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婚姻,責任,世俗,舊情復燃,一個女人的抉擇。
村主真把“男人賺錢養(yǎng)家女人在家看娃”貫徹的徹徹底底,連妻子穿什么衣服都要根據(jù)他的喜好而定,妻子想出去工作都要考慮再三,最后才極不情愿地同意,又因為妻子晚了一會兒去接小孩便對妻子大發(fā)雷霆甚至要求她辭掉工作,生二胎這種事情妻子是否愿意也并不重要,他喜歡,他覺得對孩子的成長有益,他父母也同意,這件事便算通過了。妻子只是一個維持家庭幸福假象的角色,一個帶出去不會過多言語卻能滿足他虛榮心的配角,一個家庭仆人,一個泄欲容器,一個生育工具,一個沒有喜怒哀樂唯唯諾諾的“妻子”。他盡到一個丈夫,一個父親的責任了嗎?沒有。他只是在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一個完美的妻子形象,然后要求她變成這個樣子,至于她愿不愿意——難道她還有別的想法嗎?這不是很正常的嗎?我辛苦工作掙錢養(yǎng)家,她都不需要工作,她只需要當一個家庭主婦,這不是很輕松嗎?至于愛情——婚姻里不需要愛情,婚姻里只有責任。這種世俗觀念深深的刻在他腦子里,自始至終他都覺得,我沒做錯什么。 反觀鞍田秋彥,他獨特的個人魅力對闊別十年的前女友還有著莫大的吸引力,以至于兩人重逢后便忘情地擁吻在一起,忘記了時間和地點,拋開所有的世俗戒律。他記得兩人第一次見面時塔子畫的設計圖,糟糕的線條,過大的窗戶,卻還是在設計兩人的未來住所時把窗戶做的很大,只因為他喜歡從窗子望出去的地平線,只因為這是塔子喜歡的能看到很多東西的大窗戶。他和塔子有很多的共同點,都是由母親撫養(yǎng)成人,都是世間孤獨的靈魂,渴求家的溫暖。他溫柔,細致,看到塔子第一口先吃了紅薯,猜她喜歡,便會把自己碗里的紅薯都夾給她。不僅是靈魂上的心有靈犀,肉體也無比契合。做愛時他會吻遍塔子的每一寸肌膚,用唇齒纏綿表達愛意,緊緊相擁。
對塔子而言,鞍田秋彥的出現(xiàn)喚起了她心中深埋已久的愛和欲望,她留意他,她渴望他,她在他身上找回了被愛的感覺,是讓她重返職場,重拾自己的愛好,讓她回歸社會,在她熱愛的設計領域大展身手。是對她的尊重,是對她身體的喚醒。鞍田秋彥讓她從“妻子”“母親”變回了塔子這個本真的人,她獲得了自由。塔子也有過糾結,她放不下年幼的女兒,便提出了分開,秋彥沒有挽留。而一場大雪,卻徹底改變了她的選擇。明知無法返回,丈夫卻依舊任性的要求她返回東京,只因為“女兒需要你照顧,我媽沒時間。”塔子質問為什么你不能去接女兒,他反倒振振有詞,我忙著工作,這不是我該做的事情。傲慢,自私,毫不關心妻子,只一味提出要求。當她走在漫天大雪里看到那個熟悉的身影——已經(jīng)身患重病卻還是放心不下她前來接她回去的鞍田秋彥,內心的天平義無反顧的向秋彥倒去。他們上路。塔子再次給丈夫打了一個電話說她明天便會返回東京,丈夫似乎察覺到了什么,用“你圣誕夜晚上去哪里了”來威脅她回歸家庭,卻不知這反倒徹底激怒了塔子,讓她決定出走,離開這個不愛她的自私自利的男人。身份的不對等,在他家人面前極力隱藏的自卑和秘密,丟失的自我和自由,她受夠了這壓抑的生活。摘下婚戒,毫無牽掛,她重新走入漫天大雪中。完成抉擇的塔子迎來了新生。鞍田秋彥卻突然暈倒在雪地中,死亡的陰影籠罩著,塔子母親的那句“但是人啊,難道不是深愛之后再死去嗎?!?讓塔子堅定了自己的選擇,她深愛著秋彥,秋彥也深愛著她,她要和他在一起,在生命結束之前。
