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影片,最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家長給女兒建議擇婿的標準是道德和人才,確實,現(xiàn)實中,現(xiàn)在的女性越來越獨立,男性越來越柔弱,有擔當有責任心的有道義的越來越少,也是造成剩女的一大原因,這也是時代的影響,希望以后教科書影視作品多宣傳男性剛烈擔當一面的形象,生活中很多男性不僅不懂養(yǎng)家糊口還在外面拈花惹草,這樣的案例讓很多未婚的女性恐婚,在以金錢為一切衡量標準的時代,醫(yī)生不再是救死扶傷大醫(yī)精誠,教師不再是“蠟炬成灰淚始干”的寫照,婚姻不再是愛情的結(jié)晶,這個社會越來越陷入惡性循環(huán)的危機時代,放眼望去,癌癥腫瘤遍地開花,瘟疫肆虐,這就是人類道德淪喪結(jié)出的果實,中醫(yī)講天人合一,人發(fā)出的念都能影響天地。因此,擇婿的標準只要是有德行孝順父母的男孩就一定不會太離譜,女孩也不會受委屈,下一代也會思想健康孝順父母不會亂了綱常
本片中的五位女主角是完全不同的五類人:嚴于律己、仍期待愛情、向往婚姻的真誠單純的女孩兒,生活和精神世界豐富開闊最后選擇凍卵的精英女神、家庭合睦幸福、幻想愛情、喜歡帥哥的“公主”,還有美麗堅韌的單親媽媽……他們都不同程度上困于戀愛、婚姻和生育,未婚者和離異者被世俗定義為“失敗者”,但他們?nèi)匀粓猿肿约旱脑瓌t。非常真實的是,她們內(nèi)心也有焦慮、迷茫和懷疑,從他們身上好像看到了幾年之后的我的影子。要怎樣克服這些障礙、堅定信念,排除一些消極的情緒,好像只有去干更多喜歡的、有趣的事情,像Maggie一樣。
每次看到單親媽媽那一part,尤其是看到那個小女孩兒,她們啥也不說,咱就要流淚。難道媽媽天生就更有責任感、更愛自己的孩子嗎?從她身上又看到了我媽媽年輕時候的樣子,她們也是從小女孩兒走過來的,怎么會這么強大!結(jié)尾,李桃開著車唱著:“這道路車水馬龍,誰能和我相擁……alone……”北京的道路、高樓、城市俯瞰畫面緊接著跳了出來,伴隨著憂傷的音樂,壓迫和失落感一股腦襲來,最后又剩下些什么情緒呢?關(guān)上電腦,擦干眼淚,點擊播放《一個人的北京》,生活繼續(xù)穩(wěn)步地向前。
P.S.看完依然,或者說更加排斥相親!
作為紀錄片,選擇主角(樣本)至關(guān)重要,既要有特點、又要有代表性、還不能小眾。這部影片的選角就比較成功:5位不同家庭不同生活狀態(tài)的都市大齡單身女性: 1. 山東農(nóng)村出身,考到北京的大學的北漂白領(lǐng),在老家文化和自身認知中對擇偶標準的沖突。 2. 上海人,清華本科國外碩士,Uber創(chuàng)始人之一,非常國際化的頂尖的高知精英,但對于愛情過分理智,并對感性的事物不太感興趣,最感興趣的是探尋人類前行的方向和人類的邊界,去美國凍卵,希望用科技手段將愛情延長付諸于未來。 3. 西安搖滾文藝女青年,追尋毫無保留的愛情所以總是被傷害,個性原因總使自己身陷囹圄,在自由與歸屬之間掙扎。 4. 北京本地人,加拿大留學生,高知高官世家,乖乖女,有資本不降低擇偶標準。 5. 小演員、網(wǎng)紅,北漂,單身母親,經(jīng)歷了失敗的婚姻,還背了前夫的巨債,一邊養(yǎng)孩子一邊掙錢還債,獨自面對搬家、孩子生病等生活瑣事。
