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小巨人》
達斯汀·霍夫曼 Dustin Hoffman成名后的20多年黃金時期基本沒演過爛片,頻頻和各國導演合作不同類型題材,也和開啟了一個非英雄、非偶像的銀幕形象時代。
阿瑟·佩恩 Arthur Penn之前處女作《左手持槍》也是一個關于反傳統(tǒng)、反社會的主人公,但整個手法卻是按照傳統(tǒng)西部片路數(shù)。本片明顯從人物設置到故事演進包括美工色彩都是完全的反傳統(tǒng)的,與傳統(tǒng)西部片以及意大利通心粉西部片都不盡相同,倒是與其《雌雄大盜》所創(chuàng)造的時代性相呼應,可惜導演之后此類影片寥寥無幾。
這部影片絕對應該算兩人在70年代的代表性佳作。
2 ) 《Little Big Man[小巨人]》旁觀西部片
http://axinlove.com/2012/01/little-big-man/《Little Big Man[小巨人]》旁觀西部片
by @xinl.ve 120106
Movie Rating:8。
原著的小說好似早早就為Dustin Hoffman[達斯汀·霍夫曼]留了主角的位置,靜待著他從《The Graduate[畢業(yè)生]》和《Midnight Cowboy[午夜牛郎]》姹紫嫣紅后走出。依然記得VCD講的那個段子,電影學院的漂亮女生看Dustion Hoffman在《The Graduate[畢業(yè)生]》,啊喲,這誰啊,這么矮還好意思出來演戲?總是要笑一下,個頭太高、身材魁梧的人出演不了Jack Crabb,這不比我們稱呼姚明為小巨人?!禠ittle Big Man[小巨人]》里的Jack Crabb不是電影英雄,是一個比尋常人看起來來還要瘦弱的形象,正是Dustin Hoffman的身形。因其瘦小,歷盡劫難且改變歷史的舉動才成為傳奇。若是巨人,電影名將變成《The Incredible Hulk》或《The Hulk》。
Dustin Hoffman非偶像明星,Jack Crabb非牛仔英雄,《Little Big Man》非傳統(tǒng)西部片的對抗故事——白人與印第安人、文明與野蠻、墮落的工業(yè)城市與自然純樸的鄉(xiāng)村社會——通過借由白種人之言看印第安人的顛沛流離,來反思當時的的美國社會訴諸武力來宣揚民主、進步理念是否具有正當性。
John Ford的《Stagecoach[關山飛渡]》里的印第安人形象是負面而且黯淡的。沒有因為膚色、服飾而有什么特殊,印第安人與一般的勒索買路錢的匪徒?jīng)]有區(qū)別,在電影之中成為洗滌馬車乘客各自罪孽時的流水,形象模糊而不會讓觀眾意識他們的個性或品質(zhì)。印第安人在電影之中一直是等外之民,西部的曠野也被看做是蒙昧未開化的土地,等著白人帶著工業(yè)革命后的成就予以改變。還有一種類型的西部片,主要的故事情節(jié),發(fā)生牛仔或生活在西部小鎮(zhèn)上的各色人等彼此之間。印第安人和西部大背景只是電影的布景,電影關注著生活在文明邊際的人的精神異化,未來,向西還是向東?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xù)到上個世紀的6、70年代的越南戰(zhàn)爭。直接表現(xiàn)美國在戰(zhàn)爭陷入泥沼的影片暫時還沒有出現(xiàn),需要再等10年、20年左右才有《Apocalypse Now[現(xiàn)代啟示錄]》、《Deer Hunter[獵鹿人]》和《Platoon[野戰(zhàn)排]》。為什么會失?。繎?zhàn)爭進行時不能提出的問題,在戰(zhàn)后有了空間去思考。在那個時間點上,旁觀著正在進行的戰(zhàn)爭的編劇、導演,不管是有心還是無心,需要采取一定的方式表現(xiàn)他們對越南戰(zhàn)爭的態(tài)度。極具超前意識的原著小說正好是備選素材,固有的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故事正好成為比擬大兵和越南人。