影片的最后,塔子開著車,秋彥坐在她身旁,公路的左側是一輪升起的旭日,溫暖而明亮。red,太陽的顏色,欲望的花火,滴落的鮮血,靈魂的解放。
影片里很多細節(jié)都做到了對比。塔子在家里總是很少說話,總是低著頭,一副溫順的樣子。而當她和鞍田秋彥在一起時,她能和他交談,表達自己的喜好,穿著他的黑色高領在他的家里自由的走來走去,提出自己想要更大窗戶的需求,她是自由的人。塔子的丈夫對她沒有親吻沒有愛撫,用她的嘴發(fā)泄完就結束。而和鞍田的性事總是激烈又纏綿,她在上位,主導這一場性愛,鞍田對她表現(xiàn)出絕對的依賴和服從。最后兩人開車位置的轉變也是體現(xiàn)出她獨立意識的覺醒,目光堅定,帶著所愛之人向前方馳去。
應該說這是一部很能體現(xiàn)女性導演特征的電影,恰到好處的配樂,《哈利路亞》的隱喻,細節(jié)的處理,連性愛鏡頭都是那么的情色而不色情。整體觀看體驗是很好的。對于社會固有的男女責任思維的批判,對女性面對家庭和工作如何取舍給出了答案,也鼓勵女性要勇敢追求真正的愛情。
妻夫木聰完美的詮釋了鞍田秋彥這個角色,他溫柔體貼,善良浪漫,周身被孤獨的氣息圍繞,眼里帶著無限溫柔和愛意,有致命的吸引力。同時又很性感,舉手投足間散發(fā)著成熟男人的誘惑,單手點煙那個鏡頭把誘惑展現(xiàn)的徹底,而用臉貼近女主伸出的手這一動作又展現(xiàn)著他的脆弱。就連激烈的床戲也是力與美的結合,無辜的眼神和泛紅的耳朵沖淡了侵略性,稱得上賞心悅目。
“但是人啊,難道不是深愛之后再死去嗎?!?私以為塔子媽媽這句話是對劇中人物感情的最好總結,向死而生向死而愛,在生命走向終點之前,愛要不留遺憾。
母親說她,你應該從來沒有從心底里愛上過誰吧。不知道如何愛人,不知道如何愛自己。以為多一點忍耐,家庭生活就能美滿,以為表面的和諧就是幸福。
但她并非沒愛上過。當她再瞥到他,只那一眼便認出了他,并像著了魔一樣瘋狂的找他。而讓她看到自己,這都是他設計好的。他也許活不長了,在自己死前想再見到她。他把自己的愛書交給她,他希望被愛,被記住,被懷念。她也最終做了真實的自己,拿掉了婚戒,脫掉了妻子母親的外衣,向著朝陽對他說:“いきましょう”。我想這里既是“行きましょう”,也是“生きましょう”吧。他們終于擺脫束縛,勇敢做了自己。
只是,在世俗道德里,他勾引人妻破壞別人家庭,她是不負責任的母親,不要臉的妻子。他們只愛自己。
在錯的時間做對的事情,是需要代價的。
這種矛盾、掙扎被刻畫的淋漓盡致。日本電影一貫的細膩,也把兩次cx拍的很精彩,第一次的美好,第二次的悲傷……
只是有一點疑惑,為什么是紅?指他生病流的鼻血?指兩人面向的紅紅的朝陽?
