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普里奧從小看的都是怪異的視覺,安迪沃霍、博施的人類樂園。潘基文介紹氣候變暖,和平大使。礦石燃料,很酷的畫面。石油產業(yè),坐直升飛機看好荒涼,有采礦萃取提升等步驟。介紹戈爾。加拿大的巴芬島,打北極熊的獵人。當年的換燈泡運動。冰塊上的氣候檢測站。
邁阿密市長告訴你,現(xiàn)在水患如何,災害每次都動用4億美元。為什么美國政界拒絕接受全球變暖的事實,比如特朗普??茖W家邁克爾曼生命卻受到威脅,比如
燃料集團Koch柯氏兄弟。不少名人愿意出賣自己的公信力。Inhofe在國會最激烈的反對,收買了環(huán)境委員會。59年的宣傳片,他們知道這個事實已經半個世紀了。
中國污染最重,在北京故宮。專家馬俊,人們擔心自己的日常生活,示威游行。污染地圖,
近9000家工廠,媒體和民眾的支持。
林先生談中國的風能和太陽能。新德里,印度排放量世界第三。
環(huán)境部長拉瓦薩說,用煤的情況很嚴峻。
科學中心的納蘭教授,她說農村在用牛糞餅,煤很便宜,七億家庭在用。說印度和中國為太陽能投入那么多,美國做了什么?有什么值得是借鑒的。李奧無法面對指責。自責,它的碳排放是最多的,他一邊開車一邊捫心自問。
基里巴斯的總統(tǒng):我們的島嶼將會淹沒,有尊嚴的移民,在斐濟買的地。太平洋島嶼是處在危險中的天堂。
帕勞的總統(tǒng),小島國的污染最少,但后果最嚴重。海洋生態(tài)學家杰克森,不僅僅是海平面上升,海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被摧毀,珊瑚一半死亡。他們是幫我們穩(wěn)定氣候的人。
雨林行動的總裁艾倫,砍伐雨林,餓就像引燃碳炸彈。
在印尼的蘇門答臘,有人故意放火,為開辟棕櫚油種植園,世界上最廉價的植物油。
印尼的列油則生態(tài)區(qū),有大象犀牛。最腐敗的國家。森林火災,物種的生命。紅毛猩猩是森林難民。
桂格麥片、薯片,我們買的所有東西幾乎都含有棕櫚油,消費者如何避開?
科學家說,養(yǎng)牛是最不效率的活動,巴西雨林的減少。牛飼料的進口是大事兒。呼吁改變我們的飲食
在加拿大亞伯拉省繼續(xù)拍攝神鬼獵人,但雪已經融化,為了找雪,他們一到半個地球外的阿根廷。Spacex、Tesla的CEO馬斯克:我們正走向地球傷害。永續(xù)電源的電池。一百座超級電池工廠就能供應世界。
經濟學教授曼基談碳稅,他和麥凱恩,羅米尼、小布什合作過。政治家因為民調不敢提這個問題。
采訪國務卿克里,贊揚奧巴馬與習近平的會晤改變了氣候變遷,墨西哥爭水大戰(zhàn)。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教授,主持了地球聯(lián)盟,是一群頂級科學家。赤道附近的人將無法養(yǎng)活自己。德國有三成來自綠色能源。丹麥已是百分之百風力發(fā)電。由于瑞典的游行,首相宣布將成為不用礦物燃料的國家,這是自下而上的運動。
巴黎峰會,采訪奧巴馬。
教皇的祈禱。
在《圣經·創(chuàng)世紀》中,上帝看到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和夏娃的后代布滿了大地,他們貪婪暴虐,為了自己的生存和欲望捕殺動物、破壞生態(tài),令大地滿目瘡痍,痛心的上帝決定引發(fā)洪水清除一切,但在準備清洗之前他又心生慈悲,決定把這個滅世預言告訴善良的普通人諾亞,并把存活下去的方法也告訴了他。諾亞依據上帝的指示在洪水來臨前修建了諾亞方舟,并把所有的動物物種帶上了方舟,最后洪水來臨,大地被洪水淹沒,諾亞一家通過諾亞方舟逃過一劫。
如果這個故事發(fā)生在現(xiàn)代,那引發(fā)洪水的就不是上帝,而是我們人類;被淹沒的也不是全部大地,而是我們最喜歡的百貨商場和貿易碼頭;能登上方舟的也不是心地善良的諾亞和物種,而是極具權勢的政客和資本家和他們所需要的一切。而我們能做的,只有想辦法進化出腮和鰭。