刀槍不入神鬼難侵的Jack Crabb,他在每個場景之中的親歷,是大洋彼岸的電影從業(yè)者在看越南戰(zhàn)爭。傷害之于Jack Crabb的距離等于越南戰(zhàn)場的子彈距導演Arthur Penn[阿瑟·佩恩]。也是他代替觀眾,身處于19世紀的西部,體驗生離死別,帶觀眾身歷其境與感同身受。一夜之間從擁有數(shù)名妻子變成孤家寡人,從Muleskinner到影響歷史進程的小巨人,從垂髫少年到百歲老人。依然是他如同基督的神跡在人間,借他之眼將印第安人的苦難轉(zhuǎn)告給耶和華,傳遞被驅(qū)趕、被屠殺,渴望自由的土地如同渴望自由呼吸的印第安人的祈禱。
由Jack Crabb的眼,電影的景框,印第安部落首領Old Lodge Skins的白發(fā)智者形象,得到了展現(xiàn)。他比一味只知殺戮的印地安人劫匪或者本片的白人軍隊指揮官在識見層面上要更高,是觀眾和Litte Big Man愿意仰慕和順從的長者。向西部和越南輸出文明的正義基礎,在面對老人的洞見、脫俗時搖搖欲墜。血腥開拓西部和進行越南戰(zhàn)爭的是非對錯,電影有了一個看法。
還需要注意的是Jack Crabb的膚色,他成長于印第安那部落,在某刻還幫助印第安人反抗白人。這個銀幕形象可以被視為《The Last of Mohicans[最后的莫希干人]》和《Dances with Wolves[與狼共舞]》里的白人主角的先行者。也正是到了這兩部電影的時期,西部片對印第安人表現(xiàn)進入了新的時期。不僅開始正視印第安人在某些方面比腐化墮落的工業(yè)文明更有吸引力外,也開始塑造與白人主角并肩的印第安人形象。
補充兩點:Coen兄弟的那種變形西部片元素,很難從本片找到痕跡;Clint Eastwood[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在同期指導的相關西部片,繼續(xù)冷酷的牛仔形象,并不受當時美國社會待見,票房比較慘淡。
Little.Big.Man.1970.720p.BluRay.X264-AMIABLE
3 ) 我們在自己建造的迷宮中走失了
人類曾幾何時敬仰著萬物生靈,曾幾何時能夠死的安祥。如今這一切都不敢奢求,人們瘋狂地啃噬著自己的靈性,踐踏著生命的尊嚴。
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道出了如今這個世界:是的!它徹底地發(fā)了瘋!
一百二十一歲的“小巨人”,娓娓道來他這一生,并非不如“阿甘”傳奇,可那又算得什么?傳奇不能阻止人類變得瘋狂,也無法改變大自然的規(guī)律。
軍隊來了又走,祖父仍舊吸著那只煙袋,仇恨并沒有升起。
“小巨人”在兩個世界中游蕩,時而迷茫,時而昂揚,可最終剩下的只有無奈和絕望。為何祖父可以安然求死,而自己卻如此命長!
4 ) 我覺得比與狼共舞要好.
我小的時候,還是在黑白電視機(家里拮據(jù),高一才買到第一臺18寸彩電)前似懂非懂地看著<矮小巨人>,應該說沒有完全看懂,只覺得白人和印第安人互相沖突著,而且雙方好象都有道理.
我下載到一個法語版,可惜聽不懂.看著那些畫面,我好象回到了那個蠻荒的年代.人生的戰(zhàn)爭和民族之間的戰(zhàn)爭同時打響了.等下載到英文版再參與討論這片子,看這種篇子,比唱卡拉OK強很多倍,看著能讓人神往多時!
我們的腦子需要高創(chuàng)造力的刺激,我們的情感需要最縱橫到地球的任一個角落.這樣活著才算活過了!
