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火情人》,1992年的悲劇電影。假如它的主演不是杰瑞米·艾恩斯,或許是另外的景象。
是因為這個英國演員,而去搜的這部片子。最初注意到他,是在電影《蝴蝶君》里。我喜歡看他陷入愛情之中,那種憂郁的眼神,和那種深深的凝視。即使他的對手是尊龍,即使他演繹的,是一段原本荒唐的故事。假如歷史上沒有那個著名事件,你大概很難相信,一個男人會不知道他所傾慕的,發(fā)生關(guān)系的,也是一個男人。
可是,杰瑞米·艾恩斯來演,你會覺得,一切是真切的了??粗麆有摹㈢娗?;看著他壓抑、隱忍;看著他淪陷、毀滅。就如同,后來在《洛麗塔》里又看到他一樣,同樣是墮入一段畸戀之中,只有主角是他,才會有那樣的說服力,和那種震撼。
《烈火情人》又名《愛情重傷》。我更喜歡后者,那確實是一場徹骨的傷害。又是杰瑞米·艾恩斯,只是,這次他愛上的不是男人,不是小女孩,而是自己兒子的女朋友。
為什么所有的痛苦,都要選擇他來承受?或許就因為,他是杰瑞米·艾恩斯。
這樣的劇情,如果拍得不好,就是濫俗的倫理片。那種以審丑為目的,純粹感官刺激的情色片,沒有任何技術(shù)含量。只是表現(xiàn)動物性的空虛,和道德的淪喪。不會有那么多女觀眾,在豆瓣的影評區(qū)討論它。而我訝異地發(fā)現(xiàn),很多篇影評里,都有屬于不同作者的金句,都有那么一兩話,不再平庸,有獨特的觀點。
《烈火情人》引發(fā)了這樣熱烈的討論。甚至,我不明白女主是什么心理,什么心情。也有人從不同的角度,合理詮釋了她的心路歷程。那么荒唐冷漠的行為,都被理性分析。這不得不說,是影片的另外一種魅力。
但是,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由于杰瑞米·艾恩斯。有他在,那些脫離現(xiàn)實的劇情,就都真實起來。你看著一個年華老去的男人,陷入瘋狂的愛戀之中??粗龀龇N種不理智的事。假如他丑,有油膩的外表、腐敗的肚子,大概這個影片就有了那些惡俗三級片的觀感??墒撬鹿诔?、風度翩翩;他英俊儒雅;他也曾克制和逃離……于是,最后家毀人亡之后,他獨自漫步在異國街頭,孤獨潦倒,卻仍舊難以掩飾骨子里的優(yōu)雅。你覺得他的深情確實是一場事故,而不是一種笑話。他的燃燒令人同情,盡管現(xiàn)實是冷漠的灰燼。
甚至會讓人思索起人生的盡頭又是什么。導演路易.馬勒說,活得越久,我就越相信情感,而不是理性。
影片里,男主有一段獨白:“人很容易,遺世獨居。我旅行,直到我找到自己的生活。人到底是什么做的,無從知曉。我們墮入情網(wǎng),找尋真愛,其他都不重要,至終無悔?!?/p>
人到底是什么做的,無從知曉。杰瑞米·艾恩斯演這部電影時,44歲。只是影片里的他,銀發(fā)蒼蒼。就連那些蒼老,也似浸染了風華。他總是有辦法,把那些赤裸裸的欲望展現(xiàn)給你看時,讓你只看到美,而不低級,不骯臟。他即使全祼上陣,和情人纏綿時,逼死了發(fā)現(xiàn)真相的兒子,你還是感覺到,他要命的無奈和悲涼。
那就是杰瑞米·艾恩斯。無論他在影片中愛上誰,他都如同火山下潛伏的巖漿,熾烈而又危險,迷人而又深情。他的光彩在于,全心地投入,那種用生命去傾注的真摯和悲傷。我喜歡看他被虐,大概那些導演也是這樣想的,才會讓他飾演這么多情圣。
他最大的能力,是能夠?qū)⒛切┗斓?,都演出了情圣的感覺。什么樣的男人能做情圣呢?大概就是沒有一絲一毫表演的痕跡,你相信他在愛,他在痛,他痛得快要死了,也愛得隨時都會粉身碎骨。
