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无码不卡,在线精品网站色欲,国产欧美精品 一区二区三区,自拍偷亚洲成在线观看

麻將1996

喜劇片臺灣1996

主演:柯宇綸  張震  林海象  唐從圣  維吉妮·拉朵嫣  金燕玲  王啟贊  吳念真 Nien-Jen Wu  尼克·埃里克森  柯一正  王柏森  張國柱  吳家麗  

導(dǎo)演:楊德昌

播放地址

 劇照

麻將1996 劇照 NO.1麻將1996 劇照 NO.2麻將1996 劇照 NO.3麻將1996 劇照 NO.4麻將1996 劇照 NO.5麻將1996 劇照 NO.6麻將1996 劇照 NO.13麻將1996 劇照 NO.14麻將1996 劇照 NO.15麻將1996 劇照 NO.16麻將1996 劇照 NO.17麻將1996 劇照 NO.18麻將1996 劇照 NO.19麻將1996 劇照 NO.20
更新時間:2023-08-10 17:31

詳細劇情

  富商兒子紅魚(唐從圣飾)從父親那里學(xué)到很多騙人之術(shù),他和綸綸(柯宇綸飾)、牙膏(王啟贊飾)、香港(張震飾)組成一個四人小集團,到處斂財騙色。有一次,他們在咖啡店里遇見從法國來臺北尋找男友的女孩馬特拉(維吉妮亞?雷多爾恩飾),紅魚就此盯上了她,意圖欺騙對方?! 〉珎悅惲夹陌l(fā)現(xiàn),并帶馬特拉躲到了自己家。之后,紅魚要報復(fù)曾與父親(張國柱飾)有奸情的老女人Angel(吳家麗飾),要香港去勾引她……?! ×硪贿?,一生騙人無數(shù)的紅魚父親卻深覺人生空虛,等待他們每個人的將是什么命運?

 長篇影評

 1 ) 麻將:都市中的物欲符號

麻將是一種最有代表性的中國思維的游戲。四人游戲,彼此猜測其他人手中的牌,雖然有很大的運氣成分,但是通過算計牌面差的人卻不一定會輸,麻將的樂趣也就在于此。影片中四個男主角像是四個打麻將的人,他們互相依賴,卻又彼此猜忌。其實電影中出現(xiàn)的所有角色都是人生牌局中的游戲者,是都市中的一個物欲符號,拼命索取,卻又不付出真誠。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訴他。世上的人只有兩種:傻子和騙子。紅魚在影片中反復(fù)陳述的觀點不見得是他自己的,導(dǎo)演在借他向世人宣告每個人成長都是被洗腦般的社會化過程。雖然形式感很強,導(dǎo)演幾乎用說教般的口吻將耳光打在每一個觀影人的臉上。 《麻將》是楊德昌作品中評價最差的,有人批評劇情生硬,太過說教,而且故作溫情的結(jié)尾。這又是第一部將臺北視作國際化大都市,并且大量使用外語對白的臺灣電影。這些我都知道,所以我既不會對它大加贊賞,也不會抨擊。但如果要我推薦幾部臺灣電影,這部片還是能夠排到前幾名。我愛它的不完美,而且在成長中看一部有點血淋淋的電影是有好處的。說它血淋淋是很有依據(jù)的,不信你自己去看看。 如果說侯孝賢最擅長鄉(xiāng)土題材,楊德昌顯然要更加適合城市,《獨立時代》、《麻將》到集大成之作《一一》,無一不是在描寫都市生活中人的處境。他對儒家文化和現(xiàn)代生活的深刻洞察讓人總在贊嘆后涌上一些無奈。

 2 ) what do u want

本預(yù)備好看一個悶片,結(jié)果完全不像期待。既沒有長鏡頭,也沒有長時間的沉默,節(jié)奏流暢,愿意的話甚至可以當(dāng)喜劇片看??傊筚潯?br>
關(guān)于騙術(shù),希特勒在【我的奮斗】中寫過一段,大概意思是說,由于人的劣根性,他們更容易被大騙術(shù)所騙,而不是小伎倆。也就是說你撒一個冠冕堂皇的大謊,比撒小謊,難以識破得多。站在某種高度利用某種詭辯的邏輯講一套一套的道理最容易蠱惑人心。而撒了那么大謊,騙了那么多人,最后又得到了什么呢?

