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是不滅的,審判也是不止的。
“[與神同行],看哭了嗎?”
聽說,這是前段時間韓國人之間,最潮的一句見面問候語。
上映16天,即突破千萬觀影人次(要知道,韓國總人口也只有5千多萬);票房居于韓國影史第二。
呵,難怪。
佛教文化里有18重地獄說,[與神同行]取其七,說這個凡人死后啊,都要經(jīng)過7重地獄的每場審判。
審判全部通過者,才能投胎轉世,否則,將會落入地獄之中受苦。
于是,圍繞著老好人消防員死后的地獄審判,以及為他做辯護的3位地獄使者們發(fā)生的故事。
就成了影片的內容。
殺人、懶惰、欺騙、不義、背叛、暴力與天倫,7場地獄審判的設定,既散發(fā)著濃濃的漫畫中二感;
又雜糅了東方佛教地獄觀,和西方基督教里的七宗罪教義。
算得上,是一個以“地獄”概念為核心的有趣世界觀設定了。
要說,[與神同行]雖然虛構了個7重地獄的死后世界,不過,對我們可一點都不新鮮。
畢竟,“18層地獄”的古老傳說,可是從鄉(xiāng)間笑談到影視劇的化用,哪兒都常見得很。
這當然要拜一部“民間奇書”《玉歷寶鈔》所賜。
傳說中,《玉歷寶鈔》是宋朝一名法號“淡癡”的修行者在游歷地府后,從地府帶出的小冊子。
其實呢,這本小冊子大概成書于清雍正時期,是一本雜糅了各方民間傳說的“勸善書”。
假托古人名義寫作,實際上與佛法并無關系。
雖然,是假;但,它流傳廣啊。
于是,直到現(xiàn)在,坊間所傳的、關于“18層地獄”的種種景觀,大部分都來自這本《玉歷寶鈔》。
《玉歷寶鈔》完成了一個佛法沒做到的事,將地獄制度化。
它在里面詳細介紹了十殿閻羅的組織和形式流程,以及對生前各種罪行的處罰方法。
其插圖本還有堪稱cult大片的、對各種酷刑的精彩摹畫。
至于邏輯嘛,就是簡單粗暴的“做什么壞事,受什么懲罰?!?/span>
比如,殺生的讓他上刀山地獄,搶劫的讓他下油鍋地獄,造謠的讓他去蒸籠地獄...等等,諸如此類。
至此,“地獄”一詞在民間文化里,就成為死后受刑地的代名詞。
這也幾乎成為了我們文化里(幾乎是整個亞洲文化)的一種基本觀念。
韓國人拍漫改[與神同行],關于地獄的設定里,骨子里仍是這一套。
生前殺人者墮入殺人獄,施暴者墮入暴力獄,不孝者墮入天倫獄...
只有道德完美主義者,才能獲得投胎轉世的機會。
所以說,其實[與神同行]內在宣揚的價值觀,是非常保守穩(wěn)固的那一套,落腳點是最東方式的孝義。
往前回溯近60年。
1960年,日式恐怖片先驅中川信夫曾拍過一部[地獄],講的雖然也是因果報應、循環(huán)往復的那一套。
但中川信夫明顯高明得多。
一場宴會上,集體中毒而亡,墮入地獄之中,后半場的地獄景觀,各人要面對各自的罪與罰。
有人復仇謀殺、有人肇事逃逸、有人利欲熏心...但導演直指的,是60年代日本戰(zhàn)后人的異化。
地獄里刺眼的血紅、沸騰的油鍋、倒懸的尸體,將東方文化里對地獄場景的想象悉數(shù)還原。
那一番充滿了異色美感和詭譎狂亂地獄圖景,著實令人印象深刻。
民間文化里說“陰間”和“地獄”,大概是等同用的。其實,兩個詞不僅有著微妙的差異。
甚至,在魏晉南北朝佛教傳入之前,我們是壓根沒有“地獄”概念的。
在此之前,人死后的世界,有“黃泉”、“幽冥”、“幽都”之說。
《左傳·隱公元年·鄭伯克段于鄢》里有著名的典故“不及黃泉,無相見也?!?/p>
