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麗熱巴·迪力木拉提,出生于新疆烏魯木齊市的維吾爾族90后女演員,因其標志性的大眼睛和大長腿,被內(nèi)地眾多網(wǎng)友公認為“最美維族少女”。
自從2011年主演《阿娜爾罕》以來,她塑造過白鳳九、烈如歌、李長歌等經(jīng)典角色,其靚麗形象令人難忘。
然而,有一種聲音認為,迪麗熱巴雖然已成為影視界炙手可熱的女星,且作為維族最美少女的代表,卻至今仍未曾飾演過金庸筆下的“香香公主”,對于她來說,多少有些遺憾。
而這種遺憾,絲毫不亞于于承惠窮盡一生,都未能如愿出演他最想扮演的鐵臂膀周侗。
“香香公主”何許人也,能夠讓網(wǎng)友一直魂牽夢縈?
香香公主原名喀絲麗,是金庸首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根據(jù)歷史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的香妃和卓·伊帕爾罕虛構(gòu)的人物。
作為一位維族少女,她集金庸的萬般寵愛于一身,是其筆下第一美女。
在《書劍恩仇錄》原著小說中,香香公主出場時17歲,自殺時18歲,她短暫的一生凄美而動人,是金庸書迷們心中的女神。
但自從小說問世至今的所有《書劍恩仇錄》改編電視劇版中,香香公主一角都是非維族女演員扮演,這對于追求原汁原味的書迷而言,多少有些遺憾。
因此讓“最美維族少女”迪麗熱巴來演香香公主,便成為書迷們希望能夠?qū)崿F(xiàn)的夢想。
皮哥覺得這件事短期之內(nèi)是不容易實現(xiàn)的,不過雖電視劇版沒有原汁原味版的“香香公主”,但電影版卻有這么一位。
皮哥要說的,就是1987年由香港導演許鞍華版的電影《書劍恩仇錄》。
這部由天津電影制片廠與銀都機構(gòu)合拍的大制作,當年由于篇幅較長,被分為《江南書劍情》和《戈壁恩仇錄》上下集,總片長近180分鐘。
當年當紅的維族女演員阿依努爾·艾合買提就在這部電影中扮演了“香香公主”一角。
今天皮哥就與大家聊聊這部電影的幕后故事,及演員現(xiàn)狀。
1、
《書劍恩仇錄》故事的來源
在金庸的家鄉(xiāng)浙江省海寧市流傳著這樣的傳說,乾隆皇帝原是文淵閣大學士陳世倌的兒子。
早在康熙年間,雍親王的福晉鈕祜祿氏生了一個女兒,她得知陳世倌的夫人亦在同一天生了一個兒子,便拿自己的女兒去掉抱陳家的男嬰,這個男嬰就是乾隆。
而被調(diào)包的女嬰,后來嫁給了大學士蔣廷錫的兒子蔣溥,據(jù)說她住過樓房還被后人叫做“公主樓”。
這個關于滿洲皇帝的大瓜,在海寧市民間流傳甚廣,身為海寧人的金庸,從小就耳濡目染。
在金庸創(chuàng)辦《明報》之后,為了打開銷路,便決定在上面連載小說,他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故事,于是他虛構(gòu)了一個小說人物——陳世倌的小兒子、乾隆的弟弟陳家洛。
于是我們熟知的《書劍恩仇錄》就這樣誕生了。
2、
電影版與小說的差別
由于《書劍恩仇錄》全書內(nèi)容實在太多,許鞍華很巧妙地刪去了其中很多旁支情節(jié)和人物,只保留陳家洛、霍青桐、香香公主、乾隆等角色恩怨情仇的故事主線。
我們先看一下電影里的故事
由于乾隆的身世之謎被紅花會的總舵主于萬亭得悉,他便與四當家奔雷手文泰來一起找到了乾隆(達式常飾演),以此要挾他合力推翻滿清政權。
