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電影還未上映時就對這部紀錄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我沒有看過萊昂納多演的鐵達尼號,據(jù)說那是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我媽媽曾看過。其實當影片完結(jié)的那一刻我還是略顯失望的,因為那六個人的故事并沒有一個很完整的結(jié)局。但是我發(fā)現(xiàn)重要的并不是能不能找到那六個人的最終下落,而是在這個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這個故事發(fā)生的背景以及它的細節(jié)所帶給我的震撼。我是廣東人,也聽說過不少華僑為了謀生選擇遠渡重洋,正如施萬克所說的,我很佩服他們的勇氣。影片中講到LEE BING時,說他開了一家咖啡店,空閑時還會給社區(qū)里的小孩一些牛奶。一個中國人在他鄉(xiāng),在一個連黃種人都不怎么待見的時代,能夠力所能及的為社區(qū)做點什么,我想實在不容易。
這不是一篇影評,這只是一份試圖讓更多人愿意了解這段歷史的期望。在紀錄片內(nèi),在它之外。
已經(jīng)盡量就自己的了解,詳細謹慎地描述,如有錯漏,請不吝賜教。
《六人: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幸存者》,2021年4月16日上映,這是泰坦尼克號沉沒的一百多年間,這八位中國乘客,六位幸存者,少數(shù)不因污名化而被記住的時刻。
這部紀錄片的想法萌生于2009年,導(dǎo)演羅飛的好友,同時也是海洋專家與歷史學(xué)家的施萬克告訴他關(guān)于泰坦尼克號上幸存的中國乘客的事情。導(dǎo)演在采訪中表示,他們當時對這個事實非常驚奇,因為泰坦尼克號上的乘客大都有后代驕傲地講述他們的故事,而這些中國人卻沒有,他們似乎完全是沉默的。
于是羅飛和施萬克的團隊開始對這些中國乘客展開漫長的調(diào)查,試圖尋找他們的后人,拼湊他們的軌跡,續(xù)寫他們下船后發(fā)生的故事。據(jù)幕后視頻顯示,拍攝長達四年或更久,紀錄片主要展示了調(diào)查的過程,他們找到的歷史痕跡,以及根據(jù)這些痕跡所作出的推測。有些部分之所以只能說“推測”,是因為他們被沉默得太久,有限的資料已經(jīng)無法完全推演他們的故事。同時它也攻破了一些謠言,譬如這些中國人“假扮成女人混在婦女兒童之間”或是“他們本來就是偷渡客”。更讓人心有戚戚的是,對這些中國人,或者那時候的中國人來說,這場驚天劫難,不過是往后接踵而至的苦難的一小部分。我認為這同時也是這部紀錄片的意圖之一:通過講述泰坦尼克號上的這些乘客,來講述那個時代下華人所遭受的,不同的地方發(fā)生的相同的苦難。
(1)是乘客,不是偷渡者
對他們的第一個污蔑是說他們是偷渡客。找到的資料顯示,他們在南安普頓上船,職業(yè)為“海員”,都買了三等艙的船票,目的地為紐約。
(2)是獲救,不是偷生
自他們獲救后,這些年間,他們唯一被銘記的時刻,就是被污名化的時刻。英文報刊表示,他們“一有危險便跳到救生艇上,被后來放下艇的婦女踩踏,死了兩個人”?;蛘弑硎?,他們是假扮成女人,鉆空子才茍且偷生。
事實上,并沒有任何能支撐這些指控的論據(jù)。泰坦尼克歷史學(xué)家Tim Maltin表示,沒有證據(jù)證明中國乘客們打扮成女人逃生,這是被媒體編造的,而后被散播給公眾。他同時也提到,中國人們還試圖幫助其他人。紀錄片中提到的方榮山(乘客登記表為Fang Lang),在浮在門板上活命,被救生艇救起后,劃船幫其他人安全抵達。
這六位中國人在這場浩劫中得以活命,也許可以說是幸運的,但除了這些污蔑,那個年代華人的苦難還盡在后面等著他們。
(3)是天使島,不是紐約
根據(jù)乘客名單,這些中國人本來的目的地是紐約。但他們并沒能進入美國。
自1882年排華法案公布后,華人勞工被完全排除在美國之外,僅有的幾類“可以進入美國的華人”也被嚴格限制。為了更好地配合《排華法案》,1910年,天使島上興建起了拘留中心。它與惡魔島一樣位于海灣,因此上島后難以逃脫[1]。想要進入美國,先過天使島,華人們需要在島上待到能夠證明自己的身份為止,因此天使島是個長期拘留中心。這里條件惡劣,食物不足,得病后只得自生自滅,且訊問程序嚴苛,雖然很多問題與他們是否能進入美國根本沒有關(guān)系(你家閣樓有沒有樓梯?)但只要答錯一個,便有被遣返的風(fēng)險。除了被遣返,若得病,也只得與其他病人被關(guān)在一起自生自滅。若華人情緒激動,便被丟到只有三平方英尺無窗的隔離室,也許會被關(guān)上好幾個禮拜。在這種高壓拘留下,華人自殺也屢見不鮮。
紀錄片中提到了天使島墻壁上的詩歌。它的產(chǎn)生實際上迫于無奈,因為移民局禁止島上的華人們與外界聯(lián)絡(luò),因此一些受過教育的華人便在墻壁上寫下詩歌,或刻下詩歌。悲傷、后悔、憤怒,他們的情緒多種多樣,那墻上棱角鮮明的筆畫卻也都寫著同一個字:“苦”。
“漂泊雖云男兒事,奈何無罪入囚途。如天懺恨天天數(shù),問句蒼天知有無?”