這部紀錄片就是在探討這樣一個社會議題。單身浪潮的現(xiàn)象,其實西方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了,這幾年在中國大城市也顯現(xiàn)了出來。中國大城市的女性在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地位、聲量已不可同日而語。這個時代,婚戀的規(guī)則、腳本也已經(jīng)有了變化,不同知識差級帶來的差異性也伴隨著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交鋒,變得尖銳和沉重。
前天和我的好朋友杰克森一起參加了《“煉”愛》成都場的點映,我和他相識近六年,我們之間堅持著一種關(guān)于愛的關(guān)系,我一直無法將它稱之為“戀愛”,但又無法向其他朋友簡要的解釋我們之間特殊的關(guān)系,昨天觀影后我突然覺得將這稱之為“煉”愛關(guān)系再好不過。
我對標題《“煉”愛》/《hard love》的喜愛都遠遠大于影片本身,影片中五位女性關(guān)于愛情或者婚姻的現(xiàn)狀更多地表現(xiàn)著hard love的困境,對“煉”愛本身的探討又有些捉襟見肘、隔靴搔癢。
我看到一些真實的愛。Maggie愛戀著航海、愛戀著遠大人類事業(yè),kitty對hello kitty的著迷戀物,月兒從小愛小眾音樂,李桃愛女兒,還看到紅梅對理想中的自己與愛情的堅持與追求。這些也都是愛,是寄托,是自我與世界的聯(lián)結(jié),不管這些聯(lián)結(jié)被心理學家們評議為什么,它們都和愛情一樣緩釋了人的孤獨。所以我們要煉的究竟是我們愛的能力,還是在煉我們愛之對象?
看完電影我和杰克森打車回家的路上一直在聊這個議題,我和他幾乎是完全不同的兩種人。
杰克森:“我覺得最大的壓力就像片子里面月兒她們家說的那樣,就是該什么年紀做什么事的這種傳統(tǒng)觀念。女性被要求在什么年齡段就該結(jié)婚生子,否則就是失敗的表現(xiàn)。”
我啥也沒說,我腦子里在想我高中的時候不想上學,那時候我就覺得學習和幸福都是終生議題,那些非要以“此刻就該學習”“以后才能幸?!边@樣的理由來把我綁在教室里受刑是很滑稽的事。
杰克森:“我沒有想到Maggie會去凍卵,我以為那種精英女性根本不會在意這種問題?!?/p>
我也不知道回他什么,就回了句:為啥?但他也沒有接著這個話繼續(xù)聊。
杰克森:“我覺得紅梅真的是一個很典型的人物,她從農(nóng)村來到北京,她的一切都和農(nóng)村的爸爸媽媽哥哥們產(chǎn)生了分歧,她在追求一個更完美的自己,不斷學習、積極相親、在相親中和男方產(chǎn)生不同看法時,甚至為這樣的不同哭了!”
我:“你覺得她會得到什么樣的愛?像她自己理想中那樣真摯的、充滿信任的?可她自己明明充滿了不安、矛盾,她去努力了解親密關(guān)系的知識,她四處留下自己的相親信息,她會有足夠的關(guān)于愛的能量擁有理想的愛嗎?”
杰克森:“也是哈,我覺得跟她相親那男的一看就是個浪的,提出這種問題啥意思!”
我:“但他側(cè)臉看起來就蠻帥的哈哈。”
杰克森:“我覺得李桃現(xiàn)在肯定挺有錢了,她還完債,還有了自己的品牌,還結(jié)婚了!”
我:“但她也真不容易,好堅強的女人!要我就擺爛了,男人騙了我錢跑了完事兒給我留一娃... ...或者愛自己的孩子真的也是種力量?!?/p>
杰克森:“我肯定不會。”
我:“你哪敢?”
