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幽默
《落水狗》是昆汀當年制作的嶄露頭角的一部暴力血腥喜劇片,是昆汀式暴力美學的第一部作品,劇情幽默風趣,用六種顏色分別代表完全陌生的不同性格的強盜,你懷疑我我懷疑你的逗比式推理為本片的主線,也是‘落水狗’的真正內涵!本片的喜劇成分流露于滿滿的粗話的言語中,也為后來的昆汀式暴力美學作鋪墊!黑色幽默與暴力美學的融合,人物群像精準的把控,話嘮式的臺詞卻又有以對人性的深諳,使電影作為一部低成本電影,在一個小倉庫里,綻放出了甚為驚艷的懸疑渲染。
2 ) 后現(xiàn)代英雄
以下內容參考了很多,就不一一列舉了,這篇影評最后發(fā)表在了公司內刊,所以想自己留個紀念而已。
《落水狗》是導演昆汀卡倫蒂諾的處女作,1992年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首映,雖然不及《低俗小說》、《殺死比爾》那么有名,但在這部片子中,我們已經(jīng)可以看到典型的昆汀風格——片頭看似無關的碎碎念,非線性的敘事結構,把戲謔和暴力美學完美結合的黑色幽默,對七十年代爵士樂及漫畫的深刻喜愛等。
作為一部低成本的獨立影片,《落水狗》的故事情節(jié)很簡單:黑幫老大喬和他的兒子,策劃了一起珠寶搶劫案,組織了六個互不相識的人去實施,結果遭到了警察的埋伏,死傷慘重,剩下的人又因為相互猜忌而自相殘殺。整部影片自始至終沒有出現(xiàn)一個珠寶店內搶劫的鏡頭,只是通過事后劫匪之間喋喋不休的對話,一幕幕生動的畫面已然栩栩如生地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
《落水狗》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影片關于人物的設置及細節(jié)的刻畫。六個劫匪分別用了不同的顏色來命名:Mr White,白先生——義氣,Mr Blonde,金先生——忠誠,Mr Orange,橙先生——正義,Mr Pink,粉先生——利己主義,而Mr Brown 棕先生只是在序幕中嘮嘮叨叨了一陣子,Mr Blue藍先生完全是一個打醬油的角色。用顏色給人物命名已經(jīng)是很明顯的暗示——每個人代表著一種立場,昆汀尤其注重細節(jié)的描述,使得每個人的性格、立場都極為鮮明。
白先生是個典型的黑幫鐵漢柔情。用打火機的手法獨特,用墨鏡湊在鼻子下面試探橙先生是不是已經(jīng)斷氣,遇到警察酷勁十足的激戰(zhàn)都可以看出,他是個老江湖,但是他也有柔情的一面。橙先生是他的拍檔,意外中槍,他認為是自己的錯,自責和憐憫使得他不僅告訴了橙先生自己的姓名和真實身份,還堅持要送橙先生去醫(yī)院。在大家相互猜忌的時候,他一直袒護著橙先生,用kid(孩子)來稱呼橙先生,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直到橙先生倒在他的懷里,告訴他:“對不起,我是警察?!?br>金先生是個變態(tài)但非常忠誠的家伙。在遭到警察伏擊后,他沒有驚慌失措,而是神態(tài)自若的戴著墨鏡,吸著可樂回到了貨倉。珠寶店里警鈴一響他就開始瘋狂掃射,在貨倉里享受警察在自己舉起的槍管下絕望掙扎躲避的樣子,隨著音樂,踏著舞步,他優(yōu)雅而又殘忍的割下了警察的耳朵。但他對喬卻極為忠心,心甘情愿地替喬坐了4年牢,半個字都沒透露。
