又是如何得知的呢?難道他一直在監(jiān)視馬新貽和米蘭嗎?還是真如黃縱所說,是張汶祥有對米蘭之心意。第二奇:校軍場是何等重地,張汶祥能夠只身埋伏在旗斗里,真的是如回憶那么簡單嗎?是否有內(nèi)應(yīng)?旗斗的位置簡直是為張汶祥刺殺馬新貽量身定做??偠礁彩侵氐?,張汶祥不選擇更熟悉的馬宅而是校軍場,為什么?如果想要更容易的話,張汶祥可以等待更合適的時機。第三奇:審理本案并無提審其他重要人證,比如張汶祥所說之殺兄占嫂的女主角米蘭。也沒有對張汶祥所述種種,企圖尋找人證物證來驗證。反而是任張汶祥主講,主審官像個忠實的聽眾,然后隨著中堂大人一封書信的到來就匆匆結(jié)案。中堂大人固然厲害,但朝廷畢竟不是中堂一個人的,各方政治勢力都在博弈,上面還有太后呢。這案子審的這么草率,真的只是曾帥一手遮天還是另有隱情呢?第四奇:張汶祥刺馬后不跑必死,為何不跑?就為了說一個故事給大家聽?這故事比自己的命還值錢嗎?還是另有隱情呢?第五奇:張汶祥說的這個故事,一般焦點都會被鎖定在漁色負(fù)友、殺兄占嫂上,這種花邊新聞傳播最快,經(jīng)久不息,真假暫且不說,但是這個故事真的只是為了揭露馬新貽? 5.就像喜歡一個人一樣。如果你喜歡本片或者邵氏老片,所謂粗糙意味著真實和不做作;所謂簡單,意味著劇情緊湊連貫,一氣呵成引人入勝;所謂老套,比如地滾一個接一個,意味著艱辛、敬業(yè)、演技、難度。 6.不需要知道這到底算一部講兄弟情義還是講愛情,講政治的片子。電影本身是講人性的,每個人都從自己的角度做自己認(rèn)為對的事情,這就是講人性的故事。無論時代怎么變,但別忘了人性沒變,人與人的故事也還是老樣子。所以老片也不會過時,甚至比現(xiàn)在看得還通透。 7.老片里自然是“老人兒”多啊,滿滿的都是回憶殺啊,現(xiàn)在人稱姜杰倫的、當(dāng)年紅透香江半邊天的姜大衛(wèi),帶著那標(biāo)志性的笑容。狄龍就是行走的荷爾蒙,男女皆忍不住側(cè)目動心。老射雕里的歐陽鋒(楊澤霖)彼時還是狄龍的手下,做配角呢。女主角也是邵氏當(dāng)家花旦之一的井莉和她爸爸井淼(主審官)大家也可以百度下,李修賢(太平軍守將)也來客串。 8.愛情和奸情的唯一區(qū)別就是單身與否,只要是一方有家室則必屬后者。奸情屬于特殊情況,愛情屬于普遍情況,特殊情況包含普遍情況,奸情可以有愛,也可以無愛。本片中馬新貽和米蘭的奸情就屬于有愛的,只是發(fā)生發(fā)展于錯誤的時間罷了。奸情是以婚否為劃分依據(jù),相比之下,歐洲的情人的稱呼表達了對婚姻束縛的蔑視。人類社會就是這樣,人們歌頌愛情,但是當(dāng)愛情發(fā)生于已婚人士之間、同性之間的時候,大家就要看情況對待了:一會兒都可以叫愛情,一會兒又不包括后者,完全看人、刷臉。影視作品呢主要是輪著來,普通愛情多了,觀眾看膩了的時候,就來點兒非主流的,非主流看膩了呢,就回到老路上或者口味再重點兒,雙性戀啊,兩女同侍一夫了,一鳳雙龍啦,沒有拍不出來的,只有你想不到的。要不怎么吸引觀眾搏出位啊。本片把奸情拍的純情、克制難能可貴,私以為其在藝術(shù)上和思想上均屬上乘。馬新貽與米蘭的愛情,勇敢又溫情,浪漫又真實。在那個年代,拋開世俗束縛,一支紅杏出墻來,不勇敢嗎?山溪邊的擁抱愛撫,書桌上的指尖輕觸,不浪漫嗎?體貼照顧遙相望,絲帕拭汗貼粉面,不溫情嗎?愛有時候就是這樣突然的來到身邊,淬不及防。曖昧階段是最值得回憶的和美好的,上床后又開始擔(dān)憂前途,從相敬如賓到占有支配,愛情進入了新的階段,不真實嗎?一首《廣島之戀》送給馬新貽和米蘭。 9.