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uncertainty
這是關于生活中的意外,偶然和不確定性uncertainty的電影。國外街頭的偶遇也可能最后兩人會結婚,上一分鐘還在濃情蜜意計劃兩人的旅行,下一分鐘就全變了,迷路了也許就碰到了偶像。。。所以要享受生活中的意外和偶然帶來的變化,而不是一味抵觸,沮喪,變化也許就向著有趣的方向發(fā)展過去。而生活的不確定性是生活本身的魅力所在,否則一眼望到頭的日子就算前程似錦,但已知結果的心情如何再忍受日復一日的瑣碎。所以不確定的生活也許才是最吸引人的生活。想去羅馬談戀愛。
2 ) 伍翁笑罵皆文章
老年的伍迪艾倫似乎難以自拔的迷戀上了一干歐陸名城,由巴塞羅那到巴黎再到羅馬,伍迪艾倫開始了自己的“布魯克林式”歐陸讀城記,其實相對于美國來說,伍迪艾倫身上的文化氣質更符合這些風情萬種的歐洲城市,老頭子把玩起這些城市風光片自然也是游刃有余。所謂讀城,某種意義上來說便是讀懂生活在這個城市里的人,可以是以游客的眼光,也可以從縱向上的歷史文化入手,無論是《午夜巴塞羅那》、《午夜巴黎》還是《愛在羅馬》,都是從“外來客的入侵”開始的,即美國人與歐洲城市的邂逅(或者說是碰撞),但構建于碰撞之上的,終究還是伍迪艾倫對愛情或者是文化的自我解讀。
《愛在羅馬》和前幾部作品略有不同的是分列的四個故事中有兩個完全是本地人的故事,另外老頭子本人也挑起了一個故事的大梁,四個故事都是一貫的黑色幽默,或是尖銳刻薄的諷刺媒體與名人,或是挖苦知識分子,或是以一貫的伍迪艾倫式愛情觀來瓦解愛情。這些在伍迪艾倫作品里面常見的主題在《愛在羅馬》中混雜在一起,構成了一部伍迪艾倫風濃郁的羅馬城鬧劇集,以哄笑開場以哄笑結束,最后告訴大家這就是羅馬?!稅墼诹_馬》并沒有什么驚喜或者是突破,只是延續(xù)了伍迪艾倫的一貫水準,戲謔諷刺挖苦之下還是那些顯見的伍迪艾倫式主題,相對于《午夜巴黎》對巴黎城的重度展現(xiàn),《愛在羅馬》比較聚焦于人,四個故事循序并進,看上去散亂,但是神卻一點都沒有散,一氣呵成,四平八穩(wěn)。在伍迪艾倫的電影中,美國人在歐洲總有那么幾種固定的形象:第一種是來裝逼的,比如《午夜巴黎》中侃侃而談的保羅,《愛在羅馬》中的Ellen Page;第二種是帶有成見而來的游客,如《午夜巴黎》中的岳父和《愛在羅馬》中的杰瑞等等,他們滑稽而又顯得有點格格不入;第三種是來邂逅城市的美國知識分子,如《午夜巴黎》中的吉爾、《午夜巴塞羅那》中的斯嘉麗約翰遜等等,他們是故事的主體,往往能邂逅一段愛情。就是這幾種懷著不同目的而來的美國人,構成了伍迪艾倫的一部分精神世界。
伍迪艾倫嬉笑怒罵皆成文章,《愛在羅馬》便是一部形散神不散的雜文,一鍋燉下本地的、外地的、樂觀的、消極的,出來的只有一股伍迪艾倫味,濃郁辛辣,入肚尚可回味,雖沒有什么大葷大素,但是卻讓人樂得其所,即使吃上好幾頓這“城市風光湯”,仍然還有胃口吃下一頓,這就是伍迪艾倫的魔力所在了,雖說是伍迪艾倫之味濃郁辛辣,但是回味細品,往往能嘗到甘苦之味,伍迪艾倫的喧囂熱鬧背后,總有那么一股悲觀的宿命感,特別是對于愛情,這個伍迪艾倫討論了很久的主題,現(xiàn)實中老頭子的混亂悲劇愛情史關系決定了他對愛情的看法,估計再也沒有哪個導演的電影里會出現(xiàn)如此之多的出軌了。