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看小說(亨利·詹姆斯《華盛頓廣場》;當然,不屬于他最好的作品)——事實上,電影(應該說作為其基礎的戲劇版本)修改了Lavinia和Morris(還有Catherine,雖然程度較少)的形象,并且以此悄悄更換了小說的主旨;看過兩個版本之后人們很容易能把握這些,我不贅述?,F(xiàn)在需要關注的一點是:這部電影講述的故事如果作為小說就會成為單薄無趣之作,在最好情況下只會有一種臺奧多爾·施篤姆式宏大的平庸;而原著小說講述的故事如果作為電影(甚至戲?。┚蛶缀蹼y以演出或拍攝,至少在那個年代:現(xiàn)在是否還是這樣我不清楚。[1]盡管如此,小說或電影版本都可以被稱為杰出的藝術作品。我更傾向于接受小說版本更朦朧的主旨——Morris在等待中真正逐漸愛上了她,他爽約是因為他驚駭于這種他剛剛才發(fā)現(xiàn)的愛,因為他的理智不能確信;至少,在多年后他回到她那里時,他的愛已經(jīng)是真誠的:然而(某種意義上正因如此)Catherine卻不再能夠愛他,一切都已經(jīng)過去——但電影仍然有著超出小說的地方,那就是這個女主角。在小說中,她掙扎徘徊于“有血有肉性”與符號性之間(帶著詹姆斯精致文筆中常常透出的寫作匆忙感:這種缺陷,比如說,在奧斯汀的小說里就不會出現(xiàn));只有在電影里,我們(這與Morris無關)才能真正地去喜歡她,因為她的一切魅力恰恰存在于影像內(nèi)部文本的空隙中。
B+
[1] 應該要有人去嘗試一下。
在尋覓愛情的道路上,重要的或許不是早晚,而是能否擦亮眼睛,從浩漫人海中,辨別出對的人。早在七十多年前,一部美國電影就已經(jīng)預料到,別有所圖的愛情會帶來何種下場。這部經(jīng)典好萊塢的遺珠,就是兔妹本期所要介紹的影片——《女繼承人》。
迄今為止,這部影片僅有1486人標注“看過”,可謂相當冷門。
然而,在40年代末上映初期,它曾引起不小的轟動。
它連續(xù)兩年獲得多項奧斯卡提名,女主角奧利維亞·德哈維蘭憑借該片獲得第22屆奧斯卡金像獎和金球獎雙料影后,男主角蒙哥馬利·克里夫特因本片使情場浪子的形象深入人心,更于兩年后和伊麗莎白·泰勒合作,拍攝了著名的驚悚愛情片《郎心如鐵》。
影片改編自亨利·詹姆斯于1880年發(fā)表中篇小說《華盛頓廣場》,深入描繪了19世紀的物質(zhì)文明極大繁榮,以及晚期資本主義社會的紙醉金迷和人心不足,著力刻畫出一幕家庭和道德雙重悲劇。
女主人公凱瑟琳·斯洛普是一位醫(yī)生的女兒,與父親和姑媽同住在華盛頓廣場。她出身富裕,母親去世后,她每年可以獲得一筆1萬美元的遺產(chǎn)收入。這在19世紀,無疑是一筆巨款。
凱瑟琳外貌平凡,不善與人交際,和絕大多數(shù)上流社會女性相比,她平庸乏味,毫無吸引力。到了二十幾歲的年紀,依然單純得像一張白紙。
姑媽看不慣凱瑟琳維持單調(diào)的生活,邀請她參加舞會。
然而,凱瑟琳穿著一襲華美的長裙出現(xiàn)時,就連生父斯洛普醫(yī)生也忍不住奚落,她普通的容貌和鮮艷的長裙一對比,形成何其殘忍的鮮明反差。
在斯洛普醫(yī)生看來,凱瑟琳愚蠢平庸,一無是處,與美麗聰慧且早逝的妻子有著云泥之別。
哪怕除去外貌上的劣勢,在這樣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凱瑟琳,也很難避免性格上的不自信。
