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老瓦還是阿諾,能瘋迷阿諾的,基本暴露了年齡。
年輕的時候,大概只是沉迷于阿諾電影的動作保證,其實那些曾經(jīng)“火爆”的場面,如今看來,大概有點low了,但這又有什么關系呢。
而且,阿諾的電影,重刷起來,其實還蠻有樂趣的,當年不是“梗”的地方,如今變成了“?!?,大概是老瓦預料不到的。
當年的阿諾,基本是雪茄、牛仔褲標配的橫沖直撞。
開場就霸氣側漏,當年,大概也就是為了表現(xiàn)阿諾“?睨天下”的主角光環(huán),沒想到多年以后,老瓦會接到這“小報告”的電話呢,不知道后來老瓦是怎么處理的。
《幻影英雄》的設定,其實很討巧的,在現(xiàn)實和虛幻之間切換,靠的只是一張電影票,不需要花費心思折騰什么量子力學。
阿諾版的哈姆雷特,絕對是雷到家了。
帶著機關槍穿越到古代大開殺戒,這貌似如今網(wǎng)上流行的一個段子——帶著AK穿越回三國,能不能成就一番霸業(yè)。
男孩誤入電影,第一個驚喜就來了。
這個形象,絕對是經(jīng)典中的經(jīng)典,即便是放到現(xiàn)在,也是讓人頂禮膜拜的存在。
在《幻影英雄》里頭,竟然只是個過場。
當然了,這色色的二次元貓貓,也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阿諾有個非常肺活量的上司,在故事里頭主要負責施展他的獨門絕技獅吼功,可是被小男孩調侃了個夠。
每部電影里頭都有這么個角色,不是么。
為了向阿諾證明,現(xiàn)在在電影里,小男孩拉著阿諾去了音像店。
《未來戰(zhàn)士》這么鼎鼎大名,每個音像店都會有的吧。
可是,當小男孩興致勃勃跑到音像店,主角竟然換了,而且是史泰龍。
當年,這哥倆可是王不見王。
當然了,有阿諾在,怎么能少了這句——I will be back。
觀眾都在期待呢。
說實話,當年看阿諾的電影,整個過程都在期待阿諾說出這樣的臺詞,和小男孩一樣一樣的。
故事大概耳熟能詳了,說什么大概都有點多余。
能看這部電影的,大概都是情懷使然。
看慣了阿諾的“六親不認”,能看到阿諾在大喇叭面前吃癟,其實也是相當不錯的體驗。
而當反派穿越回現(xiàn)實,面對的這個世界,著實讓反派非常迷茫。
當時,只是感覺喜劇效果拉滿,如今,才體會到故事背后的尖酸諷刺。
那時的阿諾,其實已經(jīng)在感慨現(xiàn)實和虛幻之間的糾纏。
當年看熱鬧的我們,大概不會領會這樣感慨背后的深意。
當然了,阿諾演阿諾,本尊的自黑也是必須有的。
俗不俗,賺錢最重要,抓緊時間打廣告。
尚格云頓當時也是相當有票房號召的動作演員,腿上功夫相當了得。
話說,現(xiàn)實中的阿諾,人緣貌似不太好的呢。
封面圖片上的“白色代碼”,一定要注意是大寫+數(shù)字,全匹配。最近發(fā)現(xiàn)微信后臺有時會刪除設定的自動回復,如有后臺消息后未自動回復的,煩請告知,謝謝!