除了愛情之外,《愛在羅馬》中對知識分子的挖苦也非常討趣,片中“浴室高歌”的段落實在令人捧腹,杰瑞與妻子菲利普斯有一搭沒一搭的精神分析也把弗洛伊德戲謔了一遍,知識分子的酸腐味、話癆老頭的嘀嘀咕咕嘮嘮叨叨讓整部片子延伸性和信息量大大增強,就像《午夜巴黎》中輪軸出現(xiàn)的名師大家一樣令人眼花繚亂,各種看似荒誕不禁的段子其實都抓住了人物的心態(tài)和命根子,并以此為樂,大加諷刺。其實這也算是伍迪艾倫的作品為什么能那么受歡迎的地方之一了,他總能獨到的抓住各類人物的真實心態(tài)并加以發(fā)揮。
對于伍迪艾倫來說,《愛在羅馬》沒有什么突破,但是他的這系列“城市風光片”仍讓人樂此不疲,考慮到他一年一部作品的速度,能保持正常水準也便是萬幸了,伍迪艾倫對歐洲名城的親近其實也體現(xiàn)了他身上的文化歸宿感,在美國伍迪艾倫總是顯格格不入,但是一跑到文化的多樣與自由風氣極盛的歐洲,老頭子可是如魚得水,而站在美國人的角度去講這些歐洲城市,看似漫不經(jīng)心的碰撞火花其實精致而迷人,伍迪艾倫的才情與聰慧畢現(xiàn)無疑。而《愛在羅馬》因為有了伍迪艾倫的親自登臺也更添魅力,什么荒誕的劇情到了伍迪艾倫這兒都能情有可原,在羅馬這個永恒之城,任何再荒誕故事也只是屬于這座城市生活的一瞬,這種自由兼容的城市氣質便是藝術家們的夢鄉(xiāng),這也便是羅馬之愛。
對于年逾古稀的伍迪艾倫來說,所謂的突破或者是創(chuàng)新都是無關緊要的身外之物了,作為這樣一個獨特、不可取代的藝術家,他能在世界上的那么一些地方找到自己的歸宿感,并以此為靈感堅持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于他的忠實影迷來說便是幸事,愿所有藝術家都能找到他們的愛,他們的夢鄉(xiāng)。
最后還想說一句影片里的話:隨著時間增長的不是智慧,是疲憊。我真心希望這句話不是伍迪艾倫對他自己說的,因為如果是,那這將是多么悲傷的一件事。
3 ) 就沒有人看出來老頭子又玩穿越了么?
建筑師和建筑系學生那一段,很明顯就是建筑師自己坐在那個椅子上面穿越回了三十年前的光景啊...這個城市三十年都沒變,所以就直接亂入結合到現(xiàn)在的場景了。
4 ) woody對于感情的理解很到位
嚴重劇透,慎入。
在42街的amc看的。
這部片子比起午夜巴黎,藝術性肯定不如,卻是bloody realistic,把感情的那些小九九寫得很透徹。
我覺得Monica那一段很真實,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這樣。有些女人,從男人堆里歷練出來的,她們當然知道男人要什么,她們也沒有什么道德底線,來者不拒,而一旦有發(fā)現(xiàn)更好的或者跟自己的利益不符,可以掉頭就走。放在電影里面,觀眾誰都知道男人選哪個是更好的。但是不管在電影還是現(xiàn)實生活中,就是這種女人,把很多男人迷得團團轉,還可能覺得這是真愛。
不過盡管現(xiàn)實是殘酷的,我還是愿意做個好人和干凈的人。我還是寧愿相信好人會有好報。這也是他的電影一般最終回歸的結局。