而楚辭《招魂》中說:“魂兮歸來,君無下此幽都些?!?/p>
甚或直接用道家的概念“陰間”。
直到魏晉南北朝時,佛教的大規(guī)模傳入,天界地獄、六道輪回等概念也隨同佛教,一起進入了我們文化。
地獄,梵語是niraya,音譯是“泥犁”或“泥犁耶”,本意是“無有”,是指沒有喜樂的地方。
其實,在佛教概念里,地獄并非是人死后的唯一歸宿。
地獄道,只是眾生輪回生死的六道之一。
六道分為三善道:天、人、和阿修羅,和三惡道:畜生、餓鬼和地獄。
具體輪轉到哪一道,就看個人的修行造業(yè)了。
而民間文化里的“18層地獄”,基本是脫胎于佛教的四大地獄說。
具體分為八大熱地獄、八大寒地獄、近邊地獄及孤獨地獄四大類別。
除孤獨地獄外,其他地獄均為眾生之集體共同業(yè)力所創(chuàng)造的,而造作最重惡業(yè)者,將會投生于地獄道中。
佛教里的地獄道,經(jīng)過《玉歷寶鈔》等民間勸善書的通俗化和重新演繹——
而有了人死后受刑地的“地獄”概念。
但佛教里的地獄道,如果要和民間文化里所說的“地獄”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
它并沒有那么強烈的受刑觀念。
佛法講心能造業(yè)、心能轉業(yè),和簡單粗暴的“因惡受罰、因善庇佑”觀念并不是一碼事。
而我們民間文化里,將地獄賦予了更多受刑懲戒的觀念,始終是出于一種教化目的。
《玉歷寶鈔》里的地獄,是官層分明,審、判與受刑合一之地。
搬演的是法家刑名法術的那一套。
而在[與神同行]里,地獄里的審判,不僅僅學了基督教的七宗罪,還有了西方審判制度里的原、被告。
反正,不管怎么說,這些已經(jīng)與最初佛教里的地獄道相去甚遠了。
畢竟佛教里,是沒有審判一說的。
古代法家講求重刑,輕罪重刑、嚴刑酷罰。
基本上也成為了民間文化里地獄重刑主義的重要來源。
而在基督教里,始終更為強調的,是神的審判。
最著名的,《啟示錄》里詳細描繪了“末日審判”的景象,凡信仰者上天堂,不被救贖者丟入火湖中。
要知道,基督教里的地獄,就是一片火海的景觀。
火是不滅的,審判也是不止的。
所以,地獄是一個雜糅品。
不論是[與神同行]中,取東西方文化進行的雜糅,還是我們樸素觀念里所熟知的「地獄」——
它脫胎于佛教,又在時光與變遷中,換了另一個模樣。
-
作者/卷卷毛
文章首發(fā)于微信公眾號「破詞兒」
勝在概念與設定,開頭很不錯。中間情節(jié)比較薄弱,邏輯性不強,煽情不自然(所以完全沒哭),本來應該是泡菜做的最好的用現(xiàn)實煽情不知道為啥有點不行。 高配演員的加持比較加分雖然對他們來說沒有任何難度。 特效emmmm。 總的來說功過分明,是比較另類框架下的片子,看起來是佛教49日?實際是有點歐美爆米花風?內核又是棒子煽情,可能結合起來即是亮點也是弱點吧
(文/楊時旸)
《與神同行》備受矚目不只是因為河正宇、車太賢、李政宰等等一眾大牌的參演,也不只是因為400億韓元以及六年時間的高成本投入,更多的或許在于它巧妙的敘述方式,以及讓一個老舊故事重煥新生的本領。從類型上講,它應該屬于奇幻范疇無疑,但最終你會發(fā)現(xiàn),奇幻不過是個有意選擇的容器,盛裝的仍然是現(xiàn)實中的故事和人性中的糾纏——親情、家庭、道德、背叛與救贖,當這一切被用另一個視角重新關照,似乎也會幻化意外的光彩。