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shù)貢r間2016年4月19日,備受美國華人關注的華裔警官梁彼得一案在紐約布魯克林州高等法院宣布量刑結果,梁免于坐牢,被判5年緩刑和800小時社區(qū)服務,原過失殺人罪減至刑事疏忽殺人罪,于6月20日開始執(zhí)行。檢辯雙方均表示上訴。
聽完韓裔法官丹尼(Danny Chun)的量刑結果后,梁彼得一臉平靜走出法庭,迎接他的是在場外聲援華裔的慶賀,認為這是華人群體早先發(fā)起大規(guī)模游行維權的成果。而這一結果也讓非裔死者格雷(Akai Gurley)的家人感到不滿,據(jù)《紐約時報》報道,格雷的姑媽在走廊高喊:“毫無公正!格雷的生命無關緊要!”
2014年11月20日,28歲的梁彼得和另一名同是新手警察的白人同事在紐約布魯克林一棟犯罪率高發(fā)的住宅樓內(nèi)巡視時,在黑暗的樓梯內(nèi)聽到聲響意外扣動手槍扳機,子彈射在墻壁并反彈向和女友路過下樓的黑人青年戈里,跳彈擊中其心臟致其死亡。地方檢察官湯普森對梁彼得提起控訴,今年2月11日,法庭就梁案做出裁決,包括二級過失殺人罪、官員瀆職罪等控罪成立,梁彼得將面臨最高15年的徒刑。
由于美國近年來發(fā)生多起白人警官對非裔公民濫用執(zhí)法的事件,而梁彼得又成為同類警民沖突案件中唯一被定重罪的警察,華人群體認為梁彼得成為“替罪羊”。全美華人于今年2月20日在40多個城市和地區(qū)發(fā)起聲援游行。
“這是一起意外,不是犯罪,”梁彼得律師沙克曼在法庭上說,“梁家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家庭,他的爸爸是名廚師,媽媽是衣廠工人。梁彼得是一名好兒子,他很努力,在高中成績名列第三,他是他們家第一個上大學的,從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分校畢業(yè)后,他實現(xiàn)了當警員的夢想。他從來沒有想過當一名壞警察去傷害任何人。這是一場悲劇的意外,此前沒有這樣的判例,他不應入獄,應讓他有機會重新來過?!?/p>
法官丹尼說,他收到超過4萬封支持梁彼得的信件,他也查看了案發(fā)地的監(jiān)控錄像,“開槍和殺人是他最不想做的事,相信這不是一個故意的行為”。
檢辯雙方都表示將繼續(xù)上訴,檢方反對法官為梁彼得減輕罪名,梁彼得的律師則表示將上訴至梁無罪。而華裔社區(qū)也對該案的后續(xù)進展產(chǎn)生分歧,有人支持梁繼續(xù)抗爭維權,也有人在微信群中說希望各方各退一步到此為止,“中國文化重要的思想是中庸,萬事不要太極端。”
————————————————————————————————————
(1)紐約警察誤殺不是第一次了,但判罪是第一次,拿華裔開刀唄。沒有種族歧視,但是媒體可以安裝上種族歧視的鍋,做為解壓閥。
(2)電影結尾其實算是暴露了制片方的想法,白人警察的“正義誤殺”,制裁?反正導演不敢說是制度性問題,也沒有解決的辦法。
穿墻子彈 本片取材于真實的案例,影片的制作水準當然不能算是上乘,但是對華裔或者中國人來說,他選的視角,我們還是挺感興趣的,選擇了從一個華裔青年警察在執(zhí)勤過程中,誤殺一名非裔青年的遭遇入手。 美國警察槍擊事件經(jīng)常會引起社會輿情,尤其是針對少數(shù)族裔,種族問題立刻在這個敏感的地方開始顯露出矛盾。種族問題是美國社會治理當中的一個節(jié)結,當有外界的一絲一毫的刺激,那個節(jié)結就會發(fā)生病變,暴露出來的是一個在美國社會治理弊病問題。 影片選取這樣一個角度,是否也有一點“白人至上”的態(tài)度。影片選擇一個少數(shù)族裔的家庭,連主角的女朋友也是非裔,律師處理這起案子的思路,也是從種族問題出發(fā)。雖然有這樣的獨特視角,然而從劇情的發(fā)展來說,卻沒有十分。發(fā)揮好,沒有把少數(shù)族裔在美國的遭遇,表達出來,也沒有把真實事件中華人聲援的事實表達出來。 尤其是結尾更加令人不解,一個是主角麥克的意外死亡。真實案件中并沒有發(fā)生,在社會聲援下,只是被判緩刑5年。另外一個是兩個失去兒子的少數(shù)族裔母親,在商場里對視,好像這一切的發(fā)生都只是在少數(shù)族裔之間。
這個題材應該是根據(jù)前幾年那個紐約譚姓警官,跳彈誤殺黑人事件。