在浴室里唱歌劇那一段是典型的Woody Allen式的喜劇方式。每個人都是生活在自己的box里面,這個box和外界的社會注定是格格不入的。在這個box里面的時候,我們可以做到極致,一旦出了這個box,就會連你最擅長的都做不了。而要是我們帶著這個box融入社會,一切都顯得那么荒誕,就如同一群西裝革履的人去看舞臺上有個人在浴室里唱歌劇一樣。不過他通常覺得他自己就是這樣子的人。
新婚夫婦的那一段,也是他一貫的對relationship的看法。即便是夫妻,都不知道這個人背后會有什么。丈夫把他的妻子想象得多么圣潔結果妻子在誘惑面前毫無罪惡感;即使丈夫有多么不愿意出軌依然逃不過命運的安排,所以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也都會有自己不可告人的秘密。如果要想過安寧的日子,就必須舍棄這些外人看來多么耀眼的榮華富貴,所以他們最后選擇放棄在羅馬的機會;不然的話,在外人看來多么耀眼的榮華富貴下,其實都是一些多么見不得人的事情,比如那些上流社會的人,在一個無名小青年眼里,顯得多么舉足輕重,卻都在一個妓女的clientlist里面。生活就是這么諷刺。Woody Allen的心里就是有這樣一種對人與人之間trust的陰影,看過他的傳記和一些采訪,他自己說這一部分是源于他的童年生活,因為他媽媽似乎老是打他。
那一段關于名人的,就屬于純粹的調侃了。這個社會本來就是荒誕的,你不知道你怎么就成名了,你也不知道為何你就一下子默默無聞了。生活就是這樣,你無從知道答案,也無法預見未來。不過Woody多半流露出來的是一種悲觀,但是又往往是用喜劇的手法來調侃這樣的悲觀。
其實這部片子還是很Woody Allen式的,但是我覺得他對于羅馬的理解似乎沒有對巴黎的理解那么深,除了歌劇是意大利的一個象征之外,似乎并沒有看到很多東西一定要跟羅馬聯(lián)系起來,主要還是他自己一貫對于愛情和人生的一些調侃。不過古羅馬的西班牙廣場,噴泉,斗獸場還有古老的街道,都透露著濃厚的文化和懷舊氣息。畢竟這是歐洲文化的發(fā)源地。
5 ) 紅男綠女會羅馬,比奇何處弄風騷
當Monica這個角色出現(xiàn)時,或者說在她僅僅出現(xiàn)在Sally描述中的時候,我的腦子里瞬時閃現(xiàn)出《午夜巴塞羅那》里哈維爾巴登的影子,接下來的劇情并無多大新意,而伍迪艾倫突破天際毫無節(jié)制的吐槽則讓我相信若是國內導演山寨這段內涵拼上幾個段子湊出個電影必然像《志明與春嬌2》或者《失戀33天》一樣叫好又叫座,后者僅憑一句“誰年輕時沒愛上幾個人渣”血洗QQ簽名席卷新浪微博猶如狂風駭浪至今余波未平,而老頭這篇精華版的《論社會轉型期小三從一哭二鬧三上吊傳統(tǒng)緊逼壓迫型戰(zhàn)略向姜太公直鉤釣魚被動型戰(zhàn)略轉變的意義及其方法論》完全可以作為當前信男善女防火防盜防小三的教學讀本,以及狐貍精們或者有志在小三行業(yè)里大展拳腳的姑娘們的操作指南。好評哦親。
讓我們回到電影看看Monica是如何一步一步成功上位的。
1、首先是她的出場,在Sally告訴Jack她要來羅馬玩一段時間時,Jack的回應是“這么說我終于可以認識她了”,顯然Jack曾經(jīng)無數(shù)次聽過關于她的故事。而接下來描述她“聰明”、“有趣”、“性感”、“不可預測”。未見其人先聞其聲的把戲自然不新鮮,然而我們至少可以肯定she is a special one.