從這個角度而言,《與神同行》更像一場“借殼上市”,只是它借用的殼和被敘述的內里相得益彰地產(chǎn)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它有著簡單的結構,線性推進幾場終極審判,冥界與現(xiàn)實世界的交織糾纏,回溯了男主角金自鴻的一生。作為消防員的金自鴻因公犧牲,如此大義之人被以“貴人”身份接引至陰界,歷經(jīng)審問和刑責之后才能轉世,三位辯護者本以為這一次算是接到了一個順利的“案子”,到?jīng)]想到卻牽引出諸多殘酷的秘密。
作為一部“漫改片”,《與神同行》在一些人物角色的設置上保留了漫畫式特征,那些奇怪的妝容、插科打諢、作怪逗趣的表演方式見仁見智,有人覺得它深諳漫改精髓,有人覺得實在迷之尷尬,刨除這些細枝末節(jié)的爭議,其實這個故事最有趣之處是它完成了一次類型糅雜的混合把控實驗,這么說吧,它幾乎囊括了一切標準的商業(yè)片類型——冥途公路片、地獄辯護人、韓國式法庭戲、多重反轉的犯罪懸疑、家庭劇、催淚悲劇,最終將這一切都包裹在一個到處充滿特效的奇幻災難故事中。這一切類型混搭卻并沒有顯得混雜,沒有相互抵牾和沖突,而是此消彼長地完成了一次交響式的配合。這是電影工業(yè)技術把控能力的一次實驗。而在技術層面之外,《與神同行》在內容是上還完成了一次新瓶如何裝舊酒的嘗試。
從故事本體去看,它所敘述的一切都是平時散見于韓國電影和韓劇中最俗常的設定——一個窮困單親家庭,重病的母親養(yǎng)育兄弟二人,底層生活的殘酷壓得人無法喘息,甚至于在最絕望的時刻,金自鴻想殺死母親,然后兄弟二人一起赴死以求解脫。最終,他沒有下手,而是選擇了逃離,此后15年間,作為消防員的他用英勇救人和不斷給母親寫信寄錢的方式尋求心理慰藉。你看,這是一種典型的重感情的戲碼,高度的戲劇性,甚至點染著典型的韓劇狗血風。但它巧妙的用另外的結構和倒敘方式削弱了狗血的強度。從開場去看,它像無聊的歌頌消防員大愛無疆的設定,金自鴻是一個無懈可擊,完美到虛假的人設,而這個角色逐漸崩塌解體,再逐步重建。所以,剝離炫目的特效、CG以及噱頭式的冥界審判,它的內核是一部標準的商業(yè)片的設定。從平衡開始,打破平衡,最終讓分崩的重組,讓裂痕彌合。
原本,母親是存在感最弱的一個角色,但最終變成了最強的情感閥門,一直以來她都知曉兒子當年想要弒母的人倫大錯,卻把一切都深藏于心。這成為了高潮戲碼的助推器。當年的人倫之殤誰都不會忘記,只是有人裝作不知情,有人裝作沒發(fā)生。所以,審判終究是要到來的。
這場冥界審判顯然不能用“迷信”這一類概念去粗暴的框定,它更像是超越俗世律法的一種精神意義上的道德拷問,一種根植于內心的自我審訊?;蛟S,我們可以這樣去理解,死亡之后的那場49天的審判并非來自冥界的主宰者,那些判官和辯護人更像是金自鴻自己分裂出的化身,化身中有些為自己竭力辯白,有些對自己苛以刑求,毫無保留的交付與自我撕裂之后,重新得以和母親完成了一場精神意義上的對話,傾吐所有郁結,得到真心寬恕。這蒼白冥途更像一樁宏大夢境,得以從高處反觀現(xiàn)實與俗世。我們都裝點過生活也裝扮過自己,但終究要面對光潔表面之下的罪與罰,只有自己知道來自內心深處的道德拷問的鼓聲從未停歇。我們經(jīng)由一場場自我審判和償還,才能獲得真正的平靜。
知道與神同行北美有排檔的我真的真的是激動的要死?。∷赞D天就去看了??
