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贏了,又能如何?
不知道有多少觀眾是沖著導演忻鈺坤去的,其實俺也是,這點不能免俗,畢竟忻鈺坤之前的《心迷宮》拍得太好了,自然會對這部《暴裂無聲》產生期待。
當然了,這里個人還是夾帶點私貨,除了沖著導演而來,個人也很期待宋洋,因為這位之前在《師父》和《箭士柳白猿》里角色個人很喜歡,尤其是《師父》中傲氣鐵骨的耿良辰,太帥!
最終,《暴裂無聲》最終呈現(xiàn)的效果是“令人意外”的,因為忻鈺坤在《心迷宮》這樣的荒誕幽默電影之后,拍了一部讓人背后發(fā)涼的現(xiàn)實作品,而之前“很帥”的宋洋,卻在片中飾演了一位糙漢子,還是個啞巴。
但“意外”歸意外,《暴裂無聲》的水準是令人滿意的,黑色犯罪電影,散發(fā)著冰冷刺骨的現(xiàn)實內涵。而全片那位糙漢子張保民的行為,雖然不修邊幅、孔武有力,但對比其他斯文敗類,他才是真正的“帥”。
當結尾之處,張保民看著抱著孩子,一言不發(fā)而離去的律師,那種眼神,無邊的絕望,我也是劇烈的心痛。
比無聲的吶喊更令人絕望的,就是失語。
盡管這位堪稱“地表最強的啞巴”從頭打到尾,但最后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宋洋在這里演技炸裂。
關于《心迷宮》的文章,請參考俺的舊作→自己點的火,含淚也要燒死個人(高能劇透)
比如昌萬年打開密室張保民走進去,與礦洞中“張磊走出來”的呼應關系等等,這是導演風格和手法的延續(xù)。
導演忻鈺坤應該是一個黑色犯罪電影的愛好者,比如電影的故事讓我想起了羅泓軫的《黃?!?/span>。
片中宋洋飾演的一直找孩子的愣頭青張保民,不就是《黃?!分幸恢睂ふ移拮酉⒌?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河正宇嘛。
以及電影中很多吃肉、大快朵頤的場景,還有《黃?!方Y尾,他妻子下火車那個鏡頭,可以對比結尾“孩子走出礦洞”的超現(xiàn)實場面。
灰色,冷硬,亂斗,黑幫打手,斯文禽獸,破碎且絕望的心,《暴裂無聲》終究是一部令人絕望的故事,與《黃海》的風格類似,都是那種冷冰冰的暴力和絕望,但故事還是不一樣的。
本片三個相互聯(lián)系的線索,帶來的偏遠地帶兩個階層背后樣貌,整個社會階層失語,就像廢礦洞嗜人的黑暗,啞巴的血拼是無聲的吶喊。
關于本片的故事,因為結構并不像《心迷宮》那樣標新立異,只是相對傳統(tǒng),所以關于《暴裂無聲》,并不需要復盤故事,但電影中還有一些關鍵的信息點需要解讀一下。
電影主線故事背后的就是環(huán)境問題,過度開發(fā),環(huán)境污染,而且廢礦洞就是電影主要場景之一,電影有很多鏡頭展示滿目蒼夷的大地,被廢礦渣覆蓋的山坡幾乎是寸草不生。
過度開采為什么會污染環(huán)境?這一點,我還是有發(fā)言權的,因為我大學里專業(yè)就是資源環(huán)境。
電影的發(fā)生地,是內蒙古包頭。
盡管電影中掩蓋了這一地點,但從導演自述中就能get到,電影是在包頭拍攝的,而包頭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礦床——白云鄂博鐵礦(是鐵、稀土、鈮的共生礦),此外還有鈦、錳、金、銅等礦產。簡言之,包頭的礦產有大部分都是重金屬礦,其帶來的污染,叫做重金屬污染。
除此之外,采礦還會帶來破壞地質地貌,礦區(qū)及其周邊地區(qū)水質的惡化,植被的破壞以及物種多樣性的喪失,水土流失與土地沙漠化等問題,如果沒有專業(yè)環(huán)境評估的話,就像電影中所展示的那樣,基本屬于“三無礦”,廢棄的礦渣隨手一丟,再加上是金屬礦,工業(yè)提煉造就的空氣污染(重金屬礦體量需要的強酸,為毒酸),這些問題會更加嚴重。
張保民的在家患病的妻子,以及送藥小哥的老媽,是典型的重金屬中毒,在保民妻子吃藥時,桌子上有瓶護肝片,這是重金屬中毒的癥狀之一,對肝功能的影響,因為喝了金屬含量超標的井水,久而久之,基本上是肝癌了。
這一切的主觀原因,在于昌萬年過度開采和“三無礦”的污染,而對于村民來說,當年他們?yōu)榱搜矍袄婧炞仲u地,這是客觀原因,張保民不簽字,還被人揍了一頓。
漆黑的廢礦洞,代表著吞噬一切的罪惡之井。
這段內容有三種解釋:
★亦幻亦真
這是一處超現(xiàn)實的隱喻,孩子從廢礦洞中走出,與《黃?!方Y尾妻子一個人下火車回去的橋段異曲同工,都是給人亦幻亦真的猜測。或許當時河正宇認尸體的時候認錯了,結尾妻子真的回去了,為這個冷酷的故事帶來一絲溫暖?;蛟S干脆就是一出幻想。
但《暴裂無聲》更加殘酷的是,直接告訴你孩子確實是死了。那么這處鏡頭,只能是美好的幻想了。
★走不出的礦洞
這里就要用到一處聽來的傳聞了,因為這種小礦的廢礦洞,進入就出不來了。
漆黑的礦洞,內部九曲十八彎,如果沒有照明工具的話,進去很難出來,因為你面對的是吞噬一切的黑暗,無法分辨方位,拐個彎就找不到光源了,越走越深,喊叫外面也聽不見。
諸如這種非露天礦(而且不是地下礦,因為不用下井,可能是淺表礦,把一座山掏空的那種),廢棄的礦口就那么敞著。調皮的小孩一旦好奇,跑進去基本就出不來了。所以電影的發(fā)生地,應該會有這樣的案例發(fā)生。
電影中最后孩子的扔著石頭“走出來”,應該也是大人教的一種方法,因為在黑暗的礦洞里,只能依靠聲音辨方位。一直往前扔石頭,聽著聲音走直線,有走出的可能,否則在那種地方,走直線都困難。
猜想,是導演設計了兩種故事,孩子真的是自己走進去,但迷失在礦洞中,最后依靠這種方式走了出來。但最終沒有選擇這樣的設定,成了廢案。但忻鈺坤最后還是將這處用到了電影中,也代表著一種警示吧。因為在礦區(qū)中,這種違章淺表礦所在地,真的有孩子走失過。
★鬼片
電影是鬼片,代表著孩子的靈魂,領著小女孩的靈魂一塊出來了,當律師呼喚女兒的時候,女孩靈魂還回頭看了一眼,最后還是回到了軀殼中。。。
PS,特別說明一下,孩子不是自己走進山洞的啊,是被殺的啊,電影里已經(jīng)說了啊。我上面說“走不出的礦洞”,是這種礦區(qū)的真實案例,放在這里用作警示。不是“孩子自己走進去的”。
我覺得這故事夠簡單的了,不需要復盤,怎么還有人看不懂???