“現(xiàn)在這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訴他該怎么辦。你教他怎么做,你這是在幫他”你以為你在教別人怎么辦,其實最后自己也不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你以為你在陰別人,其實被玩的那個恰好是你自己。于是崩潰,歇斯底里,憤怒的開槍或悲切的哭泣。

楊德昌何其可怕,把這些真實剖開了給我們看,最后竟然還給個若有若無的希望。我怕信得太多害了自己,又怕信得太少丟了自己。

直到字幕放完我還坐在桌前久久未能回過神。這片子里發(fā)人生省的地方太多了,光看一遍是不夠的。

 3 ) 如果下一刻就去死

    如果下一刻就去死,你最想實現(xiàn)的愿望是什么?
    影片里這個桀驁不馴的少年拿槍指著父親的舊友,一個房地產(chǎn)商人,咆哮著問他,我現(xiàn)在就要打死你,你還要錢有什么用?
    這是影片中最緊張的一刻。起初,我覺得很過癮:像這樣圓滑世故的不良奸商在如今世上何其之多,難道他們不應(yīng)該像影片中的這個人一樣,被人用槍指著腦袋來一番震耳發(fā)聵的質(zhì)問嗎?但是,緊接著,槍響了,我的神經(jīng)一下子繃緊,本能地希望影片中的年輕人放下手槍,同時,那中槍的人在苦苦哀嚎,他說他想看看自己的兒子。剛剛他還在央求這年輕人一定要幫他把這套房子賣出去,否則他就要破產(chǎn),一轉(zhuǎn)眼,他就被迫面對這個總是被人遺忘的問題:現(xiàn)在就讓你去死,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你還要錢做什么用?
    最后,陷入瘋狂的年輕人沒有理會這哀求,亂槍將他打死。
    對于這陷入瘋狂中的年輕人而言,這子彈何嘗不也是射向自己?從影片一開始,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滿嘴臟話、桀驁不馴又工于心計的年輕人,他跟自己的團伙干著騙人騙色的勾當(dāng),其情形頗像一群青年哲學(xué)家,他們看似一群不良少年,但是他們有自己的規(guī)則和操守,對成人世界里的游戲規(guī)則了然于胸,乃至于把一些成年人也玩得團團轉(zhuǎn)。他們看起來什么都不相信,他們拒絕親情、愛情這些軟性的東西,對于女孩(人),可以亂交卻不可以親嘴,據(jù)說是不吉利,我猜是因為這親昵行為對人的感情具有軟化作用,所以他們拒絕。
    然則,這年輕人,他自己做的這些又到底是為了什么?他嘴里念念不忘的那幾句話來自父親的教誨。不難看出,在他的精神世界里,父親的位置是獨一無二的,哪怕看起來他們已經(jīng)沒有父子之情了。他做的一切,無非是要得到父親的關(guān)注和承認。
    這個父親是個文藝青年吧,詩人吧,或者,就是步入中年的導(dǎo)演楊德昌本人吧。他出現(xiàn)的時候,屋里的音箱里響著音樂,是肖邦,音樂的優(yōu)雅與安靜一如他安詳?shù)谋砬橐粯?。任兒子嘴里怎樣的奚落,他都保持著平靜。他曾經(jīng)被一個叫安琪拉的香港女人騙了財,還騙了感情,后來他自己就變成了騙子。他還教給兒子那幾句被封為座右銘的口頭禪: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所以,只要你用很誠懇的態(tài)度告訴他,他想要什么就對了。知道為什么嗎?因為沒有人愿意在失敗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寧愿自己是上當(dāng)被別人騙……”

    帶著這樣的座右銘,父親成了一個騙子,重新做起了富豪。東窗事發(fā)后,他卻把爛攤子扔給家人,害得兒子差一點被逼債的人作人質(zhì)綁架。
    在外避債的父親忽然跟他聯(lián)系,叫他來居所。父親說沒事,只是想看看兒子而已。這句話被老到的兒子狠狠地奚落。他不知道,父親已經(jīng)決定走了。簡單地講,他準(zhǔn)備下一刻就去死。他只是想臨終前看看自己的兒子。兒子不理解,他要用父親教給他的方式來報復(fù)。
    當(dāng)兒子帶著討債的人再來找父親的時候,看到的是父親和自己愛人的尸體——那愛人自然不是兒子的母親。
    父親也許是想告訴兒子:如果下一刻就去死,那么他想做的就是看看自己的兒子,然后是生是死都要和自己心愛的人在一起。僅此而已。
    這算是一個好父親嗎?如果問這年輕人,下一刻就去死,你想要的是什么,我想答案應(yīng)該是父親的愛。但是父親卻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這不是一個好父親,他太自私了。
    如果這個父親真的就是中年的楊德昌呢?說句實話,我并不相信楊德昌本人就想清楚了這個問題,毋寧說,他只是希望自己如此吧。
    也許,他只是想用這種方式來問大家,同時也問自己:

    如果下一刻就去死,你想做的是什么?