橙先生是典型的臥底,這個角色的設計多少模仿了林嶺東導演的《龍虎風云》中周潤發(fā)所飾演的高秋。他從公寓出來之前的那部分描寫,同樣是個細節(jié)豐富的段落,掛電話、穿外套、藏小手槍、拿左輪槍、拿香煙、關音樂、拿鑰匙、找戒指、對著鏡子給自己打氣,足見他的緊張。在倉庫里,看著金先生要燒死那個警察的時候,他終于開了槍。
粉先生說的最多的除了f**k就是professional(專業(yè)),因為作為賊,他真的很專業(yè)。在搶劫失敗后,他第一個說有臥底,他不愿知道白先生的名字,他不愿意殺人,他得到鉆石后沒有隨時攜帶而是找了個安全的地方先藏起來。他是個將自身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人,他不愿送橙先生去醫(yī)院、不愿知道白先生的真名其實都是怕惹麻煩,他在金先生出現(xiàn)之前大罵其變態(tài),金先生出現(xiàn)之后又轉而討好他,他不愿給小費,不愿接受“粉先生”的外號,但喬一發(fā)話他便老老實實的接受了。
那么誰才是《落水狗》的真正主角?是俠骨柔情的白先生,變態(tài)但忠誠的金先生還是警察臥底橙先生?不,其實真正的主角是那個容易讓大家忽略和鄙視的粉先生。
粉先生的后現(xiàn)代的策略。因為個體無法與集體時刻保持一致,缺乏權威性的真實,大家卷入了一場由于信念無法相互調和而形成的錯綜復雜的矛盾之中,故事以死亡告終。粉先生成為唯一活下來的人并拿走了鉆石,他成了最后的贏家。他顯然是影片中最猥瑣的人物,他膽小怕事,當其他人堅持自己的立場時,他開始也許會爭辯一下,但最后他一定會妥協(xié)。仔細分析一下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是個典型的后現(xiàn)代人物,根據(jù)后現(xiàn)代的理論,真實淹沒在錯綜復雜的話語之下是不可解的。他不了解真實,所以他采取的策略是“時刻做對自己最有利的事情”,不持任何立場,倘若進入矛盾之中,就做“對自己和集體最有利的決定”。于是他成了唯一的既得利益者。
沒有既定的立場,沒有權威的話語,沒有固定的信念,沒有做事的原則,只做對自己有利的決定。從這個角度來看,粉先生是唯一擁有自我的人,其他人都是某種權威信念的奴隸。他也是唯一大家不知道名字的人,只有他屬于自己,他掌握自己的命運。粉先生是一個后現(xiàn)代的英雄,在無數(shù)傳統(tǒng)英雄的影子下塑造出的一個倉惶而逃的后現(xiàn)代英雄,這就是《落水狗》的目的。
3 ) 沒怎么被提過的小細節(jié)
"細節(jié)是賣點"基本把大細節(jié)全說完了。。。今兒上課學到這部片兒了,講了些前邊評論中沒怎么被提到過的小小細節(jié),為之震驚 于是來補充一下。。??赡苡悬c小啰嗦我文筆不好表拍我~
如下列出:
故事發(fā)生的倉庫是一個棺材倉庫(coffin warehouse)
Mr. Blonde出現(xiàn)時就坐在一對包好的棺材上面,隱喻他是個變態(tài)的熱衷殺戮的人。
關于orange是臥底:
一開始pink和white在爭論誰是臥底,房間的背景是一堆粉色和白色的瓶子在左邊,一堆橙色的瓶子在右邊。橙色瓶子就在指臥底就是orange。
小boss eddie在車里開往倉庫時候車開過去,車碾壓過去的正是橙色的氣球(為毛不是別的顏色...所以也隱喻orange is the cop)。(這detail太小了老師說完之后我現(xiàn)去找了一下...- -)
關于orange和white的感情;
片頭大家早餐時每個人都是獨立或者兩個三個混雜一起出現(xiàn)的鏡頭,可white&orange卻有很長的接近三分鐘的取景和剪切?。?!(framing and cuting..)
