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合法副本

愛情片法國2010

主演:朱麗葉·比諾什  威廉姆·西梅爾  讓-克洛德·卡里埃  阿加特·納坦松  

導(dǎo)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播放地址

 劇照

合法副本 劇照 NO.1合法副本 劇照 NO.2合法副本 劇照 NO.3合法副本 劇照 NO.4合法副本 劇照 NO.5合法副本 劇照 NO.6合法副本 劇照 NO.13合法副本 劇照 NO.14合法副本 劇照 NO.15合法副本 劇照 NO.16合法副本 劇照 NO.17合法副本 劇照 NO.18合法副本 劇照 NO.19合法副本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11-18 00:23

詳細(xì)劇情

英國作家詹姆斯·米勒來到意大利城市托斯卡納為新作《合法副本》舉辦講座。他與讀者討論書中的觀點:關(guān)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真實性的議論是毫無必要的,因為復(fù)制品本身即是原作,原作也是由其他作品復(fù)制而來。一個做古董買賣的法國女人帶著11歲的兒子參與了討論會,想為剛買的書索要簽名。中途因為兒子餓了她提前離開,臨走時留下了一個電話號碼。\n米勒和女人在她的古董店再次相遇,他們驅(qū)車去郊外看一樣?xùn)|西。她開著車載著米勒無目的游蕩,談?wù)摃闹黝},參觀博物館,談?wù)撍涯娴膬鹤樱瑑扇艘宦飞蠣幊巢恍?。在一個咖啡館,女老板以為米勒是女人的丈夫,就開始和她圍繞米勒討論起婚姻。于是他們將錯就錯,米勒開始扮演女人的丈夫,兩人約會,去賓館。但是副本只是復(fù)制,而非原作,米勒結(jié)束復(fù)制身份,獨自離開了郊外。

 長篇影評

 1 ) 評論原樣復(fù)制 Copie conforme

愛在什么什么降臨前三部曲的提煉版吧??赡軟]那么通俗。?;蛘哒f活潑。。
設(shè)計比較有意思,男的成為女的丈夫的拷貝,電影本身就是生活拷貝,拷貝中的拷貝。。按影片的意思,是原版還是拷貝并不重要
最后反倒像是開始,拷貝過程結(jié)束,作家回到自己身份,選擇坐火車走了,就像回到最初,選擇不在一起。。最后一個神情非常復(fù)雜,經(jīng)歷過這個人生,還是沒經(jīng)歷就錯過了,他是復(fù)制品還是他自己,他把他自己搞蒙了。。??赡芫褪且驗?,感情是真的。
還有些亮點,比如胖禿頭男告訴作家你跟女人爭論什么道理沒用的,最簡單就是把她肩膀一摟,什么都搞定了,于是男的一摟,果然。
然后,男的摟完后,到他開始放心的發(fā)脾氣了。。
還有很多東西,阿巴斯厲害

 2 ) 一部電影,兩種看法

先前看到一說法,在《原樣復(fù)制》中,阿巴斯終于學(xué)會了正反打。這話可能是認(rèn)真的,由此可見,一般人對阿巴斯的誤解有多深。這話也可能是諷刺,說拍話癆片其實沒啥難度,然而哪怕是對話,這部電影中依然用了太多的長鏡頭。如果截取片中兩個人開車去看畫一段為例,時間長度大概十分鐘。一二十年前,阿巴斯肯定幾個長鏡頭了事,不讓人物出現(xiàn),對準(zhǔn)前方或者路邊風(fēng)光一頓猛拍,山路彎彎彎幾許,何處是他們的家。另一種做法是把鏡頭打在演員臉部上,特寫到底,追求極致。而在《原樣復(fù)制》中,行駛旅途穿過市區(qū)進入了鄉(xiāng)間,中間包含有背景變化,攝像機也從車體外部進入到駕駛座,以示兩人距離縮短。除去幾次標(biāo)準(zhǔn)的正反打,二人配合的冷笑話也顯示了演員的臺詞功力,阿巴斯把路邊的樹也放到了對白當(dāng)中,一整段算得上饒有趣味。

比諾什飾演一個有身份但沒有名字的法國女人,她熟練使用法語、英語和意大利語三種語言,然而阿巴斯不是昆汀,《原樣復(fù)制》沒有講究什么翻譯互轉(zhuǎn),沖突爆發(fā)。如果注意到雙方交流時的語言發(fā)生變化,這就表明了人物身份和彼此關(guān)系開始轉(zhuǎn)變,因為作家在前半程基本只用英語交談。其實語言并不會讓觀眾頭疼,讓觀眾頭疼的恐怕是對藝術(shù)品和復(fù)制品(贗品)的討論,好比新浪潮電影充斥的美學(xué)哲學(xué)以及各種主義。伴隨著身份的改變,兩個人也轉(zhuǎn)入了中年夫妻的情感命題,作家充當(dāng)了復(fù)制丈夫,電影變得好理解起來。

作家解釋創(chuàng)作靈感,他在佛羅倫薩看到一對母子在看雕塑。雕塑不是真品,然而兒子依然陶醉。巧合的是女人那時也在佛羅倫薩,她和兒子的關(guān)系也處于緊張狀態(tài)。阿巴斯解釋比諾什的角色時說,她就是一個復(fù)制品。觀眾理解她,就能理解前作《希林公主》(Shirin)的所有女人,所以這個角色不需要名字,只需要一種“對位理解”。

如果把《原樣復(fù)制》看做講述中年危機的通俗劇,影片差強人意。受限于閱片量,許多人只把片子視為是“日出日落”系列的深度版。然而阿巴斯講《原樣復(fù)制》更靠近羅西里尼的《意大利的旅行》,意大利也是一個背景,它還可以是維也納、可以是巴黎以及伍迪·艾倫的紐約。

觀看電影時,觀眾很容易會有移情作用,尤其是碰到與自己某方面相似的。他們不會覺得電影人物是虛構(gòu)的,遙不可及。相反,他們會覺得真實可信,充滿著情感。于是每部電影都是一個游戲副本,觀眾去重復(fù)體驗。

《原樣復(fù)制》結(jié)尾處,臥倒在床上的比諾什閉上眼睛,光線柔和,好似一幅靜謐的人物畫。作家面對鏡子,審視自己,同時也看向了觀眾,然后銀幕上的窗口成了一部“片中片”,外面是托斯卡納的街景,傳來了鐘聲。那一刻好似十五年前,他們相遇相愛,但這對夫妻卻不是那對夫妻。顯然,阿巴斯并沒有刻意去改變自己,他還是關(guān)注電影的本質(zhì)。盡管比不上極端的《希林公主》,《原樣復(fù)制》依然有實驗成分存在,全然對手戲的演員表演更是意外,比方在咖啡館里,比諾什眼神里的遲疑不安,實在太真實了點?!灸戏蕉际袌蟆?/div>

 3 ) 身體力行在辯論的男女,到底誰贏了?

