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高興》:半部好戲
阿甘導演的《高興》是一部根據(jù)賈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和原著小說不同的是,電影《高興》按照發(fā)行方的宣傳說法,是一部“山寨喜劇”。如果這部電影按照原小說的風格進行忠實的翻拍,那么它完全可以拍成一部類似《三峽好人》或《落葉歸根》那樣風格的影片。但是因為《高興》的導演是阿甘,所以電影《高興》就變成了一部混雜著喜劇、歌舞、勵志、愛情、惡搞等等諸多風格的影片,以至于很難一下子就將它準確地描述出來。
和同期上映的另一部國產(chǎn)喜劇影片《瘋狂的賽車》相比,《高興》這部喜劇無論是在電影的敘事技巧層面還是制作技術(shù)層面上都顯得很粗糙,以至于在春節(jié)期間上映的諸多國產(chǎn)電影中,《高興》很容易成為一部被評論和觀眾所忽視的電影。
可能對于很多觀眾來說,只要看到電影海報上“導演阿甘”的字樣,就會立刻掉頭走開,并直接將《高興》這部電影劃進“爛片”的行列。 觀眾的這種評價對于導演阿甘來說并不算刻薄,因為他之前曾經(jīng)導演的諸多影片都堪稱國產(chǎn)爛片的典范(這些電影的名單長到我都懶得一一將它們列舉出來,相信很多觀眾都能隨口說出一兩部)。
但是對于曾經(jīng)導演、監(jiān)制了22部電影的阿甘來說,從他的上一部電影《大電影2.0》后,他似乎開始了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過程。這種變化延續(xù)到了《高興》后,終于開始直接影響到了影片本身的質(zhì)量和風格。
雖然《高興》由于電影技巧方面的不足,以及敘事方面的混亂,只能算是半部好戲,但其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情懷,已經(jīng)能夠讓觀眾開始忽視電影在技巧方面的失誤,從而真正開始關(guān)注電影中的人物和故事,以及大時代背景下普通人的命運。從這個角度來說,只有半部好戲的《高興》,是值得我們?nèi)ド埔獾仃P(guān)注的。
在剛剛過去的2008年,中國電影市場可以說是風聲水起,不但年度票房達到43億人民幣,而且票房過億的國產(chǎn)影片就有八部。但是在一片熱鬧喧囂中,我們仔細回看一下這八部票房過億的國產(chǎn)影片,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影片的故事和主題都完全和當下的社會生活沒有任何直接關(guān)聯(lián)。即使有個別影片的故事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背景下,但故事和人物都完全和我們的真實生活沒有絲毫瓜葛,如同發(fā)生在另一個平行時空。
這種對于現(xiàn)實的有意無意隔絕,可能只是制片方為了實現(xiàn)娛樂電影的商業(yè)屬性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手段。這種虛構(gòu)和架空的娛樂,為了彌補敘事上的缺憾,就刻意強調(diào)電影技術(shù)給觀眾帶來的感官刺激。雖然這樣可以暫時支撐觀眾完成看電影這個消費行為,但是這種單純的感官刺激所帶來的快感已經(jīng)越來越不能讓觀眾得到滿足。當眼睛已經(jīng)疲勞,耳朵已經(jīng)疲憊,身體已經(jīng)麻木后,還能夠讓觀眾有所觸動的,就只剩下心靈的震顫。而對于當下的國產(chǎn)電影來說,能夠做到這一點的影片即使用“屈指可數(shù)”來形容都是一件很奢侈的舉動。
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說《高興》這部電影能夠讓觀眾的心靈震顫肯定是有些夸張了,但是電影中的這個故事、這些人物肯定是能讓很多觀眾感到親切和產(chǎn)生認同,甚至會讓一些觀眾感到溫暖。雖然由于導演阿甘的電影技巧還沒有達到能夠駕馭和提升這樣一個故事的地步,讓整部電影在敘事和人物方面還留有很多遺憾,但對于這樣一部電影來說,最重要的元素卻被阿甘精準地抓住了——那就是情懷。
一個農(nóng)民進城拾荒的故事,出于商業(yè)角度考慮而被改編成了喜劇,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難題,應該是如何平衡喜劇和悲劇的成分。而導演阿甘在這方面雖然很努力但做的并不算成功,其中片中諸多喜劇橋段由于講述方式和趣味取向的問題,最后淪落為簡單的滑稽惡搞,雖然能博取觀眾的哈哈一笑,但對于故事的講述和人物的塑造來說毫無幫助,形同雞肋。但是在正常講故事的段落,《高興》就可以說是一部好電影了,無論是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線索,還是男主角的勵志成長線索,都沿襲了導演阿甘在《大電影2.0》中就已經(jīng)開始逐步成形的風格,在小人物艱難掙扎救生的故事中,悄然蘊涵了一種情懷——無論生活怎么艱難,無論環(huán)境怎么困苦,我都要努力活出自己的尊嚴,努力追求自己的幸福。