雖然屠戶老丁被張保民打瞎一只眼,但最后還是幫張保民解了圍,最后還報了警。
因為屠戶也是明白人,或者也有點后悔。因為他也知道,就因為當時村民簽了字,結果如今污染嚴重,村里人大多患病,他也明白,自己當時是被村長忽悠了,只看重眼前利益。
退一步說,在電影的故事發(fā)生地包頭,百度一下,很多社會新聞都表明當?shù)匚廴咎珖乐?,導致牧民的羊死?/span>。屠戶他家是干嘛的,賣羊肉的!羊死亡對他的生意有直接影響。
于情于理,無論哪種可能,此時的屠戶,跟張保民的目標是一致的,都瞅昌萬年不爽。所以他才幫張保民,一塊對付昌萬年。再退一步說,萬一張保民有個好歹,自己也吃虧,畢竟后者作為家里唯一的勞動力,還處于對自己的“賠償期”。
這里要著重分析一下張保民,以及從徐浩峰電影里走出的宋洋。
雖然宋洋本人長得很像鄭雨盛,但這個角色感覺很像《黃?!防锏?span style="font-weight: bold;">河正宇,認死理,一條道走到黑,八匹馬拉不回來,雖然本片不像《黃?!纺菢雍芏嗟难?,但出現(xiàn)在這個角色身上的暴力,在盤知錯節(jié)的劇情造成了與眾不同的壓抑感,也令觀眾體會到巨大的無助感。
因為全片,他始終是一個人在戰(zhàn)斗。
這里就要說下宋洋的表演了。張保民是啞巴,但不是傻子。這個角色的狀態(tài),被宋洋演出了層次感。
張保民孔武有力,身高馬大,論打架一對一估計很難找到對手,所以造就了他這種很倔的性格。這種人心氣很高,一方面好勝,一方面單純。
到處惹是生非,打個架能把自己舌頭咬斷,而且“打架”,成了拖累他最大的原因。
在電影前半段,張保民幾乎就是《師父》里耿良辰的化身,目光銳利,還有點痞子氣。當年他為什么不簽字,并不是因為他目光長遠,而就是倔,老子不爽,就是不簽,你們又打不過我。
所以他一開始回到家中,也是這種狀態(tài),在飯館里二話不說就沖進后廚,不屌村長,在礦上幫老哥解圍,揍一堆人,就連面對昌萬年和其小弟,也是一副“誰怕誰”的樣子。就是這個角色好勝和單純。
宋洋是并不是練家子出身,他是學舞蹈和聲樂的,只是跟著徐浩峰之后,才開始習武,主修內家拳。這里借用徐浩峰的話來形容宋洋為“有緣得之,也賦天賦,相當難得。”翻譯過來,就是不但打得好,而且演得好。
而張保民這個角色的定位,轉折就在發(fā)現(xiàn)了被拐的小女孩之后,二話不說就跟他父親聯(lián)系,這個人心眼很好,但卻勢單力薄,為了找兒子,不計后果。
此時的“打架”,竟成為了他唯一仰仗的本領。
后半段,張保民的目光沒有了之前的銳利,目光逐漸暗淡,幾次尋找兒子未果,而且被人耍得團團轉。盡管又一次的打贏了,但最終換來的還是“失語”。
所以宋洋在這里演得非常到位,懂得把握度量,因為張保民出身卑微,有點痞子氣,前半段要演出一個到處惹是生非之人的好勝本色,但不能超越度量,否則后面對的勢單力孤和絕望的展示就收不回來了。在后半段,宋洋對張保民內心進行了大量的詮釋,以其目光逐漸失去光澤,帶出了這個角色層次。
面對“連句謝謝都不說”的律師,那種眼神,飽含著絕望和無助。但此時他還不知道,律師就是罪魁禍首的幫兇,這一幕,太讓人心酸。
甚至最后,張保民還是到處貼著尋人啟事,那種狀態(tài)早已沒了開場那股好勝心氣,而是空洞的眼神。
宋洋在本片中并沒有單純的去展現(xiàn)銀幕效果去奮力搏殺,而是心境體會角色層次感,將一個血性漢子與絕望的父親的詮釋做到高度一致,這就是張保民這個角色為什么如此出彩的原因。
PS,之前采訪過宋洋,他一直在感謝徐浩峰對自己的栽培,因為學習內家拳也不似爆發(fā)力運動學般刺激神經(jīng),而是逐漸培養(yǎng)人的定力和耐性,對本體有很好的養(yǎng)性力。如今看來,張保民這個角色,比起之前內斂的梁痕錄和柳白猿,還有外放的耿良辰。都更加具有層次感,也更加大眾化。 宋洋在電影里的表現(xiàn)證明,在徐浩峰電影中提升自己演技上的修為,在本片中得到了釋放,表演有了更進一步的空間。所以這里專門為其打call。
依然是熟悉的字幕,而且伴隨著“彩蛋”,但我更相信,電影在導演名字出現(xiàn)之前,就已經(jīng)結束了(后面的畫面和字幕,不算導演作品)。
昌萬年與律師瞞天過海,礦洞就是他們扔尸體那個礦洞,否則律師也不會在礦洞那塊心神不定,面對漆黑的礦洞,明知女兒在里面,他甚至都不敢進去。最后面對救了女兒的恩人,扭頭就走,最后還瞞天過海,這才是最讓人絕望的地方。
就像那個戴著奧特曼面具的小孩,片中還有一處鏡頭是小孩要把面具給張保民,但他沒要,因為超級英雄只有在電影里才有,現(xiàn)實里是不存在的。打架從未輸過的張保民,卻從未感到如此的絕望。
首發(fā)于公號:電影文酷
dreamcrowflim
難看。生氣。
一、太多沒有意義的鏡頭。通篇特寫鏡頭,開頭給羊肉館那么多特寫有什么意義?喝個水杯子也要特寫,吃個西紅柿也要特寫,一會來個山景,一會來個大門,看得很累。
二、故事很單薄。非常簡單的一個故事,墨跡兩個小時,期間頻頻看表,支持我看前半段的動力是豆瓣上說后半段很精彩,支持我看后半段的動力是都看到這了在堅持一會兒吧。
三、人物形象塑造的太差。大老板愛打獵、吃涮羊肉、想整死誰就整死誰,怎么身邊一群low逼,最后栽在那么點事兒上。白瞎導演花那么多鏡頭塑造角色。男主角一個單挑十幾二十個,古惑仔都不敢這么演,找孩子留個啞巴電話,還能再缺心眼兒一點嗎,男主角形象是個愣頭青熱血漢子,跟主演氣質一點也不搭,看一看就出戲。