orange和他那位black cop(his trainer) 在咖啡店第一次提到這群壞蛋的時,說到一位long beach mike,orange說"he's a good guy" 然后black cop立馬打斷他 說這人是fucking scumbag. orange從這兒就開始有點傾向這群壞人。后來他和white產(chǎn)生的感情是昆汀從吳宇森的<喋血雙雄>(1989) 借鑒來的。早期吳宇森的香港電影典型套路是 1, 抓人性. (記得發(fā)哥的槍戰(zhàn)和同時漫天飛的圣母雕像還有鴿子不~) 2, 兩個相互很有感情的人,一個被另外一個出賣卻不愿意認同這個結果。然后很痛苦糾結。。 昆汀就是搬用了john woo大導演的招牌人物關系運用在了orange&white身上。
orange一團亂的家里那段,帶戒指隱喻可能失敗的婚姻感情。white跟joe的談話里面也提到了white和他的一位女朋友分手,所以white感情上也多少處于失落狀態(tài)。
white和pink兩人開始的那段,white說來說去都是怎么送orange去醫(yī)院。他憔悴,后退依靠著墻,即使orange知道自己底細還是心軟想送去醫(yī)院。和pink打起來持槍相對也全部因為pink做出了'堅決不能送去醫(yī)院'這個決定。
orange是個"瘋子"。整篇orange只有一個mirror shot(電影中出現(xiàn)鏡子一般都是隱喻兩種對立感情) 且orange的是一個full length mirror shot在他臨走下樓時, 鏡子中的照出了兩個完整的人。如果他下樓,便發(fā)生了接下來的種種。如果他不下樓,故事就停止了。他用crazy的口吻跟鏡子中的自己對話。下樓以后我們在cop的車里聽那幾個警察邊跟蹤他們邊說“這臥底就是一瘋子”。 他在片尾跟white坦白了自己就是臥底,這是一個沒理智的人做的事,說白了也是一瘋子。(pink依舊是唯一"professional"的) 當然 坦白的原因也包括對white的感情因素。
white是全片另外一個有mirror shot的人。且他有很多個mirror shots. 從一開始跟pink爭論誰是臥底時,鏡頭在他倆側面,到后來說話時很久都是對著鏡子。white對orange一直有emotional attachment, 改變了他的原本的自己和理智的思路。
Mr. Brown死在車里之后 orange就特呆,然后是white拍著他的肩膀推聳著往前走.鏡頭對準他倆背影的時候長達好幾秒的white手搭在orange肩膀上帶著他跑,兩個人在一個鏡頭。(個人覺得好甜蜜啊....- -)
其他,
joe and eddie和Mr. blonde的關系非同尋常的好,雖然這一點不用多提。從blonde進office開始, joe就立刻站起來,完全過分熱情,對其他人卻并非如此。而且eddie把blonde加入他們新案子也是個臨時決定,joe見white時就說是'its a five man job"。They dont bring new guys but vic(blonde).
先寫到這兒...
亂七八糟細節(jié)我剪切了一些在我相冊....大家看著方便啦~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61175938/ 4 ) 細節(jié)
警察存儲芯片和劫匪處理芯片共同組成嵌入式“落水狗”系統(tǒng)。一共出現(xiàn)了17個警察,2的4次方是16,活該有個警察要倒霉,這是因為劫匪處理芯片能對他進行單獨讀寫。請注意幾個鏡頭,粉先生在逃跑的時候打死四個警察,白先生帶著橙先生劫車之前非常酷地用雙槍打死了車里的兩個警察,沒錯,都是2的冪。
怕你們忘記系統(tǒng)最終目的,再提一下電影故事梗概吧。Joe組織了這次搶劫珠寶店的行動,具體發(fā)號司令的是Joe的兒子埃迪。毫無疑問系統(tǒng)是將Joe設計為時鐘輸入引腳,注意到到劫匪們一起吃早餐的時候Joe手里的地址薄了嗎?每次回憶起Joe時鐘般地不斷朗誦一個中國女子的姓氏,大流氓昆汀褐先生在講“宛如處子”的典故,最后白先生忍無可忍地奪走地址薄并模仿Joe的可笑語調,我就忍不住要笑破肚皮,記住,反復地看這一段,你也會笑破肚皮。白先生在這里犯了一個錯誤,他奪走Joe的地址薄,暗示要爭奪系統(tǒng)的時鐘控制權,Joe當時開玩笑讓金先生開槍射他,系統(tǒng)運行到抓出臥底時Joe終于真的開槍射了白先生。
5 ) 寒
昆汀先生總是把人的內心亂強掃射一通,看完他的片子,總感覺受到不小的傷害.
把人內心某種隱秘黑暗邪惡的東西深挖出來,同時也將你的恐懼一點點引出來,慢慢匯聚,逐漸成汪洋大海.
恐懼是從對人的恐懼開始的,對人的不信任,相信人的邪惡走的很遠.當然昆汀先生不會折磨得你那么厲害,他懂得適時收手,不會讓太血腥太邪惡的東西呈現(xiàn),但是在他一步步冷靜的逼近之時,你已經(jīng)知道,那可能發(fā)生,不論多么糟糕,即使地獄出現(xiàn),那都是可能的.