而這種故事主旨對于多數(shù)觀眾來說天然地具有一種親切感,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每一個觀眾都會在不同層面對此感同身受。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我們的夢想,這就是我們的愛情,雖然每個人可能會因為各自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不同,從而表現(xiàn)出來的形式也不相同,但最本質(zhì)的那些東西并無不同。
這樣的主題并不是第一次在國產(chǎn)影片中出現(xiàn),但能夠象《高興》這樣嬉笑之中讓觀眾笑中帶淚的,卻是非常少見。這就是為什么我認為只有半部好戲的《高興》仍然值得我們?nèi)ド埔怅P(guān)注的原因,因為在影院諸多虛構(gòu)和架空的娛樂中,這部電影有一些不一樣的真誠。
對于導演阿甘來說,在經(jīng)歷了22部電影的歷程之后,他似乎開始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大電影2.0》開始,阿甘的敘事風格和影像風格正在逐漸明晰,商業(yè)化的電影技巧也在明顯地進步。相比之前他導演的那些爛片,《大電影2.0》從故事層面就有了明顯的變化,開始懂得借力彌補自身敘事能力的缺陷,故事直接改編外國成功影片,并很好地完成了本土化。而《高興》更是直接改編了賈平凹先生的同名小說,雖然因為市場考慮而將本片改為喜劇,但原著小說對于這個電影故事的支撐作用是相當明顯的。正是脫胎于原著小說的“劉高興”這個人物,支撐起了整部電影,并賦予了它溫暖和關(guān)懷。
《高興》可能是出于商業(yè)和市場的考慮,在片中增加了許多歌舞場面和喜劇噱頭,但由于制作能力的限制,這些歌舞場面雖然偶有亮點,但整體上來說并無加分。而那些喜劇噱頭大部分時候都只能說是在減分,因為它們無論品位如何,基本上都是脫離于敘事主題的,純粹為了搞笑而搞笑。當幽默變成撓癢癢之后,這些笑聲就會變得很廉價,最后傷害到電影的主題敘事。特別是當電影的主題敘事做的還算精彩時,這種廉價的搞笑對于電影整體的傷害就更加明顯了。
不過,這些遺憾都屬于技巧范疇的問題,對于電影行業(yè)來說,只要有一個成熟的工業(yè)體系,技巧水準是一個很快就能夠得到解決和提升的問題。而能夠賦予一部電影靈魂的,則是導演和工作人員對于電影、對于生活的“愛”。一部能讓觀眾感受到“愛”的電影,才可能讓它觸及到自己的內(nèi)心,從而讓自己去相信,去感動。
[請勿轉(zhuǎn)載]
2 ) 狗日的,這片兒真逗。
看《高興》,完全是沖著黃渤。結(jié)果沒想到,隨便從劇中挑一個人物都要比他出彩的多。
比如黃八,操著一口東北腔的瘦高個,一出場便被五富驚艷的吐了一身,引發(fā)了第一次高潮,看來惡心到位了確實能為喜劇電影添色不少。他咯噔咯噔的上樓,去看五富堆硬幣,這個包袱也讓我樂不可支,雖然看上去跟影片結(jié)構(gòu)沒什么關(guān)系,但是能讓人笑不就行了嘛。他還特討厭別人叫他王八,哈哈,可丫還是那么喜歡戴綠色的帽子。
五富是個從農(nóng)村來的惡心大胖子,打嗝放屁樣樣精通,甚至會用屁聲來抗議杏胡,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惡癖好恰到好處的迎合了某些人的惡趣味,實在是妙。他喜歡他老婆菊娥,喜歡他的娃,但是他最喜歡的還是錢。最后那段起死回生雖然看似荒誕,卻也在情理之中,因為即便是在他死去的那些時間里,我們也一直在笑。
我最喜歡的一個配角是苗圃飾演的杏胡,一個性福的娘們兒,每天夜里和她的種豬丈夫做著種種讓人高興的事,吵得仨單身漢睡不著覺。“為啥不跟他離婚?因為和諧嘛!”看,和諧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怪不得舉國上下都在整治低俗,其樂也融融。
最搞笑的是種豬打雞蛋那段,搞笑的原因是,他確實在打雞蛋,而不是飛機。盡管飛機是本片的重要道具,以至于后來發(fā)展到三個男人一起打雞蛋時,我已經(jīng)樂的腰都直不起來了。這時,苗圃上樓杏眼圓睜的罵了一句“狗日的”,讓我突然覺得這可比“我操”給勁多了。
黃渤在片中出場次數(shù)不算多,但依然沒讓我失望。他演市井之徒簡直都不用排練了,許多時候我只要看到他就會笑。
電影里的歌舞很有意思,從黃土高坡上那次開始,一次比一次驚人,而那首柔情似水的《為什么呢》和山寨慈善晚會則是所有歌舞里的亮點所在。
郭濤扮演的劉高興和田原扮演的孟夷純之間小愛情似乎也是值得一提的,拾破爛的跟按摩女郎,乍一看沒什么可挑的,誰也別嫌棄誰,因為這是一部喜劇電影,純粹供人娛樂的,你要想多了那就是給自己找沒勁了,雖然這種故事擱現(xiàn)實里是百分百不可能的吧。
愛,就是付出;愛,還是憐憫;愛,更是歡樂。
積極向上可以被當成本片的一個主題,而一切不合邏輯的橋段統(tǒng)統(tǒng)都是為了快樂而準備的。感謝阿甘,這部電影比《瘋狂的賽車》讓我笑的更多。
對了,孟夷純的飾演者是田原,很漂亮。
你的嘴角微微上翹
性感得無可救藥
想象不到如此心跳
你的一切都想要
你的唇膏鮮艷討好
一股自信的驕傲
……
你隨風飄揚的笑
有迷迭香的味道
……
天亮天黑
http://freewu915.blogbus.com/ 3 ) 《高興》讓更多人認識了黑撒
我東北人,在滬多年,幾好友分別為西安咸陽延安人士,70末80初,年齡相仿,07年從其得知黑撒,于是《起的比雞起還早》反復聽,對《城市夜生活的副作用》深感共鳴,在圈中不時將
“我不跳!