    如果你真的能夠回答這個問題,那么這個世界上就再也沒有人能夠騙你,因為你已經(jīng)不需要有人騙了。

 4 ) 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強國夢

楊德昌的電影,有人看了覺得做張做致,有人覺得說教,我想這是因為楊的電影里,多少都帶有寓言性質(zhì)。比如牯嶺街里有條政治線,麻將里有條經(jīng)濟線,獨立時代里有條文化線,這樣一比,恐怖分子的格局小一點,但是也有一條兩性的線。一往寓言上寫,寫出來就像戲,這是沒辦法的事,但是總體來說還是利大于弊。我們看楊德昌的電影,看起來都很大氣,就是這個原因。一開始我以為是群像的關(guān)系,后來明白了,不光是因為他拍出了形形色色的人,還因為這形形色色的人背后各自代表了一些東西。

經(jīng)濟我不懂,連個大概也說不出來,麻將里的經(jīng)濟元素,我完全是憑經(jīng)驗去感覺。比如一開始外國淫媒、外國打工仔這些人,他們對臺灣經(jīng)濟的看好,讓我聯(lián)想到當(dāng)下的中國,就是所謂的崛起。倫倫家的租客也是一個側(cè)面的反映,倫倫父和一群外國人打麻將,好像把國際競爭力處理成了一種日常。

還有紅魚父做幼兒園生意,聯(lián)想到現(xiàn)在私立幼兒園的泛濫,歷史總是如此相似。還有房地產(chǎn)、美容院、網(wǎng)紅經(jīng)濟、詐騙,這些東西我們現(xiàn)在非常熟悉。

紅魚的父母、邱董這些人,代表了上一代人。紅魚、香港他們,代表了新的一代。新一代還是再重復(fù)上一代做的事,為了生存無所不用其極,從電影里看,弱肉強食那一套看起來是失敗了,每一個叫囂著的人都失敗了,最后倫倫這個內(nèi)向的理想主義者贏了。大陸的年輕觀眾不信這個,太假了,認為這不可能。老實說,我自己也不大相信。可能大陸現(xiàn)在還處在上升的階段,大家身邊上進的氣氛還太強吧。

所以服氣楊德昌劇本的工整,但是對他的價值觀,尚不能很好地領(lǐng)會。

工整也了不起,我還沒見過這么牛逼的工整。吳念真極少的幾次出場,在車上,在咖啡館,在紅魚父的外宅里打電話叫人,在警察局里談笑風(fēng)生,處處都有交代,工整極了。倫倫給馬特拉買飯,街邊小攤的忙碌,警察貼條,一路跑上樓頂,和租客搭話,開燈,馬特拉閉著眼和他說話,握手,回頭,都有交代。紅魚去見他父親,一間四五十平的公寓,放著音樂,紅魚調(diào)侃一句音樂,放著鋼琴,紅魚亂彈一通鋼琴,躺著他父親,紅魚胡罵一通父親,環(huán)境、擺設(shè)、人物,就勾通起來了,變成一個整體,感覺很“滿”。我想起賈樟柯的電影里,環(huán)境中很多細節(jié),其實是用鏡頭調(diào)動起來的,是感官上的東西,但楊德昌不是,楊德昌很平緩,那些細枝末節(jié)的東西,是靠劇本調(diào)動起來的,是文學(xué)上的東西。

因為像戲,倒是能欣賞起表演來,顧寶明被紅魚搶白了一通,突然打個嗝,太好玩了,真像戲。

看的是未修復(fù)的版本,將來修復(fù)了,還要再看一遍,牯嶺街的色彩偏黃,恐怖分子的色彩偏綠,這部麻將,看起來是白色的。

 5 ) 就成全一個

與其說《麻將》 不如說 楊德昌 這個對我刺激這么大的一點也不帥的男人

許是看“不在沉默中崛起 就在沉默中滅亡”的 藝術(shù)片多了 竟然練出了七八分的內(nèi)力 對冷峻的長鏡頭多了幾分欣賞和容忍的底氣 有什么好急的 有什么要急的 要從容有度 要品 要醞釀 要殺人不見血 這才是真功夫

《麻將》就是一劑猛藥 看看吧 人在都市的夾縫里 茍且如螻蟻

首先談?wù)勎覍@個片子的題目 麻將 一樣從未在影片中出現(xiàn)過的道具 的想象

四個主人公 三缺一玩不了的游戲 四個玩家 最后成全一個人勝出的規(guī)矩

 那位最有頭腦的 富家子弟 最懂得玩轉(zhuǎn)紙醉金迷的游戲 到頭來 機關(guān)算盡太聰明 反累了卿卿性命 自己唯一的精神信仰 他的至尊父親 用自殺成全了人生的真諦 他算是崩潰加毀滅 最后用殺人來發(fā)泄 毀滅 他算是玩兒完了

 第二位白面小生 是他們中勾引女色的圣手 哥兒幾個全部的生理發(fā)泄全仰仗著他的捕獵 他是撒出去的一條獵狗 去試探獵物的動靜 最后被搞得很痛苦 成了幾個老女人練手的活物 痛不欲生 竟然還會哭 但這應(yīng)該不代表反省和覺悟

第三個歪瓜劣棗的小活佛 像 只剛學(xué)會走路的猴子 沒看他做什么事 就有一次 突然從房間里沖出來 說是那個女人親了他的嘴 他覺得萬分的晦氣 想搞女人 居然不去親嘴 那搞屁屁吧 吐口唾沫就可以