四、導演想展示的東西太多。有想把故事拍的很深的野心。通篇特寫鏡頭,有幾個場景能很明顯的看出導演想做出黑色幽默的效果,但是太多的特寫看的人很疲倦,黑色幽默的層次很淺。
最后三個詞總結:刻意做作,故弄玄虛,不倫不類。
其實我一直都不太待見國產電影,尤其是近幾年的國產電影更是分成了兩派,一種是追大片,各種特效爆破,恨不得漫天都撒人民幣,還有一種就是都市鮮肉劇,靠幾張好看的臉,刷一下話題,輕松收錢,或者是找?guī)讉€喜劇明星弄點什么過期笑話,而夾在這倆中間的還有一派我最不待見,就是小電影,不論是題材小眾的文藝片,還是講述偏遠山區(qū)的小人物電影,取景器里看到的都是埋了吧汰的臟片,這種往往是票房不咋地,導演的水準更是不咋地,最后還抱怨觀眾欣賞不了,從而形成口碑和票房負負得下的效果。
一個好電影到底什么樣?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套個人的標準,在我看來,看得爽,能禁得起咂摸,能咂摸出味兒,就是好電影。
很多國內的小電影,題材和節(jié)奏緊湊的太少,早年《瘋狂的石頭》我看了好幾遍,是因為真的好,但這種片子幾年遇不到一個。更多時候小電影不是錢的問題,是導演講故事的方法太過于個人化,你不按觀眾欣賞的路子來,你降服不了觀眾,你就不會受到關注。
坦白說國內這幾年上映的小電影,后來幾乎都是沖著得獎去的,所以這次看《暴裂無聲》之前,我也以為這可能是一部奔著得獎去的作品,如果不是小長假上午閑著沒事兒,我可能也不會走進去看。這種看海報臟了吧唧的片子,要么就是用一種自以為是的語言,演繹導演才懂的藝術,要么就是一通亂打,最后結尾煽情。除了這倆套路,我想不出第三種,但看完的確讓我意外了。
片子不那么藝術,也沒不接地氣,片子沒什么暴力美學的打斗,主角甚至連吊個威亞空中回旋踢都不會,更沒有慢鏡頭加360度的旋轉拍攝,但是反而有了另外一種味道,后做力十足,很給勁兒。
開篇挺有藝術范兒的,一只手擺弄著幾個石頭,一個孩子趕著羊群,緊接著猶如地鐵隧道一般,在兩側亮起紅燈的一個深不見底的洞里,片頭字幕出現(xiàn)了,然后借著對白出現(xiàn)了本片最大的懸疑引子——孩子丟了。
男主人公回到鎮(zhèn)上的時候,通過回憶引出了當年的一場恩怨,為了簽字拿錢一干鄉(xiāng)親都圍著男主,希望用暴力逼他就范,反抗中男主用羊骨頭戳瞎了羊肉館老板的眼睛,羊肉館老板出場的那幾組鏡頭的確驚艷到了我。沒什么炫技,就是最冰冷的動物的尸體,沒有市井氣,只有冰冷,那些已經(jīng)死掉的羔羊,就好像只能任人擺布的我們一樣,當時頭腦中第一直覺是,該不是這個老板為了報復,所以殺了孩子吧?
緊接著導演就像猜中了你心思一樣,就給了這個橋段,羊肉館里屋真的傳出了孩子掙扎的聲音,觀眾和男主一樣,都著急的奔過去看,卻發(fā)現(xiàn)原來只是老板自己的孩子。
沒找到孩子,男主在回家的路上碰到的當年逼他簽字的村長,村長的出場也特別有趣,門口停著貨車,店員正一箱子一箱子搬著礦泉水,當時就想,難道是因為開礦導致了水污染?事實證明,后面情節(jié)里插入的幾個小鏡頭也的確說明了這些,村長一個人叨逼叨的敘舊,這時我才意識到,男主好像自始至終都沒說話???
對了,之前在礦上打架的時候別人叫他啞巴,看來是真的不能說話,不過這不能說話,后面還怎么演?
帶著這個期待,看完了全片,我得說,片子拍的真牛逼,鏡頭也牛逼,演的也牛逼,因為沒有廢話,節(jié)奏帶感,會講故事。
這個導演之前沒看過他的作品,但手法非常老道,他似乎特別善用【無聲的寂靜】來做氛圍,就在特別安靜的一個背景下,你覺得仿佛自己懂了什么,而且導演挺善于做反轉的,就像開頭那個羊肉館的小反轉一樣,后面還有很多類似這樣的反轉,觀眾幾乎都是帶著期待,接受失望,而做為一個帶點懸疑色彩的故事,它最牛逼的不在于如何布置迷魂陣,而在于最后揭秘的過程。
看慣了太多推理小說猶如柯南一樣在結尾,反派人物各種流淚哭訴,然后劇情開始閃回播放,一切真相大白,這個導演反復是逗你玩一樣,用的是一段一段的,小期待,小失落,小期待,小失落,不斷鋪陳鋪陳,鋪到最后給你細思極恐的一拳,讓你自己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如果只是張保民找兒子或許這個故事會變成《親愛的》第二部,但偏偏是陰差陽錯,張保民在找兒子的過程里參與了一場火拼,因為砸了大老板的車玻璃,雖然被大老板放過,但卻被打手一頓暴打,之后因為想打回來,在街上跟蹤了打手的車,意外地看到了在車上被綁架的孩子,帶著孩子躲在山洞里,才發(fā)現(xiàn)這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徐律師的孩子,于是徐律師、大老板、張保民才徹底攪和在了一起。
從大老板姜武射箭的時候拿起沒有箭頭的箭桿,到張保民被丟在后車廂里從座位底下找到的帶血的箭頭,從徐律師一直不接電話,到最后他看到羊肉館老板的孩子對他做出的射箭的姿勢,當他帶著極度恐懼的神情走向那個山洞的時候,一個答案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
導演這時候玩了一個特別贊的花活兒,就是插入了一段丟失的孩子出現(xiàn)的鏡頭,他不但出現(xiàn)了,還帶著徐律師的孩子一起跑了,逆著光恍惚的不像真實,直到徐律師大喊女兒的名字,我才忽然意識到,這應該是兩個孩子的靈魂吧?