有啥不會的嗎,你看門外那寶馬,那就是我的!一會兒帶你去兜風!
???寶馬啊!那好吧~”
等膾炙人口之歌詞用于日常情景調(diào)侃,08年春去西安小游一周,徹底被西安蘊藏在青磚紅瓦里的千載文化、璀璨奪目的小吃美食以及厚道無限的人文情懷折服……更遂對黑撒油生崇拜。
09年慕名觀賞《高興》,《石頭》的郭濤、《蝴蝶》的田原、《孔雀》的馮瓅,甚至還有一口字正腔圓普通話林雪和硬憋陜西話的張達明,心潮澎湃之余更是聽到了那么多黑撒的歌曲……實在是相當應景,放到電影中無比得當。
西安話真的是相當好聽的語言,希望《高興》能讓更多人認識這支優(yōu)秀的樂隊,希望有機會能看到黑撒的現(xiàn)場演出。
PS,劇中的山寨歌舞情節(jié)有一絲百老匯與迪士尼歌舞片的感覺,垃圾場、棚戶區(qū)、按摩房、天井,這些地方變得如此浪漫與令人神往……歐也。
4 ) 莫對比……
阿甘的《高興》只是在賈平凹的原作的基礎上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本來就沒有忠于原著 那我們看的時候又何必一定要把那本書當一個標尺來看待呢
本身就是娛樂 帶給你快樂 讓黑撒一下子火到了全國 這就是成功了
生活本來就是一場戲 喜劇本來就是一場悲劇……
5 ) 田原就是給文藝青年YY的
6 ) 俗人的盛宴
如果拿《阿凡達》與《高興》作比較,《高興》顯然不是對手,但是作為一部商業(yè)性的喜劇片、賀歲片,《高興》無疑是成功的,最起碼它讓我笑了,國內(nèi)很少有喜劇能讓我真的從心底里放聲笑出來,盡管這笑里有時是參雜著一點悲涼與酸楚的,這大概和賈平凹的原著《高興》脫不了關(guān)系。原著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渾身透著一股悲涼之氣,顯然不適合娛樂片的要求,于是乎就硬是被導演阿甘改編成了一部喜劇。在過去的一年里,經(jīng)濟低迷,自然災害讓很多人對“高興”多少有些奢望,所以阿甘把原著中悲的成分都刪去了,只剩下喜的部分,表現(xiàn)的都是農(nóng)民工平日里開心,或者說是自娛自樂的片段,避開了其中的悲苦,而他要表達的也就是片名所體現(xiàn)的:高興。
平日里看多了充滿哲學符號的文藝片和制作精良的好萊塢大片這些“陽春白雪”,偶爾看看這種“下里巴人”就顯得格外親切也格外輕松。你不用花錢坐在電影院里使勁思考這個鏡頭語言運用在這里有什么象征含義,也不用思考存在主義與虛無主義、自我與超我的關(guān)系,你要做的就是好好地坐在那兒輕輕松松地高興一把,過個好年。而對于那些附庸風雅的酸里吧唧的高級知識分子,這簡直就是侮辱他們的智商,而電影也就被冠以“惡俗”的美名,認為阿甘亂改原著,肆意加入幼稚笑料,更朝著低俗路線前進,把精髓降到最淺層次,迎合覺悟不高的市井階層。但是他們忘了,電影表現(xiàn)的就是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小市井,在城里人看來他們當然是俗不可耐,可是套用劇中臺詞 “再老的城里人,三代五代之前不都是農(nóng)民嗎?”其實我們都是大俗人,只是我們學會了用知識用文化裝扮自己,使自己看起來不那么俗而已,就像劇中那個衣冠楚楚的城里人韋達。其實,俗與雅并無孰優(yōu)孰劣之分,但是我們本性中對于俗似乎沒有什么好感?!陡吲d》的確是俗的,但絕不是“惡俗”。相反,它是俗中帶著點新意。縱所周知,中國的喜劇片還是比較弱的,而且喜劇難拍,所謂眾口難調(diào),輕了,甲不高興,重了,乙就不買賬,把握好那個度著實是有難度的,特看火候和底蘊,且要兼顧好笑點與人文內(nèi)涵。再者,喜劇這個劇種弄得不好極易流俗,成為惡搞,招來一大堆名曰“低俗”的板磚。這樣看來,阿甘是有勇氣的,沖著喜劇片就去了,還觸及到了各種社會敏感問題,比如賣色情影碟的婦女、按摩小姐的色情形象,影片創(chuàng)造性地將小姐服務客人的場景編排成歌舞劇的形式,但是細究歌詞既唱出嫖客的心情,也唱出小姐坦然面對現(xiàn)實的心情,并沒有加入過多道德批判。這一點就很不簡單,特別是在有常年“宣教”歷史習慣的中國電影中。還破天荒地考慮到了農(nóng)民工的性欲問題,多個橋段都是拿“性”來調(diào)侃,那個打蛋的場景就是導演壞壞地逼著我們往那里想,引出會心一笑,但那也只是樂而不淫的,雖然俗,但畢竟都是平日生活的寫照,顯得親切自然,真正貫徹了草根的精神。從飄紅的票房收入看來,電影成功了。這是一部讓人笑中帶淚的喜劇,然而,最高境界的喜劇是帶有悲劇色彩的,以悲劇的沉重作為襯底,就能使喜劇不至于“飄”起來,也避免了浮于表面,使它更接近大地,這種狀態(tài)是接近真實,接近草根的,正如米蘭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中所說的,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