5 ) 筆記
在阿瑟佩恩的《小巨人》中,主人公經(jīng)常在白人之中做白人,在印第安人中做印第安人,以無差別的動作游走在雙方微妙的邊界之間。
這是因為動作永遠不可能或者在一個預設情境中被確定,相反地,情境卻可以逐漸由動作引發(fā)出來。
巴德伯蒂徹認為,他的人物不是由某個 事業(yè)確定的,而是由他們?yōu)榱撕葱l(wèi)這個事業(yè)所采取的動作確定的。
當戈達爾分析安東尼曼的影片形式時,他從中提出了一種asa的表述,用以對照sas的大形式,場面調(diào)度旨在先發(fā)現(xiàn)后明確,但是如果情境本身如此依附于動作,那么動作就必須于情境產(chǎn)生的時刻相吻合,分秒不差,于最小的間隙,即情境借助推動力的微分相吻合。
其次,最小差別定律只用于制造邏輯上相差甚遠的情境。比如《小巨人》隨著他被推向印第安人或者白人一方,情境確實發(fā)生了徹底的變化。如果說瞬間是動作的微分,那么動作可以在不同或?qū)α⒌那榫持凶兓まD(zhuǎn)每一個瞬間。
萬物無窮盡。
因此,衰敗,懷疑,恐懼在這里具有的意義與他們在有機表現(xiàn)的意義截然不同,它們不再是填補距離的痛苦階段,主人公要借此達到整體情境要求,實現(xiàn)自己獨有權利并能勝任如此偉大的動作。
因為這里不再有壯舉,盡管主人公保有非凡的技術能力,總的來說,他就是佩金法描述的《失敗者》:“他們沒有外表,他們只有幻覺,因此他們代表徒勞的冒險,毫無收益的經(jīng)歷,他們只能活在可憐的滿足感中?!?/p>
他們沒有美國夢想,他們只是保留生命,但在每一個關鍵時刻,他們動作引發(fā)的情境有可能危及他們自己,讓他們失去僅有的生命。
動作——影像的符號是線索,即是缺少線索,如敘事中的粗暴省略,也是差距和歧義線索,比如突發(fā)情境逆轉(zhuǎn)的可能性和現(xiàn)實性。
6 ) Little Big Man
本片描述一名曾經(jīng)在白人和紅人社會出生入死多次的人瑞回憶他的一生經(jīng)歷,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了美國西部開拓時期的一頁血與淚的歷史。本片是這紅人翻案的反傳統(tǒng)西部片,內(nèi)容和構(gòu)想都處理得頗具新意,每一段情節(jié)都具有相當高的趣味性。達斯廷.霍夫曼在片中從十幾歲演到一百二十歲,是演技上的一大突破,另外馬?。蜕侥?、費伊.達納韋等演員的表演也不落俗套。
追問身份的西部史詩。印第安文化獵奇,很喜歡以夢為導的祖父。【It's a good day to dead?!?/p>
蒼老的聲音講述了坎坷的個人經(jīng)歷,也見證了印第安人在民族衰落過程中的絕望。 充滿童話色彩的篇章讓我想起了《Big Fish》, 劇中人物總是在適當?shù)臅r候重復出現(xiàn),帶著戲劇性而又合情理的轉(zhuǎn)變,向我們敘述著歲月的滄桑,時代的終結(jié)。所謂的英雄這不過是隨波逐流的小卒,在歷史巨輪的碾磨下,殘存的只是老人的褐斑與皺紋。
我只能說我太討厭這旁白了...
很有趣味性的一部西部片,Jack作為一個由印第安人(夏安人)撫養(yǎng)長大的白人,做過教徒、騙子、槍手、商人、士兵,從印第安部落安家的人生制高點瞬間因白人殺虐印第安人跌入谷底,再次與各個老相識見面并為冤死的夏安人報仇后,他重回部落卻只能終老在養(yǎng)老院里。血淚交加,還好有不斷的小笑點緩解。
這部電影以獨特的視角再現(xiàn)了白人與印第安人的那次著名的"小大腳"之戰(zhàn).
美式西部片的轉(zhuǎn)折點,end of all end。當然還引出一堆啥"后現(xiàn)代"西部片的說法。辛巴達七航妖海式的傳記片傳奇,但"幅度"和烈度當然要比什么《阿甘正傳》的巧克力主旋律要強得多,反諷得多。全片苦澀的幽默,就像霍夫曼在將軍面前的忍淚之笑一樣。酋長祖父那句臺詞才是點題:"在我們human beings眼里一切都是活的,人、動物和石頭;但在他們白人眼里一切都是死的,連他們自己人也可以是死物"。多辛辣的臺詞,在主客二分的科學、殖民者的"文明"、現(xiàn)代化的邏輯里,"人"本來就因為是"死"的才有了(被使用的)"價值"。
過于流水賬了,平淡無奇無亮點。 唐納薇在妓院里勾引霍夫曼的一個鏡頭,像極了《畢業(yè)生》。白人與印第安人的斗爭,也只是點到為止。
7??梢钥闯鲈鴳撏τ幸馑?,片子過長,不過短了又講不清故事