在離家的高鐵上看完了這部帶點公路文藝感的電影。覺得自己是真的猛士 大庭廣眾下看了兩段基本上完全和意識流無關的床戲—— 全程一邊被撩的內心瘋狂尖叫,一邊又羞恥感爆棚。
友情提示,這部電影就適合半夜三更關了燈一個人窩在被子里自嗨。
看電影之前就發(fā)現(xiàn)豆瓣都在夸妻夫木聰前所未有的性感和肉欲,確實 他連造型都和唐探差不多,臺詞總共也沒幾句,但是他只要出鏡就會有種荷爾蒙都要溢出屏幕的撩人充滿你的感官。從來都沉默又自持的男人,當他把那種帶一些易碎感的深情歇斯底里地傾注在一個人身上時,那種違和卻又全然的安全感,無論是誰都會瞬間擁有拋下一切和他走的勇氣吧。
雖然本質上這就是一個已婚主婦出軌絕癥憂郁霸總 拋夫棄女要和野男人一起解脫的爛俗故事,但到影片的最后,隧道的盡頭有光漫進來,鞍田從塔子的肩頭醒來,看到她的眼睛前所未有的堅定。
時隔多年 我好像突然又有點了解到 喜歡一個人到可以不顧一切到底是什么感覺。
日本人真的好會,那種內斂的瘋狂、克制中又帶著失控的感情,自覺很有東方美。
妻夫聰木真的就連一個眼神都把感情傳達的十分透徹,而夏帆那雙透明的眼睛讓她總帶著天真的無辜感,令人不自覺心疼。
而最后一段丈夫抱著女兒泣不成聲的場面,卻意外的戳到我的心。 他在電話里哭著說:
“婚姻就是和喜歡的人一起過一輩子。”
大概喜歡是真的吧,只是社會造就了男人,讓他們想當然的構建了一個利己又排他的世界。 可話又說回來,一段破碎的關系從來都不是一個人的責任,妻子的一味忍讓沉默委曲求全,也是惡果的一部分。
綜上只是我的個人偏好和理解,沒有任何專業(yè)的成分。
我還
終于明白為什么一直對紅不滿了,因為設定、因為結局。這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愛之深責之切。
鞍田得了絕癥,活人是絕對贏不過死人的,所以這不公平,給本來就處于優(yōu)勢地位的鞍田(難以忘懷的暗戀/曖昧對象,丈夫不關心女主,女主只是賢妻良母的工具人形象)開了掛,二者之間的感情會被弱化。
一時上頭很容易,無論是新鮮感還是曾經(jīng)的愛,無論如何都讓他們的感情看起來那么符合真愛的標準。但若是鞍田一直活的好好的,女主離婚后又和他結婚會怎樣呢?我不敢想。
當然按這種設定鞍田也不會下定決心去找女主了,畢竟一個將死之人還有什么可怕,什么可失去的呢?另外就是里面的每一個人都在助攻,男二在鼓勵并挖掘塔子的真心,丈夫的漠視,母親遭遇的難堪,臨別前對塔子的那番話(在我看來太刻意了),所有的一切都在明明晃晃的指向出軌?尋求真愛之路。
靠外界才能覺醒嘛?女人只能是這樣嗎?為什么不好好思考一下。無論是出軌還是忠貞,起碼應該明白自己到底在干嘛,并有為此承擔后果的覺悟。我希望看到塔子自己真正明白且自發(fā)的做出選擇,而不要一味靠外界的推動和刺激。
里面給了蕎麥店老板一個很重要的戲份,原句是:女人真是不容易啊。既要對配偶和孩子付出,普世意義上的相夫教子,又要在職業(yè)上有所收獲,參考女人四十,這些付出并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已經(jīng)付出了很多,但女人出于各種原因(愛or良心,無所謂是什么理由)依然會問自己是不是做的還不夠?愛一個人是永遠不會害怕付出過多,就像我母親曾經(jīng)崩潰地對我哭喊:你不知道我有多愛你,我恨不得把心掏出來給你。那一刻我恨不得去死。
又一個給她們抽煙的鏡頭。塔子說很久不抽了,說明以前抽過,我想是暗戀鞍田卻又得知對方訂婚的時候吧,很苦澀,真的。這個推測實際并無邏輯可言,但每次看這都是我的第一直覺。
文藝片里總是喜歡把曾經(jīng)的錯過當做真愛,但依我淺薄的認識,這種情況幾乎不存在。曾經(jīng)的錯過一定是有原因的,雖然無法尋覓、羅列原因,但極大概率是不合適。
再遇見就一定契合嗎?我抱有疑問。
--------------------
今天喝醉之后又看了一次,每次看這部電影都是喝醉的時候。已經(jīng)記不清看了多少遍了,再看一遍,即使我給了五星,實際上這部片子也值得70至80分。想想這部片子,就像我喜歡過的人,即使有諸多缺點,我依然愛他。大概是我不敢愛完美的人吧,總覺得我不配。再看又發(fā)現(xiàn)了很多細節(jié),時間線上,塔子在10年前遇到了男主,彼時22歲,她在26歲(4年后)有了孩子,推測是在這四年間結婚。同時鞍田是在塔子22歲那年結的婚,推測塔子進入鞍田事務所,而他已經(jīng)訂婚了,再發(fā)現(xiàn)自己心同時愛上兩個人塔子選擇將暗戀與時有時無的曖昧忘掉。實際上塔子是個很有原則的人,她篤定的說自己與男主沒有不可描述,發(fā)乎情止乎禮,實際上她從來沒忘掉過男主。
鞍田要建一座自己的房子,卻邀請女主參加,這個意思很明白了吧?