在《怪誕行為學:可預測的非理性》中,作者在描述消費過程中的羊群效應時舉了這么一個例子:人們在選擇吃飯地點時會傾向于一家有更多人在排隊的場所,因為我們習慣性的認為更多人選擇它是因為它更好,如果我覺得它不夠美味更可能是因為我的口味偏差導致尚未發(fā)現(xiàn)。
回到Monica,“很受男生的歡迎”同時兼具以上特點,還沒出場已經(jīng)吊足了Jack的胃口。再想想Vicky和Christina聽到巴登種種傳聞軼事中展現(xiàn)出謎一樣魅力時的好奇,是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當年穆里尼奧登陸英倫憑借一句but I think I'm the special one傾倒艦隊街,藍軍傳奇時代就此拉開帷幕,何其相似。
2、當我們談話的時候談些什么?
大抵上我把對話分成兩種,一種是釋放自己,一種是取悅對方,偶爾和朋友在一起時則是兼而有之。受益于天朝春運,在我多年的硬座生涯中我鍛煉出對后者足夠的耐性和虛假的熱情:開始的時候我聽過一個中年民工用含混的口音抱怨工頭欠薪超過6個小時,在最后2個小時里對他遭遇漸漸減少的同情甚至讓哈欠連天的我開始質疑我的道德水準或者本身天性涼??;到后來我已經(jīng)可以用“然后呢”、“那可怎么辦”、“哈哈真有趣”讓一個家庭婦女完整的講述她雞皮碎毛的瑣事直到到站依然意猶未盡。再后來我的興趣變成了試探與猜測陌生人的興趣并挑起他的講述欲望,這其中解謎般的樂趣就不足為外人道了。
個中關鍵無非是投其所好。人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如何讓對方產(chǎn)生知己甚至悅己的認同感或者制造這樣的假象,這就是Monica頻繁使出裝文學逼大招的意義所在,而她只知道那些詩歌里僅僅一行內容就足以讓大招變成零CD。
Monica在晚餐過后看到y(tǒng)eats的詩集,這種處境下一個女屌絲會說什么呢?這年頭居然有人讀詩?你好文藝啊親,么么噠。葉芝哪個朝代的???葉芝和葉慈什么關系?
殺死對話。冷場帝就是這樣煉成的。而Monica脫口而出“被鑼聲折磨的海洋”....Soulmate!就像一個失意人失聲痛哭時你只需要拍拍他的肩膀說我懂的我懂的他并不會抬起頭來問你懂些什么一樣,Jack也絕不會去刨根問底的和她探究葉芝作品在神秘主義和現(xiàn)代主義之間的風格變化:這種人不是呆子就是傻子。
此時的Jack像找到知己一般興奮,而Sally將這架將要騰空的飛機拽了下來:你想談談分手的事嗎?俗俗俗俗不可耐!在后面我們可以多次看到Monica多么善于挑起Jack隱藏的感性情緒而Sally則剛好相反,Sally在不經(jīng)意間成功扮演了一個典型的wingman角色,想想家庭倫理劇里男人回家之后正室滿口柴米油鹽孩子老人而小三青春激揚火力四射,如出一轍。
接著Monica開始解釋和男友分手,這段講述到最后成功的轉變成雙性房事用戶體驗報告。如果說拽文學掉書袋略顯飄渺虛無,這段被講述者包裝過的美艷體驗則是實打實的滿足了Jack的幻想:你還記得第一次看到小H書的驚慌刺激嗎?你還記得初窺艾薇時的心跳加速嗎?Jack快速起伏的胸膛和目瞪口呆的表情是最妙的注解。
3、鯰魚效應與該死的酒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這段羅馬假日最后可能只是一段夏日綺思,來如春夢幾多時,去似朝云無覓處。這個時候萊昂納多鯰魚般的入局讓故事出現(xiàn)了轉機。長街吻別最動人,分手一炮泯恩仇,故事的高潮多是在結尾,總得刀架到脖子上時很多人才會橫下心來爆出一句丟你老母頂硬上。Jack在羅馬的雨夜里蠢蠢欲動。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東風是什么?wine talking.英語里有個詞叫dutch courage,意為酒后膽,這和東方的酒后糊涂是一套把戲:對不起我喝多了什么都不知道了,我都記不清楚發(fā)生了什么。蘇大胡子說酒是掃愁帚釣詩鉤,如今它已經(jīng)是出軌車頭免死金牌躺槍帝了。
到了這一步,世俗枷鎖道德束縛已經(jīng)阻止不了他們紅男會綠女天雷勾地火了。雖說戲要做足,但是下面《朱莉小姐》云云太也肉麻當有趣。Monica的欲拒還迎般的“這吻很妙此事不好”,以及“客官不可以不要在這里”賣的一手好風騷,讓人不禁感嘆這年頭當婊子一定要記得立牌坊。于人于己都尚有一絲退路:我都考慮過你的感受沒在你屋子滾床單了....而這個語境下“這不是背著Sally的偷情僅僅是小雨午后酒后情迷”,酒再次埋著也中槍。酒永遠都是該死的,可你為什么總是要去喝一點呢?原諒自己這么簡單,放酒一馬好嗎?