最后這個幸福的寵兒 大家失意他得意 只是遵循了最簡單的原理 把自己的愛堅持到底

很搞笑的一出鬧劇 看得我心慌慌 不知所以

我們不都是在堅持自己的真理嘛 如果有一天 真理都被別人當(dāng)成了狗屁 那我們還活在哪里 活在哪里

什么真理都是狗屁 我只想心安理得 踏踏實實的活在每天的日子里

社會 他媽的狗屁 只會教人麻木不已 錢 他媽的不是東西的東西 只會教人昏天暗地

 我狠狠地喜歡 《麻將》

這把刀子 狠狠地 戳死你 戳死你

 6 ) 楊德昌的憤怒

作者:csh

編輯:企鵝飼養(yǎng)員

本文首發(fā)于《NOWNESS》

楊德昌總是同時處理許多計劃。他拍《恐怖分子》時已經(jīng)在構(gòu)思《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拍《牯嶺街》時已寫好《獨立時代》的劇本,還在構(gòu)想《色·戒》的改編。侯孝賢說他的電影總是“走得太前”,這不只可以形容他的作品,畢竟他的人生就是一場不知疲倦的奔跑。

當(dāng)他跑到終點以后,只剩下我們這些清點腳印的人。最近,楊德昌的遺孀彭鎧立與臺灣的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臺北市立美術(shù)館簽署了《獨立時代》與《麻將》的數(shù)位修復(fù)合約,將在明年的楊德昌回顧展中放映。自此,楊德昌獨立執(zhí)導(dǎo)的7部長片得以全部修復(fù),“這是楊德昌的作品被完整看見的最后一里路”,臺北記者潘鈺楨寫道,即使他和我們都想走得再遠一點。

人們習(xí)慣用《牯嶺街》和《一一》來定義楊德昌,但在這兩部電影之間,還有《獨立時代》和《麻將》。它們代表了楊德昌的另一面,代表了一種與生猛的《牯嶺街》和圓融的《一一》不同的影像。他轉(zhuǎn)變了自己的風(fēng)格,我們看到了更加復(fù)雜的敘事結(jié)構(gòu)、更高的臺詞密度;他也轉(zhuǎn)變了自己的思考,這可能是他最憤怒、最聒噪、表達最過剩的兩部電影。

這兩部電影都講述了一個“四人組”的群像故事。在《獨立時代》里,四個出身迥異、職業(yè)也各不相同的大學(xué)同學(xué),在現(xiàn)代都市處理著復(fù)雜的人際關(guān)系,經(jīng)歷著人生的迷惘與困惑;在《麻將》中,他用這項“國粹”隱喻一個混跡臺北的少年四人團體,他們經(jīng)歷了一場與各國來客推杯換盞、也換恩仇的奇遇。

《獨立時代》和《麻將》中“四人組”身處的臺灣,是1994年到1996年的臺灣(自1953年到2000年,臺灣經(jīng)濟的年增長率達到8.1%,在世界所有地區(qū)中排名第一),是處于經(jīng)濟騰飛、迎接萬國來客的臺灣,但那也是楊德昌試圖描摹的精神空虛的臺灣。2022年的當(dāng)下,與這兩部電影中的臺灣如此相似,共享著同等的發(fā)展,也承擔(dān)著同等的悲哀。如今回看,楊德昌每一句尖銳的臺詞,都仍能成為利刃。

他用更龐雜的中景調(diào)度,將現(xiàn)代臺北的地上與地下,嵌進了舞臺劇般的風(fēng)格和結(jié)構(gòu)里。他不想像《恐怖分子》那樣,只是講述一個精致的小故事,他要大聲表達所有想要表達的東西——即使在同一部電影里,他也同時處理著許多計劃,他要描摹都市的各色人等,要展現(xiàn)不同維度的感情,還要探討一些更底層的東西,像是《獨立時代》的英文片名:“儒者的困惑”(A Confucian Confusion)。

在《牯嶺街》的迷惘與在《一一》的釋然之間,他需要一些狂躁的困惑,需要一些隱藏在碰杯聲與麻將聲中的東西,他需要用渾身解數(shù)將它們吶喊出來——

“干恁娘嘞!”

這是《獨立時代》里最響亮的吶喊,這是閩南語版的國罵,出自臺灣富公子阿欽之口。他是影片中摩登女郎Molly的丈夫,剛剛從大陸歸來,用這句閩南語版的國罵宣告自己的出場——“恁娘嘞!西安?我到中正機場了啦!”

Molly正是這部影片的主角之一,她與阿欽這個富二代過著并不理想的婚姻生活——雖然她經(jīng)營著阿欽給她的藝術(shù)公司。Molly與Birdy、小明、琪琪三人是大學(xué)時期的好友,如今卻過上了完全不同的人生。Birdy成了個小有名氣、滿口“藝術(shù)”的舞臺劇導(dǎo)演;琪琪在Molly的公司工作幫忙;而小明則成了琪琪的男友,如今在臺灣政府有著穩(wěn)定的公務(wù)員工作。當(dāng)然,除了回老家的時候,這四人都說著標(biāo)致的國語,不像富二代阿欽那樣,總操著氣勢洶洶的閩南語,代表著無需改變、坐吃山空的臺灣本土勢力。