這部影片里把白人至上的文化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錯白人或許表面跟你禮貌友好,但接觸久了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不會承擔任何責任的。
里面的白人同事警察,警察公會,法院,律師團體都是這樣,這種深層次的文化歧視跟虛偽。沒有進入白人圈子的是體會不到的。
這部電影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平息少數(shù)族裔之間的矛盾。但這種窒息的文化環(huán)境里,各個族群只有相互憎恨,且這種趨勢無法阻擋。其實這是美國慣性政策下的結果,華裔或者說亞裔的確讓美國得到某種團結族群的氛圍。但這種團結微不足道,亞裔注定是文化上的替罪羊。
這是“黃禍論”的變種,清末亞裔直接面對的是愛爾蘭,蘇格蘭裔白人邊緣化社會群體,因為搶了他們的“工作”,而現(xiàn)在這個群體變成了黑人。從這證明了黑人已經(jīng)跟上世紀初愛爾蘭,蘇格蘭裔白人雷同了。同樣的高犯罪,幫會眾多,人見人懼的邊緣人群。
不要忘了,清末的唐人街是幾次被這些邊緣人侵入屠殺的。從目前看,美籍華裔的處境已經(jīng)有了類似仇恨的雛形。
好在不少地方的華裔購買了不少槍支防身,但避免不了“孤狼”式的襲擊,得注意,有些“孤狼”,只是領頭狼。
黑人運動的時代,華人是站在黑人運動一邊的,彼此相互沒有太多憎惡,幾十年過去了,居然走到這個地步。
不得不說,這有“高華”(皈依者狂熱)的功勞,如果觀察這些“高華”的言論,惡毒,種族主義歧視的程度連美國紅脖子的白人至上主義者都瞠目結舌,這種自我族群的歧視,大大激勵了歧視華裔的氛圍。
隨著中美關系極速惡化,皈依者們充當毒化華裔族群生存環(huán)境的投毒者,鼓動美國對中國仇恨言論。這些人現(xiàn)在依然洋洋自得,有些人為此上位。但如果天真的自認為已經(jīng)被納入美國主流,這必然是一個巨大的錯覺。
“高華”人群的悲劇就是認為自己就必須跟華裔族群切割。他們自認為可以對中國施加影響力,卻不知,其在美國都無法有半分影響力,只是一個邊緣族群,中國人會買賬這群人的言論?
這些人絲毫不知道他們中國族譜關系也從其這一代,斷層了。不錯,入華則華,入夷則夷。中國人兩千年前的身份辯論已經(jīng)給出了結論。
“高華”是美籍華裔的毒藥,甚至那個群體可以充當紅脖子的開路先鋒。因為,他們自認為自己是白人,其實他們不過是“黃夷”而已,他們只是一群思想上的野蠻人。
這個題材應該是根據(jù)前幾年那個紐約譚姓警官,跳彈誤殺黑人事件。
這部影片里把白人至上的文化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不錯白人或許表面跟你禮貌友好,但接觸久了后,你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是不會承擔任何責任的。
里面的白人同事警察,警察公會,法院,律師團體都是這樣,這種深層次的文化歧視跟虛偽。沒有進入白人圈子的是體會不到的。
這部電影在某種意義上是為了平息少數(shù)族裔之間的矛盾。但這種窒息的文化環(huán)境里,各個族群只有相互憎恨,且這種趨勢無法阻擋。這是政策下的結果,華裔或者說亞裔的確讓美國得到某種團結族群的氛圍。但這種團結微不足道,亞裔注定是文化上的替罪羊。
這是“黃禍論”的變種,這次亞裔更直接面對的不是愛爾蘭,蘇格蘭裔白人,而是黑人。從這證明了黑人已經(jīng)跟上世紀初愛爾蘭,蘇格蘭裔白人雷同了。同樣的高犯罪,幫會眾多,人間人懼的邊緣人群。
不要忘了,清末的唐人街是幾次被這些邊緣人侵入屠殺的。從目前看,美籍華裔的處境已經(jīng)有了類似仇恨的雛形。
好在不少地方的華裔購買了不少槍支防身,但避免不了“孤狼”式的襲擊,得注意,有些“孤狼”,只是領頭狼。
黑人運動的時代,華人是站在黑人運動一邊的,彼此相互沒有太多憎惡,幾十年過去了,居然走到這個地步。
不得不說,這是“高華”(皈依者狂熱)的功勞,白人至上主義者都瞠目結舌的更惡毒的種族言論,這種自我族群的歧視,大大激勵了歧視華裔的氛圍。
隨著中美關系極速惡化,皈依者們充當毒化華裔族群生存環(huán)境的投毒者,鼓動美國對中國仇恨言論。這些人現(xiàn)在依然洋洋自得,有些人為此上位。但如果天真的自認為已經(jīng)被納入美國主流,這是必然是一個錯覺。
“高華”人群的悲劇就是認為自己就必須跟華裔族群切割。他們自認為可以對中國施加影響力,卻不知,其在美國都無法有半分影響力,只是一個邊緣族群,中國人會買賬這群人?