為什么我們會引發(fā)洪水?直接原因是打破了地球的碳平衡。因為我們排放的溫室氣體太多而吸收的溫室氣體太少,留在大氣中的溫室氣體太多令大氣升溫從而溶解冰川,引發(fā)海平面上升淹沒沿海地區(qū)和島嶼。為什么我們要打破碳平衡?因為我們?yōu)榱藛涌照{的電能而消耗大量的化石燃料;為了吃鮮嫩的牛肉而把綠地變成養(yǎng)殖場;為了生產棕櫚油而熱帶雨林變成種植園。
作為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保護大使,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花兩年多時間走訪全球,身體力行去見證全球變暖的變化和拜訪社會各界人士,上至基督教教皇下至印度普通民眾,尋訪他們對全球變暖的看法。紀錄片以冰川消融為開頭,見到了人類為了開發(fā)放火燒林的景象,見到了因全球變暖而死亡的珊瑚的景象,見到了發(fā)展中國家中國和印度對使用化石燃料的態(tài)度,了解了支持化石燃料背后的資本集團和其慣用伎倆,了解了全球變暖對我們環(huán)境會造成的具體和預測影響,了解了征收碳稅和新能源是走出目前困境最切實可靠的方法,紀錄片到了高潮:教皇出來呼吁教徒們關注氣候問題;瑞典作為發(fā)達國家通過國民自下而上的提案最終決定放棄所有化石燃料;100多個國家最終經過激烈的商討達成巴黎協(xié)議。結尾處萊昂納多回到影片開頭的演講臺,他站在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演講臺上,作為聯(lián)合國環(huán)境保護大使就已經達成的巴黎協(xié)議發(fā)表演講,最后鼓勵人們每個人身體力行去為全球變暖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情。作為電影來說這是個完美的結局,但不幸的是現(xiàn)實并沒有結局,隨著美國撕毀巴黎協(xié)議,這場聲勢浩大、眾志成城的運動被當頭一棒,前途蒙上了一層陰霾。
打破地球碳平衡的最主要因素是使用化石燃料,從而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2015年召開的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實質是各國領導人商議限制和減少碳排放,就不同國家制定不同的減碳目標達成一致協(xié)議。對目前這個以化石燃料為主體的能源框架的世界來說,減碳意味著什么?對中國和發(fā)展中國家意味著強制改變能源結構,基礎建設和GDP增長速度放慢;對美國和歐洲等發(fā)達國家意味著降低生活質量和經濟復蘇延緩;對特朗普來說,意味著一點也不American first。所以特朗普上任半年后就退出了巴黎協(xié)議。
雖然支持全球變暖這個結論有超過70%的科學家,紀錄片中也表達了支持全球變暖的觀點,但現(xiàn)實中還有30%的科學家反對,我們還要傾聽反對者的觀點。紀錄片中提醒我們要注意反全球變暖論背后的政治意圖,那我們同樣要注意全球變化論背后的政治意圖。反氣候變遷者不認為我們的地球在變暖,或者即使地球在變暖,也不認為是我們的碳排放導致的,他們的理由是地球曾經有過間冰期和暖期,這一點點的氣溫變化根本不足為奇。確實如此,46億年前的地球表面還是翻滾的巖漿熱湯,地球也有過表面被冰覆蓋的冰河時期,地球并不是一直都像現(xiàn)在這樣適宜我們生存。如果全球變暖不受我們的客觀行為影響,那我們做什么回天乏術;但如果是我們的行為導致了全球變暖,那我們再不制止我們現(xiàn)在的行為,我們同自殺又有何區(qū)別呢?從這個角度看待問題,我們還有什么理由不去制止現(xiàn)在的行為,減少碳排放呢?