《高興》不是一部簡單的電影,它不同于一般描寫底層人物的片子,普普通通地說說農(nóng)民工的奮斗歷程就完事兒了,而是從一個新的角度,賦予電影以超現(xiàn)實、奇幻浪漫主義色彩,使電影成了都市里有關(guān)農(nóng)民工的成人童話,活現(xiàn)出農(nóng)民工的精神烏托邦。阿甘導演竟然大膽的在這部電影中加入了大量的歌舞場面,這絕對是別出心裁,因為在內(nèi)地的影片中還極少看到這樣熱鬧和歡快的喜劇歌舞場面,導演用歌舞喜劇片的形式拍出了和原著小說完全不同的感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舞臺劇似的處理手法,加快了影片節(jié)奏,像造飛機就是唱唱跳跳的就造好了,歌舞也增加了影片的歡樂氣氛和笑點。但是這部電影稱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歌舞片,只能算是一部喜劇,歌舞片在音樂上都要有完整設計,是電影與音樂、舞蹈相嫁接的產(chǎn)物,因為與音樂保有親密的關(guān)系,所以極易進行情緒的宣泄和節(jié)奏的控制。但是,阿甘導演似乎并沒有想要把電影整成一部歌舞片,他只是從歌舞片里拿來了這種形式,使他的電影能更好地表達“高興”的情緒。民族,流行,rock,rap...這些音樂元素有機的結(jié)合在一起,富有特色,很有創(chuàng)新感,而又沒有脫離草根。比如需要敘事時,就用RAP,要展現(xiàn)鄉(xiāng)情,就放民歌進去,諸如此類還有情歌對唱、搖滾,全部混搭。
要從沉悶的現(xiàn)實中走出,荒誕而有理,歌舞形式大概也許是最貼切的,因為電影不可能安排廣播劇那種旁白,坐在電影院的觀眾需要明顯的線索把背景和時代的感覺串聯(lián)起來。這種跳躍需要一種打斷。歌聲起,便是進入時代大背景,你可以直白地聽到人物內(nèi)心獨白,對時代的吟唱;歌舞息,便是跟隨著主人公一起哀樂,你只能在黑暗中體會到一聲嘆息。歌舞也最能把悲傷藏在身后,張揚出人物內(nèi)心的力量。因此,他沒有被形式所累,而是隨心所欲地,可以不顧現(xiàn)實片段與歌舞片段的關(guān)系。雖然有幾段歌舞場面出現(xiàn)地比較突兀,比如進城路上的rap說唱:影片開始劉高興們坐著兩輛汽車離開陜北農(nóng)村,聲勢還算浩大,一大群人擠坐在車斗里,似乎很要吼幾聲民歌的樣子,孰料冷不丁的兩輛汽車就成了個舞臺道具,郭濤領著眾人來了一段rap風格的說唱歌舞表演,時尚和鄉(xiāng)土就在影片開始不可思議地結(jié)合了。但是事后一想,正是因為電影本身情節(jié)設定的童話化,讓這種非常理想主義的場面成為可能。每一段歌舞場景,放在影片中,既是契合了人物的情緒,也是對于劇情進展的一種促進。而拿到片外來看,歌是歌,舞是舞,又很好聽很好看。中國非常欠缺歌舞片,近來唯有《如果?愛》做了嘗試。阿甘的這種融歌舞于喜劇的做法非常有特點,對于票房更是一大利好。如果做得好,很有可能為中國電影新增一種類型片模式,也即“阿甘風格”。
歌舞在影片中也起到了貫穿全片的作用,就像是繩索穿串起了珠子而成為項鏈。片中的每一段歌舞都有自己的特點。
小區(qū)里的街舞:影片的第二場歌舞表演發(fā)生在劉高興進城后收破爛的居民小區(qū)。如果說第一場歌舞令人感到有些撲面而來的話,這場則就有了劉高興的一聲大喊“收破爛啦”來報幕。這場歌舞是由劉渤飾演的騙子領銜的街舞,整個小區(qū)變成了一個立體式舞臺,每一層走廊都變成了舞池,舞池里著妝各異的男男女女女老老少少全都變成了舞者,小區(qū)簡直就成了一個大觀園。表演在這個空間里無處不在,一段流暢的快速剪接,把街舞的動感和活力表現(xiàn)得韻味十足、快樂沖天!