“浪跡江湖憶舊游,故人生死各千秋。今生不幸為華裔,忍辱含仇做楚囚?!?/blockquote>“留筆除劍到美洲,誰知到此淚雙流?倘若得志成功日,定斬胡人草不留。”
2. 冰山下的半部華人史
追尋這幾位中國幸存者的足跡,我們仿佛能看到背后緩緩浮現(xiàn)的華人歷史。他們?nèi)ネ绹脑虻剿麄兒髞淼娜ヌ幣c整個華人群體息息相關(guān),每一個行動,每一個選擇,每一條路,都與無數(shù)同胞共行。泰坦尼克號那晚的驚心動魄,只是他們在波濤洶涌的人生中某次被拋至浪尖的時刻。
(1) 淘金熱與鐵路勞工
幸存者們并不是第一批想要踏上美國土地的華人,但在他們之前的華人也并沒能得到什么好待遇。他們聰明勤奮,用中國澆田的古法制作礦井中可以用的省力工具,安靜不愛鬧事,也很愛干凈。但他們所經(jīng)歷的事情,僅從《美國華人史》中的寥寥數(shù)語便可一探究竟:“屢屢有白人礦工燒毀華工帳篷與采礦設(shè)備,甚至將滿載著華人乘客的馬車推倒……華人遭傷害、打劫與謀殺,更別說那些比較不嚴重的罪行……只因沒有白人會為他們出庭作證。就是在這個時代里出現(xiàn)了 “a Chinaman’s chance” 這個詞組──意思是根本沒什么機會可言?!?/p>
出于對修建橫貫美國大鐵路的需求,中央太平洋公司廣招勞工。他們起初嘗試以高薪吸引白人勞工,但招來的大多不夠穩(wěn)定可靠。于是他們將目光投向廣大華人勞工,他們薪水低于白人勞工,伙食自理,數(shù)量眾多,可以說便宜好用。且他們遵守紀律,學(xué)東西也很快,很快成為鐵路工主力,直面懸崖峭壁和極端天氣,無數(shù)勞工死于修建鐵路途中,平均兩英里便有三個人。然而他們的貢獻被刻意遺忘,在竣工時著名的金色道釘合影里找不到他們,且很多人在竣工后立刻被太平洋鐵路公司違背承諾解雇。
(2)《排華法案》前后
由于《排華法案》,這些幸存者沒能踏上美國的土地,而是輾轉(zhuǎn)前往古巴。
《排華法案》的產(chǎn)生,源于當時美國國內(nèi)日益高漲的排華情緒。1870年代,由于美國的經(jīng)濟蕭條,華人成為發(fā)泄的替罪羊。白人勞工認為高失業(yè)率是由于華人與他們搶飯碗,他們也認為華人將自己的收入寄回國內(nèi)導(dǎo)致美國資金外流。鑒于華人面貌語言等與當?shù)厝说娘@著不同,對他們的妖魔化也是非常容易的。這種情緒最后發(fā)展為付諸于行動的排華風(fēng)潮。一次華人內(nèi)部幫派沖突中,一白人警察受傷,另一白人在去幫忙時在槍戰(zhàn)中身亡,“華人居然敢開槍傷害白人,這無法無天的行徑令人震驚不已,所以我們才會聚集在中國城,憤怒咆哮…興奮之余大家都感到非常愉悅…”“無辜的華人市民被從家中拖出,開槍打死或在街頭動用私刑。他們把華人家中的金子洗劫一空,隨意將民宅砸出破洞,在室內(nèi)開槍”。
其他指控還包括華人引發(fā)了大多數(shù)社會問題,帶來疾病,污染文化…這引起了華人的出走潮,但政客仍想繼續(xù)趕走華人。于是,《排華法案》誕生了。它由加州參議員約翰米勒提出,他呼吁其他議員保衛(wèi)“美國的盎格魯薩克遜文明,使其免受壞疽似的東方文明的污染或混雜”。《排華法案》的通過,助長了美國各地針對華人的暴力事件,包括縱火、殺人等,且這并不是結(jié)束,只是開端:美國繼續(xù)通過法律從各方面限制華人的生活。Chae Chan Ping案中,判決書表示:“這些人雖然住在美國,但無法融入我們,所以有損國家的和平與安全,因此將他們排除是必要的……”
不過,所有的仇恨,與因此而生的暴動和法案,似乎都忽視了華人駐扎于此為經(jīng)濟與社會發(fā)展帶來的貢獻,或是以一種理所當然的厭惡和戲謔的姿態(tài)一筆帶過。一位麻州參議員對此提出反對意見,反而招致猛烈的大肆批判。
(3) 一戰(zhàn)華工
一部分幸存者輾轉(zhuǎn)于船上,先后在一戰(zhàn)二戰(zhàn)提供后勤服務(wù)。除了他們,一戰(zhàn)時期,曾有十四萬名(一說二十萬名)中國勞工在英法兩國戰(zhàn)場上勞作。這是當時的“以工代兵”計劃,盡管說好華工們主要負責(zé)搬運、修路等遠離戰(zhàn)場的體力勞動,但其實華工們由于吃苦耐勞,能力優(yōu)秀,很快開始負責(zé)技術(shù)含量更高的工作。