但乾隆得知自己身世后不僅不為所動,還派出手下殺了于萬亭,又抓住文泰來,押在杭州的大牢里。
于萬亭的繼任者就是陳世倌的小兒子陳家洛(張多福飾演),他文武雙全,從小就背負著反清的使命。
因他曾出手幫助回部族人首領木卓倫搶回他們的圣物《可蘭經(jīng)》,而得到木卓倫的大女兒霍青桐(劉佳飾演)相助,到杭州解救被關押的文泰來。
在杭州和海寧,陳家洛與乾隆有過多次接觸和交鋒,兩兄弟相識后先是逼乾隆釋放文泰來,后又在六和塔上逼迫乾隆達成了合作協(xié)議。
這協(xié)議的內(nèi)容包括讓紅花會幫助乾隆鏟除滿洲貴族中的異己,而乾隆要在時機成熟時恢復漢人身份,并將滿洲人趕出山海關。
朝廷派八旗軍統(tǒng)領兆惠領八旗軍征討回部,兆惠手握兵權,卻不受乾隆控制,因此陳家洛帶著紅花會幫眾深入回疆幫助回部對抗清兵,要取兆惠的人頭。
陳家洛獨自先行,在沙漠中遇到了木卓倫的小女兒香香公主喀絲麗(阿依努爾飾演),兩人一見鐘情。
陳家洛陪同喀絲麗到清兵大營下戰(zhàn)書,歸途中卻遭兆惠帶兵馬圍困,此舉是想以他們兩人為餌,引誘回部派兵來救。
霍青桐卻識破了兆惠的奸計,她帶兵攻打清兵大營,將清兵引至山谷中,利用地形優(yōu)勢將其消滅,陳家洛也砍下了兆惠的人頭。
陳家洛帶著兆惠的人頭回京城見乾隆,不料他前腳剛離開,乾隆后腳就又派兵把回部打了個措手不及,木卓倫戰(zhàn)死,喀絲麗也落到了乾隆的手中。
乾隆見喀絲麗美貌,雖明知陳家洛和喀絲麗的關系,還是以和親為借口要納喀絲麗為妃,逼陳家洛割愛。
陳家洛此時面臨著公與私的選擇,他做了一個錯誤的決定,為了從小便為之奮斗的國家與民族大義,放棄了個人感情,親手將喀絲麗送入乾隆的懷抱。
但喀絲麗看到了乾隆的陰險,斷定他不過是利用紅花會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勢力。
如今兔死狗烹,紅花會已經(jīng)沒有利用的價值,因此乾隆相約紅花會眾在太液池一起共商起事大計,實際上是想將他們一網(wǎng)打盡。
為了給陳家洛報信,喀絲麗借著去清真寺做禱告之機,用身上所藏短劍自盡。
但紅花會眾已經(jīng)到了太液池,他們遭到乾隆手下火槍隊的突襲,一輪交鋒過后,骨干成員都被打死,只剩下陳家洛一人被乾隆放過。
陳家洛對乾隆也是無可奈何,只能放下狠話,然后轉(zhuǎn)身離去,留下大義不成,還賠上心愛之人的遺憾。
細心的網(wǎng)友肯定知道,這個紅花會團滅的結(jié)局,和小說中是不一樣的,許鞍華改動了結(jié)局,使其顯得更加悲涼。
此外許鞍華略去了小說中周綺、李沅芷、阿凡提等重要人物的故事線,讓余魚同、駱冰、張召重、白振等人都成為大龍?zhí)?,只突出了主線故事。
3、
金庸筆下的“第一渣男”和“武俠宇宙最美少女”
陳家洛是金庸小說中最悲情的男主角,他的前半生經(jīng)歷有點像《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卻是被寄予一個無法實現(xiàn)的宏大愿望。利用乾隆的身世秘密,逼迫乾隆將滿洲人趕出中原,這個計劃明顯就不靠譜。
而陳家洛又是個公私不分的人,面對狡猾的乾隆,幾次重大的抉擇都因為過于相信親情而做出錯誤的選擇,最后甚至斷送了自己最愛的人。
有很多書迷都不喜歡陳家洛,因為他為了所謂的“大義”放棄了心愛的喀絲麗,坐實了金庸小說主角團“第一渣男”之名。