看歐洲電影真的需要一個很長的反射弧。

在看《合法副本》的時候,我悶得幾乎走神。我覺得原因主要是我看了官方的電影情節(jié)簡介,然后把自己困在了官方介紹:電影討論的是,藝術(shù)的贗品/男女主角扮演的夫妻是否具有和真跡/真實夫妻關(guān)系一樣的價值?

但第二天卻一直在腦中回放電影的片段,越想越覺得每個細(xì)節(jié)都值得玩味。 撇去電影關(guān)于藝術(shù)的討論,可以把它理解為一對有點曖昧的男女在第一次約會中相互征服的過程,也是一場他們關(guān)于愛的辯論。

我們按照這條邏輯線把電影再復(fù)盤一次。


電影開始。 “英國作家詹姆斯·米勒(威廉·施梅爾 William Shimell 飾)來到意大利城市托斯卡納為新作《合法副本》舉辦講座。他與讀者討論書中的觀點:關(guān)于藝術(shù)創(chuàng)作真實性的議論是毫無必要的,因為復(fù)制品本身即是原作,原作也是由其他作品復(fù)制而來。一個做古董買賣的法國女人(朱麗葉· 比諾什 Juliette Binoche 飾)帶著11歲的兒子參與了討論會,想為剛買的書索要簽名。中途因為兒子餓了她提前離開,臨走時留下了一個電話號碼?!?(官方簡介)

女人離開講座,和兒子在餐廳等漢堡。 兒子揶揄女人,說她發(fā)花癡喜歡上了作家米勒,想和他談戀愛。女人矢口否認(rèn),接著說起她買了6本書,要送給她妹妹,XX, XX 。兒子笑說你買這么多書干什么? 為什么要送給xx, 你根本就不喜歡XX。 女人開玩笑說, 你就當(dāng)我就是喜歡買我不喜歡的書送給我不喜歡的人。 --- 其實這里女人這么說,已經(jīng)默認(rèn)了兒子的猜測,她其實根本對作家的書不感興趣,觀點也并不認(rèn)可,她是喜歡上了作家本人。她留下電話號碼,根本不是邀請作家去她的店里觀摩古董贗品,而是希望能再見到作家。


然后,鏡頭一轉(zhuǎn),作家來到了女人的古董店。女人出來迎接 --- 明顯可以看到她精心的打扮過--- 她沒有把這當(dāng)成是一次藝術(shù)交流,而是一次約會。 作家看著店里的古董,說:它們很漂亮,也很危險。你要小心,要和它們保持距離。 女人笑了,說,它們只是贗品而已。 作家卻說,是,但是仍然要和它們保持距離。 ----- 這里其實也是作家對女人(以及愛情)的態(tài)度, 他顯然是察覺到了女人的驚人美貌和她的曖昧,但是他卻提醒自己,這很危險,要保持距離。 ---- 哪怕是假裝的,也不行。 這也是為什么,這之后整天的約會,作家都別扭不配合,尬出天際,因為他一直在和自己內(nèi)心交戰(zhàn)。

然后作家提出要出去走走。女人說她想到一個好地方。 作家同意,然后表示只要9點回來趕上火車就行。于是兩人坐上女人的車。剛上車這段時間,氣氛還算不錯,屬于女主小粉絲恭維作家,大家都客客氣氣的階段。

轉(zhuǎn)折點在于,作家給女主簽書,送給她妹妹瑪麗。 女主開始吐槽瑪麗來活躍氣氛, 她說瑪麗樂于躺平,過自己的庸俗小日子,買花里花哨的假珠寶,還嫁給了一個沒文化的口吃,連叫她的名字都是“瑪瑪瑪瑪瑪麗”。 在一個文化人面前吐槽一個庸俗小市民,本來女主預(yù)想的效果是,作家哈哈大笑,然后加入女主一起吐槽,從而促進彼此的親密度。 誰知道,作家大家贊賞瑪麗,說瑪麗是難能可貴的"真貨”,她和丈夫的愛情真摯感人。還把已經(jīng)簽完名的書拿回來,加上一句話。

到這里,女主急了,冒著出車禍的危險,非要把書搶過來看作家到底寫了什么。 電影里沒有直接說到底作家寫了什么,但是能想到,他說的是贊美瑪麗真實的話。 女主到這里已經(jīng)生氣了 --- 說自己口里庸俗的妹妹真實,那就其實是對女人自己的否定,說明她的生活是虛假的,是自以為是的附庸風(fēng)雅。

大家可以自動帶入一下,一個女神,打扮的漂漂亮亮的,主動約會看起來對自己有點意思的大叔,一路恭維帶氣氛,本因為手到擒來,結(jié)果被這么一懟,還不得氣炸。但是由于自己有教養(yǎng),還是第一次見面,不能直接炸,于是就開始綿里藏針,找機會懟對方。

所以這段插曲之后,女人不再客客氣氣,開始針鋒相對的和作家辯論作家書中的觀點。在辯論中,作家看著路邊的柏樹,說,這些柏樹在這里已經(jīng)上百年,它們都是真正的藝術(shù)品,不過是沒有陳列在藝術(shù)館里而已。 這里也能理解為什么作家會對瑪麗贊賞,作家心中其實認(rèn)為生活本身就是藝術(shù),其他任何形式的藝術(shù)品都是對生活這個本體的復(fù)制。 所以做為生活復(fù)制品的藝術(shù)品,沒有討論真品贗品的必要。


等終于到了目的地。是一個當(dāng)?shù)氐慕Y(jié)婚熱門地,有很多新人在此宣誓舉行婚禮。 女人帶作家來此,是來這里的博物館看一副被當(dāng)做真跡流傳了200年的贗品。(當(dāng)然隱蔽原因肯定也有此地的浪漫氛圍很適合約會的原因)女人覺得這是作家書里觀點的極佳例子,作家一定會喜歡。 然后,作家卻興味了了,說這種例子并不罕見。 女人的殷勤再次被碰了一鼻子灰。 氣氛很尷尬。這時女人的兒子打電話來,女人從約會狀態(tài)無奈切換到單親媽媽,不耐煩的對熊孩子大喊大叫。 大豬蹄子作家在一旁,卻說孩子是天生的哲學(xué)家,懂得活在當(dāng)下,值得大家學(xué)習(xí)。