華工們都戴著刻有編號的鐵手環(huán),與任何身在異國的華人一樣,他們也免不了遭受歧視,被戲稱為“Chink”或“coolie”(苦力)。當然比起稱呼上的蔑視,他們的待遇也比較低。華工們的工作一直持續(xù)到戰(zhàn)后,他們在戰(zhàn)后仍然負責(zé)清理炮彈、戰(zhàn)場尸體,許多華工就此倒下,埋葬他鄉(xiāng),盡管他們在軍營中時常表露思鄉(xiāng)之苦,但這輩子他們沒能再有機會回去。剩余華工大多在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被遣返,少數(shù)留了下來。
(4) 驅(qū)逐
一部分中國幸存者去往英國,成為了服務(wù)于船上的船工。但由于排華情緒,他們的命運仍在起伏。有人病逝在倫敦?zé)o名墓,有人繼續(xù)登船,漂泊流離。
導(dǎo)演訪談中,他同時提到:
英國政府在二戰(zhàn)后遣返了大量華人海員,且對此一直三緘其口。是那些從未見過自己父親的后代堅持尋找,才令這件事情揭開了冰山一角。
然而戰(zhàn)爭結(jié)束后,華人水手們再度“不被需要”,他們被視為某種不安定因素,被強制逐出英國。盡管其中有些人已經(jīng)在英國成家,而政府宣稱有家庭的人不會被驅(qū)逐,資料仍然顯示,成立家庭的華人海員也一樣被強制驅(qū)離英國。許多人沒來得及告別就匆匆離開,而留在英國的母親和孩子飽受異樣的眼光。他們中的大多數(shù)人再也沒有見過父親。
但沒人向他們表示抱歉。
3. “天高海闊浪波波”
泰坦尼克的經(jīng)歷仍然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以方榮山為例,他原本是想與伙伴一起去美國做生意,但即使在他后來輾轉(zhuǎn)前往美國后,這愿望也未能實現(xiàn):沉船當晚遇難的兩個中國人,正是他未來的生意伙伴。在他后來的日子里,他仍然喜歡穿著西裝。
方榮山一輩子沒有向身邊的親人提起這段經(jīng)歷,以至于他的后代都不知道這件事。而他緘默不言的原因,又是另一個華人生存狀況的注腳:排華情緒仍然存在,甚至是時時存在,而對于中國幸存者的污名化也喧囂塵上,唯有選擇沉默。
泰坦尼克只是這六位幸存者坎坷路途的小小縮影,而這六位華人的經(jīng)歷又是無數(shù)華人同樣被棄置遺忘的歷史痕跡的縮影。然而在華人漫長而艱苦的路途中,我們看到哀痛憤怒,血淚不公,卻也有在那樣的圖景下讓我們?nèi)f分驚異的東西:在天使島的二百余首詩中,竟也有這樣的詩:“雄鷹亦易訓(xùn),能屈亦能伸,也歷千年劫,曾困七日陳。偉人多本色,名士樂天真…”而在方榮山寫給國內(nèi)親人的信中,我們都看到了那首詩:
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條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幾個,抹干眼淚笑呵呵。苦難的道路上,他們在血淚中,于黑暗里,為自己留一線光。打不死,活下去,他們存在過的痕跡,他們用力活過的證明,所有的不公,憤怒,抗爭,血汗,盡付笑與淚中。
非常非常感謝羅飛導(dǎo)演,感謝施萬克,感謝整個團隊講述他們的故事。導(dǎo)演在訪談中說,施萬克常說“只要最后一個知道他名字的人還活著,一個人就從未被真正遺忘”,這同樣也是紀錄片的宣傳語,“不曾提起,不再忘記”。如果說這部紀錄片的目的是讓多一個人見證這段歷史,那么我是那“多一個人”,我希望更多的人都來做那“多一個人”。
多一個人記得他們?nèi)绾位钸^,他們便更長久地活著。
2021年4月17日
鑄
參考資料:
《美國華人史:十九世紀至二十一世紀初,一百五十年華人史詩》張純?nèi)?/p>
《枕底無花夢不香:天使島中國移民的詩歌與歷史》麥禮謙,林小琴,楊碧芳,榮立宇
走近一戰(zhàn)華工后裔,追尋14萬華工的背影: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1/09/c_1123686940.htm