果然,徐律師抱著女兒從洞里出來,女孩的靈魂聽到爸爸的呼喊,回來了,蘇醒過來。
但,女孩,徐律師,大老板,沒人告訴張保民,其實你的孩子,就在離你一步之遙的山洞深處。
我忘了是哪個導演說的,一個電影里應該加入一些特別讓人意外的不合理的場景,而通常這些不合理會帶著極大的記憶點和隱喻,比如白日焰火里晴天里的那個煙花,比如老炮里那奔跑在大街上的鴕鳥,比如暴裂無聲此處的那兩個奔跑的靈魂。
當徐律師抱著孩子離開,身后是一臉放心又一臉疲憊的張保民,當他看向深淵一般的山洞,從懷里拿出那疊尋人啟事的時候,我其實很希望他突然間眼淚噴出,情緒崩潰,之后大聲呼喊孩子的名字,然后給我一個煽情的,可以哭的機會,但是他沒有,導演也沒有。
因為這份沒有,以至于最后結尾的時候才更加虐心,張保民依舊在尋找自己的孩子,入獄的徐律師和大老板姜武兩個人都對孩子的死,都緘默不說,張保民拿著一疊尋人啟事,站在風沙里,背景里是一個轟然倒塌的礦山。
我們再傻也能明白,那個秘密的山洞,被永遠的埋在了那里……
真相,是羊肉館老板的小兒子畫在墻上的涂鴉,那一行小小的字幕,不過是給惡有惡報一個結局而已,對我而言,最好的結局已經(jīng)停留在徐律師重新帶回眼鏡,面沉似水地回答:沒有。
我沒有什么要交代的。
他沒有再做過什么壞事。
那些所有看不見的黑暗,都在此刻無聲了。
被咬掉的舌頭,不能發(fā)出聲音不可怕,可怕的是明明舌頭在,卻不能說出半個字。
這部片子里有大量的隱喻和符號,很值得有空的時候再看一次,但是片子結尾里那巨大的,壓得人喘不過氣的悲哀,卻讓我不想再看一次。
主角宋洋的表演在最開始的時候不溫不火,盡管是黑皮膚的滄桑,但一看也是一個大帥哥,帥哥演這種戲很吃力不討好,不是礙于好看的皮囊不能入戲,就是會因為用力過猛而成了反效果,加上導演沒有給出主角光環(huán),所以打斗里沒有什么特技,主角也一樣被揍的很狼狽,再加上被設定成一個帶點直男癌氣質的啞巴,更是給表演添加了很多的難度。
一開始宋洋并沒有一種丟了孩子的慌亂,大老爺們一樣,給人感覺心里有數(shù),什么時候開始覺得有勁兒,是從他一開始進姜武的辦公室,發(fā)現(xiàn)旁邊的小門好像有貓膩,這個留下的伏筆,引出了當打手騙他說,你兒子在我手里,他的那番以一敵百。
那段打斗的群戲從大開場的辦公間,打到狹窄的過道,最后打到富麗堂皇的辦公室,宋洋就和餓了三天的狼見到了肉一樣,眼里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那個小門的門把手。
他的所有眼神和動作都在表示一個訊息,讓開!我的兒子在那里面。
那一刻,你看到的是一個爸爸,一個丟了孩子的爸爸。
這個片子最殘忍的是,自始至終這個不會說話的男人都沒哭過一次,甚至連眼圈都沒紅過,因為他相信孩子遲早能找到。
然后……當徐律師帶著那個巨大的秘密,抱著自己的女兒,從他身旁側身走過的時候。
當他在站在離自己孩子只有幾步距離的山洞的時候,他表情里露出的是擔心,是希望。那一刻無聲的心碎是,觀眾。
當結尾,宋洋站在被爆破炸得塵土飛揚的大山前,一個小小的他,小到看不清楚的他,舉著孩子的尋人啟事捂著臉,我想,那或許是他哭的瞬間吧?
那一瞬間仿佛看到,一個什么都不怕,誰惹我我就打誰的漢子,跪了。
抱著小羊終于發(fā)出凄慘哭聲的媽媽,那聲音猶如一把刀子,刻下的那份大寫的無奈和隱隱的放棄,才是整個片子里最無法讓人釋懷的悲涼。
環(huán)境壞了不可怕,孩子丟了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自己都覺得,沒有希望了。
想到近幾年連續(xù)借助網(wǎng)絡浮現(xiàn)出來的社會熱點事件,可怕的不是令人發(fā)指的罪行,而是看這些新聞的我們,當時的一臉冷漠,和無聲。
片子看的雖然鬧心,但依舊要給導演和演員比120個贊~~
五星推薦!