開場米蘭騎馬俯身拿起包袱,說了一句:該那就拿,該走就走。短短八個字,米蘭性格已一錘定音。米蘭打開搶來的馬新貽包袱看到許多銀子就說再也不用憋在這山溝子里,可見心氣不低,并不甘于做剪徑小賊,后來遇到志向遠大、文武雙全、潔身自好的馬新貽自然情由心生。米蘭不也算有理想、敢愛的女性嗎?米蘭如米蘭花一樣,對比一下也很有意思。 10.馬新貽寶劍配寶馬盡顯英雄貴氣,老二黃縱鋼刀鋒堅易折,老三用的是三節(jié)棍,靈活變通。兵器如人啊。這樣注重細節(jié)的地方還有很多,米蘭入書房,馬新貽打翻了筆架,米蘭掉落了黃縱送的金釵,真是一個斯文掃地,一個辭舊迎新啊。鏡頭對人物形象、心理刻畫之精準(zhǔn),就不一一敷述了。現(xiàn)今很多人光看服化道就急忙說粗糙,真是跟現(xiàn)在社會一樣只看表面的浮躁啊。如果再考慮到當(dāng)年劇本三天之速成,拍片之流水行云的速度,實乃難得啊!只是,只是老三張汶祥在開頭打劫回老窩就喊米蘭二嫂,莫不是早掐算出要有大哥要來……我就說說,瑕不掩瑜啊! 10.馬新貽貴為兩江總督,中年封疆,也不免少年多情,弟妻入房;馬新貽自以為官場老成,也不免少年意氣,身中一刀重傷仍堅持單挑決斗,以結(jié)兄弟恩怨。黃縱雖魯莽急躁,仍不失兄弟義氣,不信挑撥,死于忠義。張汶祥聰敏灑脫,仍不免干了一件親者恨仇者快的蠢事(殺馬新貽),卻沒有殺掉害死二哥的兩個兇手(馬新怡身邊兩個隨從),最終三兄弟和山寨兄弟們都命喪黃泉。馬新貽最后結(jié)尾處他們的笑,在我看來,意味深長。兄弟倪于墻,龜玉毀于櫝中,誰之過與?《水滸傳》中招安這種事大家都很熟悉了,大家有沒有想過這樣一種可能。朝廷或者說曾帥早就知道馬新貽做過響馬,也知道他有兩個結(jié)義兄弟是響馬,在湘軍用人之際,先招安了馬新貽并予以中用,隨后又利用馬新貽招安兩個響馬兄弟,用悍匪打悍匪,就像水滸傳中用宋江打方臘一樣。朝廷永遠怕招安之人再生反心,統(tǒng)兵之帥也怕其擁兵自重、功高蓋主,所以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故事一再上演。馬新怡被升任兩江總督進南京就是要把他先關(guān)進籠子里,馬新貽所謂的兩個親信其實是曾帥安插的眼線。馬新貽的一舉一動,一思一慮曾帥早已了如指掌。曾帥命其二人利用米蘭和仕途挑撥馬新貽和黃縱的關(guān)系,并慫恿馬新怡殺掉黃縱。那個告知張汶祥黃縱被馬新貽派去剿匪的人其實也是上面安排好的(馬新貽自是不想讓老三知道他派老二去“剿匪”,所以才讓人帶老三走小路回,讓老二走大路去,所以向老三說明情況的人應(yīng)是上面安排的),如此,張汶祥得知后必去追黃縱,黃縱即使跟張汶祥走也是兄弟反目,老二老三日后必去找老大報仇,黃縱若魯莽無謀則必被馬新貽除之。老二黃縱一死則老三必找老大報仇,還是兄弟反目,曾帥真是機關(guān)算盡。這才是老謀深算,馬新貽縱是文韜武略跟曾帥這個級別的人也還是圖樣圖森破。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馬新貽說老二老三不懂朝廷之事,其實他也不完全懂。 我們都曾經(jīng)以為自己和別人不同,我們都曾經(jīng)以為我們洞悉一切,但其實,我們還是太單純。當(dāng)你覺得自己也有馬新貽之遠志,也是少年老成,步入成熟,可以看看《刺馬》的后半段,因為前輩會教你做人。
其實想打的是三星半,沒這個選項就四星了。
《刺馬》算是狄龍早期作品里的佼佼者,演個反派卻大放異彩讓人挪不開眼睛。本來沖著狄龍巔峰的顏值身材和極具突破性的表演想無腦打五星,但理智讓我住手了。