百年歷史終須記,一戰(zhàn)華工不了情:http://www.chinaqw.com/hqhr/2018/11-11/207871.shtml
探訪法國華工公墓:http://xinhua-rss.zhongguowangshi.com/232/565101602328378433/5046813.html
直至今天,許多英國人還在尋找他們的中國父親://www.guancha.cn/StuartHeaver/2017_11_27_436580_s.shtml
浦之龍,尋找中國水手父親:http://news.sohu.com/20060208/n241731214.shtml
專訪導(dǎo)演羅飛:泰坦尼克號上有六名幸存者://weibo.com/tv/show/1034:4626653650026611?from=old_pc_videoshow
《六人》預(yù)告片://weibo.com/tv/show/1034:4626280856092836?from=old_pc_videoshow
Titanic: Searching for the 'missing' Chinese survivors://www.bbc.co.uk/news/world-us-canada-56755614
Clipped From The Brooklyn Daily Eagle://www.newspapers.com/clip/3466250/the-brooklyn-daily-eagle/
Documentary: The RMS Titanic's Chinese Passengers://www.maritime-executive.com/article/documentary-the-rms-titanic-s-chinese-passengers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是和我一樣的,觀影之前對于這部紀錄片的期待是希望從自己本民族的人口中聽到關(guān)于那場海難的更多訊息,或者從那些熟悉的中國面龐里尋找到些許的民族自豪感。我們總希望找到一種“親切”:就像在外地的時候尤其希望聽到鄉(xiāng)音,對于那些與中國人無關(guān)的歷史,如果聽說其中有中國人的參與,那感覺都像是自己都參與了一樣。
然而很遺憾,這六個中國人在影片里自始至終是處于一片大霧里:這不是一部口述史的紀錄片,這是一部關(guān)于找尋的紀錄片。我可以直接地告訴各位準備看這部電影的觀眾:盡管調(diào)查員們歷盡千辛,他們?nèi)晕茨軓倪@六個中國人的后代或者任何的文字記錄當中得到更多關(guān)于這六個中國人的內(nèi)容。
紀錄片當中有一段講述了《泰坦尼克號》引進中國時萬人空巷的場景,連制作人自己都說,沒有想過這部片子會在中國得到如此巨大的成功。人們喜歡看凄美的悲劇,喜歡看跨越階級的浪漫,更重要的是,這類大膽的題材體現(xiàn)了當時中國人對于精神文明的渴求。于是一群人抱著期待的心情進了電影院,然后淚眼婆娑地出來,享受了一次靈魂的滌蕩。
這與紀錄片后來所展現(xiàn)的當時西方各國的排華政策對華人的傷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他們說,海難發(fā)生后,他們找了很多幸存者做了采訪,可是因為當時中國人地位低下,所以沒有人想了解他們的故事。直到這么多年過去,那六個中國人早已“dust to dust,ashes to ashes”時,再想做一份遲到的補救,卻發(fā)現(xiàn)一切都是如此艱難。
當時有人記錄說海難發(fā)生后,救生人員要求“婦女兒童先上”,而四名中國人佯裝成女人混上了救生艇并藏在船底下,這才讓自己活了下來。許多人因此對中國人展開了批判。調(diào)查員們?yōu)榱诉€這幾個中國人一個清白,便找來幾個學(xué)生一比一還原了當年的救生艇,又讓幾個人扮成當年的中國人藏到船底下,看看目擊者所處的位置是否能看到船底下的中國人,以此來力證目擊者的證詞是有失真實性的。