她常常是在舞會上坐在角落里被忽略的那個,和異性找不到共同話題,也不大會跳舞,無人相邀,只能孤芳自賞。
就連年長得多的姑媽,也比凱瑟琳享受和游刃有余得多。
一次舞會上,姑媽強行將一名相熟的年輕人介紹給凱瑟琳。在短暫的相處后,男子借故取酒離開,久久沒有回來。凱瑟琳左等右等,不得不迫切地去舞池尋人,這才發(fā)現(xiàn),男子正酣暢地與他人共舞。
從任何意義上說,這都是一次近乎恥辱的放鴿子。
凱瑟琳無法接受,可是人性本如此。自私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要求他人能夠有禮有節(jié),本就是一種奢求。
就在她心灰意冷之際,一位英俊瀟灑、風度翩翩的異性出現(xiàn)在凱瑟琳面前。他叫莫里斯,是姑媽家的遠親。莫里斯邀請凱瑟琳一起跳舞,恭維她的端莊,舉手投足對她充滿照拂,并熱情地提出明天去拜訪她。
從始至終,莫里斯的語氣充滿讓人難以拒絕的熱烈直白。
剛剛還在舞會上遭受無禮對待,頃刻間就被一位阿波羅捧在掌心。地獄和天堂的落差只在一瞬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觀眾幾乎可以預見,凱瑟琳很快就難以自制地墜入情網(wǎng)。沒經(jīng)過斯洛普醫(yī)生的同意 ,凱瑟琳就與莫里斯私訂終身。
斯洛普醫(yī)生深知,女兒的魅力不足以讓一名英俊的男子傾倒。他看出莫里斯的險惡用心,為阻止這段孽緣,他帶著凱瑟琳環(huán)游歐洲,使勁渾身解數(shù),也沒能拆散這對鴛鴦。
斯洛普醫(yī)生對凱瑟琳冷嘲熱諷,甚至對她明言,“你除了有錢之外,簡直一無是處?!?/p>
那一瞬間,凱瑟琳想起來很多,她想起父親總拿自己跟去世的母親比較,想起穿著鮮艷的裙子被父親奚落,想起父親的語氣總是帶有難以掩飾的輕視——她突然發(fā)現(xiàn),父親對她的態(tài)度是如此蔑視。
如果我們帶入凱瑟琳的處境,就會發(fā)覺這有多么殘忍。
凱瑟琳就像一個拙劣的仿品,她既成不了母親,也不再是她自己。在影片中,母親的形象如同一抹揮之不去的幽靈,一個麥格芬,在導演威廉·惠勒的有意安排下,她的形象甚至從未出現(xiàn)在鏡頭內(nèi)。
僅僅通過斯洛普和他人的敘述,一個審視的眼光、一個比較的語氣,就足以讓凱瑟琳自慚形穢,又唯恐避之不及。
從產(chǎn)生分別心的那一刻起,愛就不再純粹。
凱瑟琳對父親失望透頂,乃至充滿怨恨。一直到斯洛普醫(yī)生去世,她都沒有再看過他一面。這是后話。
此刻,內(nèi)心倉皇又痛苦的凱瑟琳決定與莫里斯私奔,但莫里斯心里有一只算盤——不出意外的話,斯洛普醫(yī)生去世后,凱瑟琳每年將有3萬美元的遺產(chǎn)。可一旦她與父親決裂,醫(yī)生的這份遺產(chǎn)就要全部捐給診所,凱瑟琳所能拿到的,只有母親的1萬美元。
人心不足蛇吞象。與更加豐厚的3萬美元相比,1萬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那個雨夜,凱瑟琳等著莫里斯來接她的馬車整整一夜。從滿懷欣喜,等到心如死灰,直到天色孤白,凱瑟琳才絕望地相信,莫里斯拋棄了她。
凱瑟琳心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她的父親對她懷有蔑視,她的愛人從未愛過她。對凱瑟琳而言,“女繼承人”這個顯赫的身份,與其說是榮耀,不如說是詛咒。