我倆有一搭沒一搭地瞎扯了一路,我已經(jīng)記不太清了,以上對話甚至有些是我用自己的話重新整合的。我們這回家路上20多分鐘的交流很大程度上是廢話以及相互不能理解的想法。就像兩個世界間搭了座橋,偶爾來往一下,但永遠不會融成同一個世界,我能感覺到他在他的男性視角看到的東西肯定跟我不一樣,而我那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加上我詞不達意的表達,他也很難明白,我們都知道我們之間高聳的巴別塔,但并不能阻止我們停止搭建彼此精神陪伴的長梯。在我們漫長的這幾年里,我喜歡過別人,他厭惡過我,也都挺坦蕩,我總是通過愛他來愛全人類,我也總是把我對全世界的痛恨全部咒罵在他身上。我突然想起紅梅和那個相親帥哥的談話,帥哥問她“我出軌了被你捉奸在床了怎么辦”,紅梅說“不可能的,我和你在一起就會相信你,我也不會捉奸?!北緛碓谟霸何矣X得這段可好笑,可在回家的路上我覺得這是具有超越性的東西。愛沒有排他性,而且真愛一定充滿信任,當然我不是說要和出軌男在一起并且相信他只愛你一個人,這一定是兩種語境。
愛是很難的,要避免屈從對方也要避免支配對方,避免不健康的共生性結(jié)合。愛是關(guān)心、責任、尊重和了解相互依存、缺一不可。但是正如影片中所展現(xiàn)的五位女性在“煉”愛過程中所展現(xiàn)出的各種問題一樣,這些缺失的難題無處不在。紅梅相親的時候?qū)χ砀褓|(zhì)疑說“這上面全是條件,只有一部分的我”,紅梅和哥哥談話時哥哥指責紅梅存在物質(zhì)和拜金,這些都在反映著當前我們的婚戀關(guān)系是一種物化關(guān)系,愛的意識常常只是作為他們自身交換能力范圍內(nèi)的人類商品而已。弗洛姆認為,“人們力圖做一個交易:從社會價值基點來看,這個對象應(yīng)該是值得要的,而且同時就我的公開和隱秘的財產(chǎn)和潛能而言,對象也應(yīng)該想要我?!睆亩鴧s缺乏了尊重與了解。我不停設(shè)想月兒不能兩個月離開愛情、kitty在各種相親局的尷尬,這些問題的解決是遇到那個愛的對象,還是煉就愛的能力。
前天映后現(xiàn)場和制片老師連線的過程中,有個姐妹說影片選角重合率略高,影片所要呈現(xiàn)和表達的現(xiàn)實狀況也并不全面。制片老師回答時說到,拍攝一部紀錄電影不僅僅是我們選擇拍攝對象,更是拍攝對象選擇我們。拍攝過程有太多太多不可控因素,作為一名影視系的學生我每次想到這個問題都要倒吸一口涼氣。在這部影片中我再次學到我們很難完成準確的表達,但我們可以盡全力做到最好的呈現(xiàn)。在觀影現(xiàn)場,我們看到許多遲緩的追焦、許多抖動的畫面,當然還有許多幽默的剪輯點,它也許不夠完美,但也依舊充滿女性表達的力量。
最后,祝大家都煉愛成功。
“愛情”
明明在父權(quán)社會下,女性被規(guī)勸的更向往愛情與婚姻,但為什么男性在戀愛時,總在說,我們的愛是至高無上的,我們因為相愛就應(yīng)該彼此信任,不能因為現(xiàn)實而放棄愛情,變成了“你只是失去了只是一條腿,她失去的可是愛情啊”這種瓊瑤式的愛情至上論。
他們是在洗腦,讓女性沉溺在名為愛情的虛假泡沫中,成為像紅梅一樣在感情中過分理想主義,從而更好拿捏。而他們有相信么?不,他們這些信任愛的力量的“信徒”會像紅梅一樣覺得自己選擇的依附關(guān)系中,背叛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出軌的男人少了么,沒有,他們在用一套套男權(quán)主義的話術(shù)拿捏著女性,現(xiàn)代社會,女性個體意識的覺醒使男性無法站在曾經(jīng)至高無上的統(tǒng)治地位簡單的去操縱女性,于是他們又使用了新的話術(shù),新的名詞賦予他意義,就像女性初始被賦予意義一樣,他們賦予愛情意義,用簡單的愛情詞匯就能讓一個個女性又前仆后繼的投入到不求回報的感情中,他們不斷地賦予它純潔、無暇,將它和物欲對等,又將它和sex捆綁,但實際上,人類與欲望才是共生體,與愛情不是。sex是感情的調(diào)和劑,是非柏拉圖式感情中不可或缺的,但在身心未準備的情況下,任何人無法逼迫你同意,哪怕為了所謂的愛情。
“當下”
為什么現(xiàn)下年輕人對于親密關(guān)系沒有從前渴望?大家想要產(chǎn)生親密關(guān)系的原因歸根結(jié)底就是無趣感和孤獨感,而在各種欲望皆可滿足的現(xiàn)實社會,形形色色的事物消耗了我們太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們對人就沒有了欲望,這些欲望都轉(zhuǎn)接到了游戲、寵物、娛樂等出口宣泄而出,欲望有的放矢了,那親密關(guān)系自然也不是必需品了。
親密關(guān)系會產(chǎn)生不安感,而這種不安感的存在也是本性趨利避害的人們不選擇親密關(guān)系的理由之一。
(本想寫影評中的男性人物,介于是紀錄片,就不以個人的主觀視角去過度分析個體了)
話先說在前面,董導的《“煉”愛》十一月就要上院線了,真的蠻推薦的!