電影問題還是很明顯的,考慮到年代原因,打戲的生硬和表演形式的尷尬不列入打分評價范圍。主要從劇情和編排講講這部電影為什么要被扣分。
1.最后幾分鐘的比武戲累贅且無邏輯。人都重傷了,不趕緊搶救反而大開大合打這么久架是怕自己死得不夠快不夠透嗎???即使馬新貽意志力超強覺得自己就是能打,他迅速失血的身體也會很誠實的告訴他“不,我不可以?!毖獫{導(dǎo)演張徹對盤腸大戰(zhàn)的癡迷到了令人不解的程度,本來是可以更經(jīng)典的電影,因為這幾分鐘變得有些搞笑。這部電影不同于他以前的陽剛武俠片,純粹為展現(xiàn)男性美而拍,他借鑒了歷史真實案件,想必是有拍成嚴(yán)肅向作品的想法,那在細節(jié)和邏輯上就要考究嚴(yán)肅一點,而不是只是套個歷史片的殼內(nèi)里依舊粗糙隨意。當(dāng)然,可能是出于票房的考慮,商業(yè)導(dǎo)演嘛,觀眾想看啥太了解了(雖然本觀眾并不愛看)。
2.虎頭蛇尾,人物塑造分裂。從電影前期看馬新貽是一個胸懷大志非同凡響的人,這種人他最后丑陋不堪的死在追逐權(quán)利的路上我覺得都比唯美的死在兒女情長上有說服力,可很諷刺電影恰恰就是讓他死在男女關(guān)系上。其實我不贊同馬新貽是為女人殺黃縱的,雖然與弟妹的奸情讓他對黃縱有嫌隙但不至于殺他,推動他下定決心殺黃縱的是手下告訴他黃縱縱情聲色不務(wù)正業(yè)讓他在朝堂上被人詬病,直接影響了他的仕途,從馬新貽在聽手下只單純匯報黃縱不務(wù)正業(yè)和提到有礙前程時表情的變化就知道他更在意的是什么。不知道為什么大家全選擇性忽略這一段直接定義馬新貽是為女人殺兄弟的。當(dāng)然,這就是全片要被扣分的另一個原因,對馬新貽與弟妹的奸情著墨過多導(dǎo)致觀眾被帶跑偏了,也導(dǎo)致馬新貽這個人物很分裂,由志向高遠變得拘泥于兒女情長,像突然轉(zhuǎn)了性一樣。如果電影對馬新貽在朝廷奮斗的艱難多刻畫一點而對奸情蜻蜓點水一點,那馬新貽這個人物就立住了。我說很多人對馬新貽既理解又不理解就在這里,理解是因為準(zhǔn)確接收到了導(dǎo)演這種編排方式突出的信息,不理解是因為馬新貽實際上不是單純因為女人墮落,而很多人對他有這個印象。
3.后勁略顯不足?!锻睹麪睢冯m然在演員選擇上沒這版經(jīng)典,但在格局上比《刺馬》大得多,《刺馬》看完只有“馬新貽好帥但死得好草率,不至于真的不至于”、“果然拍得就是個桃色新聞而已”、“紅顏禍水誠不欺我”的感覺,不會有更深刻的思考?!锻睹麪睢酚^賞性不如《刺馬》,但看完會讓人想思考一些東西,關(guān)于兄弟情誼關(guān)于利用與被利用關(guān)于權(quán)力爭奪下的暗流涌動。想成為好作品,能讓普通觀眾回味思考還是蠻重要的,《刺馬》欠缺點這個。
當(dāng)然,從這部電影題材的突破性和剪輯節(jié)奏來看大體算是個佳作,屬于值得一看但不會對普通路人朋友極力推薦的水平。
全片始終從略高于狄龍視線的角度拍攝他的面部特寫,所以片中馬新貽多是垂首抬眼看人,更顯陰狠之氣。狄龍的造型突破了張徹電影素以黑白分割人物正邪、處境的慣例,其剛出場時一派正面小生打扮,但細端詳下,化妝師已刻意將其雙眉畫得斜飛入鬢,更添一折紙扇耍帥,已然與《保鏢》中的白衣形象有了區(qū)別。
舊時的觀念,如武松殺西門慶,與他和潘金蓮是不是真愛沒有關(guān)系。
看完看了一圈短評,幾乎都在說三件事,第一,本片里龍叔的美貌簡直是巔峰了,絕代公子;第二,贊嘆井莉的嫵媚風(fēng)情,對了,還不忘記踩一腳徐靜蕾;第三,導(dǎo)演,人死了為什么要在地上滾啊滾啊滾啊,好累的啊喂。哈哈。我都贊同!