斯洛普醫(yī)生去世后,凱瑟琳繼承了他在華盛頓廣場的一切。
她此后再也沒有過感情經(jīng)歷。許多年后,姑媽帶來莫里斯的消息時,觀眾卻驚訝地發(fā)現(xiàn),她的眼中分明閃過一絲隱慟。
莫里斯花言巧語請求凱瑟琳原諒,凱瑟琳將一盒許多年前就準備好的紅寶石紐扣交到他手中,
當晚,莫里斯真的帶著行李找過來時,凱瑟琳卻叫女仆鎖緊大門,關掉燈,任由莫里斯在門外凄厲地敲了一夜。
她提著燈穿行在黑暗的樓梯上,就像數(shù)年前從絕境中走出那樣。
這部作品的原著《華盛頓廣場》是19世紀英國小說家亨利·詹姆斯代表作,開辟了西方心理分析小說的先河。所謂心理分析小說,就是以心理活動為主要描述對象的作品,包括意識和潛意識,描寫人物內(nèi)心的彷徨、痛苦和孤獨。
在影片和小說的比較觀察中,兔妹發(fā)現(xiàn),凱瑟琳最大的悲劇不是生活在無愛的家庭,而是被母親的幽靈籠罩。
在小說中,凱瑟琳的母親生下她不久后去世,從某種角度可以說,她是害死母親的兇手。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何凱瑟琳的家庭環(huán)境如此壓抑;為何父親對她的態(tài)度充滿蔑視;為何她會輕易對一個大獻殷勤的浪子充滿好感——
從小到大,凱瑟琳都是不被期待著長大的孩子。
兔妹以為,家庭悲劇是一切悲劇的因由。
無獨有偶,數(shù)十年后,伯格曼享譽世界的《秋日奏鳴曲》和阿莫多瓦《高跟鞋》都以母女關系為話題,探討了同樣的家庭故事——平庸的女兒自小生活在聲名煊赫的藝術家母親的陰影下,母親的光環(huán)既是女兒追逐的方向,也是她痛苦的來源。
母親的完美和女兒的庸常形成殘忍的對比,斬不斷的血緣關系,又驅(qū)使她們走向互相折磨。
在兩種不同的情境中,最終的結果截然不同。凱瑟琳生活在母親的幽靈下,久而久之她也化為了無生氣的幽靈;而伯格曼和阿莫多瓦則為家庭關系的和解提供了想象性解決——無條件的愛可以感化一切。
有人說,凱瑟琳是幸福的。她雖然遭受情傷、家庭不幸、孑然一身,但她畢竟出身名門,而且家財萬貫。
可是,在另一個世界,或許凱瑟琳也在羨慕著我們,除了錢什么都有。
——如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訂閱我的同名公主號【胡蘿卜電影】——
這片讓我想起希區(qū)柯克劇場第一季里面非常喜歡的一集“The Legacy”。兩部作品有異曲同工之妙,女主都是繼承了很多財產(chǎn),卻相貌才華皆平平,生活一片死水,由于得不到對自身真正的認可,性格也都非常自卑。本片中的女主在舞會遇到的男人都嫌她無趣轉(zhuǎn)身找別的女人,而the legacy的女主則是眼睜睜看著丈夫和年輕漂亮的女生快樂玩耍,自己連舞也不想跳。接著,她們都遇到了英俊瀟灑溫柔多情帥哥前來獻殷勤,可帥哥們的真實目的都是她們的錢財。
但不同的是The Legacy的結局更加光明,里面帥哥意外身亡,所以女主并沒有意識到他真正目的所在,自始至終認為帥哥所愛的是自己這個人,這讓她整個人都煥然一新,在之后活得更加自信陽光。本片結局卻頗有黑色電影的感覺,女主化身復仇女神,她不去看瀕死前的父親最后一眼,讓男主在門外欲哭無淚,但自己也沒得到想要的愛。 威廉·惠勒對影片的掌控力太強了,尤其是人物之間矛盾從醞釀到爆發(fā),美中不足就是感覺后面一段太具沖擊性,前面又有點悶,不大平衡。
