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劍狂花,30集的臺灣武俠劇,沒看之前,我還有點跟關禮杰的怒劍嘯狂沙混淆了,看過之后,覺得比怒劍嘯狂沙好看一些,特別是片頭,確實很精彩,不過內容嗎,好像差那么一點意思。
仿佛臺灣的武俠劇都有一個通病,以為內容,情節(jié)很精彩,結局蕩氣回腸,不過,這部怒劍狂花除了片頭確實很不錯之外,其他地方,漏洞實在太多太多了。
看了一下資料,原來該劇導演是獨孤紅,貌似看過他指導都武俠劇沒什么印象啊,不知道有哪些武俠劇,有推薦的嗎?這部怒劍狂花貌似基本都圍繞大boss鐘九天展開,只是到了后五集他的武功也不是最高啊,為了什么水火龍珠和藏花的血真是費盡心機,最后居然得到了,還是通過自己女兒花無語的到的。這個無語也是頭腦發(fā)熱短路了,明明知道老爸心思動機很壞,卻因為親情關系助紂為虐,這讓我想到了第九個寡婦中那個腦殘的鐵腦,居然舉報自己老爸害得其冤死(雖然僥幸沒有死),不然,鐘九天會練成神功又害那么多人嗎?
還有,這個藏花在練成什么三十六式打敗鐘九天之后,居然寬恕放過了他,也是醉了。想想自己一家人都是死在他手里,就這樣放過他說不過去吧?至少也要廢了他武功才對啊,不過也是的,要不,后面還有五集怎么演?。?/p>
此劇雖說是古龍執(zhí)筆的,但據說大部分都是其弟子丁情代筆,怪不得沒有一點姑古龍味,不過,這部劇是1985年播出的,這個時候樊少皇的老爸都還在,他在里面演了一個搞笑的角色胡不敗。實事求是講,1985年那個時候電視劇,包括武俠劇,有多匱乏啊,特別是大陸,拍成這樣也實在難能可貴了,不能對它要求太高了。順便提一下,這部劇的服裝還不錯,就是主負角顏值確實很一般般就是了。
好了,寫太多了,準備看下一步電視劇吧!
翻出《怒劍狂花》,又看了幾集,畫質依然模糊,但31年前的小眾劇能修復成這樣,已經算良心畫質了。 終于翻到最后一集,花藏花以為戴天死了,給母親的墳頭燃發(fā)代香時,發(fā)現戴天出現在身邊。激動的藏花一下子撲上去,倒在他的肩頭哭泣。戴天舉起了手,想撫摸藏花的頭發(fā),但終沒有這樣做,默默的放下了。 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場景,很多人都記得。在感情充沛、屢見不鮮的影視圈,以這種方式表達愛,反而不多見。 翻看微博點贊記錄的時候,找到過去發(fā)過的一篇微博: 塞林格在《破碎故事之心》里寫的一段話非常適合現在這個看似難解的愛情之謎:「有人認為愛是性、是婚姻、是清晨六點的吻、是一堆孩子,也許真是這樣的,萊斯特小姐。但你知道我怎么想嗎?我覺得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塞林格不愧是大師,真是神點評!
上個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中國武俠電影進入了巔峰期。在這三十年的時間里,無數只屬于“武俠”世界燦若星辰的名字橫空出世。而其中有一顆星,雖然名字并不那么響亮,近年來還越來越被淡忘,但卻以她獨一無二的系列武俠人物塑造,影響了我們那代人中許多人的生命軌跡。
她叫張玲,臺灣電影人,一生出演的十數部電影電視劇都只與武俠有關,后來她擔當制片人時,制作的也都是武俠電影。而她扮演的角色,都是“硬派”俠女一類的人物:堅韌、孤高,剛毅,有幾分男子氣,絕無女子的媚態(tài),可以說,她硬生生的在本屬于男子的腥風血雨江湖中,奪下了屬于女性的那片天空。
從1973年拍攝傳奇武俠劇《保鏢》開始,到1985年后逐漸淡出影壇。她的作品不算多,也不算太少,最為我們熟知的恐怕就是臺灣武俠電視劇《怒劍狂花》。這部電視劇大約拍攝于1984年,1985年上映。 1995年前后進入大陸,成就了剛剛擁有有線電視的我們對武俠電視劇的最初印象——當時,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一放了學就往家跑只為了看它的。
當然,在今天看來,這部武俠電視劇的造型可謂是天雷滾滾,劇中演員雖然匯集了當時許多武俠片大卡司,(在當時比如有著不輸于狄龍地位的武俠片男主角田鵬,)但都過了顏值的高峰期,即使是絕對的打女一號張玲,也顯得有幾分疲態(tài),更不用說真的遲暮沒保養(yǎng)好的田鵬了。再加上今天看上去已經比較弱智歡脫的武打場面,略顯拖沓的劇情,實話實說,后來人們認為它毀譽參半實在是再自然不過了,所謂有些東西只能用來回憶大概就是這個道理。
今天,我再次把它拎出來,卻只想談談它那絕對的魅力——只屬于武俠世界,屬于俠女,屬于張玲的魅力。
在《怒》劇一開始,便旁白了一段極其裝逼的話
生命,流水,花。
烈火,熔爐,劍。
生命來自一個源頭。
像流水奔潺。
像花卉燦爛。
在剎那間呈現出
至真、至善、至美。
你曾經怎樣活過?