按摩店里的按摩舞:這是最具原創(chuàng)性,最有風情的一場表演。站著的小姐用一雙手舞動出節(jié)奏和旋律,躺著的客人可以順著節(jié)奏在床上舞動,再加上不知所措的劉高興在里面穿梭,整個場面很有些活色生香的味道。曖昧之中有一種滑稽,滑稽之外又別有一番情致。
陋室里的音樂?。喝绻f之前的歌舞都是狂歡的話,那么最溫馨莫過于劉孟二人在陋室的一段真情告白。這段告白用音樂劇的表演形式,二人借唱抒情,你來我往,有些肉麻直白卻有一種浪漫到骨子里的情趣。再加上五富這幫朋友的上陣湊熱鬧,浪漫之余充盈著祝福和喜悅,這是最有人情味的一個段落。
草地放歌:高興與五富在城里受了氣之后跑到郊外的草地里方便,說起在城市的生活就一陣酸楚,于是放出一段發(fā)自肺腑的陜西信天游。攝影機采取了高機位俯拍的狀態(tài),使人物顯得分外渺小,并有了一種被忽視被邊緣化的宿命感,很符合農(nóng)民工的社會狀態(tài)。如mv般的畫面加上響徹云霄的信天游,畫面頓時充滿情緒張力,聽得人心都濕掉了。
慈善晚會:苗圃的一首“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更是“技驚四座”,雷到不少人。
“歡樂頌”MTV:各地各個群體各個行業(yè)都嚴陣以待唱《歡樂頌》,這個段落有點類似于文章中的點睛之筆,卻似乎又過于奇幻和夸張,與整部影片有一定程度的剝離,可以理解為,阿甘在影片最后把浪漫主義發(fā)揮到了極致,情緒也到達了飽滿的頂點。鏡頭在這里是是隨著歌曲的旋律運動的,一推一拉,一升一降,巧妙地和情緒的高低起伏吻合在一起。畫面上劉高興駕駛飛機飛翔在彩色的云端,人們對于他行為的歌頌以及對于現(xiàn)實的美好期許在歌詞中得到最恰當?shù)捏w現(xiàn)。我也從來沒有這么認真地領會過《歡樂頌》的含義。但是這部影片對于人性和美德的極致宣揚卻使《歡樂頌》唱出了它最重要的內(nèi)涵:在生活面前,人人平等。
總結(jié)這幾段歌舞,雖然有些詞有點兒過時,但總體還是不錯的,在搞笑的同時還能針砭時弊,音樂也朗朗上口,把各種不同的音樂元素結(jié)合到一塊兒,頗有種波西米亞的混搭風格。陜西rap部分用的還算成功,娛樂性有了,雖說沒什么亮點,畢竟看娛樂電影我們不需要太累的思考,只需要領略到導演傳遞的意圖就足夠了,有帶著粗口搞笑的對白,有夸張瘋狂的肢體,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愛情,有不畏生活艱辛苦中作樂的態(tài)度,這比拿剩男剩女開涮的高明得多,這恐怕要歸功于原作了,學學劉高興的頑強和豁達,畢竟悲觀比死還冷。以上的算是優(yōu)點,不管是否看過小說,我們都要對生活的快樂符號逐一捕捉,你憤怒也罷,消極也罷,但只要活著,就應該學學三千萬秦川人民的,唱起城市時光變遷中信天游。
此次阿甘在音效上還是比較注重的。影片一開場我們就可以感受到聲音的具體而微,腳步身、零件兒聲、風聲、破碎音效……在清風鎮(zhèn)與西安這兩個不同的空間,聲效是不同的。并且,導演強化了這一點來區(qū)分城市與農(nóng)村這兩個在劇中相互對立的元素。在清風鎮(zhèn),聲效上強化了雞鴨羊等牲畜的聲音,并輔之以陜西的山水風光;而在西安城,聲效上強化了汽笛聲、喧鬧的人聲、街頭流行音樂聲,與山水風光相對的,就是城市的縱橫交錯的交通、馬路、街道、高樓大廈、商店。之后,五富摔下樓的碎木板聲,跌進輪胎里那一聲輕微的“撲”,五富瀕危時肚子里發(fā)出的“汩汩”聲,都增強了影片的逼真感。