其實我想,就算是真的也沒什么,影片《寄生蟲》里說,人不是因為善良而有錢,而是因為有錢才善良。所以要讓當時地位如此低下的華人遵守上流社會的規(guī)矩、保持上流社會的道德,太難了。因為他們從來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的人,所以他們太懂得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而不擇手段,這就是窮人的生存法則——只有當你足夠富裕了,你才能偽善地說:“我們來講點道德吧?!?/p>
所以與其責(zé)怪那四個中國人搶占了婦女兒童的位置,不如責(zé)怪當時的西方世界對于亞洲的世界壓榨得太狠。
影片講述最多的是一個叫“方榮山”的人,因為他的后代是調(diào)查組唯一能找到的。其他人的消息早就消散于大海,只是偶爾從卷帙浩繁的資料里,看到一兩句描寫:有個叫“Lee Bing”的人,在加拿大的咖啡館里訴說著自己當年從泰坦尼克號上得救的消息。當調(diào)查組來到當?shù)叵氆@取些什么信息時,卻再一次撲了個空。
當方榮山被五副哈羅德·羅威發(fā)現(xiàn)時,哈羅德看到他非常聰明地坐在一塊漂浮的木板上等待救援——Rose得救的靈感,就來源于他。而且《泰坦尼克號》這部電影當年拍了這段中國人的戲份,只是后來給剪掉了。
可即便是占據(jù)影片一大半內(nèi)容的方榮山,關(guān)于他是否乘坐過泰坦尼克號這件事,都要打上一個問號。
在泰坦尼克號上,方榮山登記的名字并不是方榮山,而是“Fang Lang”,當調(diào)查員來到方榮山家里,問他是否知道父親為什么改名時,他的后代表示完全不知情,并且他們還意外地在家中發(fā)現(xiàn),父親的照片上還有另一個名字:方森。至于為什么又改成“方森”,他們就更不知情了。
而方榮山生兒子的時候已經(jīng)六十高齡,所以在他的兒子還忙著和女孩兒談戀愛的年紀,他父親已經(jīng)壽終正寢了。到最后,他的后代也沒來得及從他口中聽說太多關(guān)于泰坦尼克號或者他來美國的事情,他就帶著這么多重要的第一手資料進了墳?zāi)埂?/p>
可以說,方榮山這個人就像無底洞一樣深不可測。
這樣壓抑的、躲躲藏藏、顛沛流離的生活,是方榮山愿意的嗎?當然不。因為美國那時的《排華法案》,讓這群流亡在外的華人沒有選擇。
我對方榮山的后代講的一個情節(jié)印象還蠻深的:他說自己小時候隨父親去敲人家門,問人家可不可以租房子給他們住,結(jié)果對方說自己不可能把房子租給黃種的賤狗,方榮山這時“punched on his face”——方的后代說,自己的父親是個從不認慫的人,可以想下,在當時的美國那樣的欺侮之下,他這一拳的干凈利落脆,背后是多少傷痛與失望的累積。
歷史的驚雷往往藏在他人云淡風(fēng)輕的只言片語中。
該是有多驚人的毅力和信念,才能讓他在美國社會立足,并且為后代打下一個還不錯的未來。
獄中的華僑,面對命運的無可奈何,只能以這樣的詩句為自己默默加油打氣,并且一點一點的,改變著美國社會對華人的看法。
最后連調(diào)查組們都不由得發(fā)問,為什么外國的生存如此艱難,他們還一定要留在外國呢。
為什么,因為這山看著那山高唄。反正自己的國家那會兒都亂成那樣了,別人的國家再差還能差到哪去,況且人家那邊還有好的資源。就算在國外被當成廉價勞動力,還要被驅(qū)逐,在風(fēng)云莫測的國內(nèi)就會好一點么。
所以與其說他們因為中國人的身份而有了可悲的命運,不如說他們作為小人物,作為歷史的塵埃,這是他們必然要去面對的。富貴險中求,掙一掙,要么是個死,要么就是翻身把歌唱;不掙,那橫豎是個生不如死,像渣滓一樣消散在空中。
這也是為什么時至今日,那么多人寧可死也要偷渡。
方榮山的后代與哈羅德·羅威的后代來了個遲來的擁抱,方的后代心情復(fù)雜地說,要是沒有他,可能就不會有自己。哈羅德·羅威也送了一張自己的父親的照片給他,并在上面簽了個名。
令人喜聞樂見的和解。
可是影片直到最后,我們?nèi)圆荒艽_定Fang Lang是否就是方榮山,調(diào)查員也只是根據(jù)有限的信息說了句:“Very closed.”