(這么“古龍”的旁白,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原著,不過《怒劍狂花》本來就是丁情代筆,算不上古龍作品,何況電視劇拍攝時,《怒劍狂花》還沒有寫完,劇情幾乎都是編劇原創(chuàng),和原著差別極大)
這樣的旁白,似乎本身就在強調,這是一個和生命,成長相關的故事。
在我們的印象中,武俠片中即使有女性角色,往往也是男人的配角。在張玲那個時代,恐怕更是如此。女性角色可能會在男人的情感世界中發(fā)揮重要作用,但若是要讓整個劇情都圍繞一個“她”展開,卻實在罕見。但張玲的武俠片中,基本都是這種設定:她一人就是全片的擔綱,幾乎沒有什么感情戲份,沒有任何曖昧,纏綿,你生我死……她的光芒,并不折射自男人,也不因男人而增添半分光彩,相反,她就是她,即使有過幾分怦然心動的瞬間,但也從來只深埋于心,寧愿相視一笑分手道別,也絕不會因此停住自己向前的腳步。成長——作為一個女人如何成長,作為女人如何不成為任何人附屬而獨立的去發(fā)光,似乎是張玲武俠世界的永恒主題。
《怒劍狂花》中的皇甫藏花也是這樣一個“硬派”女俠,她似乎不太懂得男女之間的情愛,也從來沒有依靠釋放自己身為女性的魅力來獲取利益。最初出場的她一身假小子的裝束,調皮,純真,活潑,開朗,毫無扭捏小女兒之態(tài)。被養(yǎng)母任意欺凌貶低,甚至養(yǎng)母撫養(yǎng)她的意圖也只是為了讓自己的親生女兒頂替她南郡王女兒的身份。按道理說這么陰暗的童年,應該會讓她的人生充滿陰影,讓她性格留有缺陷??伤齾s自顧自的像野草一樣長大——這種野草的性格,也是她最有魅力的所在。當她好容易得到真正的親人時,卻突如其來的遭逢了全家被殺,背負污名的命運,于是報仇就成了她的宿命,可即使這樣她也未曾真正恨過誰。她的心中始終有陽光,仁慈,責任和寬容?;矢Σ鼗?,由此成為了武俠世界本應強調的“仁”的化身。而這個最豁達,最寬厚,最后練就絕世武功成就天下無敵的角色,卻是一個女性。
我們應當能想象今天的編劇導演們會如何處理這樣的角色,不是會給藏花安排一堆為她生為她死,為她感天動地殺人放火受傷自虐的男配角,然后來上一段三角戀四角戀五角戀,就是讓她長成了一個圣母,再不然就是妖女。(其實最多時候,這三種情形會同時發(fā)生……)可是藏花不,她干凈,利落,清晰,她的感情從不曖昧。即使在劇中很長一段時間,她都處于四肢殘廢的狀態(tài),可你還是能感覺得到她在成長,一個天下無雙的劍客的成長,一位背負責任使命的郡王的成長,當然還有從小女孩到成熟女人的成長。這恐怕就是《怒》劇最吸引年幼的我的地方。
今天我們的電視劇,當然女性作為絕對主角的情況下漸漸多了,可是對于女性的輕蔑仿佛也更加重了。且不說那些常見的“傻白甜”女主,光是靠著白蓮花就能吸引一群男人為她奉獻生命的設定就足夠讓我受不了了,要不后來就來個黑化,然后再洗白——似乎連女性自己,都不愿意思考什么是理想信仰,什么是使命責任,更不要說去承擔去付出,去自由選擇更廣闊的世界和生命。也許這個消費和快餐的時代,思考,本身已經成了一種錯。