與之相反,小說中的香香公主喀絲麗擁有極高的人氣,不僅因為她的美貌,更重要的是她的內(nèi)在。
她對愛情的專一,對這個世界永遠保持的善良與仁愛,面對強權時表現(xiàn)出的勇敢與堅強,都極具感染力,這種性格魅力透過小說,給人以心靈上的強烈震撼。
依照《可蘭經(jīng)》的教義,自殺的人是要下地獄的,但喀絲麗為了愛情,即使死后要下地獄也義無反顧,這是最令人動容的地方。
金庸將世間女子最完美的外貌與性格特點都集中到這個人物身上,因此她才被稱為“金庸武俠宇宙”最美女主角。
網(wǎng)友們希望現(xiàn)在當紅的迪麗熱巴能夠扮演香香公主,一方面是對她的美貌和演技的肯定;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香香公主在網(wǎng)友心目中的地位很高。
如果這個愿望能夠?qū)崿F(xiàn),那肯定是一件兩全其美的事。
小說中乾隆曾發(fā)下毒誓,假如違背誓言,就算生前榮華無比,死后陵墓被掘,尸骨無存。
這個誓言后來果然得到“應驗”,1928年國民黨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孫殿英盜掘清東陵時,將乾隆墓洗劫一空,乾隆的尸骸還被砸壞丟棄到廢水溝里。
當然這種因果報應不過是小說家的杜撰,是先有乾隆墓被盜掘一事,金庸才借此想出了乾隆對陳家洛賭咒發(fā)誓這件事。
生于海寧的金庸從小經(jīng)??吹角∽鞯男≡?,對乾隆有一種天生的厭惡,才將這個滿洲皇帝當作反派寫進了他的第一部小說里。
4、
拍攝幕后故事,演員現(xiàn)狀
《書劍恩仇錄》改編的影視作品特別多,皮哥也看過其中幾部,但要說拍出小說中描繪的大場面,還得是電影這種大制作,不是小打小鬧的電視劇可比。
許鞍華導演師從胡金銓,也繼承了她的老師對待電影的嚴肅認真和對藝術的執(zhí)著追求。
皮哥之前曾介紹過《女人,四十》、《桃姐》、《男人四十》、《瘋劫》等電影,都是小投資的文藝片和驚悚片。
而《書劍恩仇錄》卻是80年代香港與內(nèi)地合作機制下的大制作,這在許鞍華的作品列表中極為罕見。
許鞍華帶著她的劇組,曾輾轉(zhuǎn)到過天津、上海、江蘇、浙江、新疆、山西、河北、北京、甘肅、內(nèi)蒙等地拍攝,得到了內(nèi)地多個單位和部門的支持。
其中的戰(zhàn)爭場面組織了一支數(shù)以千計的騎兵隊伍,亂箭與石攻的場景在實拍鏡頭之下都顯得極為壯觀。
歌舞演員出身的張多福因為形象俊美、氣質(zhì)甚佳,被許鞍華選中出演電影的男主角陳家洛。
他的長相和身手都不比李連杰差,當時也很快走紅,后來憑借《新七俠五義》紅遍了全中國,他的錦毛鼠白玉堂形象深入人心。
但張多福有更高的志向,只參演了10部影視作品,在1995年的電視劇《京城鏢局》之后,他就全身心退居幕后,當導演了。
至今張多福共執(zhí)導過40多部電視劇,其中不乏《大唐詩圣》、《英雄無淚》這樣的高分作品,去年的《石頭開花》口碑也很好。
阿依努爾·艾合買提是1985年出道的,參演了天山電影制片廠的《錢,這東西……》,是一部喜劇電影。
她在片中戲份不多,但其身上高冷的氣質(zhì)還是給許鞍華留下了好的印象,因此才會選她來出演香香公主這個角色,而她也是至今最好的扮演者。
但在本片之后,阿依努爾也沒有留在電影圈發(fā)展,而是很快淡出公眾的視野。直到2004年她才復出,參演了《乾隆與香妃》、《冰山上的來客》、《庫爾班大叔和他的子孫們》等電視劇,和《卡德爾大叔的日記》、《西域大都護》這兩部比較冷門的電影。