就像<落水狗>中在變態(tài)的Mr blond即將點燃汽油將警察活活燒死的千鈞一發(fā)之時,槍突然響了.垂死的Mr orange神奇地射出了致命一擊.Mr orange是警察.
但在松氣之余,內心已經(jīng)受到了深深的傷害.你知道這一槍是多么偶然,這一槍射出的幾率要依賴多少可能性共同作用才可能最終變成現(xiàn)實.首先要是MR orange 正好就是那個內奸,也就是警察,需要他當時沒有昏死過去,需要他當時手邊有一把槍,需要他當時依舊有力氣將槍舉起來,并且對準MR blond,需要當時MR blond對自己的變態(tài)過于專注,以致于沒有看到MR orange的行為.這一切是多么難.而另一種結果只不過依靠MR blond內心那頑固的罪惡即可.
所以你松的那口氣只是出于在十萬多可能性中最不可能的那一種,雖然你愿意相信,因為不能承受罪惡之重.
他沒有將最壞的場景呈現(xiàn)出來,但讓你意識到最壞的可能.倒抽一口冷氣,人不寒而栗.心寒于人心的罪惡,膽寒于轉機的偶然.依賴多變偶然這個世界是多么恐怖.
Mr white因為搭救Mr orange而最終和edi 以及joe三方對質,三個人同時開槍,兩敗俱傷.這是這部冷酷片子中的一點看似溫暖之處.類似<在布魯日>中老殺手一定保護年輕殺手,讓老大給年輕殺手一次機會.
但不同的是<在布魯日>中的人都有一顆高尚的心,包括老大,都像古典悲劇中的英雄人物一般,正直勇敢,視榮譽為一切.因此,年輕殺手殺了一個孩子之后,在老大看來,他必須要為此付出代價,沒有一個人可以殺了一個孩子而什么都沒有發(fā)生.老殺手信奉基督教,信奉贖罪,認為人應該有重生的機會.因此,這是一個悲劇,雖然美好的事物被撕裂開來,但毀滅更讓你感到它的可貴,讓你對真善美扼腕嘆息.毀滅是為了存在.
而<落水狗>則不同.這種保護有兄弟情義的成分存在,有對人最基本信任的堅持,但也有兔死狐悲的擔憂,甚至不排除內心的某種自負孤傲。最后MR orange親口告訴瀕死掙扎的MR white 自己的確是警察,拋開警察罪犯的善惡判斷,這不啻是對MR white所堅守的某種東西的反諷抑或徹底毀滅。
因此,最后,MR white那一槍到底有沒有射下去已經(jīng)不重要,你知道不但天堂沒有希望,人世也已淪陷,地獄開始統(tǒng)治。
<低俗小說>和<落水狗>呈現(xiàn)的是人內心的邪惡,是人的墮落,都讓你產(chǎn)生在一個充滿危機的世界生存是一件多么艱難無力感.人不是為了保護某種東西而死,是為了毀滅而死.存在是為了毀滅.
雖然昆汀先生總是在滑向地獄的那一剎那用繩子將我們拉回來,但你知道他骨子里是悲觀的.那最后滑下去之前的微光一閃,和地獄的熊熊大火相比,是那么微弱,那么偶然,只是是出于同情心.
他走得很遠,很遠,遠得我不敢看.