ps,來自一個總是受傷的作者
我將主要從人物、愛情本身來說一下我的感想。我不太想討論電影的社會意義,大家討論的也挺多了,而且大男子主義在影片中也很明顯,基本上也不用過多解釋。所以我覺得我還是去欣賞不倫帶來的沖擊性的美和影片本身的美吧。
01
我認為女主塔子的形象十分立體。她是一個很會忍耐的人,也很懂得滿足。即使有著自己的夢想,但做個家庭主婦也并不抱怨,也覺得丈夫很溫柔、和孩子關系很好。她只把真正的自己藏在心里最深處,與現(xiàn)實妥協(xié)。而與鞍田先生的再次相遇把她從這種妥協(xié)中拉了出來,她開始重新追求自己的興趣,重新應聘了空間設計師的工作,也自然地與鞍田先生舊情復燃。塔子在工作中與在家庭中完全是她心理的兩個不同面,這種兩面性使人物顯得無比真實。她向家里隱瞞了自己父親出軌的事實,稱其在國外工作;她與家庭的相處也很賢惠,這可以從一開始燒菜、做飯、迎接丈夫回家、跟著丈夫去參加聯(lián)歡會等看出來,她完全就是個理想的家庭主婦形象。而在工作中,她上班工作的第一天晚上就與同事一起出去吃飯,并與男同事小鷹開心地互撩了一會兒,一起去看了夜景、一起騎了自行車。小鷹評價過塔子,認為她明明是結婚的人,卻好像是在一個人生活一樣。可見塔子心中一直住著一個真正的自己。
02
鞍田先生相較于塔子并沒有那么細節(jié)的場景描寫,且他還寡言少語。我們認識鞍田先生幾乎只有兩個途徑:人們對他的評價,以及鞍田先生的眼神與動作。塔子說,就算和鞍田先生在一起,也感覺他好像是一個人一樣。小鷹給的評價是鞍田先生對什么都不關心,甚至他自己。可見鞍田是一個很孤獨、帶著點憂郁色彩的人。相較于塔子的陽光、充滿希望,他是一個面向絕望的人,這也與他患了絕癥有關。塔子喜歡設計大面積的窗戶,她想看到更多,而鞍田卻吐槽她設計的窗戶總是大得夸張。塔子設計的窗戶望出去是水平線,這給人一種遠方與希望的感覺,而鞍田先生的家中,他為窗外設計了枯山水,在灰白的石子上只有一棵枯槁的矮樹。這種“陰”的風格與塔子形成了對比,也使兩人的感情更奇妙、更富有沖擊力。鞍田的眼神更是給予人一種絕望、破碎中帶著愛的感覺(對不起,我有點描述不出來,但真的太絕了),一下子把對塔子的愛之深與自己本身的絕望孤獨都展現(xiàn)出來了。有些人說覺得鞍田的形象不夠立體,確實他不如塔子來的立體。但我覺得以整部電影的角度來看,我倒覺得鞍田的形象恰當好處。正是因為沒有特別多的背景交代與生活鏡頭,才讓他的孤獨顯得更加富有感染力,是一種模糊的、難以言喻的孤獨?;旧嫌^眾都覺得鞍田的眼神是全片最絕的地方之一,而這種眼神帶給人的從來不是什么具體的故事,只是一種無言的感染力,它比講鞍田一百個背景故事來得更讓人心碎,它追求的是意境。所以留白所帶來的模糊感可能要勝于具體感。
另外,我覺得鞍田先生是一個很符合日本美學的人物。就剛剛的模糊、留白感,其實我感覺和虛無主義有一些相似。川端康成的《雪國》中,男主人公島村是研究舞蹈的,他不喜歡舞蹈中實際的動作,而喜歡舞蹈中模糊的,講不清楚的東西。他所追求的葉子,更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形象,給予人空靈的感覺。葉子更加是一個沒有背景交代的人物,真的幾乎什么都沒有,而正是這種虛無感才帶給了島村美感。所以我覺得鞍田有些類似,當然他不是用來專門體現(xiàn)虛無主義的,所以并沒有葉子那么的不現(xiàn)實,但這種留白的、虛無的美感在他身上是可以與虛無主義共鳴的。所以我覺得影片里的做愛情節(jié)也恰當好處,因為它在不破壞鞍田的留白美的同時彌補了鞍田的模糊感,讓觀眾知道他是真正存在的一個人,是實的,并非像葉子一樣是作者沒有原型地想象出來的。