作為一部讓我看哭的漫畫,被改成電影真的沒讓我失望,真的!能體會到影片最后半小時全場的人都在抽泣的感覺嗎,哭到一直在抖停不下來,散場第一件事就是去衛(wèi)生間補妝。
雖然沒有律師在,江林公子也沒了cp,但是解怨脈和德春的cp我也站了!看到只是作為路人穿插著進來的收廢品的爺爺和孫子一下子眼淚就出來了,那是東玄和他最愛的爺爺啊??不得不說被最后出現(xiàn)的成造神萌了一臉,這是有第二部的節(jié)奏啊希望不要這么虐了??再說cg,韓影一般都是真實情況改編的思想比較深的題材,做這種cg的真不算多,但是這一部讓我覺得原來不做并不代表不擅長,全程歐美大片既視感,看完漫畫聽說要改成電影我還擔心江林追冤魂的場景沒辦法做出來,事實證明,真的還原漫畫,對于技術我真的獻上膝蓋!給消防兵和冤魂演成了親兄弟感覺也把故事寫的更緊湊了,畢竟不能像漫畫一樣排版布局。再說演員,河正宇車太賢李政宰朱智勛,這演員班子不成功都說不過去。
最后給朱智勛打call!真的是有電影才有朱智勛,棒著呢?。?!
新春伊始,小道資源也是很給力,給我們送上了這部期待已久的韓國巨作——
男主角是河正宇,一個光聽名字就讓影迷們高潮的男神。
等糙叔的新作,哪部都是眼巴巴、望穿秋水地乖乖候著。
這次更特別的是,影片砸了大筆銀子,耗資400億韓元(相當于2.4億多人民幣),這在韓影史上可是開天辟地頭一遭,妥妥的韓國影史NO.1巨制。
電影自去年年底上映,票房也是一路飆升,不斷打破紀錄。
上映16天就突破了千萬觀影人次,成為韓國影史上第16部突破千萬觀影人次的本土電影,所用時間創(chuàng)影史第二短。
我們都知道,韓國總人口只有約5000萬,千萬次人口相當于每5個人就有一個人走進電影院為它買單。
目前,影片已累積觀影人次超過 14,276,603 人,一舉超越韓影票房亞軍《國際市場》,成為韓國影史上票房第二高的作品,緊追在《鳴梁》之后。
如此大規(guī)模的觀影,首先得益于本片改編自的原著漫畫《與神同在》,斬獲過韓國漫畫大賞—總統(tǒng)獎等眾多大獎,擁有超高的群眾人氣。
這是關于一個地獄審判的故事。
故事框架來自于東方古老的地獄宇宙。
在影片的設定中,所有亡者在死后的49天內都要經(jīng)過七次審判——分別在殺人獄、懶惰獄、欺騙獄、不義獄、背判獄、暴力獄、天倫獄中進行,只有通過了七次審判宣告無罪的亡者,才有獲得新生的機會。
《與神同行》將地獄宇宙放大,以水、火、鐵、冰、鏡、空氣、沙7種自然元素,分別呈現(xiàn)這7個龐大的地獄面貌。
從特效上看,韓影真的是進步神速。
對比之下,達到這樣的特效,我們的成本肯定不止燒兩億多。
地府里咱們有黑白無常,這里是三陰差,老大江林(河正宇飾)和兩個跟班,解怨脈(朱智勛飾)、德春(金香奇飾)。
倘若閻羅大王在1000年內令49位亡者得以往生,三位使者也可以重新投胎至凡間。
所以他們不僅僅引人入地獄,還是死者的辯護律師,幫助他們順利通過七次審判。
但看這七宗罪,刑法嚴苛,條條致命,如果49日內沒有完成審判,過了訴訟有效期,就會被永遠冰凍起來,永世不得超生。
所以,能完全通過的人寥寥無幾。
這一天,地獄迎來了第48位有超生相的正義死者——
男主角金自鴻(車太賢飾)。
他是一個普通消防員,在一場火災當中為救一個女孩而不幸犧牲。