首先就是紀錄片在拍攝過程中那種可遇而不可求的特性很明顯,雖然圍繞著五位女性的相親尋愛所進行的探討有著一些無法避免的痛點在,但有些普遍性的問題通過片中人物的對話表現(xiàn)出來卻帶來了全場不分性別的笑聲與掌聲。(真的賊搞笑hhhhhh)
然后就是影片的整體氛圍,一個非常普遍且在當下的輿論環(huán)境中極易被極端化的主題,且是在導演本人的立足點也是身在其中而不是完全的旁觀者的情況下,呈現(xiàn)出了一種很寶貴的克制,你會感受到當代各個階層的女性會遇到的難處,但也能清晰的感受到這其實是一個跨越性別的社會問題,這樣的氛圍下,觀影過程中一位女觀眾高喊了一聲“男人不行”,也不會點燃任何的對立情緒,銀幕中的那些天真與困惑,可能是每一位觀眾或多或少都體會過的。
有一點感受和沙老師正好相反,影片結(jié)尾逐漸拉遠的車水馬龍,不是所謂的明朗,正好相反,這個高速建設(shè)中的現(xiàn)代城市恰恰是造成這些問題的重要原因,和片中老一輩夫妻所表現(xiàn)出的觀念一對比,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無解的問題只會愈發(fā)朝一個未知的,令人感到迷茫的方向走去,社會背景在這個探討中其實很隱蔽的占據(jù)了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位置。
不沉重,卻也充滿了思考空間,《“煉”愛》不是僅僅關(guān)乎于五個個體,它的的確確以小見大記錄了一個時代的切面,提供了一個視角去觀察這個切面特定區(qū)域的紋理,果然不負期待。
作為一部觀察式的紀錄片,《“煉”愛》里的拍攝對象與觀眾之間基本沒有距離——被拍攝者好似就坐在觀眾的對面,向觀眾講述她們的情感困惑。這種效果,得益于盡量不顯露攝影機在場痕跡的拍攝手法,以及自然流暢的剪輯節(jié)奏。觀眾在黑暗的影院里,與陌生人坐一起,歡快又放肆地笑出聲,已經(jīng)說明了此點:觀眾覺得銀幕上的人很親近。某處高潮段落,現(xiàn)場甚至有女孩激動地喊出“男的不行”,她怕是已經(jīng)完全入戲?!叭霊颉闭嵌┈撋喜孔髌返闹黝}(也是標題),記錄一群青年演員在文革表演培訓期間集體入戲的現(xiàn)象。這一次,施展“攝魂”之術(shù)的人換成了董雪瑩,她將觀眾拖進大齡剩女的情感世界。
《“煉”愛》記錄了五位有著不同家室背景、不同社會身份、不同年齡與性格的女性,她們有著相似的苦惱:想結(jié)婚(或戀愛),卻找不到對象。在當代中國,剩女已非像過去那般是一種罕見而難以啟齒的現(xiàn)象,如今已是常態(tài)。如何將這種大眾熟知的社會現(xiàn)狀拍出新意,打破固化的思維觀念?是擺在導演面前的難題。董雪瑩做得很好,她選擇了五位有話題性的人物,不同人物有各自的故事,而且都具有代表性。
于是我們看到,把Uber中國做大做強的事業(yè)型女性,面對年齡越來越大的困擾,也得選擇到美國提前凍卵;從山東農(nóng)村來到首都工作的基督徒女孩,努力上進,對感情懷著純真向往,時常被相親對象的言辭激怒;被騙生娃的前五線女演員,靠著直播風口努力還債,她也想找個新對象,填補孩子缺失的父愛;自認開放的朋克女孩,在交友網(wǎng)站上認識了心儀的男性,也不得不為對方的花心吃醋;還有那位喜歡Hello Kitty的大齡剩女,更像被寵愛長大的公主,單純率直。五位女性無一例外展現(xiàn)出純真的一面,對愛情與婚姻懷保持美好的想象,這也許是導演為影片注入的私心。