4、夢想是最好的春藥
人總是有很多夢想的。比如文青們永遠哭著喊著要在路上去西藏,而且讓我疑惑的是他們似乎一直在去西藏的路上但是又好像有人拿刀在威脅他們導致他們從未出發(fā)。
Monica有很多夢想。當她和Jack在一起的時候,高迪的加泰羅尼亞、雅典神廟、帆船與西西里島是她的夢想,而回到演藝生涯時,在遠東生活一段時間與特羅梅爾導演合作是她的夢想。我以為夢想因其難以實現(xiàn)而充滿魅力,同時必須要承認正是因此,所謂的夢想到底是你需要的還是你想要的是一個嚴肅而又充滿不確定性的命題。
而對于Monica來說這甚至不是一個問題,“實用主義”的夢想是組成她致命吸引力的極其重要部分。如果說對于政治人物來說權力是最好的春藥,那么對于追求“真愛”的大多數(shù)人來說,沒有任何東西比一個共同夢想更能讓他沉溺其中,這很容易讓人想起幾十年前那些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侶們。
too good to be true?
surreal but nice.
Monica總能讓你仰望星空,和Sally在一起卻需要腳踏實地。前者如流星,因其短暫更顯炫目迷人。后者如太陽,東升西落平淡無奇。半夜爬起看流星的不少,你幾時見過大太陽底下賞日的?你當兩小兒辯日嗎?
6 ) 我是最簡短有用的影評
度蜜月的小夫婦篇:
給親戚打工賺錢多很好,但是在小地方慢慢打拼更自由。
出軌會后悔,但是要是沒出軌會更后悔。
岳父唱歌劇篇:
搞藝術娛樂自己固然好,但是能出名更好。
Ellen Page篇:
要學會說對的話,一個作家或者作品起碼背下一句有用的話。
愛演到讓人看起來自己都信了必然無敵。
莫名其妙出名小職員篇:
做普通人有普通人的煩惱,做名人有名人的煩惱,但是總歸,還是做名人比較好。
佩妮洛浦克魯茲:
長這樣,做任何事都是對的!
Woody Allen:
占住導演這個職位再老也不走人,拍得有真有假讓人不能一下反映過來,美景,美女,好音樂,就永遠擁有觀眾。
美片#600.伍迪艾倫你是多愛費里尼???安東尼奧和米莉的故事直接翻拍[白酋長],米莉那個演員甚至有一雙酷似朱麗埃塔·馬西娜的眼睛……貝尼尼那個故事里狗仔隊完全是[甜蜜的生活]的做派,而且還有宗教游行!不過這片子真說不上好,在老頭作品里也就30名開外的水平。
老頭子是全天下我最喜歡的一個老頭子!