他自己還一臉懵比時,卻把三位使者樂壞了,趕緊帶著他去審判。
男主盡管不能接受自己突然死亡,還惦念家中老母親和弟弟,但審判如果成功,他能在轉世之前,托夢給在人間的親人。
他只好乖乖接受審判。
影片將審判之路,移接于好萊塢的升級打怪模式。
男主和使者一行人,遭遇了各式鬼怪猛獸,把陰間攪得底朝天,原來,這是男主家中出現(xiàn)了冤鬼的緣故。
在人間,男主的弟弟尚在入伍,卻被同僚走火誤殺,同僚怯懦慌張之際,被中尉撞見,為了自己的前途,中尉慫恿同僚,將男主弟弟偷偷埋掉。
但其實他還有氣息,在土中活活窒息而死,冤屈慘死,加上對母親的不舍,讓弟弟成了個冤鬼。
影片就以地獄中的男主和人間糾葛的弟弟兩條線,來推進劇情。
電影將框架無限放大,但不管中間怎么折騰,最后填充的還得是韓式煽情。
原來男主看似正直,卻也有 “不能說的秘密”。
他從小沒有父親,和母親、弟弟相依為命。
生活的折磨讓他們愈加絕望,母親重病不起,弟弟因為營養(yǎng)不良而羸弱。
絕望的男主,甚至曾試圖悶死母親,再和弟弟服藥自殺。
但最終他下不去手,也因自責,離家一走就是15年。
這15年中,他每日辛苦,就是為了能給家里寄去生活費。
兩個兒子慢慢長大,這個家剛要好起來,卻再次受到重創(chuàng),只留一個老母親煎熬存活。
韓式煽情從來不會空手而歸,《與神同行》依舊讓觀眾們哭得稀里嘩啦。
但這也愈漸暴露出韓影的致命缺點。
不知道你們是不是也覺得,韓影雖備受推崇,卻是沒有根的。
他們沒有屬于自己的厚重悠久文化。
影片中的地獄宇宙,七重審判,因果報應、轉世輪回,就源自佛教。
韓影就像是一座華美的空中閣樓,引人入勝,卻無根基。
所以,當韓影嘗試增大電影格局,打造出的韓國大片也同樣是沒有根基的浮萍。
如今的韓影正在經(jīng)歷新的格局變化——
好萊塢本土化。
《雪國列車》的成熟,我們還未發(fā)覺。
之后《釜山行》的成功,徹底打響第一炮。
當電影格局再度放大,它的缺陷也就完全暴露。
無論格局多龐大,制作多驚人,韓影都逃脫不了韓式煽情的狹小落腳點。
不過最可氣的是,它大部分都是“拿來主義”。
《與神同行》的構建元素,佛教思想、好萊塢模式,哪個也不是它的。
其實很多元素都很中國化,我們坐擁最得天獨厚的文化資源,卻總是被他們搶先一步。
《妖貓傳》上映時,陳凱歌大導也曾感概——
「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唐朝那段歷史在國外人看來是非常敬仰的,但面對這么優(yōu)秀的民族精華我們自己不去用實際行動傳承,而總是讓韓國、日本拿去改了又改,那也怪不得別人?!?/p>
不得不服,《與神同行》的觀感其實很一般般,但它卻不是簡單的一部電影,它仍然造就了一個現(xiàn)象級。
這就是韓國電影在蟄伏,一點點拼湊的格局。
《與神同行》的續(xù)作已經(jīng)定于今年夏天上映。
導演金榮華還得到了漫威之父斯坦·李的賞識,老爺子準備和他一起拍攝一部父愛主題的超級英雄電影《Prodigal》。
總感覺,他們離大片,離宇宙電影,越來越近。
不敢想象,這些還僅僅是個開始。
對比我們的格局,還處在靠老一輩大導們辛苦拉扯,中一輩偶爾冒出幾個爭氣的,剩下的都是生拉硬拽拖后腿的。
春節(jié)檔還是一片又吵又鬧的虛假繁榮。
不禁感嘆,他人已走遠,我輩何時才能奮起而追?