其實是或不是已經(jīng)不那么重要了,即便不是,F(xiàn)ang Lang的人生也不會好到哪里去,可能他也在某個西方的大都市里,因為別人一句“黃種狗”而一拳把一個白人揍趴在地。
雖然關(guān)于這六人的歷史注定是缺席了,但是從這找尋的過程中牽扯出的另一段歷史卻讓人唏噓。
盡管歷史從不會為小人物書寫,可是小人物的掙扎總是大抵相似的,歷史的洪流,也正是因為有無數(shù)個小人物的“乘風(fēng)破浪”,才使其顯得波瀾壯闊、驚心動魄。
終于還是決定開個自己的公眾號:Imagine Heaven。
那句臺詞說的多好?。骸皬奶┨鼓峥颂柹仙€絕不是他們?nèi)松薪?jīng)歷的最大磨難。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船難,也只是他們旅途中的小坎坷而已。” 突然就想起之前很火的一組圖:英國文學(xué)——我愿為榮譽而死;法國文學(xué)——我愿為愛情而死;美國文學(xué)——我愿為自由而死;俄國文學(xué)——我會死!當然這組圖的笑點在樸實無華的戰(zhàn)斗民族上,直到后來看到有人在評論區(qū)說:中國文學(xué)——活著。雖然這是一個梗,可總覺得無意中道出了我們這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意志力,那種被時代一直、被生活反復(fù)搓摩、碾壓仍不曾放棄生的希望的意志力。那個會為孩子們提供牛奶的卻難以維持生咖啡店生意的人;那個躊躇滿志和朋友去經(jīng)商卻經(jīng)歷海難與朋友天人兩隔靠浮木求生的人;那個得了肺結(jié)核被解雇后死在英國的人;那個在加爾各答下船后再無蹤跡的人;以及那些失蹤只留下模糊的名字至今無人知曉的人……他們就像《活著》里面的福貴,破產(chǎn)也好,被抓去當壯丁也罷這些看起來比天還要大的事情在他的身上也只是人生的一個挫折而已,跨過了,還有無數(shù)個坎等著呢……泰坦尼克號的海難就是他們?nèi)松飞系囊粋€小波折,冰上撞碎的不僅是一艘巨輪,還有他們對未來的期許??杉词刮磥碓谘矍捌扑?,他們還在努力,努力去改變生活,去為自己的下一代創(chuàng)造一個更好的生存壞境。 他們是乘客不是偷渡者,他們是獲救者不是偷生者,他們沒有罔顧“l(fā)adys first”,他們是新大陸的建設(shè)者。被誣陷的中國人需要有人去正名,而歷史也需要真相。 還要記得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納粹為猶太人修建的奧斯維辛集中營,在遙遠的美洲大陸上也有一個為中國人或者說亞洲人建的“奧斯維辛”,它叫——天使島。 那個全球聞名的偉大愛情故事有一首它的贊歌叫《My Heart Will Go On》,我想如果這群中國人有一首屬于他們的贊歌,它的名字大概叫《 Being Alive》
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條棍子救生我, 兄弟一起有幾個,抹干眼淚笑呵呵。 — ——方榮山
《泰坦尼克號》就是我的YYDS,是一部我看過幾十遍也可能上百遍的電影,它陪伴了那個沒有展示給大家的情緒化神經(jīng)質(zhì)的我。是我可以分享極致開心和極致悲哀之事的朋友。我曾經(jīng)看過很多關(guān)于它的紀錄片和書籍,那些被刪減的鏡頭我也都收藏了起來,但卻從不曾關(guān)注過這些幸存的中國人。
經(jīng)歷過泰坦尼克號沉船災(zāi)難的幸存者都將之視為人生不可忽視的經(jīng)歷,說給無數(shù)人聽,可唯獨這六個活下來的中國幸存者卻保持著沉默,為什么?幸存者的人生軌跡都被后人津津樂道,卻沒有人知道這六個人何去何從,為什么?如果那些誣蔑和誹謗都是假的,那真相究竟是什么?
真相就是真相,在那樣一個排華背景的大歷史下,“他們偽裝成女人偷偷藏在了救生船中”的謊言此起彼伏。幸存者們搭載營救他們的船只靠岸后,或有親朋迎接,或被妥善安置,只有中國幸存者仍舊在船艙中又是一夜。很多幸存者說他們這一生都無法走進球賽現(xiàn)場等人聲嘈雜的地方,因為那些吶喊聲會將他們瞬間拉回那個身邊充斥著生命流逝的哀嚎的夜晚,然而這六個中國幸存者在經(jīng)歷了一場如此慘烈的災(zāi)難后卻可能連岸都沒上就又一次起航漂泊在大海之上成為了海員勞工。
讓我泣不成聲的是其中一名遇難的中國乘客的行李中是西裝領(lǐng)帶襯衫,他是遠方某位女士的未婚夫,他不是一個勞工,他可能即將成為一個商人,有著無限可能的人生。而幸存下來的一名中國人是他的朋友,即便活下來又怎么樣,他的朋友死了,他只能當一名受盡歧視的勞工。他們滿懷期待的乘船,卻只能在未來面對死亡與艱難求生…所以才有了上面的那首詩,好一個滿含淚水道不盡苦澀的“笑呵呵”。后來的他為了家人,努力生活,晚年清貧卻仍舊在餐廳打工,不曾跟晚輩提起關(guān)于泰坦尼克號的任何人和事,一生辛勞卻在所有的照片中總是西裝革履,也許穿著那一身西裝就又可以變回滿懷希望的少年郎吧!