這,試問哪個被熊孩子搞的的焦頭爛額的媽媽聽了不光火。。。 約會氣氛直接降到冰點。

在這個氛圍下,兩人走進了咖啡館。聊天中,作家走出去接聽一個工作電話。這時,咖啡館的老板娘和女人攀談起來,并誤以為作家是女人的丈夫。 女人并沒有解釋,而是借這個機會,開始戲假情真的跟老板娘數(shù)落起作家來 --- 憋了一肚子氣的女人,終于逮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發(fā)泄自己對作家的一路上積蓄的不滿。 越說越爽,越說越如戲,給作家編排了一大堆戲,什么常年工作不回家啊,不解風(fēng)情啊,不帶孩子啊,blablabla。。。 罵了個爽。

在咖啡館開始冒充夫妻的這段之前,有個鋪墊。作家講述了他幾年前在羅馬碰到一對母子的故事,女人聽的淚流滿面。這對母子并不是女人和她的孩子,但是女人卻把自己深深的代入了進去。說明女人就是一個非常容易如戲的人。 所以之后的借機冒充也就合理了。

作家回來之后,女人解釋了老板娘誤認(rèn)為他們是夫妻的事,然后他們離開咖啡館,繼續(xù)在小城散步。 他們的談話仍然是關(guān)于藝術(shù),關(guān)于生活的辯論。但是這次不一樣了,女人找到殺手锏了:一旦她覺得講理無濟于事,就開始妻子上身,對作家作為“丈夫”的失職開始聲討。 作家被女人強烈的情感裹挾其中,也開始或真或假的扮演起丈夫的身份。他可能也覺得,這是個比說理更好的實驗方式,用真正成為贗品夫妻,來說服她同意自己的觀點,復(fù)制品和真品一樣,也能傳遞真實的情感。


兩人的夫妻氣場實在強大。很快,一對熱情的新人竟然邀請他們一起合照,覺得他們長久的婚姻能給他們帶來好運。女人開心的扮演了婚姻幸福的妻子,而作家卻一百萬個不愿意。作家很嚴(yán)肅的對女人表示,我們都經(jīng)歷過,我們知道,這之后會演變成什么樣。為什么還要糊弄這些年輕人,讓她們對愛情和婚姻產(chǎn)生幻想。

一樣經(jīng)歷過失敗婚姻的女人卻不這么想。她仍然有少女般期待的眼神,仍然真心為這些新人高興,她是從內(nèi)心仍然相信愛情的人。 她不愿意承認(rèn)愛情會隨著婚姻和時間而消逝。

從這里開始,兩人雖然還在談話中辯論藝術(shù)品的價值,但是其實都話里有話,辯論的重點已經(jīng)轉(zhuǎn)移到了 “愛情最后都消逝嗎?婚姻最后一定會變丑陋嗎? ”

作家對于自己的觀點是非常篤定的 ---- 他自己也確實這么做的, 這也對照了他為啥一直對這個漂亮女人的曖昧拒之千里。他拒絕的就是注定會消逝的愛情。

在這場辯論中,作家的態(tài)度有兩次動搖。

第一次,在兩人對于小廣場的雕塑藝術(shù)價值爭執(zhí)不下后,女人隨手在路邊拉來了一對剛退休的游客夫婦,證明其他人也同意她對這個雕塑的評價。夫婦中的先生攬著作家的肩膀,對他說,我不知道你們怎么鬧不愉快了,但是我告訴你,只要你摟著她,一切就好了。 這里,作家看著這對感情融洽的夫婦里去的背影,將信將疑,別別扭扭的把手放在了女人的肩膀,摟著她慢慢走去餐廳。

這一摟有奇效。女人馬上柔軟下來,兩人愉快的在餐廳坐下,甚至點了一瓶酒。女人終于在作家這感受到了曖昧的回應(yīng),興奮的跑去洗手間打扮。她快樂的抹上口紅,甚至帶上了花里胡哨的假珠寶耳環(huán)(就像瑪麗喜歡的那種),像個第一次約會的少女一樣春心蕩漾。

而這時,等待她并不是熱情的贊美和浪漫的晚餐。而是作家莫名其妙關(guān)于紅酒,服務(wù)生的抱怨。然后接著上升到對彼此在婚姻生活里的指責(zé)。女人編一個故事,作家就也編一個故事反擊。(這段吵架的戲?qū)嵲谑桥牡奶鎸嵙?。作為有過痛苦婚姻經(jīng)驗的我,看的時候,簡直就是噩夢重現(xiàn)。。。 )

吵到最后,女人看著窗外慶?;槎Y的人群大哭,作家拂袖離去。晚餐不歡而散。

這次晚餐,本該是一個關(guān)系拉近升級的浪漫愛情戲,卻被作家一手拉進了現(xiàn)實主義雞毛蒜皮。 其實也是男女主角在各自對愛情觀點辯論上的一次針鋒相對。 作家用出色的“演技”為辯論技巧,贏了這一回合的辯論。他仍然是在向女人證明:1. 哪怕是副本夫妻,也能傳遞真實的婚姻痛苦。 2. 婚姻中的愛情不可能長存,必會變成丑陋的互相傷害。

這同樣也是他在提醒自己,不要陷入這一段似乎即將開始的愛情。


女人傷心的隨意漫步,走進了一所小教堂。作家跟在門口等候。這時,迎來了作家態(tài)度的第二次動搖。

教堂門打開。一對白發(fā)蒼蒼的老夫妻,互相攙扶著,慢慢的走回家。 這段鏡頭,導(dǎo)演阿巴斯拍的能有多慢就有多慢,能有多近就有多近。鏡頭都懟到了老夫妻蒼老的看不出表情的臉龐。 作家就這么在后面看著他們。 雖然沒有臺詞,但觀眾也能感受到他的心境在慢慢的動搖,他或許也在問自己,是不是自己錯了?的確有不消逝的愛情?

女人跟在后面也走了出來。 坐在一個小旅館的臺階下,脫下高跟鞋,一邊抱怨不該選這個鞋子,一邊開始揉腳。 作家跟上來,開始有一搭沒一搭的安撫女人。這里發(fā)生的對話,大部分是法語。 是女人的語言。這里也可以看到作家開始向女人靠近,不說英語,而說起了女人的語言。


影片的最后一段,是女人又編了個故事,說這個旅館是15年前,他們新婚時住過的。她要了一間房間。 她躺在床上,溫柔的呢喃,說上面有他的味道,還學(xué)起了瑪麗口吃的老公,叫作家的名字。

這時,女人還在那個"妻子”的假身份里,但是她又是100% 真實的展現(xiàn)了她的情感,她的脆弱,她的溫柔。

阿巴斯又用了很慢很慢的鏡頭,拍作家怎么慢慢的跟著女人走上旅館房間。然后在床上和女人聊天。

最后,作家說快9點了,他要遲到了。然后鏡頭長久的停留在了作家洗完臉后,看著鏡子里的自己。

影片結(jié)束。


好,我們來看一下,這場兩人身體力行的辯論結(jié)果到底是誰贏了?