以家庭為主題的電影非常之多,幾乎快要成為當今商業(yè)片的標配,甚至恐怖片都要聚焦家庭。這樣的電影太多了,所以不同電影之間差距也非常之大,有的直擊心靈,有的索然無味。
《與神同行》就屬于前者,透過母親希望兒子回家看看的愿望,傳達“一家人團聚才是最重要的”的理念,引發(fā)無數(shù)觀眾淚目,堪稱最適合一家人觀看的電影之一。
電影由河正宇、車太賢、朱智勛、李政宰、吳達洙、都暻秀、金荷娜等人主演,可以說是全明星陣容。
電影不僅陣容強大,而且視聽效果驚艷,同時劇情感人肺腑,不少觀眾看得泣不成聲,堪稱催淚瓦斯。
剛開始你只是覺得特效好,看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劇情比特效更好。
當我們的奇幻片還停留在裝瘋賣傻、嘩眾取寵、連最基本的故事都講不好的時候,甚至都沒幾部拿得出手的奇幻片,反觀韓國的奇幻片已經(jīng)開始了對人性的探討,其差距可見一斑。
單說電影這一領域,我們還真沒有稱呼他們?yōu)椤鞍糇印钡馁Y格。
《與神同行》憑借極佳的口碑,上映16天觀影人次就突破了1000萬,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韓國影史票房第二名,僅次于2014年的《鳴梁海戰(zhàn)》。
這些年來,韓國電影的質量是越來越好,佳作層出不窮:《辯護人》《熔爐》《素媛》《恐怖直播》《7號房的禮物》《新世界》……
而且韓國電影對情感的把控爐火純青,不管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都能讓你熱淚盈眶。
《與神同行》雖然是奇幻片,但內核還是家庭、親情。
電影通過對金自鴻進行殺人、懶惰、謊言、不義、背叛、暴力、天倫的七重審判,成功塑造金自鴻的人物形象。
他善良,他在一次火災中冒著生命危險整整救了八人,被人們稱為英雄,而他舍己救人的事跡還有許多。
他勤勞,他身兼數(shù)職,白天當消防員,晚上在餐廳工作,還要清洗澡堂、熬夜當代駕……他生前沒有休息過一天,直到死后才終于解脫。
而他之所以這么辛苦,是因為他有患病需要治療的老母親,以及還在上學的弟弟。如果不他努力賺錢,他的家人就無法活到現(xiàn)在。
他溫暖,在消防員同事犧牲后,他為了不讓同事的孩子智妍傷心,他常常會假裝成同事給智妍寫信:爸爸會一直守護在你的身邊。不要生病,要好好生活……
盡管智妍知道金自鴻是騙她的,但她卻非常受到鼓舞,重新點燃了希望,不僅聽從老師的話,也和同學相處得很好,即便父親犧牲,她也相信父親一直陪伴在她身邊。
金自鴻甚至給母親寫謊言信,比如他被野豬咬傷,謊稱是跟兒子玩鬧導致的;比如為了讓生病的母親堅持活下去,單身的他在信中告訴母親,他已經(jīng)結婚生子,生活得非常幸福。
正因為這些謊言,他的母親才能擊退病魔,幸福的生活。
假如金自鴻對母親說出實話,說他為了母親的醫(yī)藥費身兼數(shù)職、日夜操勞,說不定他母親的病痛就不會痊愈。
但他小時候和弟弟打架,甚至試圖用枕頭捂死母親的行為,讓判官怒火攻心,誓要狠狠地懲罰他;而屢次幫助金自鴻的差使,也忍無可忍,認為他打弟弟、企圖殺害母親的做法沒有任何被原諒的可能。
包括我作為觀眾也是這么認為的,這兩項舉動,直接給金自鴻判了第二次死刑。
然而事情的真相遠沒有想象中那么簡單,充滿感動和淚點,引發(fā)無數(shù)觀眾痛哭流涕,淚流不止。
看完電影,觀眾不僅沒有責怪金自鴻,反而感同身受,涕泗橫流,紛紛給出好評,還有的觀眾表示自己哭了七八次。
《與神同行》仿佛是一部懸疑片,充滿反轉和意外,你能猜到開頭,但猜不到結局;你能猜到結局,也猜不到過程,扣人心弦,高潮迭起。
同時,電影也非常貼近生活,具有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
為了家人,金自鴻心甘情愿地辛苦工作、吃苦耐勞,只要家人過得幸福,他就覺得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