情圣一定是美的。即使他身穿風衣,走在凌晨的冰冷街頭。即使他匆忙去見自己愛的人,而安排給他的對象,是那樣薄情冷感的朱麗葉·比諾什。想看他破碎,也想看他悲傷、陰郁,不能自控。
他是烈火,也是重傷。他演過的電影,我只看過三部。卻總有一種看完之后,不寫點什么,就對不起這影片的感覺。喜歡看他在時光中輾轉(zhuǎn),即使他現(xiàn)在已經(jīng)74歲,已經(jīng)是第6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做過第70屆柏林電影節(jié)主競賽單元的評審團主席。在影迷的心目中,卻永遠是那個會讓你再次相信“愛情”故事或許真實存在的演員。因為他,那一個個經(jīng)典的角色,在影片里呼吸著,期待著、渴望著他命中注定的傷害和毀滅。而他是那樣脆弱、無能為力而又冷酷,讓劇本里原本的世俗和丑聞,都變成了高雅而遺世獨立的愛恨情仇。
如果我沒有看過原書,我會打三分意思意思,但我看了書,那就只有兩分了。
原著書本的review://book.douban.com/review/14144349/
我單單對比最后的結(jié)局
電影結(jié)局:
身敗名裂的男人多年后回憶說,他再也沒有見過她,只有一次在車上,遠遠看見她抱著一個孩子跟在另一個男人身后,跟任何一個女人都沒有什么不同。
小說結(jié)局:
我現(xiàn)在衣著隨便,經(jīng)常戴著墨鏡。我發(fā)現(xiàn)所有的顏色都引起 我的反感。
我這次短期度假,帶的東西很少。今年去德國。
機場是個難受的地方,擠滿了人,五光十色,吵吵鬧鬧。我 拐過一個墻角,一切都肅靜下來,好像大家突然進入慢動作。
安娜岀現(xiàn)在我眼前。她朝我走來,摘下我的墨鏡。她的眼光 鉆進我的眼睛,穿過我,仿佛在最終從我這里取回自己。她默默地奪回我還保留著的那一部分她。她強大無比,這是她收回自己的行動。我的身體似乎自行瓦解,似乎化成歌聲或者慘叫,聲音 尖細刺耳,足以震散骨架,撕裂肌肉。
我知道自己的心已被扯開,四分五裂。我跪在地上,既是膜 拜也是認輸。我的嘴唇擦過她的棉布裙子,裙子上夏季花園里的 綠色和黃色像強酸射進我的眼睛。有人跑來幫助我。安娜只顧往前走。
“要喊醫(yī)生嗎?”那個年輕人扶我站起來。
“不,不用。我沒事,我是醫(yī)生。”
我回頭朝她走的方向趕去,看到她和一個男人會合,那個男人攙著一個小孩的手。稍稍向她轉(zhuǎn)過臉,彼得?卡爾德龍的嘴唇掠過她的頭發(fā)。從我這個角度,我看到她的短裙不太整齊,因為她懷孕了。
我找了一輛出租車。車子迅速駛回我住處時,我覺得自己不 會再出門了,我不知道自己的身體還能活多久。不會長了,不會 長了,但愿如此。
我有了最終的念頭。我嘆一口氣,把門關(guān)上。
我身體中那臺癡呆的機器還沒有最終失效,還能運轉(zhuǎn)多年, 但是我已在緩緩死去。對我自己,也對著走廊中無言的面容,我 輕聲說:“我至少確實知道了真相?!?/blockquote>對你們之中那些不相信的人來說——這是一篇愛情故事。故事講完了。別人可能更幸運。我祝他們過得好。在這部電影里, 所有角色都失去了他們的立體感,成為了家庭或欲望的象征符號,此外毫無意義,完全是導演一廂情愿的意淫。所有的事情都像一個飄忽的氣球,充滿了夢幻和不真實感,而里面的突如其來的青澀和肉欲讓這份虛假變的更為明顯。
“跟任何一個女人都沒有什么不同?!边@句話完全否認了男主先前所有的追求和反抗。我不是為出軌洗白,這是電影,總要表達些什么,結(jié)果是什么都沒表達,自己推翻了自己
這片子很出名,我早有耳聞,全片最大的謎,應該就是,安娜究竟愛不愛史蒂夫?