楊德昌在其他影片里處理語言相對含蓄,但在《獨立時代》與《麻將》中,他徹底放縱了自己和角色的表達欲,將觀眾淹沒在無窮的話語中:國語、法語、英語、臺灣腔的英語,當(dāng)然還有閩南語。

在侯孝賢的電影里,閩南語基本上是整體語境的一部分;而在楊德昌的作品中,閩南語常常會用來創(chuàng)造新的語境。在《一一》里,閩南語主要屬于吳念真飾演的中年NJ,它代表了那些懷舊的事物:它是溫柔的家園,是說國語的年輕人們可以回去的地方;它也是NJ與舊愛雪莉的羈絆,是他們邂逅時用來交流的暗號。

而在《獨立時代》里,當(dāng)閩南語屬于阿欽的時候,這種“懷舊”是另一種樣貌?!兑灰弧防锏摹芭f”是溫暖的港灣,而《獨立時代》里的“舊”則是一種水土不服。雖然他總是一副惡狠狠的樣子,滿嘴閩南語國罵,一副不屑于運用其他角色那些語言(國語、英語)的樣子,但他的野性在這個新的時代里是如此脆弱。

他第一次和心腹屬下Larry“干恁娘”的時候,還一副鎮(zhèn)定自若的樣子,但第二次“干恁娘”的時候,已經(jīng)徹底哭倒在Larry懷中,因為妻子獨立自由、在外出軌,但他不知道這男人究竟是誰。他的閩南語在這個“現(xiàn)代社會”顯得格格不入,在與Molly談話時,他還得小心翼翼地切換成不熟練的國語,以迎合她那摩登女郎的身份,他從古老的西安歸來,卻無法融入現(xiàn)代的臺北。

在《麻將》里,語言的漩渦變得更加復(fù)雜。影片中的四人小隊分別是富二代紅魚(唐從圣飾)、兇神惡煞的牙膏(王啟贊飾)、長相標(biāo)致的小鮮肉“香港”(張震飾)和初來乍到的木訥少年綸綸(柯宇綸飾)。紅魚帶著三個好友混跡臺北,紅魚設(shè)計籠絡(luò)了初來乍到、尋覓男友的法國少女馬特拉,想要控制她賣淫牟利,而剛加入四人小隊、懂得英文的綸綸便成了翻譯。這個關(guān)鍵的翻譯角色,也成了《麻將》中語言藝術(shù)關(guān)鍵的編織者。

值得一提的是,紅魚的父親是有名的富商,于是他們的小隊被臺灣本土的黑幫盯上。與《獨立時代》類似,《麻將》里滿口閩南語的愚蠢黑幫,也是跟不上時代的舊世界象征。而英語則是名流們的“硬通貨”,影片開場時,交際花阿杰就在國際化的英語世界里談笑風(fēng)生。

國語聽來冠冕堂皇,紅魚那句“大家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只要你告訴他,他就會聽你的”像是至理名言,但他最后發(fā)現(xiàn),這名言沒有什么用處,他依然不知道人生的答案。在《麻將》里,那些話最多的人往往最為蒼白,楊德昌精心撰寫著臺詞,諷刺著這些發(fā)言的角色。于是,四種語言混雜在一起,復(fù)刻了當(dāng)時臺北魚龍混雜的名利場。

楊德昌將希望埋在了綸綸身上,這個沉默寡言的男孩,起初為了紅魚的拉皮條計劃幫馬特拉翻譯。當(dāng)他想要多管一些閑事的時候,綸綸說“安心幫我翻譯就好”,馬特拉說“做你的翻譯”,就像所有人對翻譯的定義那樣,在這個多語言的世界,他只是個知道得太多的工具,那些只懂得一種語言的人反而叫得更大聲。

但是,這“工具”最終良心發(fā)現(xiàn),助她擺脫地下臺北的深淵,一波三折之后,他們最終又在街頭相遇。他們都是懂得語言的人,但最后的時刻卻沒有說話。我們只能聽到臺北鬧市嘈雜的背景聲。那背景聲不止屬于這些路人,還屬于這部電影里其他所有的角色。楊德昌在整部《麻將》里充填著過剩的語言、吵鬧的對白,但到了最后關(guān)頭,他的鏡頭只是靜靜地立在那里,讓無聲勝過有聲。

把鏡頭放在那兒有什么意義?