借用友鄰的一句短評:“底層無處說,中層不敢說,上層不愿說?!边@句話也就體現(xiàn)這個片子社會性。導演本人在見面會也說了,他希望這個文本具有發(fā)散性,而不是有指向性的局限于某一事件或地域。
借懸疑外殼批判現(xiàn)實從三十年代弗里茨朗的《M就是兇手》之后變得不再新鮮了。而八十多年之后的《暴裂無聲》也使用了同樣的表達策略,并且完成地相對還不錯。
相比導演前作,他放棄了精巧的敘事結構,不再使用倒敘、打亂時空等技巧,反而放緩了節(jié)奏,放大了環(huán)境,重復使用大量的符號像羊肉和羊、象征正義的奧特曼、黑暗罪惡的山洞、一望無際的荒漠等等,不斷影響觀眾對于影像風格的感受。所以在這樣的前提下,仍然保證懸疑性是十分可貴的。
而懸疑性的體現(xiàn)更多來源于視聽技巧而非劇作結構。首先是麥格芬的建構,即礦工兒子的失蹤,電影開始于主角得知兒子失蹤,直到最后一刻這個謎底才得到揭秘,而中間所有的情節(jié)發(fā)展、人物轉變,都只圍繞著這一個線索展開。
最后屠夫看到兒子在墻上畫的內容時,鏡頭沒有先讓觀眾看到墻上畫了什么,而是先給屠夫特寫,以他的表情制造懸疑感,觀眾會有極大的欲望想要知道他看到了什么。這種技巧在懸疑片的維度里不算新鮮,但不得不承認,十分有效。
同樣的還有通過蒙太奇制造懸疑。礦工搶走麻袋后藏到山洞,正要解開麻袋的一瞬間,我們最期待看到麻袋里是誰的時候鏡頭切到姜武飾演的老板給律師打電話,以律師的女兒威脅他交出證據(jù),這時鏡頭才切回山洞,這時我們直接看到的就是那個女孩的臉。簡單的一個蒙太奇鏡頭,制造懸疑的同時又串連起了兩條線,提高了敘事效率。
相對更加高級手法就是那兩段超現(xiàn)實筆觸,男孩已經(jīng)拉著女孩跑向遠方,同時以平行剪輯交代礦工帶著律師來到山洞口,律師沖進山洞,鏡頭還停留在洞外,這時我們一定會想律師發(fā)現(xiàn)女兒不在里邊的反應,而最后看到他抱著女兒出來的時候大吃一驚的同時恍然大悟。男孩和女孩飛奔的畫面只是暗示男孩已經(jīng)死去,以及表達對社會的控訴和逃離的渴望。
超現(xiàn)實筆觸同時印證了導演的社會表達,崩塌的山洞就像主角的信念、希望,幻滅之時暴烈而又無聲,也和兒子的失蹤一樣,舍友問我兒子到底為何被射殺???這是怎樣的一個過程???這一點是不是敘事完成度上的欠缺???我想不是的,因為這不重要,因為兒子的生命也像崩塌的山洞一樣,消失地暴烈而無聲,社會底層人的命運就是這樣,死了就死了,沒有什么原因,更沒有人去關心。
礦工看似氣場強大,武力值也很屌炸,但實則無時不處于弱勢,被老板壓制,被律師利用,而律師則是個懂得“明哲保身”的人,懦弱而又自私,面對強權的軟弱與妥協(xié),礦工與老板廝打時的冷眼旁觀,以及救到女兒后甚至沒對礦工說一個謝字,以至于來自社會各個階層的所有傷害都疊加到了那個無法“發(fā)聲”的啞巴,這就形成了一個底層無處說,中層不敢說,上層不愿說弱肉強食的“動物世界”。
這些就是我在技法和表達方面肯定這部電影的地方,而扣掉的兩星則體現(xiàn)在劇情和人設層面。
首先是多線敘事(雖然線也不是很多)必將導致的弊病,即巧合帶動劇情轉折。老板射殺的小孩恰巧是礦工的兒子,老板手下來趕走礦場工人恰巧礦工也來這找兒子,老板手下綁架律師兒女恰巧被想要報仇的礦工看到,律師恰巧看到尋人啟事發(fā)現(xiàn)找到自己女兒的就是丟了兒子的礦工。這么多個恰巧只要有一個不發(fā)生,那么整體劇情就不成立,無法發(fā)展。
還有一些強行安排的地方,老板買通律師的時候為什么會在之后的山洞附近那種地方?老板手下綁架了律師女兒之后也在往那個地方去,為啥都老往那個土坡坡跑?說不通。
全片的氛圍和基調是沉重絕望而肅殺的,表演方式也更貼近于現(xiàn)實主義,而動作場面的設計卻完全與文本整體不統(tǒng)一,礦工的兩場大動作戲都是以一當十的勇猛,倒不是說不合理,只是動作設計完全是成龍那種略帶雜耍式的閃轉騰挪,以及利用一些道具作為武器。是很好看,但會出戲。
同樣不搭調的還有一些喜劇式的橋段,老板讓礦工寫自己名字,寫好后老板伸手去接,而礦工直接扔桌上,這時候給了一個側面全景,喜劇效果一下出來了。后面礦工從公司電梯出來和那幫打手的對視也一樣,先側面全景,再全景接打手們的反應,這也是喜劇的表現(xiàn)手法,不是這些情節(jié)不應該,只是同一情節(jié)用不同手法呈現(xiàn)會達到不同的效果。而喜劇效果的出現(xiàn)打破了全片的基本調性。
最后不得不說的還是結尾字幕,映后見面會有人提到這個,導演只是說不希望過于陰沉以造成不好的社會影響,沒敢提別的,大家也都知道這個真的很無奈,但是拋開客觀因素把它當成一個獨立的藝術作品來看,字幕當然可以成為給它減分的理由,但導演所說的社會影響也不是毫無道理,這就又牽扯到了內地電影甚至世界電影一直以來的一個癥結,藝術表達和社會影響的矛盾,而其它地區(qū)選擇分級來盡量降低這種風險,而在內地分級制度本身就是一個悖論。
其實可以看出來忻鈺坤是一個有自己電影理念和藝術追求的導演,包括他自己也說不想因為《心迷宮》的成功被貼上一些固定標簽,而他確實也在嘗試一些風格上的探索,同時保持題材上的堅持。而且全程在很認真地回答所有問題,并且解釋地非常全面詳盡,我覺得有這樣的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求變精神就值得去期待他的下一部了。
看過徐皓峰的電影感覺宋洋的表演不夠水準,尤其是臺詞,本來還挺擔心的,最后發(fā)現(xiàn)他是啞巴,終于松了一口氣??!
西寧,7月27日,F(xiàn)irst閉幕影片《暴裂無聲》。
2015年在我心里國產片最佳是花了170萬成本拍的《心迷宮》(2016是程耳的《羅曼蒂克消亡史》),這部《暴裂無聲》雖然是“全球首映”,但電影最后的一個鏡頭特效還沒全部完成,但影片從一開始就能感覺到的那種張力,隨著故事層層展開更是于無聲中讓人緊張壓抑,人性的弱點和黑暗,撕扯和痛處,在電影里皆展現(xiàn)無遺… 故事就不劇透了,大家回頭影院里自己看吧。
導演忻鈺坤是84年的,從高二退學那年就從來沒停止過對電影的執(zhí)著,而《心迷宮》的驚世之作和《暴裂無聲》的再接再厲,則證明了導演這十七年來的一路修行。所以,沒有什么橫空出世,有的只是厚積薄發(fā)。
First很棒,年輕的導演們很棒,中國電影,看你們的了。
《暴裂無聲》導演忻鈺坤在一場映后見面會上分享了很多關于電影的伏筆、細節(jié)和隱喻。因為時間很有限,觀眾只問到了一部分問題,導演在不完全點透的情況下做了較為詳細的回答?,F(xiàn)在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喜歡的點個贊哦~
關于《暴裂無聲》的這些疑問,導演都回答了(部分劇透慎入)
對于一部優(yōu)秀的懸疑片來說,每一幀可能都蘊含著導演深刻的用意。這樣的電影,有的觀眾只能看到半個小時,有的能看到1個小時,厲害的能看到整部電影,更厲害的能看到兩部甚至三部電影的容量。如果一部電影的生命只存在于放映的兩個小時中,不是很浪費嗎?