1976年,波德里亞(Jean Baudrillard)出版了《象征性交換與死亡》(Symbolic Exchange and Death)一書。在這部從馬克思主義轉向后現(xiàn)代主義的重要著作中,波德里亞提出了超真實概念。之后,波德里亞在1981年出版的《擬像》(Simula-tions)一書中對超真實概念作了進一步的闡釋。研究者普遍認為,超真實概念是波德里亞后現(xiàn)代主義理論的一個核心概念,是對傳統(tǒng)真實概念的徹底顛覆。
超真實概念是由前綴“超”(hyper-)和真實(real)一詞構成的。波德里亞認為,仿真發(fā)展到擬像階段,真實本身已經(jīng)被瓦解,一種比真實更“真實”的狀態(tài)或現(xiàn)實顯現(xiàn)出來,那就是所謂的超真實。超真實之所以具有比真實更為“真實”的特征,首先是因為它打破了真實與想象之間的界限,使昔日的審美幻境無處不在;而更為關鍵的是,超真實是按照模型產(chǎn)生出來的,它從根本上顛覆了真實存在的根基。也就是說,超真實不再是客觀存在之物或反映之物,而是人為制造(再生產(chǎn))之物或想象之物。
《歡迎英雄》并不是完全意義上的波德里亞式,因為,我們所認為的或經(jīng)驗的電影…在大多數(shù)時候,與現(xiàn)實世界涇渭分明。但是,當?shù)鲜磕針穲@誕生,電影系列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籠罩現(xiàn)實世界并將之拆分。我們就又看到了二者間的體用不二。
這種比講述電影制作過程的“元電影”更具迷惑性的影片,最為熟知的大概是伍迪艾倫的《開羅紫玫瑰》,當然在早些時候卡索通過《心驚肉跳》也完成銀幕兩側交互性的建構。麥克蒂爾南和布雷克最為出色的地方,在于其不僅用類型化模式完成了這一嵌套,并且在這種敘事的夾層中完成了對于好萊塢模式出人意料的自反。他相比此類型前作,最偉大的革新在于,他第一次直面了“真實性”兩個必須性的概念——角色和扮演者。片中對于角色“雷龍”和施瓦辛格的區(qū)分設定即完整地呈現(xiàn)了波德里亞“超級真實”性狀功效產(chǎn)生時被隱蔽的意識形態(tài)性。
而借助這一種形而上學,此片完成了作為犀利的反英雄文本,也正對應此片片名——the last action hero——這樣的解剖過后,終結者們,不過是“現(xiàn)實的幻影”。
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至少是十年前的事了。只記得有一張神奇的電影票帶著小孩與施瓦辛格穿越電影世界與現(xiàn)實,印象里是一部好萊塢式的英雄電影。
如今再回看這部電影,發(fā)現(xiàn)這不是一部普通的好萊塢式英雄電影,它是絕對被低估的一部cult經(jīng)典!一張能穿梭次元的胡迪尼大師留下的電影票,多少人中二的夢想。在英雄的電影世界里,沒有邏輯的物理定律,沒有丑女,有各種稀奇古怪的助手亂入,最重要的是——英雄一定會贏!除非票房下降。
在現(xiàn)實世界中,英雄錘壞玻璃都會喊疼,英雄也會死。電影里的吐槽比比皆是,最讓我捧腹的是玻璃眼殺手穿越到現(xiàn)實世界后發(fā)現(xiàn),在大街上殺了人,普通人都會遠而避之保護自己,而不是傻站著尖叫,警笛也并不會立即鳴起。殺手殺完了人還站在大街上喊著:我殺了人了!我承認我的罪行!然而警察并沒有出現(xiàn),殺手的測試結果很滿意。
很cult諷刺的是玻璃眼殺手死前說的:在現(xiàn)實世界,總是壞人贏。
Action/Sci-Fi/Thriller/Suspence/Crime Drama
啊啊啊小時候在電影院看的覺得好好看的啊~~~~~~ BD 720P 12/08/19 中老年人重溫,好多梗啊,優(yōu)秀的劇本,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環(huán)境,90年代真的太迷人了。23/05/02
濃濃80’s fever重度迷影Meta movie,跨次元,打破第四面墻,全是八九十年代好萊塢名片兒的梗和彩蛋,自黑和自嘲也是相當?shù)轿?,腦洞大的驚人,又把各種電影法則拿出來打岔,現(xiàn)在已經(jīng)很少有人能拍出如此飛的片兒了,就是因為世界變得太無趣兒了。還是八十年代風物最美?。?/p>