那么,我們現(xiàn)在還來得及嗎?紀錄片給出的答案是:來得及,只要我們(美國人)選一個關心全球變暖的總統(tǒng);只要我們少吃牛肉或用雞肉替換牛肉;只要我們少汽車出行多步行或騎自行車;只要我們多投資新能源和減少化石能源補貼。現(xiàn)實是:不行。
一個關心全球變暖的美國總統(tǒng)?你看特朗普像不像。不要以為美國總統(tǒng)只是資本財團的傀儡,他同樣是美國人民主要意志的代表人,紀錄片中的奧巴馬從反對同性婚姻到支持同性婚姻就是美國人民主要意志的體現(xiàn),所以與其選一個關心全球變暖的總統(tǒng),還不如讓大多數美國人對全球變暖有所了解來的實際。紀錄片中美國經濟學家曼昆提到:相比起讓人們每天開車前都想要自己對氣候做了什么這種道德質問的方式,對碳收稅是目前最有效的減碳措施,美國企業(yè)也被征收各種污染稅來支付治理環(huán)境的費用且這套體系已相當成熟完善,但企業(yè)和全體美國公民是完全不同的利益體,紀錄片里面也說了,沒有哪個總統(tǒng)推行碳稅法案會被通過,更不會有總統(tǒng)候選人會以碳稅為參選口號,不管這個碳稅是增稅還是改稅。至于新能源,像特斯拉總裁馬斯克說的,只要100座超級太陽能電池廠就能解決永續(xù)能源的問題,如果馬斯克說的是真的,那能源危機就永久解決了。借用紀錄片里面印度科學中心的納蘭教授質問萊昂納多的一句話:“中國和印度都在為開發(fā)新能源做了這么多,人均碳排放量是印度人32倍、中國人10倍的美國人做了什么?”是啊,我們到底做了什么?萊昂納多在開車回去的路上也在思考這個問題。面對以逐利為本質的高度發(fā)達的資本主義社會,沒有成熟技術的新能源并不會得到資本的青睞,更別提它的對手是廉價、成熟和穩(wěn)定的化石燃料。
那么我們從自己開始怎樣?本來政治、資本這種東西就不是個人力量可以改變的,我們應該把環(huán)境保護教育落實到每個人身上,讓人們自發(fā)保護環(huán)境。但現(xiàn)實往往是:連法律法規(guī)和資本市場規(guī)則都難以約束的東西,要求用道德良知來約束根本不現(xiàn)實。如今碳排放在民眾里面已經形成囚徒困境:只有所有人成為低排放者才能有可能抑制全球變暖,但其中只要有一部分人繼續(xù)享受高排放生活那所有人都會完蛋,依據博弈論的觀點,所有人最終只會享受高排放生活成為高排放者。
你今天看了這個紀錄片,看到了地球的傷疤和人類的丑惡,決定要保護環(huán)境從我做起,下定決心不再吃牛肉、減少開車出行和節(jié)水節(jié)電。過兩天你就會因為心情不好而去牛肉火鍋店大吃特吃;嫌天氣太熱而開車出行;因加班而在公司吃用一次性塑料盒裝的快餐。你剛被那些因開拓棕櫚油種植園而焚燒的熱帶雨林的畫面看得揪心,并下定決心不再使用含棕櫚油的產品,過兩個小時你就會在網上看到最新季的清涼短袖出爐,想著這個短袖和上周買的褲子很搭的你就會動動手指頭下單,而制作這件短袖的棉花就是來自因時尚快消品大量生產而原材料緊缺,被噴灑過度農藥和生長激素,已經被嚴重污染的土地。過兩天你穿著新買的短袖到街上參加環(huán)境保護運動,運動組織人員給你一塊寫著“拒絕農藥,還我凈土”的牌子,你舉著牌子跟隨著游行隊伍隨波逐流,到了晚上你回到家,在網上發(fā)布一條配有今天游行的照片,配上文字:“保護地球”。