德哈維蘭轉(zhuǎn)變后真心是影后級別的表演,最后半小時太靈魂了,太有神采了,但似乎中間過渡弱了一點。Miriam和Monty和女主父親也演得非常好,Miriam的角色被她演得非常有意思,作為本片一直陪在女主身邊的女性角色,她始終是站在男主這一邊的,但她卻又明白男主對女主的愛是不純粹的,一方面估計她本身被男主魅力所折服,又覺得女主應該及時找個歸宿,而不是當個老處女,所以讓她即使和女主父親一樣了解事情真相之后仍然主張他們在一起。所以感覺姑媽這個角色對女主的態(tài)度也是有種contempt的感覺在里面,她可能更多地認為男主對女主的愛是一種某種意義上的“施舍”。(個人理解)Monty最后野心勃勃地在屋里看這個細節(jié)好棒,讓人明顯感覺到他對女主的property比對女主這個人更加熱切。
騰訊字幕翻得真是殘念。
富有而平庸的女繼承人如何尋找愛情?這恐怕也是個千古難題。 富有而美麗,愛情俯拾皆是;平庸而普通,那就是柴米油鹽的細瑣。 可富有而平庸?選擇一,也挑個富有而平庸的,就是女主爸爸期望的那樣,可是可能越發(fā)的富有余而損不足,門當戶對有了,但越發(fā)無趣了;選擇二,挑個貧窮而帥氣有趣,就是劇中的男主,互補一下。女主若是想通了,就像劇中所說,就算花錢買,我也要買莫里斯。你圖了人家的有趣,人家圖了你的錢,也算是各取所需,但后者往往更被人鄙夷,其實大可不必,有趣帥氣為何不能和金錢作為天平的兩端。 當然,就像女主父親所說,二十年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他愛的是你的錢,可是你不是還是開心了二十年嗎?最美好的年華自以為最好的愛情??偙茸源耸刂蠖彦X財帶著一肚子狐疑和不信任睡在有金錢沒有快樂的墳墓里過一輩子要好。
1949年的100年前,這個故事簡直和灰姑娘童話故事一樣,可以用once upon a time來開頭了。但就像今天仍有灰姑娘期待王子來找到她嫁入豪門,今天仍有無數(shù)男子妄圖通過娶個女繼承人而非努力來成為人生贏家。
劇情真是氣死人,看到結尾我的結論就是:這女的一點不值得同情,活該。
從古至今,女人的幸福定義為:一個美滿的家庭,愛她的丈夫,可愛的孩子。可是從古至今,也有一個現(xiàn)象從未變過,那就是剩女,英國叫spinster(唐頓里面二小姐就從小被爸媽認定為spinster,而兩人的人生路都很坎坷)。
女主的父親希望她幸福,但是是基于對女兒的條件客觀評價后得出的標準。有一個一年3萬磅收入的男人愿意和她結婚就行,放今天講就是門當戶對即ok。女主的姑媽也希望她幸福,她的定義是女性化的,希望女主能和自己愛的人在一起就好。標準的差異也解釋了后面父權和母權立場的區(qū)別。
前半段女演員的表演很精彩,就是活脫脫一個沒談過戀愛女孩子的模樣。我認為,在從孩童到女人的過渡期間,母親的作用十分重要去,總而言之就是通過言傳身教how to be a lady。而女主自幼喪母,姑媽也是她成為大人后才來到她家,所以她的行為舉止和性格語言未經(jīng)雕琢,行為里有孩童的粗魯,性格里也有孩童的純真。前一點令同階層的男士很難喜歡她,后一種讓她成為男主的目標。