另一方面,鞍田先生一直舍不得扔的《陰翳禮贊》也是奠定日本傳統(tǒng)美學的作品之一。我沒有讀過這本書,簡單看了一下一些介紹科普,倒是覺得有點符合鞍田先生的家的建筑設計。一種在陰中所生長出來的美,包括窗外的枯山水的設計我覺得與“侘寂”的理念有些接近。(等我把這本書看了一定再來補這一段?。H缓笪疫€私心地覺得鞍田與塔子最后一次做愛的場景充滿了物哀的美。物體在消逝的瞬間帶給人哀愁,這種美感超越了生命永久綻放的美感,就像櫻花飄落的瞬間,你才感到它曾經(jīng)的綻放是如此震撼,它的飄落又是如此凄美。悲傷其本身也帶著美。鞍田先生或許第二天早晨就要離開了,然后他們最后一次做愛。因為消逝,他們悲傷,他們熱烈地愛去迎接絕望的到來。因為自己比較喜歡讀文學以及自己的一些情感經(jīng)歷的原因,我有時候也會想如果自己寫一部關于愛情的小說,我一定要設計一個“第二天男女主因為某些原因必須得結束愛情”的場景,然后他們都深知這一點,然后他們談那最后一天的戀愛,然后他們一定要做愛,最悲傷地做,流著悲傷的眼淚地做,去等到他們破碎的那一刻。我覺得也挺奇妙的,我這個人沒讀過這方面的書,當時也沒看過這樣的電影,但我腦中一直都被自己這樣的一段想象所感動。我覺得做愛是表現(xiàn)這種悲傷的最具沖擊力的形式。然后好巧不巧,我的想象直接完美地在《Red》里實現(xiàn)了。塔子流著眼淚,鞍田問她:“為什么。你為什么如此悲傷?!彼釉囍蠐P了幾下嘴角,隨即便愈加悲傷地哭了起來。配上BGM鋼琴曲。天吶,這種悲傷,這種美感,這句“為什么。為什么你如此悲傷。”,真的是美到極致。我詞窮了,太美太美了。
03
我想談一下我對鞍田先生與塔子的愛情的理解,想法源自《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里討論了亞當與夏娃會不會做愛。世人喜歡設置媚俗,以此來否認亞當夏娃會做愛,就像否認上帝有腸子,雖然他有嘴。實則亞當夏娃是沒有智慧的人類,他們并不會為做愛感到羞恥。因此無論是糞便還是做愛,在伊甸園中都不會被視為羞恥之物。在書本最后,附錄里,弗朗索瓦·里卡爾的《大寫的牧歌與小寫的牧歌——重讀米蘭·昆德拉》中總結了兩種牧歌,天真式與經(jīng)驗式。天真式引向媚俗,是一種前進而得的理想,這種理想遮蔽現(xiàn)實,它無法真正達到。而經(jīng)驗式引向美,是回歸原點,是倒退式的理想,而作者米蘭昆德拉似乎更贊同這樣子的理想。那么這樣一來,人類所有的智慧都會成為世俗吧,只有那些最純粹最根本的,才是理想。人類的原點是伊甸園,而亞當夏娃幾乎與動物相同,那也就是說人類回到最本初的生物狀態(tài)才是最高理想。所以我在思考,那做愛是最崇高的東西之一嗎?書中說道托馬斯和特蕾莎就好像彼此的夏娃與亞當?shù)奶娲?。女人由男人?chuàng)造,所以世間總有兩個人是同體。但人們總是碰不到他或她的夏娃或亞當,所以尋求了最合適的替代品。所以特蕾莎與托馬斯的互相召喚是神圣的,是接近伊甸園的。這樣,是否意味著只有和你的亞當夏娃或最合適的“亞當夏娃”做愛,才能被稱之為理想,而其他都不是?托馬斯和其他情人做愛,都不曾最終達到這樣的高度,而我們可以想象他和特蕾莎在村子里一定做到了。
所以以這個角度來說,世俗戀愛便是世俗戀愛,而精神戀愛可以說是前進的牧歌,而以神圣為基礎的肉體靈魂戀愛是退后的牧歌。我總覺得不能只用肉體戀愛來形容回歸的牧歌吧。我用靈魂這個詞不同于平時所說的精神戀愛中的靈魂伴侶,不是說互相什么都懂,而是不言中沒什么需要懂,不需要你去懂,只是在神圣下被吸引到了一起,你們是注定的,是神所創(chuàng)造的。