回到那個關(guān)鍵問題,為什么優(yōu)秀的女性找不到對象呢?這或許并非導演想回答的問題,但我們著實可以根據(jù)紀錄片提供的素材嘗試回答一下。男性的問題,還是女性自己的緣由?僅從紀錄片里五位女性條件來看,都不差,有幾個甚至稱得上優(yōu)越,找一位戀愛對象或結(jié)婚對象其實不難。那么她們甘愿單著更多是出于自身的考慮吧,比如對愛情還有美好的向往,要求高,不愿將就。正像那句老話說的,“圍城里的人想出來,圍城外的人想進去。”她們就是那群徘徊在城外的人,一面望著城里的美好,一面又懷疑這種好只是幻覺。
紀錄片總要給觀眾帶去新的東西,不然我們就不需要這種類型的影像作品了?!丁盁挕睈邸纷屛覀兛吹搅水敶袊郧楦猩系睦Щ?,它不是以一種博人眼球的犀利視角批判當今社會婚姻商品化的現(xiàn)象,它以更加溫和的方式把單身女性介紹給我們,讓我們知道她們的真實想法,以及她們在感情生活中面臨的真實困境。這就是一部女性主義電影本該具有的樣子了,導演雖然沒有在作品里表達任何觀點,但對于女性,我們有了更多深入的理解。站在她們的立場和角度,我們有一種切身的感同身受之感。
你會覺得,五位拍攝對象如此讓人感到親近,甚至忘記了我們認識她們才剛不久。僅僅花了九十分鐘(而且是在一種舒服、愉悅的狀態(tài)下),我們對她們已經(jīng)有了足夠了解,足夠到好像已經(jīng)算得上朋友。倘使在大街上偶然碰見,我想打招呼或上前攀談是很可能發(fā)生的事情。這說明了什么?觀眾真正走進了她們的世界,就像那位激動喊出“男人不行”的女孩那樣,我們也想大聲跟她們說一句;你們很優(yōu)秀,是男人不行,寧缺毋濫。
我還想說的是,《“煉”愛》也是一部侯麥式的電影。侯麥電影的鮮明特征在于,角色坦誠表達自己的觀點,毫不在乎別人的看法。這尤其發(fā)生在對話時,觀念的碰撞、思想的辯論發(fā)生了?!丁盁挕睈邸吠瑯尤绱?,幾位拍攝對象能毫不遮掩地表露自己的愛情觀,或許在觀眾看來,她們的想法是單純的、帶著幻想色彩,但對她們自己來說,她們絕對真誠。往往在與他人對話時,雙方就某個話題交鋒,金句迭出,趣味盎然,讓人開懷一笑。這是我們喜歡她們的原因。
IDF的確從來都不會讓人失望啊,狀況不斷簡直到了習以為常的地步,片子放到一半才發(fā)現(xiàn)沒有字幕,接著換了有字幕的版本。當然最精彩的還是映后了,導演直接對一個觀眾發(fā)飆了,那個觀眾只是覺得片子沒有觸動他罷了,也并沒有言辭激烈地批評電影不夠好,導演居然說在這個場合不想聽到任何負面的評價,更夸張的是,后來導演竟然問那個觀眾哪兒的,叫什么名字,難不成還要約架?導演讓那個觀眾離開,人家離開了又要讓人家回來接著跟她懟,可以看出導演心態(tài)徹底崩了,最后竟小聲說了一句傻b。客觀來說,電影拍得蠻有趣,但是有一兩個人物看過之后就沒什么印象了,而且有些段落也過于日?;?。
紅梅爸爸:“兩個失敗的人還吵吵啥啊”電影院爆發(fā)出了最大的笑聲。