在高興第一次上街收破爛那一段,“聲畫對位”的技巧就發(fā)揮了作用。當他走進居民區(qū)的那一刻,就響起了嬰兒的哭聲,之后的敲碗聲、開門聲、滴滴聲由弱到強,很好地起到了為高興的那聲“收破爛”蓄勢的作用,伴隨著“丁”的一聲,出現(xiàn)片刻的靜場,當窗口傳來“誒,收破爛的,等一下”時,演員的表情(笑著瞇眼,甩頭)加上背景聲里的戲班子吹拉彈唱的特效音,整個居民區(qū)仿佛成了戲臺,而高興就是主唱。這里的音效用得可謂是精心,那聲嬰兒的啼哭象征著新生,象征著希望,當高興成為城市拾荒者,他的生活沒有因此失去顏色,反而是充滿了希望。
但是不知是何原因,電影的后期制作有很多硬傷,比如多處對白與歌曲部分的配音沒有對好口型,一看就像是在唱雙簧,特技部分也顯得很假,不知道是導演故意的還是真沒考究。如果硬要給它下個人文一點的內(nèi)涵也可以說成是導演故意要跟好萊塢大片的炫目特技唱反調(diào),走電影的復古路線,使影片少一點技術(shù),多一點人性。
作為一部商業(yè)喜劇片,影片在笑料的設計上也是凸顯新意,經(jīng)常令人有出乎意料之感,而且尺度也比較大,不僅局限于語言,畫面安排試圖給觀眾一定挑逗性刺激。還刻意營造出的一種反差效果,前面所說的一些歌舞片,由于主人公或從事藝術(shù)行業(yè)或本身角色設置上即具有歌舞專長,因此片中出現(xiàn)的歌舞場面可看做是情緒宣泄的強化。屬于常態(tài),但“劉高興們”卻只是一群城市低層小人物,與文藝并不搭界,如此一來,這種反差便極具喜劇色彩,從這一點來說,影片處理的相當成功。全片使用陜西方言作為對白語言,最大化地展現(xiàn)了方言本身的喜劇感,詞匯的本土化也是影片追求現(xiàn)實感和浪漫感對比時的一個橋梁。影片中關(guān)于農(nóng)民工進城的態(tài)度是積極的,城市是開放的,就像劉高興所說“只要咱們掙到錢了,也就是這個城市的人了。”采用農(nóng)民工自身的視點來傳達一種積極生活的態(tài)度也是頗為難得的。影片并沒有因為主角底層人民的身份對于他傾注過多同情或者把他看做道德感也處于底層世界的人?!陡吲d》最大程度的保留了原作中幽默機智的臺詞段落,除了內(nèi)容十分逗趣以外,片中的諸多經(jīng)典臺詞更是讓人叫絕,比如:“但我并沒有病倒,是因為我時不時就感謝身體的各個器官。它也是很愛聽鼓勵的話的”;“我生活太和諧了”“我最大的理想就是把我掙的錢往我老婆菊額面前一甩,說,給,錢,媽個屁”……這些臺詞都帶著點黑色幽默,又有點阿Q,且充分體現(xiàn)了地方方言的精髓,雖然有些臺詞顯得老套過時,且說地太突兀,比如,在高興和五富喝酒慶祝飛機制造成功的那場戲,五富喝著喝著就說:“你說我們會不會就死在打工的路上?”,明顯不搭前言,只是為了要為下文做鋪墊而硬生生地說出來,但瑕不掩瑜。由于劇中演員大多都能操一口陜西口音,所以在念白上比較能把握,原汁原味地活現(xiàn)出當?shù)氐娘L土人情。
本片在色彩方面也比較講究,雖然高興他們是拾破爛的,場面會比較臟亂,但是他們的生活卻是充滿色彩的,紅色的高跟鞋(象征愛情與婚姻)、黃色的菊花、五彩的飛機、綠色的草地,在慈善晚會上,他們更是把色彩發(fā)揮到了極致——于無用之物(垃圾)上得到超級時尚環(huán)保的潮服,更有忽明忽滅冷暖色交替的舞臺燈效營造氣氛。
色彩的象征含義在影片中也有運用。在高興第一次上桑拿房時,畫面上都是亮麗的黃色,來顯出一份曖昧與性感,與按摩小姐的身份十分契合。當孟夷純無罪釋放的時候,她身著白色襯衫,象征純潔,使觀眾能夠盡快認同她無罪,因為影片對她入獄的事情沒有太多的交代。
在技術(shù)層面,導演明顯只停留在比較膚淺的階段,不太考慮鏡頭語言的功用,沒有特別出彩的地方,只是覺得怎么活潑就怎么來,所以大量運用運動鏡頭來變現(xiàn)高興活潑的氣氛。在剛開始的那段表現(xiàn)黃河九曲的風景時,攝影機明顯沒有運用到位,以至于白白浪費了這么有氣勢的風景。而在他們剛進城里的時候,運用大量閃切的快速運動鏡頭來制造農(nóng)民剛進城時的那種眼花繚亂之感卻是蠻到位的。通觀全片,運用了大量的運動鏡頭,使畫面增強了動感與可看性。同時,頻繁使用了多畫面構(gòu)圖,使畫面節(jié)奏感強烈,形式活潑。