RED就給了我這樣一種感覺。鞍田先生與塔子,沒有很多語言,他們的藝術觀念也不見得完全相同,但他們的欲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我看著他們不是想象不出來他們做愛(當然也不用我想象),而是想象不出來他們會因此感到厭煩與罪惡。他們的做愛沒有給我任何令人反感的墮落,或者說世俗的墮落,而是回歸原點式的墮落。我對之感到是崇高、是神圣,是最根本的人的動作所以我覺得他們是神圣選定的人。同樣,就像《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特蕾莎和托馬斯最終選擇了去鄉(xiāng)下,這是一種后退,是與世隔絕。而鞍田與塔子也基本實現(xiàn)了這種隔絕的條件。首先偷情本身就是脫離社會道德的,所以某種程度上來說便是與社會的一種隔絕。再者,影片將兩人在新瀉的雪中相遇趕路的場景切開,穿插在故事線中。很巧,《雪國》中的雪國原型也是新瀉:“穿過縣界長長的隧道,便是雪國?!边@種雪地、杳無人煙的公路,不正是與世隔絕的最好場景嗎?而雪也是純凈的象征。這更渲染了兩人的原點式愛情。當我知道那首《哈利路亞》講的是國王與手下一個將軍的妻子因為真愛在一起了的故事,我更加覺得如此。歌名為哈利路亞,偷情表面上是違背宗教的,是不道德的,但實則卻更接近了伊甸園,接近了神。
04
“紅”。Red既是希望也是絕望。紅色的血與永遠出不去的隧道里的紅色燈光是絕望,而塔子駛向的地平線閃著清晨的染紅了天空的光,是一種希望。紅色的布如塔子的心,她在糾結中飄搖,最終落地,卻被鋪上了一層雪。雪是純美的象征,卻也冰冷且容易消失。所以這抹紅承載著的,是現(xiàn)實的絕望中所建立起來的內心深處的希望。屬于鞍田先生和塔子兩個人的希望。
婚姻之死
性愛之死
人格之死
你不再是你
你曾經(jīng)是誰你現(xiàn)在是誰你將要是誰
只是你不再是你
你的存在不再因為你是你而重要而特別
而是因為你所代表的社會符號,人之妻,女之母,婆之媳,社交應酬的一個無關緊要的符號
你不需要有審美,因為你代表的社會符號早已有它的模板
你不需要有個性,因為你所說的每句話都要套用社交辭令
你不需要有脾氣,因為你的存在只為了家庭的圓滿,看上去
你當然更不需要自我的價值實現(xiàn)和情感需求
所以每年お正月要你的母親來我家拜訪我的父母,編造出你的父親在海外工作的謊言
不愛你的人在所有交通封停的風雪夜說因為你是媽媽所以你要回來
是啊,你的意見或安危何曾重要過,你的存在價值只是為了配合我的存在和需要
直面心之死之深淵
便要在有生之年溫柔抱緊心之摯愛
撫摸他,親吻他,每一寸肌膚紋理,吸吮他的味道沁入心脾
讓他身體的溫度溫暖差點死去的心
十年前就愛上的人
當時是已婚的我未得的勇氣
十年后相遇
電石火光之間的眼神交錯便已知是你
怎能再次錯過
直面癌帶來的身之死之深淵
卻讓我更加堅定心之意
讓我的眼神溫柔包裹你
讓我給你帶來生之希望
おめでとう(你不用再在已死婚姻的墳墓里繼續(xù)扮演一個沒有人格的人形立牌,你就是你啊,那個我愛的有生命力的你,即使筆觸粗糙卻畫出我最愛的設計
讓我抱緊你,親吻你,讓你體驗這世間愛意之溫柔情欲之歡愉
最后覺得柄本佑扮演的角色在整部片子里乍看累贅,實則點睛
何のために結婚したの?家族いるのに、一人で生きてる感じするよ。
為了什么而結婚的呢?明明有家人,卻感覺你是自己一個人活著。
是啊,比起真的孤身一人,這種孤寂感,才是活之深淵吧。