地球需要誰保護?珠穆朗瑪峰作為世界最高峰,人類給爬上珠穆朗瑪峰頂端的這種行為起名為征服世界之巔,于是在近幾十年來在登上裝備和通信設備大力發(fā)展下,各種人以各種理由去攀登珠峰,這些人前仆后繼的上去,少數人才能活著下來。上去的人大多擁有直面死亡的勇氣和挑戰(zhàn)極限的欲望,但這些看似崇高的精神只會讓珠峰上徒增尸體、糞便和塑料。因為珠峰的低溫環(huán)境讓這些尸體、糞便和塑料幾十年的完好如初,當然,病原體也是。到了如今,珠峰已經是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場和最高的病原體培養(yǎng)地,成為了下游幾十億人的潛在水污染源,迫使尼泊爾人組織名為珠峰清道夫的隊伍上山清理垃圾,消除潛在污染源。是珠峰自己成為垃圾場和潛在污染源的嗎?是患有崇高精神的人類。清道夫們上去清理尸體和垃圾是為了拯救珠峰嗎?是為了拯救人類。珠峰不需要誰來拯救,它甚至沒有嫌棄那些有可能奪走人命的病原體;地球也不需要誰來拯救,需要人類拯救的只有人類。
世界上大部分人生活在沿海地區(qū),不是熱帶雨林的伐木場旁邊,也不是受極端天氣影響而顆粒無收的印度農民家隔壁,更不是日漸消融的北極冰川之上。我們打開瀏覽器,會看到一篇關于企業(yè)家賄賂政府獲得林地開墾權的報道,同時還有無數條娛樂新聞和可愛貓狗的照片;我們周末在家搜索電影,會看到這部由影帝萊昂納多主演的紀錄片《洪水泛濫之前》,同時還有十幾部超級英雄的電影。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沒有人會關心全球變暖?,F(xiàn)在英國關心的是脫歐,歐洲關心的是難民,美國和中國關心的是中美貿易戰(zhàn),敘利亞關心的是內戰(zhàn),在這些事情面前,環(huán)境不是重要的,即使它可能是致命的。沒有真正的身臨其境且深受其害,人類是不會恐懼的,況且還是已經被消費主義支配了幾十年,早已不知道恐懼為何物的人類。
全球變暖的世界現(xiàn)狀需要一場新文化運動,哪怕有可能矯枉過正,這也是為數不多能拯救世界的方法。如果這還不夠,如果思想撼動不了化石能源利益集團對政府的控制,那么一場大規(guī)模的民眾運動是有必要的,要讓這個集團的公信力進一步喪失,讓環(huán)境的觀念深入人心,讓利益集團用金錢換來的公知背書沒有受眾,讓群眾中沒有這樣的土壤。事實上,也許化石能源利益集團已經是如今客觀存在的一個階層了,就像地主。他們是既得利益者,也許有的人心懷良知,但已經到了需要改變的時候了。要么改革,要么摧毀。這一切的基礎,都在于有一場能源意識的“新文化運動”能夠進行。 特朗普煽動起了長久以來一直存在的對中國的敵視,讓民調改變,讓此前中美達成的一系列協(xié)議破產,讓未來本可能進行的合作流產。俄烏沖突攪動的世界局勢,讓德國等原本已經向新能源轉變的國家不得不回到化石能源的老路上,推遲新能源化的時間表。 我們的同情心其實沒有想象的那么有用,因為少部分人的同情和支持改變不了大局。只有少數派成為多數派,無論是掌權或是用其他方法影響大眾認識,才能讓這種觀點發(fā)揮最大的作用。 奧巴馬引以為豪的巴黎氣候協(xié)定僅僅在兩年后就失去了世界碳排放量第一國家的支持,被美國扔進了垃圾堆,成為壓制其他國家發(fā)展的政治工具。要想進行新時代下的新文化運動,需要全方位的運用各種媒體平臺進行發(fā)聲,引導輿論。這是一場戰(zhàn)爭,一場沒有硝煙,只有聲音、文字和圖片的戰(zhàn)爭。 除了輿論,還需要科技發(fā)展把新能源成本降低,這要求更多的資源和資金投入新能源領域中,資源再分配。這也促使企業(yè)轉型,目前汽車行業(yè)已經開始轉型,而化石能源集團要么艱難轉型,要么逐漸衰落。這個過程已經開始,我們要的是加速它的過程,畢竟,我們等不起了,環(huán)境保護分秒必爭。
我們到達臨界點的速度到底有多快呢?
這是新冠疫情告訴了我們一個很可怕的事實,當我們真正意識到危險來臨的時候,是不是已經太晚了?