1.山東女生身上集中了傳統(tǒng)和現(xiàn)代、村鎮(zhèn)和都市、理想和現(xiàn)實的碰撞。所以在山東老家,她是新潮和現(xiàn)實物質(zhì)的化身,回到北京,她又變成了保守理想的符號。2.不管這些女性對婚姻是不是還存在渴求,很開心的體驗是她們沒有停止自己給自己提供樂趣,自己為向上在探索。3.凍卵也好痛苦,不管選擇什么樣的生育方式和過程,生育相關(guān)環(huán)節(jié)都避免不了痛苦。4.女導演鏡頭下的女性力量還是不一樣的、動人的。單身媽媽有一種破土而出的生命力,會很容易聯(lián)想到見過的一些女性。不存在為母則剛,她們不管看起來是菟絲花、牡丹或藤草,當生活推到某個不幸的境地,她們實際上擁有藤草一樣的生命力和韌性,去撐起自己或者家庭向前走。莫名其妙想到阿莫多瓦電影里的女人。5.觀影體驗是非貶義的,男人一說話,觀眾就發(fā)笑。
大概看時候我們會下意識地以上帝視角在看這幾位女性的生活掙扎,覺得有些不可理喻,但也許這是大多數(shù)中國女性所經(jīng)歷的,我們個別解放了,也許很多人并沒有,只是沒被我們看到。溢滿屏幕的焦慮。
7分不能再多,怎么說呢,期待滿滿,失望而歸,每條線都淺淺,隔靴搔癢,表達散漫、拖拉,失焦,優(yōu)點也就剩下貴在真實了——然而這是個紀錄片。都不如偽紀錄片風格的《珍珠》,承認焦慮但不著眼于焦慮,生活于世俗但不屈服于世俗。20220319北京槐房萬達影城
對婚育率逐年遞減問題的五份樣本觀察。其實我看到的更多是階層問題,五個看似都是大城市里30歲左右的獨立女性,但導致她們始終不戀愛、不結(jié)婚的原因卻并不相同。有的是快樂富婆,有的是北京土著,有的是文藝玩咖,有的是經(jīng)歷過、破滅過的單身靚媽。最值得玩味的是那個山東農(nóng)村出來到北京工作的姑娘,對另一半的物質(zhì)、精神要求都非常高(要求男方物質(zhì)條件要比自己強,片中未表現(xiàn)她要找同一信仰的人)紀錄片選題很有社交話題度,貼合當下,但素材比較偏跟拍采訪,被拍攝者配合感較強。作者意圖是有的,幾處鏡頭銜接有小設(shè)計,但最后草草收尾,看不出作者本人的態(tài)度傾向。
紀錄片本身可能并無意去劃分階層代表,但單身浪潮的核心可能并不是兩性的信任問題,而是對于這個日益固化體系的自然反應(yīng)。因為太過恐懼因婚跌落,反倒不如自己待著安全,而試圖以此躍升的機會也同時消失殆盡,還是因為上躥下跳成本太過高昂啊。里面的單身母親則不巧成為這個悖論的佐證。
從零關(guān)注到超出預(yù)期,一部紀錄片居然能讓全場爆笑不下10次。符合當下女性語境,展開社會多方視角,5個主角都性格鮮明有記憶點,她們的情感和故事就是你我的生活和經(jīng)歷,女人就應(yīng)該很綻放。“我自己一個人已經(jīng)很有趣了,沒必要再多一人” 英文片名Hard Love耐人尋味。24th SIFF第一部。
大齡女青年們的相親故事紀實,題材乍一看挺沈重,卻被拍得相當輕盈,記不清多少次笑出聲來。電影輕盈又不停止思考,說的是相親又不只是相親,更是對世界的認知方式,有人感性,有人理性,有人現(xiàn)實,有人理想,世界上值得開心煩惱的事情那麼多,婚姻算老幾呢?女人們,開心點,男人不值得。#SIFF2021#
#SIFF03# 非常非常真實,雖然很不愿意承認,但這就是當代男性女性真實寫照。紅梅和他哥的battle太精彩了,臺詞絕對寫不出來的程度,這就是紀錄片的魅力,再加上紅梅她爸的點睛一句,一發(fā)入魂??!