絲毫不知道他們中國族譜關系也從其這一代,斷層了。不錯,入華則華,入夷則夷。中國人兩千年前的身份辯論已經(jīng)給出了結論。
電影很明顯是取材于真實事件,幾年前的亞裔誤殺黑人事件,姓梁的那個警官。
很不幸,電影本身乏善可陳,沒有一丁點閃光點。人物、劇情、對白,鏡頭,統(tǒng)統(tǒng)不及格。導演看中了這么一個題材,他可能覺得只要拍出來就有爆點,以至于在電影本身懶得下一丁點功夫。
用一個最近正在流行的調皮的句子來表達:有沒有一種可能,對于美國人來說,現(xiàn)實中的種族歧視目不暇接,比任何電影都精彩多了?
跟梁警官誤殺黑人小伙比起來,幾年后的那個弗洛伊德當街被白人警察跪殺,爆炸性強太多了。
要判斷美國白人真的正視種族歧視問題,看日后有沒有人把弗洛伊德事件拍成電影就曉得了。
至于這部穿墻之彈,真的一點都不好看。
確實不知道想要說什么!看不下去。
太具有諷刺性的故事,大膽描寫了美國政治正確,槍支問題和警察問題的現(xiàn)狀
導演是不會表達,還是不想表達?
最怕虛假的種族問題討論
種族話題,用亞裔對黑人的傷亡事故,不知道想表達什么立場,拍得很沉悶,亞裔很像中國人
一個不錯的選題 沒拍出該有的樣子 黑白矛盾成黃人開槍了 倒是中國媽媽塑造得很貼切了
就看在外的華人了
這是一部挺用心的作品,對在美華人的生存境遇描寫得非常真實,直面了非常敏感的種族問題。演員的表演相當自然、生活化,男主的無奈無助、母親的絮絮叨叨、父親的沉默寡言都表現(xiàn)得非常好,結局有點突然,意外,而且十分刻意地讓兩個失去兒子的母親在超市相見,相對無言,戛然而止。其意或為,黑、黃沖突終止于白。
the wall 種族對立的墻 結局當然是無盡的幽默 判刑與否 墻都在那里 點到為止
種族標簽一個又一個
要么做一個完全的善人!要么做一個完全的利己主義者!千萬別左搖右擺!命運不濟者總會踏錯點兒,因為善良和正義而走向滅亡,因為這是末法時代?。?/p>
作為一部電影,拍得如此沉悶,無趣,不管導演和編劇本身的立意如何高大,都是不可原諒的。
人和人之間莫名其妙的仇恨。
亞裔美國譚警官,與白人同事在追捕一黑人疑犯時,開槍射擊未打中疑犯卻穿墻打死一無辜黑人。隨后單位工會、領導、同事都漠然應對,黑人社會民意洶涌甚至有人在譚警官家涂抹。譚警官最終被起訴,黑人女友也被牽扯進來。譚警官準備認罪并拋棄自購防身槍支時,卻被警察打死。黑色幽默式的結局,美國的種族問題,不僅限于黑人喲!
中華文化當?shù)鬃樱v述美國故事了。華人和黑人其實還真是蠻像的。
6 亞裔跟非裔居然被白人搞得反目成仇……所以最后主題想表達什么,黃黑一家親?
結局說明傾向,華裔警察的命由白人警察審判了。標簽政治玩到黑命是命,白命也是命,其他不是人就很糟心了。
題材很好,對傳統(tǒng)華裔家庭那種傲慢自大的控制狂母親和不乏理智卻懦弱的父親所造成的壓抑和窒息感描繪傳神,但僅僅如此嗎?這個劇中的警察做了那么多stupid的事情,難道他就不能智商正常一點嗎??
黑白恩怨,黃種人買單,終究還是白人骨子里的種族歧視所致,而內(nèi)斂的亞裔骨子里的中西碰撞左右搖擺~感覺就像第三者,連爭取都不知道要爭取什么,尷尬的米國處境。
美國有色人種現(xiàn)狀,誤殺黑人,然后再被誤殺,刻意的營造輪回。電影里中西方文化的沖突,對于犯錯后事情的處理方式,都讓覺得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