放在今天看也不失為一個好劇本。張徹難得將男女感情拍得這么好。狄龍的馬新貽可能是他演過的最有深度的角色,前期白衣翩翩的公子到后期欲望寫在臉上的野心家都演繹得非常好。馬和張若不是狄姜來演的話肯定不會有這么多遐想,其實片中三弟明顯對大哥比較疏離,張是個聰明人,其城府不輸馬,只是他沒有馬那樣的權(quán)力欲。最后一班小人在馬的靈前彈冠相慶,無疑是對所謂英雄與權(quán)力的最大嘲諷。
大哥、三弟、二嫂的價值觀都是極為曖昧復(fù)雜糾纏矛盾的,唯一沒想法的二哥最早死去。故事其實蠻奇怪的,建功立業(yè)官場斗爭這些都沒顯露出來,只是以紅顏禍水來組織悲劇,有點弗洛伊德的意思。
都說溫柔鄉(xiāng)是英雄冢,其實名利鄉(xiāng)才是。美人是英雄欲兼顧的魚或熊掌。二哥不聽三弟勸,有一點命運的味道。姜大衛(wèi)一副憊懶模樣,狄龍氣度不凡,兩人難道沒演過小魚兒和花無缺?當(dāng)以為自己志氣未變時,曾經(jīng)的遠大前程已變成了狹隘格局。
黑澤明《羅生門》、張藝謀《英雄》敘事結(jié)構(gòu)與此類似,陳可辛《投名狀》翻拍自此,狄龍因此片扮演反面角色而榮獲第11屆金馬獎最佳演員特別獎?!洞恬R》情節(jié)雖仍顯細節(jié)不足,但比早期的張徹復(fù)雜性增加了。狄龍內(nèi)斂到位的演技,更是立起了整部電影,像是京戲里的鼓師,掌握著節(jié)奏和調(diào)性?!按笳煞驊?yīng)該封疆掠土……有這樣的志氣,才有這樣的將來。”從基于三兄弟不牢固友誼的結(jié)拜,到內(nèi)部相殘,再到三弟張汶祥(姜大衛(wèi)扮演)在眾官員的笑聲中被剖心挖肺死掉,宣告了三個人的全部落幕,可以解讀到官場和欲望之吞噬人性、變異人性的可怕性,導(dǎo)演雖并不著力刻畫這部分,但這部分仍能使有心人脊背一涼。
1,米雪在本片扮演一個妓女。2,李修賢是太平軍守門的武將。3,本片可以叫《翻滾吧,刺馬》,好幾個長鏡頭的刻意在地上翻滾,最夸張的是李修賢,滾的我看不下去了。4,狄龍的肌肉實在太帥,演技也好。5,姜大衛(wèi)明顯的雞胸,太瘦。沒看見他赤裸上身過。6,女主井莉,身材好,77年拍的《多情劍客無情劍》扮演武林第一美人林仙兒。7,真實案件是唐朝到近代史第一個刺客案,真相撲朔迷離。官方2個說法,本片采用是民間說法。8,陳觀泰在《義膽群英》中頂替?zhèn)〉牡引?,表現(xiàn)非常好,近期參演了《師父》。9,武術(shù)指導(dǎo)是當(dāng)時金牌武指唐佳和劉家良10,1990年,張徹的2個弟子翻拍了《刺馬》,吳宇森《喋血街頭》午馬《西環(huán)的故事》。11,兩江總督歷任:曾國藩(湘軍)-馬新貽(慈溪委派)-曾國藩(湘軍),所以有湘軍下手之說,是個權(quán)力的游戲。
客觀說,陳可辛的翻拍是超越前作的。其實我真的一直認(rèn)為張徹的武俠不太經(jīng)得住時間的考驗,太生硬,人物單薄,而且過于迷戀男性肌肉和血漿