從藝術(shù)觀點辯論的結(jié)果看,肯定是作家贏了。作家完美的證明了即使是副本也能傳遞無比真實的情感和體驗。

那關(guān)于愛情和婚姻的辯論呢?

影片沒有告訴我們作家最后有沒有留下來。但是我覺得,這已經(jīng)不重要了。《愛在午夜降臨前》已經(jīng)告訴我們,作家肯定留下來了。(什么, 我串戲了? 我不管,我就是覺得,作家肯定會留下來)

因為前面的伏筆已經(jīng)埋的很多。作家雖然不相信愛情,可是他相信生活本身,也就是第一手去經(jīng)歷,去生活的力量。 去體驗才是真正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

就像莎莉魯妮在《聊天記錄》里說的:

要明白生活你需要先經(jīng)歷它。你不能總是做一個分析的人。

 4 ) 前妻來的那一夜

我是同前妻一起看的這部電影。

昨天前妻來送還鑰匙,于是約了下班后見面,一起在家附近簡單吃了晚飯,飯后散步時她搔搔耳朵難以啟齒似的說,“好像有東西忘了拿”。于是我邀她上樓喝一杯,她沒拒絕。

到家打開空調(diào),我把冰箱里現(xiàn)成的烏龍茶擰開遞給她。她接過來喝一口,很高興地樣子,就一屁股坐在沙發(fā)上。剛聊沒兩句她電話響了,她抱歉地看了我一眼?!拔??”她說。

那是一個漫長而無聊的通話,似乎是某個她的閨蜜打來的。我從不認(rèn)識她的閨蜜們。在她打電話的時間里,我去拉了屎,刻意坐足了時間。出來她還在打。我有些不耐煩,就挑電影,翻來翻去,翻來翻去,最后摸了這個片子出來。還沒拆封。我咯吱吱撕掉塑料薄膜,取出碟片扔到DVD機里頭,拿來啤酒和煙灰缸,隨后也大喇喇在她旁邊坐下。

電影開場的時候她急乎乎地掛斷電話,“先不跟你聊了我看電影了啊”,她跟閨蜜笑道,這句話她說了兩遍才掛斷。一個作家在開新書發(fā)布會。我和她過去常一起看電影打發(fā)晚上的時間。

“空調(diào)有點冷,”她抱著雙腿蜷成一團。
“我去拿毯子給你,”我站起來,“不用,不用暫停。”

小男孩一邊打電玩一邊壞笑著把他媽媽拆穿,“你讓他給我簽名的時候,干嘛不讓他簽我的姓?我有名有姓,朱利安 ... ”他媽媽一臉慍怒摔桌而去。
 “她怕他知道她有孩子了?!蔽肄D(zhuǎn)過臉去對前妻肯定地說。
“對的,”前妻咯咯笑道,“要不然就是她怕他認(rèn)識她丈夫?!彼a充道。她坐在一個離我恰好禮貌的距離,腿上蓋著我給她拿的毯子。

看到中間的時候有點不對勁了。我有點困惑,就跟她講了,
“他們是在演么?”
“應(yīng)該是吧...”前妻也不確定起來,“不過要是演的話也入戲太深了吧?”
“他怎么就突然聽不懂意大利語了?”
“他本來就聽不懂吧?”
“一開始他說意大利語來著,在發(fā)布會上,”我有點不耐煩起來,“感謝翻譯他書的人的時候。”
“那是意大利語么?”
“是...吧...?”我也不確定了。那是意大利語么?
“也可能剛才那個是方言?”她指的是博物館里的解說。
“可能?!蔽彝獾?,“接著看吧?!?br>
“五年前什么鬼?。俊笨吹絺z人在飯館里吵架的時候,作家拿五年前開車睡覺的事反駁,我實在忍不住了,“他們以前真是一對兒?”
“我也...搞不懂了...”前妻說,“但是不能吧?你想他們剛見面的時候,她開車讓他簽名的時候,多緊張啊。”
“那也有可能是久別重逢,離婚好多年再見,他已經(jīng)是著名作家了,所以緊張?!?br>“那他沒必要連她表姐叫瑪、瑪、瑪、瑪麗都不知道?!?br>“也是哦,”我說,“那要是演的話,他們演的也太....”
“毫無PS痕跡,”她幫我找到詞。
“真的,太特么能演了,”我叼著煙笑起來,“關(guān)鍵是他們?yōu)槭裁床恍霭??哪怕露個忍不住想笑的意思也行啊。他們是在斗戲么?”
“也許他們歪果仁就愛誰先笑就輸了系列?!?br>“我感覺我的智商被完爆了,等會看完倒回去重看一下開頭?!?br>“嗯?!彼难劬υ谖夷樕贤A四敲匆粌擅腌?。我感覺到了。我感覺如果在過去她會悄悄捏住我的手搖一搖?,F(xiàn)在不能捏了,所以用盯視來代替。