隨心所欲不逾矩,嬉笑怒罵皆妙文。伍氏小品,筆鋒精銳,形散神聚,舉重若輕,觀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虎頭蛇尾。直到2/3處都相當精彩,但收尾潦草且說教十足,很是失望。
杰西·艾森伯格與艾倫·佩吉這一對好有愛啊。 伍迪·艾倫的片子即使再漫不經(jīng)心,仍會有些非常輕松有趣的段落,包括總會有幾處好玩的對白,幽默的細節(jié)。老頭子在片子里面借角色之口說要活到老工作到老,那么,就請一直拍下去吧。
感覺巨長巨長,Woody Allen完全是在自娛自樂,編的幾個故事都荒誕不堪,把意大利人徹底耍了一遍,喜了個劇??沼辛肆_馬的景致,卻沒了羅馬的風情,就連羅伯托貝尼尼,也不再搞笑。最搞笑的居然變成了老頭子本人,和洗澡男。全片最大的亮點,還在于操著意大利語紅裙爆乳的西班牙美女Penelope Cruz。
一會兒笑到肚子痛一會兒思考人生
因為期待沒有太高,反而覺得挺不錯的,純搞笑也沒有什么不可以啊~而且確實還是很搞笑的,洗澡那個,哈哈哈哈。而且老頭自己終于又開始演了,最喜歡的一個角色啊。
老爺子真是厲害,開場四條線鋪開,一條夫妻線岔開成雙線發(fā)展,一條年輕人的愛情線反發(fā)展成了老人戲,另外一條建築師主角竟然變成了敘事中的第三者,唯一正常敘事的羅伯托·貝尼尼(也是完全羅馬土著的一條綫)反倒顯得無趣了,說的也是老爺子荒謬喻世老段子,人物包含老中青,結局有悲有喜,正到呢!
亂花漸欲迷人眼。
在看了26張盜版盤后終于貢獻了一次票房
蠻好啊 巴塞羅納都是一群熱昏了頭的藝術家;倫敦是一批消減腦袋往上爬的貴族;巴黎是一批整日白日夢的文藝青年;羅馬,每個人都在玩明星或者被明星玩... ...
先鋒歌劇,文藝青年,爆紅名人,高級妓女...羅馬的一切在伍迪眼中都帶著諷刺的倒影。但到最后,他把這些荒唐可笑的東西都叫做“愛”。也許他想說,正是因為有缺陷,我們才會眷戀一個人、一座城。也許生活的實質就是泥沙俱下,這才是真的值得去愛,愛不是我們幻想中那些完美潔白透明無瑕的東西。
為什么大家評價不高,每個故事都還講的不錯,老頭子還出境狂吐槽,我覺得比午夜巴黎的故弄玄虛還要好一點。
我對老頭子那一套徹底審美疲勞了。說點歪樓的,為毛杰西·艾森伯格駝背縮肩走路還有點內八的模樣這么銷魂???真不知道自己還好這一口……
諷刺得信手拈來 贊美和吐槽兩不相誤 。 感覺他的人物典型性格 被分到了片中更多的人身上。
羅馬——資本主義世界的麗江。感覺豆瓣上對這部片子的解析還是淺顯了,都沒人從意大利喜劇電影的傳統(tǒng)和羅馬的神圣崇拜(在當代語境就是偶像、明星)的角度講。
這部像夢境一樣的電影,把幾乎所有人的白日夢都實現(xiàn)了:一夜成名,異國旅行墜入情網(wǎng),洗澡間歌唱家,主動找上門的性感妓女,瑪麗蘇粉被影星帶回酒店...在一切歸于平靜的夢醒時分,帶著幾分遺憾和回味回到現(xiàn)實,卻又不失溫馨和歡快...意大利人閑散活潑無厘頭的性格已經(jīng)被融進整部電影中了~
比《午夜巴黎》要好看點,而且頗有幾分伍迪早期作品的風采。不過整體還是趨于無聊,只是把幾個小段子松散地拼湊在一起。PS:伍迪艾倫的影片跟王朔小說都犯有同一個毛病,就是作品里的幾乎所有人物說話都一個味,甚至舉止也都帶著作者的影子。明明一群人在對話,聽上去卻像是一個人在那自言自語。
小老頭一年一部的速度,對于身為的粉絲的影迷還有什么值得抱歉的呢,哪能要求部部都經(jīng)典呢,像這樣一部充滿了熟悉的歡樂沒什么特別的驚喜的作品就很讓人知足了。四個故事平行敘事卻是四個獨立的愛情故事,吸引人的除了每個故事里明星的個人魅力,況且故事本身也還都很黑色很幽默?!铩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