就影片的故事性看來,它沒有所謂的高潮,故事主線不明顯,走一步是一步,這種敘事語態(tài)雖然比較接近我們的生活真實,是人性化的,不同于當今很多中國大片習慣了的內(nèi)容空洞華麗堆砌意向。但是,有些編排就有點不盡合理,揀破爛的男主角,若說他迷戀按摩小姐,為之送錢,還可信。那么他突然弄點廢料,便造出架飛機,劇情頓時就變得不倫不類。且先前介紹的劉高興,既不懂科技,也沒受過專業(yè)培訓,還能隨隨便制作出真飛機,輕易開著上天遨游,刻意亂湊橋段,缺乏邏輯。女主角因弟弟販毒牽連,被關(guān)進看守所,誰知剛起點懸念,故事再一轉(zhuǎn),居然說僅需五千元就能贖人,情節(jié)設計更匪夷所思,真懷疑阿甘究竟懂不懂法律常識。五富在酒醉后,次日忽然得上重病,在醫(yī)院吃魚翅時還斷了氣,反到被劉高興拉上飛機,在天空中一轉(zhuǎn),竟又神奇復活,雖然阿甘這次把玩的是奇幻浪漫主義,但是玩浪漫主義也不能憑空而建啊。但是,撇開這一點不談的話,電影還是有很多亮點的,比如菊花這個意向的使用。高興多次經(jīng)過一個中風老人,并每次都會停下來,不是幫他推椅子就是送菊花給他,而菊花正象征著純潔的愛。這是高興從農(nóng)村帶到城里的,菊花在陜北是珍貴的,珍貴得一如都市中純真善良的人心,隱喻著農(nóng)村人要把一份良善與美好帶給有病的城里人。在節(jié)奏和細節(jié)的把握上,阿甘有很大的進步,除了影片后段按摩女孟夷純因弟弟藏毒被捕與五富“猝死”雙線并行時略顯拖沓之外,整體上故事清晰流暢,少見拖泥帶水,而歌舞的運用又不斷在敘事中插入小高潮,看得輕松,難得的是小人物的艱辛生存狀態(tài)被樂觀向上的精神取代。
就角色塑造來說,郭濤演活了一個地地道道的農(nóng)民。這或許要感謝賈平凹,他用完全平等的視角,以一個農(nóng)民的心態(tài)寫了這部小說,沒有帶上同情或是俯視的色彩。劉高興是一位西漂,他揣著夢想進了西安城,他渴望飛翔在藍天,也渴望追尋人生的意義,高興地來到西安做起了廢品收購員。劉高興應該算典型的陜西人形象,他樂觀直爽,執(zhí)著熱情,這是西安人優(yōu)良人品的戲劇寫照,無疑角色塑造是成功的。
總的說來,影片是一部俗人的盛宴,它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賀歲喜劇商業(yè)片的責任,沒有白花我們觀眾的錢。同時又對中國內(nèi)地的此劇種電影進行了探索,在現(xiàn)今內(nèi)容空洞、堆砌華麗、題材雷同的大片充斥的中國電影市場,我們見到了不同于一般的中國電影,其中的創(chuàng)新之處讓我們看到了阿甘導演的進步,也讓我們在高興了之余能夠思考點東西,口有余香。
7 ) “高興”般活著
總是喜歡站在20樓的窗邊俯瞰路面的車水馬龍。那樣風光無限的華麗外表之下掩埋的依然是為生計奔波的疲憊怠顏。紅燈停,綠燈行,行人眼中充斥的永遠只有規(guī)則和默然。
現(xiàn)代人總是妄圖尋找著自己所謂的生活,如復一日,年復一年,激情和新鮮卻在棱角分明的碰撞中支離破碎,剩下茍延殘喘的失望和無可奈何。
于是,他們麻木了,從激情中退卻,從新鮮中抽離;于是他們學會了安于現(xiàn)狀,學會了怨天尤人,學會了得過且過,然后朝九晚五的垂垂暮老,直至鬢白蒼蒼。
人生如是,十之八九。
當人們眼中看不到奮發(fā)的隱忍,再看不到躊躇滿志的昂揚,于是一切色彩變得單調(diào),彌漫著倦怠和腐朽,黯然而嘶啞。
那生活又該如此?