《暴裂無聲》導演忻鈺坤在一場映后見面會上分享了很多關于電影的伏筆、細節(jié)和隱喻。因為時間很有限,觀眾只問到了一部分問題,導演在不完全點透的情況下做了較為詳細的回答?,F(xiàn)在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喜歡的點個贊哦~
Q.在電影的后半部分有一個場景是小女孩和小男孩拉著手跑向了山坡,這其實是一個不真實的景象,您把這個不真實的景象放在真實的景象之前,這樣的處理方式是為什么?
A.首先,我在寫劇本的時候發(fā)現(xiàn),我作為一個懸疑片的影迷,看過很多這樣的電影之后,其實它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暴裂無聲》的開篇是關于一個父親找孩子的故事,通常的結局就是伴隨著你找到或者找不到,給出一個律師,給出一個老板,他們肯定會跟孩子的失蹤有關系。這樣的過程里面,觀眾會慢慢失去對影片結局的一個探求的欲望,我在想能不能在一個合適的時機讓孩子在合理的地點出現(xiàn),孩子出現(xiàn)的那一瞬間,會突然打破你對這類電影的一個認知,原來導演的模式不是要講孩子丟了,然后張保民去找孩子,孩子其實本來沒事,而張保民在找孩子的過程中卷入了跟另外兩個人的官司,他現(xiàn)在能否安全地走出樹林和孩子相遇成為了你對整個影片新的預期。我覺得在懸疑片的這個慣用模式里我需要給到觀眾一個新鮮的感受,這樣一個調整,可能在5分鐘后,大家又會發(fā)現(xiàn)又一個翻轉告訴你,其實不對,之前你所有對影片的建構完全是正確的??赡苓@樣的處理還解決了另外一個更大的問題,就是影片的結尾,我必須通過一種閃回、場景再現(xiàn)來交待到底這個孩子的下落是怎樣。而如果有這樣的一個場景在前面,你開始對孩子的失蹤有了一個認知基礎,當你看到最后徐文杰在審訊室里有一個蒙太奇的鏡頭,他想到空空的山洞的時候,其實這是個空鏡,沒有任何信息。但那一瞬間你知道孩子在哪了?而關于孩子的下落你是自己構建出來的,我沒有給到你任何具體的情節(jié)和畫面,我覺得這樣的處理會更高級一些,而且讓觀眾很好地參與到整個影片的一個互動里面來。
Q.有人說現(xiàn)在的電影,你總要給觀眾一個發(fā)泄的窗口,讓觀眾感覺這個故事在某一方面是圓滿的,如果不給觀眾這個窗口,觀眾的接受能力會非常低,這樣的話,對電影的傳播力度可能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打擊,所以我也想問一下,導演對這個是怎么看待的?
A.關于結局,特別感謝您能問這個問題。其實很多觀眾會質疑,結尾的字幕是不是一種妥協(xié),是不是為了過審。其實,我在做《心迷宮》的時候,對電影上映后的情況是沒有概念的,后來通過路演,通過看很多評論,我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觀眾觀影的訴求、心理和理念都是不一樣的,當我做《暴裂無聲》的時候,知道這部電影要跟更多觀眾見面。作為一個創(chuàng)作者,其實你承擔了很多社會責任感,你不能過于“為所欲為”。我覺得整個影片其實是很沉重的,到最后這種沉重幫助觀眾去理解了電影的主題。但到最后一口氣,其實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有一個字幕,讓那些內心比較柔弱的觀眾會覺得好像尚存一絲希望,還是有一點光明的,不是到最后一口氣把你壓到底,所以電影的最后其實是為了那些觀眾做了一點點的變化。
Q.從開始我就注意到了羊群的意象,比如吃羊肉、用羊骨去傷人,羊的意象貫穿整個電影。另外電影里還多次出現(xiàn)了鹿的意象,我很好奇您挑選羊和鹿的意象是有什么想法呢?
A.首先鹿其實沒有那么復雜,它只是凸顯昌萬年作為一個有狩獵愛好的老板,可能在某些環(huán)境里面鹿的狩獵是合法的,所以他也會合理地得到鹿頭的裝飾。
其實羊很重要,大家會發(fā)現(xiàn)很多關于羊肉、羊的鏡頭,一直在強化它出現(xiàn)的環(huán)境。比如張保民跟羊住在一起,昌萬年一直在吃羊肉,還有一個獨眼龍的屠夫,他一直在剁肉。我套一句別人的話吧,我們4月1日在北京做首映禮的時候,史航老師講過“別的導演都在拍食物,忻鈺坤拍了一個食物鏈”。其實這些就是電影里我給大家的一些意象,謝謝。
Q.看到最后感觸最深,因為影片的名字在最后出現(xiàn)了,暴裂無聲,我覺得這個名字取得非常妙,讓我感覺非常悲哀。從頭到尾,主角一直在打,一直在“暴裂”,但是他是一個啞巴,最后的結尾他很“暴裂”,但更加無力。我想問問,導演為什么要取這樣一個名字?
A.我試著在盡量不點透的前提下幫您解答一下。關于片名,其實張保民不是一個啞巴,他是因為口腔殘缺導致他不能講話,其實也是不愿意講話。這樣一個設置把人物性格的前史已經(jīng)交待了,他跟別人打架,把舌頭咬斷后,他可能到現(xiàn)在更不愿意講話。而在找孩子的過程中,其實如果他不能講話,他會非常的困難。所以這樣一個性格的父親在找孩子的過程中,只能不斷地用肢體、用暴力,用這種看上去毫無效果的方式去跟這個社會溝通。
但是前面為什么給張保民設置這么多打戲呢?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人物就是很躁動,從一開始就在打,但是暴力根本沒有解決問題,甚至沒有得到真相,這樣一個反差,當張保民最后孤身站在山前的時候,那一刻你會覺得,這個人物的那種悲傷、悲涼會在你心中起到一個作用。
Q.中間張保民被抓到昌萬年的辦公室,然后里面有一扇門,突然里面有一個像眼睛一樣的東西在閃光,這個東西到底您想表現(xiàn)什么?