楊德昌其他作品的截圖,似乎大多是精致構(gòu)圖的記錄(《恐怖分子》與《牯嶺街》尤甚),但《獨立時代》和《麻將》的截圖中,我們會看到類似日劇金句的臺詞拼圖。但這并不代表楊德昌不再重視風(fēng)格——可能恰恰相反,這兩部電影正是楊德昌風(fēng)格的轉(zhuǎn)折。

常有人把侯孝賢和楊德昌作一系列對比:前者用長鏡頭拍鄉(xiāng)野和工人階級,后者用細碎的剪輯拍城市和知識分子。但是,我們討論的這兩部電影足以打破這種強迫癥式的美好幻想……他最初三部電影的平均鏡頭長度確實只有11到15秒,但《獨立時代》《麻將》和《一一》這最后三部電影的平均鏡頭長度,已經(jīng)達到了27到45秒。

他的鏡頭也可以變得與侯孝賢一樣長,但與侯孝賢不同的是,他在那些鏡頭里安放的不是微妙復(fù)雜的象征與暗示,而是漫溢的對白和諷刺的對照。觀看《獨立時代》的時候,觀眾不會像讀解《悲情城市》那樣去“雕刻時光”,而是會在頻頻微笑間,遺忘了時光的流逝。就算你不想再聆聽角色們的嘮叨,還有許多令人發(fā)笑的細節(jié)。

當(dāng)那個虛偽的藝術(shù)家Birdy在自己的工作室中,試圖用自己的“才華”勾引女孩的時候,他以舞臺劇的方式朗誦著臺詞,與“女主角”互動,與此同時,他們一起走過Birdy本人的巨幅畫像、越過掛在繩上的內(nèi)衣褲……楊德昌似乎不再滿足于淺嘗輒止的隱喻,在這部電影里,當(dāng)他諷刺一件事物的時候,他要諷刺到無法再諷刺為止。

但或許也是因為他的鏡頭太長,當(dāng)“無法再諷刺”的時候,喜劇也可以變成別的形態(tài)。在《獨立時代》最著名的那場戲里,閻鴻亞飾演的暢銷小說作家被出租車撞了一下之后,在馬路上高談闊論,大談自己對于孔子、寫作、時下文化的思考,一旁的琪琪則目瞪口呆。

我們不知道這些高論中有哪些是導(dǎo)演自己的想法,哪些又是為了諷刺這位角色所寫,但在嘈雜的馬路上、在明亮的車燈下,他那大聲控訴人間的聲音,差點要讓我們笑出聲來,讓我們像那位出租車司機一樣,大喊“神經(jīng)病啊”,但這角色繼續(xù)堅決地說下去,讓這控訴從滑稽轉(zhuǎn)為肅穆,又轉(zhuǎn)為蒼白。閻鴻亞漸漸遠去,他說“我寫作的浪漫時代早已死了,我的悲劇時代也到此為止,從現(xiàn)在開始就是我的……”楊德昌拍的是比“恰到好處”再長一些的鏡頭,因為他不想直接給出答案。

修復(fù)世界的電影

“你可知道中文里沒有Irony這個字?也沒有Frustration這個字?所幸中文還是有一個人類共同的字眼——選擇,Choice!這個激發(fā)鼓勵人類個體思想及智慧的字眼,是我們的文化中唯一能帶給我們對未來產(chǎn)生希望的概念。這部電影的主題是‘我們’,迄今西方尚未有緣一識的我們那最隱私的一面。這部電影(《獨立時代》)談的是我的信念,不論最后我們賦予“人”這個名詞是何等的定義,我都深信我們都屬于同樣的人類。如果不然,我們又何必拍電影?如果我們的思想不能在共同的基礎(chǔ)上交流,國際影展還有什么意義?”

——楊德昌寫于一九九四年

悲劇與喜劇擁有最早的歷史,但似乎甚少有人言及怒劇。但憤怒似乎也是一種能夠催生變化的情感。人們總要憤怒,才會愿意改變現(xiàn)狀。楊德昌這段蘊含著怒意的宣言,在當(dāng)下仍然具有效力。

楊德昌的憤怒不再是《恐怖分子》或《牯嶺街》那樣清冷的、間離的憤怒,他不再像從前那樣,遠遠地延宕著小四刺死小明后的場景。在《獨立時代》和《麻將》里,他的鏡頭觸及了臺北的方方面面,他以一種充滿激情的方式,想要在自己的電影世界里,為所有人找到自己的位置。

在這兩部作品里,我們看到了青少年,無論是純潔還是腐化;我們看到了富人,無論釋然還是偏執(zhí);我們看到了藝術(shù)家,無論虛偽還是悲壯;我們看到了公務(wù)員,無論忠誠還是叛逆;我們看到了公司職員,無論麻木還是覺醒……

他仿佛排列了一套道德譜系,這個角色的起點可能就是那個角色的終點,誰又知道《獨立時代》里那位勾引女孩的藝術(shù)家,會不會突然有一天在馬路上覺醒?就如他多年的合作者吳念真所言,“他在寫論文,而非描述”。或許由于他對于東方之現(xiàn)狀的憤怒,他要迫切地鋪開這些角色,描摹出人性的地圖,讓人們認知到時局——雖然,到了2022年,這兩部電影中的那種“現(xiàn)狀”并沒有多大改變。

如今的人們依舊貪婪空虛,只不過貪婪更名為“內(nèi)卷”,空虛改姓為“躺平”。他的影片之所以有這種穿越時空的力量,正因為他那狂熱的、極繁主義的創(chuàng)作,不僅滲透進影片中的人物,也滲透進他的結(jié)構(gòu)。《麻將》可能是他所有影片中敘事最復(fù)雜的作品,整部影片仿佛一場跌宕起伏的中華麻將,你方唱罷我登場,你聽牌后我截胡,混跡臺北的這個少年團體,便是牌局上的四位玩家。