旁白造作,故事結(jié)構(gòu)也爛,達斯汀的片吧,看的越多越失望。
“一百多年后,面對那可憐的書呆子,名為Jack Crabb的驢子皮革工、斥候、槍手、騙子、酒鬼、小商人、養(yǎng)子、印第安人或者人類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穿越草原的那個遙遠的上午?!薄也挛乙呀?jīng)說得夠多了。
看著這豆瓣評價的人數(shù)............ 這是部被人遺忘的佳片嗎? 我很小的時候就看過,不過當時年紀太小,沒有完全看懂,現(xiàn)在看起來,是部處處充滿辛酸幽默和諷刺的片子,可惜題材注定了杯具的走向 讓人有很多遺憾 ps:70年的化妝跟現(xiàn)在有差距啊 老人的造型看起來有模型感
(8.5/10)阿瑟·佩恩的《邦妮與克萊德》以叛逆、顛覆的姿態(tài)改寫了強盜片的面貌,甚至開啟了好萊塢的新面貌。從中可以瞥見他作為好萊塢體系內(nèi)的一種革新、反叛的力量,同樣《小巨人》作為新好萊塢時期最早出現(xiàn)的西部片之一,帶有著強烈的新好萊塢時代特色,達斯汀·霍夫曼游走于印第安人與白人文明之間,不斷變化的身份,經(jīng)歷著一系列“奇遇”般的冒險,以被驅(qū)逐、被屠殺的印第安人視角。它是關于自我身份的思索,時代變化下個人命運的難以捉摸,體現(xiàn)出一個古老文明逝去、個人命運失依的悲憫之情?!杜c狼共舞》與之相比,仍舊顯得渺小。
某種意義上西部版的阿甘正傳了。好幾處致敬老西部片的地方很好笑(酒館決斗與驛馬車搶劫),但是十分真實。整個故事盡管傳奇,但導演所選擇的全片剪輯卻用現(xiàn)代的方式塑造出靈活的現(xiàn)實感,很多地方的剪輯尤其厲害,快速而不會讓人覺得突兀,符合心理西部片一脈的邏輯。很厲害
一部視野大于類型的西部史詩,且有很多喜劇色彩來進行調(diào)劑。情感認同幾乎完全倒向了印第安人,他們共情與山水的生命意識,威嚴剛正的長老,樂于享受性愛的女人。而白人則肆無忌憚的進行殺戮,連小巨人自身的某些缺陷,比如為了活命兩邊倒,仿佛都是來自于白人的劣根性。
(2005.09)據(jù)說,阿瑟·潘的《邦尼和克萊德》是國內(nèi)碟市的稀有品種。不好意思,本人正收有一張?!栋钅岷涂巳R德》是我最喜歡的電影之一,也是通過這部電影,我記住了阿瑟·潘的名字。我記住了一個導演的名字,就意味著他以后的片子我都會關心一下。阿瑟·潘的片子卻不多見。《小巨人》買于《邦尼和克萊德》之前,我卻是看完《邦尼和克萊德》后才知道它是阿瑟·潘的作品。
難得能吸引人的西部片,歷史總是過于沉重,能反思的民族就是強大的。
7.7 印第安題材苦大仇深,哪怕用戲謔的基調(diào)、歡樂的配樂也仍然苦大仇深。男主角面對印第安戰(zhàn)爭感到無力之時,人物風格轉(zhuǎn)變成嬉皮,在影片上映的年代太過真實。西部夢總是會被打破的,野蠻不法,文明更殘忍,傳奇落幕于養(yǎng)老院,西部沒有神話。
對白人和印第安人矛盾的反思還是太淺薄了,很多地方充滿調(diào)侃的意味,影片的結(jié)構(gòu)不錯,但是有些地方還是欠交代,比如他姐姐怎么離開的印第安人群,后來再出現(xiàn)的時候又無解釋的消失了,最后也沒交代去處。這片子看完不過癮也不悲壯,基本沒什么感覺
自此西部片開創(chuàng)了一種新的模式,淡化了以往的經(jīng)典槍戰(zhàn),取而代之的是廣驁無垠,長河落日般的史詩情懷,必須致敬。片中大致可分為兩種人,所謂的“人類”和“白人”,而小巨人時而扮演著不同的角色,荒謬的世界總是開著殘忍的玩笑讓人無所適從,但只要風會吹,草會長,天空是藍的。
本片根據(jù)美國作家托馬斯伯格的同名小說改編,講述一個120歲綽號為“小巨人”回憶他漫長而血腥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還原了美國西部大開發(fā)的歷史真相。此片顛覆了美國西部片的神話,真實反映了印第安人的悲慘命運,被稱為西部版本的《阿甘正傳》,不僅終結(jié)了長達半世紀的西部神話,還借古諷今地諷刺了越戰(zhàn)的荒誕之處,引領了70年代的反戰(zhàn)潮流,其深刻的主題多年後被凱文科斯特納的《與狼共舞》所借鑑。達斯汀·霍夫曼從青澀牛仔演到耄耋老人的演繹亦是惟妙惟肖,不禁讓人拍掌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