如果她沒有父親,那她婚后被丈夫揮霍家產(chǎn)以致窮困,只能說這個女人的不幸緣自沒有母親的教導和熏陶。可是他父親和姨媽努力的一切,非但沒讓她醒悟,反倒越發(fā)乖戾。這就是她自身性格的問題了。
第一點是沒有自知之明,可是側(cè)面也反映出,她在家是多么受疼愛。盡管她和母親差得遠了,可是父親從不批評她。這是這種不批評,讓她覺得自己和結婚了的堂妹一樣,完全沒認識到自己不討人喜歡的性格和平庸的容貌。她的堂妹是outstanding的幸福女人,女主以為自己也是,但她父親說:送她學了那么多東西,她母親那么優(yōu)秀,她最終也只是mediocre。多么精準的評價。
第二點就是只注重自身感受,不能移情關心別人。當父親發(fā)現(xiàn)她實在不夠聰明到領悟父親非要帶她來歐洲的原因的時候,父親估計氣都要氣死了。尤其是寒風中,父親和女主坐在父親和母親度蜜月曾坐過的那張桌子時,前半段她領悟到,父親很開心,提議說她要不要喝一杯巧克力。很明顯,女主的年齡和那時候的母親差不多,想必當年母親坐在這個位置點了一杯熱咖啡。父親想念亡妻,試圖在女兒身上得到點安慰??墒桥髂?,完全不假思索的說不用,轉(zhuǎn)身去講情人在信中說的種種。我要是她爸我也翻臉走人。
第三點就是偏激。父親最后看軟的不行只能說實話,結果女主自尊心受傷,卻并不思考父親說的是否有道理,直接得出結論說父親不喜歡自己。拜托,如果說批評你就是不喜歡你,難怪你爹都不敢和你直說只能暗示了。她更過分的是,當父親宣告自己病危,女仆都哭了,可是她只是想逃避和父親共處一室,甚至還氣父親。在中國應該可以打死了吧,還繼承什么遺產(chǎn)啊。甚至父親臨死想見她一面都不行!父親做這一切都是為她好,可她完全不領情,真的,讓她和男主在一起吧,人渣配人渣,活該。
所以這部1949年的影片我建議所有初戀的女生看看,不是說沒有純粹的愛情,但是婚姻肯定是錢財夾雜的。一個盲目自信的人會在認清現(xiàn)實后陷入另一個極端走不出來,避免這些性格弱點,以期待獲得更完美的婚姻。
臺詞及其犀利…惠勒總是慢熱,不輕易進入狀態(tài),而一旦發(fā)生,則一發(fā)不可收拾,妙趣橫生…一小時五分鐘處的搖臂,順滑的帶出克里夫特登門,好萊塢40s的電影技巧已經(jīng)如此嫻熟了。女仆恭維哈維蘭裙子好看,然后說想跟廚師去轉(zhuǎn)轉(zhuǎn),哈維蘭輕描淡寫:你在這間房子里跟我一樣自由,你無需恭維我來換取許可。女仆答曰:我沒在恭維你。哈維蘭道:這只是我能找到的最涼快的裙子了。而這條裙子也正是他跟克里夫初次邂逅時所穿。此片成功,哈維蘭的精妙表演功不可沒。渣男道:我們能再一次做朋友嗎?哈維蘭輕蔑:我們不是敵人。這是一個有關despise的故事。當整個好萊塢都沉醉在心猿意馬與尋歡作樂之時,當整個好萊塢在夜逃鴛鴦浴奇奔妙逃時,真正的法國佬威廉惠勒站出來說不好意思:別搞騷~。最后克里夫激烈叩門之時,凱瑟琳云淡風輕的步上樓梯,油燈之下面孔閃爍,卻有一絲堅定的笑意——一個女人的新生,舔狗備胎的時代一去不返了,而最后那在類型中本應勝利的芳心縱火犯,則成了在門外猴急不得的舔狗。老實人惠勒,狡黠犀利時卻不在霍克斯之下。
一個千金小姐,坐擁大筆家產(chǎn)卻得不到一點愛,父親對她都是種種失望和鄙夷,帥氣的追求者也句句虛假,錢少一分都不行馬上撒手走人。關鍵是,這種看不見出路的憋屈到最后也沒有化解開,最后把門關上是解了一點氣,甚至有變成黑色電影的意思,可是,她還是要在這任由男人擺布的社會繼續(xù)活下去啊...