推斷的前提,安娜在影片里沒有對史蒂夫說過一句謊話,那么,看了結(jié)局,安娜不敢面對喪子的史蒂夫,再次逃回少年時代的避風港彼得身邊,我想我找到答案了。
安娜有一個不幸的少年時代,她相依為命的哥哥為情自殺一事,把她徹底摧毀了,我雖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這是何等的悲哀和絕望。 從她的自述中,我們很清楚,她非常愛她的哥哥,只是她天性懂得趨利避害,而這種自保,讓她鐵了心拒絕走入亂倫,卻因此徹底失去自己最愛的人。她處于半瘋狀態(tài),她去了皮特家求庇護,立馬要求和只是剛有好感的皮特做愛,是把皮特當成哥哥的替代品,想用這種方式挽留住因求愛不成而自殺的哥哥。后來和皮特分手,是因為她矯枉過正,不拒絕任何對自己有意的男士的求歡,過于放蕩,皮特原諒了她很多次,終于忍無可忍,分手后取了一個美麗的女律師,但婚姻只維持了八周。他忘不了安娜,最愛的依然是安娜,哪怕安娜離開巴黎定居英國三年了,他倆的聯(lián)系仍然無法切斷,安娜會把自己認定的結(jié)婚對象,專程帶回巴黎,介紹給彼得,實際上,安娜早已經(jīng)把彼得當成死去的哥哥來依賴。她和馬丁交往,最初是因為馬丁長得像死去的哥哥,而因為馬丁,關(guān)注到了他的父親,作為政客的史蒂夫,經(jīng)常在電視里看史蒂夫的演講和采訪,特別是史蒂夫剛剛解決了一件大事,收到了首相的接見,估計她也因此事,對史蒂夫情難自禁。馬丁會突然和家里介紹自己女友,肯定是女友松口愿意見自己的父母,兩人交往更進一步。而安娜會答應和只交往了幾個月時間的馬丁走到這一步,甚至迫不及待的當晚就去晚宴偶遇史蒂夫,都是她早已動情的證據(jù),她很想見一見自己仰慕的男人。 見面后,她敏銳的發(fā)現(xiàn),史蒂夫?qū)ψ约翰⒎菬o動于衷,但她迫不及待的需要再次確定,連約一個正式的時間登門拜訪都等不及,就攛掇馬丁回家。所以,她陪同馬丁在時間很緊,只有一杯酒的閑聊時間的情況下,也要去馬丁家正式照面,就為了觀察史蒂夫的心思,她很高興的確定了史蒂夫逃不過自己的魅力,眼睛一直注視著自己,立馬采取了行動,約史蒂夫幽會,一見面就擺出獻祭的姿勢,赤裸裸的勾引。 影片的最后,安娜獨自逃離馬丁的死亡現(xiàn)場,并脆弱的躲回母親家中尋求庇護,就是不想再見史蒂夫,因為自己的私情和貪念,安娜想魚和熊掌兼得,既有能在陽光下光明正大的幸福,又能彌補年少時懦弱,不敢涉足亂倫而導致的悲劇。所以她不同意史蒂夫離婚,她要她愛得男人永遠在電視里里優(yōu)雅干凈,毫無污點的閃閃發(fā)光,又主動促成婚事,把忘年戀,單純的出軌變成真正的亂倫,把自己的一生都交付,甚至和彼得做出徹底的了斷。當初她的哥哥死于她選擇彼得,選擇正常的愛情,拒絕亂倫?,F(xiàn)在她要彌補遺憾,找一對父子,兒子像死去的哥哥,父親給予自己亂倫偷情的刺激。 可惜,馬丁的死,讓她看清自己注定的命運,亂倫的危險,只有彼得這個避風港足夠安全,不會因為自己的搖擺不定而受到波及和連累,所以她最后望向史蒂夫的一眼,表明她已經(jīng)徹底心死,只是一具行尸走肉了。她的愛情,徹底殺死了她的精氣神。