甚至他直到臨死前也拼命抱著火災中的孩子,然后從高空跌落,背部落地,犧牲自己挽救了孩子的性命。
他善良、正直、勤勞、無私,他晝夜不停地工作,幾乎沒有休息,但他這么做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母親和弟弟。
電影中金自鴻的經(jīng)歷直擊心靈,是無數(shù)人的真實寫照。
多少時候,我們寧愿自己辛苦一點,也要讓家人過得更好;又有多少時候,父母努力打拼,是為了給我們創(chuàng)造美好的未來。
金自鴻任勞任怨、鞠躬盡瘁,具有接近完美的人格,這樣十足的好人在現(xiàn)實中是沒有的,畢竟電影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
盡管他試圖殺害母親,但對于病入膏肓的母親而言,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金自鴻覺得一家三口失去了希望,只能在陰間再做家人。這樣的邏輯看似不可理喻,但如果你能用心感受金自鴻一家的貧窮、卑微、困難、痛苦,你就能理解金自鴻的做法。
不僅如此,金自鴻一家三口都是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好人。
金自鴻的弟弟也會維護母親,在母親受到傷害的時候怒火攻心,睚眥必報,絕不容忍別人對母親有半點不好。
母親同樣讓人感動,她為了孩子含辛茹苦,不求回報,十年如一日地默默付出。
她從不責怪孩子,反而認為一切都是自己的錯,認為是自己沒有能力讓孩子過上好的生活:你們兩個什么錯的都沒有,所有的一切都是我這個媽媽的錯。
其實,她哪有什么錯,她是一個偉大的母親!正如世間所有的母親一樣,奉獻、辛苦、無私、偉大!
最讓人感動的是母子夢中相見。
母親認為自己是家庭的累贅,只有自己死去才能讓孩子更加輕松。她心里像被釘了一顆大釘子,內心煎熬地生活至今,把那天的記憶深深埋在心底,一直在等那個只因罪惡感而離家再也不回的兒子。
事實上母親不都是如此嗎,她要的不是你早出晚歸、披星戴月,而是團團圓圓、共享天倫之樂;她要的不是你離家出走十五年,而是你在身邊陪伴、同甘共苦。畢竟,家人團聚才是最重要的。
正因為她不能說話,她只能默默承擔所有的苦難,把所有的傷痛藏在心里,從不將負能量傳遞給孩子;而正是在夢中,她才終于把平時不愿吐露的心聲表達出來。
如果不是托夢,可能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她的內心想法。
如果不是這部電影,可能我們永遠無法知道天下母親為孩子做了多大犧牲。
盡管整部電影都是地獄、鬼神的描寫,但本質上是無處不在的對親情、家庭的刻畫,處處透著無疆的大愛和濃厚的人情味,讓人看得聲淚俱下同時又感到非常治愈。
天下母親都像電影中那樣,表面上戲份不多,絲毫不起眼,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她就是低調做事,默默無聞。
她身體羸弱,卻是孩子最穩(wěn)固的后盾;
她骨瘦如柴,卻是孩子最堅實的壁壘。
她行將就木,卻是孩子最明亮的燈塔,正如燈塔始終幫助迷路的小船照亮前程;
她病入膏肓,卻是孩子最溫暖的港灣,正如港灣一直等待漂泊的小船靠岸回家。
表面上她只是電影里的配角,但看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她才是真正的主角;看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她才是電影里的“神”。
“神”不是李德春、解怨脈、江林,也不是判官、大王、閻王,而是兩個孩子的母親。因為所有母親都是與孩子一路同行、一生相伴的女神。
真好!有笑有淚有思考。人們自古就對after life有著各種想象,此生未盡的心愿想要在來世實現(xiàn)。地獄的審判,善惡的界限。。。在這部電影里將死后的世界描繪得既嚴酷又溫情。河正宇一如既往的有型,朱智勛長腿逆天搞笑呆萌。特效和表演都非常棒,真正值得高票房的好作品,希望能順利過審啊!