12月31號發(fā)布通告,1月23號武漢封城,幾十億的民眾在全球渾渾噩噩地干著自己的事情,他們并不知道有一場災難,然而到現(xiàn)在卻是鐵板釘釘的發(fā)生了,而且還會越來越惡化,氣候變暖是不是這樣的呢?我恐怕是的,這將是多么恐怖的未來。
那么有多快呢,他們將在什么時候到達臨界點?什么時候我們全都會變成氣候難民呢,什么時候氣候變暖或者是生態(tài)災難,氣候災難會讓所有人像這次全球疫情一樣十分的恐怖緊張,幾十萬人,甚至是幾十億人在家里深刻的感受到他們對自己的威脅。
全世界的全球化的經濟體系,最重要的是那些發(fā)展中國家欠發(fā)達國家他們擁有著最大的原料生產場地卻擁有著最需要欠缺的,最需要保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他們在整個全球的供應鏈中處于價值最低的地,被剝削壓榨的最狠,但是他們卻要付出最高昂的生態(tài)保護的代價,這對于他們是不公平的。如果這樣繼續(xù)的話,他們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會率先失敗,率先出現(xiàn)危機,然后他們本國就會出現(xiàn)氣候難民,進而影響到整個地球的格局,在未來的這50年當中,氣候或者生態(tài)災難還會越來越多的影響到世界各個國家的人們。
這不僅需要全世界政府,科學家,民間組織,聯(lián)合國的團結協(xié)作,還有各個國家的中產階級,就是勞工階層的中上游最有知識最有學問的,還有閑暇時間那部分人能關注一下。他們才是我們的力量來源,才是氣候變暖的最后一道防線。
要對抗化石燃料,有利于集團的唯一的。唯一的手段就是讓他們親自感受到氣候災難導致的問題。這需要不停的抗爭,需要普通百姓持續(xù)不斷的教育,需要越來越多像本次紀錄片兒一樣的人進行更多的宣傳,這將是一個漫長痛苦曲折的道路。
這部影片包含的負能量太多了,我們需要更多的新技術,將馬斯克那樣的電動加工廠,電動汽車清潔能源的新能源,能夠可持續(xù)利用的永續(xù)能源來幫助我們減少污染。
一個體系的潰敗不一定非得從中心開始,也可以從外部開始逐漸蔓延到中心,最后導致整個體系的崩潰,這可能就是人類文明的最后一天吧
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能做到這一點嗎?我覺得他們能緩解啊,能糾正,能改變自己的生產關系,能提高自己的應對能力,能更加的敏捷,他們無法根本上去解決這一點。全世界的資本轉移會導致更多的生態(tài)問題,更多的氣候災難,也是全世界在各個國家相繼又發(fā)現(xiàn)了巨大的油田化石燃料,恐怕會更加的摧毀全世界的生態(tài)氣候。
氣候與經濟,氣候與爭執(zhí)將是未來很多年的主題,在對自己的碳足跡收稅這件事情上,在國際上會引起非常非常多的爭端。這里不僅有氣候變暖這樣的生存問題,還有國際間的政治利益分配,普通老百姓的人權,人與自然的生態(tài)倫理,這將是一個極其復雜的議題。
印象深刻的是對幾個發(fā)展中國家的訪談,有10分鐘不到的時間講了中國的污染,小李子并沒有沾染上傳統(tǒng)西方紀錄片對中國的苛刻態(tài)度,說了污染第一也說了開發(fā)新能源的速度和能力世界第一,最怕的就是在教育別人的時候還順帶把希望也撲滅了。印度直接了當地批評美國作為世界領導者在新能源的開發(fā)領域停滯不前
雖然環(huán)保是一個老舊的主題,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尤其是美國人,對全球變暖并不認同,對此,小李子想出的說服辦法是言傳身教,跑遍世界,與不同國家的不同階層的人群對話,再輔以環(huán)境惡化的切實影像來敲響警鐘。最精彩的部分是對奧巴馬的采訪,把奧巴馬問的有點傻,關于繼任者的問題令人發(fā)笑。