看了很久了,記一下想到的東西。 這個片子肯定不是路易·馬勒最好的片子——如果真談質(zhì)量,即使讓鐵叔或比諾什的鐵桿粉絲來參與評選,它也只能算普通。 我一直搞不清楚這個片子到底是被哪部分扯了后腿,其實編劇、選角(就單個演員來說)都沒問題,但究竟為什么就是有點不對勁?它有種太過漂亮(近乎完美到令人厭倦),不夠過癮,四平八穩(wěn)的平庸感。相比之下,Claude Sautet(克洛德·蘇臺)——這位在新浪潮里沒路易·馬勒名氣大的導演,他的冬之心卻把平靜、內(nèi)斂的生活和蘊含于其中的激情處理得極有張力——毀滅這樣一個奇異、激情的故事,被描寫小提琴手日常戀愛的冬之心輕易擊敗,落下了不止一條街,也是氣數(shù)。 書的作者談到過很有意思的一點,是鐵叔和導演一起看中的這本暢銷書,鐵叔很興奮,他們一起跑去和作者談的版權(quán)……我對比了書和電影,也覺得劇本的一些改動確實很好,這劇的編劇David Hare是時時刻刻的編劇,而且是導演按著他(真是按頭)倆人封閉著把劇本整出來的,質(zhì)量無可挑剔。但是作者、譯者也和我一樣,都認為這個電影最后出了問題,莫名其妙就變神奇為平凡了,可見當時反響也不咋地。之后多年,在David Hare的書里看到他提了一嘴,比諾什和鐵叔當時沒啥火花,而且拍這個片子的過程非常痛苦,我大概就明白一點兒了。從某種程度上看,那種莫名其妙的沉悶和平庸,大概就是觀眾死活感受不到男女主之間的化學反應導致的。 還有一個原因,書中的男主本是個長相平凡的政客(也許更接近一個普通人遭遇激情的故事),換了鐵叔,忽然就變成了另外一種調(diào)性——成了個美奐美輪的養(yǎng)眼情色片兒。沒辦法啊,鐵叔此人就真的是自帶光環(huán)啊。這導致洛麗塔也有這個問題,鐵叔太好看,總會不由自主拔高參演電影的檔次(包括人物的階級)兩到三個等級,那種納博科夫追求的詩意,在壓抑逼仄平凡的生活與美國公路冒險的蒼白灰燼中開出的花,就沒有了。湯姆 · 福特拍的《單身男子》也是這樣,不過那是以為福特本身就是個在時尚界里混的矯情貨——結(jié)果臉叔那個角色也比書里的人物高出幾檔,成了個美奐美輪的芭比娃娃。 所以,毀滅這個片子最大的看點反而成了路易·馬勒拍出來的中產(chǎn)階級里最高等級的那部分人的生活細節(jié),穿著打扮(尤其是這部分),室內(nèi)陳設,食物,娛樂,言談舉止等等,真是有意思極了,質(zhì)地精良極了。鐵叔在片兒里是中產(chǎn),他老婆家是老錢,因為路易·馬勒出身好,對于富貴一事,他是真懂行,不是假懂行,所以設置得非常精準到位——看這個片子的時候,觀察這些細節(jié)真是讓人樂在其中,反觀激情戲那部分倒是看不看無所謂,權(quán)當他們在尬演搞健身吧。 在這里插播一句,鐵叔穿著衣服真是太好看了,鐵叔脫了衣服也真是太好看了。 路易·馬勒在這個片子里表現(xiàn)出來的最大特色(也可能是問題所在)是他對事件中幾個關(guān)鍵時間點把控得太精準——讓看的人對他極其放心和信服,他對節(jié)奏的把握精準到幾乎是毫無懸念的地步——但演員卻要在這一明察秋毫的節(jié)奏下演一個極為放縱被荷爾蒙驅(qū)使著隨波逐流的故事。原本這種節(jié)奏感應該來自導演的上帝視角和命運的殘酷凝視,與過程中激情蕩漾的男女情感形成一種反差。 也許正是這點沒弄好,演員,尤其朱麗葉 · 比諾什(奇怪的是,她過去是一直以自然著稱的,因此我只能推斷是導演的要求)表演里拿捏分寸痕跡特別重,變成了一種精確的裝模作樣(所以說這也是氣數(shù),英國病人里比諾什跟拉叔處得那么好,結(jié)果跟鐵叔不來電)。當然鐵叔一向精準細膩從不失常,導演也是胸有成竹,大家都如此是精準,演到最后反而堆疊成了本片的重大缺陷——殘酷成了必然,冷靜成了沉悶,大家一路靠表演悶到底了。 