5、
總結(jié)
金庸小說改編的電影,好的有影響力的不多。
邵氏以前拍的那些多為棚拍,制作都比較粗糙;90年代涌現(xiàn)一批新派武俠片,雖然其中不乏《笑傲江湖之2:東方不敗》、《鹿鼎記》、《倚天屠龍記之魔教教主》這些優(yōu)秀作品,其主題也比較偏離原著。
《書劍恩仇錄》是一部突出群雄個人故事的小說,金庸寫作時遵循的模式效仿了《水滸傳》,每個人物都有其個人的一段故事。
因此改編時即使將大段小說情節(jié)刪減掉,對故事主線的影響并不大,皮哥覺得這部小說就適合改編成電影。
許鞍華的《書劍恩仇錄》,皮哥覺得既很好地還原了小說的主線故事,也深刻地表現(xiàn)了小說的主題,是比較能令人滿意的金庸小說改編電影。
可惜這部電影的影響力不夠,至今也沒有被修復,只有央視的版本清晰度較高。
文/皮皮電影編輯部:熱血丹心
?原創(chuàng)丨文章著作權:皮皮電影(ppdianying)
未經(jīng)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轉(zhuǎn)載
上半部《書劍恩仇錄》以家國政治探討為核心,細述了乾隆皇帝自知自己漢人的身份,生父是官員陳世倌,然而他依舊選擇做大清國的皇帝的故事。該片圍繞著陳家洛和乾隆的兄弟身份展開了一段譬喻性的國和族的概念延伸,期間滲透入許鞍華的政治思想和身份認同。
乾隆皇帝知道自己是陳閣老的時候,于浙江海寧拜祭生母,也引出了陳家洛手上所存據(jù)的乾隆身世的證物,是陳家洛與乾隆的母親的無可奈何的人世悲嘆,與含辛茹苦的肝腸寸斷。此時海浪的風潮如同霹靂而過的鏡頭,也暗喻了乾隆表面的鎮(zhèn)靜自若實則內(nèi)心千翻浪涌的內(nèi)心失策。
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的政治理想是反清復明,滿洲人的揚州十日嘉定三屠消耗了一百萬的漢人人口。然而乾隆亦有反駁,明朝的錦衣衛(wèi)和東廠暗害不知多少性命,既然已經(jīng)在順康雍的基礎上建立了一百年的大清朝,太平盛世的繁榮,為何要瞻前顧后回到漢人掌權的時期。政治使命的不同使得兄弟二人既為高山流水遇知音,又不得已被家族命運的捆綁而生發(fā)覺悟性的波濤暗涌。陳家洛仗義豪俠,襟懷磊落,他相信可以建立一番政治碩果,共襄盛舉反清復明。他對乾隆保持對尊長的敬重,遂將生母留下的遺言拋擲入海。如風如泣,正是陳家洛單純輕信的幼稚導致了驚天動地的滅亡命運。
下半部《戈壁恩仇錄》更強烈的細化了陳家洛和維族首領木老英雄的女兒香香公主以及霍青桐的糾葛,與紅花會的失算導致除了陳家洛以外全軍覆沒的悲劇。狡詐的乾隆和男兒重義氣的陳家洛之間簽了協(xié)議,協(xié)議的內(nèi)容包括讓紅花會幫助乾隆鏟除滿洲貴族中的異己,而乾隆要在時機成熟時恢復漢人身份,并將滿洲人趕出山海關。
因為陳家洛和香香公主之間相互愛戀孺慕的精神壁壘,香香公主對乾隆的不假辭色,導致了香香公主的死亡。政治上幼稚且一盤麻沙的陳家洛為了所謂的大業(yè),讓香香公主遂了乾隆之心,香香公主為了陳家洛的大業(yè)選擇犧牲自己,她在千秋豪奢的運命和精神的堅貞純澈之間選擇了后者,以匕首自盡,在她的父兄亡故,姐姐霍青桐失蹤的悲哀之間,依照《可蘭經(jīng)》的教義,自殺是要下地獄的,她的所有的熾熱與鐘愛必將似莊生曉夢迷蝴蝶一般,化為清朗美麗的一道虹,與所有的政治褫奪和廝殺顯示出內(nèi)心的力量,把倩影和情的靈感靈犀相舞相擁,拋擲了生命以告慰天下,告慰自己的心上人。