絕對被低估的 充滿了各種吐槽致敬和奇思妙想之作 前提是你還愿意做夢
以現(xiàn)在的儲備量重看本片更加有趣,在構筑夢境的同時還以一種商業(yè)化的戲謔觸及到了電影的本質。
阿諾德·施瓦辛格當年來中國,電影頻道特意播放他的電影。
我覺得挺混亂的,特別是在討論前三部電影里各死了多少人的時候
戲中戲又雜糅很多經(jīng)典彩蛋的方式幾乎是很多觀眾童年的最佳,某種程度上這才是真正的「頭號玩家」。
極其有趣的后設電影,也是終結者之外施瓦辛格履歷中最有意思的一部。施瓦辛格演一部電影中的電影的警探,小男孩因胡迪尼的魔術票闖入施瓦辛格的電影世界,他試圖證明對方只是電影中的角色。而這個電影世界又與現(xiàn)實大同小異,終結者是史泰龍主演的,施瓦辛格還夸他演技一流(里面太多終結者致敬了笑死)。二次元人物與真人和諧共處,還有各種各樣巧妙的互文。這樣一部商業(yè)娛樂大片因為外表的糖衣太多層了(最扯的是伊恩麥克蘭演第七封印),很容易讓人忽略它對媒介、幻象、想象性事物的客體化、擬像社會引發(fā)的思考。影片結尾,虛構的阿諾重回銀幕,第一個鏡頭就是眼睛。
豆瓣是不是抽風了?!為什么我記錄過的電影又變成我沒看過的了?這讓我很不爽!如果這部電影不到7分了,是豆瓣把你給拉下來的!
現(xiàn)實世界和光影世界的交錯,感覺還是挺有新意的。
本質上和終結者2一樣,一個父親缺位的小男孩遇到了來自異世界的強大男人,從而補完了心靈的缺陷。每次進屋給大衣柜兩槍是個挺不賴的橋段。
阿諾說:這一集死的人比較少,只死了48個人,上一集119人,這集感情戲很多。哈哈
特喜歡影片的創(chuàng)意,現(xiàn)實與幻想的結合
最大的看點就是在于影像化了不少人兒時讓超級英雄走出銀幕那不切實際的夢想或說設定。在這個設定下編劇借電影人物同“現(xiàn)實”互動并大開動作電影套路的玩笑,這劇情本身就有趣的很。亮點頻出,史泰龍的終結者玩笑,走出銀幕的第七封印,其中眾多串場明星以及結尾的跨次元救援,真是感嘆那個時候的創(chuàng)意。
「Are you an idiot. You make the classic movie mistake. Don't explain so much.」「I don't find this new and exciting to discover that my whole life has been a damn movie.」「I don't do fiction. Not my field. If I were you I might be looking for the other half of the ticket.」
電影人物穿越到現(xiàn)實世界的創(chuàng)意 火爆動作戲 最大亮點是十分搞笑 劇情各種扯,反派太弱 兩個阿諾的互動不錯可惜太短 各種吐槽與致敬
阿諾施瓦辛格演的哈姆雷特預告片……史泰龍演的終結者2海報……“嗨!他就是那個殺了莫扎特的!”“你好,我叫阿諾啥米碗糕”這片太歡樂了……
電影頻道看的,虛幻的英雄走進現(xiàn)實世界,還是英雄。
藍光重刷。“我只是個虛構英雄,而你有真實的人生”。阿諾演自己,也演他闖入真實世界的銀幕形象。這種好萊塢解構自身的片子并不少,影迷男孩跑電影里和阿諾出演的系列英雄并肩作戰(zhàn),反向《開羅紫玫瑰》。它承認電影里的世界是虛假的,吐槽不停,然而又真誠的宣揚積極的入世觀點,甚至讓人幻覺銀幕英雄的社會學意義已在這里說盡。電影里的世界,《終結者》是史泰龍演的,警局里有各種奇裝異服甚至動畫角色的警員,子彈打不完,主角不死身,男孩一見默里·亞伯拉罕就喊是他殺了莫扎特,滿大街都是漂亮女人所以這一定是電影,橫沖直撞殺人無算的銀幕阿諾最后變得具有吐槽的人性——這是一部古典動作電影的挽歌,漫威電影的起點就藏在這種電影里(編劇有沙恩·布萊克)。麥克蒂爾南有點超常發(fā)揮,爆炸場面份大量足,無厘頭和緊繃氣氛的切換純熟、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