《高興》
我不敢恭維它算一部大片,因為它不具備大片的資本,畫面、剪輯、音樂都不是一流的水準,甚至有“山寨”之嫌,但是我還是固執(zhí)的把它定為一部好片,在我看來,能讓人感動的影片都是好片。就是這樣一部低調(diào)的影片,讓我看到了一種另類的感動。
放下劇情和穿插于整個影片的歌舞不提,整個劇節(jié)成功品的營造了一個搞笑的氛圍,經(jīng)典的人物造型,出彩的臺詞對白,都可以讓人感受到恰如片名的“高興”。
然,在笑料之外,似乎又有著一種法人深省的悲哀。
劉高興是故事的主人公,陜西小鎮(zhèn)的一個農(nóng)民,卻一心要成為在西安城立足的市民,他撿破爛卻發(fā)下宏愿要成為西安城的破爛王,就是這樣一個簡單而遙遠的夢想,讓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是那樣高興著,人如其名,卻讓所有人費解。
其實劉高興和阿Q有著某種程度的相似,都極具自我安慰的精神療法,然而所不同的是劉高興的精神療法是積極向上的追求和目標,他有大志,有目標,有理想,哪怕他只是常人眼中最底層的角色。他要成為破爛王,他要開自己制造的飛機翱翔于西安城上空,他要帶給五富城市的生活,他要讓心愛的女人去讀書,還有很多很多……
高興每天都為著這些目標高興的努力著,奮斗著,而這正是當代人處于安朽生活中所匱乏的。
但這也正是悲哀所在。
故事到最后高興終于成功的制造了自己的飛機,成功的翱翔于西安城,可是生活呢?故事沒有寫。
但是我們可以想象,明天,或者明天的明天……
高興還是要騎著三輪車走街串巷的收破爛,或許命運有轉(zhuǎn)機,也或許這就是一輩子。
有理想有大志有目標有追求,固然可貴,可是生活就是生活。
我佩服高興的精神,卻無法欣然他的生活。
這就是現(xiàn)實。
孟夷純。
或許是田原的演繹太為出彩,亦或許是這個角色太為深刻,竟讓我漸漸分不出吸引我的究竟是田原還是孟夷純。
這個在城市中討生存的按摩女,有著那樣性感的外表卻極為單純的內(nèi)心,終日混跡于風花雪月的場所,只是為了快一點賺錢好再去讀書。
我并不太相信這類人的存在,但是田原的演繹卻又讓我感覺到這類人是真實存在的,那樣的生活化。
她愿意和一個撿破爛的談戀愛。
她說走過白色的墻,心里很舒服。
她說她想快一點攢夠錢好再去讀書。
她說她就是一個小姐。
……
“高興”真正吸引我的不是劉高興,而正是這個按摩小姐孟夷純,或者說是田原。
當她第一次出現(xiàn)在暖春的閣樓上,她是一個風情萬種的按摩小姐,一顰一笑撩人心魂。
當她接過高興遞過來的蘋果,低頭淺笑時,性感的外表下儼然是一個可愛的小女人。
當她想要報答高興時,她是一個掙扎的可憐人,平靜的一句“可我是個按摩小姐,我只能用手藝來報答你”之下是洶涌的淚水。
當她爬上高興撿破爛的三輪車,眨著眼睛說帶我一起去的時候,她是一個在戀愛中享受幸福的女人。
我不敢說孟夷純真的“出淤泥而不染”,畢竟那樣的風月場所誰也說不清楚。但田原卻用自己的方式給了我這種“純凈”的感覺。
“高興”始終是讓人高興得片子,而我得主題似乎也偏了。但就是這樣一部電影,一個破爛王和按摩女之間得愛情故事,一個社會下三流最底層人物得真實寫照,一個為了理想在現(xiàn)實打拼得簡單情節(jié),卻讓我感動或者說心動了一回。
當我再次俯瞰霓虹燈下的山城,一樣的車水馬龍,一樣的繁華似錦,但這個城市又有多少人如高興般執(zhí)著的生活。
我不知道,也不想去猜測結(jié)果,畢竟有些東西只能是藝術(shù)的升華,生活終究也只是生活。
不得不感嘆賈平凹老先生得創(chuàng)作才華,讓我看到了如此一個平民化的生活寫照;當然,還有田原的孟夷純,讓我“心動”了一次。
這個社會有多少人如高興一樣,可又有多少人如“高興”般活著?
(個人言論,不代表任何立場)
亂笑·亂唱·亂跳·亂說·亂死·亂生 亂講故事···還是去看小說吧······(除非你想看西安)
失望
老陜這回扎勢了
加一顆星鼓勵吧。
女主角還不錯啦~~張達明居然都學說了陜西話說得那叫一個orz。。。
我覺得至少挺溫暖的,郭濤很可愛。我不覺得它是爛片。
2.22
演的夠爛,故事還成
我一點都不高興
沒感覺、不過癮、就像馮鞏的那些片子一樣的窩囊。
打雞蛋喲 親
超現(xiàn)實主義的小人物的喜樂
果然山寨
田原就是給文藝青年YY的。這話可能說得過了點,但戲里田原的表現(xiàn)力與其他老演員相比確實遜色得多。田原的嘴唇和說話的調(diào)調(diào)讓我想起了舒淇,可是她和舒淇沒得比,只能說是東施效顰,而她塑造的孟夷純很空洞,有故意出淤泥而不染的嫌疑。只能說每個人都要找準自己的路線,走對了起碼自己爽,走錯了包括自己都覺得渾身不對,但是偏偏很多人都想要嘗試不同。田原是個很有靈性天賦的藝人,除了演戲其他方面確實不錯,面面俱到難,綜合素質(zhì)高的人更少。演員的表演不應該用年齡和作品的多少去衡量的。表演中更重要的是態(tài)度和感知力。
有點亂不過挺好看
謝謝徐導
中國草根CULT
哦,這能掰啊。
x
幾段rap配得很精彩,草地里信天游最棒。很令人驚喜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