結(jié)果這個片子里,侯孝賢說的好電影里一定要出現(xiàn)的“岔開一下”,真正讓人驚艷一點的東西,居然是鐵叔的小女兒這個角色和兒子死后老婆的表現(xiàn),那真是好東西。 果然,這個片子只有演老婆的米蘭達·理查森得了提名——顯然當時影評人的看法也是如此。 我看這個片子的時候,一直在想一個問題,就是到底在哪里,他們一念之差之下,這個事情還有救,不會發(fā)展成最后玉石俱焚的結(jié)果呢? 1 在第一次見面的時候,安娜和鐵叔就已經(jīng)明了了對方的欲望。其實真正關(guān)鍵的點反而在第二次,安娜和馬丁來訪。 鐵叔在廚房里看到安娜,他特意延遲了一點出去,手拿酒瓶,等著安娜發(fā)話。安娜說的是:“Nice to meet u.”絲毫沒有流露出他們之前曾經(jīng)見過的痕跡,鐵叔隨即也做出若無其事的反應——這個時候,這場情事就已經(jīng)在兩人心中有了默契。 2 安娜第一次把電話打到鐵叔辦公室,女秘書報上姓名,鐵叔考慮不到半秒說:put her through,隨后直截了當?shù)赜浵碌刂贰麄儍扇硕贾缹Ψ揭陕铮瑳]有半分遲疑。 我看到這里嘆了口氣,如果不接這個電話……這部電影是不是就沒有了……才怪。 3 安娜的母親親自出來懇求,鐵叔本來已經(jīng)決定徹底與安娜斷了,卻終于忍不住打了個電話給安娜,結(jié)果是兒子接的,鐵叔倉促掛斷。那一刻,在旁邊的安娜心知肚明是他忍耐不住,于是采取主動,租了房子。 如果他忍住不打這個電話…… 4 那天他們兩人初次在小屋約會,鐵叔步伐輕快,安娜喜氣洋洋,兩人都如此放松,顯露出舒適的本性——他們本以為找到一個世外桃源,誰知馬丁之死和一切的崩塌在后面等著他們??吹借F叔興沖沖走出辦公室,這個時候已經(jīng)是上帝視角的我在想,到底什么是因什么是果?到底命運是什么?很多時候,災難是以幸運的形式降臨的,無知的我們一口吞下,并不知道后面要發(fā)生什么——我們是自己掘墓人的絕佳幫手。當最后一切無法挽回時,則又襯得之前的喜慶如此愚不可及和辛酸。 5 馬丁站在父親和安娜偷情的屋外,表情糾結(jié)。他已經(jīng)有了不祥的預感,但還是開了門——果然好奇心是害死貓的。 這幾個時刻,都是我們所說的,人生的關(guān)鍵時刻,也許那個時候忍住,做了另外一種選擇,之后的結(jié)局都可能改變。但也許事實真相是,無論你如何掙扎,那個結(jié)局都在等著你。 馬丁在飯桌上隨隨便便指責父親,說自己的幸福童年中缺乏激情,passion,他這個指責可謂是非常缺心眼兒的。事實上,馬丁應該從未與這個魔鬼碰面,他有的是平常范圍內(nèi)的喜愛,溫情和理解,這是安娜需要的。而他的父親才是那個被激情不由分說俘虜?shù)娜?。最后,當鐵叔跑到兒子的辦公室去,試圖訴說激情的可怕和命運無情時,他們之間的落差和交流的虛弱無力,拍得特別好。 是啊,激情是可怕的,這一點唯有那些曾被激情吞噬毀滅的人們才知道——而試圖訴說時,他們蒼白的雙唇已然被命運鎖住。
他再也沒有見過她,只有一次在車上,遠遠看見她抱著一個孩子跟在另一個男人身后,跟任何一個女人都沒有什么不同。
安娜是黑洞,誰都無法填滿她那個永恒喪失的囚困之心。找上這個壓抑如飲茶的男主,一下就噴了。自毀的快感,死欲本能力。性愛怕得真美真文藝。
Jeremy Irons到底欠了幾輩子情債,《故園風雨后》《洛麗塔》《蝴蝶君》,不倫之戀無休無止。表演太棒,真是太喜歡Jeremy叔了!