雖然老處女渴望被愛,但對貪婪虛偽的追求者就應該關上大門,這不是妥協(xié)而是一種姿態(tài)。
比起男子騙婚,最令人玩味的其實是這對父女關系,父親雖然促使女兒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但是他根本不愛她。最后因為在兩方面都得不到愛,她變成了那樣一個復仇女神。我們說不準孤獨終老,或者被一個貪圖錢財?shù)哪腥似垓_一世,到底哪一個才是最悲哀的。
改編自Henry James的小說《華盛頓廣場》。這個版本,故事較為薄弱,沒看過原著,我還是更喜歡1997版的處理。這部影片里女主角的特長是刺繡,笨拙是有的,跳起舞來還是可愛,對父親的依戀并不明顯。倒是性格干脆,遇到帥氣嘴甜的男主角,立刻愿意與他遠走高飛;高喊著就算他只喜歡錢,我也愿意花錢買下他。父親對這份“愛情”嗤之以鼻,極力阻止;說實話,那么毒舌又冷漠的父親,誰愿意留在他身邊呢,即使有一大筆財產(chǎn)。她放棄了父親的財產(chǎn),男主角卻放棄了一心私奔的她。多年之后,父親留下所有錢離開人世,男主角又回來找她。而她卻變成了和父親一樣冷漠的人。在這部影片中我看到是,瘋狂炙熱的愛情,終究隨著時間褪色。何況愛情的基礎如此脆弱。只不過是自己慢慢體會更好,還是有人提前告訴你殘忍的真相更好呢?
最后一幕,女繼承人終成女繼承人,但代價是慘痛的|Ps.不喜歡豆瓣現(xiàn)在的劇情簡介,傾向性過強= =
#1949#,+,40年代這些奧斯卡系的女人戲還挺讓我驚訝的,女性角色的多面性。
對父權社會的極致諷刺,里面的男性角色都冷酷無情,其實說到誰更現(xiàn)實,與女性天生掌控感性邏輯相反,男性的理性邏輯更甚,也更精于算計;醫(yī)生貌似深愛亡妻,卻不愛他們相愛的結晶,這種矛盾、殘酷的復雜性將人物角色設定為醫(yī)生也變得更有深意,他愛的不過是自己完美的逝去幻象,他不愛亡妻不愛任何人甚至可能是個愛無能,最終他成功地將女兒教化為自己同類,重塑她的同時也殺死了她,這對父女關系比起騙婚的鳳凰男與女主的關系,更值得深思和探討。人物戲劇張力和沖突很精彩,比起一開始唯唯諾諾的討好型人格,最后爆發(fā)的無情和殘忍也讓觀者大快人心,只是,最后舉著燈臉上帶著報復快感的微妙笑容信步走向黑暗樓梯的女主,最終如父親所愿成為活在華麗牢籠中的悲劇人物,走向變態(tài)。
到底是理性地切割欺騙忍受痛苦還是跟隨情感樂趣哪怕是謊言,片中一直存在著各種對立的關系。理性與感性、金錢與愛情、客觀評價與討好奉承。父親足夠冷酷的視角最后遺傳到了女兒身上,經(jīng)歷了愛情承諾的逃跑和父親的殘酷打擊,她放佛是開了竅,看透了一切,什么都沒了情感沒了靈魂沒了。多年來父親的冷漠令她缺乏言語行為上的關愛感受,社交能力的缺失是全身感受與反應的呈現(xiàn),而最后由她自己斬斷了一切愛意念想。女主這個人物的確很有挑戰(zhàn)性,奧利維婭的很多細節(jié)動作上讓人印象深刻。
同名戲劇改編成的古裝室內(nèi)劇。上流社會的家庭教育培養(yǎng)出來的凱瑟琳原本十分乖巧單純,卻由于自己的繼承權和父親的一次次提醒,讓她不得不思考以致懷疑自我魅力的真實來源:男人是愛自己還是愛自己的錢?最后天真的凱瑟琳變得像他父親一樣的冷酷,而凱瑟琳不僅繼承了父母的財產(chǎn),上流社會的階級觀念和思維方式也同樣繼承了下來。