他們悲慘的遭遇雖然不能簡單的只歸因于排華的歷史背景,但那一段歷史值得被正視、被銘記、被反思。
最后我想用影片中提到的天堂島上的一首詩作結(jié)束。
我們同胞遭至此,皆因國勢未能張。 倘得中華一統(tǒng)日,定割西奴心與腸。 特勸同胞不可憂,雖然被困在木樓。 他日中華興轉(zhuǎn)后,擅用炸彈滅美洲。
2021年4月21日 于廣安門電影院觀影有感
“They didn’t give up on April 14th, and they didn’t give up in the rest of their lives.”
意外中的還不錯,挺真誠的。歷史敘述的誤讀和漠然背后,始終是一個個真切的個體。
反思和追溯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口口相傳的詩句,被悉心保存的信件,檔案館里被仔細編碼的黑白照片和手寫記錄。每一段落墨在案的文字都是一場無法被揭曉的記憶。
在這個世界,聯(lián)系很容易,聯(lián)結(jié)很困難。歷史無從考證,情感卻能流傳。
整體看下來比較像電視紀錄片 客從何處來 。本片的選取角度比片子本身更有意思,更多是華人海外闖蕩時,后段出現(xiàn)的美國天使島和當年遺留下的詩也是一個好的題材。
百年以后華工們刻在墻上的悲憤正在實現(xiàn),就差排美、排英、排加……法案了。什么時候我們能拿要求別人的標準要求自己,好像能給真相、道歉的只有異族,未免過于自薄,要自信。ps:游戲被安利到了。
二十世紀人類最大的海難,只不過是他們?nèi)松囊坏佬】部?/p>
不是偷渡,一共8個中國人,以前是輪船上的鍋爐工,因為英國煤炭工人罷工,導(dǎo)致失業(yè),他們8個人共用1張船票,作為泰坦尼克號的鍋爐工上船工作,想去美國找工作。發(fā)生船難后,他們被鎖在船底,直到快沉沒的最后一刻才打開艙門給他們逃生機會,6個人活下來。
他日豪強日,定斬胡人頭。
“那個人說‘我才不會把房子租給黃種狗’,他一拳打過去,打的那個人跪倒在地。那一年他70歲了,他一直都是這個樣子”
類似《哈馬舍爾德懸案》的紀錄片,寫特稿,下田野,做實驗,拍攝是目的,破案是過程,老外團隊抽絲剝繭,獨自奮勇,去挖掘泰坦尼克號中國人幸存名單背后秘辛,海外華人一代代開花散葉,歷史是因,也是果,功德圓滿。
8.4的開分已經(jīng)讓我挺驚訝的了,竟然還漲了0.1分呢,看來大家不僅沒有產(chǎn)生蹭泰坦尼克號和卡梅隆熱點的負面想法,反而覺得電影挖掘到了一些特殊的內(nèi)容。在海南島國際電影節(jié)期間因為太忙沒有看到這部電影,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上座率還不錯,且中途無人退場。從這樣一個震驚全世界的歷史大船難中找到這樣一個切口去深挖,本身還是值得敬佩的,也算是歷史的一個小小的拼圖。尤其是這些研究員們從紛繁復(fù)雜且歷史久遠的資料中尋找蛛絲馬跡進行拼湊的精神確實也令人敬仰,包括在賬號后面添加各種郵件名后綴來找人,以及對人名線索的逐步追蹤方式,都挺不錯的。不過測試低溫下能堅持多久以及造一艘小船看能不能躲藏則確實覺得大可不必,有些無聊。另外最后落腳點成了各國的排華法案,講述華人的移民血淚史,豈不是偏題了?很多結(jié)論其實也主要是一種推理猜測。
“泰坦尼克號”觸碰的只是“冰山一角”。
作為你朋友圈唯一摸過泰坦尼克號遺骸的人,我期待了三五年終于等到了《六人:泰坦尼克號幸存的中國人》紀錄片公映。吳亦凡《大碗寬面》歌詞「我這一生漂泊四海 看淡了今朝」可以形容這部電影主人公的境遇——六位中國幸存者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至死都未跟子孫講一句自己在泰坦尼克號的遭遇。這部紀錄片果然展示了《泰坦尼克號》刪減片段——以中國幸存者為原型的救援鏡頭。我覺得所有人婚前都應(yīng)該經(jīng)歷一下「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之后再決定是否和對方結(jié)婚。此前有一部同樣由后人講述祖先移民的紀錄片《客從何處來》,這兩部紀錄片的思想傾向是一致的:透過后世查閱的各種材料,復(fù)原(數(shù))百年前歷史上小人物發(fā)生過的故事。