*他的臉很瘦,是英國男人常有的那種狹窄。 *他身上有英國男人的潮濕氣味,雨水綿綿的城市,長年不見陽光,每一棵樹都會滋生出霉菌和憂郁。他在街旁走過,潦倒地經(jīng)過燈光溫暖的酒吧,無法成為其中酗酒縱情的一個,只能站在櫥窗旁默默凝視,然后離開。 *他具有神經(jīng)質(zhì)的美感。手指修長,臉色蒼白。 *在主演的電影里,大部分都容易陷入病態(tài)的畸戀。 *他是喜歡縱身撲入的人,雖然姿態(tài)優(yōu)雅,依然常常潰敗到底。 *他的情欲是黑夜中的潮水,洶涌盲目,但是并不骯臟。 *只
哪里是愛情,分明紅果果的肉體欲望
男主跟女主相愛得有點莫名奇妙,看對眼就上床的關(guān)系是愛情?如果男方承受失去一切的痛苦仍然執(zhí)迷不悔是可以理解的一種愛情表現(xiàn),女方始終禍害人的屬性是什么愛情表現(xiàn)?尤其是可以同時跟父子倆上床還能表現(xiàn)得很圣女的模樣,根本理解不能
我看過Jeremy Irons三部電影,一部他睡了洛麗塔,一部他睡了個男戲子,一部他睡了自己兒子的女朋友
Oh, Jeremy!So damn Hot!還有年輕的探長,嫩得掐出水。床戲好,結(jié)尾處理不俗。女二的戲好,撕逼那場好酷的說!雖然基本是部英國電影,比諾什的英音(找人配的吧?)也太地道,不過整個影片還是很路易馬勒。雖然不信星座,還是想說這太天蝎了。個人非常喜歡
JeremyIrons,這老男人!
比諾什實在是,,太勾不起性欲了。。。隨便換個法國女演員都可以啊。。而且,她每個電影的色情場面都那么奇怪。。。真的很勵志啊比諾什= =|||
情色片拍到這個份兒上也沒什么好說的了,朱麗葉·比諾什天生一張高級文藝臉,就算欲火焚身也不會讓人覺得膚淺,這大概就是上帝造人時的偏愛吧。這電影充分表達了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而女人才是靈肉合一進化鏈條的頂端。// PS. 看到比諾什出場頂著一頭鐵T短發(fā),我就知道事情沒那么簡單。。。
Jeremy.Irons的確是亂倫片的不二人選
海嘯般的愛情重傷.他看到她只當她是路邊任何一個女人,他看到路邊任何一個女人也只當是她.真蒼涼.
她沒看見我,她跟彼得在一起,手中抱著一個孩子,跟別的女人沒什么兩樣。
他們,是我最喜歡的男女演員。
“受傷的人是危險的,他們知道怎樣讓自己活著?!?/p>
“欲火焚身”的完美解釋。只有愛欲才會讓人遇見結(jié)局也赴湯蹈火。朱麗葉比諾什的氣質(zhì)真是獨特,換個普通美女估計片子感覺會完全不同。杰瑞米艾恩斯這個畸戀專家!【好帥,求他全套片子= =
故事本身邏輯上就有硬傷,角色也不夠豐滿,男女主人公的所作所為事出無因,如果非要給劇情的推進找一個緣由,那就是“欲望”。可是比諾什的身材長相和氣質(zhì),如何能和“欲望”沾上邊?倒不如找個金發(fā)碧眼高貴冷艷的火辣女郎當女主更有說服力。
或許花開的意義只在于花開,鳥飛的意義只在于鳥飛,一個人消逝的意義只在于消逝。雪中炭,夏日扇,只在一定的期限里發(fā)揮作用。鳥盡弓藏絕對是真理。緣分盡了,彼此相忘于江湖,不要拖泥帶水?! ∽窇浰扑耆A的普魯斯特這樣描述愛情的消逝:我們聽到她的名字不會感到肉體的痛苦,看到她的筆跡也不會發(fā)抖,我們不會為了在街上遇見她而改變我們的行程,情感現(xiàn)實逐漸地變成心理現(xiàn)實,成為我們的精神現(xiàn)狀:冷漠和遺忘。但是,他筆鋒一轉(zhuǎn),說,其實,當我們戀愛時,我們就預見到了日后的結(jié)局了,而正是這種預見讓我們淚流滿面。
我們聽到她的名字不會感到肉體的痛苦,看到她的筆跡也不會發(fā)抖,我們不會為了在街上遇見她而改變我們的行程,情感現(xiàn)實逐漸地變成心理現(xiàn)實,成為我們的精神現(xiàn)狀:冷漠和遺忘。但是,其實當我們戀愛時,我們就預見到了日后的結(jié)局了,而正是這種預見讓我們淚流滿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