我比較困惑的是哈維蘭看起來有那么丑么,其實她爸爸才有病吧,蒙哥馬力就是個騙子又如何,能享受一段愛情不好么,最后的鏡頭令人印象深刻
陰郁的作品,片中所有人物的缺點都異常醒目,一切預示著沒有好結果,沒有陽光燦爛的明天。
Henry James原著,Washington Square。先改編成舞臺劇,然后搬上銀幕,威廉惠勒的電影手法細膩動人,鏡頭、光線、音樂……都幫著講故事、表心情,很“古典”,或說“經(jīng)典”的電影,現(xiàn)在不多見了?!恢艓啄甑闹嘏脑趺礃樱m然主演都是大牌?!娪懊餍侵频暮锰帲绗F(xiàn)在吸引我鉆天入地找這種老電影一樣,因為the star pull,讓觀眾走進電影院。
"He came back with the same lies,the same silly phrases.He has grown greedier with the years.The first time, he only wanted my money.Now he wants my love,too."
奧利維婭·德哈維蘭后半段的表演太好了,轉(zhuǎn)變的爆發(fā)力簡直嚇人,以及蒙哥馬利真帥
故事有點扯啊,或者說那時的父女關系很不正常,紳士國的相敬如賓,完全扼殺了親情。騙子的騙局也不高明不強烈,人家騙子說不定是有真愛也希望有錢拿,為什么就要全盤否定?結局部分,女繼承人顯得太過絕情,忘了初心,估計要孤獨終老!總之,這個故事的起承轉(zhuǎn)合有問題,顯得生硬了!
其實讓Catherine最難過的可能不是男人只是因為錢而追求她,而是父親從心里的鄙視和看輕。一個父親,百般看不上自己的女兒,從表面上來看仿佛維護了女兒的利益,實則傷透了她的心,而且很大概率上讓她變成了另一個自己。
殘忍?心碎之人的殘忍那是一種天性 。。。名著派頭,場景情感鋪墊各種處理都非常到位,雖然也有老套沉悶的嫌疑
對父權社會的痛擊,傷害女主的不光是情人的欺騙,還有父親的輕蔑,一個不被人相信會獲得幸福的女人轉(zhuǎn)變起來是會令人刮目的,結尾哈維蘭幽幽步上樓梯,同時蒙哥馬利猛敲房門的場景太讓人解氣。
雖然扮丑在表演獎上可以加分,但并不是說扮丑了就一定OK,奧利維亞扮演的凱瑟琳從剛開始的羞澀、不安、有了感情之后的喜悅,婚姻不順的失望,被悔婚的痛苦,到最后的冷酷,面部表情的轉(zhuǎn)變堪稱教科書,反觀蒙哥馬利就只有一個帥,表現(xiàn)得及其稚嫩
第二十二屆奧斯卡的影后,在里面飾演一位自卑靦腆的女孩,經(jīng)歷男人的感情欺騙,走向光明尋找自我的成長路程。剛開始的凱瑟琳在社交場合中,不擅長聊天 跳舞,赤誠的使人如沐春風;戀愛中的凱瑟琳像極了大多數(shù)熱戀中的女人,瘋狂 熱切 自欺欺人;在午夜沒等到托森的到來失戀的她,失望的她埋頭痛哭 拽掉帽子 頭發(fā)凌亂 無力的拎著行李箱走向自己的房間;后面在房間里冷靜條理清晰的刺繡的她,面對托森的敲門,一邊翻轉(zhuǎn)著刺繡的圖畫,一邊決絕的對仆人說 關門,而后手捧煤油燈無畏的走向樓梯,她終于邁出了回擊的一步。導演是不是想說明,所有突如其來的熱情,都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欺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