本片唯一的優(yōu)點就是對妻夫木聰進行了充分的女性凝視,他除了隨時表現(xiàn)自己的美麗和努力做愛取悅女主以外仿佛沒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普女還是別結婚了。女主起碼有個有錢老公和妻夫木聰那樣的不倫對象,普女要是結婚了可啥都沒有?!熬退氵^去一千年,男人就是男人不是嗎。”
7分,18分,47分,一小時18分,一小時50分。不謝
柄本佑出現(xiàn)的時候我內心活動是:他要和妻夫木聰比一比誰拍床戲更欲嗎?(想多了)
這劇情,好幾個地方都讓我笑出聲……女主全程驚慌表情擠壓下的眼袋加重了我的困惑,這是睡到妻夫木聰該有的表情嗎?不過夏帆的氣質還是貼合的。剛看完十分上頭怒打五星,很開心和大家一起睡到妻夫木聰
頂級日本主婦春夢。在家待無聊了馬上就有英俊神秘色氣橫流的前男友拉你去角落強吻,老公不中用大帥哥親你的腳跟你doi陪你私奔,關鍵都已經(jīng)吃到小七這個級別了還要再塞一個衣冠楚楚的柄本佑追求你是不是有點營養(yǎng)過剩了啊?
全片柄本佑最出色,乍看輕浮倒活得透徹。夏帆也只有和他的那段戲像是有血有肉的人物,而不是劇情設定中的角色。整體觀感接近《愛不由自主》,空鏡頭比人像出色,苦情多于愛欲,一個潮濕一個寒冷,觀影結束只想癱在椅子上嘆氣。(打光出戲)
舔腳那段我死了!誰不想讓妻夫木聰舔腳呢?
主要看小七船戲,居然還挺猛烈。
聰聰爛片小王子名不虛傳
絕癥霸道總裁人生盡頭の虐戀 導演不是妻夫木聰迷姨(?)我都不信 妻夫木聰出現(xiàn)的每一秒都又帥又性感 很難一口氣看完 因為每一次妻夫木聰出場都覺得被帥到窒息 電影本身好不好?不重要的。
一邊做愛一邊流淚,好像做愛是一件痛苦的事,就算過了一千年,依然是父權社會,從來如此,便對么,東亞三國手牽手,誰先平權誰是狗,
日式畫面+韓式劇情 全片看下來只記得一句臺詞:你為什么要結婚
看到大家一邊夸妻夫木聰一邊默默給了兩到三星,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真就人間真實??
這是我認識妻夫木聰這個演員的十幾年以來第一次get到他的“欲”,導演一定夾帶了私貨,這里面妻夫木聰出現(xiàn)的每一個鏡頭都超sexy,抽煙戲很帶感,吻戲跟船戲更是潮濕度滿滿。不得不說,帶著愛拍出來的對象就是不一樣。夏帆的顏值崩得讓人接受不了,角色更是莫名其妙,演技是日式委屈小白兔。劇情太韓劇了,除了妻夫木聰,這個片子整體非常弱。
看了個電影 哭的口罩都濕了 妻夫木聰越來越像梁朝偉 往那里一站都是戲 眼里是星辰大海 陷進去就跑不掉 全電影院和妻夫木做了一場愛 夏帆配得上他的戲!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一輩子碰不到刻骨銘心的人比較好 還是碰到以后又失去比較好 但是電影就真的好
中間那場無露點的情欲戲就很有技術含量,比 porn 好看不知道哪去了。
仿佛坐在電影院里偷了兩個小時情。那種偷情是,當你聽到他聲音的那一刻,你只想奮不顧身收拾東西上車跟他走,哪怕明知道最后這輛車可能墜毀地獄。只想大哭一場。
沒辦法,小七真的太欲了,好澀情,是那種沉默的野獸,少婦殺手,克制進攻,放肆啃食,熱烈地燒著,做愛時仿佛少年一般,非常適合當出軌對象,寂寞的時候誰不想和他發(fā)生點關系。
看之前和看之后都只有一個想法:想跟妻夫木聰不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