6 ) 解讀昆汀
當我盡量地平靜敲下“解讀昆汀”這四個字的時候,我心底深處還是忍不住笑了一下,因為我知道,接下來的這一篇文字,必將成為無數(shù)平庸濫俗的關于昆汀的評論中的一篇。有了這樣的自知之明,我也就有了寫下去的勇氣,如果有誰罵我胡說八道,我也可以大言不慚地回答說“我是站在俗人的肩膀上”。
昆汀塔倫提諾,這個在無數(shù)影迷心中無法替代的名字,這個29歲就響譽全世界的重量導演,感覺所有對他的評論都是蒼白的,不管是熱情揚溢的傾慕,還是毫不留情的抨擊。而他,永遠都是那一臉壞笑,或目空一切,要走進他,該是多么困難。想用文字對他說點什么,是多么愚蠢。
1992年,只有29歲的昆汀,拿著他的處女作《落水狗》在美國圣丹斯電影節(jié)上引起了世界性的反響。有人評論說,他以他獨特的黑色幽默與暴力美學確定了他在電影界無法動搖的地位。我當然一樣,為他的黑色幽默與暴力美學而傾倒,但是,我自認為我并沒有專業(yè)底蘊來評論昆汀的這兩項。我看完《落水狗》,頭腦中馬上反映出來的竟是杜琪峰的老電影《槍火》。我因此而陷入了困境,《槍火》是我看過的最干凈的電影,沒有一點點的拖泥帶水,對白中連多余的一個字都找不出,《槍火》給我的震撼是難以名狀的。然而,這一次《落水狗》又一次給了我這樣的感受,我不明白為什么?兩種如此不同的風格,為什么會歷史性地走向吻合?《槍火》如此干凈,《落水狗》如此冗長,《槍火》如此寡言沉默,而《落水狗》如此喋喋不休。我在萬思不得其解的時候,突然靈光閃出一個詞——純粹。也許我找對了,也許《槍火》與《落水狗》給我的震憾都是都是來自于它們的純粹?!堵渌贰分心且黄睋尳僦閷毿械慕俜?,他們給我的純粹感就像是他們就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在我們的咖啡館討論著《感覺像處女》這首歌,在我們旁邊為了一塊錢小費而爭論不休,如此真切。他們的生活像白開水,就是那一次搶劫,如果沒有意外,我想他們第二天還會出現(xiàn)在那個咖啡館,喋喋不休,說著《感覺像處女》和小費,或者類似的別的。我在開篇就急于特意說《落水狗》,我也不明白這是為什么,好像震憾真的是一件難以名狀的自我癡狂、傻冒、歇斯底里。
說昆汀,如果不說他的敘事手法,那跟沒說差不多了多少。我在思索,怎樣來形容昆汀的敘事。非線性?倒插混亂?無故跳躍?算了,都不合適,直接叫“詭異”吧,感覺自己從來沒有這樣詞窮過。昆汀詭異的敘事,在《低俗小說》中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1994年,注定要成為昆汀匪夷所思的一年,這個才三十出頭的青輕人,怎么就在戛納擊敗了波蘭導演基斯洛夫斯基?我在很多年后,再去看基斯洛夫斯基的《紅》,都難以置信,偏愛文藝的法國人怎么會在那一年看上了昆汀的《低俗小說》。《低俗小說》詭異的敘事手法我相信讓很多影迷堅定了他們對昆汀的如癡如狂,當然,也讓很多人看了半小時直接放棄或者睡著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有個評論人說《低俗小說》甚比昆德拉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筆者淺薄,這兩件我都深愛的作品,實在是沒有找出它們之間到底有什么關聯(lián)。如果硬要這樣比較,我更愿意將《低俗小說》比作杜拉斯的《情人》。它們都像“墻上的斑點”那樣讓人靈魂出竅,卻總是在敘事的過程中達到命運的偶遇,所以,整個電影就是一些點,一些命運偶遇的點,而沒有命運延綿的線條,把點連成線,昆汀將這項工作直接拋給了觀眾。在觀看的過看中,我總是為這些點的出現(xiàn)而感動,而去回到當初昆汀出發(fā)的地方,所以,不得不承認看完給人是一塌糊涂的感覺。我要插一句的是《低俗小說》中幾個讓我莫名感動的片段,約翰跳舞那一段有讓人窒息的美,還有塞繆爾領悟到神旨決定浪子回頭那一段讓人產(chǎn)生強烈愿望,有一股一同與他回到明凈的世界的沖動,還有威斯利目睹了對手被SM后眼神里流露出的那種惺惺相惜,兩個硬漢的握手言和也給了我們一種另類的美感。再回到敘事,非線性的風格在很多電影人那里都有過,像岡薩雷斯的《巴別塔》和保羅哈吉斯的《撞車》也是這種敘事的典型代表,無疑這兩部也是在世界電影史冊里將會留名的經(jīng)典之作,但從敘事的角度講,不得不說他們離昆汀差得太遠了,甚至可以說,沒有人能做到昆汀那樣出色。