而乾隆悄然使詐,將紅花會一干人等一網(wǎng)打盡,在欺騙的杯弓蛇影的映射中縱情玩弄政治游戲。最后除了陳家洛一人以外,紅花會覆滅,而百姓依舊處于水深火熱的狂鯊浮萍之間,陳家洛的江湖義氣和與生俱來的正氣恰恰是其悲劇命運的導火索,而乾隆正是殘存一絲兄弟情義而沒有追殺陳家洛,千秋大業(yè)一壺茶,皇家的爾虞我詐虛與委蛇,正是反人道的權力配置,而生殺褫奪民眾的自由熱情和對和平的盼望,一切的一切被虛偽的續(xù)航絞殺,愛與恨的糾纏隨政治被埋入煙塵滾滾的飛沙里,頃刻間的人性怪談和道德傾軋都讓陳家洛顯得力不從心,錯誤的決斷以及所謂兄弟情的單邊夢幻使他再也無法快馬一鞭,徹頭徹尾的悲涼意識遍被華林。
小時候爸爸經(jīng)常帶我去看電影,他喜歡武打片兒,印象中《戈壁恩仇錄》并不精彩,電影挺悶的,記得當時我在電影院里睡了一大覺,只看過這部電影的前半段和結(jié)尾。它遠不如同時期的《岳家小將》、《木棉袈裟》、《白發(fā)魔女》(80年張鑫炎版)、《自古英雄出少年》這幾部電影名氣大、動作場面火爆,我之所以還對這個電影有印象,都是被這個電影給“悶”出來的。 后來看到了很多金庸小說作品被陸續(xù)改編成影視劇,情節(jié)上大都天馬行空,人物設計五花八門什么樣的都有,可就這個《戈壁恩仇錄》沒那么花哨,主人公更沒有降龍十八掌、乾坤大挪移的獨門絕技加持,當時電影院海報上明明寫著的“武打片”三個醒目的大字,可一點都不“打”。 想想也是的,小孩子當然看不懂電影中復雜的人際關系和幾個人物之間的情感糾葛,當然更不會知道香港電影新浪潮領軍人物——許鞍華獨特的武俠電影創(chuàng)作思路,而更大的原因是:我直接看的《戈壁恩仇錄》只是許鞍華改編金庸小說《書劍恩仇錄》的長篇巨制的下部。 時隔三十幾年后,我有機會連同上一部《江南書劍情》一同看了。結(jié)合現(xiàn)在的觀影閱歷讓我品出了這套電影特有的先鋒味道和幾處讓我感嘆的事情:
其一是許鞍華新浪潮的拍攝思路。她有意弱化原著中的“俠”字,而是極力還原“人”字,這在當時的香港電影和內(nèi)地電影創(chuàng)作環(huán)境中實為罕見,很多角色從造型上和動作設計上都很實,很落地兒。小說中的很多重要人物--例如奔雷手文泰來,如果不是陳家洛喊他四哥,你絕不會想到他就是赫赫有名的紅花會四當家的,許鞍華有意弱化金庸中武俠文本中存在的成人童話式的、想象式的東西,而極力還原人物在實際生活中原本應該有的樣子,特別是在新疆地區(qū)拍攝的多個少數(shù)民族的生活片段,都是之前金庸小說影視化作品中絕無僅有的。她將新浪潮電影帶進內(nèi)地電影環(huán)境中,也推動兩地電影文化的積極交流; 其二、她能把寫實和寫意獨立分開,把金庸小說原有的大格局在內(nèi)地給高度還原了。攝制組借助內(nèi)地獨有的地理優(yōu)勢全部取實景拍攝,徹底告別了香港電影在邵氏影棚里拍攝的局限,告別了假山假水假景和亂神怪力、花里胡哨的夸張人物造型。 其三、電影當年香港銀都機構(gòu)和天津電影制片廠合作拍攝的,在當時內(nèi)地的大制片廠制度下,電影能取得藝術和商業(yè)的平衡實屬不易,也讓當時在電影院看不到邵氏電影的內(nèi)地金庸讀者和影迷都得到了巨大的滿足,這也說明內(nèi)地電影化金庸作品市場需求是很大的;