當然,藏花并非沒有愛情,只是非常隱晦罷了(畢竟《怒》劇感情戲份實在很少),三十集的劇情,直到第二十八集才稍微有些明朗,最后一分鐘你才知道女主角的選擇,這樣的劇情展開方式,一定會讓今天的我們不適應吧……更別提一直以來以為的男一號瞬間被萬年備胎暖男逆轉。不過,我深深認同藏花的選擇,她與劇中要顏有顏(雖然田鵬已經殘了……但劇中設定要有顏值且萬人迷,沒辦法,靠腦補了),要家世有家世(東郡王世子),要武功有武功(在藏花沒有成為第一之前正面角色中的武功第一高),高富帥占全的殷鴻飛在世界觀上有著巨大的差異,一個寄情于劍,生活在勝負世界中的高傲劍客,與一個心懷慈念,追求公義身負責任的堅毅郡主,原本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所謂絕情之劍和仁義之劍)。他們是戰(zhàn)友,可以心心相惜卻不能心心相印。他可以讓你成長得更快,卻不能支撐你的世界。而一直默默守護,陪你成長,毫不留情指點你的過失,為你付出所有卻不必讓你知道的男人,才是可以相攜終生的伴侶——女人,真正想要的,不是權力財富或者諸如此類,而是主宰自己的命運。按照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三觀合很重要,比房子車子重要。
在拍過《怒劍狂花》之前,張玲和當時最當紅的武俠小生鄭少秋演出了《怒劍狂花》的電影版《禪武門》(當時幾乎所有的有名武打演員張玲都配過——據說張玲當時很看不起并不英俊的成龍,不過那就是另一段故事了),也許因為是電影,展開得并不自然,男主角鄭少秋在影片中存在感太弱,無法撐起和張玲的對手戲。這部電影延續(xù)了張玲一貫的硬朗風格,甚至安排她像傅紅雪一樣得了癲癇?。ㄓ质且粋€幾乎讓今天的我們無法想象的人物設定……),而影片最后,已經天下無敵的冷雁不知道是不是幻覺,看到了本該早已死去的鄭少秋(劇中名為“雪里紅”),最終選擇了另一位癡情于他的女子。而冷艷先是有幾分驚訝,隨后便露出釋然的微笑?;蛟S這是對女性成長的一種現實隱喻——成為強者終歸是孤獨的,女人或許會更加孤獨。但孤獨也是成長的代價和歸屬,因為生命中已經有了更強烈更值得追求的東西。也因為這個結局,我對這部并不出色的電影念念不忘了十幾年。
按照今天的標準,張玲并不美,她長著一張比嬰兒肥還肥的圓臉,就已經和今天錐子臉之美相隔甚遠。何況《怒劇》中她很可能年近40,當年粗糙的拍攝手段,注定無法掩蓋她的年齡。她的妝容很奇怪,煙熏妝太重,幾乎都是熊貓眼,頗有油墨效果。而她硬朗,神采飛揚的神色大約也不受今人歡迎。不過她扮演的也非絕代佳人。她的故事中往往有一位絕色美人——但從來不是她。她的故事中往往有人能獲得優(yōu)秀男人的完美愛情——但似乎也很難是她(《怒劍狂花》已經算是格外吝嗇的給小郡主安排了一個情感歸宿,雖然并沒有正兒八經的表白,且到了最后男二號大人也沒承認自己的心意。)倒是她往往會吃最多苦,然后站在最高處——這個最高處指的不是武功,而是生命的境界。哪怕孤獨一人,哪怕代價慘重。我應當承認,我對這類故事有著著魔般的迷戀。
《怒劍狂花》在臺灣上映的1985年,對于武俠片是個很特殊的年份。古龍的去世,宣告探索自由精神的那類武俠故事逐漸暗淡消失;武俠電影龍頭邵氏公司停產;曾經武俠片的代言人狄龍開始自由闖蕩,此后再也難覓雄風;另外一個永恒的武俠熒屏形象,黃蓉的扮演者翁美玲香消玉殞;再加上一個時代的標志導演張徹的告別,傳統(tǒng)的,富有中庸之美的硬派武俠片從此式微,只有在徐克這樣的怪才手里才偶爾煥發(fā)一下劍走偏鋒的另類之美。但那是另一種求新求破了,事實上這股求新之風也沒能維持太長時間,更沒有帶來武俠片的另一春,只是偶爾冒了幾個泡而已。曾經如火如荼,構架了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武俠片,終于敵不過忽然席卷而來的瓊瑤式言情劇,逐漸退出了主流影視劇的市場,更退出了主流文化的視野。
武俠,對中國人究竟意味著什么,回首過去的老武俠片,我不得不常常問自己這個問題。
一直想不起劇名和人名。昨晚W先森說,女主是…藏花郡主?