果然是前輩,暴力美學(xué)已經(jīng)初見雛型。人物中刀中劍后用高速攝影表現(xiàn)身體痛苦扭曲,像跳舞一樣。全片充斥著大量的現(xiàn)在槽鄙視的變焦距推拉鏡頭,用來改變景別,烘托氣氛,很有時代特點。真是會調(diào)教演員,狄龍在《傾國傾城》中那么懦弱,在這里就真的有幾分陰唳,姜大衛(wèi)看上去有點老,要看他們最青春的樣子,《新獨臂刀》比較好。里面大量的武戲看上去很假,比如一倒地就自動在地面上不停的滾,還有打斗時的音效,就像一個個小炸彈爆了。
刺馬案這種奇事,歷史上穿鑿附會的東西很多,要出彩實在很難。狄龍的反派倒是不錯,狄龍和陳觀泰都偏弱,張文祥也搞來幾乎只有一個表情,就是咧著嘴笑。最后的刺馬和剜心段落過于拖沓,大大喪失了力度。此外要說看點,幾乎都在狄龍和井莉的戲份上。
7/10。導(dǎo)演太偏愛張汶祥了,先拍衙門匾牌再搖到內(nèi)堂門外兩排侍衛(wèi),奠定完莊嚴(yán)的環(huán)境氣氛才亮相關(guān)鍵人物:仰拍張汶祥面對法官輕蔑的笑,其對兄弟隱情的明察秋毫沒金城武殺嫂那么思想幼稚,其余二人均臉譜化甚至不及單騎順走銀兩的嫂子有個性,武打場面發(fā)力點配合全景到特寫的變焦缺乏動作速度和緊湊感。
三兄弟本不是一路人,翻臉分裂只是遲早的事有沒有女人的介入結(jié)局都會一樣。馬新貽臨死前那句“張文祥我拿住你了”真是要多色氣有多色氣,ps張老師總算讓小姜總算露了那么一秒鐘
狄龍倍兒起范兒 大衛(wèi)式淫笑也很正
20100412:自然是有老片子的瑕疵和不習(xí)慣,但姜大衛(wèi)真是絕了!原來周杰倫長得真的好像他啊……// 20171128:7年后重看,評分沒變,但想把所有星都給狄龍,給他不再毫無自覺的美和突破自我的演技。佳人難再得。
當(dāng)年邵氏的草臺班子,人物關(guān)系粗暴直接,不如陳可辛版的細膩浪漫。不過大哥在軍營里的威勢壓迫還是相當(dāng)?shù)轿?,人情炎涼瞬間爆表。狄龍的殺氣重而霸氣,姜大衛(wèi)很帥很帥。。。
別的都不說了,就說說演員吧:天啊,兩大男主那可真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啊,那氣質(zhì),那魅力,還真想不出現(xiàn)在的青年男演員有幾個能拿得出手?一個玉樹臨風(fēng),英俊瀟灑,一個狂放不羈,豪情萬丈,使人難舍難棄,欲罷不能,哎,不說了,我一個大男人都快花癡了...還有女主,那叫一個中國味兒啊...
這絕對是純爺們兒影兒,3位都是。姑娘也是找最男人的那位。狄龍是真正的帥哥,而且這次演的真是不錯。姜杰倫年輕時候青春活力可愛!說回故事,純粹從當(dāng)時來說,這個故事分明是難得的好。當(dāng)然沖著狄龍那張臉,怎么能演壞人呢?順便說女人,其實選大哥有錯嗎?其實最慘也最自私又最不忘情的還是女人啊~
二十年后老姜又演了龍哥演過的馬新貽。張老師這部運鏡敘事很好看,而且男女之情欲也不差。龍哥的顏值身段造型演技還有和小姜雙人舞時各種愛的假摔值(張)百萬顆五星!有位說看這部截了800張圖,當(dāng)年看投名狀完完全全理解不了徐靜蕾李連杰,然而龍哥一出場我就秒懂了。1.15@國立アーカブ大屏幕龍龍肉體真美好。這張老師讓死者在坡上多滾一會的動作安排全場笑瘋了
狄龍姜大衛(wèi)是何奇俊悄啊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