像破案一樣的節(jié)奏,幾大洲到處飛,重點是說 排華法案,漲姿勢。最后的旁白說出了我的觀感:泰坦尼克遇難記對他們的人生來說,都不是最大的災(zāi)難。。。
這部紀錄片上映也等了很久,就像這段歷史被揭開的時間也是等待了太久,這幾個人的人生或許仍然不能被探索清楚,但至少已經(jīng)開始被發(fā)掘,其實這不僅是關(guān)于八個中國乘客,也是那一代華人移民故事,方的故事尤為震撼,一個從冰海里掙扎出來的幸存者,又如此努力在美國討生活還要幫助親友,他的故事比電影更加傳奇。
抱著“Titanic”忠實粉去看,在看到具有年代感的《李奧納多真情寫真集》時差點笑出聲…這部紀錄片第一次呈現(xiàn)了卡神《泰坦尼克號》華人勞工被刪片段,杰克和露絲的結(jié)局(露絲趴在門板上最后獲救)靈感正來源于此,這位華人勞工也可能是當年被救的最后一個人?!笆钦l那夜在漂浮的門板上哭泣,勇敢的靈魂在空中飛翔” 看完全片,發(fā)現(xiàn)這部紀錄片不僅僅這么簡單,它通過層層挖掘、撥云見日地探索6個中國人的故事,甚至有《網(wǎng)絡(luò)謎蹤》《尋找小糖人》帶有懸念和探秘般觀影體驗。施救者與被救者的時空見面,排華法案的歷史淵源…通過這些探討的人文關(guān)懷、種族歧視問題、中美關(guān)系,放在當下看更多一層現(xiàn)實意義?!岸嘁粋€人見證,真相就多一份意義” 片尾曲加分
好像在他們生命里,那年那次的沉船,只不過一場小事。
多一個人見證,真相就多一份意義
天高海闊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幾個抹干眼淚笑呵呵
看到最后發(fā)現(xiàn)居然是在講排華,但整體來說還是保持了克制和客觀,比我想象中的好看。想起昨天看的抗疫紀錄片里的一句話:我不想用正能量或者負能量這樣的話來說,但是真相就是真相,它本身就具有力量。很棒,看完之后我突然覺得survivor這個詞充滿了力量。
6.0/10心里很明白,這類電視專題性質(zhì)的紀錄片,比起藝術(shù)性,看的更多是實際意義。在如今平權(quán)狂潮的語境下,借著知名故事?lián)軄y反正寓教于樂,的確非常應(yīng)景。但片子里有個細節(jié)著實把我氣笑了——施萬克造模擬救生艇,委派給帝都的國際學(xué)校也就罷了,還故意給京西的招牌幾個特寫,似乎正站在臺上標榜:看,百年前排華法案撕成一片,百年后中外少年和諧互融!中國人民真的站起來了!乍一看很暖心,可是仔細想想,這幫貴族學(xué)校里和外國同齡人朝夕相處的中國孩子,一年學(xué)費就得20萬,真的能代表中國民眾的大多數(shù)嗎?這種精英化高階化的表現(xiàn)媒介,有沒有反作用都另說,實際意義更是瞎掰。很多時候看這些歐美慈善家,畢其一生事倍功半,真的既感動又難受。安逸單純的生活環(huán)境已經(jīng)讓他們形成思維定勢了,對中國,他們真的不懂。
本以為是個蹭熱度的小片,沒想到居然很好看,導(dǎo)演和主演(研究員)都是中文流利的外國人。開始只是為了找到一個世紀前6個中國普通人的下落,沒想到越挖越深,挖出一部一代勞工移民的血淚史。我作為記者,很能理解那種靠海量資料的蛛絲馬跡、各種奇異方法拼出線索時的驚喜感,也感動于主創(chuàng)明知這個幾個人早已消失在歷史的深海里,依然堅持數(shù)年打撈他們在世上存在過的痕跡。尋找過程充滿格物致知與人道主義精神,最后救人者和被救者的后代相見那段看到淚目。一代移民受盡凌辱和苦難,也依然遠渡重洋,在陌生的大陸頑強生存下去,可想而知那個年代的中國有多苦,很心酸和心疼。上映時恰逢亞裔歧視風(fēng)暴,中美關(guān)系進入新時代,更添現(xiàn)實意義。一段不為人知的歷史,一個看世界的新視角,中國人和美國人都應(yīng)該看看的電影。片尾曲是導(dǎo)演的父母寫的,很好聽。
會把牛奶送給孩子的他沒能把咖啡店開下去,帶著西裝登船的他突然失去了合伙人,從加爾各答上岸從此杳無音信的他不知是否回到了祖國。若沒有一根棍子的救生,沒有人性的救援,有的人生將不復(fù)存在。人類歷史最著名的船難,或許不過是他們?nèi)松囊粋€小風(fēng)浪。排華法案背后,還有更多移民抹干眼淚,笑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