為什么要關注全球變暖?我可以很浪漫地希望,后代們能夠看到冰封的格陵蘭,看到深藍的海冰;也可以很現(xiàn)實地審視它,不久它便會導致地球的劇變,抹殺人類的城市,激化人類的矛盾。當藝術依舊能夠用浪漫來闡述一個問題的嚴重性的時候,我們尚且還可以糾正它。
“現(xiàn)實不是電影,我們不能假裝不知道結局。”看到后面好想大哭一場。
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不要怕麻煩,買東西吃東西用東西以前多了解一點產品生產背景。
小李對于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視不是一朝一夕了,片子以小李的視角,像是小李對自己在環(huán)境保護這條路上的一個階段性總結,而路還漫漫,幾場訪談,幾次實地探尋,都比較有感染力,小李是真正地在借助自己強大的影響力,呼吁大眾懇請大眾重視環(huán)境問題,刻不容緩。
我想大哭一場
能感覺出來,小李子本人很悲觀。身處選出了特朗普的這個白癡國度,逆大勢而大聲疾呼是件既不討好,也很容易徒勞的事情。有人先死,有人后死,最終大家都會死?;蛟S聰明的凱恩斯是對的,但小李子更有心,更像個人。
中國有柴靜,美國有小李子。小李子的待遇明顯比柴靜好啊,不過,fossil fuel 后面的利益集團實在是大啊。#20161125
在如今無數明星作秀的現(xiàn)狀下,萊昂納多身體力行做環(huán)保,明星盈利是一方面,這本無可厚非,然而怎樣通過自己的行為為大眾帶來效益,也應是所謂明星的義務之一。當然,除了對萊昂納多明星效應的關注外,大家更應對這部紀錄片本身的主題給予高度關注,環(huán)保是人類永恒的主題,生存或是毀滅,全握在自己手里
三年制作,全球170多個國家、40多種語言,免費播放!你們相信在國內找不到資源嗎?!(國內敏感話題) 幸好可以翻墻?。?/p>
從摩根弗里曼,到克里斯蒂安貝爾,再到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好萊塢的藝人的確不一樣。
到今天還有人認為氣候變化是西方邪惡勢力搞的騙局!?這片是不是又“敏感”了?
@影志 什么叫紀錄片說的都是已知的事情 這些已知的沒做好就是無知的,所以依然要強調和重復,你要的震撼感我寧可不要,因為破環(huán)環(huán)境造成的震撼影響不是你我可以想象的。這就是一部紀錄片,沒有什么陳不陳舊,在這些問題沒有解決之前,都不算陳舊。
人人都能做到的兩點:少吃牛肉,少買東西,尤其是成分含棕櫚油的東西。Piers Sellers,NASA那位胰腺癌晚期、曾經在太空中飛過五百多個小時的科學家的話最感人。小李子真是不喜歡奧巴馬啊,;)
小李子基金會是最棒的環(huán)?;鹬唬堦P注?。ㄟ@部同樣很樂觀,傳達了些最需要的態(tài)度。(真希望小李子當總統(tǒng)!Elon Musk也超贊!
不如當年第一次看al gore紀錄片來的震撼,但是已經決定take action了,少吃牛肉薯片,從自己做起。另:天下最貪不過奸商,天下最黑不過政客。
小李子講的這些,我們早都知道了...所以看這一部感覺就是復述和強調一些已知的東西,不管是環(huán)保生態(tài)方面、還是政治意識層面…新鮮感和震感度打了很多折扣。即便是《海豚灣》團隊打造,在剪輯、故事性上下了很多功夫,依舊是一部陳舊的紀錄片。
沒有一味地批判,對中國和其它發(fā)展中國家也沒有帶著傲慢與偏見居高臨下地審視。接近公正與客觀。萊昂納多在我心里不僅是商業(yè)與藝術完美結合的Actor,更加是依靠自身影響力來踐行責任的Environmentalist.
因為膽小懦弱一直不太敢接觸環(huán)保、災難和戰(zhàn)爭類題材的電影和紀錄片,但是這部紀錄片不是說一味的在恐嚇你這個世界有多糟糕,而是告訴你現(xiàn)狀,政府的政策和現(xiàn)在你可以從哪些小事中為環(huán)保做出貢獻,面對各種領導人物小李不卑不亢的態(tài)度也是值得稱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