最后要說的是,電影中很多鏡頭都帶有新浪潮感覺,例如《江南書劍情》片頭,陳母觀潮的一段,人物在驚濤駭浪對比下,渺小與面對巨大壓力一下子就能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看起來十分震撼,還有陳家洛在大漠游歷的一段,很有《黃土地》和《紅高粱》的攝影風格,在港產(chǎn)電影中也是難得一見的影視風格。
比上部略差些意思,雖然風景用得更好了,以及那個長城大航拍是真心不錯(怎么從十三陵就走到長城了哈哈哈哈),高昌古城那段有點坑。結(jié)尾雖然魔改但是改得真心好,上部里面主題尚不那么明確,但是到下部就再明確不過了:“不要相信皇帝/朝廷”。往后無數(shù)次的現(xiàn)實都再次印證了這個點,這種“兄弟”關系,以及如果將紅花會看成是彼時的某種“diaspora”,也可以極其明確地聯(lián)系到HK身份上。
我反而覺得ANN的角度很好,很有力去塑造了人物以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一點點的講這些情緒釋放到最大。
沙漠畫面有很濃重的《阿拉伯的勞倫斯》的痕跡??赐赆嵊蟹N現(xiàn)代性很強的感覺,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從來是循環(huán)的,沒有變過。另,張多福還是很有俠義書生氣質(zhì)的
這個香香?
2022.10.3
喀絲麗是沒人可以演繹的了的…而且書劍的故事本身就不好拍,里外不受待見
影片中的政治大于愛情和自由的基調(diào)讓我頗為反感。無論是在許鞍華的作品中,還是在當年的電影中,這都是一部平庸之作。影片中的香香公主的飾演者阿依努爾后來甚少有演出,有點可惜。
缺乏一點力量。陳家洛太懦弱無知,乾隆又太狡猾。景色很美,陳家洛和香香公主的愛情很感人。但是差了許多味道,武俠不像武俠,歷史不像歷史。許鞍華的失敗之作。
相比上一部,第二部顯得更加粗糙……
改編的一塌糊涂,跟第一部差太遠
小白臉和怪蜀黍斗爭的失敗。
圖樣圖森破。全滅!紅花會兄弟!槍桿子里面出政權,革命隊伍還是要掌握自己的武裝力量。
只記得演員都好看。還是懷念以前的老電影,因為很難作假,所以演員素質(zhì)都很高
下半部分在情節(jié)上不及上半部,但它太獨特了,情節(jié)偏生活流。乾隆正在JI權,吞并回部,回部的公主被他俘虜,他建造了假的西域景觀,告訴公主這里就是她的家鄉(xiāng),同時他也殺掉她的父兄,建了寶月樓,把她囚禁起來,還不斷找她談心,并告訴陳家洛,他這么做是為了民族一家親。影片的取景太漂亮了,畫幅若沒這么窄,鏡頭再穩(wěn)定一點的話,會讓我想到大衛(wèi)里恩拍金庸是什么樣?;夭康牡乩?、舞蹈和歌曲,回部的演員眼睛亮得像泉水一樣。許鞍華、金庸聯(lián)手,對國和族的理解超出他們同代人太多。乾隆的謊言也證明了,哪里都不應該把人的命運交到一個人手上。
書劍恩仇錄之戈壁恩仇,許鞍華拍得真好
粗糙
達式常演的乾隆還是很不錯。徹底的悲劇,陳家洛最終一無所有。當然,這不是許鞍華的錯,是金庸老頭子的嗜好
白馬秋風塞上,最難消受美人恩。
愣逼恩仇錄
前一小時稍好些,不要當武俠片看,純當展示維吾爾少民風情片看。戰(zhàn)爭戲動用陸軍、空軍、武警部隊來當群眾演員,航拍那千軍萬馬滾滾黃沙的宏大場面是很壯觀。離開大漠鏡頭一轉(zhuǎn),喀絲麗就莫名落入乾隆之手,也不知是現(xiàn)存版本刪減問題還是原本如此,都不連戲直接硬來。最后把結(jié)局改成紅花會送死型全滅,改得也很無語。