對對,是的。記憶大門慢慢被打開。
古龍很重隱忍。如果說李尋歡是最具氣質的隱忍,那么國老戴天就是最不露痕跡的隱忍。
整部劇很陰沉凝重,全劇最讓人眼前一亮的角色就是戴天。身為國老(記不清了,應該類似于軍師),是個諸葛亮一般的人物。
他足智多謀,博學多才。
他成穩(wěn)老練,含蓄內斂。
他風度翩翩,儒雅溫柔。
他有魄力,有擔當,集諸多優(yōu)點于一身。
他沒有特別帥,卻自帶一種神秘又清冷的氣質,讓人忍不住想靠近…
片子年代太久遠,畫面十分不清晰。故事情節(jié)也忘了過半。但依稀記得結局是好的。藏花與戴天相視一笑,共乘一騎,向南郡而去。
這個結尾是必然的,也是最好的。
藏花和殷鴻飛太像,都桀驁不馴,都忠于內心。太相似的人不適合做戀人。
所以他走了,帶著他的劍,孤獨地遠走…他的離去是因為南郡已經沒有再讓他留下的理由,他要繼續(xù)去印證他那無情的劍法,如果殷鴻飛心中存在一絲愛情的話,那就是對藏花的,然而這份感情卻消逝在了一個孤獨劍客對劍法的忠誠里。
所以,兒時一直不明白面冷心更冷的殷鴻飛異性緣怎么那么好。每次追劇其實只為了多看幾眼國老。
練劍先練眼力,忠心耿耿軍師。
今晚聊起兒時的情感啟蒙,我的啟蒙就是國老啊……
二三十年前看的劇,到現在還零星記得一些片段就值得五分了。依稀記得女主不是很漂亮,整個電視劇造型也一般,不跟現在比,就小時候看的射雕,白娘子比,演員造型挺拉跨的,當然,當時的我并沒有什么審美能力。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女主坐在瀑布前修煉神功,然后一直盯著一直盯著,瀑布就時斷時續(xù),以此說明她可以看透敵人的每一招每一式,克敵制勝。為什么記這么清楚呢?因為那時候自己偷偷試過盯著水流一動不動,看會不會產生同樣效果,水會不會有凝滯的跡象……年幼無知的中二黑歷史……
大概是1995年夏天當地有線電視臺暑期頻道每天下午放兩集。
啊,果然有啊,我記得里面有個叫周天的:我不教你武功,我先教你兵法,有喬宏和樊梅生吧。
國老藏花CP一生愛。藏花的無敵功夫、那個雙目可調速視頻播放器大法某種意義上挺雷?某曾經為了補最后一集翹過學校運動會——但是還是沒有看到。后來爬去補小說卻完全貨不對板了、坑爹的小說里為毛載思是總boss!【一口血】丁情東拼西湊的東西果然不能和他師父比。。
呃我居然沒標記過?
太丑了不想為難自己
啊啊啊啊啊!先尖叫一波。什么黑衣白衣,都比不上國老。
這是我的武俠初戀,第一次真正看武俠的經驗太難忘了。開啟了新世界有木有,什么水火龍珠,什么花藏花。好酷。
極少看見的女主角挑大梁的武俠劇。最經典的是最后女主甩了男一,嫁了男二了。
這個我應該沒看過
女主天下無敵,國老不離不棄。這才是大女主片,雖然情節(jié)完全不能忍
對結局超級滿意,因為最后戴天沒有死!還得到了小郡主!
這個我都看過,竟然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點“看過”好暴露年紀啊。
花藏花,小時候的經典回憶
愛戴天?。?!
兒時的記憶啊,經典的。。雖然
哇塞,連這個都能有,真是回味啊。。
戴天真的是個最最最最紳士的男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