兩星半。這片要是國產(chǎn)鐵定會被罵到渣也不剩吧,什么牛鬼蛇神、都市打斗、堆積特效之類的,再時不時冒出幾句冷笑話(尤其前半段),根本就是國產(chǎn)爛片標配嘛,唯一值得一提的只有親情這個萬金油,不過也實在太濫用了。
結尾太催淚了,所以原諒之前的狗血和各種任性設定吧
韓國人怎么老這樣,鬼怪是搞一個能毀天滅地的神出來跟18歲少女談戀愛,這部又是用地球爆炸級的特效來講三口之家溫情小故事……
殺人、懶惰、欺騙、不義、背判、暴力、天倫,通過這七次審判宣告無罪的亡者,可以轉世。哈,按照這要求... 那些口念阿彌陀佛的盆友們可以斷了轉世的念頭了
劇情碎了一地啊,導演完全推不動這個設定,地獄線剛開始還挺新鮮,后面就太無聊了,好幾處說略過就略過了,跟鬧著玩似的?,F(xiàn)實這條線就更傻缺了,這媽投胎之前肯定沒想到地獄生活更美好,死受罪總比活受罪強??!總之很難看,完全無法入戲。
把子洪和兵長設定成兄弟,放大親情算是改編的亮點。雖然遺憾沒有了律師,但使者戲份多了也是件好事。韓國少見的大制作奇幻電影,算是個里程碑了。
每一審都讓人有很深的省思尤其是最後一段希望我們都能把握人生的每一刻不要讓死後留下遺憾和悔恨
比影片本身更需要深究的,是它作為韓國影史票房第二背后的國民心態(tài)。
不是說好的死了就可以解脫了嗎
左邊右邊的觀眾,都淚流成河。我在流淚的間隙里,望著光速飛行的河正宇滿眼星星。
天下母親都像電影中那樣,戲份不多,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為她就是低調做事,默默無聞。身體羸弱,卻是孩子最堅韌的后盾;骨瘦如柴,卻是孩子最堅實的壁壘。表面上母親只是電影里的配角,但看到最后你會發(fā)現(xiàn)她才是真正的主角,她才是電影里的“神”。因為所有母親都是與孩子一路同行、一生相伴的女神。
只想看穿禁欲系陰間制服的河正宇與雷點萌點齊飛的閻王李政宰的故事線?。?!
用韓國影史最貴的成本和最多的特效來安利最東方的親情,沖著里面的孝道我給四星,至于七重審判、原告被告這些不倫不類cos西方的玩意兒就算了吧。車太賢rio慘,戲份快被河正宇和金東旭搶光了。都暻秀的角色我好像get到了...基情???
9.3/10 整片的人物刻畫問題和Bug有,開場的審判也易黑人問號;但整片漸入佳境,最終鑄就年度電影。超優(yōu)質節(jié)奏感加刺激的動作場面完全入戲,再加上完美揉入的本土特色,感動與眼福并享,成功蓋掉缺點。在完美結局的情況下,再用轉折與彩蛋將對第二部的期待值拉到最高,國內同類型又被甩了。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yè)隨身;世間留不住,獨有情不死。
原本以為會是俗套的歌功頌德消防員的劇情,結果卻是探討人性本善與惡,憤怒與絕望。最后媽媽原來什么都知道將劇情推向了最高潮,電影院啜泣聲一片。壞人也沒有得到嚴懲,但是媽媽失去了兩個兒子,空留一個電飯煲又有什么用呢,真的是殘忍至極。
這個人已經(jīng)死了,為什么還是一副想死的表情?天倫之情的煽情大招,強烈奏效(包括對我本人),但本質上,對這一家三口人,真的太殘酷了。消防員與士兵的角色,是現(xiàn)實中,束縛在體制與救人的囚困之中,于是乎,活得不像自己了,也找不到自己。電影是另一個世界的使者,真的。
陰陽兩界如此之大的場景設定,加上如此閃亮的卡司團隊,卻依然沒有逃出韓影套路式催淚的窠臼。但是,在最終母子夢中相見這樣的戲碼的轟炸下,我還是沒出息的忽略了它所有的缺點,自己終究還是哭成SB...也許,這就是韓國電影吧,無論規(guī)模多大,始終不會遠離“人情味”這個主題。
其實應該算是很誠意了,快兩個半小時的片長裡面塞了很足的特效、動作、情節(jié)、人物、場景、世界觀,然後還能穩(wěn)妥妥的把故事交代清楚,尤其冤死鬼一段的動作戲,華麗與節(jié)奏感超英趕美了。但是男主角的表現(xiàn)實在乏味,他的個性基本是缺失的,所以當謎底揭開時,他的表現(xiàn)反而沒有弟弟來得說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