A.關于那個眼睛,我們在拍戲的時候拍到的其實是一只鹿的眼睛。但是張保民在那種昏暗的光線下看不清楚,只是那一點讓他覺得有問題,而且后面很多情節(jié)關聯(lián)讓他覺得似乎跟孩子的失蹤有關系。因為當時那個打手說他見過這個孩子,到了辦公室后他們通過一些謊言的編織又讓張保民感覺被欺騙了。所以當張保民后來聽到打手說,你把女孩還給我,你兒子在我們手上,他瞬間覺得他兒子一定在那間密室里,所以他才有一個動機,想要趕緊沖破重重的阻礙,沖到密室,但是里面其實沒有他的孩子。
Q.走丟的小男孩最后不是跟小女孩站在一個山坡上了嗎,然后遠方出現(xiàn)的是一片城市,導演您想表達什么?
A.這樣的一個鏡頭其實還蠻重要的,北方的朋友對于這個場景肯定不陌生,是在一個霧霾之下的城市。其實我們影片里一直有關于人、關于孩子、關于土地、關于未來的一個這樣的情節(jié)或者線索的延伸。我相信有的觀眾肯定會在那些畫面里面得到一些提示,因為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誰的孩子留下來了,誰的孩子消失掉了。
Q.最后律師被抓的時候,一開始他沒有戴眼鏡。后來警察問他還有什么要說的時候,那一刻他戴上了眼鏡,說“沒了”。請問這個戴眼鏡的含義是什么?
A.哇,越挖越深了,挖到了一個表演的層面了。那個鏡頭在當時的語境里面是一種掩飾的作用,因為所有這種在人物面前做遮擋的東西,如眼鏡、面具都是對于真相的一種掩蓋。當時的語境里面,他拿下眼鏡他在思考,他思考的過程我們看到了真相的一個回顧,最后他選擇戴上眼鏡,其實跟他最后回答的兩個字一樣,他在掩飾,他把真相藏起來了。
Q.電影開頭,張保民的兒子張磊在放羊的時候,在電塔的基座上壘了一個石頭堆。后來張保民去找他的時候,發(fā)現(xiàn)那個石頭堆已經(jīng)塌了,我就想問一下,專門給了這個鏡頭是有什么含義?
A.電影開頭是我希望觀眾能夠有印象的一個畫面,那個鏡頭用了很長的時間,你會記住那個石頭堆的形狀。它其實是個小三角形,而影片里面其實一直有關于三角形的道具還有構圖的使用,包括影片最后爆破的那座山的形狀也是三角形。為什么是三角形,其實很重要,觀眾可以自己再去想一下。
而開篇的那個鏡頭除了是三角形外,張磊的磊字怎么寫?三個石頭,其實那個場面就是張保民作為一個不善言辭的父親跟他兒子平時溝通的一種方式,你會發(fā)現(xiàn)張保民的家里面,窗臺上也有很多這樣的小石頭??赡軓埍C衿綍r會告訴兒子這就是你,然后張磊沒事就會壘石頭,而當張保民看到石頭堆倒塌的瞬間,他心里會開始有點不安,包括觀眾也會認為,一個小孩壘的石頭堆塌了,那么這個孩子的生命會不會有什么安危?
另外,昌萬年的辦公桌上也有一個三角形的金字塔,他后來還用這個東西把張保民打倒了。
Q.我注意到,電影里面反復出現(xiàn)了奧特曼的意象,甚至還有屠夫兒子把奧頭曼面具摘下來遞給張保民的鏡頭,有什么用意?
A.那個面具的形象,應該可以引申到張保民的孩子跟屠夫的孩子其實是很好的小伙伴。因為在那個村子里,所有的孩子都在看一個動畫片,這一點大家可能都有共鳴,大家看一個動畫片,可能平時在一起聊的就是這樣一個卡通形象。張保民回村給兒子買的書包上面也是一個奧特曼的形象。這說明大家都喜歡這個東西,那場戲屠夫的兒子要把面具摘給張保民,極有可能面具就是張磊的。那這樣一些鋪墊讓最后,他成為事件唯一的一個目擊者的時候,其實就很明顯了。
而為什么是奧特曼呢?它在動畫片里面其實是一個超人的形象,它是簡單的一個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故事,但是影片里面我們是在描寫成人世界的復雜。而這樣一個對于真相其實有特別大的殺傷力的孩子,戴著一個超人的面具游走在這樣一個世界里,他什么都做不了,他無能為力,到最后他也只能袖手旁觀。這個人物的這樣一種反差其實會讓觀眾覺得很揪心。
關于那個孩子(屠夫的兒子),我再多說幾句,其實電影里面一直有對飲水的鋪陳。村長家里一直在囤積礦泉水,村里很多人喝到井水后都有慢性病,因為重金屬污染了水源。那么,其實這個孩子也是水污染的一個犧牲品,他有點先天的智障,雖然他目睹了真相,但是他可能太小當時也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哦,你在找這個小朋友,面具是他的,所以還給你,他不能夠用語言跟張保民做一個交流。包括他后來看到了律師,他也無法告訴別人律師做了什么。這樣的一個處理有兩個含義:在主題層面來講,他很無力;另外一點,他也可能是影片里另外很多孩子的一個象征。
Q.男主角是不是太能打了,在辦公室里一個人打趴十幾個專業(yè)打手,是不是有點不真實,因為劇情需要嗎?
A.其實你仔細想一下,張保民真的很能打嗎?他在第一場礦山里打架的時候,很多時候是從背后偷襲別人的,而當很多人圍上來的時候,他也得躲。
而在辦公室里那一場戲,他為什么那么能打是因為,他非常相信他的兒子就在密室里面,那樣一個父親不可能停下來,他一定是用盡最后一口氣要拼進去。有一個問題大家要注意到,一個動作類型片里面,一般都會覺得主人公很能打。但我們這樣一個電影是在真實的基調上去設計,那些打手其實是不會把人打死的,因為你知道他們也是拿錢辦事,他可能把你打倒就行了,而張保民在那樣一個環(huán)境下是不怕死的,他為了達到目的是不擇手段的。而且你再想一下,張保民所有的動作都是沒有套路的,人多的時候他就扔東西去砸,有時候實在躲不過就扛一下,所以他是一路千瘡百孔走到最后的。當然,如果大家能代入一個父親尋找孩子的那種急切心情外,這些處理還是可以接受的。
最后其實我很想說:
不要在電影院玩!手!機!