之后就到了作家對她說:“我兩天刮一次胡子?!?br>我搶過遙控器按了暫停。
“臥槽!”我喊道。
“臥槽!”她喊道。
“他沒聽見!他當(dāng)時!”我喘著粗氣說。
“他當(dāng)時在外面打電話!”
“對的,絕對是的!”我簡直一臉懵逼。
“而且她當(dāng)時就是跟咖啡店老板娘隨便講的!她說那段的時候他們還沒開始演!”
“對??!絕對是的!我們肯定沒記錯!”
“天了嚕!怎么回事?”她把手里的塑料瓶子捏來捏去,“我感覺腦回路不夠用了呢!”
“難道說,說到底,”我艱難地吞了一口口水,“他們以前還真是一對兒?”
“嗯!而且兒子也是他們倆的。我現(xiàn)在覺得。”
“兒子肯定不是他們倆的,兒子應(yīng)該是她和他分開以后跟另外的人生的,”我肯定地說,“然后她又離婚了?!闭f完我也覺得滑稽。
“我覺的不是?!彼焉眢w坐直。她認(rèn)真的時候就是這個樣子?!胺駝t沒有意義。否則小孩就沒有意義了。”
“什么意思?”
“我的意思是導(dǎo)演安排兒子這個角色就沒有意義了。你想想看?!?br>“不,你想想看?!蔽壹m正他,“她不讓作家給兒子簽姓——”
“——是怕作家知道孩子跟他姓!”
“臥槽!”
“是不是很有道理?”
“可是...”我絞盡腦汁地說,“可是兒子不知道那是他爹,他爹也不知道啊,還是不合理!”
“呃...啊哆...”
“所以兒子還是不是他的?!?br>“不對,是有可能的,你想想。兒子確實不知道那是他爹,他們分手時候他太小。他媽也沒告訴他。也可能還沒出生。如果他還沒出生他們就分手了,那作家也可能不知道。對,還沒出生。有沒有可能?而且你想想,剛才她打電話管兒子的時候,她把電話遞給作家讓他來管,說,‘也許你跟他講會比較管用’。這難道不是本能反應(yīng)?讓爹來管。那時候他們還沒開始演?!彼豢跉饪偨Y(jié)道,“而且也許他知道。也許他知道那是他兒子?!?br>“... ...我們繼續(xù)看吧?!?br>
戲畢,我們又激烈地討論了兩句,關(guān)于主題。贗品之爭,對的,就這么個意思,真的夫婦或者贗品夫婦,作者寫了一本書,論述贗品的價值,導(dǎo)演講了個亦真亦假的故事,完成這論證。
我說,必須重新看一下開頭。然后快進到發(fā)布會現(xiàn)場。主持人說我很想說塞車但他就住在樓上。作家入場。(原來在那時就)在門口先給母子倆簽了名。作家說,很抱歉來晚了我很想怪塞車,但我是走著來的。說法很微妙的不同,一個小小的謊話,還是怪翻譯?作家用意大利語感謝了他的譯者(也就是主持人)。“這里很關(guān)鍵,”我跟前妻說,她正在玩手機,“他會講意大利語”。“唔?!彼龖?yīng)道。母親在名片上寫了什么遞給譯者,然后離場。作家當(dāng)眾接電話。她停下腳步笑著看他的洋相。

母親在麥當(dāng)勞接受兒子的嘲諷,“我好歹邊打電動一邊在聽,你只是一臉花癡地看著他?!保澳阆矚g他,那個作家。你想和他談戀愛。你給他留了電話。”
“那個兒子確實不知道他是他爸,”我評論說,“哪怕他真的是的話?!?br>“嗯嗯。”
“你在看什么?”
“我在刷豆瓣?!?br>“一言不和看影評?!?br>
作家應(yīng)邀前往古董店。我快進過他下臺階的鏡頭?!澳愫?,”他說?!澳愫?,”她說。倆人拘謹(jǐn)?shù)匚帐帧?br>“他們倆絕壁以前不認(rèn)識。”我總結(jié)道,松了一口氣,“最多就是工作關(guān)系,泛泛之交。她是邀請方。之前肯定沒見過面。你在認(rèn)真看嗎?”
“我在看。”前妻是水瓶座,她永遠(yuǎn)可以一心多用,而我永遠(yuǎn)不行。我對此常常氣惱。

作家上了她的車,她慌慌張張地掏鑰匙,差點打不著火。他把她的紅涼鞋從腳下拎起來,而她都忘了抱歉。車?yán)锏臍夥諒浡〉胶锰幍貙擂危踝R者特有的那一款尷尬?!芭秾α嗽谖彝酥罢垘臀医o這些書簽名,”她慌慌張張邊開車邊從后座夠書。我按下停止鍵。

“所以我們只能說,這倆人后來就是在演。如果必須追究的話。他們真是第一次約會。但你想想這個故事的主題,”我突然開竅了的說,“所以如果必須追究的話,我們只能認(rèn)為作家說出‘我兩天刮一次胡子’只是個巧合。”
“而且導(dǎo)演就是要故意安排這么個矛盾?!?br>“你還在刷豆瓣嗎?豆瓣怎么說?”
“沒什么有價值的東西,豆瓣都是一群白癡——”她煩躁地把手機遞給我看。她是個小個子姑娘,聲音尖尖細(xì)細(xì)的?!俺诉@一篇還講的像回事?!?br>“誰的...艾小柯哦?”我接過手機,趁勢把她攬在懷里。她沒有任何反對,完全沒有不自在。“你沒必要非得看豆瓣嘛,”我順著她的話說,手順著她的襯衫,摸到了她的肚皮上。她的皮膚涼涼的?!岸拱昴菐腿耍瑢懹霸u的大都不看電影。他們根本讀不懂自己在寫什么。”
“可是居然有人說他們看不下去呢!你看這里,居然有人要五次看完。”
“親愛的,如果你沒在這兒陪我,”我在她頭發(fā)上蹭著鼻子輕言輕語地說,“我也要五次才能看完。”
“臭討厭的...”她甩甩脖子,“你才不是呢... 走開...你說,你說,他們?yōu)槭裁炊紱]發(fā)現(xiàn)這里面的矛盾呀?我覺得他們好多人都只看了劇情介紹就心安理得的認(rèn)為,他們只是在演?!?br>“唔...因為,”我把手機丟在茶幾上,然后手鉆到毯子下面去。她的腿型妙極了。“因為,大概他們看片不專心吧,而我們,嗯,很專心。同樣的一些人,他們看《八惡人》還覺得林肯的信就是假的呢。你看過《八惡人》嗎?”
“沒有...”
“值得一看。值得一看,而且,如果像偵探一樣分析,我們也只好承認(rèn)他們確實在演。但如果不當(dāng)偵探,導(dǎo)演倒希望我們覺得,他們是真的也未嘗不可呢?!?br>“畢竟我們不是偵探?!?br>“畢竟我們不是。我們?nèi)ヅP室吧?”
“嗯,”她松開我的脖子,尖尖細(xì)細(xì)地說,“我想先洗個澡。都是汗?!?br>“好啊?!?br>“那你能教給我,”她站起來的時候把頭發(fā)往耳后順了順,“你家的浴室怎么用嗎?”



