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接觸臺灣電影是讀高中,從那時到現(xiàn)在,看得最多的仍然是文藝小清新類型,這中間再細分的話,關于同性電影的啟蒙應該也是自臺灣電影開始。
這個紀錄片講臺灣新電影,里面的導演我了解的只有少部分,聽他們講拍電影的難處與堅持,了解到一些幕后的辛苦。相比于香港和大陸,這幾年臺灣電影的輸出稍弱,好的片子也不一定能來大陸,拍攝者拍攝時要靠自身的信念。
鈕承澤的《軍中樂園》、魏德圣導演拍《海角七號》的初衷、侯孝賢導演的堅持等,明知道可能不賣座,可能無法大面積上映,但他們還是去拍了,他們要為自己要為世界去留下些什么。
去年金馬獎上的鬧劇,一度讓臺灣與大陸的關系變得緊張,而每次出現(xiàn)這種事件,一些藝人難免會被挖出曾經的言論,有些歌手、演員就此封印在臺灣。兩岸的關系,加上大陸的主旋律和現(xiàn)實環(huán)境,留在島內的片子影響著島內人,臺灣擅長的文藝片校園片依舊是最能在大陸引進,并且有機會獲得好成績的,像《那些年》和《我的少女時代》。
臺灣雖然地域不大,但足夠開放包容,對比受限的大陸,本土的文化環(huán)境會更廣闊,讓人們更敢說,更敢拍,更敢去觸及底線。
比如政治這種嚴肅的話題,想要去拍的導演就是要去記錄歷史,他們有著那股勁兒,能夠支撐他們去做這樣的題材,同時他們需要承擔難以回本和其他各種拍攝風險。就像片子里說的拍電影沒有捷徑。
拍部好的電影真的很難,紀錄片開頭和結尾的《永遠不回頭》也象征著非如此不可的堅持,張艾嘉在最后說到一直在鼓勵年輕人在做在堅持,而她本身作為臺灣新電影的主力,也一直在堅持她要表達的東西,并非一味迎合市場的喜好。
如今,兩岸合拍是最優(yōu)選擇,不斷北上的導演在不斷嘗試,無論環(huán)境如何,祝福有好的收成,好的作品會被資本逐漸肯定,被大眾逐漸認可,加油!
我忘記導演的名字 但是我一直記得的就是 一個看起來很平凡的中年男人 在40歲的時候 在自己的小孩剛剛出生的時候 他不想要留給世界的 只是這樣一個精子而已 他說 欠一億也是欠 欠七億也是欠 反正一輩子都已經搭進去了 只為了不負自己的初心 就是完成自己心中一直想完成的那部電影 他的攝像師都為其落淚 他知道他的心酸 為夢想 肩負一切 掏空一切 付出一切 從不抱怨 只是說一句 “你不知道我哪里在痛”
而侯孝賢導演的 的“無形式論”的觀念也讓人羨慕不知道是不是學太多理論 并無法做到無形式 而一直忘記了觀察生活 以客觀視角 展現(xiàn)一個問題的真實情況 也是我們這些人需要努力的方向吧 那種 沉在事物表面下的暗涌 又何時能懂
我現(xiàn)在寫這篇影評 并不是為了什么 我只是想告訴我自己不要忘記 今天看這部電影到凌晨 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
你們有蔡明亮 有侯孝賢 有楊德昌 有李安 可以了... ...
后“新電影”時代創(chuàng)作談。
還有啥好自滿的 空杯的像這些勇敢的真正的電影人虔誠學習唄
感動和力量,需要慢慢消化。
大陸一直堅持的政治教育 不如學學臺灣多點人文教育會更有成效~
開頭比較有意思,講到后來就.....太情懷了吧
不錯
2001的最低谷,紀錄片風潮,面對大陸市場的矛盾形態(tài),魏德圣和鈕承澤的“郁悶”遭遇。。
臺灣的電影從業(yè)者說起話來那叫一個舒服
有時候真的會迷失,在片場越久大概對電影更愛不起來,看看這些前輩的故事給自己打點氣,說到底當年的夢想不是正在實現(xiàn)嗎。
挺感動的,尤其魏德圣那段,原來《賽德克巴萊》幕后這么多故事,真心不簡單,佩服。
非常好的臺灣電影梳理史,有干貨有八卦,而且還馬了很多此前沒太關注過的導演和作品。聽臺灣電影人聊電影會感覺到他們的邏輯清晰思路順暢,以及能感受到整部紀錄片的結構組織非常妥帖,當然,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還有他們的團結和堅韌。即便是吃不下情懷飯的我看的過程中也會數(shù)度被打動,并且對臺灣電影始終抱有熱情和期待。
發(fā)現(xiàn)自己對臺灣電影真的有很重的一份感情存在,熟悉的閩南語、熟悉的氣候、建筑、街道和風俗...哪怕深知現(xiàn)在臺灣90%的電影依舊爛到不行,但還是對其抱有希冀。
【欠一億跟欠七億都還不起,那就欠七億好了,反正輸了就是一輩子沒了】魏德聖導演拍《賽德克·巴萊》時候的破釜沉舟令人震動,差點忘記《KANO》也是他拍的了
還是蠻感動的,好多喜歡的導演和作品。拍電影很難,要堅持自己更難。不過,那些老一輩的電影人幾乎都沒有出現(xiàn)。
看到尾部突然開始想,臺灣會存在多久呢
8.2為鋒芒、糾結與才華、成熟打call。region、district、area哪個用來形容灣灣更確切呀,不過,藝術創(chuàng)作者能夠不被zz限制,得到成長,這本身就是一個又一個閃光。
他們在島嶼寫作,他們在島嶼拍電影,他們在島嶼唱歌,然后,影響了對面的中國大陸。
電影導演,都是一群賭徒!我之前一直在思考像臺灣,日本這種小地區(qū)為什么一直佳片頻出,而我們大陸卻一言難盡呢?現(xiàn)在我明白了,每個地區(qū)都有它們所處的困境。希望大陸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越來越好吧……
看完很難過,臺灣的土壤的厚度不夠支持龐大的電影發(fā)展,但他們還是那么認真在拍。香港那么小,他們的電影人無論爛片好片,我都親眼看到他們對電影的認真。為什么我們這么厚的土地,這么大的市場,我們國內電影人卻那么多不認真對待電影,太糟糕了,認真再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