(由月 整理)
邀請了韓國的動作指導,整個拍攝手法以為是在看韓國電影。后面以為在看動作片。教科書式的刻意,襯托姜武反派的絞肉機、優(yōu)雅的音樂等手法很刻意。臺詞與表演也挺像電視劇。這次的線性敘事暴露出故事的普通,人物較為扁平,二元對立,不如《心迷宮》呈現(xiàn)的人性復雜,劇情也不大新穎。特效兩毛錢
對于平均水準以上的年輕導演,應毫不吝嗇予以鼓勵,對于年齡一大把了還言之無物的導演,才要無情打擊。
老板兒子吃真空羊肉,貪婪絞入碎肉機;屠夫兒子喝污染井水,正義只在電視屏。戳瞎左眼,被戳傷的同鄉(xiāng)都能包庇;咬斷舌頭,被救助的律師卻不敢發(fā)聲。憑蠻力壘不成金字塔,靠假聲變不成兔子媽。超人面具如同良心咒,送不回原主;尋子告示像是招魂符,在風里飄搖。真相埋進泥土,藏入山洞,終于再無人知。
僅僅是80%成片,已經(jīng)精彩絕倫。中國類型片就該這么拍。良好的多線敘事控制力,深穴映射人性,爆炸增長的經(jīng)濟,暴裂難控的社會問題,男人無聲的憤恨和傷痛,就像無法發(fā)聲的底層人民。黑暗結尾,孩子沒有尋回,真相沒有昭顯,這卻是社會真相。有時惡人作惡,僅是為了與相同利益者變成真正的同盟。
看有評論提到科恩兄弟,問題就在這里!這片子還是以敘事為主導的類型片,就算敘事想留白,還生怕觀眾看不明白,從劇作角度上講就不是科恩兄弟啊羅泓軫啊那些導演的反類型處理,這也是這么拍很難顯得高級的原因,逼格被商業(yè)片的敘事套路框的土土的,一旦劇情邏輯和人設背景不夠無懈可擊,問題就來了。
一個啞巴貼尋人啟事到底為什么要留自己手機號,就不能給老婆買個手機嗎,買不起就把自己的留給她啊……本片前半段拍吃的拍得好好哦,燉羊肉、涮羊肉,饅頭蘸腐乳、饅頭配咸菜絲腌蘿卜絲,還有姜武那個西紅柿!宋洋吃饅頭比在深夜食堂里吃那狗逼香腸香多了
'Wrath of silenc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crime movies I've seen. It's a mix of genres. It's a crime movie,a mystery movie,an action movie,it's also a social realistic movie. Xin Yu Kun plays very well the mix of different genres in this film,and it has a powerful ending.
上層偽善殘暴,中層冷漠自私,下層失語無力。
不斷向下,墮入黑暗的那種片子,鞭撻了社會主要矛盾,且不負責提供解謎快感,所以看完會很沉,很堵。如果《心迷宮》還是手工時代的自發(fā)創(chuàng)作,《暴裂無聲》明顯是工業(yè)時代(卡司動作特效)的考量,三人較勁,律師一角太弱,宋洋戰(zhàn)力太強,姜武模式化。優(yōu)點和缺陷都比較明顯。
昌萬年摘掉了作為文明人的偽裝——假發(fā),露出了他的本性。徐文杰戴上了作為斯文人的偽裝——眼鏡,選擇了沉默。兩個孩子跑上山頭我以為全部都得救了,但最后徐文杰找到他的女兒,并呼喊她的名字,站在山上的女兒回頭看了一眼。原來山上那兩個孩子的鏡頭是虛的,代表了將死之人,女孩被徐文杰呼喚了回來,而男孩卻沒有?;蛟S男孩當時像女孩一般,如果有人呼喚他,或許也能回來。但張保民身在社會的底層,有口也說不出話,連真相也不可能會知道,他內心爆裂,但有口無聲。
忻鈺坤第二部作品不是一部秀操作的《心迷宮2.0》,要說風格像誰,都像也都不像:凝視山洞的庫布里克單點透視、像科恩兄弟一樣塑造的神經(jīng)質殺手、《老男孩》一樣的長廊Fight…不一樣的是,不只是想告訴你兇手是誰,而是他的選擇,以及像手術刀一樣劃開上層失態(tài)、中層失德、底層失語、人間失格的社會癥結
好看!兩個小孩子跑到山頂那里,太美了!神來之筆的鏡頭,特別喜歡這個處理。
3.5 整體模仿對象依舊是科恩兄弟,加上案中案的反轉和血腥暴力鏡頭,類型上是好看的。野心極大,企圖以三個人、兩件案的勾連做出對社會貧中富的投射,幾處“無聲”設計則指向社會與階級的失語癥。但顧此失彼,概念性過強的結果是劇作層次和前作《心迷宮》有差距,人物設計上有刻板化傾向(特別是對老板的設計)、前段節(jié)奏拖冗。宋洋的表現(xiàn)很是驚艷。
當你望著深淵的時候,深淵也在望著你。
昌萬年是食肉者,徐文杰是喝湯的,而張保民本人就是“肉”,原本他們在食物鏈的一個位置安之若素的扮演自己的角色,但意外沖垮了一切。失控之后,每個人都發(fā)現(xiàn)自己不過都是“肉”,昌摘下假發(fā)和西裝,也得臣服于暴力和運氣,徐走出金錢和言辭的保護也要面對殘酷,張的代價或許更大。人性暴裂的悶響。
結局太他媽的屌了,看完在影院倒吸一口涼氣。影射也很牛逼啊,1984的摩托牌照,一個底層屌絲的人設為啞巴(沒有話語權),律師(代表中產和法律)和煤老板(代表權貴和黑惡勢力)的相互勾結。所以即便張保民擁有《黃?!防锞d正赫那樣爆表的武力值,也只能淪為這個殘酷社會的犧牲品。
三個階層,三種晚餐,三樣人生。資產無良,中產無能,無產無聲。
當年摩托羅拉的電量還是大大不如諾基亞。
求求宋洋一直演這種糙漢子吧,太特么帥了
主角叫張保民,剝削到了極點就是暴民。徐文杰最后被審查時的說的沒有了,隱瞞了小孩被射殺的真相。沒有半點被主角感化,大部分人還是以自己利益為重,可能這才是現(xiàn)實吧,換做我,我也不會坦白,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