完事之后,等我也洗完澡,她正靠在床上光著長腿刷手機呢,兩只腳搭在一起,比例好像學(xué)跳的羚羊。我就這么著夸了她一下。她沖我瞇眼笑,拍拍旁邊的枕頭。我靠過去松垮垮地?fù)ё∷?br>“還在刷豆瓣呢?”
“才不是?!彼i上屏幕放下手機,“不過噢,就剛才你去洗澡那會兒,我又想了一下?!?br>“嗯?”
“就是,我覺得這個電影非常了不起?!?br>“怎么說?”
“怎么說呢?”她清清嗓子,“我試著描述一下哦。你把手拿開。你看,導(dǎo)演是想講‘贗品和真跡都很有價值’這個事兒吧?”
“差不多?!?br>“但他其實沒真的想講這個事兒?!?br>“哦?這又怎么說。”
“就是,我們看完以后,會有這樣的感覺:如果他們的婚姻是真,那這部電影就是在講婚姻的絕望啦,講男女的不同啦,交流的困境還有單親問題有的沒的,那這個主題就算是拍的還不錯,對吧?”
“對?!?br>“嗯。而如果他們的婚姻是假,那這片子說的就是一個單親媽媽和她的花癡對象演了一出關(guān)于15年婚姻的戲,她以這種方式追求他,他也陪她玩了一下午。在戲的末尾她想留下他,而作家拒絕了。表白失敗。那,這電影講的就是一個,呃,怎么說,兩個人很默契——也不是說很默契——”
“——心照不宣”
“對!心照不宣的追求和被追求,男人有時會被旁人左右,給予虛幻的殷情,女人期望的燃起又熄滅,男人的清醒和猶豫,以及某種鈍重的殘酷。對不對?”
“某種看不見的殘酷,下雨前很悶一樣。”
“是你比較會講了啦??傊覀儠X得,喏,這個主題也拍的很好,對吧?甚至更好。”
“沒錯啦,說重點?!蔽夷罅艘幌滤娜轭^。
“重點是,”她尖著嗓子說,撥開我的手,“我們會得出結(jié)論說,贗品和真跡一樣好。然而這個結(jié)論是得不出來的?!?br>“哦?何以見得呢?”
“因為這是一個限定在電影里的自證。僅限在電影里。電影里編了一個故事,故事里提出了一個觀點,這個故事反過來證實了這個觀點——就到此為止了。一個周全的小世界,一個完備的證明。然而這個證明只應(yīng)用在那個世界當(dāng)中,超出電影即無效。而這又恰恰是電影的高明之所在。一個“自證體”的完美范例?!?br>“你讓我想一想?!?br>“嗯?!?br>我深吸一口氣,撥弄了幾下自己軟下去的雞巴。
“就是說,對永恒的追求都是速朽的,而用一個小聰明可以解決大問題。就是把不朽封閉在一個小小的莫比烏斯環(huán)里。”
“真聰明,”她親了我一下,“喜歡你!”
“我覺得你可以去寫影評了。你快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了,快達到那些影評人的水平了?!?br>“臭討厭的,”她朝我腹下打去,我趕緊護住?!澳闾嫖覍??!?br>“好?!?br>“還有一個問題?!?br>“什么?”
“就是如果導(dǎo)演拍兩個版本就好了,只有微小區(qū)別的兩個版本,”她用手指在我的肋下劃出兩條長長的平行線,“幾個細(xì)節(jié)不同,真相正好相反。而其他部分全一樣?!?br>“哇!”我打了個響指,“就像《哈扎爾辭典》的陰本陽本一樣,還花不了幾個錢!”
“這個也務(wù)必寫進去?!?br>“遵命?!?br>
今天早上,我被她從睡夢中搖醒?!坝H愛的,幫我跟Uber司機說一下怎么開過來。我快遲到啦?!?br>我接過電話,迷迷糊糊對著話筒一頓指揮。放下電話,我意識到嗓子干得很。
“你要走啦?”我環(huán)住她的腿,然后坐起來。
“嗯,我快遲到啦?!彼龔娬{(diào)說。
“等一下,”我光著腳騰騰騰走到玄關(guān),摸了摸放備用鑰匙的地方。“喏,拿著這個。不,沒事,萬一你忘了什么東西呢?我一會兒也要出門?!?br>“不用啦,我從來不落東西的。”她笑著說,“我記性好得很?!?br>“那你還記得我的名字么?”
“當(dāng)然記得,這、這、這、這姆斯?!彼笱苤恍?,匆匆關(guān)上了門。

 5 ) 論文電影的絕妙佳作

但凡寫過作文的人對論文這種體裁大概都不陌生:這種本來最適合于借題發(fā)揮的觀點性文章是高考作文命題組的最愛,常以某情某景為誘餌,誘導(dǎo)考生寫歌功頌德的八股文。之所以很容易就變成八股文章,錯倒不在論文本身,而是論文那幾大要素萬變不離其宗,結(jié)構(gòu)好控制,觀點易拼湊,搭架子尤其簡便,不管有沒有內(nèi)容,反正門面撐起來,調(diào)門高上去,洋洋灑灑寫他個兩三頁紙廢話不成問題。

但要寫好論文,卻實在不易。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jù)跟論證哪樣都不能含糊,論點要新,論據(jù)要足,論證過程要條理清晰滴水不露,最好在文字上再來點幽默詼諧的橋段,加點畫龍點睛的敘述與抒情,結(jié)尾在留白的同時再次迂回點題,這才能做到有理有據(jù),有情有信。以文字議論尚且不易,使用電影的聲光手段來作論文,那就更難。

論文電影(essay film)是在1950年代左右興起的一種電影形式,本身并沒有嚴(yán)格的形式定義,大體說來主要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故事敘述性電影,而以強調(diào)觀點為主,電影本身就是一個提供論據(jù)論證觀點的過程,因此被廣泛運用于導(dǎo)演主張鮮明的議論性紀(jì)錄片,比如Michael Moore的絕大多數(shù)影片,比如最近獲得第83界奧斯卡最佳紀(jì)錄片獎的《監(jiān)守自盜》,就都可歸為論文電影。

但非常令人意外的是,伊朗導(dǎo)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Abbas Kiarostami)2010年的敘事電影《合法副本》在某種意義上也可當(dāng)作論文電影來分析,而其奇特的結(jié)構(gòu)方式甚至超越了傳統(tǒng)的“提觀點-擺論據(jù)-逐個論證”的老框架,將敘事與議論的兩條路結(jié)合起來,有情有趣,有理有據(jù),實在令人叫絕。

《合法副本》的開場是英國學(xué)者詹姆斯·米勒(威廉姆·西梅爾)來到意大利托斯卡納宣傳他的新書《合法副本》。詹姆斯認(rèn)為贗品其實擁有與原作一樣的藝術(shù)價值,藝術(shù)對人的啟迪在于形式本身,而并非承載藝術(shù)形式的具體物件。詹姆斯的聽眾中有一位旅居意大利的法國古董商女子(朱莉葉·比諾什),女人本想拿到詹姆斯的簽名,但因兒子的關(guān)系不得不提前離席,于是決定事后特別邀請詹姆斯再次見面。

是日,詹姆斯簡短瀏覽了朱莉(女人無名,就叫她朱莉好了)的古董店,二人決定驅(qū)車去附近的鄉(xiāng)鎮(zhèn)景點參觀。路上詹姆斯與朱莉就贗品與原作的相對價值展開了針鋒相對的討論,一個堅持原作價值至上,一個堅信贗品也能起到起到同樣的啟迪之效,而啟迪,才是藝術(shù)的最終價值。詹姆斯與朱莉的爭論很尖銳,尖銳到讓觀者都不自覺地替二人的尷尬捏把汗。好在車子很快就駛至目的地,朱莉與詹姆斯的觀點不合也漸漸被她的個人生活煩惱所牽引。