團隊的領(lǐng)頭羊紅魚是個富二代,試圖用自己“教人知道他們想要什么”的本領(lǐng)在臺北立足,最終發(fā)現(xiàn)原來是自己不會做人。張震飾演的鮮肉角色“小香港”在團隊中的功能是色誘,起初還會與三位友人分享自己的新女友,沒想到最后自己也成為了成熟女性團體手中的玩物。仍是新人的綸綸最初似乎是個被人利用的取款機,但到了結(jié)局,原來他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那個人。在整部影片里,作為片名的“麻將”看似只出現(xiàn)過一次——最后綸綸回家尋找馬特拉時,自己的父親一邊搓麻,一邊提示他馬特拉的去向,而這對于綸綸來說,就是胡牌的秘訣。

這正是楊德昌在這套精巧的四人牌局里隱藏的奧秘:在麻將這門中華國粹里,曾是上家之人換個風(fēng)水便是下家(小香港);依靠所謂人生秘訣你爭我搶之人,最后會輸給秘訣本身(紅魚);而那些參與牌局的外國人,只曉得牌桌下的錢,卻難以參透牌桌上的文化。楊德昌的穿越性不僅在于那些具體境況的呼應(yīng),也在于更為深刻的文化困境。但我們在綸綸這個角色身上,看到他在《牯嶺街》之后更樂觀的那面:雖然“這個世界無法改變”,但試著保持真誠的人,至少可以贏下自己的微型宇宙。

在《獨立時代》和《麻將》中,楊德昌設(shè)計人物群像與敘事結(jié)構(gòu)時呈現(xiàn)的密度和信息量,超越了此前的任何作品,比《牯嶺街》更精確,比《一一》更熱烈,是他表達欲的高峰。他在那個混亂的時代里,依然創(chuàng)造了一些可以留存至今的東西:東方人那些游戲背后的利益,含蓄背后的偏執(zhí),爭搶之后的空虛,思索之后的疲憊。或許與《一一》相比,某些細節(jié)仍然顯得粗糲,但或許他就像是《獨立時代》里的那位藝術(shù)家,他知道悲壯的代價是顯得滑稽。

楊曾叩問“如果我們的思想不能在共同的基礎(chǔ)上交流,國際影展還有什么意義?”如今,他的作品構(gòu)成了影展,也構(gòu)成了熱愛他的觀眾交流的基礎(chǔ),這些觀眾都會繼承他的叩問,也會繼承他的憤怒。他的電影試著修復(fù)世界,于是世界修復(fù)他的電影。

 短評

重看一遍,華麗五星!楊是講人話的,就這一點就超過國內(nèi)那些大導(dǎo)演,包括最近的賈樟柯。他的故事結(jié)構(gòu)再精巧,也經(jīng)得起你問“如果我是他,我會怎么做”,電影可以被推敲到這一步,真是逼人捂胸口。與其說他透徹,不如說他誠實,拋在塵世的同時把內(nèi)心保護得很好,他沒有怨氣,因為任何批評都是自我批評。

7分鐘前
  • 57
  • 力薦

Virginie Ledoyen長得有點像Natalie Portman

9分鐘前
  • 私享史
  • 推薦

麻將一名真是絕了,爾虞我詐,精明算計,四個叛逆少年便是一桌麻將,牌局不結(jié)束,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次獲勝的是誰。曾經(jīng)的富商也不過自殺,紅魚最后的崩潰與迷失不也是自我的毀滅?傻子和騙子,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終究還是動感情獲得了導(dǎo)演的肯定。劇情殘酷,結(jié)尾陽光。

10分鐘前
  • momo
  • 推薦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所以,只要你用很誠懇的態(tài)度告訴他,他想要什么就對了。因為沒有人愿意在失敗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寧愿自己是上當(dāng)被別人騙

14分鐘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薦

后半段的剪輯有點兒失控了 加上楊一貫掩飾不住的主題大表白讓我有些發(fā)囧外其他都還不錯 注意到了劇情上細小的漏洞和道具服裝的有欠 人物里香港和紅魚都塑造得蠻精彩 尤其是兩人后來的幻滅和干哭 兩老外就操縱得有些生硬廖...完全漢化掉的思維有些失真....線蕪雜點兒不要緊 忌諱

19分鐘前
  • mecca
  • 推薦

真后悔那么晚才看楊德昌。感覺侯孝賢是詩人和散文家,李安呢,是雅俗共賞的小說家,那么,楊德昌則首先是思想家,然而,他還是散文家、詩人和小說家。

21分鐘前
  • 曾于里
  • 力薦

臺灣的90年代就是大陸的現(xiàn)在,沒有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除了拼命地掙錢,丟掉感情。外國人在臺北,這是拍的最好的。楊德昌準(zhǔn)確地拿捏到了臺灣時代的脈搏,我們沒有。