有很多評論人都企圖從昆汀的電影里找一些高深莫測、嚴肅高尚的主題,這必將是要失望的。大多數(shù)電影都在跟我們講故事,而有少數(shù)電影是在告訴你怎么講故事,昆汀的電影就屬于后者,如果你執(zhí)意要去理清梗概、升華主題,都將成為可笑的無聊。像《死亡證據(jù)》這樣的電影,你說主題是什么,性心理變態(tài)?女權主義?隨便了,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如果將這些主題扣在昆汀的頭上,那他的電影連三流都排不上,就是看起來關于二戰(zhàn)的嚴肅的《無恥混蛋》也不要企圖去作這種價值追求,這與戰(zhàn)爭無關,與歷史無關,這只是昆汀想塑造的人物形象在那個時代的荒繆表演。所以不要說他不尊重歷史,因為他根本就沒有在說歷史,也不要說他的電影結尾收不住,沒有呼應,因為昆汀,他自己也不知道會在哪里要停下來。就像《殺出個黎明》(昆汀是編劇,主演,副導),電影前后兩部分的跳躍,你又要定義它是警匪片還是鬼片?我覺得電影是昆汀在追求的一種感覺,只是在表達一種荒繆的生命觀念。就像在《殺出個黎明》中昆汀在穿越邊境時面臨著被警察抓捕的危險也要大聲強調“我沒瘋”。生命實在是很荒繆,最相信的人偏偏是警察的臥底(《落水狗》),不斷背著《圣經(jīng)》的人偏偏是個殘酷的殺手(《底俗小說》),最強悍的殺手偏偏死于幾個弱女子的亂棒之下(《死亡證據(jù)》)……還有什么比生命更荒繆的嗎?人們說這是黑色幽默,應該算得上恰如其分,生命的底色不就是黑色嗎?笑過之后,剩下一腔蒼涼。不過那些以“昆汀塔倫提諾,這位優(yōu)秀的喜劇導演”開頭的文章,在此作嚴重鄙視。
我和你,以及他們,唯一的共性就是我們在一同演繹荒繆。昆汀塔倫提諾如是說。
~ 這才叫搖滾的節(jié)奏啊 操
fuck you !fuck you ! im fucking dying man.
臟話連篇、血漿四溢、低俗趣味、時空交錯、黑色幽默、客串搶鏡,初入影壇就能拍得如此面面俱到老辣成熟,不得不嘆服,配樂帶勁勾魂,挑逗著興奮的神經(jīng),帥慘的蒂姆·羅斯極富喜感 ,白橙曖昧混合挺有料,這部處處閃光的處女作無疑成了昆汀將是超過癮嗨片重要標簽的最佳佐證。
在一片F(xiàn)ucking聲中,我想補上一句:This is a fucking good movie! —— 昆汀的嘮叨還真是沒完沒了,除了幾處配樂主導,全片幾乎沒留10秒左右的時間讓人物不說不罵不叫地安靜一會兒,而繁雜的對白中真正把我逗到不行的談話就只有粉先生一直強調自己是專業(yè)犯罪者、還有他對于粉先生這個代號的質疑。-2014.04.25 @資料館 重溫
都說不錯,比PULP FICTIONG還純粹鋒利,可能我英語不好,習慣了看情節(jié),不喜歡冗長的脫口秀
“其實,我是一個警察。”噗~你會在得救時告訴對方臥底的真相嗎?這顯然違背常理。Mr.White對Mr.Orange說,與其半死不活的被警察抓住,還不如我替你解決吧。砰~(槍聲響起)這樣的結局是不是更有意思?因為最后誰也不是贏家。
新發(fā)現(xiàn)。橙先生做臥底,編造了一個假故事,在酒吧他特地跟同伙講了一個細節(jié),在廁所里遇到四個警察和一只狗。明明未曾發(fā)生過,但橙先生專挑出來細講。昆汀特地用了不少筆墨去描述那個“虛構”場景。一個故事的生機就是細節(jié),昆汀在拍第一部電影的時候,就已經(jīng)對這條法則了如于心,技法也已經(jīng)出神入化。2020.7.5第三看,成色像鉆石般璀璨。取色名的對話戳中笑點。