樣本還是集中在上層女性,底層女性的故事是難以采訪是嗎?遺憾。
#siff2021# 沉重的題材處理得輕盈靈動,雖然有一些讓人拳頭聽硬的觀念,但至少所有的人物都是鮮活的真實的,也因此是會讓人共情的,即便你可能根本不贊同她們/他們的觀點。而且女性導演的那種對于人物的關(guān)懷,是能從鏡頭里感覺到的,不至于冷冰冰。就我看來,問題可能在于,五個對象或許是有點多了,時長還是有點沒撐起來,導致所有的記錄都是很碎片式的情節(jié),缺了點流暢的連貫感,但還是挺有可看性的,三星半。
相親角90%都是女性在征婚,可見年齡帶來的婚嫁焦慮首先是女性。長輩們說現(xiàn)在的男孩子都不追女孩了,也沒有長情了,不像以前愛的死去活來非她不娶了。有個被采訪者的阿姨說在美國我都快六十歲了也有年輕小伙子上來跟我搭訕表白,中國人就是對年齡觀念特別重,階層觀念也特別重,家長們東奔西走操碎心,但子女也沒有心儀之人。哎,作為一個不婚不育的人,我已經(jīng)很多年沒有對異性動過心了,我覺得生命中有太多比愛情和婚姻重要的東西,但是生在了這個國度,永遠無法度過這一劫?!綽ilibili】
最搞笑的就是放映結(jié)束后一個當獵頭的大哥爹味十足的指點每個女性的未來。戲里戲外完美的契合,電影里已經(jīng)有爹媽了,外邊就別再當?shù)恕?/p>
女人多可愛啊 被傷害過的 被寵愛著的 被質(zhì)疑的 被敷衍的 都在奮斗 都在成長 都心懷夢想 憧憬著美好的愛情與未來 現(xiàn)在的男人看不到她們 聽不懂她們 更配不上她們 對不起 男的不行 是我吼的
很適合情侶去看,看完可以從很多方面吵很多場架
群像做到這個程度已經(jīng)蠻不錯了,不評判是最基本的要求,將不同階級、不同性格的未婚女性并置,天然就形成了觀點的碰撞。抓到了幾處男女爭辯的妙筆,后半段還有一些順滑的過渡,借議題或是畫面完成人物的切換,看得出打撈素材下了功夫。不過看CNEX的片子從來不能期待太多,他們永遠不乏議題,但追求情節(jié)化的剪輯思路、面向大眾的制作訴求,似乎都在阻止電影向更深處挖掘。婚戀問題自然是無解的,可片子最后松散的收尾,進而造成情緒的懸置,更像是創(chuàng)作層面的捉襟見肘。
這種多主角交叉剪輯式的人物紀錄片,也許都需要“人生七年”級別的持續(xù)捕捉才會爆發(fā)真實能量,林鑫導演近乎同題材的《單身女人》集中在單個城市去研究此話題,威力更大一些。
11屆北影節(jié) 三里屯美嘉 922 一男性一邊心虛的咳嗽一邊在給小姐姐洗腦說讓女人對男人出軌要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時候,后排有人喊了一句“男人不行!”全場鼓掌,今日最佳~
關(guān)注點沒問題,但是表達都挺淺的,算是個完整的產(chǎn)品,在紀錄片宇宙里,只能是個合格的專題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