故事行進至此,接下去還都很可能成為《愛在日出之前》似的話劇電影——男女主角的對話占據(jù)電影的全部空間,觀眾通過對話逐漸了解這兩個人,觀察他們由針鋒相對到惺惺相惜的轉(zhuǎn)變過程,甚至嗅到爭論中迸發(fā)的情感火花,等等。但從詹姆斯與朱莉進入一家小咖啡館,店主大媽將他們錯當(dāng)成一對夫妻之時開始,電影便發(fā)生了質(zhì)的飛躍。詹姆斯與朱莉這一對在影片初始還毫不相識的男女隨著行程的深入越來越像一對結(jié)婚十五載,正處于危機邊緣的中年夫婦。我一邊看一邊懷疑這是不是阿巴斯的懸疑橋段,也許這二人本來就是夫妻,為了渡過中年危機才想出了這種“最愛陌生人”的手段來挽回最初的激情——什么誓言樹,蜜月房,根本就真實發(fā)生過,所以詹姆斯才會像個賭氣的丈夫一樣死活不肯合作,所以朱莉才像個絕望主婦一樣精心裝扮后面對冷冰冰的事實失聲痛哭。但這思路一旦打開,卻與開頭二人初見的那些細(xì)節(jié)完全不能合拍,陌生人的彬彬有禮,對家庭背景的禮貌詢問,還有一本又一本的簽名,這似是而非的中間狀態(tài)與結(jié)果永遠(yuǎn)無法自圓其說。這樣自相矛盾的敘事,究竟要將觀眾帶去哪里?

從敘事的角度出發(fā),《合法副本》的邏輯當(dāng)然前后對立無法統(tǒng)一;可一旦拋棄敘事邏輯,以論文電影的形式來分析,這一切便都立刻合情合理順暢通達起來。電影的論點便是開篇由詹姆斯提出的贗品比較原作,藝術(shù)品的真正價值為何的問題。論據(jù)除了詹姆斯與朱莉在對話中提到的古今之例,更關(guān)鍵的則是詹姆斯與朱莉二人所演繹的一段真假夫妻的片段。不管二人是初相識也好,是老夫妻也罷,真假交替中觀眾對二人的困惑、感慨與情緒投入都是誠懇的,真實的。電影對二人關(guān)系從假到真,真假混淆真假不分的刻畫,本身便是一場對藝術(shù)價值為何的絕佳論證。阿巴斯不必擺事實,更不必講道理,他只是運用電影最擅長的敘事手段,打破傳統(tǒng)的記敘連貫性,便通過悖論中的統(tǒng)一而將藝術(shù)形式的價值這個抽象論題以一種可見可聞可感的方式具體而生動地呈現(xiàn)于觀眾眼前。而要實現(xiàn)這個絕妙的論證過程,詹姆斯與朱莉在后半部彼此愛怨交織的情感煎熬便必須切實可信。英國男中音威廉姆·西梅爾與朱莉葉·比諾什的出色表現(xiàn)是構(gòu)筑論據(jù),實現(xiàn)論證完成的關(guān)鍵,尤其比諾什,那份真誠動人的情感流露比什么言語本身都更能重新定義“真實”的涵義,折冠嘎納當(dāng)之無愧。

通過這樣一種奇特的敘事方式,阿巴斯全面論證了贗品當(dāng)與原作具有同樣藝術(shù)價值的觀點。而關(guān)于“藝術(shù)價值何在”這個議題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s)1973年也拍過一部論文電影《贗品》(F for Fake)來進行論證。奧遜·威爾斯在《贗品》中采取了傳統(tǒng)的舉證手法,例舉了畫家Elmyr de Hory和作家Clifford Irving的真實事例來論證藝術(shù)品的真正價值所在。阿巴斯的《合法副本》雖是舊議題,卻開創(chuàng)了新形式、新途徑、新可能,是對論文電影的又一拓展,堪稱絕妙。



關(guān)于《贗品》:真假的界限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341815/

 6 ) 從虛構(gòu)走入真實

戈達爾曾經(jīng)說過“電影始于格里菲斯,而止于阿巴斯”,這是對于伊朗導(dǎo)演阿巴斯最高的評價。“電影始于格里菲斯”的意思是由于格里菲斯創(chuàng)造性的剪輯和結(jié)構(gòu)技巧將電影本身脫離其記錄功能而成為一種獨特的時空藝術(shù)形式,而“電影止于阿巴斯”的意思是阿巴斯不斷通過揭示電影的虛構(gòu)特性以及虛構(gòu)情節(jié)之后的真相所在,從而將電影從藝術(shù)形式再次回到真實生活中去。阿巴斯的三部影片《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橄欖樹下的情人》就是不斷挖掘“虛構(gòu)背后的真相”的過程。而阿巴斯今年的新作《合法副本》也通過探討“贗品能否具有原作所包含的價值”這一哲學(xué)/美學(xué)命題,而繼續(xù)他的虛假的真實性問題。

影片開始于一本書的討論,就是“一個贗品能否具有原作的功能性和美學(xué)價值”。正如激發(fā)作家(男主人公)寫作動力的那個故事“一個母親給兒子講述一座雕塑的歷史和美學(xué)意義,而沒有告訴他這座雕塑是仿造的,但那個兒子卻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從這幅贗品身上看到了原品所具有的藝術(shù)價值”。但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贗品所具有的意義缺少討論價值,而在“知情”的情況下,也就是說,當(dāng)你知道這個東西是贗品的時候,其能否同樣對你起到原作的功效,卻是整部電影所討論的話題。

電影先從藝術(shù)品的美學(xué)價值和原創(chuàng)性定義入手,利用對“藝術(shù)和美學(xué)”的討論為電影打下基礎(chǔ),而在基礎(chǔ)之上,繼續(xù)討論“身份”問題,一個陌生人能否代替原本的丈夫而具有“丈夫”的身份,在其具有身份之后又能否起到相同的功能??Х瑞^的女主人和一對夫妻游客中的男人都誤解了作家(男主人公)和藝術(shù)品收藏者(女主人公)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作家相對于女人來說,從一個陌生人向丈夫的身份轉(zhuǎn)變(伴隨著語言的變化,從英語到法語的過渡是身份轉(zhuǎn)變的象征),而通過一個搭肩的動作,男女主人公認(rèn)定了彼此的夫妻身份,而彼此對于對方而言,都是一個身份上的贗品。但這對贗品開始討論他們婚姻所存在的危機和問題,并通過和解和體諒來消除這種危機,贗品甚至超越了原作而具有了原創(chuàng)性的功能。