被綁警察和橙先生講話時,有一半是模糊鏡頭,可以討論下。昆汀演棕先生,提姆羅斯演橙先生。橙先生是臥底警察。棕先生和藍先生在搶劫時死掉。最后,橙先生被個過路的女人誤打傷,他打死了金先生,白先生打死黑幫老大,黑幫老大的兒子艾迪打死白先生,艾迪又被橙先生打死。最后似乎剩了個粉先生。
原來這就是“其實,我是個警察”的出處……Tim Roth同學無論滿身是血也好,小南瓜狀也好,都是我的type……另,Mr.White對Mr.Orange的感情真是讓人很沸騰啊很沸騰……
當時我就在納悶初出茅廬的昆丁怎么會有辦法弄到這么多老手來陪他玩這場血腥游戲.這個路人甲級的褐色先生自始至終都是那個倒霉的腦袋被射穿的家伙,頭腦簡單的白.兇殘暴虐的金.臨死得意忘形最終丟掉性命的橙.藍色更是超級路人.最后拿到鉆石的還是我們心愛的瘋子史蒂夫.雖然不在一線上,卻搶眼依舊
“對不起,我是警察?!崩ネ〉牡统杀咎幣?,他的作品或許不能稱之為經(jīng)典,但總透著一股另類,但凡看過的人絕對很難忘記他獨特的黑色動作喜劇電影風格和那fuck滿天飛的片段。而且你很難想象,這么一個初出茅廬的小子為什么能找來這么多好手陪他,史蒂夫·布西密更是讓我喜歡的不得了?!铩铩铩?/p>
鬼才處女作,幾分鐘就能講完的故事真是太會玩障眼法了。血漿潑得我想狂喊救命?。?!
躺著都可以成為經(jīng)典的Tim Roth。。。
昆丁的處女作拿到現(xiàn)在來看也是很不錯的,只不過據(jù)說他“摘抄”太多。其實我最欣賞的一直是他敘事的方式,個人對暴力美學是沒有多大共鳴的,可能因為我太麻木了,對非極致的暴力血腥畫面都感覺像白開水一樣的無味正常。想想看我到現(xiàn)在真的覺得有點“暴力”的只有三池崇史《切膚之愛》的鋸腳,三池崇史《殺手阿一》的割舌頭,Darren Aronofsky《pi》的戳大腦,伯格曼《假面》的按鹿眼睛,陳子謙《十五》的吞藥。全部都只是一瞬間的事。
一出來便是經(jīng)典之作~個人覺得比低俗小說還要更精彩~只是不明白,怎么這小子一出道就能網(wǎng)羅這么多出色的演員呢?
Mr. White真他媽太仗義了
實在是太喜歡Steve Buscemi(本片講述了白先生和橙先生感天動地都愛情故事……以及論一名黑澀會(粉先生)的職業(yè)修養(yǎng)……)
1992,導演:昆汀·塔倫蒂諾,29歲。1992年,昆汀·塔倫蒂諾的處女作《落水狗》在圣丹斯電影節(jié)首映后,立刻引起巨大反響。昆汀的編導才能得到評委一致青睞,影片的暴力問題也成為了人們議論的焦點。從這部最早的作品中,我們已經(jīng)不難看出昆汀獨特的電影風格,影片中的暴力事件、黑幫人物、
粉先生為什么成為最后的贏家?因為他從一開頭就是行動團隊中的“異類”。餐館付賬,其他人都掏了一美元小費,唯獨他不給。并且巧舌如簧,理據(jù)滔滔,說的最后連橙先生都動了心,也試圖收回小費。再看冠名一場戲。對于自己分到的顏色,現(xiàn)場無人提出異議,除了……“為什么我是粉色?”但據(jù)理力爭之后,一旦發(fā)現(xiàn)無人相挺,老大動氣,便不再矯情,馬上接受。就像之前在餐館,老大拉下臉發(fā)話后還是付了小費。雖然嘴上仍在叨咕是看在老大請吃早餐的份上,平時絕不如此。粉先生是猶太人,吝嗇乃其特征之一。但猶太人還有個特征:在展示自身缺陷的同時,思維意識當中卻散發(fā)著獨立、理性的光輝。后者正是粉能在這場亂戰(zhàn)血拼中全身而退的首要原因:不愿盲從,但要懂得妥協(xié)。……h(huán)ttps://www.douban.com/note/538637819/
我終于找到真正出處了,“對不起,我是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