22分鐘前
  • Eco
  • 力薦

你到底要什么啊 你要害誰就讓他動感情 。。。紅魚的說話句句經(jīng)典哇咔咔 很真實的黑色喜劇 可惜后半段急了最后還是個莫名其妙的愛情結(jié)尾 我去

23分鐘前
  • 琧婯
  • 推薦

直到紅魚失控殺死那個看似風(fēng)光的中年人,他也沒有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他深信著父親教給他的道理,從未尋找過便認定想要的東西不存在,所以他沒有任何機會品嘗他那荒亂的青春。但是綸綸懂得,他的那個吻也懂得。

26分鐘前
  • 后自愈
  • 推薦

老楊不是悶片王。。。真的。。。十分欣賞此片,節(jié)奏相當(dāng)好嘛。。。

31分鐘前
  • lisa|離
  • 力薦

「這年頭沒有人知道自己要什么,那么多人每天看電視看八卦雜志看暢銷書看廣告為的是什么?為的是想聽別人告訴他怎么過日子。」混混少年,黑道社會,市井臺北,“麻將”并未貫穿但楊德昌剖析的城市與時代真實、透徹且泛著顆粒。張震柯宇綸王啟贊從牯嶺街走向臺北,不變的是“世界是不會被你改變的”。

35分鐘前
  • KitajimaJunko
  • 推薦

麻將這樣的“國粹”,在這里被賦予的意義是群體的萬惡。教別人“害人就要害他動感情”、教別人“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每個人都在等別人告訴他,他要什么”、教別人“親嘴不吉利”的三人,最后都崩潰了。唯有善一人笑到了最后。寒冷到骨髓。

39分鐘前
  • 大灰狼的兔
  • 推薦

我是看楊德昌的片子,才知道寶島人民罵人的語言跟我們差不多

40分鐘前
  • ??娘卷卷??
  • 力薦

談?wù)摋畹虏臅r候,好像甚少提及他作品里的cynicism?!犊植婪葑印方Y(jié)尾處女主角的疑似孕吐和蔡琴溫婉的乞求歌聲都展現(xiàn)了他的惡毒諷刺?!堵閷ⅰ穭t是他cynicism的集中體現(xiàn)。影片幾乎是法斯賓德主題的臺北化:經(jīng)濟騰飛的年代,愛情都是可以資本化的,可以被當(dāng)作博弈的籌碼。最終攻心計的反被整,真正的青年愛情居然獲得了成功,這把狗糧大概是楊的一廂情愿。影片的戲肉都在紅魚身上,只可惜唐從圣實在太過油腔滑調(diào),吵吵鬧鬧間喜劇和悲劇都泯滅了。

41分鐘前
  • brennteiskalt
  • 推薦

楊德昌的電影講中國人的人性,入木三分。這部電影里楊德昌要說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富商兒子紅魚的角色真是亮點百出精彩萬分。相比之下香港(張震)只剩下帥氣和身材,倒是哭得可笑。倫倫只剩最后略狗血的結(jié)局。倆外國人形象比較失敗,性格太中國化

44分鐘前
  • 汪金衛(wèi)
  • 推薦

楊德昌總是這么說教,偶爾很羅嗦,但是總是這么令人深省。他就是一個看透中國都市人情的大智慧者,洞徹人性,一針見血。【麻將】,好題!國人一生唯算計,費盡心思算計別人又被別人算計,哪怕到死,也不知道這輩子到底要什么。8.6

46分鐘前
  • 巴喆
  • 力薦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麼。他們就等著別人來告訴他們,所以,只要你用很誠懇的態(tài)度告訴他,他想要什麼就對了。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沒有人愿意在失敗的時候承認自己的錯誤,他們寧愿自己是上當(dāng)被別人騙而責(zé)怪別人,也不愿來罵自己……”看完胸口好悶,淚眼婆娑。

47分鐘前
  • 有心打擾
  • 力薦

彼時的臺北,跟二十年后的北京、上海,倒還真是挺像的。失落的洋人,跑到東方來混生活,這里錢好賺,人好騙,妹子好泡,而且“都說英語”。而當(dāng)?shù)氐男∏嗄?,無所事事,得過且過。楊德昌的諷刺,并未過時。

50分鐘前
  • 扭腰客
  • 推薦

除了傻子和騙子,世界上還有一種人,叫做年輕人

51分鐘前
  • RD
  • 力薦

麻將,棋牌游戲之最,陷阱與猜忌遍地,桌上人皆算計,算計出牌算計時機算計眼神,技法厲害之人苦心設(shè)局,以不顯聲色之氣改風(fēng)換水,賺個盆滿缽滿;未料山不轉(zhuǎn)水轉(zhuǎn),露怯之后全盤皆輸,更何況摸爬滾打下自尊與驕傲的驅(qū)使,心動見身動。人生也不過麻將一桌,胡了輸了推翻重來,只是從未見他哭得如此透徹。

52分鐘前
  • ChrisKirk
  • 推薦

返回首頁返回頂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