相同的藝術(shù)品(贗品和原品)在特定情形下,特定的背景下具有不同的解釋方法和美學(xué)價值,其途徑是觀察者或者介入者必須從假定的意義出發(fā)通過虛構(gòu)走入自身真實的處境。正如那個女主角通過對作家“丈夫身份”的認(rèn)定,才能走入一個虛構(gòu)的“夫妻模式”,卻得到一份真實的切身的”心靈安慰“。

 短評

對我來說這幾乎是一部理想中的電影,如何有一個思想上的idea,并且用電影這種媒介去完美的呈現(xiàn),卻又不喪失理論本身的深邃性,而表現(xiàn)為電影文本自身豐富性。

4分鐘前
  • Peter Cat
  • 力薦

就好像阿巴斯本人說的,討論真實與虛構(gòu)的邊界問題只是個借口,所關(guān)心的而是這對男女從陌生人到“夫妻”的情感關(guān)系變化。其實是一部很挑戰(zhàn)觀眾的實驗電影。

6分鐘前
  • 荒也
  • 還行

劇作和電影語言完美結(jié)合的代表,全程都在話癆,卻沒有一絲的無趣,本來有點困意,卻完全消散了。構(gòu)圖的多變和畫面中的豐富情節(jié)自成一體,也和故事完美融合,比諾什的這個角色可能是一段時間以來我見過的最飽滿的了,一來驚嘆于她在語言間自如穿梭的張力,二來可以說她是這場旅行的靈魂,表演真摯有趣。

10分鐘前
  • TWY
  • 推薦

終于明白這幅海報的含義。阿巴斯是靜默的,如同灑落在托斯卡納巷道上的日光。悲傷卻很洶涌,在比諾什深邃暗沉的眼眶中。口紅的艷麗很悲傷,一個不自然的摟肩也很悲傷。一個再高貴優(yōu)雅的女人,她最美麗和最悲傷的時刻,是面對心中男人的羞怯、期許和等待。簡單的幸??梢詮?fù)制,冷靜的悲傷,不可以復(fù)制。

11分鐘前
  • 念喬
  • 還行

D+/ 第一部阿巴斯,巨型失望。寧可去看論文。

13分鐘前
  • 寒枝雀靜
  • 還行

看了茱麗葉畢諾許的『愛情對白』,精采的愛情辯證,再次突顯男女思考模式之別。當(dāng)愛情被生活逐漸磨平,男人認(rèn)為只是改變愛的方式,女人卻認(rèn)為是愛與不愛的問題。雖然任何事都應(yīng)換個角度看待,但男人不明白一旦女人改變了愛情的態(tài)度,也就改變了愛的決心。因為愛情是對談,不是獨白,是感受,不是對錯。

17分鐘前
  • 愛永
  • 推薦

真假之辨值得深思,虛實之間令人稱妙。

22分鐘前
  • 蘆哲峰
  • 推薦

除了學(xué)會正反打了一切還都是原來那個阿巴斯,松散平淡的故事,不刻意雕琢的劇情,只享受安靜的展示生活,不矯飾什么,不妄加評論什么,他把所有要說的都呈現(xiàn)在那里了,就好比一個長鏡頭,讓觀眾自己去尋找共鳴,去選擇一個屬于自己的特寫鏡頭。一個好的贗品勝過真品?答案在你!★★★★★

27分鐘前
  • 褻瀆電影
  • 力薦

到九點還是要離開。我……我的視線……就沒有從比諾什的胸口離開過……

32分鐘前
  • 大密度藍(lán)
  • 推薦

學(xué)會正反打的阿巴斯

37分鐘前
  • 餓霸地煮
  • 還行

像《紐約我愛你》里面那個短片!這種本子真不是一般演員能撐起來的。極易被毀掉。好在卻沒有!朱麗葉比諾什就是好看,影后并不為過,只是橫向比較此屆似乎有更出色的女演員。

39分鐘前
  • 文文周
  • 推薦

三星半。我原以為他們會爭執(zhí)、啰嗦出個所以然,和好如初或者斷然分離,忘記了James九點半的火車。

44分鐘前
  • 哪吒男
  • 還行

爭辯之中的婚姻觀,是男人與女人走進婚姻中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歲月偷走了男人對妻子的激情,卻塞給妻子一瓶敏感的眼藥水;原作也不過是對生活充滿“用心”的復(fù)制;每個人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作品,某些東西因此而富有了意義;她老公結(jié)巴的喊著她的名字——“瑪..瑪..瑪麗”,在她聽來卻是一首情歌。

49分鐘前
  • 有心打擾
  • 推薦

要是在放《唐山大地震》的影院里也放幾個攝像頭,記錄各種人大哭的鏡頭,然后做成一部影片也會很震撼的。觀影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zMjIxNTk2.html

54分鐘前
  • 倪娜
  • 還行

確實很不“阿巴斯”

59分鐘前
  • 空羽
  • 還行

一開始你以為他在評議藝術(shù)作品,后來發(fā)現(xiàn)他是在表述思維;當(dāng)你以為他在表達藝術(shù)觀,其實他是在開展一場行為藝術(shù)表演;當(dāng)你以為他在用幽默戲作釋解生活,其實他是在虛擬悲傷的婚姻現(xiàn)實;當(dāng)你以為他在對話愛情,其實他正在進行電影的哲思;當(dāng)你以為他在討論電影的本質(zhì),其實,他是在展示正在看電影的你。

60分鐘前
  • 郝小勺
  • 推薦

#SIFF#重看;所有藝術(shù)品都是現(xiàn)實的復(fù)制品,當(dāng)你已擁有足夠完美的贗品后,是否還需要探究原樣存在的意義?將虛擬的文本理念切身實踐,實現(xiàn)真正意義上的「原樣復(fù)制」,你會發(fā)現(xiàn)復(fù)制得再完美,也解決不了現(xiàn)實的皮毛;阿巴斯一貫主旨的延展,但更具歐洲知識分子氣息。

1小時前
  • 歡樂分裂
  • 推薦

中年危機版《愛在日出日落前》,贗品夫婦竟能如此入戲,淚點在咖啡館的那個母子小故事

1小時前
  • jj73淺之
  • 推薦

很大程度上仍然帶有阿巴斯的實驗風(fēng),比諾什的表演為影片加分不少,可以說是整部電影的靈魂~~~~

1小時前
  • 大宸
  • 推薦

婚姻問題只是拿來做一個例子,在這對假夫妻的喋喋不休中,真實的情感被喚發(fā)出來。所以復(fù)制品或是副本的存在不是沒有意義,而電影即是真實生活的一種合法副本,導(dǎo)演完成了一次用電影論證電影的過程。

1小時前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